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印度神話:超越想像的三千世界,奇異而美麗的天竺奇境【世界神話系列4】

原文書名:


9789864894697印度神話:超越想像的三千世界,奇異而美麗的天竺奇境【世界神話系列4】
  • 產品代碼:

    9789864894697
  • 系列名稱:

    MYTHOS 神話
  • 系列編號:

    EF9204
  • 定價:

    350元
  • 作者:

    楊怡爽
  • 頁數:

    376頁
  • 開數:

    14.8x21x1.9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10512
  • 出版日:

    20210512
  •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漫遊者
  • CIP:

    283.71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阿凡達》片名的化身語源、
佛教中「四大天王」、「天龍八部」的眾神形象、
以及俗稱「四面佛」的神明,
都來自深深影響東方世界的印度神話。

任性又爭鬥不休的天神與魔神╳不斷轉世與化身的神話觀
收錄近百幅插圖,人物名詞對照表X神祇系譜

印度神話=印度教神話
今天我們所說的印度神話,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神話,而印度教是亞利安人入侵後,他們的婆羅門教在印度本土發展而成的。它尊崇創造神梵天、護持神毗濕奴和毀滅神濕婆,這三者被稱為三神一體,因為他們都是至高精神「梵」不同的面向,地位高於一切神靈,被尊為神中之神。

影響佛教的多神信仰
印度神話有濃厚的自然崇拜色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被賦予神性,例如雷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酒神蘇摩、太陽神蘇利耶,除了天神之外還有半神、精靈,例如夜叉、羅剎、樂神乾闥婆和天女。至於猴子、大象、牛和鷹這些生靈,同樣也有自己的王國、自己的傳說。
印度神話也影響了包括佛教在內的東方文化,神猴哈奴曼可能是齊天大聖的原型,此外佛教當中納入了許多印度教的神明和概念,例如四大天王、天龍八部,其中毗濕奴即是佛教的「遍入天」,濕婆則是自在天,在印度神話中,毗濕奴的第九位化身還是釋迦牟尼。

神明的角色和重要性隨時代或典籍改變
印度神話大略可以分為吠陀時期—大史詩時期—往世書時期,各自有相應的經典,並且尊崇的主神也不同。以至於神明的地位隨時間更迭。
◎吠陀時期:包括《梨俱吠陀》(頌歌之書)、《阿闥婆吠陀》(咒語之書)、《夜柔吠陀》(祭儀之書)和《娑摩吠陀》(歌書),以及詮釋吠陀的三部著作《梵書》、《奧義書》和《森林書》。雷神因陀羅在吠陀眾神中是最重要的神,是天神之王。
◎大史詩時期:《摩訶婆羅多》敘述了婆羅多族兩支後裔俱盧族和般度族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羅摩衍那》記述了英雄羅摩打敗魔王羅波那的事蹟。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急劇上升,梵天完全成為創造之神和世界之父。
◎往世書時期:十八部「大往世書」和眾多數目有爭議的「小往世書」。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越發崇高。

神與人的界線不分明
在印度神話中,通過鍛煉和修行,人類也能夠得到力量,甚至是和天神匹敵的威力。這些人中有的是具有智慧和法力的仙人,有的是出色的武士和國王。仙人,指的是通過苦行、學習和鍛鍊,使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達到超越凡俗境地的人。按照出身和種姓的不同,仙人還可以被分為「天仙」、「王仙」、「梵仙」等等。仙人憑藉自己的苦修得到法力,最強大的仙人發出的詛咒,就連三大神都無力干涉,更糟糕的是,由於長期孤獨和飲食不良,仙人的脾氣大都非常暴躁,對待他們稍有不敬,就會令他們搞出一些顛覆天帝政權、焚燒宇宙、喝乾大海之類的驚人事件。

印度神話同樣也是眾多文學、電影和遊戲的創作原點,在神祕華麗的外表下,體現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它並不像希臘神話那樣執著人和神與命運之間的爭鬥,也不像北歐神話那樣有著莊重嚴肅悲壯的世界觀,印度神話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個背景異常豐富多彩的世界裡,無論神、人、仙人或是動物,都不斷受到誘惑被欲望驅策,可同時又被社會的習俗法則所束縛,而時不時地想擺脫它,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悲傷、或動人的故事,以及一個個充滿戲劇性與人性魅力的印度諸神。

【世界神話系列】開啟探索之門!
凱爾特神話、埃及神話、北歐神話、印度神話、日本神話、中國神話……還有更多

作者簡介


楊怡爽
筆名青泥,現居北京。不合格的腦力工作者一名,愛好是閱讀和寫作。喜愛所有天花亂墜活色生香的東西,最擅長身未動心已遠式的發呆,經常一頭浸浮到什麼東西裡就爬不出來。

書籍目錄


神話中的天竺奇境
第一章 梵天的一日——創造與毀滅
第二章 最初的眾神
◎梵天和兒子們
◎阿底提的兒子們
雷神因陀羅╱水神伐樓那╱匠神陀濕多╱火神阿耆尼╱月神蘇摩、太陽神蘇利耶、風神伐由╱護持之神毗濕奴
◎其他諸神
朝霞、晚霞之神雙馬童╱曉紅之女神烏莎斯╱風雨神 摩錄多╱暴戾之神魯特羅╱死者之王閻摩
◎護世天王
第三章 三千世界
地上世界七層╱地下世界波陀羅
第四章 甘露爭奪戰
阿修羅
金翅鳥迦樓羅
第五章 毗濕奴
十大化身
摩根德耶
第六章 濕婆
薩蒂
雪山神女
第七章 大女神
杜爾迦
迦梨
娑羅室伐蒂
加耶德麗
吉祥天女
恆河女神
第八章 半神和精靈
乾闥婆
阿布娑羅
持明
夜叉與羅剎
第九章 開罪不起的仙人
婆利古家族
眾友仙人
極欲仙人
鹿角仙人
敝衣仙人
那羅陀仙人
第十章 日月星辰
太陽的家族
月神蘇摩
金星之主蘇羯羅
其他星辰 第十一章 動物神
那迦•龍
神猴哈奴曼
聖牛
象頭神
第十二章 山川和河流
性格各異的山
恆河下凡
消失的聖河
第十三章 人類的故事:太陽王朝
曼陀哩
穆俱昆陀
古婆羅娑
陀哩商古
阿那蘭若
第十四章 人類的故事:月亮王朝
洪呼王
友鄰王
迅行王與天乘
沙恭達羅
第十五章 羅摩的奇幻旅程
放逐
悉多遭劫
楞迦之戰
蟻垤仙人
第十六章 持斧羅摩
傳奇的出身
屠戮刹帝利
不老不死之人
第十七章 黑天
降生凡間
少年兄弟
誅殺庚斯
遷都多門城
娑陀羅吉陀的寶石
妻子們與子嗣
對戰濕婆
第十八章 摩訶婆羅多
毗濕摩與安芭公主
般度五子和持國百子
般度族的逃亡與建國
賭約與流放
般度族與俱盧族備戰
俱盧之野大戰
系譜表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
神話中的天竺奇境
從古至今,印度次大陸都是一塊孕育神話、產生神話,並且生活在神話之中的土地。神話在印度瑰麗的文化中占據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從印度神話中,你能瞭解印度民族的所思所想,他們所厭棄和所鍾愛的,所尊重和所銘記的。
然而,要將印度神話系統介紹給人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印度文化本身一樣,印度神話繁多宏麗,複雜程度足以令初次涉足者眼花繚亂,甚至頭昏腦漲。這是因為,數千年來,大部分印度神話的傳承不是依靠文字記載,而是依靠口耳相傳。這使得印度神話的主體千百年來不斷發生著變化,就像一株一直成長的大樹,甚至到了今天,它還在不斷地生長著。因此,作為介紹者和記錄者,能做的只是將這棵大樹的輪廓描繪下來,至於它豐饒奇麗的細節,只能由個人的體驗慢慢去發掘和體會。
今天我們所說的印度神話,實際上是印度教的神話,它尊崇梵天(Brahma)、濕婆(Shiva)、毗濕奴(Vishnu)三大神,認為在無數的世界裡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生靈。對於系統的印度神話的形成,學界也頗有爭論,為了方便介紹,我將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印度河文明時期—吠陀(Veda)時期—後吠陀時期—大史詩時期—往世書(Purana)時期。
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的前印度神話,目前因為遺跡的湮滅以及文字的破譯困難,只能揣測其形態和內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前印度神話有濃厚的自然崇拜色彩,對於後來的印度神話體系有著深刻的影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作為生殖之神、動物之神和公牛象徵的濕婆,在前印度神話裡已有前身,即那塊著名的印章上的「獸主」。
雅利安文明侵入印度並和當地文化融合的結果,乃是同時具有古代歐亞雅利安人色彩和印度本地色彩的吠陀神話。吠陀是印度文明中最為重要的經典,是記錄了各式詩歌、傳說、哲學的宗教典籍,「吠陀」本集包括《梨俱吠陀》(Rig Veda,頌歌之書)、《阿闥婆吠陀》(Atharva Veda,咒語之書)、《夜柔吠陀》(Yajur Veda,祭儀之書)和《娑摩吠陀》(Sama Veda,歌書),同在吠陀體系中的還有四部吠陀的詮釋性著作《梵書》(Brahmana)、《奧義書》(Upanishad)和《森林書》(Aranyakas)。最古老的吠陀和最重要的吠陀是《梨俱吠陀》,內容大多是對神明的頌歌,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吠陀神話體系基本就建立在《梨俱吠陀》的記載上。《梨俱吠陀》的神話體系,和印歐神話體系有著顯而易見的對照和關聯關係;吠陀中萬神殿的主要眾神,大多可對照找出他們的希臘或者波斯兄弟,最典型的就是雷神和天神。吠陀的詮釋書籍,則建立起了以「梵」(brahman)為中心的哲學體系,並逐步演化成具有典型印度色彩的神話意象。
吠陀中的主要神明大多為自然神明,比如雷神因陀羅(Indra)、黎明女神烏莎斯(Ushas)、火神阿耆尼(Agni)、水神伐樓那(Varuna)等等,也有抽象事物的具體化神格,比如造物者、憤怒等等,但是占據主要地位的還是自然神明。在後來成為世界主宰的三大神,此時要麼尚未成形,要麼地位不高;濕婆的前身還只是一個風暴和豐饒的象徵魯特羅,而毗濕奴只是作為因陀羅的夥伴出現。
印度教神話真正的轉折始於大史詩時期。大史詩指的是《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和《羅摩衍那》(Ramayana)兩部史詩。前者記述了兩個部族之間的戰爭,後者記述了英雄羅摩的事蹟,實際可能反映了印度雅利安人南進的史實。這兩部史詩篇幅浩大、內容豐富,特別是《摩訶婆羅多》,通過插話的形式記述了大量印度神話,成分複雜,但成為眾多神話的來源。在這兩部史詩中,出現了所謂「護世天神」的意象,而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則急劇上升,遠遠超越了往昔的吠陀眾神,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梵天從《奧義書》開始從抽象的哲學象徵和生主(Prajapati)的意象中具體出自己的神格,至此完全成為創造之神和世界之父。昔日偉大的吠陀眾神,此時已經下降到從屬地位,尤其是因陀羅,雖仍有天帝之名,但再也不是不可戰勝的自然英雄,而且人格也有所轉變。此時,人間的英雄以及其事蹟開始在記述中占主要地位,但是到了後來卻被附庸上眾神的化身之說。
到了往世書時期,印度神話已然成形,三大神特別是濕婆和毗濕奴的地位越發崇高,神話中的宗教意味也越發明顯。往世書形成較晚,此時出現的論述矛盾,大都反映在了哲學思想和教派的分歧上。主要分為十八部「大往世書」和眾多數目有爭議的「小往世書」,著名者有《蓮花往世書》(Padma Purana)、《毗濕奴往世書》(Vishnu Purana)、《林迦往世書》(Linga Purana)等等。內容更加龐雜,但文學的價值則遠不如兩大史詩。至此,遠古的吠陀眾神徹底淪為三大神的附庸,有的神如烏莎斯等則乾脆徹底從神殿中消失,而濕婆教派和毗濕奴教派的對立已然形成,黑天(Krishna)作為毗濕奴化身的新神地位也已經確立。此時在史詩時期出現的新神則地位上升,如戰神和黛維女神(Devi)的諸多化身等。除了眾神事蹟外,一個龐大精妙的世界體系也已經成形,特別是關於創世諸階段的敘述和世界的諸時期及其毀滅的描述。
這些看似複雜的介紹也許已經讓讀者們覺得有點吃力,就像是某些遊戲中龐大的世界觀設定和背景一樣,乍看令人難以理解。但印度神話的魅力並不全在這些「很嚇人」的複雜體系,也不在於那些誇張而離奇的描述之中。印度神話神祕華麗的外表下更多體現出來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它並不像希臘神話那樣執著人和神與命運之間的爭鬥,也不像北歐神話那樣有著莊重嚴肅悲壯的世界觀,印度神話中的人物都生活在一個背景異常豐富多彩的世界裡,無論神、人、仙人或是動物,都不斷受到誘惑被欲望驅策,可同時又被社會的習俗法則所束縛,而時不時地想擺脫它,由此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或有趣、或悲傷、或動人的故事。它們渲染出來的是一片獨一無二的異域風情,構建起來的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奇異而美麗的天竺奇境;那既是恢弘壯麗的天界仙宮、詭異神奇的地下世界,又是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塵世人間;既是天神和惡魔之間綿延萬年的壯烈戰爭,又是詼諧可愛的笑話、情侶們之間的濃情蜜意。
下面,就讓本書引領正在閱讀的朋友們,開始這趟天竺奇境之旅吧!

文章試閱


第四章 甘露爭奪戰
東西方的神話中都有神和惡魔的對立,就像是光明和黑暗的對立一樣。在聖經故事裡,天使和惡魔對立;北歐神話裡,阿薩神族和巨人對立;埃及神話裡,奧西里斯和賽特對立。而在印度神話裡,對立的雙方是天神和阿修羅。阿修羅是三界眾生中力量僅次於天神的重要族群,是天神最大的敵人、惡魔和秩序的破壞者。他們是愛好戰鬥、生性多疑、性格暴躁的魔神,桀驁不馴的黑夜神明,掌握法術之力「摩耶」(Maya),也就是幻象。
然而,就如同有光才有影一樣,所有的惡魔其實總是和天神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魔王撒旦墮落之前原本是位威力巨大的天使,北歐神話裡的眾神身上其實都有巨人血統,奧西里斯和賽特原本是兄弟。印度神話同樣如此,愛好戰火、整日爭鬥不休的魔神阿修羅,原本和天神也是親族。天神和阿修羅都是梵天之子、仙人迦葉波的後裔。主要的天神都是迦葉波的妻子阿底提所生,而另外兩個妻子檀奴和底提所生的那些兒子,則分別被稱為「檀那婆」(Danavas)和「達伊提耶」(Daitayas),合稱阿修羅。底提是迦葉波的第二個妻子,她生下的第一個孩子是阿修羅之王希羅尼亞克夏(Hiranyaksha,意思是有金色眼睛的人),他比阿底提所有的孩子都早出生,因此阿修羅實際上應當算是天神的兄長。
阿修羅曾是和天神一樣榮耀的三界統治者,與天神分享威力和財富;然而兩個族群最終還是反目成仇了,天界的戰爭就此開始。
阿修羅和天神的分裂始於攪乳海。共同統治世界很久之後,天神和阿修羅都開始變得驕奢傲慢,對自己的異母兄弟也開始越來越看不順眼。
有一次,以脾氣暴躁和法力強大著稱的敝衣仙人(Durvasa)在大地上漫遊,一隻鷹為了表示對他的崇敬,銜了一個花環獻給他。敝衣仙人拿著花環很高興,恰好看到天帝因陀羅騎著象王愛羅婆多走過,便走上前去把花環轉贈給天帝。因陀羅表示了謝意,卻漫不經心地把花環掛到了大象的鼻子上。象王愛羅婆多不明所以,心想:「這是什麼東西?」把花環從鼻子上甩了下來,甩在泥地裡。
這下可闖了大禍,敝衣仙人一看天帝竟然這樣對待自己送給他的禮物,勃然大怒。他詛咒天帝說:「你這個傲慢的傢伙,由於你這樣無禮地對待我給你的花環,你和所有天神都會慢慢失去力量和對三界的統攝權。」
與此同時,阿修羅由於驕傲和奢侈,也開始遭到同樣的不幸。迫於無奈,已經產生隔閡的兄弟們不得不暫時放下分歧,聚集在須彌山上開會,商討應當如何解決目前的困境。護持神毗濕奴站出來建議說:「讓我們一起去攪動乳海吧!乳海的海水是神奇母牛須羅毗的乳汁,攪動乳海一定會讓我們找到能增添力量、長生不老的甘露。」
於是,雙方決定合作攪動乳海,尋找能長生不死的甘露。他們把曼陀羅山當作攪棒,龍王婆蘇吉(Vasuki)作為攪繩,毗濕奴自己化身為巨龜作為曼陀羅山的基礎。做好了攪乳海的一切準備後,眾神和阿修羅又來到海邊請求海洋之王伐樓那的准許,伐樓那當即表示:「為了得到甘露,我願意忍受沉重的碾壓。」
天神和阿修羅把曼陀羅山連根拔起,放在了大海中央。為了穩固攪棒,毗濕奴除了分出一個巨龜化身作為底盤之外,自己也坐在了曼陀羅山的山頂上,壓牢這座山。吵吵嚷嚷的天神和阿修羅站在乳海兩邊,開始準備拉著龍王婆蘇吉身軀,攪動乳海。
就在這當口,毗濕奴耍了一個心眼。他故意向阿修羅建議,由他們拉住婆蘇吉的尾部,而天神去拉婆蘇吉的頭部。多疑的阿修羅認為毗濕奴肯定沒安好心,想要坑害他們,堅持要去拉頭部,而天神就拉住了婆蘇吉的尾巴。他們一起用力,開始奮力用曼陀羅山攪拌乳海,天地間充斥著隆隆巨響。海底的魚類,無論大小,都在巨大的曼陀羅山的碾磨下化為齏粉,融入海水。而曼陀羅山飛快地旋轉著,山上的大樹彼此碰撞,燃起了熊熊大火,之後被連根拔落。大火猶如電光照亮了曼陀羅山,也照亮了暗藍色的天空。曼陀羅山上的動物葬身火海的不計其數,因陀羅趕忙降下暴雨,才撲滅火焰。山上大樹神木的灰燼,以及許多仙草的汁液,都順著雨水流淌進入大海。
這時,龍王婆蘇吉不堪拉扯,抬起巨大的頭顱,不斷張開大嘴,噴出毒焰和火氣,差點把阿修羅都熏死過去。而拉著尾巴的天神則免受其害,還能享受風神送來的陣陣涼爽輕風。阿修羅生性多疑,結果恰好中了毗濕奴的招。
攪乳海持續了整整一百年。大海中產生了水乳,又從水乳中產生了清奶油。天神和阿修羅都已經勞動得精疲力竭,看不到甘露出現都有些絕望,全靠毗濕奴賜給的力量在堅持。就在此時,努力終於收到了成效。從已經被攪成奶油的大海中,升起了一輪明亮的、皎潔的天體,閃爍著涼爽的銀色柔和光線,緩和了大家的疲累。
隨後,從清奶油中走出了美麗聖潔、身著乳白衣、象徵財富和幸運的吉祥天女拉克什米(Lakshmi)。她拿著花環,含羞打量了一眾天神和阿修羅,最後把花環掛在了毗濕奴身上,選擇他做自己的丈夫。
然後,和奶油一樣潔白的神馬高耳(Uchchaihshravas)從大海中奔馳而出;再然後,一塊神奇的、光耀三界的寶石浮現在大海上,自動成為毗濕奴胸口的裝飾;還有一對美麗的耳環,天神把它們送給了自己的母親阿底提。之後出現的還有如意神牛須羅毗和天界的如意樹等等十四種寶物。第一個天女蘭葩(Rambha)也出現在大海中,她是如此光豔照人,天神和阿修羅都看得目瞪口呆,爭執半天無法決定讓她做誰的妻子,最後決定讓天女成為所有天界居民共同的妻子,也就是天界的舞女。
寶物一件件浮出了海面,此時卻突然出現了一團劇毒藥迦羅拘吒(Kalakuta),它是婆蘇吉口中的毒物在大海中所化。迦羅拘吒足以使世界化為灰燼。眾神看到這團毒藥,嚇得膽破,阿修羅也驚恐萬狀地四散奔逃。此時破壞之神濕婆挺身而出,他一步上前,將毒藥放入自己口中。他的妻子驚恐地一把掐住他的喉嚨,企圖阻止毒液下落。與此同時,毗濕奴也伸手堵住了濕婆的嘴,以避免毒藥外泄。結果,迦羅拘吒留在喉間,將濕婆的脖子燒成了青色,從此這位神祇就被稱為「青頸」。為了減輕灼燒之苦,濕婆得到了月亮作為清涼之物,此後,新月便裝飾在他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