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日一日:佩蒂.史密斯的影像紀年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061541系列名稱:
文學森林系列編號:
YY0268定價:
520元作者:
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譯者:
陳德政頁數:
396頁開數:
14.8x21x2.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1229出版日:
20221229出版社:
新經典-希代CIP:
957.9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以Instagram紀年的一本書。
「世上沒有完美的文章,也沒有完美的絕望」
回應366天的照片與文字,巴黎書店、布拉格咖啡館、瓊•拜雅、村上春樹……
或追溯往事、或捕捉當下,75歲的佩蒂史密斯用IG記錄生活,訴說疫情一年裡的日常。
★紐約時報暢銷書、PopSugar年度最佳好書
★Patti Smith分享最私密的日常,適合粉絲送禮、珍藏
★收錄368幀照片,精美全彩印刷
★以閏年366天編排,為每一天帶來啟發
★包含底片攝影與手機照片,既復古又現代
每一頁都是人生。
1995年,丈夫逝世後,一度無法寫作也無法繪畫的佩蒂,帶著底片相機Polaroid Land 250開啟攝影之路。對她而言,攝影既簡單又直覺,是能立即滿足她創作欲的一門藝術。她回到音樂舞臺後,仍帶上她鍾愛的相機。
原本佩蒂希望成立網站放上自己的攝影作品,隨著時代變遷,底片停產,傳奇相機Polaroid Land 250形同宣告退休。計畫因此生變。2004年,她透過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首次發現手機具有藝術性用途,終於在2010年擁有手機,從此跟當代文化產生爆炸性的連結。
到了2018年,72歲的佩蒂•史密斯開設了個人IG帳戶,用「大家好」對虛擬世界初次問候,第一張上傳的圖片是她的手。佩蒂從不會用手機拍照開始學習,到追蹤人數破百萬,成為最活躍的高齡使用者。
她創造了全新的名人使用IG方式,不追話題、不跟潮流,每張照片跟文字都來自生活裡的真實感受,觸動所有愛書、愛樂人,連強尼•戴普都成了追蹤粉絲。
2022年,全球因疫情造成的疏離即將告一段落,佩蒂史密斯決定整理出一年份的IG創作,跟讀者們分享她藉著閱讀度過疫情的366個小日子。
透過風格獨特的照片,她向我們介紹她的書桌、丈夫、母親、女兒潔西,以及愛貓開羅,也在國際婦女節、世界詩歌日、世界地球、母親節、陣亡將士紀念日、世界愛滋病日等不同節日為重要議題發聲。
「《一日一日》是在感謝中奉上,即使在最壞的時代,也能做為一處暖心的所在。每一天都無比珍貴,因為我們仍在呼吸,被光線灑落在樹梢、晨間的工作檯,或心愛詩人的墓碑上的方式所感動。」──佩蒂•史密斯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龐克教母」佩蒂.史密斯,以Instagram紀年的一本書。
「世上沒有完美的文章,也沒有完美的絕望」
回應366天的照片與文字,巴黎書店、布拉格咖啡館、瓊•拜雅、村上春樹……
或追溯往事、或捕捉當下,75歲的佩蒂史密斯用IG記錄生活,訴說疫情一年裡的日常。
★紐約時報暢銷書、PopSugar年度最佳好書
★Patti Smith分享最私密的日常,適合粉絲送禮、珍藏
★收錄368幀照片,精美全彩印刷
★以閏年366天編排,為每一天帶來啟發
★包含底片攝影與手機照片,既復古又現代
每一頁都是人生。
1995年,丈夫逝世後,一度無法寫作也無法繪畫的佩蒂,帶著底片相機Polaroid Land 250開啟攝影之路。對她而言,攝影既簡單又直覺,是能立即滿足她創作欲的一門藝術。她回到音樂舞臺後,仍帶上她鍾愛的相機。
原本佩蒂希望成立網站放上自己的攝影作品,隨著時代變遷,底片停產,傳奇相機Polaroid Land 250形同宣告退休。計畫因此生變。2004年,她透過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首次發現手機具有藝術性用途,終於在2010年擁有手機,從此跟當代文化產生爆炸性的連結。
到了2018年,72歲的佩蒂•史密斯開設了個人IG帳戶,用「大家好」對虛擬世界初次問候,第一張上傳的圖片是她的手。佩蒂從不會用手機拍照開始學習,到追蹤人數破百萬,成為最活躍的高齡使用者。
她創造了全新的名人使用IG方式,不追話題、不跟潮流,每張照片跟文字都來自生活裡的真實感受,觸動所有愛書、愛樂人,連強尼•戴普都成了追蹤粉絲。
2022年,全球因疫情造成的疏離即將告一段落,佩蒂史密斯決定整理出一年份的IG創作,跟讀者們分享她藉著閱讀度過疫情的366個小日子。
透過風格獨特的照片,她向我們介紹她的書桌、丈夫、母親、女兒潔西,以及愛貓開羅,也在國際婦女節、世界詩歌日、世界地球、母親節、陣亡將士紀念日、世界愛滋病日等不同節日為重要議題發聲。
「《一日一日》是在感謝中奉上,即使在最壞的時代,也能做為一處暖心的所在。每一天都無比珍貴,因為我們仍在呼吸,被光線灑落在樹梢、晨間的工作檯,或心愛詩人的墓碑上的方式所感動。」──佩蒂•史密斯
作者簡介
作者
佩蒂.史密斯 Patti Smith
集作家、表演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於一身。佩蒂•史密斯的創作天份首先展露於1970年代她將詩作與搖滾樂做革命性的結合。1975年,她推出首張專輯《群馬》(Horses),這張唱片爾後成為樂壇百大不朽經典。該專輯的封面就是羅柏•梅普索普拍攝的佩蒂,身穿白襯衫掛著黑領帶,叛逆且新穎的形象,影響後世甚劇。
史密斯將垮世代的詩歌和實驗性搖滾樂結合,被譽為「龐克搖滾桂冠詩人」和「龐克教母」。她將19世紀法國作詩法介紹給美國十幾歲的年輕人,同時她中性的公眾形象和非女性的語言風格都走在時代前端,引領創作風潮。
史密斯最廣為人知的歌曲是她與布魯斯•史普林斯汀一起創作的〈因為這夜〉,該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她總共錄製了十二張專輯。
史密斯1973年在紐約高譚書店開了第一個畫展,1978年後,她的畫作都由Robert Miller畫廊代理。2002年安迪渥荷美術館為她辦了一場回顧展,展出她的畫作、攝影以及絲印。展題為「陌生的傳息者」。
2004年,《滾石雜誌》頒布的百位搖滾重要人物名單中,將史密斯列為第47位。2005年,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終生成就獎給她。2007年,她被列入搖滾名人堂。
2010年,史密斯信守承諾寫下攝影師羅柏與她的70年代紐約故事《只是孩子》,風靡英美書市,蟬聯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長達75週,拿下年度美國國家書卷獎。2015年,她再以《時光列車》寫旅途寫時代寫創作寫閱讀,獨樹一格的文風一如她的歌聲,再度登上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年度好書金榜。2016年,她代表巴布•狄倫領取諾貝爾文學獎,並獻唱〈暴雨將至〉。2019年,出版文集《如夢的一年》。
史密斯的其他著作有《Witt》、《Babel》、《Woolgathering》、《The Coral Sea》以及《Auguries of Innocence》。
譯者
陳德政
作家、酒吧DJ,攝有濁水溪公社紀錄片《爛頭殼》。著作包括《我們告別的時刻》等書,2019年加入K2峰台灣遠征隊,以相關報導作品《神在的地方》榮獲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首獎。
書籍目錄
大家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照片來源
推薦序/導讀/自序
一部詩意的傑作。
──強尼•戴普
如此真誠、純粹,令人興高采烈。
──瓊•蒂蒂安
極好的……對作家、詩人、朋友、家人表達崇敬之意的一部創作。
──《觀察家》
風格獨特,美麗,具有體察日常生活的慧眼。
──《STYLIST》聖誕禮物指南
佩蒂在一整年裡每天提供讀者一幅圖像,為她的友人、生者與逝者、尋常物件與信物留念,搭配簡潔有力的文字。《一日一日》提醒我們:希望寄託於最微小的事物。
──《哈潑時尚》
一本具備文學性質的照片集,對人生種種事件及試探敞開可能性。喜樂與哀憐並存,整體來說,這部作品對蜿蜒的人生旅程展示好奇與生機。
──《金融時報》
迷人地結合異國情調及日常氛圍……這是難以預測又吸引人的一段體驗,如同派蒂她自己。
──《大誌雜誌》
她積攢了這些少見的照片,以及少有人聞問的歷史,這些都在她都已在內心掛念許久。
──《PopMatters》
有些搖滾明星遺世獨立,而派蒂•史密斯不斷與世界產生連結。
──《每日電訊報》
精緻,憂傷,有時引人發笑。
──《VOGUE》
文章試閱
大家好
2018年3月20日,我在春分那天發布了第一則Instagram貼文。女兒潔西建議我開一個帳號,區分那些用我名字的假帳號。她也覺得這平台適合我,因為我是每天寫作與拍照的人。我倆一起創建了帳號,我思索該如何讓人知道這是真正的我,決定採用最直接了當的方法:thisispattismith
我讓自己的手成為初次探入虛擬世界的圖像。手是最古老的符號之一,直接連通想像力與執行力。療癒的能量會經過雙手。我們伸出手,打招呼或提供協助;我們舉起手,許下誓言。法國東南部的肖維岩洞發現了數千年歷史的赭石手印,由紅色顏料吐在手心按壓石牆所形成,融合力量的元素,或許也傳達了史前的自我宣言。
Instagram已成為人們分享新舊發現、慶祝生日、緬懷逝者,並禮讚青春的一種方式。我在筆記本或手機上寫下圖說,本來也希望能有以拍立得照片為主的網站,但底片已經停產,我的相機如今是退休的目擊者,見證過往的旅程。收錄在這本書的照片來自原有的拍立得、我的檔案櫃與手機裡的圖像,是21世紀獨有的過程。
雖然想念那台相機和拍立得照片特殊的氛圍,我欣賞手機的靈活性。初次窺見手機可能的藝術用途,是透過安妮・萊柏維茲,2004年她用手機拍了一張室內照,然後列印成低解析度的小圖。她隨口說,有朝一日手機也能拍出有價值的照片。當時我尚未考慮擁有,但人與時俱進。2010年入手了自己的手機,從此它連結著我和我們文化爆炸性的拼貼。
《一日一日》是我如何以自己的路徑在當代文化裡航行的切片,靈感來自我的Instagram,卻有獨特的性格。多數是疫情期間我獨自在房間裡創作的,它展望未來,也反思著過去、家庭和一貫的個人美學。
文字和圖像是解開一個人思想的鑰匙,每則貼文都被其他可能性的迴響圍繞。生日的確認是對他人的提醒,也包括對自己。一家巴黎的咖啡店等於所有咖啡店,就像一座墓園可能會激起他人的哀悼與追思。我歷經許多失去,經常造訪所愛之人的墓地使我找到慰藉,我拜訪了許多人,獻上我的祈禱、尊敬和感激。我和歷史常相左右,追隨著啟發過我的人的腳步;許多貼文是為了紀念他們。
從第一個追蹤者,我的女兒,到超過百萬名追蹤者,看自己網站成長讓人深受鼓舞。這本書,一年又多一天(給那些生在閏日的人),是在感謝中奉上,即使在最壞的時代也能做為一處暖心的所在。每一天都無比珍貴,因為我們還在呼吸,被光線灑落在樹梢、晨間的工作檯,或心愛詩人的墓碑上的方式所感動。
社群媒體,在它扭曲的民主制度中,有時引來了殘酷、反動的評論、錯誤訊息和民族主義,但它也能替人服務。選擇權在我們手中,那雙用來撰寫簡訊、撫平孩子的頭髮、拉緊弓弦的手。我射出的這些箭,指向事物共同的感情,附帶幾句話,像破碎的神諭。
它們是三百六十六種打招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