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漫畫國學常識關鍵字:為思想盛宴加點笑料,治好你的國學營養不良症

原文書名:


9786267084182漫畫國學常識關鍵字:為思想盛宴加點笑料,治好你的國學營養不良症
  • 產品代碼:

    9786267084182
  • 系列名稱:

    In life
  • 系列編號:

    FC0034
  • 定價:

    440元
  • 作者:

    鏟史官
  • 頁數:

    352頁
  • 開數:

    14.8x21x1.9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0606
  • 出版日:

    20220606
  • 出版社:

    原點出版-大雁
  • CIP:

    030
  • 市場分類:

    文學總論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這本課外讀物不一樣 ▌
四書五經|書法藝術|易經八卦|佛教般若
九州華夏│天干地支│科舉選才│建安風骨│世外桃源……
終於能笑著讀懂
這些常看到卻沒真明白的國學常識

讀好國文、中國歷史,就靠這本打基礎!
用漫畫為思想盛宴加點笑料
解決大家的國學營養不良症

▌漫畫讀本形式,解決你打開課本就秒睡的毛病!
孔子是如何把「五經」盤紅的?古代讀書人為什麼狂讀這些書?易經不只是占卜用書,更是哲學專著?一套符號竟能解釋全宇宙?佛教裡的「般若」到底是什麼?九個州憑什麼代表中國?農曆年蘊含著中國人什麼樣的情感寄託?科舉制度如何把讀書人都磨成了玻璃心?王朝的小船為何說翻就翻?古人有哪些富民的好辦法?曹操的文學天團為什麼群星璀璨?陶淵明的名篇中,藏有哪些歷史密碼?漢字書寫如何成為一門藝術?各朝各代有哪些厲害的書法家?如何欣賞書法?

▌換句現代梗話,以此類比超好記
破解深不見底的博大精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現代梗話類比,一點就通。例如:
˙「九州華夏」篇,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魔戒》中的奇幻大陸為例,同理解釋中國上古地理概念。
˙「佛教『般若』」篇,以金庸小說中的少林「般若掌」,解釋「般若」的本來意義。
˙「易經八卦」篇,用股市的牛市、熊市來比喻《周易》中「否極泰來」的哲學思想。
˙「四書五經」篇中,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氣宗、劍宗的對立,來比喻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爭鳴,既形象又貼切。

▌精選最基礎代表關鍵字,幫頭腦內建國學發展脈絡
中華文化包含哲學、宗教、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醫學、術數、傳統技藝等領域。本書所選術語涉及各個重要領域,而且都是各領域最具基礎性和代表性的語詞及命題,特別是那些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
˙「四書五經」是經學思想最主要的研究對象
˙「易經八卦」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源頭
˙「般若」是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
˙「九州」是中國最早的地理概念之一
˙「科舉」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官員選拔制度
˙「書法」的筆墨造型是中國美術的基礎

另外,每個基礎術語又帶出數個相關術語,從而形成具有邏輯關係的術語群。一篇漫畫往往是對一個術語群的發揮。比如「書法藝術」,既介紹漢字書體發展的術語,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也包含了關於書法創作理論的術語,如「書者,散也」;還有評價、鑑賞書法的術語,像「尊碑貶帖」、「識書之道」等。透過術語群,勾勒出中國書法的發展脈絡。

本書包含「四書五經」、「科舉選才」、「年與紀年」、「載舟覆舟」、「建安風骨」、「書法藝術」等12篇內容,每篇文章深入解讀一個中華文化的核心術語及相關術語群,伸手不見底的博大精深,到底內容為何?以漫畫形式化繁為簡,讓你讀懂關鍵,認識歷史文化知識及背後豐富的思想內涵。

作者簡介


鏟史官
「鏟史官」是一個用漫畫講歷史的微信公眾號,採用虛擬的漫畫人物「鏟史官」為形象代表與解說人,為讀者講解歷史。「鏟史官」公眾號整理歷史資料、撰寫文章、手繪漫畫,自2016年6月以來,目前已推出多篇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文章,受到讀者歡迎。

書籍目錄


一、志於道
四書五經(上)——孔子是如何把「五經」盤紅的?
˙關鍵術語:五經│《易》│《尚書》│《詩》│《禮》│《春秋》│孔子│儒家│古文經│今文經

四書五經(下)——古代讀書人為什麼必讀這些書?
˙關鍵術語:四書│韓愈│柳宗元│理學│朱熹│《中庸》│《大學》│《論語》│《孟子》

易經八卦——古人如何用一套符號解釋全宇宙?
˙關鍵術語:卦爻│陰陽│八卦│卦爻辭│元亨利貞│象數│太極│兩儀│四象│易簡│生生│否極泰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革故鼎新

佛教「般若」——佛教裡的「般若」指什麼?
˙關鍵術語:般若│緣起│大智慧│梁武帝│達摩│四大皆空│神秀│惠能│青原惟信禪師│見山只是山│金剛經│心經│禪宗

二、據於德
九州華夏——這九個州憑什麼代表中國?
˙關鍵術語:大禹│洪水│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鼎│華夏│中國

年與紀年——農曆年蘊含著中國人什麼樣的情感寄託?
˙關鍵術語:年│歲│農曆│閏月│天干地支│生辰八字│年號│春節│生肖

科舉選才——狀元是如何練成的?
˙關鍵術語:科舉│選舉│鎖院│糊名│謄錄│八股文│童試│生員(秀才)│鄉試│監生│貢生│貢院│舉人│解元│會試│貢士│會元│殿試│狀元│榜眼│探花│進士│翰林院│內閣│慈禧太后

三、依於仁
載舟覆舟——王朝的小船為何說翻就翻?
˙關鍵術語:載舟覆舟│民惟邦本│民心惟本│荀子│魏徵│唐太宗│貞觀之治│文景之治│曹操│屯田

藏富於民——古人有哪些富民的好辦法?
˙關鍵術語:藏富於民│制民之產│王者富民│倉廩實而知禮節│老子│孟子│荀子│管子│耕者有其田│均田制│輕徭薄賦│租庸調制│兩稅法

四、游於藝
建安風骨——曹操的文學天團為什麼群星璀璨?
˙關鍵術語:建安風骨│風骨│曹操│《蒿里行》│《關滄海》│《短歌行》│《龜雖壽》│《遺令》│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馬篇》│《洛神賦》│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世外桃源——陶淵明的名篇中藏有哪些歷史密碼?
˙關鍵術語:世外桃源│《桃花源記》│陶淵明│王稅│劉敬叔│武溪石穴

書法藝術——漢字書寫如何成為一門藝術?
˙關鍵術語: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書道│書者,散也│南北書派│書聖│尊碑貶帖│識書之道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言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極為龐雜,包含哲學、宗教、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醫學、術數、傳統技藝等領域。策劃這本圍繞術語的漫畫時,我們就在思考:如何透過對思想文化術語的解釋與演繹,讓讀者得以窺見傳統文化的全豹呢?首先,所選術語應該要涉及各個重要領域,而且應是各領域最具有基礎性和代表性的語詞及命題,特別是那些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的。所以讀者會發現,呈現在本書中的術語就有這樣的特徵:「四書五經」是經學最主要的研究對象,「易經八卦」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源頭,「般若」是大乘佛教的基礎理論,「九州」是中國最早的地理概念之一,「科舉」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官員選拔制度,而「書法」的筆墨造型是中國美術的基礎。
另外,每一個基礎性術語又能帶出數個與之相關的術語,從而形成具有邏輯關係的術語群。一篇漫畫往往是對一個術語群的發揮。比如「書法藝術」這篇,既有介紹漢字書體發展的術語,如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也包含了關於書法創作理論的術語,如「書者,散也」;還有評價、鑑賞書法的術語,像「尊碑貶帖」、「識書之道」等。通過這個術語群,我們可以大致勾勒起中國書法的發展脈絡。
雖然漫畫著重於闡發術語的思想性,但也應注意漫畫本身的可讀性。為了讓讀者能以輕鬆的方式深入瞭解中國古代的思想與哲學,漫畫通過有趣的故事、事例來引導讀者。比如「般若」是佛教中一種艱深晦澀的哲學,而漫畫通過三個禪宗故事來逐步揭示般若哲學的含義,使枯燥的哲理變得饒有趣味。再比如「載舟覆舟」這一篇,漫畫分別舉了唐太宗、隋煬帝、漢文帝和曹操的例子,來展示古代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辯證關係,通過正反兩面的例子證明,統治者只有以民為本,才是長治久安之道。還有的事例雖然情節簡單,卻意味雋永,像「年與紀年」篇中,通過清末民初山西仕紳劉大鵬在《退想齋日記》中對西曆的吐槽,闡釋了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在近代雙曆法結構下,新舊兩派人士選擇不同的時間體系,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世界和意義世界迥異。
此外,為了易於讀者理解,漫畫往往以當下的流行文化、社會熱點作為引子,深入淺出地闡釋術語的涵義。比如「九州華夏」篇,以《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魔戒》中的奇幻大陸作為引子,引出中國上古的地理概念。「佛教『般若』」篇,以金庸小說中的少林「般若掌」引出「般若」的本來意義。「藏富於民」篇從中國當代的脫貧事業引出古代的富民思想。在漫畫的中間部分,也使用了許多生動有趣的例子來解釋晦澀難懂的思想。比如「易經八卦」篇中,用了股市的牛市、熊市來比喻《周易》中「否極泰來」的哲學思想,達到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在「四書五經」篇中,用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氣宗、劍宗的對立,來比喻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爭鳴,既形象又貼切。
最後,這12篇漫畫所闡釋的術語或術語群並不是孤立、分散的,而是具有內在聯繫的,大體上構成了中華思想文化的框架。編者在目錄中用了《論語》裡孔子的四句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來概括這12篇漫畫的內容。孔子這四句話講的是君子學習與進德的四個關鍵要素。本書在目錄中用這四句話,希望廣大讀者能通過對本書的閱讀,對中華思想文化有所瞭解、有所進益、增加心得。

文章試閱


志於道
四書五經(上)
孔子是如何把《五經》盤紅的?

談到中國傳統文化,
必然會提到──「四書五經」

在我們的印象中,
「四書五經」不就是古代科考大綱嘛,
似乎與生俱來就是一本書。

其實,「五經」是五部經典,
「四書」也是四部作品的合稱。
而且,「五經」的出現比「四書」要早。

「五經」是指《易》、《書》、《詩》、《禮》、《春秋》,
成書的時間段大致如下:
《易》(三皇—商末周初)
《書》(五帝—春秋中期)
《詩》(西周—春秋中期)
《禮》(西周)
《春秋》(東周春秋時期)

《易》創造了一套符號系統,
來概括宇宙規律。
古人喜歡用天道來推演人事,
《易》也是古人用來卜問人事的書。
商朝人用烏龜殼占卜,
周朝則更流行用蓍草來預測吉凶。

《尚書》主要是上古帝王的演講錄及上古歷史文獻的彙編。
文辭最為古奧難懂,
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源頭。

《詩經》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
共收錄305首詩。
分為風、雅、頌三種。
風是各諸侯國的民間歌謠,
反映了各地的風土民情,
其中包含大量愛情詩。

雅是周王室宮廷宴饗或朝會時的樂歌,
即所謂正聲雅樂。

頌是各國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
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

《禮》最初是指《儀禮》,
該書記載了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
告訴人們在這些場合應該有的儀容和行為舉止,
規約世道人心。

現在不少南方的鄉村擺婚宴,
還有新郎╱新娘的大舅坐首席的習俗。

《春秋》是魯國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記載了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西元前481年),
其間魯國與其他國家所發生的大事。

《易》、《書》、《詩》、《禮》、《春秋》這五本最早並不叫作「經」。
「經」的出現與春秋末期的一個人有關,他就是孔子。

春秋末期,
王道陵夷,禮崩樂壞,強凌弱,眾暴寡,
有識之士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社會狀況,
紛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春秋戰國救世三人組
老子──無為而治
墨子──兼愛非攻
孔子──為政以德

其中,
老子的著述被後世稱為《道德經》,
墨子的言論被編成《墨子》,
孔子則刪定《易》、《書》、《樂》、《詩》、《禮》、《春秋》六書,
並創建了儒家學派。

然而,對戰國時期到秦朝的政治產生確切影響的,
既非道、墨,也非儒家,而是法家。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後,
歷史從此進入戰國時期,
各國紛紛變法圖強。

秦國透過商鞅變法,迅速崛起,
最終六王畢,四海一。
統一天下後,
秦廷依然信奉法家的理念,
在六國故土強力推行秦律,
且施行嚴刑峻法,濫用民力,
致使秦朝滅亡。

劉邦建立漢朝後,
繼承了一部分秦制,
但他意識到了關東六國風俗各異,
便在郡縣推行漢律,
封國內則由藩王因地制宜實施相應的律法。

到了漢武帝時期,
西漢建國已經60餘年了,
真正的大一統提上了議程。
武帝用「推恩令」進行削藩,
完成政治上的統一;
用儒學進行教化,
完成文化上的統一。

既然把儒學定為官學,就要設立相應的職務。
西漢建元五年(西元前136年),
武帝給《易》和《禮》設置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官員),
與文、景二帝時期所立的《書》、《詩》、《春秋》博士合為五經博士。

五經博士
易經──哲學博士
尚書──政治學博士
禮經──倫理學博士
詩經──文學博士
春秋──歷史學博士

經過漢武帝蓋戳認定後,《易》、《書》
《詩》、《禮》、《春秋》就成了官方的經典了。
這就是「五經」的由來。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有疑問,
孔子明明刪定了「六經」,
《樂》哪裡去了呢?弄丟了。
先秦的字是刻在書簡上,
數量本來就不多,再加上連綿戰火,
《樂》徹底失傳了。

其實不僅《樂》失傳了,
《書》、《詩》、《禮》、《春秋》當時也被燒了,
靠一些人口耳相傳才傳到了漢初。
這些經書多是用當時流行的「隸書」默寫出來,
所以叫「今文經」。

本來這樣也就沒事了,
但後來陸續發現了一些被埋藏的經傳,
如孔子舊宅壁中挖出了《尚書》、《禮記》等,
這些書是用先秦的古文寫的,
所以叫「古文經」。

古文經不但與今文經字體不一樣,
而且有些篇目和內容也不一樣。
這就意味著二者的區別不只是版本,還有思想。

漢哀帝時,
領校秘書(大概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劉歆,
指責今文經為秦代焚書之餘,殘缺不全,
請立古文經於學官(高等學府)。
漢哀帝正迷戀男寵董賢,並沒有理他。

隨後,王莽改制,提出「王田」的主張,
想將土地收歸國有,
他利用古文經《周禮》關於井田制的說法,
以為施政依據,
古文經學地位因此得以提高。

到了漢平帝時,
又設立了五個古文博士,
用來對抗今文派。
從此,就像《笑傲江湖》中的華山派分裂成氣宗和劍宗一樣,
儒家也分裂成今文派和古文派。

今文派認為六經皆孔子所作,
視孔子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闡發經文的「微言大義」,
主張通經致用,
以董仲舒、何休為代表,
最重《春秋公羊傳》。

而古文派崇奉周公,
視孔子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史料整理者,
偏重訓詁考據,
以劉歆、賈逵等為代表,
最重《周禮》。

不僅如此,
兩派學習五經的順序也不同。
今文派排成《詩》、《書》、《禮》、《易》、《春秋》,
由淺入深;
古文派則為《易》、《書》、《詩》、《禮》、《春秋》,
依時排序。

東漢時期,兩派對撕。
東漢初,劉秀利用讖語贏得了天下後,
廢除古文,設立今文經十四博士,
再次確立今文經學在官學中的統治地位。

風水輪流轉,
東漢中期以後,古文派高手輩出,
以實力贏得高官,門下弟子幾千人,
勢力極盛。
古文派紛紛批評今文派附會讖緯,
流於妖妄。

到了東漢末期,
一位叫鄭玄的古文派高手,
直接把今文派給兼併了。
從此以後,
今文派就一蹶不振了。

然而,古文派獨霸天下的局面
並沒有能維持多久。
自漢末三國,到兩晉南北朝,
期間約四百年,戰亂紛繁。
世人少了建功立業之心,
多了人生無常之感。

這四百年間,
以《周易》義理和老莊思想為基礎的玄學、
從古印度傳入的佛學等相繼興起,
致使整個儒學的影響力都江河日下。

儒學不只是單純的知,還是一種規控政治運行的意識形態,
也是指導人們日常行為的價值倫理。
所以,儒學的衰落在當時直接影響到了
政治體系的運轉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整個社會經年累月喪下去,
也不是辦法。
到了唐代中期,
韓愈、柳宗元等人
倡導開?了儒學復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