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西遊八十一案(三):大唐梵天記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3618096系列名稱:
戲非戲系列系列編號:
DN235定價:
399元作者:
陳漸頁數:
464頁開數:
14.8x21x2.3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430出版日:
20200430出版社:
高寶-希代CIP:
857.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文字鬼才馬伯庸著大力推薦!
最令人欲罷不能的歷史懸疑小說!
《西遊記》中的八十一個劫難,實為八十一個懸案!
記憶不滅,輪迴不息,是否就代表永生不死?
揭露唐太宗死亡背後的暗影,操控帝王生死的竟是佛家之手。
「賦予古人或古代舞臺以超脫傳統的全新形象,讓人耳目一新。」
――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作者
文化懸疑超級IP,書籍、影視、遊戲等全版權開發中
融合文學名著、真實歷史,重新演繹吳承恩筆下的神魔世界
◆《西遊八十一案(三):大唐梵天記》
無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人間帝王不惜一切想要得到的永遠只有一個……
歷經三十三世輪迴煉得這人間大藥,
將賜予人間帝王永恆不滅的生命……
一別十多年,玄奘看著王玄策,忍不住感慨,卻也心驚,賊帥在此,難道是大唐要插手嗎?
玄奘西遊十七年,在天竺也已待了十二年,遊歷五天竺,行走上百個國家,問經辯難,從無敗績,更是成為那爛陀寺供奉的十大大德之一。可算算自己也四十二歲了,玄奘不禁開始思考是否該踏上歸途,然而一日深夜,天竺戒日王找上門來,說道:
「朕想請法師去收復一個國家!」
玄奘一頭霧水,僧人不參與政治,更不可能有兵權武力,是要拿什麼去收復國家?而且還得單槍匹馬?
【讀者好評】
文學的演繹和史實完美結合,故事更是呈現出完美的架構。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取經之路。
這本書的主角,在我看來,不是玄奘,他只是一條帶著主角光環的不死鯨魚,暢遊在歷史的海洋裡,將所有故事牽引去一個注定發生的地方。
陳漸為了這段並不平淡的唐史,翻閱了大量關於西域的野史、傳說,讓我們即使遠隔了千載仍然得見歷史深處的驚雷是那麼的雄壯。
本書刻畫的王玄策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在陳漸筆下王玄策的才能被描繪得極其完整,其中又以他在長安所經歷的王室同室操戈最為精采。
【媒體推薦】
符合時代背景的細節描寫,勾勒出唐代西域的寫實主義風景,這可能與作者大量查閱資料有直接關係。且這本書採用多線推進的方式寫作,雖然玄奘是主角,但在其他角色視角下進行的故事也非常豐富,多線進行基本沒有散亂,閱讀起來非常舒服。
――《北京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所代表的演繹作品,歷史部分會顯得更為重要,對考據要求更高。同時又將《西遊記》中奇幻的故事當作真實事件來處理,兩者相結合,形成一個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精采故事。
――《深圳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突破了西遊主題作品慣用的神話色彩表現形式,構建起一系列真實存在而又疑竇叢生的故事,為讀者帶來全新的西遊閱讀體驗。
――光明網
《西遊八十一案》將玄奘西行的真實歷史與《西遊記》中奇幻故事相結合,形成一個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精采故事。
――《揚子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的特點就是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一方面來自小說中涉及到初唐的史實、當時的佛教文化、社會民俗等;另一方面作者又根據這些史料進行推理和想像,並以此來窺探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
――書評人 華斯比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文字鬼才馬伯庸著大力推薦!
最令人欲罷不能的歷史懸疑小說!
《西遊記》中的八十一個劫難,實為八十一個懸案!
記憶不滅,輪迴不息,是否就代表永生不死?
揭露唐太宗死亡背後的暗影,操控帝王生死的竟是佛家之手。
「賦予古人或古代舞臺以超脫傳統的全新形象,讓人耳目一新。」
――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作者
文化懸疑超級IP,書籍、影視、遊戲等全版權開發中
融合文學名著、真實歷史,重新演繹吳承恩筆下的神魔世界
◆《西遊八十一案(三):大唐梵天記》
無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人間帝王不惜一切想要得到的永遠只有一個……
歷經三十三世輪迴煉得這人間大藥,
將賜予人間帝王永恆不滅的生命……
一別十多年,玄奘看著王玄策,忍不住感慨,卻也心驚,賊帥在此,難道是大唐要插手嗎?
玄奘西遊十七年,在天竺也已待了十二年,遊歷五天竺,行走上百個國家,問經辯難,從無敗績,更是成為那爛陀寺供奉的十大大德之一。可算算自己也四十二歲了,玄奘不禁開始思考是否該踏上歸途,然而一日深夜,天竺戒日王找上門來,說道:
「朕想請法師去收復一個國家!」
玄奘一頭霧水,僧人不參與政治,更不可能有兵權武力,是要拿什麼去收復國家?而且還得單槍匹馬?
【讀者好評】
文學的演繹和史實完美結合,故事更是呈現出完美的架構。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取經之路。
這本書的主角,在我看來,不是玄奘,他只是一條帶著主角光環的不死鯨魚,暢遊在歷史的海洋裡,將所有故事牽引去一個注定發生的地方。
陳漸為了這段並不平淡的唐史,翻閱了大量關於西域的野史、傳說,讓我們即使遠隔了千載仍然得見歷史深處的驚雷是那麼的雄壯。
本書刻畫的王玄策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一個活生生的人物,在陳漸筆下王玄策的才能被描繪得極其完整,其中又以他在長安所經歷的王室同室操戈最為精采。
【媒體推薦】
符合時代背景的細節描寫,勾勒出唐代西域的寫實主義風景,這可能與作者大量查閱資料有直接關係。且這本書採用多線推進的方式寫作,雖然玄奘是主角,但在其他角色視角下進行的故事也非常豐富,多線進行基本沒有散亂,閱讀起來非常舒服。
――《北京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所代表的演繹作品,歷史部分會顯得更為重要,對考據要求更高。同時又將《西遊記》中奇幻的故事當作真實事件來處理,兩者相結合,形成一個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精采故事。
――《深圳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突破了西遊主題作品慣用的神話色彩表現形式,構建起一系列真實存在而又疑竇叢生的故事,為讀者帶來全新的西遊閱讀體驗。
――光明網
《西遊八十一案》將玄奘西行的真實歷史與《西遊記》中奇幻故事相結合,形成一個亦真亦幻、亦虛亦實的精采故事。
――《揚子晚報》
《西遊八十一案》的特點就是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這種真實感一方面來自小說中涉及到初唐的史實、當時的佛教文化、社會民俗等;另一方面作者又根據這些史料進行推理和想像,並以此來窺探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
――書評人 華斯比
作者簡介
陳漸
著名懸疑推理作家,紫焰品牌作家,西遊敘事革新者。因深厚的史學功底和超凡的想像力,在中國懸疑推理作家中頗具聲望,其筆下風雲變幻,時有驚雷,極具文學感染力。《西遊八十一案》系列是其研究古典名著《西遊記》多年,查遍史書典籍,刪改數十次的嘔心瀝血之作。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實為八十一案,這些案環環相扣,連綿不絕,窮盡了人世間罪案的種類,案案直指人性深處的貪婪,自私,惡。
《西遊八十一案》以八十一難為敘事基礎,將吳承恩筆下的神魔世界,重新還原到歷史現場。不只唐僧師徒全部原型登場(玄奘、天竺人波羅葉、高昌王子麴智盛、大唐名將王玄策),每尊神、每頭魔、每隻怪,都一一現出人形。九九八十一難,成為一個接一個的罪案現場,十萬八千里漫漫取經路,終化為一重又一重拷問生命意義與生死真相的鮮活大道。
小說以歷史懸疑的筆法,扣人心弦的精采敘事,使古典名著《西遊記》煥發出新奇的光彩,讓讀者欲罷不能,獲得全新的西遊文化體驗。
《西遊八十一案》系列:《大唐泥犁獄》(已出版)、《西域列王紀》(已出版)、《大唐梵天記》。
書籍目錄
楔子一
楔子二
第一章 大乘天
第二章 西遊中的西遊
第三章 白鹿原上故人來
第四章 長安噩夢
第五章 犍陀羅賭約
第六章 輪迴之環,宿命之獄
第七章 佛陀時代的政變、謀殺和愛情
第八章 女兒國的女王
第九章 曲女城的殺手、談判和真相
第十章 三十六年罪與罰
第十一章 李世民:甘露煮酒論帝王
第十二章 貞觀年間的玄武門之變
第十三章 妖人,妖術,妖言
第十四章 長生大藥,靈山祕社
第十五章 天竺為舞臺,眾生為觀眾
第十六章 靈山腳下取經人
第十七章 印度河:圍城戰場
第十八章 齊王妃
第十九章 帝國盛世,帝王黃昏
第二十章 宮牆、暗夜與蓮花
第二十一章 帝那伏王
第二十二章 長生藥的祕密
第二十三章 最是倉皇辭廟日
尾聲一
尾聲二
文章試閱
楔子一
大唐武德八年。
二十六歲的玄奘從河北趙州前往長安,行次滎洛之間,時值大唐削平天下未久,荒野古道隨處可見折斷的刀戟和暴露的屍骸。常有野狗叼著人骨在路邊遊蕩,血紅的雙眼帶著獰笑,尾隨行人,咯咯齧齒。觸目望去,村莊殘破,蒿草侵凌,殘垣斷壁間塗抹著風乾的血痕。
這一日,玄奘夜宿荒林古廟,廟中只有一僧,法名圓觀。昔日避亂山中,種有三畝瓜果、五畝稼禾,藏有經書十卷、古琴一張,自號富僧,優游於山中,不知人間歲月幾何。
圓觀為玄奘撫琴,香爐中點起篝火,供案上擺了瓜果,杯中有泉水山茶,手裡有經卷書香。古廟殘破,殿頂缺漏,篩下大唐之夜的星光。琴聲幽謐,山間似有死者醒覺,以人皮做鼓,人骨為槌,敲動著悠遠神祕的鼓點;又有屍骨磷光,化作熒熒蟲火,在星光月色中起舞。
玄奘嘆息:「貧僧遊歷十年,禪心不動,勘破輪迴,才敢聽你這一曲。」
圓觀長笑:「既然如此,師兄便說說,我避亂山間,此時是生,是死?生死之間,如何勘定?」
玄奘道:「生和死,對貧僧而言,就像一扇門。在屋裡憋悶了,貧僧推門走出去,便是另外一生。」
圓觀問:「若我不憋悶,不想走出去呢?」
玄奘道:「我從十歲受戒,就開始行走。我走過王世充和瓦崗寨連年征殺的戰場,走過隋朝末世的長安,走過三峽,走過荊楚,在開皇寺聽到這世上的真正經義,在丹陽見到大唐擊破輔公祏的遍地屍骸。我行走過這天,行走過這地,行走過這人間和歲月。可我卻受限於這副皮囊,看不到皮囊外的風景。有時候,我向眾生講解佛法,就像對夏天的蟲子講述冬天的故事。可是若有一天,有彌勒化身來向我講述真正的佛法,我定會擔憂自己也是那夏天的蟲子。所以,師兄,若是我在屋內,我會推開這門,看一看院子的模樣。若我在院子中,我要推開這柵欄,看一看大街和城池裡的眾生。若是這院子和城池都在他人的缽盂中,我也要敲破這缽盂,撕開這皮囊,看一眼天外世界,看一眼前世今生。」
圓觀折斷古琴,嗚咽痛哭。
第二日,得知玄奘要西去長安,師從天竺來的僧人波頗法師說法,圓觀執意要陪伴玄奘西行。一路上談古論道,如遇知音。半月後,二人抵達白鹿原上,灞陵橋東。圓觀向玄奘辭行,想繞過長安,獨自前往終南山求道。玄奘不解:「長安就在眼前,何必繞行?」
圓觀嘆息:「師兄你有所不知,我的命格與長安相抵,此生不能入此城。」
玄奘笑了:「所謂命理,不過是因果迴圈。若你種下此因,則果報如影隨形,君不入長安,長安也會奔你而去。」
圓觀思忖良久:「師兄說得沒錯。走哪條路,既然是命中注定,我又何必繞遠。」
兩人過了灞橋西行,從延興門入長安,掛單大覺寺。大覺寺在崇賢坊十字街西北角,靠近西市,胡人多有聚居。這一日,二人外出,過清明渠時,見幾個胡人婦女負甕取水,其中一婦人身穿錦衣,似已懷孕,身上掛著紛繁的飾物。圓觀望著這個婦人,不知不覺眼淚流淌。
圓觀道:「師兄,我不想來長安,就是怕見到這個婦人。」
玄奘驚訝:「我們這一路走來,見過的胡家婦人無數,你為何單單怕見此人?」
圓觀道:「這個婦人是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姓康。在河洛山中,我已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而她就是我投生之所。她懷孕三年,遲遲未生,那是因為我還沒有來的緣故。如今我既然和她相遇,這場輪迴便無法再躲過,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六道往生。師兄,今夜我子時必死,等我死後,你把我埋在白鹿原上。或許數十年後,你也會葬在那裡,屆時,我再以瓜果琴聲迎接師兄。」
玄奘悲傷不已,和圓觀回到大覺寺。圓觀沐浴淨身後,換上新衣,點燃熏香,等待子時來臨。玄奘靜靜地守著他。亥時漏盡,圓觀告訴玄奘:「師兄,三日後那胡人家舉辦洗兒禮,希望你能去看看我。若是我對你一笑,便是記起了你我今生的友誼。十六年後,我們會在一個末法亂世中相逢。」
子時一到,圓觀靜坐垂眸,呼吸斷絕;而那胡人家中則傳來新生兒呱呱墜地的哭聲。
玄奘大慟,將圓觀葬在白鹿原上,墳塋聳立,可得見長安。
第三日,玄奘尋到那胡人家中,果然在辦新生兒洗禮。玄奘將那男嬰抱到光亮處仔細觀看,男嬰是胡人血統,眼睛大且為褐色,和圓觀並無相似之處。男嬰似乎是看見了玄奘,露顏一笑,剎那間,玄奘淚溼衣襟。
楔子二
大唐貞觀十四年,波斯曆伊嗣侯紀元九年,天竺戒日王1在位三十五年。
薩珊波斯帝國東部山區,呼羅珊行省。夏末午夜,大雨。
暴雨沖刷著山脈和戰場,波斯帝國和大食之間一場慘烈的戰役剛剛結束,山谷裡到處是戰死者的屍體、折斷的長矛、彎曲的利劍、碎裂的皮盾。被砍倒的戰旗蜷在泥地裡,死亡的戰馬和戰象身上插滿了箭鏃,戰士的屍體大都殘缺不全,殘肢斷臂和孤單的頭顱分散在戰場的每個角落。雨水混合鮮血,在地面沖刷出一條條溝壑。
戰場上,一群白衣不淨人3正在收攏屍體,他們用白麻布將屍體包裹起來,兩人一組,抬上一座山峰。不淨人彷彿搬運東西的螞蟻,在山道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山雨路滑,不少不淨人一滑倒,便順著斜坡滾落山崖,卻沒有人說什麼,後來者接過前面的屍體,默默前行。
他們知道,伊嗣侯三世4皇帝在山上等待著他們。確切地說,皇帝在等待著這些勇士的屍體,要以最盛大的禮儀,將他們葬進寂靜之塔,回歸拜火教的神祇阿胡拉.馬茲達的懷抱。
不淨人抬著屍體抵達山峰上,伊嗣侯三世站在路邊等候。雨水澆透了他全身,他的目光呆滯,臉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有內侍打算替他撐起傘蓋,被伊嗣侯三世推開。看著戰士們的屍體運到,伊嗣侯三世沙啞著聲音吩咐:「給朕穿上王服和正道之衫,朕要迎接他們。」
內侍為他穿上金絲袍服,在外面套上白色的正道之衫,又繫上七十二根白色牛尾毛編織成的聖腰帶,戴上皇帝的冠冕,並遞來黃金鑄就的權杖。伊嗣侯握著權杖行禮,平靜地看著不淨人抬著遺骸,走過自己身邊,走向山脈的高處。在那裡,聳立著五座聖火祭壇,祭壇上,聖火熊熊燃燒。五座聖火,薩珊之火,祭祀之火,勝利之火,戰士之火和伊嗣侯之火。前四座聖火已經燃燒了四百年不曾熄滅,分別象徵著薩珊波斯的國運、拜火教的氣運、薩珊軍方的武運和士兵的命運。而最後一座則象徵著他伊嗣侯三世個人的命運,至今僅僅燃燒了九年。
大雨中,大麻葛5和信徒不停地添加木材和火油,維持聖火不熄。因為,這是薩珊波斯帝國和拜火教最後的聖火了。四年前,伊嗣侯三世在大食人的攻勢下放棄國都,逃往帝國的東部邊境,大食人幾乎摧毀了拜火教所有的祭壇和聖火。這四年來,他率領波斯皇族和追隨他的子民們且戰且逃,一路被大食人向東驅趕,攜帶的聖火幾乎損失殆盡。
山頂上,波斯人已經建好了寂靜之塔。這座塔極為巨大,以石塊砌成,環形、無頂。塔內是條石砌成的圓形平臺,為了不讓屍體汙染土地,條石之間切合整齊。平臺分成三圈,每一圈都用顏料畫出一格格的位置,用來擺放屍體。根據拜火教的教義,外圈擺放男屍,中圈擺放女屍,內圈擺放童屍。各圈和各停屍位之間預留了過道,以便不淨人抬屍。
這時,不淨人抬著屍體按性別老幼擺放整齊,須臾間,密密麻麻的屍體覆蓋了寂靜之塔,堆積如山。有些屍體仍流淌著鮮血,在雨水的沖刷下,鮮血順著溝槽流到內圈的中央。那裡是一眼深井,井底和井壁鋪以石板,井底連接著四條排水溝,排水溝末端置有木炭和沙石。若是以往,屍體經過長年日晒鷹啄,會在這裡過濾掉細碎骨質和屍液,而此時流過的卻是鮮血。經過第一層過濾,雨水澄清了一些,接著流進地下井,井底鋪有一層厚沙。最後一抹血水在這裡過濾,變成純淨的雨水,進入江河大地。
這是拜火教徒的最終歸宿,不以自身汙染任何一寸土地。
辛苦了整整一夜,不淨人將所有屍體都運進了寂靜之塔。此刻已是清晨時分,雨依然在下,山間霧靄蒼茫。伊嗣侯三世率領波斯皇族和麻葛們開始祭祀,麻葛們唱著拜火教古老的祭詞,伊嗣侯三世解下聖腰帶雙手托起,微微擺動著。
我們讚美正教徒純潔、善良而強大的眾靈體,他們是最矯健的騎手、最機智的首領、最堅定的支持者、最銳不可當的武器。
當斯潘德.邁紐擎起蒼穹,創造大地、牲畜、江河和植物,保護母腹中的胎兒,使其維持生命,待到分娩,將其骨肉、毛髮、手足、五臟六腑和生殖器官合為一體時,馬茲達神召喚眾靈體前來協助保護天、地、江河和植物。
我們讚美正教徒純潔、善良而強大的眾靈體。他們異常英勇地從高處給敵人有力的打擊,在戰場上將邪惡仇敵的強壯臂膀斬斷落地。
我們讚美正教徒純潔、善良而強大的眾靈體。他們組成披堅執銳的無數軍隊,高擎著閃亮的旌旗。
忽然,山谷間響起沉悶的聲音,一支波斯重騎兵馳騁到了山下。當先的將軍在侍從的幫助下,摘下了盔甲、胸甲、頭盔、護臂等物,這才能跳下馬,幾乎手腳並用地往山上爬。山上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伊嗣侯三世靜靜地注視著,臉色緊張發白。
大麻葛低聲道:「陛下,是菲魯贊將軍。恐怕大食人又要進攻了,您還是帶著皇族先行離去吧。出此山區幾百里,就是印度河。這五河之地河汊縱橫,在沙漠裡長大的大食人斷然無法越過。咱們薩珊波斯,就能留下最後的聖火。」
伊嗣侯三世握緊權杖,五指蒼白:「若是沒有子民和軍隊,朕渡過印度河又有何意義?渡過印度河又如何?難道要讓戒日王抓獲,押到曲女城絞死?朕還不如與我的子民死在這裡,死在我波斯的土地上!」
大麻葛苦勸:「陛下,您的安危關係到我波斯的存續啊!」
伊嗣侯三世終於流下了淚水,說道:「四年前朕不戰而逃,捨棄了國都,這才導致了亡國滅種的命運。從那以後,朕就決定,無論走到哪裡,都要跟朕的子民在一起,絕不再放棄一人。」
年過五旬的軍方統帥菲魯贊終於爬到了山頂,向伊嗣侯三世鞠躬施禮:「臣菲魯贊參見波斯的王,偉大的萬王之王。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陛下,大食人退兵了。」
伊嗣侯三世愣了:「退兵?他們已經將朕包圍,為何會退兵?」
菲魯贊將軍道:「臣一開始也不解,於是冒險抓了一名敵軍審訊。原來大食的哈里發6傳來命令,只要將咱們擊潰,不殲滅,重兵壓迫,向東驅趕。」
大麻葛吃驚:「大食人究竟什麼意思?」
伊嗣侯三世慘笑:「因為大食人已經知道,朕要突破印度河,進入天竺避難。他們只怕也想進入天竺,卻苦於印度河天險,所以才驅使朕和天竺戒日王開戰。一旦朕衝破印度河,大食人就會尾隨而進。」伊嗣侯三世繼而憤怒起來,「難道朕現在讓大食人輕視到了這種地步嗎?難道在他們眼裡,波斯人就是一群綿羊,任由他們在草原上放牧嗎?」
周圍的皇族和麻葛一個個心情沉重,即使清晨的冷雨澆頭,也敵不過內心的冰涼。伊嗣侯三世向東眺望,雨霧山巒之外,就是犍陀羅7的領地,過了犍陀羅,就是五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印度河,被天竺人稱為五河地的地方。五河地彷彿梵天神張開了巨大的手掌,用縱橫的河汊、神祕的沼澤、湍急的水流守護著祂身後那片廣袤、富饒、溫暖,到處流淌著奶與蜜之地。可是,即便他用幾十萬波斯子民的屍體擊穿這河流進入天竺,也終究是在為大食人作嫁衣。前有戒日王,後有大食人,薩珊波斯帝國唯一的結局就是被這兩大帝王一口一口地咀嚼磨滅,化作塵埃。
伊嗣侯三世心中茫然,朕到底能往何處去?
菲魯贊建議:「陛下,咱們往北如何?若是能得到吐火羅國的接納,咱們進可以憑藉地勢抵抗大食,退可以進入大唐的邊界,得到大唐帝國的庇護。三年前您向李世民皇帝遞交國書,懇求他的援助,他認為路遠莫及,沒有出兵。咱們若是靠近……」
伊嗣侯三世悲哀地搖頭:「吐火羅隸屬西突厥,突厥人的性情你比朕更清楚,咱們幾十萬人一旦進入草原,就會被這頭狼澈底吞掉。朕已經決定—」
伊嗣侯三世狠狠地拽掉皇冠,披散著頭髮,任憑大雨澆頭。他揮起黃金權杖指著東方大聲嘶吼:「朕要帶領你們,擊破這印度河!朕要在天竺奪取一片土地,讓我薩珊波斯帝國的聖火永恆燃燒!朕要向兩大帝國同時開戰,不能生存,那就死亡!」
周圍的皇族、麻葛和將士一起狂呼:「生存!生存!生存—」
伊嗣侯三世大吼:「抬起聖火,跟隨朕的腳步,我們要渡河!」
「渡河!」
「渡河!」
「渡河!」
吶喊聲彷彿雷霆,震動山野。波斯人用巨大的圓木捆縛好聖火祭壇,上百人一組,呼喊著抬上肩膀。伊嗣侯三世走在最前面,他用黃金權杖撐地,迎著風雨在山路上跋涉而行。五百多人抬著五座巨大的聖火祭壇跟隨在他身後,聖火照耀著薩珊波斯帝國最東部的邊境,指引著最後的波斯人走向流淌著奶與蜜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