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書寫與差異
原文書名: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
產品代碼:
9786263102866系列名稱:
麥田人文系列編號:
RH1079X定價:
780元作者:
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譯者:
張寧(國立編譯館主譯)頁數:
592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麥田(城邦)CIP:
810.1市場分類:
西洋文學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德希達,當代著名法國哲學家,西方解構主義代表人物
最重要的作品中文譯本
《書寫與差異》出版於一九六八法國五月風暴前一年春天,
法國與歐洲的知識界已見騷動端倪……
一九六ま年代開始的那場對結構主義理性的批評,
究竟是對理性的否定還是逼其面對自身盲點?
解構思想所引發的爭議、批評、激情、奇想,至今依然在各個人文學科領域延伸其足跡,
當今世界的歷史變化愈來愈展示出解構批評所關注的跡象,即那些傳統理性所無法把握的。
從另一角度而言,解構思想的生命歷程,恰恰與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的人類歷史有著同構性的徵兆。
解構主義與德希達對二十世紀思想史的強烈撞擊,影響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本書集結德希達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七年發表於法國重要知識分子刊物如《批評》(Critique)、《弓》(L'Arc)、《泰爾凱》(Tel Quel)等十一篇重要論文而成。作者對現代哲學與法國文學進行深刻討論——其中包含已成思想重鎮的尼采、黑格爾、胡塞爾與佛洛伊德,亦包括對當時思想界逐漸產生影響的新秀:李維史陀、傅柯與勒維納斯,以及法國哲學大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戲劇家亞陶(Antonin Artaud)、詩人雅畢斯(Edmond Jabès)與思想家布朗蕭(Maurice Blanchot)等。
書中揭櫫「書寫」的不透明、中介特性,以及文字傳達意義的延宕、挪移、及後設性。而「差異」(différence,或延異、衍異、分延)的觀念,更直指意義表現,實踐的無限播散、分裂可能;德希達運用解構的思想分析集中闡明了Différence這一他自造的概念的內涵,它標誌著一種奇特的運動,一種各自差異的運動──迂回、間隔、代表、分裂、失衡、距離──的純粹統一。這些運動表達了一種共同的希求,即對文學書寫與結構動機(在批評、人文科學或哲學領域)進行探索,並堅持一種基本觀念:書寫與差異之間的連接點。
此書是德希達眾多著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也為西方過去的思維、論述模式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或斷裂。解構、後現代主義的典範因此而興。
德希達,當代著名法國哲學家,西方解構主義代表人物
最重要的作品中文譯本
《書寫與差異》出版於一九六八法國五月風暴前一年春天,
法國與歐洲的知識界已見騷動端倪……
一九六ま年代開始的那場對結構主義理性的批評,
究竟是對理性的否定還是逼其面對自身盲點?
解構思想所引發的爭議、批評、激情、奇想,至今依然在各個人文學科領域延伸其足跡,
當今世界的歷史變化愈來愈展示出解構批評所關注的跡象,即那些傳統理性所無法把握的。
從另一角度而言,解構思想的生命歷程,恰恰與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的人類歷史有著同構性的徵兆。
解構主義與德希達對二十世紀思想史的強烈撞擊,影響至二十一世紀的今日。
本書集結德希達一九六三至一九六七年發表於法國重要知識分子刊物如《批評》(Critique)、《弓》(L'Arc)、《泰爾凱》(Tel Quel)等十一篇重要論文而成。作者對現代哲學與法國文學進行深刻討論——其中包含已成思想重鎮的尼采、黑格爾、胡塞爾與佛洛伊德,亦包括對當時思想界逐漸產生影響的新秀:李維史陀、傅柯與勒維納斯,以及法國哲學大家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戲劇家亞陶(Antonin Artaud)、詩人雅畢斯(Edmond Jabès)與思想家布朗蕭(Maurice Blanchot)等。
書中揭櫫「書寫」的不透明、中介特性,以及文字傳達意義的延宕、挪移、及後設性。而「差異」(différence,或延異、衍異、分延)的觀念,更直指意義表現,實踐的無限播散、分裂可能;德希達運用解構的思想分析集中闡明了Différence這一他自造的概念的內涵,它標誌著一種奇特的運動,一種各自差異的運動──迂回、間隔、代表、分裂、失衡、距離──的純粹統一。這些運動表達了一種共同的希求,即對文學書寫與結構動機(在批評、人文科學或哲學領域)進行探索,並堅持一種基本觀念:書寫與差異之間的連接點。
此書是德希達眾多著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部,也為西方過去的思維、論述模式帶來決定性的影響──或斷裂。解構、後現代主義的典範因此而興。
作者簡介
德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德希達為西方結構及解構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亦為任何治西方文學、思想史者不能忽略的大師。
一九三ま年出生於法屬殖民地阿爾及爾的艾爾拜爾區(El-Biar),一九四九年遷回法國本土完成中學教育,一九五二年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攻讀哲學,一九五六年取得學位。一九五七年返回阿爾及爾,在附近小學教授法文與英文直到一九五九年。一九六ま一九六四年擔任巴黎索邦大學助理教授,一九六五—一九八四年於母校高等師範學院教授哲學史。自一九七ま年代初起,陸續受邀前往美國多所大學任教,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等。一九七五年創立國際哲學學院,並出任第一任院長。一九八三年起擔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主任。
德希達的研究以語言為中心,影響範圍除哲學領域之外,還包括文學理論、社會學、人類學,以及歷史與法律研究等。主要著作包括《胡塞爾現象學中的起源問題》(1962)、《書寫與差異》(1967)、《聲音與現象》(1967)、《書寫語言學》(1967)、《立場》(1972)、《播散》(1972)、《海德格和問題》(1990)、《馬克思的幽靈》(1993)、《與勒維納斯永別》(1997)等。
譯者簡介
張寧
任職於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及勒阿夫爾大學國際貿易系教師。廣西大學中文系學士、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碩士畢;一九九六年獲法國巴黎第十大學人文學博士。著有《西方主義——西方戲劇在中國》(L'appropriation par la Chine du théâtre occidental: un autre sens de l'Occident 〔1978-1989〕,法文版),譯著包括《德希達中國講演集》,發表〈解構死刑〉、〈寬恕問題的中國脈絡〉等論著,研究課題包括中國現代的死刑歷史與問題。
書籍目錄
目次
訪談代序
譯者前言
力與意
我思與瘋狂的歷史
愛德蒙.雅畢斯與書的問題
暴力與形上學
關於厄瑪奴爾.勒維納斯的思想
「生成與結構」及現象學
被劫持的言語
佛洛伊德與書寫舞台
殘酷劇場與表象的關閉
從有限經濟學到一般經濟學
一種無保留的黑格爾主義
人文科學論述中的結構、符號與遊戲
省略╱循回
篇章出處
特殊用語╱術語、人名中西文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