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貓的搖籃(現代科幻小說之父馮內果受封「真正的藝術家」之異色經典•出版60週年紀念)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105171系列名稱:
GREAT!系列編號:
RC7060定價:
400元作者:
馮內果Kurt Vonnegut譯者:
謝瑤玲、曾志傑頁數:
320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1005出版日:
20231005出版社:
麥田(城邦)CIP:
874.5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入圍科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讓馮內果受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之作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經典問世60週年紀念版
「人是邪惡的。人製造不值得製造的東西,知道不值得知道的事——」
◆朱嘉漢(作家)2023年版專文導讀
☆入圍科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
☆馮內果受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之作
★開啟六○年代後美國文壇黑色幽默風潮
★芝加哥大學以本書作為論文,授與馮內果人類學碩士學位
★英國作家葛蘭姆.格林公開推崇:「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村上春樹數次公開推崇的作家,影響村上撰寫出《聽風的歌》
★作品中架空的宗教、物質等元素,啟發當代眾多電影音樂文化。
★傳奇樂團Grateful Dead創立的音樂出版品牌「Ice Nine Publishing」即以本作的毀滅性物質「冰-九」命名
「大學時讀了理查•布羅迪根和馮內果後我才領悟到,原來就算不做心理描寫也能寫好小說。」
——村上春樹
「駭人、幽默、震撼而挑釁……是一本惱人卻又非讀不可的書。」
——席奧多爾·史鐸金(雨果獎作家)
「與當代最佳諷刺作品一樣,《貓的搖籃》的吸引力和價值遠超過大多數評論家認為『嚴肅』的浮誇濫作。」
——泰瑞•索森(《奇愛博士》劇本執筆者)
那年,「原子彈之父」與孩子玩著名為「貓的搖籃」的翻花繩遊戲。
同一時刻,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落地爆炸……
約拿踏上蒐證之旅,想查清楚當年原子彈落在廣島時,人稱「原子彈之父」的霍尼克博士究竟過了怎麼樣的一天。人們口中的霍尼克是個毫無情感道德科學家,在他的偉大發明殺害數萬人那天,竟只是在家中哄孩子玩翻花繩。甚至有謠傳說,博士死前發明了另一種遠比原子彈更具毀滅性的嶄新物質——足以凍結各種液體的「冰-九」。
這些關於原子彈之父的驚人內幕和線索,一步步引導約拿來到極權統治的島國「聖羅倫佐」。在這裡,人人祕密信仰遭迫害的布克農教,奉行難解教條與神祕儀式;而統治者架在廣場的陰森大鐵鉤,則隨時準備刺穿信徒的肚皮。這裡看似政教勢不兩立,真實目的卻是利用人民恐懼達成絕對統治的聯合陰謀。而約拿本以為不存在的致命冰-九,竟出現在獨裁暴君手中……
「人是邪惡的。
人製造不值得製造的東西,知道不值得知道的事——」
科技帶來的災難、盲信引發的自毀、無知促成的滅絕……《貓的搖籃》描寫一名狂人科學家種下的科技惡果,諷刺呈現出介於荒誕與寫實的人間社會。這是一本曾被圖書館列為禁書的惡書,也是令馮內果得到「真正的藝術家」稱號的名著。作品中架空的宗教、物質,更啟發了當代眾多電影音樂文化。誠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的讚譽:「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名家經典系列=
第五號屠宰場:《時代》雜誌百大英語小說,影響美國退出越戰的反戰經典.全新中譯本
貓的搖籃:馮內果受封「真正的藝術家」之反科技經典.出版60週年紀念(10月出版)
泰坦星的海妖:馮內果撼動文壇、啟發《銀河便車指南》之作.探討自由意志之驚異邪典(11月出版)
入圍科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讓馮內果受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之作
「現代科幻小說之父」經典問世60週年紀念版
「人是邪惡的。人製造不值得製造的東西,知道不值得知道的事——」
◆朱嘉漢(作家)2023年版專文導讀
☆入圍科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
☆馮內果受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之作
★開啟六○年代後美國文壇黑色幽默風潮
★芝加哥大學以本書作為論文,授與馮內果人類學碩士學位
★英國作家葛蘭姆.格林公開推崇:「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村上春樹數次公開推崇的作家,影響村上撰寫出《聽風的歌》
★作品中架空的宗教、物質等元素,啟發當代眾多電影音樂文化。
★傳奇樂團Grateful Dead創立的音樂出版品牌「Ice Nine Publishing」即以本作的毀滅性物質「冰-九」命名
「大學時讀了理查•布羅迪根和馮內果後我才領悟到,原來就算不做心理描寫也能寫好小說。」
——村上春樹
「駭人、幽默、震撼而挑釁……是一本惱人卻又非讀不可的書。」
——席奧多爾·史鐸金(雨果獎作家)
「與當代最佳諷刺作品一樣,《貓的搖籃》的吸引力和價值遠超過大多數評論家認為『嚴肅』的浮誇濫作。」
——泰瑞•索森(《奇愛博士》劇本執筆者)
那年,「原子彈之父」與孩子玩著名為「貓的搖籃」的翻花繩遊戲。
同一時刻,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落地爆炸……
約拿踏上蒐證之旅,想查清楚當年原子彈落在廣島時,人稱「原子彈之父」的霍尼克博士究竟過了怎麼樣的一天。人們口中的霍尼克是個毫無情感道德科學家,在他的偉大發明殺害數萬人那天,竟只是在家中哄孩子玩翻花繩。甚至有謠傳說,博士死前發明了另一種遠比原子彈更具毀滅性的嶄新物質——足以凍結各種液體的「冰-九」。
這些關於原子彈之父的驚人內幕和線索,一步步引導約拿來到極權統治的島國「聖羅倫佐」。在這裡,人人祕密信仰遭迫害的布克農教,奉行難解教條與神祕儀式;而統治者架在廣場的陰森大鐵鉤,則隨時準備刺穿信徒的肚皮。這裡看似政教勢不兩立,真實目的卻是利用人民恐懼達成絕對統治的聯合陰謀。而約拿本以為不存在的致命冰-九,竟出現在獨裁暴君手中……
「人是邪惡的。
人製造不值得製造的東西,知道不值得知道的事——」
科技帶來的災難、盲信引發的自毀、無知促成的滅絕……《貓的搖籃》描寫一名狂人科學家種下的科技惡果,諷刺呈現出介於荒誕與寫實的人間社會。這是一本曾被圖書館列為禁書的惡書,也是令馮內果得到「真正的藝術家」稱號的名著。作品中架空的宗教、物質,更啟發了當代眾多電影音樂文化。誠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的讚譽:「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名家經典系列=
第五號屠宰場:《時代》雜誌百大英語小說,影響美國退出越戰的反戰經典.全新中譯本
貓的搖籃:馮內果受封「真正的藝術家」之反科技經典.出版60週年紀念(10月出版)
泰坦星的海妖:馮內果撼動文壇、啟發《銀河便車指南》之作.探討自由意志之驚異邪典(11月出版)
作者簡介
姓名:馮內果Kurt Vonnegut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波里斯市,曾在芝加哥及田納西的大學就讀,畢業後開始為雜誌社撰寫短篇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服役於美國航空部隊,遭德軍俘虜,親身經歷德勒斯登大轟炸,此一經驗成為代表作《第五號屠宰場》的故事背景。戰後在芝加哥大學攻讀人類學,四○年代後期成為記者和作家。
一九六三年《貓的搖籃》出版時,他被封為「真正的藝術家」,一九六九年《第五號屠宰場》出版,更奠定了他在美國和世界文壇的地位。他慣有的黑色幽默、諷刺的筆調和豐富的想像力最為人推崇。正如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所言:馮內果是當代美國最好的作家之一。
著作包括《泰坦星的海妖》、《貓的搖籃》、《冠軍的早餐》、《藍鬍子》等十多部。另有出版自傳作品《聖棕樹節》,以及由丹.魏克菲(Dan Walkefield)主編的馮內果演講辭《這世界還不好嗎?》。
相關著作:《第五號屠宰場(全新中譯本)》
譯者簡介
姓名:謝瑤玲
美國伊利諾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教於東吳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班及政治大學英語
系,從事文學與語言教學和研究。除專業論述外,以翻譯爲樂趣,所譯之文學專論及小說等書超過百本,包括《玫瑰的名字》、《美聲俘虜》、《床邊枕畔莎士比亞》等。
姓名:曾志傑
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出版企劃與編輯。現爲自由文字工作者。
推薦序/導讀/自序
《貓的搖籃》導讀——末日的諷刺
◎朱嘉漢(作家)
科學與宗教兩者之間有何相同的關鍵字?真理?信仰?生命?虔誠?
馮內果或許會告訴我們一個不太容易想到的:末日。
從古至今,激發人最多關於末日到來的想像的,正是宗教。然而,如今讓這想像的末日成為可能的,則是科學。
《貓的搖籃》的故事乍看複雜、瑣碎,敘事者的追尋總是歧出與迷失,讓人搞不清楚方向。這本書的架構令人忍不住想起伏爾泰的《憨第德》。不僅是讓角色們有天馬行空的際遇,或總是會在關鍵時刻聚在一起,問題不但不會解決且引發更多問題。除了這些以外,馮內果與伏爾泰最大共同處,是對於教條主義都毫不留情批判。
只不過,伏爾泰是讓角色受到各種現實的折磨與打擊。馮內果則走相反路徑:《貓的搖籃》每一位角色,所受的欲望或觀念驅使,總使他們遠離現實且失去現實感,最後讓他們可以輕易毀滅世界。
書名本身提供了多重的線索。「貓的搖籃」是花繩遊戲的一種圖案。是(虛構的)原子彈之父菲利克斯.霍尼克唯一會在孩子面前擺弄的遊戲。
作為傳記記者的敘事者,追尋原子彈發明者子女的下落,詢問出他們對父親的記憶,好觸及原爆時作為原子彈發明者的內心狀態。發明這個毀滅性武器的人,內心住著什麼?答案或許就跟科學家的么子紐頓所說的一樣:「貓的搖籃」裡,沒有貓,也沒有搖籃。這本質是欺騙,是個想像力的遊戲。
這正是危險之處。菲力克斯.霍尼克專注於科學研究時,跟他熱衷於遊戲時一樣,投入且不問後果。只顧自身興趣而不顧對他人的影響。科學與技術本身對他而言就是價值。所以當你去問「為什麼?」,去追問他當初設想著怎樣的後果時,他本人可能只會說:好玩。一個可能假設出現,就證明可行,如此而已。就像菲利克斯.霍尼克最後不為人知的發明「冰—九」,就完全是出自於個人興趣的發明。
馮內果給出了文學上最恐怖又幽默的假想:瘋狂科學家隨意發明出毀滅世界的小藥丸,而恰好落入三位各有其身心問題的子女身上。
敘事者像班雅明所描述的歷史天使一樣,越看著歷史的核心,越被核心爆發出的風暴吹遠離。這陣虛無的風,便是未來,人類毀滅自身的未來。
敘事者的追尋勢必是空無的,因為他並非一位有信念與良知者。相反的,他是小說傳統中不可靠的敘事者。敘事者信奉一個充滿虛無教義、以虛幻的術語取代正常觀念,只靠個人主觀認知去確認教友的布克農教。
這一切的相關人等,全部聚集在一位魅力型領袖建立的遺世獨立島嶼。這個島嶼是布克農教的發源地,亦是創教者。國家最高領導暱稱「爸爸」,但實際上是個行將就木,且並不堅持任何願景之人。整個世界也因為他個人的厭世而開啟了毀滅。
在此,馮內果給了我們最後一個末日的可能條件:政治。獨裁者的愚蠢決定,毀滅的不只自己,也使全人類在劫難逃。我們不難看出馮內果對於冷戰時期意識形態的批評。
宗教、科學、政治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盲目信仰時。不管多麼純善、無害、無涉於世,都是危險的。尤其當我們的信仰成為教條而不質疑,只顧前進而不反思,只去行動而沒有思考後果時。一但我們把這些本身視為絕對的價值(宗教總是善的、科學總是進步的、政治總是不容挑戰),而脫離了現實時,就會成為極為危險的,使人失去人性,變得自私且無法考慮行動的後果,最後造成毀滅的解果。
不論是這本《貓的搖籃》,或是大家較為熟知的《自動鋼琴》與《第五號屠宰場》,馮內果的科幻與反烏托邦式的小說,充滿了現實感。他的小說不會讓人忘記現實,而是相反,讓我們回望起現實時,感到無比警惕。
為何馮內果的作品總是充滿無所不在的諷刺?因為生活中充滿讓我們忘記現實、遠離人性的事物,那些令人無法自拔、心靈麻木。而小說家的諷刺,總是讓我們有機會拉開一個距離,重新想起我們活在怎樣的世界,而這就是人性回歸的可能之處。
馮內果就是小說家不需說教的最好例證。
文章試閱
馮內果年表
一九二二 十一月十一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
一九三六 就讀蕭瑞吉高中。
一九四○ 就讀康乃爾大學,為校刊The Cornell Daily Sun撰寫專欄文章。二次大戰開始後,離開學校從軍,軍方送他去巴特勒大學修細菌學,接著到卡內基技術學校與田納西大學修機械工程。
一九四四 馮內果從部隊返鄉探親前一天,母親自殺過世。
一九四五 馮內果被德軍囚禁在德勒斯登戰俘營時,與戰俘躲進名為「第五號屠宰場」的地下肉類儲藏室,成為倖存七名美軍戰俘之一,並以此經驗寫出《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戰爭結束後與高中同學Jane Marie Cox結婚,生了三個小孩Mark、Edith與Nanette。
在芝加哥大學修習人類學,但沒拿到學位,轉而接受奇異公司的公關工作。
一九五○ 馮內果於《科利爾週刊》(Collier’s Weekly)發表第一篇短篇故事〈倉屋效應報告〉(Report on the Barnhouse Effect),後收錄於一九六八年出版的《歡迎到猴子籠來》。自此馮內果開始在《科利爾週刊》、《週六晚郵報》(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等各家刊物發表短篇小說,專事寫作。
一九五一 離開奇異公司,成為專職作家。
一九五二 馮內果第一本小說《自動鋼琴》(Player piano)出版。
一九五八 馮內果的姊姊、姊夫相繼過世,馮內果收養了他們的三個小孩Tiger、Jim與Steven。
一九五九 出版《泰坦星的海妖》(The Sirens of Titan)。
一九六一 出版《夜母》(Mother Night),於一九九六年改編電影、《哈里森.布吉朗》(Harrison Bergeron),以及第一部短篇小說集《貓舍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a Cat house)。
一九六三 出版《貓的搖籃》(Cat’s Cradle)。
一九六五 出版《金錢之河》(God Bless You, Mr. Rosewater)。
一九六八 出版《歡迎到猴子籠來》(Welcome to the Monkey House)。
一九六九 出版小說《第五號屠宰場》,奠定他在美國及世界文壇的地位,於一九七二年改編電影。
一九七○ 出版劇作《祝妳生日快樂》(Happy Birthday, Wanda June),同年於百老匯演出,一九七一年改編電影。
一九七一 與Jane Marie Cox離婚。
芝加哥大學以《貓的搖籃》作為論文,授與馮內果人類學碩士學位。
一九七二 出版Between Time and Timbuktu,同年改編為電視影集。
發表短篇小說〈空間大操〉(The Big Space Fuck),收錄於美國科幻小說大師哈蘭.埃利森(Harlan Ellison)選編的小說集《又是危險的幻象》(Again, Dangerous Visions)。
一九七三 出版《冠軍的早餐》(Breakfast of Champions),一九九九年改編電影。
一九七四 出版《此心不移》(Wampeter, Forna And Granfalloons)。
一九七六 出版《鬧劇》(Slapstick),一九八二年改編電影。
一九七九 與Jill Krementz 結婚,育有女兒Lily。
出版《囚犯》(Jailbird)。
一九八二 出版《槍手狄克》(Deadeye Dick)。
一九八四 馮內果以酒服安眠藥企圖自殺未遂。
一九八五 出版《加拉巴哥群島》(Galpagos)。
一九八七 出版《藍鬍子》(Bluebeard)。
一九九○ 出版《戲法》(Hocus Pocus)。
一九九七 出版半自傳體《時震》(Timequake),在書中他誓言絕不再提筆,宣稱「上帝要我停止寫作」。
二○○二 重新提筆進行新的寫作計畫。
二○○五 出版《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
二○○七 四月十一日,在紐約市病逝,享年八十四歲。
二○○九 集結馮內果遺留下來的短篇小說、演講稿、書信等,出版《獵捕獨角獸》(Armageddon in Retrospect: And Other New and Unpublished Writings on War and Peace)。
二○一二 集結馮內果的六篇短篇故事、一篇散文以及未完成的科幻作品,出版《人生就是那麼回事:馮內果短篇》(Sucker’s Portfolio)。
二○一三 丹.魏克菲(Dan Walkefiel)選編九篇馮內果的演說稿,並為之作序,出版《這世界還不好嗎?》(If This Isn’s Nice, What Is?)。
二○一四 丹.魏克菲選編馮內果的書信集,並為之作序,出版Kurt Vonnegut: Letters。
內文試閱
18 世界上最貴重的商品
當我們走進卜瑞博士的辦公室後,我試著整理思緒,好做段清醒的訪談。我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況並未改善。我開始向卜瑞博士詢問投下原子彈那天的事,然後,我發現大腦裡負責公共關係的那塊區域,已經給酒精和燒貓皮的味道悶得窒息了。我所問的每一個問題都像在含沙射影,都像在隱隱指責原子彈的創造者犯下了最可惡的謀殺罪行。 卜瑞博士先是十分震驚,然後變得萬分惱怒。他從我身邊走開,嘴裡咕噥著:「看來你不太喜歡科學家。」 「博士,我不這麼認為。」 「你提的所有問題,似乎都是希望我能承認,科學家全是無心無肺、沒有良知、思想狹隘的笨蛋,對於其他人類的命運毫不關心,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是人類的一分子。」 「這麼說有點太強烈了。」 「這跟你打算寫進書裡的內容比起來,顯然還不夠強烈。我還以為你是想寫一本公平、客觀的菲利克斯.霍尼克傳記——這當然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是青年作家在今天這個時代應該賦予自己的任務。結果不是。你到這裡來,是因為你對瘋狂科學家早有定見。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是從那些滑稽的報紙看來的嗎?」 「是霍尼克博士的兒子告訴我的,他是我的資料來源之一。」 「哪一個兒子?」 「紐頓。」小紐頓的信在我身上,我掏出來給他看,「對了,紐頓到底有多矮?」 「不比一個雨傘架大。」卜瑞博士邊看紐頓的信邊皺眉說。 「另外兩個孩子都很正常嗎?」 「當然!很抱歉讓你失望了。不過科學家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沒什麼兩樣。」 我使盡力氣安撫卜瑞博士,讓他相信,我是真的對霍尼克博士的真實生平感到興趣。「我到這裡來的唯一目的,就是分毫不差地將你口中的霍尼克博士記錄下來。紐頓的信只是個開端。不管你能告訴我什麼,我都會在兩者之間求取平衡。」 「我痛恨人們總是誤解科學家,誤解他們的所作所為。」 「我會盡量澄清人們的誤解。」 「在這個國家裡,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純研究。」 「如果你肯告訴我那是什麼,我將感激不盡。」 「天可憐見,純研究跟尋找比較好的香菸濾紙、比較柔軟的面紙或持久性較長的油漆是兩碼事。每個人都把研究掛嘴上,可實際上這個國家幾乎沒人在做研究。我們是極少數真正聘請人員進行純研究的公司之一。當大部分公司在誇耀他們的研究成果時,他們指的是那些身穿白袍、看著食譜工作、夢想為下一年奧斯摩比汽車 改良擋風玻璃刷的工業技師。」 「那這裡是……?」 「這裡,還有國內極少數的其他地方,是出錢聘請人員來增加知識,除此之外別無目的。」 「通用鑄鐵公司真是太慷慨了。」 「沒什麼慷不慷慨的,新知識是世界上最貴重的商品。我們得到的真理越多,我們就越富有。」 假如當時我已經是個布克農教徒的話,他那番話肯定會讓我氣到大聲咆哮。
19 不再有泥巴
「你是說,」我對卜瑞博士說:「在這個實驗部裡,沒有人會接到指令,吩咐他們該研究什麼嗎?甚至沒有人會建議他們該研究什麼嗎?」 「建議隨時都有,但是純研究人員不必去理會那些建議,那不是他們的本性。他們的腦袋裡裝滿了自己的計畫,而那正是我們要的。」 「有沒有人試圖向霍尼克博士提出過建議?」 「當然。尤其是那些海軍上將和陸軍將領。他們奉他為某種魔法師,只要他一揮魔棒,就可以讓美國所向無敵。他們帶來各種瘋狂的計畫——現在依然如此。這些計畫的唯一錯誤在於,以我們目前的知識水平來看,根本就行不通。他們認為,像霍尼克博士這種等級的科學家,應該可以填平這些小空隙。我還記得,在菲利克斯去世之前不久,有個海軍陸戰隊的將軍一直纏著要他研究泥巴。」 「泥巴?」 「在泥巴裡打滾了將近兩百年後,海軍陸戰隊終於對泥巴感到噁心。」卜瑞博士說:「那位將軍是陸戰隊的發言人,他認為,既然科技不斷進步,就應該有辦法可以讓海軍陸戰隊不用在泥巴裡打仗。」 「將軍的意思是?」 「讓泥巴消失。不再有泥巴。」 「我想,」我推論道:「只要藉助好幾山的某種化學藥品,或好幾噸的某種機械力量,應該是可以辦到……」 「那位將軍想要的,是一顆小藥丸或一部小機器。海軍陸戰隊不僅對泥巴反胃,搬運笨重物品也讓他們想吐。他們想要換換口味,想要某種小東西。」 「霍尼克博士怎麼說呢?」 「菲利克斯用開玩笑的口吻說,他的口氣全是玩笑式的,或許只要一小粒東西,甚至是得用顯微鏡才看到的小微粒,就可以讓無限蔓延的泥巴、沼澤、濕地、溪流、水塘、流沙和泥沼,變得像這張辦公桌一樣硬。」 卜瑞博士用他那斑痕點點的老拳猛捶桌面。那是一張腎形、海洋綠的不鏽鋼桌。「只要一名海軍陸戰隊員,就可以帶那東西去拯救困在沼澤裡的一整師武裝部隊。根據菲利克斯的說法,這東西小到可以塞進陸戰隊員的小指指縫。」 「不可能!」 「你會這麼說,我也會這麼說——事實上,每個人都會這麼說。但是對愛開玩笑的菲利克斯來說,那卻是完全有可能的。菲利克斯的神奇之處——我真心希望你能寫進書裡,就在於他總是能把舊謎題當成新挑戰,努力去破解。」 「我現在可以體會芬馨.裴柯的感覺了。」我說:「還有女孩班的那些小姐們。霍尼克博士絕對沒辦法向我解釋清楚,一顆能藏在指甲縫裡的小藥丸,如何能讓整片沼澤變得像你的桌子一樣硬。」 「我跟你說過,菲利克斯很會解釋……」 「就算這樣……」 「他就有辦法解釋給我聽,」卜瑞博士說:「而且我確信我也可以解釋給你聽。我們的謎題是,如何讓海軍陸戰隊離開泥巴,對吧?」 「對。」 「好,」卜瑞博士說:「仔細聽。我要開始說囉。」
20 冰—九
「有好幾種方法,」卜瑞博士向我說道:「可以讓某些液體結晶——凍結;有好幾種方法,可以讓液體的原子以整齊畫一的方式堆鎖在一起。」 這個雙手布滿斑點的老人,要我想想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砲彈堆在法院的草地上,或是將柳橙裝箱。 「原子晶化的原理也一樣。同一種物質的兩種不同結晶體,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物理屬性。」 他告訴我,有家工廠一直在生產酒石酸乙二胺的大型結晶體。這種結晶體在某些製造過程中十分有用。但是有一天,那家工廠發現它生產的結晶體已不再具有原先的性質。它的原子開始以不同的方式堆鎖——也就是凍結。用來晶化的液體並未改變,但是它形成的結晶體,就工業應用而言,卻成了垃圾。 事情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沒人知道。不過,卜瑞博士用「一粒種子」來稱呼那個假設性的小壞蛋。他指的是那個導致不受歡迎的結晶模式的微粒。這粒只有老天知道它究竟打哪來的種子,教會原子們以一種全新的方法堆鎖、晶化、凍結。 「現在,回過頭來重新想想法院草地上的砲彈,或裝箱的柳橙。」他說,然後幫助我弄清楚砲彈或柳橙最底部的排列模式,會如何決定上一層的堆鎖方式。「最底層就是那粒種子,它會影響接下來每顆砲彈或每顆柳橙如何運作,甚至會影響到無限多的砲彈或柳橙。」 「現在,」卜瑞博士非常得意地笑了幾聲,「假設有好幾種方式可以讓水結晶或凍結。假設我們在上面溜的冰和丟進雞尾酒杯裡的冰,只是好幾種冰裡面的一種—我們可以稱它為冰—一。假設地球上的水總是會凍結成冰—一,因為從來沒有哪個種子教它如何形成冰—二、冰—三、冰—四……?假設,」他又用他那雙老手敲了一下桌子,「有一種形式,我們稱它為冰—九,這種晶體和這張桌子一樣硬。假設它的熔點是華氏一百度(約攝氏三十七點七度),或者更高一點,一百三十度。」 「好,到目前為止我都聽得懂。」我說。 辦公室外的低語打斷了卜瑞博士的話,像是預兆的響亮低語。那些聲音來自女孩班。 那些女孩正準備在辦公室外邊唱歌。 我和卜瑞博士一出現在門口,她們便唱了起來。大約一百個女孩組成一支合唱團,每個人都戴著一圈白色證券紙做的衣領,用迴紋針別著。她們的歌聲優美。 我真是嚇呆了,她們的歌聲讓我難過到心都要碎了。女人的甜美歌聲總教我感動,那是大多數女人都擁有卻鮮少使用的珍寶。 女孩們唱著:「喔,伯利恆小鎮。」接下來她們唱的這句,我想短期內我是不可能忘記的: 「許多年來的希望和恐懼,今晚與我們同在。」
21 陸戰隊前進
老卜瑞博士在佛斯特小姐的幫助下,發給那些打字小姐聖誕巧克力棒,接著我們又回到他的辦公室。 在那裡,他對我說:「剛才我們說到哪裡?噢,對了!」那老頭要我想像美國海軍陸戰隊陷在一處被上帝遺棄的沼澤中。 「貨車、坦克、榴砲,全都動彈不得,」他說:「陷在發臭的沼氣和爛泥裡。」 他舉起一根手指,對我眨眨眼。「但是,年輕人,假設有個陸戰隊員身上帶了一小粒含有冰—九種子的膠囊,一種讓水原子堆鎖、凍結的新方式。如果那個陸戰隊員將這粒種子丟到最近的一灘污泥中……?」 「那灘污泥就會凍結?」我猜測道。 「還有污泥四周的髒水?」 「也都會凍結嗎?」 「還有那凍結髒水裡的所有污泥?」 「它們會凍結嗎?」 「還有凍結髒水裡的所有水坑和水流?」 「全都會凍結嗎?」 「你賭它們會!」他喊道:「然後美國陸戰隊就可以從沼澤裡爬出來,繼續前進了!」
22 黃色報刊成員
「真的有這種東西嗎?」我問。 「沒,沒,沒,沒,」卜瑞博士再次對我失去耐性,「我告訴你這些,只是要讓你了解,菲利克斯是如何用一種不可思議的全新方式,在看待一個舊問題。我剛才跟你說的,就是他說給那個纏著他研究泥巴的陸戰隊將軍聽的。 「菲利克斯每天都在這裡的自助餐廳吃飯,一個人。這已經成了慣例,誰都不會去坐他旁邊,免得打斷他的思維。但是那個陸戰隊將軍卻闖了進來,拉出一張椅子坐下,開始和他談泥巴。剛才我告訴你的,就是菲利克斯的隨口回答。」 「真的……真的沒有那樣的東西嗎?」 「我已經跟你說過沒有了嘛!」卜瑞博士氣惱地大叫:「在那之後不久,菲利克斯就死了!還有,如果你剛才專心聽我解釋什麼是純研究員,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純研究員只研究他們著迷的東西,而不是別人著迷的東西。」 「我一直在想那個沼澤……」 「可以停了,別再多想!關於沼澤,我要講的都說完了。」 「如果流過沼澤的溪水也會凍結成冰—九,那麼溪水注入的湖泊和河流又會怎樣?」 「也會凍結呀。但是,根本沒有冰—九這種東西。」 「那麼凍結河流所流入的海洋呢?」 「當然也會凍結呀,」他厲聲道:「我看你現在就想立刻寫下冰—九這個聳動的故事賣錢對吧?我再告訴你一次,這東西並不存在!」 「還有流入凍結湖泊與溪流的泉水,以及所有匯流成泉的地下水?」 「那些也都會凍結,該死!」他吼道:「早知道你是那些黃色報刊 的成員,」他咬牙切齒地站起身來,「我才不會在你身上浪費半分鐘!」 「還有雨呢?」 「雨一落下,就會凍結成硬梆梆的冰—九小鞋釘——那就是世界末日到了!也就是這次談話結束的時候!再見!」
23 最後一爐布朗尼
卜瑞博士至少說錯了一件事:真的有冰—九這種東西。 而且冰—九真的在這世上。 冰—九是菲利克斯.霍尼克得到他的公正賞罰前,為人類所創造的最後一樣禮物。 他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研究出來。他沒為這項研究留下任何紀錄。 沒錯,在創造的過程中需要精密的儀器,不過這些在研究實驗部裡一應俱全。霍尼克博士只要到實驗部的鄰居那裡借點這個,要點那個,快活地打擾一下他的同事們,直到他烤好最後一爐布朗尼。當然那只是個比喻。 事實上,他做了一小片冰—九。藍白色的。熔點為華氏一百一十四點四度(約攝氏四十五點七度)。 菲利克斯.霍尼克把這片東西裝在小瓶子裡,然後放進他口袋。接著他和三名子女去了鱈岬的木屋,打算在那裡歡度聖誕節。 那年安琪拉三十四歲,法蘭克二十四歲,小紐頓十八歲。 老頭子在聖誕夜過世,關於那片冰—九的事,只有他的孩子們知道。 他的孩子們平分了那片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