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命中注定誰是你:甲木薩與雲遊僧傳奇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142336系列名稱:
我愛讀系列編號:
0EID0115定價:
460元作者:
鍾文音頁數:
464頁開數:
14.8x21x2.4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804出版日:
20220804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CIP:
863.5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得主鍾文音
最新長篇鉅作╱《別送》外傳
一場信仰與心的追尋之戀。
文成公主與玄奘大師,兩顆唐朝最璀璨最稀有的星子在此交會,劃開佛的銀河系。
佛教歷史大河鉅構,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作品獲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
「她幾度生生滅滅,從李雁兒轉文成公主。雁行千里,注定遷徙。在高原,她
成了甲木薩:永遠的漢地女神。
沒有眾生,就沒有菩薩。
雲遊僧玄奘書寫其一生致謝的功德芳名錄,並托西域商旅馬玄智帶給了甲木
薩,她成了唯一的讀者。
一連串字詞如編織魔毯的故事,拼貼出甲木薩與雲遊僧擦亮星空的傳奇。
從此,兩顆唐朝最璀璨最稀有的星子,劃開佛的銀河系……」
本書區分為「甲木薩」(文成公主)與「雲遊僧」(玄奘大師)兩大部,藉由在大昭寺擔任導覽員的今之「李雁兒」(和文成公主的俗名李雁兒同名)走入時光甬道,倒敘文成公主的一生,更以現代小說手法探索文成公主不為人知的愛情想像與其對高原的影響,讓蓮花女神有了人性化的面貌。另一個當代人物是王道士(人稱王阿菩),以王阿菩和史坦因相遇展開的序曲,輾轉帶出千佛洞文物之所以被史坦因帶走,全肇因於兩人的共通偶像:三藏法師雲遊僧玄奘,藉此帶出玄奘對後世歷史具有不可逆轉的影響力。
小說家以獨特的想像力將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經生死離別與玄奘取經播揚佛法,兩條穿越唐朝時空的故事軸線,做了巧妙的互動連結。引經據典,既不泥古,又不脫離歷史本事,?事手法乍看為二,實則互相呼應為一,藉由人、事、情愛的因緣聚合,佛法奧義的深入淺出,展開信仰與心的追尋之戀。允稱佛教歷史大河鉅構,不可多得的佳作。
鍾文音說:「之所以開始書寫這本小說,緣於母親纏綿病榻多年,過去經常浪遊旅途的我沒料到有一天我的世界五大洲之大會微縮成一張電動床之方寸。苦痛的呻吟,無能的藥方,如何安頓當下?於是,我在母親的電動床旁,用各式各樣在旅途裡聽來的朝聖故事,說給母親聽……」
「公主和雲遊僧,一個離返,一個抵達,如兩輛不同方向駛去的列車。
讓他們命中注定相見的是佛經。
命中注定誰是你,
你的使命讓你成為你。」——《命中注定誰是你》
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得主鍾文音
最新長篇鉅作╱《別送》外傳
一場信仰與心的追尋之戀。
文成公主與玄奘大師,兩顆唐朝最璀璨最稀有的星子在此交會,劃開佛的銀河系。
佛教歷史大河鉅構,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作品獲第九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長篇歷史小說寫作計畫補助
「她幾度生生滅滅,從李雁兒轉文成公主。雁行千里,注定遷徙。在高原,她
成了甲木薩:永遠的漢地女神。
沒有眾生,就沒有菩薩。
雲遊僧玄奘書寫其一生致謝的功德芳名錄,並托西域商旅馬玄智帶給了甲木
薩,她成了唯一的讀者。
一連串字詞如編織魔毯的故事,拼貼出甲木薩與雲遊僧擦亮星空的傳奇。
從此,兩顆唐朝最璀璨最稀有的星子,劃開佛的銀河系……」
本書區分為「甲木薩」(文成公主)與「雲遊僧」(玄奘大師)兩大部,藉由在大昭寺擔任導覽員的今之「李雁兒」(和文成公主的俗名李雁兒同名)走入時光甬道,倒敘文成公主的一生,更以現代小說手法探索文成公主不為人知的愛情想像與其對高原的影響,讓蓮花女神有了人性化的面貌。另一個當代人物是王道士(人稱王阿菩),以王阿菩和史坦因相遇展開的序曲,輾轉帶出千佛洞文物之所以被史坦因帶走,全肇因於兩人的共通偶像:三藏法師雲遊僧玄奘,藉此帶出玄奘對後世歷史具有不可逆轉的影響力。
小說家以獨特的想像力將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經生死離別與玄奘取經播揚佛法,兩條穿越唐朝時空的故事軸線,做了巧妙的互動連結。引經據典,既不泥古,又不脫離歷史本事,?事手法乍看為二,實則互相呼應為一,藉由人、事、情愛的因緣聚合,佛法奧義的深入淺出,展開信仰與心的追尋之戀。允稱佛教歷史大河鉅構,不可多得的佳作。
鍾文音說:「之所以開始書寫這本小說,緣於母親纏綿病榻多年,過去經常浪遊旅途的我沒料到有一天我的世界五大洲之大會微縮成一張電動床之方寸。苦痛的呻吟,無能的藥方,如何安頓當下?於是,我在母親的電動床旁,用各式各樣在旅途裡聽來的朝聖故事,說給母親聽……」
「公主和雲遊僧,一個離返,一個抵達,如兩輛不同方向駛去的列車。
讓他們命中注定相見的是佛經。
命中注定誰是你,
你的使命讓你成為你。」——《命中注定誰是你》
作者簡介
鍾文音
淡江大傳系畢,專職寫作。
曾赴紐約習畫,一個人旅行多年,並參與國內外大學作家駐校計畫與客座教授,授課小說與散文創作。
曾獲聯合報、時報、吳三連文學獎等多項重要文學獎,出版多部旅記、散文、短篇與長篇小說。2011年出版備受矚目的台灣島嶼三部曲:《豔歌行》、《短歌行》、《傷歌行》。最新散文集《捨不得不見你》,最新短篇小說集《溝》,入圍台灣文學金典獎。近年長居島內,筆耕「異鄉人」小說系列,此系列已出版《想你到大海》、《別送》。
2021年以《別送》獲台灣文學金典獎年度大獎殊榮。
書籍目錄
【壹】རྒྱ་མོ་བཟའ་甲木薩
大昭寺導覽員李雁兒的高原紀行
憶長安
0 兩朵雲
1 抬佛者轉成抬棺人
2時光倒退的長安城
3在雪中想起你
4 長安元宵時辰
5 赭面人
6 她值五千兩黃金
7 蝴蝶所愛的少女
8 異國情調
9 長安夜宴圖
10 唐女的日常
11 文功可成
12 從小就愛佛
13 送到塞外的君父
14 六試婚使
15 啟程的隆冬
16 吐蕃第一人
17吐蕃女王
18 從此別去
19 漫長和親之路
20 自此相逢在夢中
21香塵轉客塵
22初見贊普
23異語陌地
24烈熱與酷寒
25 日月寶鏡
愛邏些
26 遇見尺尊公主
27 點火即吹
28 直把異鄉當故鄉
29布達拉宮
30 羅剎女
31 小昭寺
32 唐柳悠悠
33 聽風的歌
34桑蠶與狼毒花
35 盲眼說書人
36 高原的一千零一夜
37 高原新年
藏經閣筆記
38 大力士們
39 幾度夢回雲遊僧
40 山族神話
41 死亡的年份
42 憾在瘟疫蔓延時
43 祿東贊
44商旅隊報信者馬玄智
45 初聞辯機悲劇
46 學會的第一個詞བཙུན་མོ
47 與桂兒相依為命
48 夢中問佛
49 永遠不老的佛
50 女燈香師
51 懸念的人
52 阿耶與天可汗
53 等待問世的傳奇
54 長安的思念
【貳】महायानदेव雲遊僧
守經人王阿菩與史坦因
西行前
0臨終之眼
1父母
2二哥長捷法師
3大理卿鄭善果
4慧景、慧嚴、道基法師
5受戒師
6蜀地乞丐
7搭船商人、漢陽王與眾高僧們
8胡商們
9難民與農民們
10算命師何弘達與孝達法師
從此西遊
11涼州都督李大亮
12慧威、慧琳、道整法師
13瓜州刺史獨孤達與州吏李昌
14胡人石槃陀
15校尉王祥
16赤色瘦馬
17異地漢僧
18高昌國王鞠文泰
19功德芳名錄與戒賢上師
20戒日王
21土匪和迦畢試王與迦濕彌羅王
22于闐王
23馬玄智
【?】རྒྱ་མོ་བཟའ་甲木薩
藏經閣筆記
55工藝匠師
56輪迴的足跡
57閉關似的孤獨
58只餘雲遊僧
59從出生就在準備的死亡
60擺渡人
61漢地貔貅
62攪海大夢
63 最後的長安懸念
64忿怒與慈悲
65別後莫相思
66手藝人
67夢幻成真悉達多
68身語意
69高原的黃昏
70失語的異鄉人
71高原神話
72悲中之帖
73有桂兒的高原
74缺氧的愛情
【肆】महायानदेव雲遊僧
賦歸
24唐太宗
25唐高宗
26武則天
譯經院
27譯經者
28弟子辯機
29窺基、圓測、慧立弟子們
30懸念者甲木薩
【伍】རྒྱ་མོ་བཟའ་甲木薩
再見天涯僧客
75 高原生死書
76 高原第一人也是最後一人
77 踩在骷髏的功績
78 三十年來尋劍客
79 訣別
80 連你都走了
81阿修羅
82不說不的菩薩
83 第一個比丘尼
84 我們還會再相見
85 隔離的孤單
86 想再看看佛
87 書簡致雲遊僧
88 高原最早的女朝聖者
89 須彌山與小芥子
90 千佛大會
91 不見佛使人愁
92 雲遊僧圓寂
93 夢幻一場
94 佛也流淚
95 患譫妄症的公主
96 微塵眾
97 羅剎女的詛咒
98 三十年轉瞬如夢
99 回憶前塵
100 夢囈
101 滿城無故人
102 人是未來佛
103 沒有不死人之地
後來者
104 繼承者
105 佛碑
106 佛滅
107 李雁兒
108 覆轍者
後記
推薦序/導讀/自序
《命中注定誰是你——甲木薩與雲遊僧傳奇》以「沒有眾生就沒有菩薩」為小說核心,將玄奘取經與文成公主至吐蕃和親?經生死離別與播揚佛法,兩條穿越唐朝時空的故事軸線,做了巧妙的互動連結,在?史的甬道中,橫渡黃沙滾滾的戈壁沙漠,忍受孤獨寂寞,以無比的願力,面對狂飈魑魅魍魎,無畏的展開令人驚奇、讚嘆的篇章,允稱佛教歷史大河鉅構,實為不可多得的佳作。
小說創作有機發展,出人意表,不受既有框設侷限,本為小説引人入勝的藝術技巧,加諸本書引經據典,既不泥古,又不脫離歷史本事,?事手法乍看為二,實則相互呼應為一,確如作者自詡「隠隠的埋針藏缐」,需慢慢咀嚼,方能體悟作者另闢蹊徑的寫作結構,藉由人、事、情愛的因緣聚合,佛法奧義的深入淺出,展開信仰與心的追尋之戀。
本書區分為「甲木薩」與「雲遊僧」兩大部,章節鋪陳綿密,寫作技巧高超、文字暢麗典雅,作者在歷史與佛教間,出入古今,引經據典,讓閲讀者隨作者的飽滿故事,遍覽古絲路風光,對佛敎軼事、傳說、公案,多所詮釋,雖不乏作者推敲與想像,畫龍點睛,令人目不暇給。以清末王道士和英國人史坦因的因緣,做為鋪陳玄奘大師對佛教文化深遠影響的「報幕人」,頗具巧思,並引伸玄奘大師永法取經之路,天涯僧客,雲遊四海,求法若渴,卻也備嚐艱辛,?經佛魔一體的辨證與九死一生,風險跌宕、生死交關的磨難。其中,在成都將身瘡臭穢的乞者,帶回寺中,親予調理治病,乞者實為天人化身,乃授予梵文心經,再由玄奘口譯為千古傳誦的「般若波羅蜜心經」,故事簡約,卻直指「慈悲心無分別,菩提心是自性核心」佛法,深入淺出,令人動容。
作者佛學素養深厚,凡佛經佛典、傳說故事、佛寺文物,入世出世,皆有所本,唐長安繁華景緻,或絲路城邑、拉薩風華,頗多作者身?其境,採擷所得,而非憑空想像,在爬梳佛教發展軌跡的同時,更以現代小說的藝術手法,將文成公主的一生,藉由與文成公主俗名,且服務於大昭寺擔任導覽員的今之「李雁兒」,進入時空甬道,巧妙的進入文成公主「李雁兒」的憂喜哀愁與埋在和蕃前後,不為人知的情愛心事,娓娓道來,壯烈淒美,如史詩般與日月光,今古感應,使蓮花女神有了人性化的面貌,今之李雁兒為唐之文成公主化身代言,作者亦旁觀亦主觀,李雁兒非作者亦作者,作者的角色亦常不自覺地在故事中出現,觀點交錯,既是三藏西遊記的說書人,佛經傳說的繙譯者,又是故事中人物功過的評論者,時直述時倒?,隨興自在隨喜, 故事中又有故事,層層疊疊,相呼相應,文中〈藏經閣筆記〉既是記事,又是佛學、佛理,兼具人生哲學思想,筆法炫麗深刻,情愛與佛法交相論辯,風華無窮,使本文更具可讀性。——履彊(作家)
後記 夢的鏡花緣,在靜夜寫字的人
死亡的星塵依然在天空閃耀,自知俗緣已了的雲遊僧站在花園望著星空,聽著譯經院在抄寫著經論,合七十五部,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有弟子誦著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初春三月,雲遊僧看見佛來接他了,菩薩的位子等他上座。
另一平行時空,在邏些心繫於長安的甲木薩公主聽聞商旅使者馬玄智帶來雲遊僧圓寂的消息,不禁悵然地回憶起十六歲前在長安的生活。很多年前,那是她最後一次在長安城過新年,過最後一次的長安元宵節。元宵過後,她將啟程。人約黃昏後的高原,她的未來情人是高原的王,他的國土展現神威,朝她的愛情結界而來。
甲木薩在高原生活四十載,守寡三十有餘,原來,無性可以專一,一心讀經,信心不變,信念不轉。就像她在長安花園看過異域培植到中土的魚,那是無性的魚,所以專心成長,專心長成想成為的樣子,肥大碩美。據悉古代的盲眼樂師,為了音樂讓自己失去眼睛,為了精密的聽清楚一切世間的聲音。祖師教念佛亦如是,命懸一絲的念。慧可大師,立雪斷臂,供養達摩祖師,難捨能捨,難行而行。
爾後她在由長安報信者一路攜至高原的雲遊僧譯典中,度過她在高原的漫漫長夜,同時在每個夜晚,回憶起自己的一生。
生命的最後,譫妄症的她走出布達拉宮,眼前彷彿拉開長安夢華錄,她看見雲遊僧來到眼前,坐落在大小昭寺,正和十二歲釋迦牟尼佛的等身佛像說話。
甲木薩,她幾度生生滅滅,猶如佛魔手中的一只棋子。長安出產僧人與詩人,還出產可以像男人般出外騎馬射箭的女性。他們知道比戰爭更有利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愛情,於是甲木薩公主來到了高原。
她先是女孩李雁兒,接著才是文成公主,接著又變成甲木薩公主,貝瑪蓮花,昇華成女神,上位為菩薩。她過世之後,佛滅來到。她從高位跌落,被降格成活生生的羅剎女。時間流逝,平反之後,傳說加劇,她轉成了女神。
從此,甲木薩和她心中永遠懸念的雲遊僧,成了島嶼女孩李雁兒注目之火,筆中之墨。
以上,是我為這本長篇小說擷取如電影的(本事)。
小說雖一分為二,但內文彼此互文,隱隱有所指涉與悄悄連結,文氣語感也各有不同,雲遊僧理性,依人物驅動小說敘事。甲木薩感性,依時間驅動其一生。敘述著兩輛平行時空的列車如何藉由佛典展開一場信仰之心與追尋之戀。
小說另外在開頭增添一個近代與當代人物,如小說楔子般,以增添小說感:
一個是李雁兒(大昭寺導覽員),由當代一個也叫做李雁兒的女孩(和文成公主的在家俗名李雁兒同名)走入時光甬道,她在大昭寺撫今思昔,以此倒敘出文成公主的一生,歷史只是舞台背景,小說的探照燈照射的是文成公主不為人知的愛情想像與其對高原的影響之最,吐蕃人稱她為甲木薩,漢地來的女神,而小說則讓女神走下蓮花座,讓她走出傳奇,她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物,有哀有愁有淚有悲,當然也有非常堅強的一面。
另一個當代人物是王道士(人稱王阿菩),以王阿菩和史坦因相遇展開的序曲,輾轉帶出千佛洞文物之所以會被史坦因帶走,全肇因於兩人的共通偶像:三藏法師雲遊僧玄奘,我想藉此帶出玄奘對後世歷史具有不可逆轉的影響力。
小說雖劃分為二個人物軸線,但彼此關聯則由西域商旅馬玄智穿插其中,歷史微不足道的人物在小說裡虛構為往來兩地的報信者,使兩個敘事內裡隱隱串聯,互為虛構的書信,透過佛典翻譯的埋針藏線,使人物不再只是被歷史封印的平面圖騰。
如有讀過我的長篇小說《別送》(麥田出版),會發現原來小說裡的李雁兒,其名字取自文成公主的俗家閨名,這個名字是伏筆,也是跨時空的彼此疊映。於是這本小說有如《別送》的外傳,或說前傳,藉由同名李雁兒,貫穿高原與佛典,長安與台北,現代與唐朝。其中的婢女桂兒(虛構人物,在小說《別送》裡她即是那個亡去母親的名字:「蘇秋桂」,我故意安排的一個輪迴隱喻,但我知道如果作者不提及,讀者幾乎不會察覺到這樣的細微安排)。桂兒在《命中注定誰是你》則成了一起和文成公主隨侍遠嫁高原的婢女,在小說裡具有畫龍點睛的角色。
《別送》與《命中注定誰是你》兩本小說並無情節關聯,但卻有地理的關聯,與二者對佛典的熱愛。兩本小說皆描述著有佛的高原,此即是兩個不同時代的李雁兒的夢中鏡花緣,心的原鄉,愛的朝聖。
我總是心念於島嶼與高原。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高原大山與島嶼深海,正是我永恆的心地風光。
夢裡花落,我聽見山風,聽見海潮音,看見每一個搖曳的燭火,每一段經文所飄向眾生的祈福。
我總是在靜夜裡讀經,在靜夜裡寫字,打造我的夢中鏡花緣。
望著明月,想著遠方,梵音海潮音在窗外湧動。
在微光裡,我看見赫赫的羣星籠罩在雲遊僧的取經之路,閃爍在高原甲木薩公主膜拜的佛顏佛足上。
我經常想,我活過那個時代。
滿山骷髏,昔為蟻后或顛倒女人,今願為佛的好孩子。
我在年輕時早早就走過佛陀從出生到入滅之路,我也在西藏高原日夜駐足生活良久,在每個星夜的雪域,飄落著無聲的雪花時,我就能想起佛陀還是悉達多王子時也是在靜夜裡從皇宮出走,菩提樹下夜睹明星一生一滅,終至頓然徹悟自性自心的剎那。
佛的剎那,折射出我這無明人的永劫。
駑鈍如我,花開花落,何以淪落人間?
心地常飛六月雪,火內方開五色蓮。挫骨揚灰,去執去我。我的煩惱就像六月,六月惱熱,唯佛法如冰似雪,注入無上清涼。
這是我在高原寫下的字句。
(節錄)
文章試閱
大昭寺導覽員李雁兒的高原紀行
那時西藏的佛還很單純,教派尚未完成。
印度佛法和禪宗佛法都尚未來到這裡論戰,繁複曼陀羅與空無一物如兩極星辰,在銀河閃爍卻不相逢。那些有著印度長串譯名的大成就者也尚未來到甲木薩的世界。甚至甲木薩和唐高宗之後的整個富麗文明也只是初遇。西元六六四年,四十歲的她在高原的冷風吹拂中,從路過的商旅口中聽聞雲遊僧玄奘大師圓寂時,不禁思及這一生無緣無法和大師會面,這使她在闇黑的布達拉宮房間裡點上供燈時竟至傷心落淚。
此後,她不斷嗟嘆,顛倒妄想。
千日翻頁,帶她抵達高原的吐蕃大相祿東贊也離開了她,這於她是高原第一人的祿東贊辭別人世,象徵她的高原紀元自此將要如凍土封關。
她經常需要安心,托長安商旅馬玄智帶來雲遊僧新譯的心經與金剛經。金剛經與心經,安心的床頭書,彷彿放著佛書即使不讀也能夜夜安樂。日日閱讀,她發現自己喜歡玄奘大師的心經譯本,但仍愛著鳩摩羅什尊者舊譯的金剛經版本。研讀不同譯本使她的高原生活在妄想中帶點研究精神而有了充實,在意念顛倒中有了攝受而生出鎮魔心。如此,她就在荒旱高原度過一生,讀經即見佛,讀經即見雲遊僧。
雲遊僧西行那年二十八歲,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那年十六歲。
這個年紀,妳在做什麼?在大昭寺酥油燈火閃爍的長廊李雁兒邊導覽著,內心卻如雷鳴地問著自己。
十六歲自己也還在荒涼的平原,穿著白衣黑裙騎鐵馬飛馳過稻田綠浪。二十八歲,流浪在城市,宅在頂樓加蓋的違章愛情裡與擺盪在不知所向的人生中,嚮往不知名的遠方,渴望知識與愛情,時而不知夢醒何處,時而和情人分道揚鑣,時而返鄉和母親鬧脾氣。
爾後,她經常去山巔水湄走訪寺院,掛單寺院,暮鼓晨鐘,以為自己心裡塵埃已被拭淨。在清寂的空間醒來,聞檀香而醒,那檀香沉香,沉澱了她的心緒。夢中的雪山,甲木薩與雲遊僧,如晶片植入她累劫累世的記憶體,她在孤寂時最好的精神老友,彷彿曾經和他們共同生活過的長安與拉薩,還有旅途那些印度西域種種風光。
多年後,情人與母親,雙雙斷了來時路。於是她遠行拉薩,去八廓街生活,在大昭寺當地陪,在闃黑的千年古寺裡聞著酥油奶香,導覽著即使眼盲也能辨識牆上佛像的故事。成佛者不離誓言願力,地藏菩薩對自己最狠,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只會愈來愈擁擠,她在阿娘的靈骨塔入口對著地藏菩薩說著,地藏菩薩難道不知眾生頑強剛烈,眾生超難搞超機車?地藏菩薩微笑對她眨眼,彷彿微笑拈花,她微笑頂禮,知道自己就是那個難搞的眾生。
臨去高原前,除了佛經,她要清空屋子,掃塵心。
那時滿屋子的書籍,她想帶什麼書上路呢?。小說最難選,也最容易放棄,熟透卻散發像老友知心濡沫般的氣味的是金剛經、藥師經,她想一想又把維摩詰經和楞嚴經放進行李箱,接著又放了一本唐人傳奇與聊齋,她覺得高原鬼魅幻影多,萬一遇鬼,那不就是聊齋再世或是母親來看她的偽裝。這樣一想心跳突然加劇,彷彿要跳出胸口般的緊張,有如遠方有人亟待她趕緊上路。她想那個人莫非就是文成公主,她一直好想寫下她的故事,她們都是雁兒,一個從平原起飛,一個降落高原。
在這瘋狂與庸俗所統領的吵雜世界裡,她的書單看起來竟如此溫暖而莊嚴,簡直古老得讓她想起千年前的唐朝少女,和她同名的唐朝公主李雁兒,被皇帝臨時賜名為文成公主的雁兒具備這個身分,才能匹配吐蕃贊普。如此婚配,十分古典,近乎搶婚,必須翻山越嶺才能抵達吐蕃的十幾歲少女,臨行前被贈予一個夾帶著使命的新名新字,一個連自己都不習慣的文成新名,抵達一個新天新地。
長途跋涉,曠野荒山,顛沛流離。一路上高原,跟隨的嫁妝絕無僅有,車隊彷彿是帶著一座藏經閣移動。佛經三百六十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阿彌陀經、坐禪三昧經、法華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維摩詰經、大智度論、中論,與廬山慧遠的書信問答集之大乘大義章,僧肇編撰之注維摩詰經,佛經即鑽石,歷劫永流傳。這個身世奇特出家又被迫還俗的大譯師羅什尊者入滅前說,如果我譯的經典無誤,我火化後的舌頭將焚燒不爛。
大譯師果然舌頭不毀,經典萬世流芳。
她幾度生生滅滅,生生滅滅幾度,猶如佛魔手中的一只棋子。長安出產僧人與詩人,還有可以像男人騎馬射箭外出的女性。他們知道比戰爭更有利的武器不是刀劍而是愛情。
文成等待開出蓮花,轉成甲木薩。漢地來的蓮花女神,度母再世,神格化與女巫化都在她的身上因歷史光環而變化。
甲木薩與羅剎,女神與女巫,如迎佛與滅佛者。
抵達高原的李雁兒,故里已然成了夢中浮島,她邊對著遊客解說歷史,邊心想這是何等奇特的嫁妝,文成公主那個年代被譯出的佛經幾乎以出自鳩摩羅什尊者為首,直到公主上了高原,雲遊僧西行多年返回長安,在奉詔譯下才有了更多的新譯本。她自己最喜歡羅什尊者小時候隨母親出家的故事片段,她常想像著自己若和母親一起出家是什麼樣子?但母親僅僅偶爾過年過節才會去寺廟,去寺廟也多是為了點太歲燈財神燈,邊點燈還邊說寺廟要都是要人捐錢與捐時間的。母親去寺院不為開悟而是去「開」錢,去求財求平安。
泛黃的堆繡、唐卡與雕像林立,千年大昭寺黑黝昏濛,酥油燭火燃燒著低彩度的微光,目視空間,模糊的人影與佛像猶如酥油與香塵,混合一團,藏香裊裊,我入佛,佛入我,如雨入海,如材入火,低吟念誦的咒音如潮。寺內擠滿了各地來朝聖的旅客,還有想要為往生者祈福而來到大昭寺,為十二歲釋迦牟尼等身佛換上金裝的肅穆家屬,使得狹小闇黑的走道上幾乎寸步難行,行經而過的佛菩薩幾乎來不及目視一眼,就任憑後面的浪推擠前移,匆匆結束一生朝聖一回的聖寺之旅,所幸照片儲存曾經來過的痕跡,或者夜晚到旅館上傳雲端社媒,以炫耀沒來到西藏還不能死的渴念。
這是一座佛與人彷彿沒有界線的寺院,身體挨得很近很近,當時社交距離這個詞還進入人的腦海。
人河兩岸林立著西藏成佛者與修行的大成就者,這些佛影幢幢是她的新聊齋,收妖鎮魔縛鬼,故事驚天地泣鬼神,只是觀者多不知其名其事,因為人流企盼的是要去膜拜唐朝公主攜來此地的釋迦牟尼等身佛像換上金裝的時刻到來,眾人停步等待聖靈降下時光,藉此觸摸佛的兩足尊,繞行佛像,沾點金粉。
她這個導覽員說著請大家趕緊抓時間摸佛的兩足尊喔。
請問豆油小姐啥米係兩足尊?
導遊發音成豆油的腔調,一聽就是來自她的故里大嬸,正等著她的回答。
兩足就是慈悲與智慧,通過她剛剛啖畢高原麻辣腥羶的羊肉氣味,她小小聲地說著,彷彿深怕沾汙了字詞似地心虛說著。
觀者在黑暗中聽到她那如貓的低沉嗓音,望著她那散發迷濛的眼神,然後看著佛的兩足,接著低頭望著自己的雙腳。那些從大陸偏僻村莊一路遙遠來到寺院的農婦農夫們頂著長年被太陽曬傷的眼眸與深邃如刀刻的臉望著她,微光下的她像是也被觀望的佛像,一雙雙眼睛盡是疑惑,彷彿等待她的解謎。
是疑惑啊,佛已然失去面目,佛變成時尚符碼與心靈雞湯,甚至變調的佛教徒連教主故事也不必知,因為教徒自己就輕易爬上了佛的位置,萬法唯心,而心卻是最狡辯的,人妄想久了就以為自己也是佛,要人膜拜,要繁衍徒子徒孫。佛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是擬仿的佛。就像喜馬拉雅山海拔八千公尺的永生花,永生綻放之花,人們嚮往之卻終其一生難以見到。
於是看見佛像就已滿足,於是擬仿的也以假亂真了。
為等身佛換金裝的家屬似乎來了一個龐大的膜拜團,等候家屬完成儀式的過程頗久,有許多人已然不耐而逕行先行離寺。於是在難得的空檔,她正好好整以暇地看著四周塑像,燭火搖曳中,她深情地望著佛,佛看過公主,公主看過佛,現在她的雙眼竟能親睹兩千五百年前在釋迦牟尼佛眼皮下所刻成的佛像,此佛像成了往後所有佛像的原生種子,從此佛像繁衍出種種對佛的想像,佛像化為藝術品,成了拍賣會上落槌的天價。
佛像無處不在,但佛卻愈來愈遠。無佛處莫停留,有佛處快疾走,有與無,莫執著。這樣想時,忽然文成公主的雕像竟晃到她的面前,公主眨眨眼,接著消失。是幻象嗎?雕像可以走路,她失笑著。
走到寺院末端,三尊立像現於前,文成公主居中,左右兩邊的男子是影響公主一生的吐蕃大相(宰相)祿東贊與贊普(國王)松贊干布。華麗的五彩塑像,揉合西域與唐三彩的風格,瞬間放光在窄暗的寺院。於公主有形的力量是這兩個重要的男子,無形的力量則是來自鳩摩羅什譯的經典與雲遊僧新譯經典。當然還有無數歷史不曾寫下的名字,他們是陪伴公主一路從長安跋涉到高原的婢女,搬運的力士,長安工匠藝師與占卜師,懂得桑蠶種植的農民,還有往返於長安與邏些(拉薩)的報信使者。歷史的有名氏與無名氏,都是導覽員想要訴說的碎片,如此才能串起整座大昭寺的歷史風華與傳奇魅力。
離開擁擠著朝聖者的大昭寺,她回到無人的院落荒涼,撈著高原月亮,風如微瀾,必要的靜默,隱入甲木薩如蝶的斑斕夢境,沒有早春的人生,只有如秋瑟的晚景。洗過的夢,一回又一回來到她的高原,皺褶凹陷的時光,等待她的筆墨織就。從遠方一路追來的夢,從平原山腳一路攀爬,直到太陽被高高托起,曬乾潮濕青苔的石子路,私語偷渡著失落的唐朝文明。
死去的文明,也在她的高原的當代裡,但她想要再讓它復活,以口述與筆墨復活,重述。夢裡早春,第一朵梨花盛開,伴著晚冬的最末桃花,彷彿兩個隔著千年的李雁兒的花開花落,早春晚冬的嫁接。
扎西德勒!扎西德勒!
她從鬧鐘設定的藏語問候聲裡床上跳起,已然八點了,快速梳洗,抓著幾個捲餅往外奔去,一路風塵吹拂,高原不缺風不缺沙,就缺氧,跑太快,心臟像是掉拍似的提醒她放慢步伐,調勻吸氣。
白日的李雁兒嘴巴總是開開闔闔,遊走在大昭寺暗墨褪色的堆繡與剝落的壁畫前,經常訴說給遊人聽的故事是關於吐蕃最美的傳奇片段,最聰明最懂善巧的大相祿東贊是如何在長安拔得頭籌,如何解答天可汗出的考題,如何通過六試婚使的故事。她邊說卻邊遙想著千年前的少女公主如何抵達高原,又如何抵抗這漫長的寒域與孤寂。
唯佛一字,可解斯苦。她聽見虛空傳來了這句話。
拔苦,佛之初心。予樂,佛之初願。苦要連根拔起,樂要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