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苦苓開課,原來國文超好玩!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571382517系列名稱:
AUTHOR系列編號:
VAL0021定價:
330元作者:
苦苓相關作者:
封面插畫:蠢羊(寧欣)頁數:
208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720出版日:
20200720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524.31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蛤?老師沒有教,課本也沒寫,
這裡面一定有古怪……
最幽默風趣的苦苓國文課,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白頭偕老其實是兄弟情?
•急急如律令,白話翻譯叫官方特急件!
•駙馬聽起來好威風,不過就是個墊背?
知道這些考試不會高分、對找工作也沒有幫助……
但你會發現,原來中文這麼好玩!
│關於本書│
最有趣的國文雜學知識全收錄;
古今眾生皆嘲諷一點也不八股!
不用背、不會考、不瞌睡的國文補充教材!
罵人罵了四千年,中國人的髒話充滿創意與想像;禮教束縛的古人,連牽牽小手都不行,又該如何談戀愛?看《西遊記》學職場求生、讀《紅樓夢》保證戀愛順利,原來四大名著不只有高大上的文學價值。
曾經的學校名師,今日的網路戰神──苦苓,重操舊業,帶你上一堂最虧雞(Crazy)的國文課!他以一貫的幽默風趣、博學多聞的筆法,挖苦古人的荒謬,譏笑現世的怪誕,妙趣橫生,讓你在捧腹大笑之餘,還能認識古人生活、吸收冷門國學知識,更可以體會貫穿古今,隱藏在文字 / 文學下的人性真實樣貌。
蛤?老師沒有教,課本也沒寫,
這裡面一定有古怪……
最幽默風趣的苦苓國文課,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白頭偕老其實是兄弟情?
•急急如律令,白話翻譯叫官方特急件!
•駙馬聽起來好威風,不過就是個墊背?
知道這些考試不會高分、對找工作也沒有幫助……
但你會發現,原來中文這麼好玩!
│關於本書│
最有趣的國文雜學知識全收錄;
古今眾生皆嘲諷一點也不八股!
不用背、不會考、不瞌睡的國文補充教材!
罵人罵了四千年,中國人的髒話充滿創意與想像;禮教束縛的古人,連牽牽小手都不行,又該如何談戀愛?看《西遊記》學職場求生、讀《紅樓夢》保證戀愛順利,原來四大名著不只有高大上的文學價值。
曾經的學校名師,今日的網路戰神──苦苓,重操舊業,帶你上一堂最虧雞(Crazy)的國文課!他以一貫的幽默風趣、博學多聞的筆法,挖苦古人的荒謬,譏笑現世的怪誕,妙趣橫生,讓你在捧腹大笑之餘,還能認識古人生活、吸收冷門國學知識,更可以體會貫穿古今,隱藏在文字 / 文學下的人性真實樣貌。
作者簡介
│作者│
苦苓
本名王裕仁,1955年生,祖籍熱河,宜蘭出生,新竹中學、臺大中文系畢業。
曾任中學教師、雜誌編輯、廣播電視主持人,獲《中國時報》散文獎、《聯合報》小說獎,《中外文學》現代詩獎及吳濁流文學獎,著作五十餘種,暢銷逾百萬冊。
曾任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志工,沉潛8年,驚豔於天地萬物超乎想像的各種生命形式,遂提筆書寫自然。
2011年開始,陸續出版《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苦苓的森林祕語》,成功開創新型態書寫,以生動詼諧的方式開啟認識自然的全新視角。2013年寫下散文《我在離離離島的日子》,深刻反思人類與自然的親密關係。2015年《請勿對號入座》,用諷刺中帶有戲謔的筆鋒,描寫各種奇人異事,2016年《短短的就夠了》精選出版,描寫人世的荒誕無稽,再掀膾炙人口的「極短篇」風潮,同年12月推出《熱愛大自然 草木禽獸性生活》,生動描寫動、植物五花八門的繁衍方式,成為臺灣第一位「動植物兩性作家」!2017年出版《對不起,嚇到你》,讓讀者體驗背脊發涼、腸胃翻攪的苦式驚魂。2018年出版《所謂愛情,只不過是獨占與反叛》,以短篇小說表現複雜的愛情樣貌,描述關係中情深慾重的真實人性。
FB請搜尋「苦苓(王裕仁)」
│封面插畫│
蠢羊(寧欣)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曾擔任沃草(Watch Out!)的美編,現專心於《棒球人生賽》的創作。
FB請搜尋「蠢羊與奇怪生物」
書籍目錄
序 誰愛上國文?你馬幫幫忙!
第一章 生活:你的生活不是古人的生活
1 洗澡篇
2 書信篇
3 數字篇
4 睡夢篇
5 名字篇
第二章 食色性:有些東西,過了千年也不會變
6 哭泣篇
7 死亡篇
8 罵人篇
9 兩性篇
第三章 志向:做人好難,做個有用的古人更難
10 考試篇
11 孔子篇
12 君子篇
第四章 小說:一本比一本還扯的中國四大小說
13 西遊記
14 水滸傳
15 三國演義
16 紅樓夢
文章試閱
第一章 生活:你的生活不是古人的生活
1 洗澡篇
「好了好了,洗洗睡了!」「沒洗澡不許上床哦!」這是我們在家裡常聽到的話,可見得洗澡已經是我們熱帶(由於地球暖化,臺灣已經從亞熱帶變成熱帶,不過這純粹是我自己說的)文明國家的人民,每天的例行公事了。
不是人人愛洗澡
不過你如果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是天天洗澡,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在寒帶,甚至在溫帶地區,因為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有時候也因為水源取得不易),所以很少人是天天洗澡的。
在歐洲你如果住到歷史比較悠久的旅館,會發現「正常」的馬桶旁邊還有一個「半馬桶」,連著一根小水管和龍頭,那就是他們不洗澡的日子𥚃,專門用來清洗下身的。為什麼特別注重「這個地方」呢?呃,那當然是因為「會用到」,就像你如果沒有要吃水果,會沒事去洗水果嗎(這個比喻到底是否貼切,容我想一下)?
臺灣的旅行團住到這種旅館時,領隊都會特別叮嚀旅客不要去碰這個東西,萬一領隊忘了講,後果就很嚴重:有的人會用來上小號(另一個比較正式的才用來上大號),有的人用來洗衣服,也有一位歐巴桑以為是飲水機、還嫌人家位置做得太低──當然事後就再也沒有人敢告訴她真相了。
洗澡其實是洗手與腳
那麼你以為歐洲是蠻夷之邦,才這麼不衛生嗎?不是耶,古代中國人也是不天天洗澡的,證據就在「洗澡」這兩個字:澡是洗手、洗是洗腳,所以洗澡就是洗手洗腳──哈!可以睡了。
回想你看過的古裝影片,是不是常有媳婦打一盆水幫老公洗腳的畫面?是不是洗完腳就上床睡覺了(帳子還要放下來,因為……你知道的嘛)?可見得一定要「洗身軀」(臺語)才能睡覺。
甚至還有傳說西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結婚和死掉,聽起來很「驚悚」,但是傳說傳說、他傳你說,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算真的有,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古人到底洗不洗我們現在這種澡?當然洗!難道有人堅持不洗澡來把自己髒死,或者把別人臭昏的嗎?
沐浴才是洗全身
但是古人不叫洗澡,叫做「沐浴」:沐是洗頭,浴是洗身體,這可是生活中的大事,所以做晚輩的三天要燒一次水給父母洗頭,五天讓他們洗一次身體,「三沐五浴」,這都是有規定的。
當然所有的規定都是用來違反的(這一句真像格言,趕快抄起來!),並不是人人都會乖乖照做。不是規定做官的不能貪汙嗎?可是這些年來貪官們前仆後繼,有的關入鐵窗、有的逃亡海外(也很奇怪,每次判刑定讞要抓人坐牢了,他們就會很有「默契」的跑掉),還有很多根本還沒抓到,誰管你什麼規定啊?
中國光是一個海南島海口市的市委書記(相當於桃園市長吧!),一個人就可以貪汙一兆六百億臺幣,什麼規定?共產黨不是還有什麼「雙規」嗎?都規到哪裡去了?
洗澡才會換衣服
不過古人沐浴真的是大事,比較講究的會用香草煮水,一方面讓身體「洗香香」,一方面草的藥性也可以避毒,那你要不要猜一猜:一年𥚃的哪一天是「沐浴節」?答對了(因為怕你答不出來會尷尬,我搶先公布答案)!端午節。
也有的香味是用薰的,所以有「焚香沐浴」的説法。之後就要「沐浴更衣」──當然是全身洗乾淨了才會換衣服,如果只是洗澡(洗手洗腳)幹嘛更衣?
屈原先生(對,吃粽子、划龍舟那一位)還説:「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就是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一彈帽子上的灰麈;剛洗過身體的,一定要抖一抖衣服上的灰塵:䁥砍砍(你看看,第一個字要發四聲,後兩個字三聲,念念看,保證很傳神)!古人也是很愛乾淨的啦!
那你説如果不天天洗澡(也就是沐浴啦),身上不會溼溼黏黏、很不舒服嗎?其實在臺灣爬過高山的就知道:高海拔(等於高緯度)的地方比較乾燥,不容易流汗,即使有汗也乾得快,不會黏膩……你如果去爬玉山或雪山,鐵定兩三天沒得洗澡,難過嗎?一點也不難過,絕對不會比看到滿山遍野都插著國旗還難過(插國旗就表示愛國嗎?那麼為什麼中國的官員一來,有人就自動把國旗收起來?),頂多下山後再到東埔或礁溪去「泡湯」就好了。
泡湯是怎麼被誤用的?
比起洗澡和沐浴,泡湯這個名詞真是個美麗的誤會:因為中國古代把熱水叫做「湯」,東西如果掉進熱水裡通常會損壞不能用(當然涮涮鍋是例外),所以泡湯就代表是「完蛋了」的意思。
日本的漢字承襲中文,把熱水叫做湯,例如京都有名的湯豆腐就是熱水煮豆腐──可不是豆腐湯哦。
我第一次到京都,就迫不及待在一家餐廳裡點了有名的「湯豆腐定食」,結果花了日幣一千五,只吃到一碗白飯、一個鍋裡煮的兩塊豆腐,和一點醬油,真的是欲哭無淚。而浴場、溫泉也都是提供熱水的,所以都有大大的「湯」字。
在日本如果看到「錢湯」的招牌,千萬不要以為是泡在錢裡面,享受百萬富翁的滋味,那是給家裡沒有浴室或浴室太小的人,來付「錢」洗澡的公共澡堂啦!
尤其女生千萬不要去洗!裡面的大眾池雖然是男女隔開的,卻有一個高高的位子,可以同時監視到兩邊的浴場,而坐在上面的通常就是一位老頭子(天啊!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工作嗎?),女生進去洗澡鐵定被他看光光,虧大了。
臺灣人喜歡到日本泡溫泉,日子久了,乾脆就把泡溫泉直接叫做「泡湯」──好在這頂多算是在煮蛋,不至於完蛋,大家也就將錯就錯、相沿成習了。
洗澡、沐浴、泡湯……都説明了人是活的,文字語言也是活的,都是會不斷變動的……你要睡了嗎?先去洗個澡吧!
鴛鴦浴是現代產物
如果是兩個人都要洗澡,當然最好是洗「鴛鴦浴」──你不要覺得沒什麼特別,這在中國古代可是不准的唷!規定是夫妻各洗各的,等一下要怎樣是另一回事,但是就算為了省水,也不可以一起洗,要「嚴於男女之防」──也不知道這到底算是禮貌,還是虛偽?反正中國人很「假仙」就對了,拿幾千枚飛彈對著你,還說要跟你和平相處,就好像黑道流氓拿槍指著你,然後說:「喂,做個朋友吧?」你能說不嗎?
洗個澡也能千古留名
至於洗澡洗到出名的人物,大家不約而同的就會想到楊貴妃。其實她本人聽說並不是那麼愛洗澡,因為體積大、浪費水,每次「春寒賜浴華清池」,長安城都會淹水──好了別鬧了,總之都是無聊的文人白居易,在〈長恨歌〉裡寫什麼「溫泉水滑洗凝脂」,一來說明了華清池真的有溫泉(真正的溫泉水洗起來皮膚會有滑滑的感覺),而把美人的豐腴形容為「凝脂」(凝結的脂肪?)真的是太傳神了。
熱水泡久了頭會昏,於是「侍兒扶起嬌無力」──一個溼答答的胖美眉居然還嬌弱的要宮女攙扶才起得來,此情此景,豈能不讓皇帝色心大起?很可能有事沒事就逼著她去洗澡,洗完澡當然還有「餘興活動」……這下就換皇帝爬不起來,「從此君王不早朝」了──我覺得唐明皇應該沒有那麼「虛」啦,可能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還在睡夢中的胖美眉壓住,才爬不起來的。
反正他不起來,就不用開朝會,不管大臣、侍衛或太監們都開心,就像公司老闆不在的時候,大家不是心情特別好嗎?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術業有專攻」,洗澡洗得好,不只自己榮華富貴,全家人都雞犬升天、「兄弟姐妹皆列土(就是都有分到好處啦!)」,這個澡的CP值真的很高。
楊貴妃潛逃日本?
後來安史之亂,唐明皇(也就是玄宗)在馬嵬坡不得已下令殺了楊貴妃,「宛轉蛾眉馬前死」。這又是中國歷史上的壞習慣:做皇帝的亂搞,等到事情擺不平了就Line給女生,不是啦,我是說賴給女生,像商紂王就說是被妲己誘惑,周幽王就說是被媬姒迷亂,安祿山造反大家逃難逃得一肚子火,就一定要殺一個楊貴妃來消氣,難道最該死的不是唐明皇本人嗎?
然後又是那個文人白居易亂寫,竟然在〈長恨歌〉裡寫到他們兩個人在海上的仙山約會,楊貴妃居然沒死!而且還神通廣大逃到日本去了?甘嘸這種可能(臺語)?
你不相信嗎?可是日本的京都真的有楊貴妃廟耶!日本人沒事幹嘛拜楊貴妃?顯然人家是真的來過的(順帶一提:日本也有徐福廟,顯然徐福也帶著五百童男女來過)。
至於她怎麼裝死、復活、變裝、逃亡、過海然後到日本定居,搞不好還嫁了人、生了一堆中日混血的胖美眉,這一段離奇的過程……唉,博學(?)如我也沒辦法告訴你,麻煩有興趣的同學去好好研究一下,說不定還可以寫出一篇「真的」博士論文喔!
2 書信篇
讀書讀書,讀書人當然要多讀書,最好還能寫書。我們形容一個人書讀得很多,通常會用「學富五車」;如果要說他書寫的很多,就叫做「著作等身」。
猴塞雷(粵語:好厲害)!看過的書多到要用五輛車子來載,簡直可以開一家小書店了。寫的書疊起來居然比身體還高,我們很多人可能一輩子讀的書都還沒辦法「等身」呢!真是不由得欽佩起這些讀書、寫書的人。
你讀的書不是書
不過如果你知道古代的「書」長的是什麼樣子,或許會鬆了一口氣:在蔡倫發明造紙之前,文字是寫在竹簡上的,也就是一片一片的竹子上,然後用繩子串起來,看起來就是一個「冊」字。
所以古代的書其實叫冊,臺語把讀書念做「讀冊」就很清楚了——臺語是中原河洛的用語,保留了很多古代的語音字義,這個以後我們有機會會講到,反正不會考試,你不用擔心。
竹子用來寫字可是一個大工程:首先當然要先把竹子砍下來,切成一段一段,再從中間剖開來,但是潮溼的竹子容易長蟲,所以要先用火去烤,把竹子烤出水,看起來好像流汗,所以就把它叫做「汗青」(竹子的顏色是綠的,古代叫青色,臺語的綠色不就是念做青色?)。所以文天祥說「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是一顆火紅熾熱的心,汗青就是竹簡、就是書,他就是期許自己「留名青史」啦!
而且光是把烤過的竹子剖開,還不能就這樣拿來寫書,因為要用刀子刻,所以要先把竹子上面的青色刮掉、露出白色的部分來刻字,這個就叫做「殺青」。
現在的人寫完了書,或者是拍完了電影,會叫做殺青,大概是這個意思;不過也有人說是跟製茶的「殺青」有關,歡迎讀者們提供不同的意見,這就是教學相長你講對啊毋對(臺語)?
說了半天,只是為了告訴你古代的書不是書而是冊,那如果是竹簡的話,五輛車也載不了多少(還好那時沒有貨櫃車),堆起來要比人高也不是很困難。至少以我本人來說,「學富五車」、「著作等身」我都還算得上——不過這麼說不符合我謙虛的本性,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既然冊才是書,那麼書到底是什麼?
書不是「書」,是「信」?
其實書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信,古詩𥚃「中有尺素書」的書是信,「鴻雁傳書」的書也是信(鴿子應該會在旁邊抗議:「只有我們會傳信,大雁哪裡會呀?」這個抗議也有道理,因為人可以養鴿子,卻不可能從天上一字型或人字型飛翔的一排大雁裡面,抓一隻下來,叫牠送信給某某人,看來這又是你們文人,呃,我們文人的痴心妄想。)
那後來書又怎麼會變成信呢?因為信是要人去送的,例如我從廣東送信去北京,不可能派同一個人一路送過去,所以會有人送到廣東邊界,再由福建那邊的人負責來接送傳遞——聰明的你一定想到了:那我怎麼知道來接信的人不是假冒的,就這樣把我的信A走了?(別說信有什麼好A的,搞不好我寄的是重要機密、或是大筆銀票也說不定)所以會先把一樣東西分成兩半,分別交給兩個送信的人,兩個人見面時把那個東西湊起來,果然原來是同一個沒錯(古裝片裡常演的核對兵符,也是一樣的道理),這下才可以放心的把信交給他。所以我們後來說一個人很誠信、守信用,就是從這個「信」衍生出來的啦!
信的單位為何是「封」?
也因此送信的人叫做信使(就是最早的民間郵差),基本上是要信用很好的、沒有欠卡債的(又扯到哪裡去了?掌嘴!),但是為什麼叫做一「封」信呢?
既然這個信是刻在竹片上,當然不能像現在裝在信封裡,往郵筒裡一丟就算了(搞不好你連這種寄信的經驗都沒有,只發過email),所以要用兩塊木板把寫好的信簡夾在中間,再用繩子綁在一起,這樣就「封」好了。
另外為了怕被人打開來偷看,繩子的結合處要用膠泥封住,再蓋上印章(大概就是歐洲歷史片中,用戒指在信封的膠泥上蓋章是一樣的意思,《冰與火之歌》裡面應該有演到吧?),這樣「封泥」完成之後,才算是完整的信,所以我們叫它一「封」信。
中國過去在寄信的時候,郵票要貼在信封的封口處,然後再蓋上郵戳,這是比較符合「封印」精神的作法。後來我們郵票貼哪裡都可以、後來我們也不太寫信了、後來我們只收到帳單和廣告——那個一字一句細心斟酌寫下情意的美好年代,早就一去不復返了——我這樣說會不會太過「傷他悶透」(英語,傷感之意)了?沒辦法,你知道的,我們文人嘛,總是這樣傷春悲秋、感時憂國……不然哪裡會有那麼多廢話好說?
急急如律令竟是官方特急件?
但是事有輕重,信當然也有緩急,要寄快信怎麼辦呢?不是像現在貼一個「限時專送」的紅紙條(這個好像也廢除了,唉,我真的是太老了),而是在信封上貼一根鳥的羽毛,表示這封信很緊急,要給我「用飛的」!
如果更急了怎麼辦呢?那就把信封的一角燒出一點焦痕——瞎咪?你看無?這就是「十萬火急」的意思啦!你看古人是不是很有創意?
那送信的人怎麼知道寄信的人很急,該貼羽毛或是該燒一下信封(這也是術業有專攻,萬一火太大把整封信燒掉就慘了!)呢?寫信的人會在信的最後面註明「急急如律令」,這本來是官方緊急文書專用的,被老百姓拿來偷用,後來更被道教的張天師拿來借用,所以你如果看過「急急如律令」幾個字,一定是在黃色的符紙上,絕不會想到它以前是用來寄快遞的。
你比較常看到的,可能是中國歷史片裡的「五百里加急」(或六百里、或八百里,端看你有多急),因為那時候沒有手機或無線電,萬一軍情緊急必須立刻回報,只好叫人拚命的騎馬,在路上「換馬不換人」(畢竟是馬在跑,有些甚至跑到累死,好可憐!)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報告送到京城,或是把命令送到前線。
用來送軍情那還沒話說,如果用來送荔枝那就很過分了!因為那時候又沒有Food Panda或Uber Eat的外送冷藏櫃,為了怕荔枝不新鮮、楊貴妃吃了不爽,只好叫士兵拚命的趕路,「一騎紅麈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這個唐玄宗(也就是唐明皇),他如果對國事也這麼用心,就不會搞到安史之亂、落荒而逃了。
信的別名
有點跑題了,只怪我忍不住要賣弄學問,其實信還有很多別名,例如古代寫信的木片叫做牘,長度規定一尺,所以信又叫做「尺牘」;而如果是寫在白布上的,就叫做「尺素」。
你可能讀過古詩十九首的「客從遠方來,遺(音衛,給的意思)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是在搞什麼神祕?怎麼信還要藏在鯉魚的肚子裡呢?是○○七情報員寫信回家嗎?其實所謂的鯉魚是藏書信的盒子,用兩片木板組合而成,刻成魚的形狀,分開來就變成雙魚。而所謂把兒子叫來烹煮鯉魚,只是家人一起拆信而已,文人都喜歡「假鬼假怪」(跟我一樣,不、我跟他們一樣),大家欣賞他們的想像力就好,千萬不要當真。
像這種信是用木盒子裝的,那個盒子就叫做「函」,也用來代表信,我們現在還在說信函、函件、公函,就是這樣來的。
至於「箋」,是用來寫信的小幅紙張,這是蔣勳最喜歡講的,類似現代人傳簡訊的什麼〈快雪時啨帖〉、〈喪亂帖〉……因為文字很少,多半是寫在這種箋的上面,要不然用一大張紙只寫幾個字,就像學生交作文一樣,應該不太好意思。《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寫情書給賈寶玉,用的想必也是香噴噴的箋吧!
不過在3C時代、或者說是5G時代,幾乎沒有人再用紙筆寫信了,總有一天,就像現在的小屁孩不知道什麼叫「電報」一樣,你的孫子會問你:「爺爺(或奶奶),什麼叫做寫信啊?什麼叫做情書啊?」
說到情書,你知道以前書店裡還有賣《情書大全》,提供戀愛中的男女寫信參考,唯恐不能打動對方的心嗎?這種看起來雖然效率比較低,但至少比較誠懇,比起現代有些男女搖一搖手機就可以「約炮」,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呀!——唉,真是老人家的口氣呀!啊我本來就是老人家,不然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