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理想的讀本:國文6(新版)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879007系列名稱:
一爐香文化 傳世經典系列編號:
Z000141定價:
550元作者:
王安祈/向鴻全/江江明等頁數:
400頁開數:
19x26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722出版日:
20240722出版社:
一爐香文化-時報CIP:
524.31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八冊系列的選文,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每一冊課文,原則上選讀十五篇課文,其中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作品與古典詩詞,近當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作品或現代詩歌;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選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 名人推薦
《理想的讀本-國文6》 推薦人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 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施崇棠 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華芸科技董事長、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前公共電視董事,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理想的讀本》從先秦至清末,縱貫數千年的經典詩詞中,優選諸子百家文章與傳世古詩詞,以及當代文學作為理想中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策畫編輯出版,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共同推出《理想的讀本》;邀請多位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以及各大學名家教授及文學院院長等共同執筆書寫。
執筆教授們以使命情懷投入,並以博古貫今的才學,爬疏經典文脈,文章處處用心;教授們透過一次次的文章討論會,相互間無私地品評修正文稿,反覆修訂補充,詮釋深入,篇篇文章皆令人擊節讚賞;務求將絕學貢獻給青年學子,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
我們懷抱希慕聖賢的心取道經典,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寶山中尋寶,《理想的讀本》八冊系列的選文,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每一冊課文,原則上選讀十五篇課文,其中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作品與古典詩詞,近當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作品或現代詩歌;書寫體例以作者出處,選文與注釋,作為青年學子的閱讀基礎;範文賞析則是文學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功力,將經典文學條分縷晰,詮釋文學之美;延伸閱讀以語言萬花筒型態開展,以古為今用,跨越時空,古今相映。體例安排由淺入深,希冀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執筆教授們以生命書寫文章,以彩筆呈現的文學盛筵,讓我們品讀到聖哲建構士群生命的基調;詩人心靈?的人文精神;讓我們從古典詩文中品讀出鳶飛魚躍、萬紫千紅的繽紛生機;以及「猛志逸四海」的豪情,「大濟於蒼生」的壯志;篇篇文章閃耀著艮古洞察宇宙規律的智慧光芒。
令人神往的桃花源,是普世追尋的理想國;在文學的精神世界,《理想的讀本》是我們希冀為跨世代構築文學桃花源的一種嘗試。
● 名人推薦
《理想的讀本-國文6》 推薦人
白先勇 小說家、崑曲製作人、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楊 牧 詩人、師大國文系講座教授、東華大學講座教授
施崇棠 華碩電腦集團董事長、華芸科技董事長、觀樹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黃永武 國家文藝獎得主、前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前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黃碧端 前教育部次長、前文建會主委、前南藝大校長
黃光男 前台藝大校長、前歷史博物館館長、前北美術館館長
劉容生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前清華大學副校長、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院士
程文俊 長庚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
童子賢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前公共電視董事,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
作者簡介
王安祈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國光劇團藝術總監。曾任臺灣大學戲劇系講座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古典戲曲、當代戲曲。學術研究曾獲科技部傑出獎、胡適學術講座;創作曾獲傳藝金曲特別貢獻獎、金曲獎最佳作詞獎、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十大傑出女青年、教育部文藝獎、金鼎獎等殊榮。著有《性別、政治與京劇表演文化》、《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王安祈卷》、《戲曲物質載體研究》、《崑劇論集》等數十本學術專書及百餘篇學術論文;《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水袖•畫魂•胭脂--劇本集》等數本劇本集以及《王有道休妻》、《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等數十部新編京崑作品。
向鴻全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現當代文學、通識教育。擅長散文創作,對科幻文學涉獵亦深。曾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著有《借來的時光》、《何處是兒時的家》等散文集。並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散文獎、宗教文學獎散文獎、倪匡科幻獎評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散文獎、臺北文學獎市民書寫獎等獎項。
江江明
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現當代文學,近年致力文學與VR虛擬實境結合運用之研究,著有博士論文《論當代台港故事新編體華文小說1949-2006》。曾發表現當代文學研究〈五○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史觀點之詮釋策略〉、〈古典新詮,海上群芳:論海上花電影改編之女性角色重構〉等多篇學術論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等。
何淑貞
暨南國際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班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所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古典文學、漢語語法、華語文教學。專書有:《柳宗元及其詩研究》、《嘯傲東軒》、《展現生命芬芳的神話傳說――列子的智慧》、《新編抱朴子.內篇校注》、《新編抱朴子.外篇校注》、《華人社會與文化》、《華語教學語法》、《華語文教學導論》,單篇論文及創作刊登在各討論會論文集及報章雜誌。
李玲珠
高雄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領域為魏晉玄學、通識教育,著有《魏晉新文化運動─自然思潮》、《懂了,紅樓夢》等書。長期關注經典教育,發表〈經典教育通識化的理念與實務〉、〈經典通識化舉隅:表達能力的人文回歸與底蘊探究〉等論文。曾獲高雄醫學大學傑出教師、傑出教學評量、通識特色教師、優良教材成果等獎項。
林安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榮休教授、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曾任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論》、《論語聖經譯解:慧命與心法》,《老子道德經新譯及心靈藥方》、《存有、意識與實踐》、《當儒家走進現代民主社會:林安梧論「公民儒學」》、《儒道佛三家思想與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等專書廿餘部,論文三百多篇。
林玫儀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退休,現為兼任研究員。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所教授、臺灣大學中文系所及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兼任教授、山東大學流動崗位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詩詞曲學、敦煌學及古典文學批評。多年來致力於詞學文獻之蒐集與整理,並建置《歷代詞作結構及檢索資料庫》。曾獲中山文藝創作獎(文學理論獎)、中興文藝獎章文學理論獎及國科會優等研究獎。著有《敦煌曲研究》、《敦煌曲子詞斠證初編》、《晚清詞論研究》、《詞學考詮》、《詞學新詮》、《南山佳氣──陶淵明詩文選》、《少年讀唐詩》(合撰)、《新譯元曲三百首》(合撰),編有《詞學論著總目》、《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合編),並編校《北山樓詞話》(施蟄存全集第七卷)、《稼軒詞校注附詩文年譜》(鄭騫先生手稿)、《近代詞人手札墨跡》、《樹新義室所藏忍寒廬詞人書札》、《臺靜農先生輯存遺稿》、《臺靜農先生珍藏書札(一)》(合編)等。
林淑貞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曾任中國唐代學會理事長、中興大學中文系主任、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研究以文學、美學為進路,著有《詩話的別響與新調:晚清林昌彝詩論抉微》、《詩話論風格》、《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寓莊於諧——明清笑話型寓 言論詮》、《表意.示意.釋義:中國寓言詩析論》、《尚實與務虛:六朝志怪書寫範式與意蘊》、《笑看人間:中國式的幽默》、《對蹠與融攝:唐人生命情調與審美風尚》、《圖像敘事與多元文本》、《詩話美典的傳釋》等,散文著有《等你,在燈火闌珊處》、《寂寞如歌》等書。
張高評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成大中文系教授兼主任、特聘教授兼文學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訪問教授、香港樹仁大學教授兼主任、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一級教授。專著分四類:一,左傳導讀、左傳之文學價值、左傳屬辭與文章義法、比事屬辭與古文義法、屬辭比事與春秋詮釋學、左傳英華等十三種。二,唐詩三百首鑑賞、宋詩之新變與代雄、會通化成與宋代詩學、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王昭君形象之轉化與創新、唐宋題畫詩及其流韻、宋詩特色之發想與建構等十一種。三,苕溪漁隱叢話與宋代詩學典範、詩人玉屑與宋代詩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等詩話學等三種。四,論文選題與研究創新、研究綜述與論文選題、論文寫作演繹等三種。
曾昭旭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曾任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所長、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專長領域為中國義理學、生命哲學、愛情學。著有《論語的人格世界》、《經典·孔子·論語》、《讓孔子教我們愛》、《老子的生命智慧》、《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儒學三書》、《我的美感體驗》、《從電影看人生》、《不要相信愛情》、《永遠的浪漫愛》、《把丟掉的心找回來》、《因為愛所以我存在》、《讓沈睡的愛情甦醒》等四十餘部。
黃儀冠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曾擔任教育部閱讀與書寫計畫主持人。研究專長為女性文學、現代文學、文學理論、電影文學。著有《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台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其自我呈現為主》等專書。
楊宗翰
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副教授,曾為淡江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國立清華大學華文所兼任副教授。著有專書《破格:臺灣現代詩評論集》 、 《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主編《大編時代:文學、出版與編輯論》等六部,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等八部。
解昆樺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人社中心研究發展組長。學院詩人、文藝影音創作者。著有《繆斯與酒神的饗宴:戰後台灣現代詩劇文本的複合與延異》獲科技部人社中心研究出版獎助,以及詩集《寵你的靈魂》,長篇小說《螯角頭》。詩、小說、散文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林榮三文學獎、全球華文星雲獎、台北文學獎等。經營數位影音頻道YT解昆樺、Podcast聽見你的好。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國語日報《古今文選》主編。曾任元智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心理輔導中心主任,後任臺大中文系教授、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臺大中文系副主任、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兼主任。學術專長為中國詩學、佛教文學、文學理論、教育,近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詩歌與禪學。著有《古今詩史第一人──杜甫》、《道心禪悅一詩佛──王維》、《唐代詩歌與禪學》、《「文字禪」詩學發展的軌跡》、《從王維到蘇軾──詩歌與禪學交會的黃金時代》、《東亞漢詩與佛教文化之傳播》等專著與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羅智成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曾任中時報系副刊主任、副總編輯,美商康泰納仕雜誌公司編輯總監、樺舍文化事業總經理、TOGO旅遊情報雜誌發行人、FM91.7廣播電台共同創辦人兼台長及出版社、電視製作公司負責人等,2005年後擔任過相關公職,並於文化、東吳、元智、東華、師大等大學兼任教職三十餘年。出版有詩集《光之書》、《擲地無聲書》、《夢中書房》、《黑色鑲金》、《透明鳥》、《諸子之書》、《地球之島》、《迷宮書店》、《問津》、《荒涼糖果店》,散文《M湖書簡》、《亞熱帶習作》,遊記《南方以南沙中之沙》、《遠在咫尺》、評論《文明初啟》、《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二十餘種。
封面作品:浪開花
繪者╱賴純純
賴純純創作至今逾四十年,其形式風格多元涵括新媒材繪畫、立體雕塑、空間裝置、觀念行動及公共藝術等各類創作,她以藝術實踐人生的創作脈絡。榮獲多項大獎,囊括文化部公共藝術環境融合獎、藝術創作獎項、卓越獎、吳三連「藝術成就獎」、「現代美術新展望」優選獎、中國現代雕塑首獎及「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典藏獎等,並擔任女藝會會長。
書籍目錄
選文1 【先秦思想】
老子《道德經》節選
先秦諸子裡頭,老子可能是最神秘的一位。但是他的學說以及繁衍而成的道家思想,對後世的啟發與影響卻超越當時許多顯學,而與儒家思想相互辯證、分庭抗禮。可以說,道家與儒家就是兩千多年來中國人心靈的一體兩面。
代表老子思想的《道德經》文字簡約高遠,充滿玄機與洞見,弔詭而挑戰常識的論點,深蘊著迷人的智慧與處世的哲理。第六冊的開頭,讓我們來一窺這玄之又玄的經典。
選文2 【古典詩歌】
戰國民歌〈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很難想像這首深情款款、令人蕩氣迴腸的詩歌,竟是我國最早的一首翻譯作品,相傳是戰國時代的越人所作,而且還保留了原始越語發音的版本。在這首詩歌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水鄉澤國的南方風情、勇敢直白的感情傾訴,以及悠揚婉轉的歌聲。那是前禮教時代的天籟,值得珍惜與再三回味。
杜牧〈遣懷〉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巨星雲集的唐代詩壇裡,有幾位不凡的詩人,他們的情感、態度與個性,似乎特別能與後世讀者起共鳴。因此他們的詩句也特別容易流傳,一般人都能琅琅上口。杜牧就是其中最具人氣的,他的浪漫與率性,甚至落魄與自嘲,都帶著鮮明的個性,連「江湖」這個字眼,都因為他而有了瀟灑、豪放、令人嚮往的氣息。
黃庭堅〈寄黃幾復〉
在盛唐詩歌燦爛照射下,宋朝詩歌似乎相對顯得沉默,但是在內行人眼中並非如此。宋人以學唐、變唐為手段,以新唐、拓唐、自成一家為終極追求。奪胎換骨、點鐵成金,成就了深遠、內斂、深思見長的宋詩,不只能抒情敘事,還能議論說理。兼容知性與感性。江西詩派創始者黃庭堅的這首〈寄黃幾復〉,具體展現他活用典故、轉出新意的詩觀,為宋詩另闢幽深的蹊徑。
選文3 【古代神話】
《山海經》節選
在謎樣的三星堆不斷以出人意表的出土文物震驚世人之際,《山海經》有些文本,因為和三星堆文化所呈現的豐富心靈世界頗能呼應,再度引起世人的關注。歷史悠久、身世如謎的《山海經》,是中國最為奇異、神秘的古籍。它一方面記載了許多遙遠、怪誕的山川地理與生靈,一方面又暗示著與現實世界的連結,以至於學者迄今對它的意義仍眾說紛紜,難有交集。但是千百年來,它一直激發著歷代文人的解讀與想像,則是不爭的事實。現在,讓這些神奇的描述,打開我們的好奇心吧!
選文4 【宋代文賦】
蘇軾〈前赤壁賦〉
〈前赤壁賦〉也許源自一個美麗的錯誤,但是它們也絕對是歷史典故最浪漫的結合。三國時代風流人物的風雲際會,加上宋朝第一才子蘇東坡的優美情懷,完成了這篇幾乎可以傲視群倫的名作。當時蘇軾正因烏台冤案受盡折磨,並被貶到黃州。這些劫難並沒使他灰心喪志、怨天尤人,反而成為他的人生境界更上層樓的契機,超脫一時得失,獲得精神自由。
選文5 【白話小說】
沈從文《邊城》
只接受過小學教育的沈從文是三○年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生長於湘西邊陲之地,從小就親近大自然,並受到少數民族質樸風土文化的薰陶,形成了特有的觀點以及書寫風格,為當時還很年輕的新文學注入了鄉土的浪漫、神秘與邊緣異質的生命力。他的代表作《邊城》創造出一個在艱困的環境與奮鬥的生活中,仍兀自堅持、綻放美善人性的伊甸園。故事裡被多人追求的翠翠,純真、善良,圍繞著她的人物在各種矛盾與抉擇中,也都有高貴的表現。這是一部悲傷又溫暖的中篇小說。
選文6 【古典戲曲】
湯顯祖《牡丹亭》節選
湯顯祖是中國傳統戲曲成就最高的創作者,常被比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他的《牡丹亭》,是代表作「臨川四夢」中讓他最為得意的。描寫的是杜麗娘炙熱的愛情竟能超越生死、人鬼之隔,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劇情以及它在當時受狂熱歡迎的程度,也鮮明的呈現出晚明社會特有的文化思潮。
選文7 【近代文論】
王國維《人間詞話》節選
王國維《人間詞話》最大的貢獻,可能是在詞學審美的領域裡,為我們提供了「境界」這麼一個意涵豐富又方便的詞彙。其實,他同時更以融會貫通的語言,銜接了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古典作品與現代心靈,從而讓後世讀者得以透過清楚明白的陳述,深刻體會了詞這類古典文學的精神與精華。
選文8 【類型小說】
瑪麗·雪萊《科學怪人:現代的普羅米修斯》節選
這是一個十八歲的英國女生在兩百年前想出來的故事,並在二十歲時匿名出版了它。這個故事充滿奇想,驚悚動人,不久便廣為全世界讀者閱讀,激發出更多想像、延伸與反思,成為科幻小說的先驅。
兩百年前幻想出來的人造人故事,在廿一世紀的此刻,卻已接近成為事實:基因複製、試管嬰兒、克隆羊、智能機器人……一切正朝生命奧義的底線迅速發展。而瑪麗•雪萊所提出創造者的責任意識,也不再是一個虛構的道德議題。
選文9 【唐代詩文】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以氣象萬千的神來之筆讓當代及後世讀者目眩神迷的同時,李白也是心懷壯志的劍俠、議論獻策的高士,更是對生命境界有極深體會的哲人。信手拈來的〈春夜宴從地桃花源序〉,字字珠璣、處處雋句,詩仙瀟灑曠達之情,躍然紙上。
選文10 【現代詩歌】
葉慈〈二度降臨〉
葉慈是二十世紀英語文學最重要的詩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滿了玄學氛圍與愛爾蘭文化的魅力。這首〈二度降臨〉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讓我們領略他如何透過神秘、迫人的意象,詮釋著他所關注的人類命運與對歷史宿命的理解。
白萩〈雁〉
白萩是臺灣前輩詩人中參與主要詩社最多的一位。他的詩作量多質精,也廣受歡迎。這首〈雁〉就是他最被傳誦的代表作之一。藉由雁群的不斷飛翔、追逐的宿命,象徵人類永無休止的重複與追尋。極具現代主義的精神。
周夢蝶〈還魂草〉
臺灣前輩詩人最具傳奇性的詩僧周夢蝶,無論是生活習性與裝扮,還是寫作的風格與態度,都像是一位虔誠的修道之人。他早年的詩作也往往來自靜觀與冥想,既有玄學的氣味,也有個人心性的真誠展現。〈還魂草〉就是他最值得一讀的代表作。
選文11 【當代思潮】
史蒂芬.茨威格《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節選
《昨日世界》是奧匈帝國最重要的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回憶錄。在這本書中,他描述了從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到二次世界大戰之間,親身遭遇與目擊的西方文明的轉變、興衰,是一本了解西方近代文化史極具參考價值的作品。其中關於他回憶在維也納的青春時代,對文學藝術的狂熱與執迷,特別能引起不同世代、不同國度文青的共鳴。
選文12 【現代散文】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節選
林語堂是二十世紀中國不可多得的天才型人物。
他既是文學家,教育家,也是發明家,不但精通英語,也精通生活美學。最重要的是他在豐富的知識、動人的文采、清晰的思想之外,更有精彩的人格、旺盛的生命力。作為一座任重道遠的橋樑,他竭盡心力,透過機智與幽默,用英文著作把深愛卻處於劣勢的中華文化向西方社會詮釋、介紹。《生活的藝術》就是他眾多英文著作最廣被流傳的中譯作品。
選文13 【生活文化】
陸羽《茶經•一之源》
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對於當代人類美好生活的主要貢獻之一,大概就是飲茶文化了!這風靡全世界,並被視為精緻、優雅生活象徵的飲用植物,只有兩種稱呼,cha或tea,端看你從中國的那個地方輸入。茶的風味是如此複雜、奇特,以至於很早開始我們的祖先就為他摸索出一套與性靈、德行密切連結的鑑賞美學,作為茶文化創世紀的陸羽《茶經》,便可以看出各種端倪。
【共讀一本書】
卡謬《瘟疫》
中外歷史上對人類物種的存續威脅最大的,應該就是各種流行疫病了!面對這些巨大、難解又不可測的災難,人類的脆弱與人性的善惡就被彰顯出來,習以為常的價值觀也會受到考驗。諾貝爾獎作家卡謬的《瘟疫》,可能是描寫疫病最著名的小說了!在疫情期間閱讀它,讓我們對於瘟疫、人性與存在的意義,都有更深的理解與思考。
推薦序/導讀/自序
《理想的讀本》 序言
《理想的讀本》是我們依循對語文教育的期待與理想,從先秦至清末積累數千年的經典文學、五四以降蔚為盛境的現當代文學以及最能代表西方文明精萃之翻譯作品中,精選、編輯而成的國文讀本。由懷抱經典傳承使命的「一爐香」文化事業策畫、製作,長年推動「恢弘漢字」、「創新漢藝」的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贊助並共同推出;多位充滿文學教育熱情與使命感的大學國文系教授、學者、專家共同執筆書寫。
《理想的讀本》系列的選文判準,以歷年來高中六個學期的國文教學內容為基礎,加以擴大、延伸、改良,希望更能符合強化語文教育的目的與當代年輕學子的需求。我們計劃編輯製作八冊國文讀本,原則上選讀十五篇課文,其中包括固定比例的文言文作品與古典詩詞,近當代創作或翻譯的白話文作品或現代詩歌。
本書主要的導讀元素包括選文的原因、作者與出處、選文與注釋;課文賞析「可以這樣讀」則是文學知識與思想精髓所在,教授們以深湛的文學素養,現身說法,將經典作品條分縷晰、深入淺出,詮釋文字之用、文學之美、文化之豐;「再做點補充」則以語文萬花筒型態開展,經營相關的資訊與討論。教材安排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希望成為學生、老師、家長、及不同年齡層跨代閱讀國學經典與當代文學的「理想讀本」。
在科技突飛猛進、世局快速變遷、價值板塊飄移的時代,我們既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與時俱進、經得起考驗,也希望他們能堅持信念、屹立不搖、紮根於多元豐美的人文土壤,悠遊於開闊自在的現實生活。國文教育是提供給他們成長的人文環境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一環,我們至為關心,故不揣淺陋,邁出拋磚引玉的一步,希望志同道合的各方人士不吝指正、共襄盛舉,一步一步把這條深化與活化語文教育、傳承與開創中華文化的道路延伸下去。
宋具芳
財團法人漢光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文章試閱
人間詞話 王國維
王國維《人間詞話》最大的貢獻,可能是在詞學審美的領域裡,為我們提供了「境界」這麼一個意涵豐富又方便的詞彙。其實,他同時更以融會貫通的語言,銜接了東方美學與西方美學、古典作品與現代心靈,從而讓後世讀者得以透過清楚明白的陳述,深刻體會了詞這類古典文學的精神與精華。
壹、作者與出處(從略)
貳、選文與注釋(從略)
參、可以這樣讀(節錄)
「詞話」就是談論、評析詞作相關問題的篇章。
詞原是配樂歌唱的文學作品,由在敦煌發現的曲子詞和琵琶譜、舞譜,可證在盛唐時代,曲子詞在民間十分流行;晚唐五代,詞盛行於廟堂之間,成為文士歌筵酒席助興,或平日抒情寫景的一種韻文。以詞配樂而歌,需要在特殊的場合,一般文人多把詞當作案頭欣賞的文學作品,配樂的機會不大;加上宋室南遷,社會動盪,導致詞樂日漸失傳。然而文人仍然撰作不輟,逐漸就產生一些鑑賞或批評的文字,稱為詞話。詞話很早就出現,趙萬里校輯的楊繪《時賢本事曲子集》、楊湜《古今詞話》,都是宋人的詞話,但很多是零星散論,內容或評詞、或記事,駁雜不一,也沒有固定的體例。隨著詞作風行,詞話的創作也越加發展,出現不少有系統、有理論性的專著,例如清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況周頤《蕙風詞話》等。但在歷代眾多詞話中,沒有一部像王國維《人間詞話》受到學界如此的重視。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於接受西方哲學及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回顧,雖然以論詞為主,其實亦涉及王氏由詩到曲整體的文學觀。短短六十四則文字中,由詞學原理、詞家品評、詞體流變及創作技巧,乃至於詩詞曲比較等,無所不包,是一部篇幅雖小,然而卻體大思精的著作。由於王氏身處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他融合中西觀點提出的很多新穎看法,開啟了學子的視野,故自發表以來即風行學界,歷久不衰。
《人間詞話》條列式的敘述方式,與傳統詞話札記式的寫法看似相同,其實不然。近年《人間詞話》手稿影印傳世,由其中充滿刪改之跡,甚至有甚多勾選符號及重新編排的數字,可看出王氏選定這六十四則並予刊布時,是經過匠心的安排:前九則是其理論體系的說明,第十則以下是據此理論而撰寫的諸家詞作品評,基本上以時代為序,可謂條理井然。由於王國維所評介的作家包括歷代從詩到曲的名家名作,而這些批評實際上是為了印證他的理論,故必需闡釋王氏用來批評的理論架構,瞭解其理論體系,再去看他對於詞人詞作的鑑賞,才能明白其標準之所在。這個理論體系,即是「境界說」。
什麼是「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以「境界」二字作為論詞的準則,但何謂境界,卻未有清楚的定義,學者各自索解,聚訟紛紜而莫衷一是。實則《人間詞話》既然是王氏結合西方哲學思想及中國傳統的文學觀而對「詞」所作的整體評論, 研究他的詞學觀,自當以他的哲學及美學思想作為基礎,才不至誤解其原意。在《靜安文集》及《續集》所收的數十篇雜文中,王氏對他治學過程及思想的大要等都有詳細的說明,正可作為研究他的詞學主張的基本參考。
《人間詞話》一開卷即以「境界」二字作為論詞的標準,說「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此一定義未免太過簡單。「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云云,從字面看就是「情真景真」,此點古人多有論及,可見「境界」云云,必另有其深意。
肆、再做點補充(從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