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集合的掩體

原文書名:A Self-Assembling Shelter


9786269650293集合的掩體
  • 產品代碼:

    9786269650293
  • 系列名稱:

    雙囍文學
  • 系列編號:

    2DLI0012
  • 定價:

    320元
  • 作者:

    鄒佑昇
  • 頁數:

    128頁
  • 開數:

    12.8x19x0.9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30109
  • 出版日:

    20230109
  • 出版社:

    雙囍出版-遠足文化
  • CIP:

    863.51
  • 市場分類:

    詩詞曲賦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二十一世紀台灣現代詩的新聲音,生活的脈絡與思想的體系在詩作中交錯
神祕,哲學,神學,科學,音樂,「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
《大衍曆略釋》作者鄒佑昇神祕新作
2022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出版贊助作品

《集合的掩體》題獻給法籍猶太思想家,神祕主義學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 1909-1943)。收錄鄒佑昇自二ま一四年前往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佛學研究所博士後的創作,全書有四十一首詩,十則斷片,以及俳句一首。
鄒佑昇的詩作,多由日常中出發,從世俗的節奏中以語言為工具試圖聯繫神祕的哲思。並且讓閱讀者重新領會語言的意義,詞與詞的連結是模糊了事物的輪廓,還是銳化了誤解?人類的語言能像一把樂器,輕鬆地調成和諧的樂音,讚頌美麗的世界?
《集合的掩體》是作者對自身施作的痕跡,是將自己交給語言的形式;而作者將在這份稿件得到一個穩固的物質形式,所謂自我的體外化時,再次執行詞語與吐息二者間的那道區分(《奧義書》上說人吐息時不能言說;言說時無法吐息),於是從自我逃逸,散落,並重新撿拾自身。
「我該看些什麼?我設想自己應當讓隱喻機器(不曾停止將一物代換為另一物)的運轉減速,以一薄而易折的刃貼著種種輪廓一路劃過去,讓每個輪廓在自己的輪廓中懸浮。『這個過程一定會讓人們有可能去辨識某些迄今無人見過的,連藝術家自己都沒看過的事物。』──尼可拉斯・魯曼」
事物,抵著邊緣的梯度:
一些句子從那滑入這個時刻,一些句子從此陷落。
明與暗裡的卵石。

作者簡介


鄒佑昇
一九八七年生於宜蘭,三歲後定居苗栗。密契論與模控學的業餘愛好者。現就讀於德國慕尼黑大學佛教研究博士班,試著完成一篇論文,關於「對不可觀察者的觀察」。
曾出版習作集《大衍曆略釋》(自印,二ま一四)、德語習作集“ die sich vereinende deckung”(ELIF Verlag, 2021)。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概念說明:
此詩集於正文中穿插進法籍猶太神祕主義學者西蒙・韋伊(Simone Weil)的〈關於主禱文〉中譯(鄒佑昇翻譯),擷取譯文片段轉換為商用電碼後,以橫排形式呈現於第95頁到第72頁,採銀色油墨印刷,區隔詩作,形成互文。另將〈關於主禱文〉全文中譯印於內封之上,供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集合的掩體》先是在二ま二一年出版了德文版“ die sich vereinende deckung”(ELIF Verlag),頗受好評,引起諸多德語詩人關注。中文版獲選為2022年紅樓詩社「拾佰仟萬」出版贊助計畫,得以順利問世。

書籍目錄


自誦
通往瑪麗安廣場的電扶梯
藉由譬喻,我們完成了許多事
路樹
小雪
大雪
在植物中間
亦致Helmut Walcha
月宮
鉤召義
自和
即景
即景
即景
即景
即景
/p/
在盤石山
造像量度經
羅睺
計都
大集會
在海格霍夫街
阿尾奢
阿尾奢
阿尾奢
在環城線上
記憶之術
二ま一七年三月十三日,在龐克演唱會後
石頭
「我自以為的漫遊就只是……」
在勝利里
在以全球暖化為名的小咖啡館爵士樂會
潮汐
天船的脊輕輕擦過大陸
在視訊教學中間
口占

在臺北
3. Aug. 2020
振恆

後記〈毗鄰〉

推薦序/導讀/自序


む後記め
〈毗鄰〉
  我曾與我的德國房東同住三年。他目測約六十多歲;單身,極少煮晚餐,經常在電視前睡著。
同住了兩三個月後,我與他有了一個約定:每晚我準備上床睡覺前,如果發現他又在電視前睡著,可以試著叫醒他;他再憑著自由意志決定是否便回自己的房間睡覺。最初我總是以敬語說:「醒醒,Herr Zxx!」
  但就像《憍尸怛其奧義書》(Kauṣītaki Upaniṣad)的情節:國王帶領弟子走近一個熟睡的人,用盡聖書所載一切呼喚我中之我的密號,也無法喚醒這熟睡者(「我(Atman)、梵、光輝者、補特伽羅!」);然後國王輕觸這人的手臂,這人便醒來。「以上關於自我的祕密」,《奧義書》似乎如此結論。
於是我開始會大膽地輕觸他的手臂,他便睡眼惺忪地醒來。常常又翻身正面電視。
夜間頻道常常反復播著一些歷史節目。不知到底有多少夜晚,房東又在各種納粹以及反納粹以及反思納粹的音浪中睡著了。

    *

假設一:
  最重要的話語從未被說出;或者即使已被說出,這句話也與所有其餘話語混同,不具有可資標記區別的記號。
由於那句最重要的話語不曾顯現,所以我們依然享有任意行動語言說的自由。最重要的話語──真理,如果存在,出於其本性地會是命令句式。



    *

假設二:
  一個還活著的人,「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
  出於這個原因,人能經受詮釋的介入,承擔與拋棄不是他的那個意義。

    *

假設三:
  一件已經完成的作品,「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
  出於這個原因,作品能夠經受詮釋的介入,無數次於它所在的位置被看作為顯現且彼此遮蔽的意義。

    *

  被完成後,作品不曾一次是它自身。不是那些字字句句,卻必須有這些字字句句;藉由將某些字句重讀以及交付於遺忘,一個意義在對面顯現。一個不曾重要到成為絕對命令的可思、一個並非不可思議或前所未有的詞串。顯現的意義,如同彌撒上的主祭者,先向聖壇施作,再轉身對著信眾施作;集合此世性的事物,並且他所經手的沒有不是此世性的事物。作品之所在,事物遮蔽事物──
  「別想像那是天空中一朵拳拳的雲,或當你在夜中吹滅燭火後,主宰一室的那種昏黑。因為這樣的雲與昏黑會使你在想像與領會中,向心靈之眼描繪一個最晴朗的夏日,或相反地描繪最黑暗的冬夜裡,一道清晰放射的光。遠離這些錯謬。當我言及『昏暗』,我所指的是知的匱乏──就像一個你所不知的事物,或是你所遺忘的──它對你而言是昏暗的;因為你無法以心靈之眼看見它。由此,這並不被喚作空中的雲,而是一朵未知之雲。」(《未知之雲・第四章》)

    *

  像是某次平視桌面,看見生活痕跡之堆疊積累。或是在那數次跨越的路口上,聲響突然構成瞬間的集會。在言說與言說之間,密契論者得到一個沉默,以為能從這個無言說中掏出一個不可言說。從一切偶然性的局部之中與之上,一件作品被完成,並隨即回到它隱藏自身的偶然性背景中。
  一件作品,與另一件作品──當區別一個表面上的兩個洞時,其中一個方法是描述那些環繞它們而構成邊沿的事物。確實是那些字字句句以及詞語的串最接近這個空洞嗎?

    *

  作品毗鄰著什麼?



    *

──偶然性。
  來自他人的命令,一直輕易地將人類的行動、思維與言說轉變為純粹肉體作為、純粹心理作為與純粹聲響。
  就此而言,藝術與宗教儀式間具有高度同構性。在藝術的那一側,眼睛在各種局部間游移,不曾挪移任一局部,其中卻浮現了一種緊緻的聯繫;在儀式的那一側,命令句式要人不思不想地操作面前橫陳的物件,直到一個回顧的指令構成儀式終止的訊號,將儀式整體包裹為一個在終點處顯現的緊緻事件。
  它們卻在運作的最初與最終,因為對於世界偶然性的相異策略而分歧。宗教儀式以必要性覆蓋偶然性,它複製現實某個瞬間的如是性,雖然在這如是中尚缺少它所索求的那個未來;所以儀式在魔法思維的邏輯中,必須使自身成為包含了這如是的如是。藝術則始於對偶然性的展示──事物不必如此發生──成為偶然性前的一個主題(topic的意思便是景觀中一個確切的點),從而在終止時揭示作者在世界中的位置──至少在一個人的眼中,事物如此發生。



    *

──那個被誤認為世界本身的現實。
  現實:condition,意味著同時在場的那些有效語句;
saṃskāra,意味著從構作中出現的具體。就此而言,現實相當於另一件作品;現實是修辭術的對象。

    *

──那個被誤認為現實的世界。
  世界不是作品,除非它在不幸的境況裡,成為極權政體的掌握中一件整體藝術品( Gesamtkunstwerk );藉由剝除每一局部可負擔的意義,而將它們轉變為指向某個權力的象徵。
  當佛陀在《維摩詰經》中以足趾將娑婆世界轉變為淨土,並宣稱這個不被恰當方式觀看所以不可見的淨土是祂以三百億年的業構作的物時,這幾乎就是一個作為整體藝術作品而顯現的世界。當宗教文獻必須述說這個神話時,也就是以一種表達願望的格式,指出世界並非一件作品。
  在未構作時不可思議,在構作中不復為世界;世界不是能夠被接近的對象。



    *

──觀看它的人與構作它的人。
  一個「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挨近另一個「是其所不是,不是其所是」,有時聽見並非向他提出的命令。

    *

  波羅蜜多──人是作品──完成──抵達一切可鄰近性的彼處。

文章試閱


⼤雪
 
講師沒有以有⼒的句⼦結束今天的課
或許說了太多笑話,模仿
太多動物
但我們已經⼀起⼤致看了些紛紛落下的碎屑
且在座位上數次轉著⾝體
觀察它們壘起勻稱的⾯
雪在窗外。我們在⽩⾊的⼤桌旁將書闔上
指尖感到前⼀事物長久的壓迫。
與講師道別。他站在⾃⼰寫下的詞彙旁
像壁龕裡的⽊偶。他等著將教室恢復原狀

正午。有許多半閉的⾨
在⼀枚⼤理⽯裡的昏暗。
我們輾轉前往食堂。
學⽣在落地窗前飲啄
像⽩雪庭園裡斂翅的瓷器:
結婚、買⼩東⻄、去顛倒季節的地⽅旅⾏。
在舉杯時將⽔變為酒,我們交談
但不隨句⼦攀向⾼處。只在這裡,這裡
吞嚥交替在我們⾝上中斷話語
有時靜默連接著別的靜默
我們便抬起頭張望

/p/  

兩⼈三⼈間交換的那些話語
已知的事物在掌⼼裡
等待致勝的組合。譬如公寓裡的⼀間
譬如⼟地,周⾏間成為⼀只杯⼦

陰影在把戲中成為⿃
不鳴叫,短喙因此總是有空投下⽯⼦
另⼀片陰影過來,握住牠  

蜃樓⾼舉的⽔塔
長⽇裡閃耀的道路,與窗葉
 
這就是雙唇⾳開合時想被⽣下的:
啪沙啪沙,啪沙啪沙


在海格霍夫街
 
我曾提到了⿊⾊的雲,在巷⼝湧升
是因為看⾒孩童
依次在遊戲中倒下,還未倒下的便尖叫
但並未召集任何相關的事物
事物也未改變與他們的距離
 
有時,我以為換⾃⼰走入中庭
並且開⼝說了恰當的話
我們的語⾔輕柔
彷彿⼀縷煙,只消耗著⾃⾝
 
有時,我看著每⽇走⼀⼩段路就會⾒到的
⼀些號誌:鋼板、閃爍的烤漆、
圖像語「必須牽著他們」、
螺釘、粗⼤的螺帽,藉著鋼架佇立
我就想停⽌我們的組合遊戲
然後像古代的贈禮者
捧著我的表徵,在城裡亂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