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時光列車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5824570系列名稱:
文學森林系列編號:
YY0167定價:
360元作者:
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譯者:
非爾頁數:
320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60324出版日:
20160324出版社:
新經典-希代CIP:
427.0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這本書是我人生的路線圖。——佩蒂.史密斯
五月天瑪莎、李取中、李維菁、馬世芳、張鐵志、陳德政、焦元溥、廖偉棠、劉梓潔 真摯推薦
美國國家書獎最高榮譽得主 佩蒂史密斯 新作
紐約時報、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Amzon選書
昨日的詩人是今天的偵探
搭上開往過去的時光列車 她一一揭開人生謎團
看龐克教母如何瀟灑面對失落的時光 見證搖滾詩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
「文字風格如詩如歌的佩蒂.史密斯,在風格迴異《只是孩子》的新作中,透過對過往時日與當下自己的交錯凝視,完成了令人難忘的心靈之旅。這位傳奇的藝術家對生活感受能力有如神諭,每段字句都有直視生命的質地。她能說著似乎不起眼的事物,卻撩起人們洶湧的情緒、深深觸動人心,絕對是年度之書。」--《紐約時報》
當人們都期待著看她怎麼超越上一本得獎傑作《只是孩子》,深諳自由真諦的佩蒂•史密斯選擇率性為自己而寫。不寫續集,走出創新的文體。從公寓對街的伊諾咖啡館開始,回望對她個人重要的十八段旅程。惹內的牢、芙烈達卡羅的藍房、心愛的舊外套、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已故的丈夫和漁船,還有影響過她的普拉絲、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
擺脫時空侷限,搖滾詩人得以不老,紐約柏林倫敦坦吉爾,隨時在路上,只要有咖啡、書以及心愛的警探影集。經典的Horses專輯發行至今四十年,面對逝去的摯愛、一點一點離開的人事物,她用誠實和幽默來看待,外套、咖啡館、朋友與過往…總有留不住的,但總也有留得下來的。
能留下的是什麼?閱讀龐克教母佩蒂用無偽的真性情吟唱日常的神聖、純粹的不凡。我們一點一滴有了答案。
◎媒體書評及推薦
“《時光列車》,看似一本搖滾明星的旅行回憶錄,實則是一本對生命所失、對藝術、對人性與神聖性優美如夢的沉思錄。佩蒂•史密斯本質上就是個筆力不凡的詩人。”-—Paul de Barros《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繼《只是孩子》後,佩蒂寫出另一段扣人心弦的回憶。一本不關於任何事但又寫了所有事情的精采作品。在《時光列車》中我們的吟遊詩人在世界各處旅行,找尋她的靈感、咖啡館,還有北歐冷硬派的偵探小說。那些如夢般的閱讀經驗會讓所有人都嚮往擁有一段這麼自在的生活。” -— Simon Garfield,《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這本書如此純淨誠實就彷彿它本身就帶著宗教的純淨之喜。” – 瓊蒂.蒂安,作家
“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羈的詩人蘭波,但她承受的苦使她擁有充滿情感的神秘,這使她成了十字架上的聖約翰。” 愛德蒙.懷特,紐約知名書評家
“真不知道她怎麼作到的!她寫出能與《只是孩子》相提並論的優秀作品——風趣、溫柔有時又令人絕望的悲傷……而那些人生的哀傷,她都能寫出美來。” -—Bella Freud《Porter雜誌》
“作為一本深入詩的豐富本質之作,本書表現實在卓越。佩蒂.史密斯連自己跨年深夜獨坐長椅上看著街頭狂歡醉酒的人群穿越,都能將其寫成世上最酷的事。” -—Suzi Feay《金融時報》
“在《時光列車》中,獨者能感受到佩蒂的生活如此簡單甚至帶有宗教修行般的色彩:步行在紐約街頭、喝咖啡(大量咖啡)、回憶並寫下…我認為它比《只是孩子》好,更多冥想靜思、更貼近她真實生活。”-— Erica Wagner,《Harper's Bazaar》
“佩蒂不但在人生中走過許多精采路,並接連兩次都將它們優美地寫出來。” -—《GQ》
“《時光列車》開場寫的是間格林威治村咖啡館,那是佩蒂每天早上寫作的地方,然而從那個小地方出發,最後讀者將被帶往她心靈中的每個角落。” -—《觀察者報》
“太美了。” -—《愛爾蘭時報》
“不凡之書。” -—《女性與家庭雜誌》
“太棒了。” -—《每日郵報》
“這本融合回憶與日誌的書像是帶領著讀者漫步於作者家庭與詩意的過往歲月 … 佩蒂那如逍遙學派、創造性的生活細節,肯定了日常的不凡。” -—《Radio Times》
“動人、風趣、充滿感染力,故事從伊諾咖啡館寫起,讀者跟著作者遊歷過去的人生,彷彿一場充滿哲思的奧德賽之旅。” -—《The Big Issue》
“她太會寫了,她總能無條件去愛、看出每樣事物的意義…這本是關於創造與凝視藝術在純粹孤獨中生成的不凡之書……她是完全相信藝術的力量。她付出所有代價,而這一切最終也成就了她,讓她成為無庸置疑的嚴肅藝術家。它改造了藝術一如藝術改造了她。這一點,她很清楚,才是最值得的。” -—Suzanne Moore,《New Statesman》
“一本漫談之書,作者那些迷戀與出神都像夢境般優美的素描:藝術家、作家、咖啡館、旅行、黑咖啡與焦土司,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英式偵探秀。” -— 《Mojo》
“她直率地懷想顛簸的人生過往…從密西根到住著她心中英雄(詩人與極地探險者)的地方。” -—《Saga》
“多數回憶錄寫到第二本都會遇上難關,佩蒂用風格闖關成功,在她獨特的筆下,寫作、閱讀以及和佛瑞德的婚姻生活都有值得懷想之美。” -— Ludovic Hunter-Tilney《金融時報》
“聖誕節我只想要佩蒂的最新回憶錄《時光列車》,她一直是我心中女性偶像,她的聲音跟她的文章一樣有著獨特的原創性。” -— Stephanie Merritt《觀察者報》
“就是今年了...搖滾桂冠詩人再度以這本書透過她叛逆不羈的精神和優美的文體撼動世間。” – Porter Magazine
“佩蒂的《時光列車》章法更新穎、文字更抒情,書中還搭配她自己所拍攝、前Instagram時代、藝術品般的黑白快拍,她說這本書是她的人生地圖。讀來經典、優雅、教人沉迷。” -—Viv Groskop,《觀察者報》
“派蒂史密斯這本書說的無非是寧靜與獨處,她帶著情感記錄下生命中看似無事的片段,那些她演講、養貓、忙於瑣事的生活。” -—《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這本自傳是對這個女性如何在生命中一一接受生之憂傷與神奇的詩意凝望,讀者注定會在書裡看到靈感隨處迸發的精采。” – Psychologies
目次 列車行經處
導讀 行向昨天的旅程 陳德政
第一站 伊諾咖啡館
第二站 切換頻道
第三站 動物餅乾
第四站 跳蚤吸血
第五站 一山的豆子
第六站 沒有指針的時鐘
第七站 井
第八站 幸運輪
第九站 我如何搞丟了發條鳥
第十站 她名叫珊蒂
第十一站 再見了舊外套
第十二站 無
第十三站 暴風雨的精靈
第十四站 阿佛瑞・魏格納之夢
第十五站 到拉臘什之路
第十六站 被覆蓋的地面
第十七站 林登怎麼殺掉他心愛的東西
第十八站 失物幽谷
第十九站 中午時刻
內文試閱
再見了舊外套(編按:本篇篇名出自歌劇<波希米亞人>曲目)
倏忽一陣風吹動枝頭打落樹葉,隨之旋舞在穿越雲層的明亮光線中,令人費解地閃爍。把一片一片樹葉當作母音,一字一字構成的低語就像交織的吐息。我把它們掃到空中,希望能夠找到我苦苦追求的密碼組合,力有未逮的上帝的語言。上帝自己會怎麼辦?祂的語言會是什麼樣子?怎麼書寫祂才會覺得有樂趣?祂會把華茲華斯的詩句和孟德爾頌的樂章融合起來,然後像天才構思自然那樣去體驗它嗎?布幕升起,人類的歌劇由此展開。在保留給君王們的包廂裡,與其說是包廂更像是王位,安坐著全能的神聖。
追求純粹的蘇非派的見習修士們迴旋衣擺,吟詠著瑪斯那維讚頌迎接祂來到心中。祂自己的兒子被刻畫成廣受世人喜愛的羔羊,然後又被描寫成威廉.布雷克《天真之歌》詩裡的牧人。普契尼透過《波西米亞人》獻給世界戲劇中這位貧困的哲學家柯林,當柯林迫於無奈只好典當僅有的大衣之際,唱出卑微的詠嘆調〈再見了舊外套〉(Vecchia Zimarra)。對著他破爛但也是摯愛的大衣道出永別,一邊心想這件大衣從此就會步步高升到達虔敬的聖山峰頂,而他自己卻還是瞠乎其後奔波在艱苦的世間。全能的上帝閉上祂的雙眼。祂從人的井中飲水,消解了誰都無法領會的渴。
-------
我本來有一件黑大衣外套。幾年前,一位詩人在我五十七歲生日時送給了我。本來是他的衣服——他穿起來不太合身,那是件沒有內裡的川久保玲外套,我一直都暗地裡很想要這件大衣。我生日那天早上他跟我說他沒有什麼禮物可以給我。
——我不需要什麼禮物,我說。
——但我還是想給你一點什麼,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那我想要你的黑大衣,我說。
他聽了微微一笑,沒有絲毫猶豫就把大衣給我。每回我穿上這件大衣就覺得這樣很像我。飛蛾也都很喜歡這件大衣,即使衣料縫邊上有一些小洞,但是我不介意。口袋的接縫處沒有用線縫密,我常常漫不經心把東西塞進這些別有洞天的窖穴*,之後就全都不見了。每天早晨我起床,穿上大衣戴了針織帽,抓起筆和筆記本,然後就出發橫越第六大道到我的咖啡店去。我愛我的大衣和那家咖啡店,也愛這每日必不可少的慣例,這是我孤獨存在最清晰也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不過近來這樣嚴酷的天氣裡,我會穿另外一件比較暖和的大衣,保護我不受寒風之苦。我的黑大衣,比較適合春秋天穿,因此跌出我的意識之外,在這個相對時間比較短的季節暫不露面。
・
某天,我的黑大衣就不見了,如同赫曼.赫塞《東方之旅》書中珍貴的聯盟戒指,轉眼就從那位犯錯的信徒手指上消失了一樣。我持續不斷地到處尋找可是都找不着。只好盼望它會突然出現,就像灰塵微粒突然被一道光照見。那段時間,很丟臉的是在我幼稚難過的心情中,我想到了布魯諾.舒爾茨,被困在波蘭的猶太貧民區裡,偷偷摸摸地把他留給人類最珍貴的東西託付給別人:《彌賽亞》的手稿。布魯諾.舒爾茨這部最後的作品就這樣被二次大戰這一股洪流給不曉得沖到哪裡去,留也留不住,永遠消失了。這些失去了的東西也曾經爪破封膜,試圖用難於辨識的求救信號吸引我們的注意。字句以無助的凌亂順序墜落而下。這些死去的事物發出了聲音。但我們已經忘記該怎麼傾聽。你曾經看到過我的大衣嗎?是黑色的款式沒什麼特別,袖子都磨損了,縫邊也破破爛爛。你曾經看到過我的大衣嗎?正是這些死去的事物透過大衣對我們發出聲音。
* 原文是their holy caves,所以最早的譯文是神聖洞穴,然而Patti寫的時候應該只是一時俏皮,取其與hole的諧音.
這本書是我人生的路線圖。——佩蒂.史密斯
五月天瑪莎、李取中、李維菁、馬世芳、張鐵志、陳德政、焦元溥、廖偉棠、劉梓潔 真摯推薦
美國國家書獎最高榮譽得主 佩蒂史密斯 新作
紐約時報、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Amzon選書
昨日的詩人是今天的偵探
搭上開往過去的時光列車 她一一揭開人生謎團
看龐克教母如何瀟灑面對失落的時光 見證搖滾詩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
「文字風格如詩如歌的佩蒂.史密斯,在風格迴異《只是孩子》的新作中,透過對過往時日與當下自己的交錯凝視,完成了令人難忘的心靈之旅。這位傳奇的藝術家對生活感受能力有如神諭,每段字句都有直視生命的質地。她能說著似乎不起眼的事物,卻撩起人們洶湧的情緒、深深觸動人心,絕對是年度之書。」--《紐約時報》
當人們都期待著看她怎麼超越上一本得獎傑作《只是孩子》,深諳自由真諦的佩蒂•史密斯選擇率性為自己而寫。不寫續集,走出創新的文體。從公寓對街的伊諾咖啡館開始,回望對她個人重要的十八段旅程。惹內的牢、芙烈達卡羅的藍房、心愛的舊外套、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已故的丈夫和漁船,還有影響過她的普拉絲、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
擺脫時空侷限,搖滾詩人得以不老,紐約柏林倫敦坦吉爾,隨時在路上,只要有咖啡、書以及心愛的警探影集。經典的Horses專輯發行至今四十年,面對逝去的摯愛、一點一點離開的人事物,她用誠實和幽默來看待,外套、咖啡館、朋友與過往…總有留不住的,但總也有留得下來的。
能留下的是什麼?閱讀龐克教母佩蒂用無偽的真性情吟唱日常的神聖、純粹的不凡。我們一點一滴有了答案。
◎媒體書評及推薦
“《時光列車》,看似一本搖滾明星的旅行回憶錄,實則是一本對生命所失、對藝術、對人性與神聖性優美如夢的沉思錄。佩蒂•史密斯本質上就是個筆力不凡的詩人。”-—Paul de Barros《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繼《只是孩子》後,佩蒂寫出另一段扣人心弦的回憶。一本不關於任何事但又寫了所有事情的精采作品。在《時光列車》中我們的吟遊詩人在世界各處旅行,找尋她的靈感、咖啡館,還有北歐冷硬派的偵探小說。那些如夢般的閱讀經驗會讓所有人都嚮往擁有一段這麼自在的生活。” -— Simon Garfield,《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這本書如此純淨誠實就彷彿它本身就帶著宗教的純淨之喜。” – 瓊蒂.蒂安,作家
“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羈的詩人蘭波,但她承受的苦使她擁有充滿情感的神秘,這使她成了十字架上的聖約翰。” 愛德蒙.懷特,紐約知名書評家
“真不知道她怎麼作到的!她寫出能與《只是孩子》相提並論的優秀作品——風趣、溫柔有時又令人絕望的悲傷……而那些人生的哀傷,她都能寫出美來。” -—Bella Freud《Porter雜誌》
“作為一本深入詩的豐富本質之作,本書表現實在卓越。佩蒂.史密斯連自己跨年深夜獨坐長椅上看著街頭狂歡醉酒的人群穿越,都能將其寫成世上最酷的事。” -—Suzi Feay《金融時報》
“在《時光列車》中,獨者能感受到佩蒂的生活如此簡單甚至帶有宗教修行般的色彩:步行在紐約街頭、喝咖啡(大量咖啡)、回憶並寫下…我認為它比《只是孩子》好,更多冥想靜思、更貼近她真實生活。”-— Erica Wagner,《Harper's Bazaar》
“佩蒂不但在人生中走過許多精采路,並接連兩次都將它們優美地寫出來。” -—《GQ》
“《時光列車》開場寫的是間格林威治村咖啡館,那是佩蒂每天早上寫作的地方,然而從那個小地方出發,最後讀者將被帶往她心靈中的每個角落。” -—《觀察者報》
“太美了。” -—《愛爾蘭時報》
“不凡之書。” -—《女性與家庭雜誌》
“太棒了。” -—《每日郵報》
“這本融合回憶與日誌的書像是帶領著讀者漫步於作者家庭與詩意的過往歲月 … 佩蒂那如逍遙學派、創造性的生活細節,肯定了日常的不凡。” -—《Radio Times》
“動人、風趣、充滿感染力,故事從伊諾咖啡館寫起,讀者跟著作者遊歷過去的人生,彷彿一場充滿哲思的奧德賽之旅。” -—《The Big Issue》
“她太會寫了,她總能無條件去愛、看出每樣事物的意義…這本是關於創造與凝視藝術在純粹孤獨中生成的不凡之書……她是完全相信藝術的力量。她付出所有代價,而這一切最終也成就了她,讓她成為無庸置疑的嚴肅藝術家。它改造了藝術一如藝術改造了她。這一點,她很清楚,才是最值得的。” -—Suzanne Moore,《New Statesman》
“一本漫談之書,作者那些迷戀與出神都像夢境般優美的素描:藝術家、作家、咖啡館、旅行、黑咖啡與焦土司,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英式偵探秀。” -— 《Mojo》
“她直率地懷想顛簸的人生過往…從密西根到住著她心中英雄(詩人與極地探險者)的地方。” -—《Saga》
“多數回憶錄寫到第二本都會遇上難關,佩蒂用風格闖關成功,在她獨特的筆下,寫作、閱讀以及和佛瑞德的婚姻生活都有值得懷想之美。” -— Ludovic Hunter-Tilney《金融時報》
“聖誕節我只想要佩蒂的最新回憶錄《時光列車》,她一直是我心中女性偶像,她的聲音跟她的文章一樣有著獨特的原創性。” -— Stephanie Merritt《觀察者報》
“就是今年了...搖滾桂冠詩人再度以這本書透過她叛逆不羈的精神和優美的文體撼動世間。” – Porter Magazine
“佩蒂的《時光列車》章法更新穎、文字更抒情,書中還搭配她自己所拍攝、前Instagram時代、藝術品般的黑白快拍,她說這本書是她的人生地圖。讀來經典、優雅、教人沉迷。” -—Viv Groskop,《觀察者報》
“派蒂史密斯這本書說的無非是寧靜與獨處,她帶著情感記錄下生命中看似無事的片段,那些她演講、養貓、忙於瑣事的生活。” -—《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這本自傳是對這個女性如何在生命中一一接受生之憂傷與神奇的詩意凝望,讀者注定會在書裡看到靈感隨處迸發的精采。” – Psychologies
目次 列車行經處
導讀 行向昨天的旅程 陳德政
第一站 伊諾咖啡館
第二站 切換頻道
第三站 動物餅乾
第四站 跳蚤吸血
第五站 一山的豆子
第六站 沒有指針的時鐘
第七站 井
第八站 幸運輪
第九站 我如何搞丟了發條鳥
第十站 她名叫珊蒂
第十一站 再見了舊外套
第十二站 無
第十三站 暴風雨的精靈
第十四站 阿佛瑞・魏格納之夢
第十五站 到拉臘什之路
第十六站 被覆蓋的地面
第十七站 林登怎麼殺掉他心愛的東西
第十八站 失物幽谷
第十九站 中午時刻
內文試閱
再見了舊外套(編按:本篇篇名出自歌劇<波希米亞人>曲目)
倏忽一陣風吹動枝頭打落樹葉,隨之旋舞在穿越雲層的明亮光線中,令人費解地閃爍。把一片一片樹葉當作母音,一字一字構成的低語就像交織的吐息。我把它們掃到空中,希望能夠找到我苦苦追求的密碼組合,力有未逮的上帝的語言。上帝自己會怎麼辦?祂的語言會是什麼樣子?怎麼書寫祂才會覺得有樂趣?祂會把華茲華斯的詩句和孟德爾頌的樂章融合起來,然後像天才構思自然那樣去體驗它嗎?布幕升起,人類的歌劇由此展開。在保留給君王們的包廂裡,與其說是包廂更像是王位,安坐著全能的神聖。
追求純粹的蘇非派的見習修士們迴旋衣擺,吟詠著瑪斯那維讚頌迎接祂來到心中。祂自己的兒子被刻畫成廣受世人喜愛的羔羊,然後又被描寫成威廉.布雷克《天真之歌》詩裡的牧人。普契尼透過《波西米亞人》獻給世界戲劇中這位貧困的哲學家柯林,當柯林迫於無奈只好典當僅有的大衣之際,唱出卑微的詠嘆調〈再見了舊外套〉(Vecchia Zimarra)。對著他破爛但也是摯愛的大衣道出永別,一邊心想這件大衣從此就會步步高升到達虔敬的聖山峰頂,而他自己卻還是瞠乎其後奔波在艱苦的世間。全能的上帝閉上祂的雙眼。祂從人的井中飲水,消解了誰都無法領會的渴。
-------
我本來有一件黑大衣外套。幾年前,一位詩人在我五十七歲生日時送給了我。本來是他的衣服——他穿起來不太合身,那是件沒有內裡的川久保玲外套,我一直都暗地裡很想要這件大衣。我生日那天早上他跟我說他沒有什麼禮物可以給我。
——我不需要什麼禮物,我說。
——但我還是想給你一點什麼,任何你想要的東西。
——那我想要你的黑大衣,我說。
他聽了微微一笑,沒有絲毫猶豫就把大衣給我。每回我穿上這件大衣就覺得這樣很像我。飛蛾也都很喜歡這件大衣,即使衣料縫邊上有一些小洞,但是我不介意。口袋的接縫處沒有用線縫密,我常常漫不經心把東西塞進這些別有洞天的窖穴*,之後就全都不見了。每天早晨我起床,穿上大衣戴了針織帽,抓起筆和筆記本,然後就出發橫越第六大道到我的咖啡店去。我愛我的大衣和那家咖啡店,也愛這每日必不可少的慣例,這是我孤獨存在最清晰也最簡單的表達方式。不過近來這樣嚴酷的天氣裡,我會穿另外一件比較暖和的大衣,保護我不受寒風之苦。我的黑大衣,比較適合春秋天穿,因此跌出我的意識之外,在這個相對時間比較短的季節暫不露面。
・
某天,我的黑大衣就不見了,如同赫曼.赫塞《東方之旅》書中珍貴的聯盟戒指,轉眼就從那位犯錯的信徒手指上消失了一樣。我持續不斷地到處尋找可是都找不着。只好盼望它會突然出現,就像灰塵微粒突然被一道光照見。那段時間,很丟臉的是在我幼稚難過的心情中,我想到了布魯諾.舒爾茨,被困在波蘭的猶太貧民區裡,偷偷摸摸地把他留給人類最珍貴的東西託付給別人:《彌賽亞》的手稿。布魯諾.舒爾茨這部最後的作品就這樣被二次大戰這一股洪流給不曉得沖到哪裡去,留也留不住,永遠消失了。這些失去了的東西也曾經爪破封膜,試圖用難於辨識的求救信號吸引我們的注意。字句以無助的凌亂順序墜落而下。這些死去的事物發出了聲音。但我們已經忘記該怎麼傾聽。你曾經看到過我的大衣嗎?是黑色的款式沒什麼特別,袖子都磨損了,縫邊也破破爛爛。你曾經看到過我的大衣嗎?正是這些死去的事物透過大衣對我們發出聲音。
* 原文是their holy caves,所以最早的譯文是神聖洞穴,然而Patti寫的時候應該只是一時俏皮,取其與hole的諧音.
作者簡介
作者 佩蒂.史密斯(Patti Smith)
1973年,她在紐約高譚書店開第一個畫展。
1975年,她推出首張專輯《Horses》,《滾石雜誌》票選為樂壇史上百大經典。
2005年,她獲頒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終生成就獎。
2007年,她入列搖滾名人堂。
2010年,她信守承諾寫下攝影師羅伯與她的七零年代紐約故事《只是孩子》,風靡英美書市,蟬聯紐約時報
暢銷書排行榜高達75週,拿下年度美國國家書卷獎。
2015年,她以《時光列車》再度讓世人讚嘆她不羈的詩歌靈魂。書中濃縮了她的人生、夢想和生活。
寫旅途寫時代寫創作寫閱讀,獨樹一格的文風一如她的歌聲,再度登上紐約時報等各大媒體年度好
書金榜。
集作家、表演家、音樂家、視覺藝術家於一身。佩蒂•史密斯的創作天份首先展露於1970年代她將詩作與搖滾樂作革命性的結合。1975年,她推出首張專輯《Horses》,這張唱片爾後成為樂壇百大不朽經典。該專輯的封面就是羅柏•梅普索普拍攝的佩蒂,身穿白襯衫掛著黑領帶,叛逆且新穎的形象,影響後世甚劇。
史密斯將垮世代(beat generation)的詩歌和實驗性搖滾樂結合,被譽為「龐克搖滾桂冠詩人」(Punk's Poet Laureate)和「龐克教母」(Godmother of Punk)。她將19世紀法國作詩法介紹給美國十幾歲的年輕人,同時她中性的公眾形象和非女性的語言風格都走在時代前端,引領創作風潮。
史密斯最廣為傳播的歌曲是她與布魯斯.斯普林一起創作的〈因為這夜〉(Because the Night),該歌曲在「Billboard Hot 100」排名第十三。她總共錄製了十二張專輯。
史密斯1973年在紐約高譚書店開了第一個畫展,1978年後,她的畫作都由robert miller畫廊代理。2002年安迪渥荷美術館位她辦了一場回顧展,展出她的畫作、攝影以及絲印。展題「陌生的傳息者」(Strange Messenger)。
2005年,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終生成就獎給她。2004年,《滾石雜誌》頒布的百位搖滾重要人物名單中,將史密斯列為第47位。2007年,她被列入搖滾名人堂。她還獲得兩項葛萊美獎提名。2010年11月17日,這本自傳創作《只是孩子》榮獲美國國家書卷獎殊榮。
她另外出版的書籍有Witt、Babel,、Woolgathering、The Coral Sea以及 Auguries of Innocence。
譯者 非爾
台北人。政大畢。降世逾五十載。半生浪擲書肆行業,屢以考究譯文為念。邇來因緣俱足,遂而煮字療飢。寓役於樂,不亦達乎!([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