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東京男子部屋:有故事的空間,43個不安於室的美感備忘錄!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084748系列名稱:
In life系列編號:
FC0036定價:
399元作者:
張維中頁數:
272頁開數:
14.8x21x1.7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313出版日:
20230313出版社:
原點出版-大雁CIP:
863.55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每一個物件,都是日本生活的切片。
每一個送往迎來的空間,都有不安於室的想念。
這一次,張維中用43篇散文開箱他的人生!
—特別收錄—
有故事的空間彩頁別冊,一起走進張維中的家
—趣味打造,雙書衣設計—
塌塌米與物件正規版vs.家的平面圖版
可依照喜好心情更換封面
★玄關客廳 被時間反覆閱讀的起居空間
★廚房餐廳 一起吃飯的空間,一起加熱美味關係
★盥洗空間 每一天,乾乾淨淨的洗滌心靈
★臥室書房 工作和休息的基本配備都在這裡
★全室空間 屬於我的房子,關於和一個家的相遇
【43篇散文,開箱張維中的家】
一個來自台灣, 住在東京超過15年的男子;生理踏進了中年,心理卻仍飽滿City (Old) Boy的靈魂。張維中,這一次要用43篇散文開箱他的家。
這本書是他的風格養成術,也是美感備忘錄。從玄關、客廳、廚房、飯廳、臥房、書客房到盥洗室,他娓娓道來如何讓家變成自己,與自己最喜歡的空間。書中條列他的生活愛用品,以及一樁樁進出在這個家的人間情事。
▍聽黑膠唱片機,他聽見時間:
「實體唱片旋轉的是一種看得見的時間感,一張唱片轉完了,像沙漏般,踏踏實實的一個小時完成報數。每當我默默注視著唱針滑動在旋轉的唱片上時,很神祕地,心情總能夠靜穩下來。」——〈好好自轉下去〉
▍拿起廚房的杯子,他拿起對愛的信念:
「一切都是難以預料的,一切都有如杯子是個易碎品。在毀壞之前,擁有之際,能愛就好好去愛。」——〈誰是杯子控?〉
▍關於記憶乳膠枕,他記得相戀時光:
「枕頭是保存我們最多記憶的東西。緊靠在枕邊的呼吸,那些歡愉了的感傷,在離開後什麼也沒留下的你的房間裡,只有枕頭,記憶住了我的心事。」——〈睡〉
▍點燃客廳的線香,他想起父親:
「他晚年時突然說改信基督教,就再也不拿香祭拜他自己的祖先了。如今我們去拜他,每次還要等線香燒到一半,才能擲筊問他吃飽了沒?早說不用香的他,現在卻還得看香行事,我真納悶他不曉得做何感想呢。」——〈線香氣味的遠遊〉
▍在餐桌上,他試著料理母親的手藝:
「雖然總有一天終究也得跟媽媽的菜道別,但是關於這件事,或許該靜靜地放著不必理會。因為比那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珍惜每一次共餐的機會。每一罐紅蔥頭,每一盤米粉,每一碗湯圓,愉悅地用心咀嚼。」——〈愉悅地用心咀嚼〉
▍在除濕機和加濕器之間,他看見了存在:
「這世間很多人很多事一直都在,只是換移了空間,有時你看得見,有時你只能感覺。」——〈我在這裡除濕,你在那裡加濕〉
▍用微波爐烤地瓜,他吃到人生滋味:
「地瓜的外表雖然滿是傷痕,內在卻變得更好了。像是跌跌撞撞的人生,經歷過折磨,才能對比出安穩的幸福。」——〈受過傷了才甜美〉
▍從咖啡豆的口感好壞,他喝到他人眼光:
「人眼裡的好壞到最後其實都是不重要的,最終還是要坦然地問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咖啡豆採購筆記〉
【想念在哪裡,我的鄉愁和我的家,就在那裡】
「部屋」在日文裡是「房間」的意思,廣義來說是空間的區劃,人在這個空間中活動,一間部屋就有了生命力;在這裡定居,日常生活漸漸形塑出「家」的概念。
這些年來在東京共住過四間房子的張維中,原本與之無關的空間卻有緣相逢,同時也帶進許多牽絆的人。
對他而言,「家」已無法單一定義。
台北是家,東京也是家。想念在哪裡,他的鄉愁和家,就在那裡。
每一個物件,都是日本生活的切片。
每一個送往迎來的空間,都有不安於室的想念。
這一次,張維中用43篇散文開箱他的人生!
—特別收錄—
有故事的空間彩頁別冊,一起走進張維中的家
—趣味打造,雙書衣設計—
塌塌米與物件正規版vs.家的平面圖版
可依照喜好心情更換封面
★玄關客廳 被時間反覆閱讀的起居空間
★廚房餐廳 一起吃飯的空間,一起加熱美味關係
★盥洗空間 每一天,乾乾淨淨的洗滌心靈
★臥室書房 工作和休息的基本配備都在這裡
★全室空間 屬於我的房子,關於和一個家的相遇
【43篇散文,開箱張維中的家】
一個來自台灣, 住在東京超過15年的男子;生理踏進了中年,心理卻仍飽滿City (Old) Boy的靈魂。張維中,這一次要用43篇散文開箱他的家。
這本書是他的風格養成術,也是美感備忘錄。從玄關、客廳、廚房、飯廳、臥房、書客房到盥洗室,他娓娓道來如何讓家變成自己,與自己最喜歡的空間。書中條列他的生活愛用品,以及一樁樁進出在這個家的人間情事。
▍聽黑膠唱片機,他聽見時間:
「實體唱片旋轉的是一種看得見的時間感,一張唱片轉完了,像沙漏般,踏踏實實的一個小時完成報數。每當我默默注視著唱針滑動在旋轉的唱片上時,很神祕地,心情總能夠靜穩下來。」——〈好好自轉下去〉
▍拿起廚房的杯子,他拿起對愛的信念:
「一切都是難以預料的,一切都有如杯子是個易碎品。在毀壞之前,擁有之際,能愛就好好去愛。」——〈誰是杯子控?〉
▍關於記憶乳膠枕,他記得相戀時光:
「枕頭是保存我們最多記憶的東西。緊靠在枕邊的呼吸,那些歡愉了的感傷,在離開後什麼也沒留下的你的房間裡,只有枕頭,記憶住了我的心事。」——〈睡〉
▍點燃客廳的線香,他想起父親:
「他晚年時突然說改信基督教,就再也不拿香祭拜他自己的祖先了。如今我們去拜他,每次還要等線香燒到一半,才能擲筊問他吃飽了沒?早說不用香的他,現在卻還得看香行事,我真納悶他不曉得做何感想呢。」——〈線香氣味的遠遊〉
▍在餐桌上,他試著料理母親的手藝:
「雖然總有一天終究也得跟媽媽的菜道別,但是關於這件事,或許該靜靜地放著不必理會。因為比那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去珍惜每一次共餐的機會。每一罐紅蔥頭,每一盤米粉,每一碗湯圓,愉悅地用心咀嚼。」——〈愉悅地用心咀嚼〉
▍在除濕機和加濕器之間,他看見了存在:
「這世間很多人很多事一直都在,只是換移了空間,有時你看得見,有時你只能感覺。」——〈我在這裡除濕,你在那裡加濕〉
▍用微波爐烤地瓜,他吃到人生滋味:
「地瓜的外表雖然滿是傷痕,內在卻變得更好了。像是跌跌撞撞的人生,經歷過折磨,才能對比出安穩的幸福。」——〈受過傷了才甜美〉
▍從咖啡豆的口感好壞,他喝到他人眼光:
「人眼裡的好壞到最後其實都是不重要的,最終還是要坦然地問自己,喜歡或是不喜歡。」——〈咖啡豆採購筆記〉
【想念在哪裡,我的鄉愁和我的家,就在那裡】
「部屋」在日文裡是「房間」的意思,廣義來說是空間的區劃,人在這個空間中活動,一間部屋就有了生命力;在這裡定居,日常生活漸漸形塑出「家」的概念。
這些年來在東京共住過四間房子的張維中,原本與之無關的空間卻有緣相逢,同時也帶進許多牽絆的人。
對他而言,「家」已無法單一定義。
台北是家,東京也是家。想念在哪裡,他的鄉愁和家,就在那裡。
作者簡介
作者 張維中
台北人,現居東京。寫遊記、寫散文、寫小說也寫少兒讀物。近作包括小說《不在一起不行嗎》、散文《東京直送》和旅記《東京半日慢行 :暢銷新增版》、《日本小鎮時光》等書,並以《麒麟湯》獲得金鼎獎。
張維中官方網站:www.weizhongzhang.com
FB:張維中。東京模樣
IG:@weizhong925
書籍目錄
Ch1.玄關•客廳空間—有故事的起居空間,不安於室的想念
01.又下雨了
02.我在這裡除溼,你在那裡加溼
03.有備無患的防災用品
04.屋裡屋外的過渡空間
05.即使低調也閃閃發亮
06.好好地自轉下去
07.線香氣味的遠遊
08.失去地位的神器
09.藥箱裡少的一罐藥
Ch2.廚房•餐廳空間—回味無窮的記憶,美味的關係
01.火鍋不會背叛你
02.誰是杯子控?
03.咖啡時光
04.咖啡豆採購筆記
05.不簡單的米飯
06.受傷過了才甜美
07.冰箱冰什麼?
08.靠窗飛機餐
09.奇異果
10.警報器都醉了
11.愉悅地用心咀嚼
Ch3.盥洗•清潔空間—乾乾淨淨的心靈,存在洗滌之間
01.關於清潔自己的幾件事
02.刷牙與看牙
03.乾燥的喜悅
04.垃圾丟得好,生活過得好
05.掃除時間
Ch4.臥室•書客房空間—工作和休息的基本配備
01.寒冬保暖的家庭神器
02.睡
03.旅人的親密夥伴
04.世上少有無可替代的事
05.榻榻米房
06.日系洋派生活
07.好習慣、壞習慣
08.呼吸練習
09.書桌上的蘋果
Ch5.全室空間—想念在哪裡,我的鄉愁和家就在那裡
01.屬於我的房子
02.老屋拉皮手術
03.立場逆轉的房仲經驗
04.踏進別人的家
05.愛看房屋格局圖
06.動物之家
07.講義氣的信任感
08.卡在記憶中的時代
09.我的鄉愁居無定所
特輯—東京男子部屋,開箱!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一個有故事的家
我的生命有許多時間的刻度,其中一個標示著「二まま八」。可能因為那一年的記憶太清晰,使我總以為二まま八年距離自己沒有太遙遠。最近常聽起有人提到「十五年前的往事」,仔細一想,哇,那不就是我來東京的那一年嗎?!二まま八年原來已經真的很久了。
這些年來我在東京共住過四間房子,這些空間原本與我無關,卻有緣相逢,還帶進許多與我牽絆的人。
「部屋」在日文裡是「房間」的意思,廣義來說是空間的區劃,人在這個空間中活動,一間部屋就有了生命力;在這裡定居,日常生活漸漸形塑出「家」的概念。我在這個家生活著,在這個空間學習著變成更好的大人。
這本書可說是我的風格養成術,也是美感備忘錄。從玄關・客廳、廚房・飯廳、臥房・書客房到盥洗室,我拍寫下一些生活愛用品,記下一樁樁進出在這個家的人間情事。
我擁有了這些東西,但有一天也將對上天慢慢地繳回去。我想把這些事物記錄下來,以資想念,提醒自己所謂的「擁有」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對我而言,東京男子部屋雖然是位於東京,但讀完這本書的你或許會明白,如今的我在東京,但是也不在東京。
文章試閱
▓榻榻米房
這間榻榻米房,我一直懷疑當它成為客房時,帶有某種不可解釋的力量。在這裡睡過的訪客們,有八成的人曾跟我說過同樣的一句話:「很好睡。」
我家有兩個房間,一間是臥房,另一間是書房。書房除了放書架以外,還有內建兩個大儲藏櫃,用來收納棉被、行李箱、乾貨存糧等雜物。
說是書房,其實也不盡然只是書房而已,這裡同時也是我的運動間,所以我會在這裡練瑜伽(遠望曾經很勤奮的當時),還擺放了一輛健身車。從前會去健身房,但後來有自知之明,每次去只是跑步或踩健身車罷了,實在太浪費錢,最後決定買一輛健身車在家踩。
公司的社長來過我家,看到那台健身車時說他家也有一輛。他問我,真的有在踩嗎?我回答有啊。他聽了,露出一股過來人的眼神。
「過一年就會變成曬衣架,然後再過兩年就會變成大型垃圾了。」
「我會每天踩的!」我充滿信心地反駁。
「所有買健身車的人都會說這句話,」他用一種惡魔的口吻誘導著:「試試看嘛,你烘乾衣服時可以試試,掛被單床單特別好用……呵呵。」
在那之後,社長時不時突然就會故意戳一下。
「健身車還沒變成大型垃圾嗎?」
不得不說他的激將法真有幾分效果,我就衝著他那句話,從未放棄過。
疫情前,家人至親常到訪東京,這間書房兼運動間就會挪用作為客房。在那段時間,我幾乎都不會踏入。所以到底該說這間房間是什麼房呢?因為多目的性而難以定義,姑且就叫它「多功能空間」好了。不過由於鋪了榻榻米,所以後來習慣就稱呼它為「榻榻米房」。
最初我來看房子時,走進這個小房間,腦海中就浮現出它未來鋪上榻榻米的景象。總覺得家裡如果有兩個以上的房間時,其中一間若不放床,就會想要鋪上榻榻米。傳統的榻榻米裝潢是釘死的,一旦要換很麻煩。而我的榻榻米房用的其實只是榻榻米墊,隨時可以搬移,方便很多。網路上訂購時還可客製化裁切尺寸,很貼心。現在的榻榻米款式應該是更琳琅滿目了,許多還標榜防水材質,解決了以前總覺得遇水或潮溼就容易發霉的困境。
話說這間榻榻米房,我一直懷疑當它成為客房時,帶有某種不可解釋的力量。
在這裡睡過的訪客們,有八成的人曾跟我說過同樣的一句話:「很好睡。」
他們都覺得在我家睡得比平常更沉更久。
我的高中好友敏華算是箇中翹楚。她第一次睡在榻榻米房的那晚,竟一直睡到隔天傍晚。因為實在睡太久了,途中我有點擔心,一度曾想破門確認安危。後來發現,她每次來我家的第一晚都是這樣,我就放心了。
工作太忙的敏華,說她是來榻榻米房補眠的,而其他的摯友們也各自在榻榻米房找到了新的人生。比如某位詩人主編,平常總告訴我他很遲睡,會失眠,但每次來我家睡在榻榻米房時,其實他睡得都比我久。
說到這裡,不免擔心是否日後會有太多認識的人來東京時,都想嘗試住住看我家呢?老實說那確實會挺困擾。所以請容許我在此官宣,能入住榻榻米房的貴賓除了家人以外,截至目前為止的都是認識超過十年以上的摯友。至於「摯友」的定義為何呢?很微妙。我只能說,摯友都是懂得讀空氣的,不會主動要求,而是等候我的邀請,那就對了。
我媽也覺得榻榻米房好睡,住在我家時,她常說被子好輕好暖,房間好安靜。
我們從小認識的鄰居,也是我媽的好友安媽媽過世後的幾個月,我媽來東京旅遊。某一天早上,我媽起床走出榻榻米房時,她哽咽地告訴我,夢見了安媽媽。
「我夢到我跟社區裡的一大群人去旅行。在參觀完某個景點以後,大家回到遊覽車出發時,卻發現安媽媽沒有上車,不見了。車要開了,她一直沒回來。」
我安慰她,安媽媽沒有不見,只是先轉車去了另一個再也沒有病痛的地方。
我媽落下淚,點點頭,相信了這樣的說法。
榻榻米房釋放了她那些日子以來壓抑的憂傷。
▓火鍋不會背叛你
於是,那個鍋成為一種默契,每年冬天就會找他來我家吃火鍋,也一起跨年。晃眼十多年,陶鍋已舊,我們成為舊識。
一個人吃鍋,從前會用「無印良品」的片手鍋。二まま八年搬來東京時買的,用到現在。爐台上煮好以後,直接端到電視機前吃,夠便利,一人份的量也恰好。雖然實用性滿分,但這鍋擺脫不了一種貪方便的形象。「反正一個人吃嘛,別那麼講究器皿,快快吃飽就好!」片手鍋背後總有這種的意味。我漸漸不喜歡為了貪方便而變成的隨便。中年是這樣的,只要有一個小地方開始隨便,很快地整個人生就會全盤隨便。同輩我族,即使一人生活也應該過得精緻才對。
現在用的鍋是法國「Staub」黑色鑄鐵鍋。熱傳導快,省電省火,也比較有保溫效果。一個人吃鍋,買個漂亮的好鍋,口感是否提升是其次,主要大概也是有種儀式感,催眠自己生活過得更好了。當然確實也是啦,畢竟剛來留學時萬般拮据,能省就省,現在是想買什麼大抵都能買,只是需要或不需要而已。
兩、三個人以上吃鍋時,慣用「無印良品」的大陶鍋,那是留學時期的好友小裕多年前回台時留下的。他回台後,每次跟其他朋友吃鍋,睹鍋思人,好像大家還團圓在一起。幾年後,他找到在日本的工作,又回來東京定居,但沒跟我把鍋要回去。他說以前會一起吃鍋的朋友,如今都離開了,他一個人也用不到。於是,那鍋成為一種默契,每年冬天就會找他來我家吃火鍋,也一起跨年,送舊迎新。晃眼十多年,陶鍋已舊,我們成為舊識。鍋在人在,我們珍惜每一次圍爐的機緣。
日本人稱湯頭為「クウ」寫成漢字是「出汁」,顧名思義是把食材熬煮出濃縮的湯汁。最普遍的出汁還是用乾柴魚片熬煮出來的,而「涮涮鍋」大致都是這種清湯。湯是用來燙肉片與配菜,不太會拿來喝,因為口感雖鮮美卻無味。台灣所謂的日式涮涮鍋湯頭,已在地化到南轅北轍。數十年前來日本旅行,第一次吃涮涮鍋,不知道原來人家的真面目是如此清純,受到很大的文化衝擊。
如果要自己熬高湯,我習慣去築地市場的「吹田商店」買乾昆布片來煮,那裡主要有北海道沿岸各地出產的昆布,不知道買哪一種的話,選利尻昆布和日高昆布就對了。不過,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高湯包都做得很好,省去熬煮的時間,味道也更富層次。家中常備的高湯,是來自福岡的「茅乃舍」基本款同名湯頭,用昆布、柴魚片、烤魚下巴、沙丁脂眼鯡和海鹽一起熬製而成的高湯包,丟一包進去加四百毫升左右的水去煮就很鮮美。他們還有賣添加生薑、陳皮和辣椒的和漢高湯,更適合身子虛冷的冬季吃。我也買過他們家出的柚子鍋,很甘醇,但後來發現其實只要在超市買料理用的無糖柚子醬,加到基本款高湯裡就行。
說到文化衝擊,想起日本友人也曾對我們這群台灣人吃鍋的某些行為感到震撼。在我們台灣吃小火鍋時,店家給出的食材當中,幾乎都有一種用塑膠紙捲起來的蟹棒吧?那玩意兒在日本也有,但他們不會放進火鍋裡煮,而是拿來涼拌馬鈴薯沙拉的。有一次幾個台灣人邀請日本友人來家裡吃鍋,日本人見餐桌上出現蟹棒時問,吃鍋還要做沙拉?結果見我們將蟹棒放到火鍋裡煮,非常詫異。然而,他的不以為然,就在他吃過之後態度大反轉。
真是的,吃這種事,還需要跟台灣人爭辯嗎?
煮火鍋不需要任何烹飪技術,是懶人的救世主。世界上找不到比火鍋更簡單能達到美味標準的料理,而且重點是總能很豐盛。天氣冷,或不知道該吃些什麼,又或是一整天蔬菜量攝取太少時,吃火鍋就對了。放一大堆蔬菜進鍋裡,看今天的心情想吃哪種肉,只要食材新鮮品質好,湯頭選對了,火鍋從來不會背叛你。
本來以為這一年還會一如既往,跟小裕用他的陶鍋一起跨年的,沒料到年中時他考量工作狀況而搬回台灣了。「二進二出」的小裕說,像我們這樣「坐四望五」年紀的人,如果在這時候決定離開日本,應該就不太可能再搬回來生活了。雖然他習慣了也喜歡東京,但台北有一份更適合他,也能夠讓他更加發揮的工作等著他,長遠來看無論是職場或身心健康狀態來說,回去台灣還是比較好的。
誰在異鄉待得久,誰就得扮演起送別的角色。就這樣,我送小裕回台灣了。
小裕離開前又留了一個無印良品的陶鍋給我,這次是一人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