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邊城

原文書名:


9789865576295邊城
  • 產品代碼:

    9789865576295
  • 系列名稱:

    名作系列
  • 系列編號:

    GM3036
  • 定價:

    300元
  • 作者:

    沈從文
  • 相關作者:

    繪者:李晨
  • 頁數:

    256頁
  • 開數:

    14.8x21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10705
  • 出版日:

    20210705
  • 出版社:

    遊目族-格林文化
  • CIP:

    857.7
  • 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文學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火是各處可燒的,水是各處可流的,
日月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邊城》不只是一段發生在偏鄉小城的愛情,
它更歌詠著人性最純粹的真誠、善良、美好。

沈從文,《紐約時報》稱他為中國文學與獨立思想的桂冠人物,
與威廉福克納、契訶夫並列的作家。

《邊城》是沈從文藝術價值最高的作品,
更是了解他的文學成就,必讀的經典。

李晨深入實地取材,耗時三年,
將《邊城》的素樸民風與靈秀山水交織在畫中,
讓我們看見沈從文的美麗與哀愁。

內容簡介:
  在四川與湖南邊境有個小山城,名叫「茶峒」,城邊有條小溪,一位老人在這裡拉渡船維生,和他一同生活的,就只有外孫女翠翠和一隻黃狗。
  翠翠自小在自然中長大,眸子有如水晶一般清澈,性情也單純天真。在一年端午節的鼓聲中,她與城裡船總的二兒子儺送相遇,後來,船總的大兒子天保也愛上了翠翠。這兩兄弟決定以茶峒人認可的方式公平競爭,輪流到對溪山崖上為翠翠唱歌,看誰能贏得她的心……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不僅是一個帶著哀愁味道的愛情故事,也是藝術性極高的作品。沈從文自然的文筆裡充滿感情,記述著山間小城質樸的生活與純淨的人性之美,字裡行間均有對底層人民的關懷,建構出一座如詩的邊城世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本書特色:
1. 沈從文的文學代表作,語言簡樸雅致,情感真摯動人,可作為接觸大師作品的入門之選。
2. 畫家李晨為繪製插畫,多次深入取材,細細描摹湘西的風土景物,寫實重現故事裡茶峒小鎮的生活樣貌。

作者簡介


作者:沈從文
  《紐約時報》稱沈從文為中國文學與獨立思想的桂冠人物,是與威廉福克納、契訶夫並列的作家。若要從沈從文的作品中挑第一本來讀,《邊城》就是不容錯過的代表作,在質樸的文字中,散發出對土地的關愛與人情之美,是好看又極具藝術性的文學經典。
  沈從文自小在湘西鄉間長大,悠遊在自然之中,啟發他對生活的觀察與底層人民生活的關心。1923年,他到北京大學旁聽,同時嘗試寫作,陸續發表散文及小說作品,與當時文人徐志摩、魯迅等人齊名。他曾被認為是中國最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在1950年代之後,因為政治情勢的變化,被迫停止文學創作,只能將重心移轉到教職與文物研究。然而,他透過《邊城》所體現的美學藝術,仍在一代代人心中散發永恆的光輝。

繪者:李晨
  李晨曾入選《中國書畫報》中國畫十大年度人物,並獲得《美術報》年度人物提名獎、當選年度十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他的插畫作品寫實而有力度,細節處理細膩嫻熟,藝術界及讀者均給予極高評價。除插畫之外,他亦跨足郵票設計與畫作展覽。
  李晨深受湘西的美所吸引,對《邊城》深深喜愛的他,透過插畫讓《邊城》的樣貌躍然紙上。從人物設計到最終完稿,一共花了三年時間,其間他多次到湘西取材、體驗生活,更反覆觀察、多方揣摩原著裡的角色心境。李晨以單色筆觸呈現,減去多餘色彩,更細緻刻畫了《邊城》的深刻、真實與雋永。

推薦序/導讀/自序


題記
沈從文

  對於農人與兵士,懷了不可言說的溫愛,這點感情在我一切作品中,隨處皆可以看出。我從不隱諱這點感情。我生長於作品中所寫到的那類小鄉城,我的祖父、父親,以及兄弟全列身軍籍;死去的莫不皆在職務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將在職務上終其一生。就我所接觸的世界一面,來敘述他們的愛憎與哀樂,即或這枝筆如何笨拙,或尚不至於離題太遠。因為他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我動手寫他們時,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的寫下去。但因此一來,這作品或者便不免成為一種無益之業了。
  照目前風氣說來,文學理論家、批評家,及大多數讀者,對於這種作品是極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的。前者表示「不落伍」,告給人中國不需要這類作品,後者「太擔心落伍」,目前也不願意讀這類作品。這自然是真事。「落伍」是什麼?一個有點理性的人,也許就永遠無法明白,但多數人誰不害怕「落伍」?我有句話想說:「我這本書不是為這種多數人而寫的。」念了三五本關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問題的洋裝書籍,或同時還念過一大堆古典與近代世界名作的人,他們生活的經驗,卻常常不許可他們在「博學」之外,還知道一點點中國事情。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某種文學理論相符合,批評家便加以各種讚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並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說明這個作品的得失,──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關於文藝愛好者呢,他們或是大學生,或是中學生,分布於國內人口較密的都市中,常常很誠實天真的,把一部分極可寶貴的時間,來閱讀國內新近出版的文學書籍。他們為一些理論家、批評家、聰明出版家,以及習慣於說謊造謠的文壇消息家,同力協作造成一種習氣所控制,所支配,他們的生活,同時又實在與這個作品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遠了。──他們不需要這種作品,這本書也就並不希望得到他們。理論家有各國出版物中的文學理論可以參證,不愁無話可說,批評家有他們欠了點兒小恩小怨的作家與作品,夠他們去毀譽一世。大多數的讀者,不問趣味如何,信仰如何,皆有作品可讀;正因為關心讀者大眾,不是便有許多人,據說為讀者大眾,永遠如陀螺在那裡轉變嗎?這本書的出版,即或並不為領導多數的理論家與批評家所棄,被領導的多數讀者又並不完全放棄它,但本書作者,卻早已存心把這個「多數」放棄了。
  我這本書只預備給一些「本身已離開了學校,或始終就無從接近學校,還認識些中國文字,置身於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說謊造謠消息所達不到的那種職務上,在那個社會裡生活,而且極關心全國民族在空間與時間下所有的好處與壞處」的人去看。他們真知道農村是什麼,他們必也願意從這本書上同時還知道點世界一小角隅的農村與軍人。我所寫到的世界,即或在他們全然是一個陌生的世界,然而他們的寬容,他們向本書去求取安慰與知識的熱忱,卻一定使他們能夠把這本書很從容讀下去的。我並不即此而止,還預備給他們一種對照的機會,將在另外一個作品裡,來提到二十年來的內戰,使一些首當其衝的農民,性格靈魂被大力所壓,失去了原來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的型範,成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新東西;他們受橫徵暴斂以及鴉片煙的毒害,變成了如何窮困與懶惰!我將把這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於營養不足所產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的讀者應是有理性,而這點理性便基於對中國現社會變動有所關心,認識這個民族的過去偉大處與目前墮落處,各在那裡很寂寞的從事於民族復興大業的人。這作品或者只能給他們一點懷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或者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尚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同信心!

                    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