書名:永徽迷局【上下套書】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0020230281系列名稱:
戲非戲系列系列編號:
DN280281定價:
780元作者:
滿碧喬頁數:
712頁開數:
15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119出版日:
20230119出版社:
高寶-希代CIP:
857.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大唐風物志╳歷史懸疑探案,高人氣作家滿碧喬新作,燒腦來襲!
豆瓣高分好評7.2分,專欄點閱率1029.3萬,影視版權已售出!
讀者盛讚:「案中有案,有《長安十二時辰》的味道。」
輞川焦屍、地宮謎團、龍門業火、蘭亭謀殺;
弘文迷案、九宮解殺、安定之死、神都之危……
古靈精怪的神算李淳風之女徒弟 樊寧╳擅解謎題的大將軍薛仁貴之子 薛訥,
攜手解開多重謎案,一齊守衛大唐安危!
【永徽迷局(上)】
一陣誘人的香氣、一個怪異的聲響,
藏寶閣頓時火光乍現,迎著晚秋西風,燒得天空滿是酡紅。
長安城裡,即將宵禁。
準備打道回府的薛訥在聽見失火的消息後,快馬加鞭趕往現場。
武侯們進進出出地將傷患與倖存者從廢墟中救出,
薛訥則急忙掀開白布,確認這一具又一具焦黑模糊的屍體中,有無樊寧的身影。
樊寧的生死未卜令他焦躁萬分,但更讓他猝不及防的是,
武侯手中拿著的通緝令上,畫的不是別人,正是樊寧……
被香氣與聲響吸引注意力的紅衣少女樊寧回過神來,
她怎麼也想不到,她只是奉師父李淳風之命前來取關乎大唐機密的推背圖抄本,
卻遇上了此番凶險的意外。
一片火海之中,應該嚴加看管的推背圖不翼而飛,
扭曲的光影裡,有人手持利刃,向準備逃出閣樓的樊寧襲來……
【永徽迷局(下)】
長安城裡,謠言四起──
死於永徽五年的安定公主尚在人世,卻流落民間,不知下落。
而這個震驚朝野的傳言,竟然與當年天皇「廢王立武」有關……
奉天子之命查案的薛訥將手中的線索慢慢拼湊著,就在快要釐清事情的所有面貌時,
將薛訥視為眼中釘的神祕人卻設下計謀,引出四處躲藏的樊寧,擾亂了薛訥的心緒。
抓住樊寧的刑部官員以薛訥包庇之嫌上告太子,
面對刑部的咄咄逼人,他又該如何化險為夷?
時隔十六年的宮廷祕案,毫無預警地攤在世人面前。
蓄意縱火案與安定公主懸案使得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動盪不安,
這些人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麼?
活潑機智的樊寧與心思細膩的薛訥又會如何攜手探案,揪出真凶,讓大唐免於危難?
【讀者燒腦推薦】
.長安城在作者筆下如一幅綺麗畫卷,躍然紙上,一個又一個案件讓我應接不暇,需要用全部的腦細胞去推理思考,尤其喜歡書中的各種細節,心思細膩、安排縝密!
.離奇的縱火殺人案、長安城謀殺案,這幾個案件看似毫不相干,其實背後隱藏著一起驚天大案,讀起來大呼過癮,邏輯太縝密了!
.懸疑感爆棚,伏筆連連,緊張又刺激,每個人物在作者筆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探案懸疑小說了!
大唐風物志╳歷史懸疑探案,高人氣作家滿碧喬新作,燒腦來襲!
豆瓣高分好評7.2分,專欄點閱率1029.3萬,影視版權已售出!
讀者盛讚:「案中有案,有《長安十二時辰》的味道。」
輞川焦屍、地宮謎團、龍門業火、蘭亭謀殺;
弘文迷案、九宮解殺、安定之死、神都之危……
古靈精怪的神算李淳風之女徒弟 樊寧╳擅解謎題的大將軍薛仁貴之子 薛訥,
攜手解開多重謎案,一齊守衛大唐安危!
【永徽迷局(上)】
一陣誘人的香氣、一個怪異的聲響,
藏寶閣頓時火光乍現,迎著晚秋西風,燒得天空滿是酡紅。
長安城裡,即將宵禁。
準備打道回府的薛訥在聽見失火的消息後,快馬加鞭趕往現場。
武侯們進進出出地將傷患與倖存者從廢墟中救出,
薛訥則急忙掀開白布,確認這一具又一具焦黑模糊的屍體中,有無樊寧的身影。
樊寧的生死未卜令他焦躁萬分,但更讓他猝不及防的是,
武侯手中拿著的通緝令上,畫的不是別人,正是樊寧……
被香氣與聲響吸引注意力的紅衣少女樊寧回過神來,
她怎麼也想不到,她只是奉師父李淳風之命前來取關乎大唐機密的推背圖抄本,
卻遇上了此番凶險的意外。
一片火海之中,應該嚴加看管的推背圖不翼而飛,
扭曲的光影裡,有人手持利刃,向準備逃出閣樓的樊寧襲來……
【永徽迷局(下)】
長安城裡,謠言四起──
死於永徽五年的安定公主尚在人世,卻流落民間,不知下落。
而這個震驚朝野的傳言,竟然與當年天皇「廢王立武」有關……
奉天子之命查案的薛訥將手中的線索慢慢拼湊著,就在快要釐清事情的所有面貌時,
將薛訥視為眼中釘的神祕人卻設下計謀,引出四處躲藏的樊寧,擾亂了薛訥的心緒。
抓住樊寧的刑部官員以薛訥包庇之嫌上告太子,
面對刑部的咄咄逼人,他又該如何化險為夷?
時隔十六年的宮廷祕案,毫無預警地攤在世人面前。
蓄意縱火案與安定公主懸案使得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動盪不安,
這些人的真實目的,究竟是什麼?
活潑機智的樊寧與心思細膩的薛訥又會如何攜手探案,揪出真凶,讓大唐免於危難?
【讀者燒腦推薦】
.長安城在作者筆下如一幅綺麗畫卷,躍然紙上,一個又一個案件讓我應接不暇,需要用全部的腦細胞去推理思考,尤其喜歡書中的各種細節,心思細膩、安排縝密!
.離奇的縱火殺人案、長安城謀殺案,這幾個案件看似毫不相干,其實背後隱藏著一起驚天大案,讀起來大呼過癮,邏輯太縝密了!
.懸疑感爆棚,伏筆連連,緊張又刺激,每個人物在作者筆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好久沒看到這麼棒的探案懸疑小說了!
作者簡介
滿碧喬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17K小說網高人氣作家。
著有多部歷史傳奇小說,作品歷史感、懸疑感與情感並重。
曾獲2016年當當年度影響力網路文學榜作家、2016年亞洲好書榜年度女文榜總冠軍、2016年亞洲好書榜年度原創IP動力獎、2017年當當年度影響力青春文學榜作家、2020年年度「鶴鳴杯」IP潛力價值榜、2021年年度影視版權最佳暢銷作品獎。
著有:《風透湘簾花滿庭》、《伏錦傳》、《武靈年少》、《永徽迷局》等書,多部作品影視改編中。
書籍目錄
【永徽迷局(上)】
引 子
第一章 潑天之冤
第二章 繞床青梅
第三章 君家何處
第四章 金屋藏嬌
第五章 莫道別離
第六章 初探平康
第七章 輞川風雨
第八章 迷蹤突敗
第九章 欲加之罪
第十章 不可休思
第十一章 法門問案
第十二章 並蒂荷花
第十三章 下元之禍
第十四章 河豚攜鴆
第十五章 地宮謎團
第十六章 龍門業火
第十七章 新桃解惑
第十八章 煮豆燃萁
第十九章 人約黃昏
第二十章 蘭亭已矣
第二十一章 看朱成碧
第二十二章 旋乾轉坤
第二十三章 遠之則怨
第二十四章 藍田日暖
第二十五章 赴任明府
第二十六章 更隔蓬山
【永徽迷局(下)】
第二十七章 紗窗紙透
第二十八章 弘文迷案
第二十九章 風雲開闔
第三十章 偷龍轉鳳
第三十一章 九宮解殺
第三十二章 衝破迷霧
第三十三章 明珠蒙塵
第三十四章 三司結案
第三十五章 吳鉤霜雪
第三十六章 同氣連枝
第三十七章 誰寄錦書
第三十八章 太昊天典
第三十九章 金風玉露
第四十章 銀漢迢迢
第四十一章 近情情怯
第四十二章 山風漸起
第四十三章 枕穩裘溫
第四十四章 垂楊紫陌
第四十五章 皇帝血脈
第四十六章 直道相思
第四十七章 至親至疏
第四十八章 魂安魄定
第四十九章 暗礁險灘
第五十章 夜深幾許
第五十一章 埋骨何處
第五十二章 水落石出
第五十三章 神都之危
第五十四章 兵臨應天
第五十五章 臨危之命
第五十六章 漢將辭家
第五十七章 風雲莫測
第五十八章 背水一戰
第五十九章 只羨鴛鴦
文章試閱
引 子
唐總章元年,秋。
長安城南,終南山脈綿延,青白色的霧靄在山間流動,映襯著掛了霜的紅楓,如遒勁的狼毫濡滿朱砂,在潑墨宣紙上揮毫一筆。
恰逢夕陽西下,這大片暈染的楓林便與夕陽絕色融為一體,煞是好看。薄霧間又隱隱透著淙淙之音,細聽還迴盪著不遠處東西兩市的駝鈴,極度的鼎盛喧沸與清脆潺湲在此處交匯,倒也不顯突兀。
晚風漸起,流嵐隨著山勢將塵世的悲歡離合從山頂上的觀星塔帶落山谷,一時間萬物都歸於崖谷下那方古樸的道觀之中。瞭望樓上的銅鈴在清風的吹拂下,發出悅耳的聲響,引得雀鳥駐聽。不多時,雀鳥似又受到驚擾,驀然摶飛,直上層雲。
此處名為觀星觀,雖是道觀,卻沒有終日打坐練功的道徒,只有當朝秘閣局丞李淳風以及幾名在此充當雜役的秘閣局生員候補。秘閣局這名字聽起來神祕,所做的卻不是什麼祕而不傳的勾當,而是掌管曆法演算,預測日月食等異常天文現象。
李淳風是何許人也?便是那長安城裡人人樂道的曠世之才。相傳他九歲拜至元道長為師,十七歲成為秦王府記事參軍,二十五歲時上書直陳當時通行的《戊寅元曆》中的十八條錯漏,被太宗授為秘閣局前身太史局的將仕郎,而他此生最得意之事,莫過於與當世神算袁天罡合著了舉世聞名的《推背圖》。
相傳袁天罡將八卦術數演算之法傳授給了李淳風,李淳風如獲至寶,算著算著入了迷,竟算出唐以後兩千多年的國祚,直到袁天罡推著他的背道「天機不可再泄」,方才甘休。
眼下巨作已成,袁天罡駕鶴西去,時年六十六歲的李淳風乃當世唯一能解讀此書之人。
恢弘壯闊的落日緩緩沉下終南山去,自觀星觀轉過兩道坡嶺,就是弘文館別院的所在。十六年前,渭河發大水淹了長安城裡的弘文館,天皇李治下令在此處修築別院,用來修復在洪水中受損的書卷,這裡雖然比不上城中弘文館 ,卻保存著大量重要文獻,由重兵把守,曠世傑作《推背圖》現下便藏於館中。
快到宵禁時分,遠處長安城已沉入越來越重的暮色裡,萬籟俱寂,但餘山間的雀鳥咕咕。
夕陽餘暉下,一紅衣少女策馬翩然而至。來人正是李淳風唯一的徒弟樊寧,她年近及笄,已是窈窕初長成的年紀,小臉兒白皙細嫩、吹彈可破,秀眉纖長,一雙桃花眼如同沉著春日的明湖,瑰麗燦爛又清澈動人,桃花面兒上粉黛不施,如清水芙蕖,神情與裝束亦同長安城街坊中妝髮精緻的姑娘們截然不同,顯得美豔而又有英氣。
她尚在襁褓時,便被李淳風收養,兩人相伴多年,情如祖孫。但李淳風是個道士,日日又醉心於擺弄渾天儀,自己饑一頓、飽一頓,自然也沒工夫養育小娃娃,故而樊寧身量極其瘦弱。與此相悖的,則是她驚人的氣力,觀內擺放的純銅鑄渾儀,秘閣局的男生員們要兩、三個人才能抬動,她卻一人就能抬起,連李淳風都頗為感嘆,說她天生是練武奇才。
弘文館別院正門處,樊寧匆匆下馬,亮出傳符,以近乎命令的口吻中氣十足道:「我乃秘閣局丞李淳風之徒樊寧,奉師父之命,前來取《推背圖》抄本。」
守衛見傳符上朱紅色的印格外清晰,應屬東宮崇文館所有,不敢怠慢,立刻接過傳符,讓開一條路來。
一名牽馬卒走來,將樊寧的坐騎牽至一旁的拴馬樁。守衛長是個胡人,生得虎背熊腰,一笑滿臉的絡腮鬍鬚亂顫,見來的不是李淳風而是樊寧,鴉青的眼眸上下打量一番,打趣道:「妳師父又去平康坊吃酒了?」
樊寧怎會聽不出這守衛長在刻意刁難,她貼身收起符節,一撩搭在肩頭的紅絲髮帶,眼底閃過一絲促狹,故意以眾人都能聽到的音量大聲道:「我師父若不去平康坊,怎知曉官爺把人家歌伎肚子都搞大了,又如何能設計幫你說服尊夫人,促成這樁美事呢!」
守衛長這樁風流案本就是眾守衛背地裡茶餘飯後的談資,被樊寧驟然提起,他只覺極其窘迫,不敢再挑李淳風的理兒,清清嗓子打斷了周圍人的哄笑:「女娃,妳可千萬別覺得我是在刻意刁難,今天妳恐怕是取不成這抄本了……」
守衛長話音未落,樊寧的雙手便「啪」的一聲按上了附在背後那一雙竹棍的末端,霍地一下,竟拔出一對細劍來,驚得守衛長一趔趄,後退兩步後忙擺手解釋道:「都說了,莫怪我了……是抄書的師傅今日著了風寒,沒將書抄完。不信,不信妳隨我去看……」
「我可不去!」樊寧將劍插回背後那對細竹做的劍鞘裡,三分笑罵兩分唬道,「官爺應當知道,這活計是誰派下的,明日若還拿不到抄本,我可不替你們頂這個雷,直接去東宮找太子殿下領罰吧!」說完,樊寧便拂袖而去。
一名守衛湊上前來,操著手吸溜吸溜鼻涕,對守衛長低笑道:「秘閣局丞不過區區七品,即便奉太子之命,他的徒弟也太過乖張了,機靈詭辯的,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個公主、郡主呢。」
「一看你便是外鄉剛調來的,不知深淺。長安城裡的混世魔王多如牛毛,唯獨這丫頭千萬別惹,你即便真得罪了公主、郡主,總還有地方評理,但若惹了這丫頭,就等著做劍下鬼吧!認識的都說她是紅衣夜叉轉世。莫看她現下還有個人樣,她若狠起來,就靠那雙桃眼,就能勾魂攝魄的。要是惹怒了她,只消雙目一瞪便可讓你神志錯亂,變成廢人。去歲啊,她就曾逼瘋了員外郎的夫人……」
樊寧想都不用想,便能猜出這些人嘁嘁喳喳在說些什麼,她驀地一轉頭,故作凶態,果然嚇得那幾人同時向後一趔趄。樊寧忍笑回過頭,心想去年那事,明明是員外郎家的當家主母虐殺繼子,還逼死了丫鬟頂罪,銷毀證據,她看不下去,才披頭散髮裝夜叉鬼嚇她,誰知這人不怕良心譴責,卻怕極了鬼神,登時就嚇出了失心瘋,把所有事情都招了。案子是破了,犯人也緝拿歸案了,而她這終南山紅衣女夜叉的傳說,是跳進渭河也洗不清了。
若這世上惡人皆怕鬼,多她一個女鬼又何妨,樊寧想著,聳肩一笑,上馬掉頭,向觀星觀方向馳去。
×
觀星觀裡,李淳風正坐在古槐下自弈。這青牆烏瓦的道觀已有二、三百年歷史,看慣了戰亂風雨,卻毅然挺立,似是彰顯著主人的風骨。而道觀初建時,這古槐便已蔚然成蔭,無人知曉它是何人所種,抑或是何處飄來的風種,只遙遙看到這參天古槐,便已知曉了李淳風的居所。
樊寧從弘文館別院趕回此處時,天已經完全暗了下來,李淳風已辨不清棋盤上的黑白子,嘴裡卻不住地嘟囔著:「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無極不無極我不知道,天暗成這樣了,黑白都看不見了,再下下去可要成烏眼雞了。」樊寧從側門進觀,將馬匹牽入棚裡,從桔槔汲出的清水裡舀了一瓢,邊喝邊嗔道,「方才那一趟算是白跑了,那守衛長只顧著吃喝嫖,你要的《推背圖》抄本,竟沒有抄完,明天還得去。師父不是神機妙算嗎?怎的連這點小事也算不出來,平日裡嘟嘟囔囔那些,是不是都是騙人的?」
李淳風依然摸黑看著棋盤,嘴裡絮絮叨叨不知所云,樊寧又好氣又好笑,大步走上前,將符節撂在了案上,攪亂了棋局:「死局了!師父還裝模作樣下什麼呀?明日師父自己去找他們拿吧,我可不伺候了!」
李淳風號黃冠子,是個清臒瘦削的小老頭,年近七旬,華髮滿頭,卻精神矍鑠。他雖為道士,亦是博士,精通天文、曆法、陰陽、算數等多門學科,為人瀟灑不羈、不拘小節。上自天皇天后,下至鄉野黎民,他都能與之暢談不休。
眼看樊寧這逾規越矩的賴樣兒,他毫不生氣,起身捋鬚笑道:「我說妳這丫頭越發賊了,只看一眼,就能斷出是死局了?不過是多跑一趟腿,就當消消積食吧,莫要那般偷奸耍滑。再者說,誰說為師掐算不准的?妳看那西邊有彩雲飄忽,只怕不出一炷香的工夫,便會有貴人來此造訪為師。」
樊寧不理會李淳風的說辭,繞著圈看著他,一副嫌惡之色:「嘖嘖嘖,師父今日又去哪轉悠了,身上的汙漬像被尿上了似的,真是腌臢……」
樊寧話音還沒落,大門處忽傳來一陣馬蹄聲,師徒兩人同時伸長脖子向外張望,只見來人是個清秀的白面少年。他身量修長,約莫八尺上下,瘦削文秀,身著連珠紋錦緞圓領袍,頭配子午簪玉冠,即便隔著數十丈開外,亦能覺出此人身分顯赫。
樊寧瞪大眼睛望著來人,倒不是不認識此人,而是驚訝於為何他會在此時來到此地。而這男子見樊寧望著他,竟起了幾分羞赧之意,不由得輕咳一聲,眼神有些游離。
及至道觀門前,他翻身下馬來,同其他秘閣局生員一般上前對李淳風插手一禮道:「李師父,太子殿下有令,明日一早,請李師父入宮,聖人與天后相召。」
樊寧乜斜了李淳風一眼,一叉柳腰,雖然穿著時興的男裝,動作也大刀闊斧,一舉一動卻免不了女兒家的嬌柔:「所以師父算出要來的『貴人』,就是這薛大傻子呀?」
「薛大傻子」本名薛訥,字慎言,今年十九歲,其父正是沙場上威名赫赫的右威衛大將軍兼檢校安東都護薛仁貴。年初,薛仁貴因平定高麗被天皇、天后封為平陽郡公,雖然他仍率領大軍遠在遼東,但薛家在長安城裡風光無限,薛訥也深沐皇恩,被征辟為「城門郎」,掌管皇宮各門衛禁。雖只是個從六品上的閒職,卻也體現出天皇、天后對薛家的信任優待,現下他人在太子李弘門下聽差,襄助太子偵破一些積年大案要案,頗受太子賞識。
樊寧與薛訥自小相識,性情投契卻又大相徑庭:樊寧常隨李淳風出入顯貴府邸,布道或做法事,慣看人性善惡,機敏果敢,精於話術,乃是十里八鄉聞名的鬼精靈;而薛訥,傳說尚在襁褓時便被其父掉落馬下,摔得兩、三日裡只會瞪眼,連奶都不會吃了,及至七、八歲,說話也吭吭哧哧,時常磕巴,呆呆傻傻的,故而從小被坊間鄉親們稱為「薛大傻子」。
眼下薛訥迫近及冠之年,風度比幼年進益了許多,模樣也越發清俊,雖依舊不善言辭,但頭腦靈透,尤其擅長斷案,去歲員外郎夫人毒殺繼子之案,便是他從中看出了破綻,再由樊寧設計逼使犯人認了罪。
今日薛訥本應在城門局當值,怎的來了這裡?能讓他親自來通傳的事,想必不是什麼小事,樊寧蹙眉問道:「出什麼事了嗎?怎的還要你來說?」
薛訥撓頭回道:「太子殿下未言明,應當無事。此地路遠,旁人不愛來,我是主動要求來的。」
薛訥這點小心思,逃不過李淳風的法眼,他的目光在薛訥面龐上游移了一圈,笑容裡帶著幾分別樣意味,又將去弘文館別院的傳符交回了樊寧手中。
樊寧只當李淳風笑她明日還得去弘文館別院,一臉無奈地轉向薛訥:「快到宵禁了,你還不回家去?仔細你弟弟又做文章,等你爹回來告你的狀。」
「今日是太子殿下派的差事,旁人是無從責難的。」薛訥說著,復翻身上了馬,趁李淳風在樹下收棋盤,低聲對樊寧道,「後日我家喬遷新居,妳……來嗎?」
少年的心事隨著這一問昭然若揭,樊寧卻沒了往日的機敏,壓根沒看出他的心意,小嘴一噘回道:「我去做什麼?滿桌人盡是說著假話,拍你弟弟的馬屁,若是我忍不住嗆他們可怎麼辦,你娘不得氣病了。」
薛訥清潭般沉靜的眸底流露出幾絲憾色,卻也沒勉強:「那也不妨,改日我單獨請妳,去東……東麟閣。」
樊寧點頭算作答應,一邊輕推著薛訥一邊送他出了道觀大門:「我知道了,你快回去吧。便是不怕那些巡山的武侯,山間的狐妖女鬼總要畏懼幾分的,快走吧。」
薛訥心裡想著他倒真不怕什麼狐妖女鬼,怕的唯有樊寧,可樊寧放在他肩頭的手讓他樂於順從。他跨上馬鞍,垂眼對向他擺手的樊寧一笑,隨即揚鞭打馬,很快便消失在山間林蔭道的盡頭。
樊寧回身跨過門檻,回到觀中。古槐樹下,李淳風套好了車駕,捋鬚望著東方若有似無的積雨雲,對樊寧道:「住在觀裡恐怕耽擱明日一早面聖,為師現下就出發往長安去了。今夜有雨,往後天氣怕是要轉寒,妳多穿些,莫要仗著年少貪涼。」
李淳風說得不錯,此地雖在京畿,但山路難行,怕是三、五個時辰不得入宮。
樊寧點頭答允,一甩紅纓,一把攬住了李淳風的臂彎,語氣裡帶了幾分威脅的意味:「進城後,師父就找個客棧速速睡了吧,就算要去看望紅蓮姐姐,也莫要在平康坊逗留,若是再去吃酒,莫怪我……」
樊寧說著,攬著李淳風的手加力兩分,令這小老頭吃痛不已:「哎,哎,妳這丫頭可莫渾說……快快鬆手,莫耽誤了時辰,為師這便出發了!」
樊寧這才接過他手裡的包袱,麻利地放進車廂中,李淳風坐上車橫,抓穩馬韁,又叮囑了樊寧幾句,駕車向山下趕去。
×
夜半時,果然如李淳風所料,下起了淋漓的雨。
樊寧守著渾天儀,少不得想起了白日裡薛訥所說讓她去赴宴之事。作為薛訥從小到大的摯友,按理說她是當去的,可這兩年薛家越發顯赫,有她這樣的江湖混子朋友,於他而言毫無裨益,還會添人笑柄。全天下怕是只有薛訥這樣的實心眼,才會不去努力結交權貴,只守著她這樣撒尿和泥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樊寧為薛訥好,自覺應當主動與他疏遠才對。
翌日清晨微光,下了一夜的雨終於停歇。恰逢休沐,幾名生員候補結伴回長安探望親友,偌大的道觀裡只剩下樊寧一人,她惦記著傍晚仍要去弘文館別院取《推背圖》的抄本,便守在院裡盯著日晷算時辰。
日昃時,越發無聊的樊寧在槐樹下練起劍來。
昨日令守衛長等人見之心驚的那一對細劍名為「易劍」,平時各自插於竹鞘中負在背後,看起來就像是用來擔行囊的竹棍。如是的好處,便是不至於在過關進城或遇到巡邏武侯時被以「私藏利器」的罪名抓捕,但一旦出鞘,這尋常的竹棍就會顯露出一對既細且堅的雙刃劍。一柄是銀白色的,由百煉精鋼打造,鋒利無比;另一柄是玄漆色的,由北冥玄鐵鑄成,硬度奇高。左右兩手各執一柄,一黑一白,雙劍四刃,正合《易經》裡「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之意。而樊寧亦以自身對太極劍的領悟,精進出一套最適合這對細劍的劍法,取名「兩儀劍法」,自她練成這套劍法以來,還不曾在白刃戰中落過下風。
此刻她雙手執劍,揮舞如飛,劍鋒寒光所到之處,院外飛來的霜葉皆被一斬為二。隨著劍刃帶動氣流飛舞,霜葉時上時下,越聚越多,如彩練般縈繞在樊寧身側,又隨著雙劍向天一指,殘葉驟然四散,緩緩墜落。
日光映在黑白雙劍上,惹得樊寧一時有些眼暈,她霍地收劍,轉身欲回屋內,絳紅色的束髮帶隨風飛舞。不遠處,忽傳來一陣拊掌聲,樊寧回首抬眼,只見秋色裡,薛訥坐在房頂上,帶著溫暖的笑意。
樊寧見這小子又來,轉身上前兩步,瞇眼叉腰望著他,諷刺道:「你是想做道士了嗎?怎的天天來我們這裡。」
「李、李師父呢?」薛訥最近武功進益了不少,想在樊寧跟前露一手,只見他縱身一躍,跳下了一丈半高的屋頂,雙腳登時被震得發麻,踉蹌了兩步才站住,嘴也跟著瓢了一下。
好在樊寧沒留意,只顧記掛著李淳風,「昨晚不是你說,聖人與天后召見師父嗎?他昨晚就出發去長安了啊。」
「這便奇了,」薛訥撓了撓頭,神色迷濛,緩緩說道,「原是李師父沒有按時入宮,太子殿下才命我來問問。」
李淳風竟然沒有奉詔入宮去?樊寧眉心微蹙,暗想自家師父雖然懶散慣了,但總不至於連命也不要,連聖人的徵召也敢耽擱。難道是遭人綁架了?可以自己師父的身手,一般的惡霸根本不是對手,總不能是去平康坊喝酒醉死在桌案上了吧?
薛訥看出樊寧心思,寬慰道:「李師父一向瀟灑,雖然貪酒,但從未誤事,或許是在何處看到了新鮮事,一時連進宮面聖也忘了……」
薛訥這麼說並非毫無依據。幼時他在觀裡清修,為父親贖業,某次李淳風出門去十七、八日才回來,餓得薛樊兩人差點扒樹皮,若非薛母柳夫人前來探望,只怕他二人早已沒命。
提起從前的事,樊寧鬆了口氣,忍不住低聲嗔道:「從前貪新鮮也罷,今日這是連命也不要了!聖人、天后若是惱了師父瀆職,這小老兒豈不要去刑部吃牢飯……」
「這點妳放心,除了李師父外,太子殿下還請了法門寺的高僧,已為聖人答疑解惑。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