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可愛長銷版】

原文書名:


9786267406458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可愛長銷版】
  • 產品代碼:

    9786267406458
  • 系列編號:

    SKNA00176
  • 定價:

    380元
  • 作者:

    柯采岑
  • 頁數:

    368頁
  • 開數:

    14x20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327
  • 出版日:

    20240327
  • 出版社:

    精誠資訊(悅知文化)
  • CIP:

    863.55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微物之美,小事之愛,
正是這些,成就日子的可愛。
生活許多時候,都不過尋找有光的地方。


  ★新生代作家——柯采岑Audrey Ko首部散文集
  ★藝文界重磅人士:許菁芳、陳珊妮、李律,專文作序
  ★寫20-30世代的生活、工作、戀愛,都會女子100%共鳴之作

「若說此書有私心,那是希望,閱讀之際,
你感覺陽光照耀,微風吹拂,它能陪你走過夏秋春冬,生活起落。」──柯采岑

以溫柔踏實筆法,書寫生命的光影,以及好好生活的初衷。
就算這世界輕待你,也不要落荒而逃。
練習,在兵荒馬亂之中,鍛鍊一顆悠哉之心。

▍心中有愛
愛的意義是愛的行動,有愛解萬事艱難。
愛裡有小脾氣小彆扭,也有大度量大本事。

▍生活式甜蜜
生活,是和我喜歡的,待在一塊。
正因為有生活式的甜蜜,於是生活是甜蜜。

▍能吃的時間
好吃的東西要吃兩次,證明是確實喜歡,不是偶然。
老是等待做什麼呢,有些事情便要趁熱出手,趁熱入口。

▍柔軟一塊
心一旦有了落腳之處,去到哪裡也不是獨自流浪。
所有你能給的,全是你的擁有。

▍女生事
我輩女子,以女媧氣勢,開天闢地,去活出自己來。
重新感覺做女生萬般有力量,此時此刻,我樂意是個女生。

▍有光的地方
許多時候,連言語都不能夠,只有光能抵達。
即便離軌行進,你也都在宇宙的環抱裡頭,不曾落單。

專文作序

  許菁芳╱作家
  陳珊妮╱音樂創作人
  李律╱作家

摯愛推薦(依姓氏筆畫列名)

  蔣亞妮╱作家
  曾彥菁╱作家
  張瑋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張西╱作家
  陳又津╱作家
  徐譽庭╱編劇、導演
  海苔熊╱女人迷駐站作家
  林達陽╱詩人、作家

  這個世界對食物、對生活、對理想,以及對女性所缺乏的全部想像力,都在她的文字裡如法國麵粉裡的礦物質,被發散、揉桿出來。許多被視為灰分的雜質,像是穿過他人衣袖般的學習穿搭、初次單穿瑜珈褲上街的不自在,那些女性才懂的煩惱時刻,都被這本書烘焙成了筋性極佳的法棍一般。於是讀懂了,生命是一段學習跟自己變熟的歷程,拿得起的重量,總是能放得下的。行旅半路,適宜與這本書一起,在家裡、在路上,一邊行走再一邊歌唱。──蔣亞妮╱作家

  讀采岑的文字,你捨不得讀得太快,只想細嚼慢嚥,享受她為你揀選的每一個字。
  她對生活的感受,充滿法式風情,慵懶的,緩步的,不急著去哪裡,每時每刻每個當下,都讓人貪戀生命的美好。
  有時也如日式濾鏡,透徹清新,樸質自然,在光影流動間,發現侘寂之美。
  透過她的字,你會重新產生靈感,原來諸多甜蜜可愛,早就一直在那裡,只是我們夠不夠意願,為自己打開所有可能。
  我們從來都是宇宙的寵兒。──曾彥菁╱作家

  認識采岑很久了,我永遠記得跟她的初次見面,一身碎花裙,還拿著一把陽傘,大無畏地問我「誒,女人迷是什麼啊?」我也永遠記得,她第一次踏進女人迷辦公室,自己給我的那個回答──「女人迷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座森林,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這座森林裡找到養分,長成自己想望的樣子。」她的那句話,讓我知道女人迷非她不可,她的那句話,也像是奇蹟一樣兌現了屬於采岑的祝福。
  拿到初稿的時候,我一個晚上迫不及待地讀完。果然,這本書跟我知道的采岑一樣,非常慧黠坦率。這本書,也像是一座森林一樣,充滿了蓬勃生氣,讀著它能讓人重新填補對生活的靈感,對世界產生有趣的好奇。理想的生活,可以跟著作者,一起在路上。──張瑋軒╱〈女人迷〉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此書是由生活提煉的智慧之書。其中最要緊的提醒,是活在當下。當下是一份真正的禮物,英文裡說in the present ,說久了都忘記此present 其實也是彼present。人人都有這份禮物,如何體驗當下則看個人怎麼打開這份禮物。心有富足的人巧手生花,連撲通摔在爛泥裡也抓住一個哈哈大笑的機會。人真正的居所是他的意識狀態,因心思意念會給人絕大的動能,創造天堂,或者創造地獄。采岑這書之好,不只好在她讓讀者參與她的天堂——好吃的,好看的,可愛的,獸,或人,或宇宙——也好在她坦白承認,生活往往是前往天堂的路上。──許菁芳╱作家

  讀完采岑的書,想起那班前往下北沢的機捷,抵達新莊副都心的午後。有一天你可能發現,成為大人之後,最珍貴的,是選擇。可能會感謝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可能從現烤雞肉三明治的香氣裡,想起這本書,想起人生諸多美好,來自浪漫地為世界創造選項的人。
  認真過活,就是一種選擇。──陳珊妮╱音樂創作人

  認識采岑五年有餘,經常覺得她是可以把日子過得有效率、又有質感的人,而當你翻開這本書,你也會看見一個活生生的她,柔柔地向你說話。有時候生活失去了那種可以握在手裡面踏實的感覺,或許是因為太匆忙,匆忙到被時間給沖刷,狼狽又倉皇,像這種時候,我們就需要一點點秤砣一般的解藥,安定靈魂的喧囂。采岑的文字恰好就是解藥,她寫運動、寫日常瑣事、寫身邊的小風景、寫小巧溫柔的愛情、寫一個人,也寫一個人與其他人,種種日常,卻在文字裡面開出一朵又一朵綻放。見字如晤,每一個短篇裡面的吉光片羽,都反映了她的溫柔與叛逆。由衷地推薦這本書給在生活裡失去重量的你,希望我們都能夠跟隨著她的文字,找回生命的足跡。──海苔熊╱女人迷駐站作家

  采岑的文筆好,打磨文字的技術亦佳。講述放在心上的絲絲絮語,語氣如講給閨中密友般地真誠懇切;但是談到面對人生的關卡,口氣卻又如女生宿舍裡最敢去打蟑螂的室友一般耿直大器,頗有俠女風範。讀她的文字是種享受,你好像跟著她去到法國的鄉野自助旅行,或是陪她在採光充足的客廳裡一起做瑜珈,又或者只是看著虎吉跳上跳下的室內冒險。
  但是細探采岑的文字,我一直覺得她在細細打磨的是一種更大的語言,一種跟更大尺度的事物溝通的語言。她對話的對象,是始自洪荒的時空、是母體寬闊的子宮、是遼闊無邊的深海,也是貫穿於身體的腔腸孔洞中一種近乎永恆的內在平衡。──李律╱作家

【讀者親愛推薦】
長大後,發現更難感覺到快樂。仍會像18歲一樣疑惑未來會長什麼樣子。閱讀完後好像少了一些迷惘,知道自己其實擁有很多,應該更有意志地去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並相信,還沒來的,都在路上。──Nicole

這本散文集是一份生活面膜,滋潤身心美化心靈,那字字句句俏皮慧黠,閱讀時十分舒暢,心情因此瑩潤光燦。每天早餐和咖啡點心時間,它是良伴,心靈味蕾和口腹一起滿足的概念,日常況味被悠然口述的感覺。

特別喜愛〈生活式甜蜜〉這篇,談到工作與生活交融,二者互相滋長。說「有生活能量的人,能在既有的日常秩序之中,放大感知與覺察,去珍惜很小很小的瞬間」,這些小小瞬間支持著我們回到日常秩序裡努力。生活式甜蜜,生活是甜蜜。

吃貨限定,「能吃的時間」卷,愛吃的食物都是前進的力量,身心的療癒,自己的選擇。我覺得如果貪吃,一切可解,溫暖也能自己給。「吃飽一點,踏著金黃色的步伐,繼續面對日子總有的磨難。」說的雖是實打實地臺式早餐,但境界都相同是吧!

是本翻著讀著,會想著好好地認真地過生活的散文,新春正好,借著書裡文字:「祝福就是,最後我們,各自去幸福!」要幸福唷💞🥳──流轉翻翻書

曾作為主編,她經手的文字無數,而如今她終於寫下第一本屬於她自己的書。今天我用下午時間讀完了第一章,偷偷跟大家說,我看到差點掉眼淚。這是一篇談論理想生活的散文,於是,我哭不是因為悲傷,而是因為感動。在寫她與她的橘貓虎吉相處的日常中,她寫下:
「愛是心甘情願的讓渡。」「愛的意思,是放下防備之心,沒有隱藏,不必假裝。」

如同她所說的,「真的東西,就有力量。」這本書很真,也很日常。沒什麼大道理,卻是細細碎碎的美好,很適合想感受美好的人閱讀。

「生活,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待在一塊。」
今晚,我打算讀著這本書,或許我的理想生活也在半路上了。
──張希慈

【編輯推薦】
你知道用力的時候,該怎麼持續呼吸嗎?
我不知道。做瑜珈的時候,幾乎是憋著氣完成的。回過神來才發現,肌肉沒有半點放鬆的感覺,心裡也沒有人家說的那種,因專注於當下、與自己同在的神清氣爽。有的只是對自己的責難──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好,和差點被汗水與淚水淹沒的沮喪心情。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總是很用力很用力、很ㄍㄧㄥ的活著,覺得不努力,就會被世界拋棄的話,很推薦讀采岑這本書。它就像一位溫柔的瑜珈老師,告訴你不要急,每一個呼吸,其實你都在前進哦;告訴你偶爾偷懶也沒關係啊,人又不是機器,偷懶並不等於不負責;告訴你我們誰也都曾在生活中跌倒、在破爛的小套房仰望著理想中的未來。即使很狼狽,你還是努力撐過來了,光是這一點,就足以給自己大大的鼓勵。
校對采岑的書稿,都要花很多時間擦去眼淚(還要小心不要被同事看到)。采岑寫工作、寫生活、寫愛情,我好像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但她的文字彷彿有魔力,讓眼淚也成了晶瑩剔透的寶物,是成長的養分,也是對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遞上的一封最溫柔的情書。
讀完之後,雖然瑜珈還是做得很爛,但好像,開始能夠呼吸了。

作者簡介


柯采岑

有貓之人。
夏日出生,臺中養成。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里昂遊歷,懂點法文,嗜甜愛吃。

任女人迷主編五年,2019年跨足產品與銷售,2023年任女人迷品牌策略總監,從內容到產品再到市場發展策略,都想認真開發、盡興玩過一趟。深信本質即是內容,皆為創造。

現與一隻貓貓虎吉,和永遠豐滿的吃食清單,生活在臺北。

著有《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四時瑜伽》、《太陽蛋正面朝上》。願望集滿四季書系。與三位至親好友主持《欸你在家嗎》Podcast節目。

Facebook
柯采岑(Audrey Ko)

Instagram
@cado386

書籍目錄


推薦序 生活是前往天堂的路上╱許菁芳
推薦序 認真過活,就是一種選擇╱陳珊妮
推薦序 直到相忘於江湖╱李律

輯一 心中有愛
1. 三十而立
2. 可愛之人,必有可愛之貓
3. 臺北人與臺中人
4. 想對少女說
5. 腰間開出三朵銀杏
6. 金庸是我文學初戀
7. 前方有山,那就去爬
8. 懦弱也沒有關係

輯二 生活式甜蜜
1. 關於散步,我是這樣想的
2. 生活,是和我喜歡的一切待在一塊
3. 生活式甜蜜
4. 你擁有它的方式,不過是讓它圓滿
5. 每一個呼吸,你都在前進
6. 身體知道
7. 早晨做瑜珈
8. 打不過生活,就逃走吧
9. 如果你不肯放棄生活,生活也不會放棄你
10. 書牆

輯三 能吃的時間
1. 里昂的半根法棍
2. 可麗餅,不想要什麼就不必放
3. 拉麵,我心有偏愛
4. 抹茶與檸檬
5. 失戀吃粥
6. 臺式早餐的魔力
7. 淺草肉餅,溫暖不必季節限定
8. 爌肉與回家

輯四 柔軟一塊
1. 鯨落與海迴
2. 春秋以後分手
3. 公路旅行
4. 我爸與舒芙蕾
5. 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6. 失戀,就是一個人睡
7. 我養的貓是我心中柔軟一塊
8. 柚子式的愛

輯五 女生事
1. 黑歷史
2. 如果愛情還在發明半路
3. 她們
4. To Be or Not to Be
5. 容器
6. 碎碎念,有益身心健康
7. 女性主義者的閱讀指南
8. 做女生

輯六 有光的地方
1. 可以沒有偉大的故事,但不能沒有你想捍衛的事
2. 有光的地方
3. 假如我有一座新冰箱
4. 關於人生磨難,我們看土星
5. 小王子
6. 低潮自救指南
7. 宇宙

後記 在下個半路上見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生活是前往天堂的路上
許菁芳╱作家

  很少有像是采岑這樣的女子,美麗,大方,天真又有力量,願意奮發向上,但也樂意偷懶打滾。我喜歡采岑是我的好朋友,與她相處時有向上提氣之鼓勵,但也多有一起放縱軟爛之甜蜜時光(甜是感官也是寓意)。與她相處總覺得她真是太好了,好得不太像真的,真感謝她這麼好,在我生活當中做活生生的女子典範(女子是字面上的意思也是形意)。

  此書是由生活提煉的智慧之書。其中最要緊的提醒,是活在當下。當下是一份真正的禮物,英文裡說 in the present ,說久了都忘記此 present 其實也是彼 present。人人都有這份禮物,如何體驗當下則看個人怎麼打開這份禮物。心有富足的人巧手生花,連撲通摔在爛泥裡也抓住一個哈哈大笑的機會。人真正的居所是他的意識狀態,因心思意念會給人絕大的動能,創造天堂,或者創造地獄。采岑這書之好,不只好在她讓讀者參與她的天堂——好吃的,好看的,可愛的,獸,或人,或宇宙——也好在她坦白承認,生活往往是前往天堂的路上。

  前往是一種行動,一種狀態,一種盼望。

  前往的盼望不是昧於現狀,前往的行動不是逃避真實。失意是存在的,憤怒是存在的,左支右絀也是存在的,乃至於死亡也是存在的。所有生活中的陰影都是自己神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長不只是奮發向天,也是扎根入地。地裡陰濕黑暗,在宇宙開始有光之前是長長的,長長的,沒有邊際的虛空無。女人是天造物,是一座神聖的器皿,從無到有,先無才有。無裡沒有,什麼都沒有。有的是一份選擇一點心願,妳願意就能創造。就能從未知、從可能,來到實打實的現在。又是一份禮物。

  采岑之書,用女子的肉身與機靈的雙眼,帶我們去體驗邁向理想之路。如果你也曾思索,人若有靈魂,為何靈魂需要化作肉身——那你讀了這書就會知道,因為要吃,好好吃吃好好,絕對是投生為人的原因之一。清脆的、能夠呼吸的法棍,豐腴的,濃厚的爌肉;甜點則要時而輕盈時而沉苦,輕盈如檸檬塔,沉苦如抹茶。肉身的體驗從口腹擴散開來,肉身之幸運也在於整合情境。吃一碗拉麵不是吃那肉,那湯,那加了鹼水的麵體,吃一碗拉麵是吃東京半雪的天,吃一家五口在麵裡相愛的虔誠之心,這一生吃拉麵,吃出信仰,成為在失意時可以前往參拜的麥加,療癒滋養,聖靈充滿。

  人有身體,有這一生,是為了尋找自我,是為了更深地活。

  我跟采岑是同班的瑜珈課,她寫瑜珈,我尤其感慨。慨其深入切出,也是慷慨的慨,覺得在瑜珈裡一同體會到的慈悲,萬物合一,與身體心靈深刻的連結,是上天的一種慷慨,是身體裡蘊藏的一種大愛。

  「你的身體是你的,你去照料它,透過瑜珈,你正在練習照料它的方法──而就在那一刻,你正全心全意地,跟你的身體在一起。」

  我想起諸多在同課上的感受,也有哭泣,也有煩躁,也有脆弱,也有放棄。但從未改變的,是一路壯闊的風景,向內旅行的景色之寬廣,是在瑜珈之前難以想像。瑜珈是一種體驗,沒有辦法透過他人他物間接而得。身體於此給了一課,生命是一種體驗,沒有辦法透過想像、要求、計畫、旁觀而得。

  身為忠實讀者──我是個忠實的讀書人,喜歡讀書,喜歡寫書──我的忠誠時有分裂。一天二十四小時,讀了這一本書,就沒有辦法讀另外一本書。我的精神氣力也有限,寫了學術論文,就沒有能量創作。幸好,采岑的書是一本令人忠實得非常容易的書。她讓人會心一笑,自在,自愛,生勇氣也生承擔。

  采岑是幸運之人,飽受愛與祝福;做她的讀者與朋友,也是幸運之人,這愛與祝福也臨到我。

推薦序

認真過活,就是一種選擇
音樂創作人╱陳珊妮

  前陣子因為工作關係,去了一趟新莊副都心。在臺北生活了一輩子,明明是緊鄰的共同生活圈,才過了座橋,眼前的街道景緻卻彷彿另一個國度,雖說陌生倒也挺新鮮。於是比照出國旅遊的習慣,前一天晚上打開地圖,瞭解地理位置確認幾條路線,估算計程車所需時間與車資,嗯,再打開大眾運輸交通路線圖,決定坐捷運轉乘機捷。

  沒什麼曲折離奇的過程,不過就臺北車站內走來走去,地下通道的路線很奇特,跟著指標邁著毫不猶豫的步伐,幻想成為在腦內即時建立3D地圖的特異人士,世運滷味的香氣襲來,驗證了自己只是食欲不錯的普通人。

  疫情期間沒什麼人搭機捷,空調很冷,大約是人少的緣故。不過幾分鐘的行駛,窗外景色一下子打開,挑了一片式曬太陽的位置,眼前盡是唯美的黃色調,望著窗外移動的景物發呆,以為正在前往下北沢的路上。真想把這股興奮與光線都抓下來,對身旁的陌生人說:你們快看看啊,是今日限定的傾城日光啊!

  陌生人們都滑著手機,他們該不會正凝視某人社群剛剛更新的照片,上頭還標記著:「今日限定的傾城日光」。暖陽就在外面啊,你們抬頭就可以看到了啊!

  我的確不是手機成癮患者,偶爾在車上聽聽音樂看看電子書,對社群軟體提不起興趣,不怎麼關心別人的生活,也沒什麼特別的事可分享。總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空間,能夠大膽想像,拚命犯錯,留給未來的你一個反駁自己的機會,一個沒有不可能,隨時可以重來的空間。偏偏在毫無隱私的數位時代,那個空間越來越狹促。為了別人的期待與評論,小心翼翼地自我審查著,有一天我們會放棄探索與冒險,忘記龐克這個字眼吧,我想。

  滑手機是最常見的風景,快速滾動屏幕隨手點顆愛心,大家很依賴這樣的鼓勵。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在展現美好的時代,對讚需索無度。不再有人關心某人的失戀,失戀有什麼特別的?誰沒失戀過啊?失戀很了不起嗎?親近的朋友花了一秒鐘在無趣的失戀文底下,勉強按讚,畢竟讚與不讚之間都是滿滿的心酸。失戀的人躲進友人的幸福分享裡,想忘記剛才那幾個心酸的讚。

  當一個人不再倚賴別人的讚賞時,才能真正自主,我是這樣想的。才能偶爾放下手機,看窗外的風景,才能打開地圖,計畫一次旅行,才能停下兩倍速觀看中的影片,靜下心來思考何謂理想生活,然後花時間憑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它。

  從機捷下車,先找一間有陽光的咖啡廳,吃光暖暖的一餐,那是一趟睽違已久,真正的旅行,一場不經意的計畫與選擇。讀完采岑的書,想起那班前往下北沢的機捷,抵達新莊副都心的午後。有一天你可能發現,成為大人之後,最珍貴的,是選擇。可能會感謝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可能從現烤雞肉三明治的香氣裡,想起這本書,想起人生諸多美好,來自浪漫地為世界創造選項的人。

  認真過活,就是一種選擇。

推薦序

直到相忘於江湖
李律╱作家

  已經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采岑的文字,甚至不知道我們是什麼時候成為臉友,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先加誰好友,總而言之在我注意到這個好會寫字的女孩子的時候,已經清清楚楚地記得了她的名字。

  不過我想最叫我在意的是,她大概是我認識的,最陽光的巨蟹座。

  大家大概都聽過巨蟹座成為星座的故事,在某一次海克力士的冒險中,為了阻止海克力士,所以天后希拉派了一隻螃蟹去攻擊他,結果被海克力士一腳踩死,可以說出場不到一秒就領便當。這種邊緣到海角天涯的配角特性就是我們巨蟹座的宿命,加上其他不討喜的特質:怕東怕西、裹足不前、無法承擔、提不起放不下等等,真的是一個與主角個性無緣的星座。

  但是采岑大概是我們一眾抑鬱悶滯霉氣沉沉螃蟹裡最能跳脫出背景的那隻。在采岑的文字裡,沒有螃蟹們困在自己的殼裡與苦澀的回憶相濡以沫的自溺悲情;采岑的世界裡,如大海般巨大,浪潮洶湧,陽光普照,而采岑是第一隻面向大海奮勇向前的鯨豚;她衝得好快,沒有半點猶豫,直到失了蹤影,我們就此相忘於江湖。

  采岑的文筆好,打磨文字的技術亦佳。講述放在心上的絲絲絮語,語氣如講給閨中密友般地真誠懇切;但是談到面對人生的關卡,口氣卻又如女生宿舍裡最敢去打蟑螂的室友一般耿直大器,頗有俠女風範。讀她的文字是種享受,你好像跟著她去到法國的鄉野自助旅行,或是陪她在採光充足的客廳裡一起做瑜珈,又或者只是看著虎吉跳上跳下的室內冒險。

  但是細探采岑的文字,我一直覺得她在細細打磨的是一種更大的語言,一種跟更大尺度的事物溝通的語言。她對話的對象,是始自洪荒的時空、是母體寬闊的子宮、是遼闊無邊的深海,也是貫穿於身體的腔腸孔洞中一種近乎永恆的內在平衡。

  那些巨大的語言可能始自一個決定與身體好好相處的、彷彿長達一個世紀的深呼吸;可能是跟多年的人世紛擾、情感糾纏找到倆倆相忘的出海口,而送出的一道意味深長的祝福。可能是跟自我成長過程中的壓力與心結,找到了一個釋放自己的出口,而大雨滂沱地好好澆灌一場哭泣;也是向滋養萬物的天地間深深感恩一般,大口吃下她所鍾愛的臺中原產正宗爌肉。

  是這種大、與遼闊,讓我越來越覺得她不是我們一般螃蟹,小水塘與潮間帶她不是不眷戀,而是世界上的七大洋、永凍海與不見底的深海溝好像更像是她命運的歸處,那才是適合她自在優游的尺度。

  她寫鯨落,彷彿是一場憂傷而肅穆的儀式,從物哀的美學演化成生命的循環,轉化成對環境的大愛與永恆探問,簡直是一部宮崎駿電影。我像蜉蝣生物,觀賞著一個巨大生命的殞落,茫然而悵惘。這是采岑為我等唸詠的生命詩篇,彷彿她握著生命的鑰匙對我等渺小生靈開示,我幾乎都快要忘記她曾經是我們螃蟹一族。直到後來想起,我倆已相忘於江湖。

文章試閱


三十而立

做內容很長一段時間,三十歲一直是常熱主題,為著是,人人都可能即將三十歲,人人都想像過三十歲,人人都擁有過三十歲。人總會長大,而下一代,也會即將三十。

三十歲主題翻身轉世,推陳出新,像書店暢銷排行榜,經典歷久不衰,諸如《祕密》一類,有百刷本事,人人都需要,像順路拜佛,必須求個安慰。昔有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程又青談初老,洋洋灑灑寫下五十條初老症狀,從小腹多出一攤肉,再到對完美起疑,對不完美深信不疑;今有中劇《三十而已》,開場即是,三個即將三十歲的女人迎來各自一天——其中有對三十而立的抵抗,誰說三十必須而立,不過是三十而已。

於是我驚覺,《我可能不會愛你》已是將近十年前的電視劇,現在的三十不再是女子的初老焦慮,兼且要被毛茸茸的怪物追趕在後(現在回頭看,那怪物不很明擺著影射婚姻嗎),而是而立的重新想像——我要立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理解這一點以後,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視角已然不同。

回想二十幾歲,剛做編輯,寫過許多揣測三十歲的文章,當年雖無經驗,起碼還能訪談周遭友人,好險想像人設也並不困難。我發現三十普遍追求的,實與二十幾歲無太大差異,不過是要到更進階的東西——說實話,已過了願意將就,或是甘願普通的年紀,無論生活、交友、關係、事業、家庭,總之就是要好,還要更好一點,並且理解,自己已有能力做到。

曾浪漫想過,要在三十歲到來之前,給自己寫封文情並茂的信,畢竟人一生只有一次三十。信是沒寫成,三十就匆匆報到。

怎麼說,這倒是也很三十歲。

當時想寫下的東西,更接近儀式性的祝禱吧——三十歲以後,無論如何,去做理想中的大人。不再害怕長大,並且明白長大的意義,其實不過是更有意願去承擔,去解難題。Problem-solving,不再只是數學算式,而有其生活意義。

總之是,事事奮力而為,但也要越來越尊重並接納自己的狀態,理解自己在乎什麼,什麼會讓自己真正快樂。身體的狀態能負荷到哪裡,什麼東西要,什麼東西不要,辨別什麼是「挑戰」,而什麼叫做「受傷」。全心全意地,去把自己給照顧好。在每個關於自己的節點之上,都更細緻處理,再往下鑽得更深一些。
而在往後的每一天裡,試圖去過如常可愛的一天。這是心願,也是實踐——在看似平凡的每一天,每一個當下,告訴自己,我想要,也能夠創造我真正喜歡的日子。

凡事奮力,在奮力中理解與觀照自己,去養成一種對事物理解的清明,去當一個願意創造,也有能力給予愛的人。把每一天活出可愛,我要當成是給三十歲的祝福與啟示。

* * *

而三十歲,能算上一句老了吧。

年老色衰、老氣橫秋、老態龍鐘、老驥伏櫪、老調重彈、老之將至、倚老賣老、老大無成。

有次我無聊,查閱與老相關成語,整排點開,所有都指涉著同樣的,經過淡淡粉飾的,殘酷結果——青年的不再、舞臺的遺失、內在的離散。老,是失去與不再擁有,是歲月在身上不願停留。至少,我們是被這樣告訴的。

老,好老。

「老」,也是這樣。當褐髮冒出細細白線,緩慢增生直至白雪整片;當肌膚出現內凹褶邊,褶內還有無數皺褶爬上滿臉;要用更多時間換一次安詳睡眠,更多金錢追求青春重現。老是無從議價的交換,我真以為過,有那樣詛咒,名為變老。

於是,當後浪滾向前浪,九零後從初出社會爛草莓,成為職場中堅分子;同儕話題從租屋好難變成哪個地段買房划算;我於是意識到,我也已經要是,即將變老的那一群。

我正在變老,正要長得超過,能夠想像得了的歲數。一個人若無法想像,是有辦法成為的嗎?

可奇妙的,更多時候,除了我們亟欲逃離的變老與成熟的框架——諸如,成家立業、早生貴子、大富大貴等照樣造句的成語之外,更多時候,我感覺到的是變老有祝福。

無論是外在樣態或內在肌理,我是從未想過,三十歲後的生活能這樣的好。這是認真實話,二十幾歲時,大概讀過太多三十歲以後的恐嚇——新陳代謝下降、賀爾蒙劇烈變化、易胖再也難瘦、色弛愛衰、列入大齡之列。內外夾攻,雙管齊下的寓言。

我沒想過我變老以後,感受到更多的是經歷過時間的僥倖——清楚自己是誰或是想成為誰,清楚自己要的與不要的是什麼,於是選擇變得比較容易,自己願意與不願追求或忍受的是什麼,也知道怎麼從內在驅動,從這裡的A點去到那個B點。

若沒有二十歲的磕絆,大抵沒有三十歲的灑脫自在。或許我也可以,將老,寫成一個中氣十足的大字。
尤其,三十歲以後,我常感覺「創造」這個詞對我的意義深重。創造是找到一個方法,一種角度,由自己起始,去學習、去理解、去給予、去參與,每一刻未來的積極發生——如果你想要的並不存在,那麼就去創造。創造是件讓人感到幸福,也特別紮實的一件事。

二十幾歲的我,有許多逞強的時候。多數時候悶頭努力,對自己多有責難,也對很多自己其實在乎的事情不夠上心,有時候甚至也懶得理會自己的心情。

而我在這陣子回頭看,越發感覺我是個非常幸運的孩子。二十多歲的我,雖有許多不成熟與磨難,但幸運是千真萬確,是有這麼多人的愛與祝福,那麼多人的支持與照顧,我才得以穩穩地走到今天。

謝謝有這麼多人,參與我這三十年的生命。

人說三十而立,我認為那意思其實是,三十歲是另一次的出生。你把自己拉出來看一看,你真的看到,過去你的每一步,都有人支持與照看著你,你是一個被愛的孩子;接著你要站起來了,你為自己負責,你為自己決定要往哪走去,同時你也要去支持其他人,把路走得自在遼闊,把世界變得如你希冀。

也有三十歲,生日的真人真事一則。

當作故事讀,而某種程度,我認為適合總結三十歲後的多數發生——務虛也務實,出手大氣,敢拿敢要,已經沒什麼好抱歉或糾結的了,有意願,就去出力,不再猶豫愛情與麵包的選擇,不是的,我想要兩個都要,我可以兩個都要。

是這樣的。

* * *

這幾年生日,多是颱風,我是夏日正午生,常感覺自己未免風暴降生,而今年三十歲的生日夜晚,晚風吹來,身體涼爽,難得風平浪靜。

晚餐吃海產火鍋,我心裡暗自決定要連續慶生三天,接著突然很想吃麵包,而且是預約明日早餐的那種——麵包、牛奶、蛋、太陽光。我對G說,「欸我們去買陳耀訓麵包埠。」搬來中山國中附近,常常想買,每一次都錯過,快快查了Google map,依然明日請早。

想吃麵包的心意很堅定,於是想,那買善菓屋,九點打烊,還有十五分鐘,騎車去松江南京。一路飆車,抵達關鍵的交叉路口,八點五十三分,等紅燈,要五十秒,開始開玩笑,說還是我在這邊跳車,跑過兩個十字路口,奔跑過去。兩個人亂笑一陣,定格五秒。我說,欸我真的要跳車,我真的覺得一定要買到麵包。
放下安全帽,開始奔跑,跑百米姿勢,連跑兩個紅綠燈,壓線衝進麵包店,八點五十五分——我想買的法國奶油卷已經賣完了。於是帶一包吐司、兩個卡士達,又被店員推坑買了芒果捲捲。「很好吃哦,這個可以放冰箱,芒果捲捲。」好,我要,而且名字聽起來很可愛,熱血的少女容易勸敗。

買完麵包,一邊想剛剛好青春啊。G說,他坐在摩托車上看我奔跑時,開始想些無聊的文案,比方說:

三十歲,放下羞恥,為愛而跑。

我說好爛,而且買麵包有什麼好羞恥,應該是放下無謂矜持吧。三十歲,放下矜持,也放下頭髮,用跑的也要買到麵包。我說你的文案不夠詩意,只能印在早餐飲料杯緣,或像靜思文體。

然後繼續亂想,「Run for thirty」,副標「30 is the new 20」,還是「running is the new sexy」,是不是很適合辦成年馬拉松大賽?壓線的時候人人有麵包,帶回家當隔日早餐。意思是說,喂,除了有獎牌的精神鼓舞以外,也請給我真材實料的實際獎品。

如果拍成微電影,慢動作播放,大標大字放好放滿,三十歲,還有心跳,為自己找一個奔跑的理由。女子再也不是為了失戀在街頭狂奔,而是為了要買麵包。對,買麵包,給明天,給後天,以及給未來的自己,豈不是很激勵人心,希望麵包店都可以來找我下廣告。

或許曾經有一度,人們想像,所有讓女孩子困擾的全是愛情,於是畫面裡,女子哭笑均是為情愛糾纏,愛情是有可煩惱也有可愛之處。不過更多時間,我想我們花心思的,是怎麼樣輕輕扯開旁人包裝精美的期待,從盒裝的美好,或甚至量身訂製的精良人生規畫簿裡,掙脫出來,真正地去處理——自己的生活想要怎麼過。

總要有一次,邁開腳步,奔跑著,去追求自己。

有光的地方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段話,聽見心裡傳來很深的嘆息。

光亮與黑暗,常被看作光譜兩端,矛盾對立,但其實光亮與黑暗,有時候是同件事的兩面,互為滋養。一個光亮的人,勢必懂得深深的黑暗;一個黑暗的時刻,則會有很強動力想要趨光;全然光亮,或全然黑暗,都不是人的真實,亮面與暗面,早都是我們一部分。
今年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家庭系統排列」;家族排列是由德國心理學家海寧格(Bert Hellinger)開發的心理治療方法。我感覺家族排列,就是類似的作用,因為見識黑暗,懂得黑暗,接納黑暗,於是才能抵達有光的地方。

家族排列實在神妙,卻並不是胡說八道,家排系統,是藉由集體的智慧與能量,往自己的內心深處工作。家族排列場上,能量流動,相信每個位置均該有人,人需要適得其所——小孩有小孩的位置,父母有父母的位置,一旦錯置,就有亂套,就有情緒與業力需要處理。

家族排列,透過處理能量的失衡與位置的失序,得到一種回歸正位的通透,可是說到頭來,處理的不是別人,而都是自己的問題。

「你在這個畫面看到了什麼?」這是老師很常問的問題。

許多時候,家族排列是看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進而發現生命橫向的相似性,誰都也有黑暗面,誰都有一碰就疼的議題,誰都曾經逃避自身責任而推託是他人毛病,誰都會有不想面對、轉身逃跑的時刻,進而感覺一種蔓生寬慰——人就是這樣,因為充滿著諸多瑕疵與缺陷,因而為人。人不是完美的,從來也都不是。人正是因為沒有逃避去看見,去接納自己的種種不堪,方能成人。而若身邊無友伴,可能早已在半路放棄。

我在家排經驗裡獲得許多,更多時候,是感覺到每個位置都有它的祝福與課題,也沒有什麼位置比較輕鬆容易,不要輕易踩上他人位置。苦難無從比較,幸福大概也是,排列場上處理的不是優劣好壞問題,而是觀察問題——你看到越多,就能往下切得越深。往下切深,那說明了,你有很深的向內動力,要去回答自己生命裡的問題。

說到底,家族排列,是一個痛的過程。愛與痛有時候也是一樣的,正如光明與黑暗,其實是的,真正的療癒,就是痛的。

療癒不是呼呼、拍拍,或是愛的抱抱,而是要把傷口剜出來,要揭露不堪與黑暗,要凝視自己體內漫無邊界的欲望或脆弱,要去看見,那樣的自己確實存在。當你真正地接納這樣的自己存在,那就是療癒。

好療癒,這樣的我,也是可以的。

往內工作,是一種意願,家族排列之於我,解放了這個意願。而從家族排列老師口中得到的提醒,往往是痛得不得了,有時候,希望老師下手務必留情,卻又總是在深深看見與理解之後,感覺自己整個人變得輕盈許多。
帶領我們的家族排列老師,姓樓,長著雙入世的,慈愛的,毫不尖銳的眼睛,被她盯著,並不叫人緊張。可在關鍵時刻,那雙無爭的眼常雪亮起來,目光如雷,點醒我們一些必要事情,告訴我們她都看見。

不僅只是我們經驗著赤裸,家排老師也是,現場的所有人,越是敞開自己,越是有力量鑽到更深之處。

想起某次家族排列經驗,我寫下的筆記——嚮往有光的地方,就不能不經過黑暗。自此以後,我常感覺到這個詞彙召喚:有光的地方。

創世紀如是說,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光,而有光的地方自此以後還在哪裡?那筆記我是這樣寫給自己看的——你嚮往有光的地方,可你不想經過黑暗。對,你害怕黑暗,害怕黑暗的長度未知,害怕黑暗的傷害難測,所以你轉身逃跑,改去要一個,看來比較容易的經過。當然,你可以說服自己,那看上去很像的東西,也是光,可實際上是,那並不真實,不持久,充其量,不過是你為自己打的舞臺燈光。

人偶爾為自己搭建一幅場景,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繞道真實的崎嶇。就算別人看不清楚,你心裡明白,那樣的東西仍然是虛的。你騙得過別人,不要也騙過自己。

想做一個有光的人,就要放下對其他人光照的依賴;你想去有光的地方,就要先經歷過黑暗。痛裡生出氣力,因為黑暗是你的根基,你明白著黑暗存在,並且願意向光,那樣的氣力,就是實實在在的。

自此以後,我不再這麼害怕黑暗。黑暗是光的前夕,抵達之前的黎明。

* * *

還有一次家排場子,我也跟著家排樓老師,全場皆陌生,我們排與母親的關係。我心想先前已經排過了,我跟媽媽就是相安無事,快樂嬉遊的友伴,不以為意,心無負擔。

通常這樣的排練練習,兩人一組,先是一人當自己,一人當其母,接著反轉角色,對方做他自己,另一人當其母。先閉眼睛,接著睜開眼,在對方身上看見自己母親。我跟母親一向很親的,在排列場上也如此,並肩站在一起,我是忍不住想黏著媽媽,時而也想支持媽媽,於是伸手摟著媽媽的肩。

而排列後彼此交換心得,對方跟我說,確實感覺到很親密與貼近,可是心裡也有一點負擔存在,感覺失去自由,很擔心稍有離開或搖擺,女兒就會傷心或失控。
在那一刻我照見自己問題,我以為自己做女兒,比較有能耐,比較有見識,有時也忍不住要越界奪位,想指點媽媽的問題。殊不知,真正的支持,不是指導,不是指示,只不過是讓其是其所是。

我向我媽媽要自由與寬容,卻連自由與寬容也無法給自己母親。當下能做的,也是深深反省。

家排經常就是如此,看見內心清澈河流裡有淤泥垃圾,過往會選擇遮眼不看,繞道而行,現在可以選擇把淤泥清一清,把垃圾掃一掃,做垃圾分類,拿去好好丟掉。家排是個系統方法,讓自己不再關上心裡的門。

而我這麼想,若有一天,當我們能深深看見自己的心,並且在自己的心裡頭深深休息,接納那樣的自己。

或許我們也會看見,原來我們自己的身體裡,就有一處,有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