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死者的審判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613644系列名稱:
文學系列編號:
SF005定價:
300元作者:
朴嘏翼譯者:
簡郁璇頁數:
238頁開數:
15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80628出版日:
20180628出版社:
暖暖書屋CIP:
862.57市場分類:
小說,散文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文學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名人推薦
蔡東杰(中興大學教授)
這絕對是一本讓各位愛不釋手、想一氣呵成讀完的小說,無論是發人深省的嚴肅討論主題,具高度想像力的創意概念,緊湊明快的劇情節奏,充滿視覺感的場景描述,還是最終那段高衝擊性的逆轉式結局,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頂尖傑作。
李舜源、姜桂淑、金道彦、李光浩、許潤鎭(第六屆大韓民國數位作家獎審查委員)
《死者的審判》具有接二連三的反轉,不讀到最後便無法罷手。作品不僅有穩固扎實的情節與可讀性,也展現出關於人類的存在論與政治哲學思維。「人類的罪與惡該以何種形式來審判?」這個形而上的問題與饒富趣味、別具匠心的小說設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此作品亦是所有審查委員一致票選的大獎作品。
徐美愛(韓國推理小說女王)
這故事太扯了。可是每翻過一頁,故事便宛如沼澤般令人深陷其中。在流暢開展的劇情中,原本認為荒謬至極的故事,化成了伸手即可觸及的現實。一旦全神貫注地投入故事之中,便會無止盡地好奇這部小說的結尾。不負眾望的結局,予人觸電般的戰慄感。打從短篇作品開始,作者便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故事,吸引住眾人的目光,而此部長篇登壇作品也比任何作品都要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韓國媒體評論
「兼具縝密的安排與反轉的妙趣。」──《每日經濟》
「在推理小說中探討罪與罰的沉重主題。」──《京鄉新聞》
韓國讀者評論
*趣味橫生、接二連三的反轉,讓人無法停歇地閱讀下去。它既是驚悚小說,亦是科幻小說,同時也有令人窒息的動作場面。此外,它蘊含了社會問題,拋出了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
*從題材開始就很吸引人,死者竟然起死回生了!起初以為是鬼魂現象之類的,但其中蘊含的訊息,還有刻劃犯人的過程都很細緻而有趣。
*越讀越陷入故事之中,直到闔上書為止無法鬆手。最後的反轉讓人驚愕不已!電影《靈異第六感》之後,第一次遇到這種反轉,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透過本書,再度思索起現今社會發生的殘酷犯罪事件,以及關於犯人應得的懲罰。……許久沒碰到一口氣讀到最後的書了,這是一本很有魅力的小說,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尚未出版就已決定拍成電影。
*最後的反轉一下子解開了所有疑問,或許可以說是瞬間覆蓋一切疑問的最佳結論?!真的是一本獨特又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小說。
*這本小說介於推理小說與科幻小說之間,談到了關於威脅這個美麗世界的精神病患、人類心中善與惡的存在、人類的罪該如何審判等,閱讀時充滿趣味。
本書榮獲大韓民國數位作家獎,評審委員一致票選通過
人類的罪與惡,該以何種形式來審判?
為何即便處罰了犯罪者,兇殘的犯罪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對於殺人兇手,社會能給予的「完美審判」為何?「罰」的目的是教化?抑或是處罰本身?我們必須原諒加害者嗎?
世界各地頻頻傳出枉死的人突然以生前模樣從靈界歸來,只為了進行「死者的審判」,在找到殺害自己的加害者並且親自殺掉之後,就會自行消失。媒體稱呼這些人為「犧牲復活者」。儘管這怪異現象令人恐懼,但受害人含冤而死的真相得以破解,也同樣大快人心。
然而,七年前遭扒手刺殺身亡的崔明淑卻與其他犧牲復活者不同。她沒有去找殺死自己的扒手,而是攻擊自己的兒子。國家情報院與CIA把尚未消失的「犧牲復活者」當成研究對象,得知只對兇手出現反應的明淑攻擊自己的兒子振宏,懷疑蘇振宏就是案件的真兇。他們拘留了振宏與明淑,對兩人進行各種心理檢查與交叉詰問。另一方面,刺殺明淑的兇手也遭到逮捕,三人聚首一堂。隱藏的真相開始逐一浮出水面……
用手所犯下的罪行,就用手來償還!
以腳所犯下的罪行,就以腳來償還!
拿性命犯下的罪行,就拿性命來償還!
痛苦的不應該是被害者遺屬,是犯罪者才對!但「以牙還牙」這樣的正義真的能讓犯罪者感受到痛苦嗎?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源遠流長的命題在本書中深刻探究,它很真摯地丟出一個前因後果,來探討給予犯罪者的刑罰重量。或許小說的結尾無法帶來最終極的解答,但它確實拋出了我們必須加以思考的問題與訊息。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即便是處理如此沉重的題材,閱讀起來卻毫無滯礙。作品具有縝密的結構、快速的劇情開展以及意想不到的反轉妙趣;結合科幻、懸疑與推理,以死而復生的想像題材,探討現實感十足的議題。
本書尚未出版之前便已決定拍成電影。電影由實力派演員金來沅與金海淑主演,於2017年10月在韓國上映,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
目錄
鬼甦
搜查
真兇
斬首
獨善
拯救
自救
逃亡
誘幻
審判
作品評析
死刑存廢背後:位移中的法律重心 蔡東杰
推薦序
死刑存廢背後:位移中的法律重心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雖然對多數人來說,「法律」或許是一套邏輯深奧、用詞聱牙難懂的專業知識,但所謂「正義」難道不是某種理所當然的常識?一般來說,「法律之目的乃用以彰顯貫徹正義」,但事實呢?抑或進一步來說,所謂「正義」的本質又是甚麼呢?
基於篇幅與能力,在此不可能如羅爾斯(John Rawls)一般,從宏觀哲學角度、長篇累牘地去理解與鋪陳所謂「正義」問題,但至少在面對近年熱門的「死刑存廢」議題,我總覺得,問題或許不在死刑設計本身,而是其背後包括「正義」之定義、尺度、目標和落實設計等一連串討論。
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殘忍剝奪他人生命的人呢?
首先,由於剝奪生命具有「不可回復性」,亦即沒有再生可能,其次,更由於人類異於萬物的「深層感情作用」,剝奪生命不僅對受害者帶來終極性之最高傷害,其周邊具情感連帶作用的人際網路亦勢必受影響,如何透過「衡平」原則來加以救濟,當然重要。更甚者,若排除單純之針對性理由(例如復仇),由於剝奪他人生命者可能存在某種「再犯之虞」,未雨綢繆,如何阻止類似事件發生,也是必須思考的另一重點。
無論如何,透過法律對此類行為的回應,就叫「懲罰」。
如同羅爾斯所言之「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或一般所稱之「衡平」(Ex Aequo Et Bono/Equitable Principle)原則,乃法律主要目的,至於懲罰之設計,自然也得回應此一原則。且不論用以處理其他問題之法律與懲罰,單就剝奪他人生命而言,在一九七七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希望「全世界能逐步限制可能適用死刑的犯罪數量,並以逐步達到廢除死刑為目標」,歐盟也接踵其後,成為推動廢除死刑之急先鋒以來,死刑雖曾淵遠流長、廣泛普及於歷史中的各處人類社會,迄今亦仍有全球半數國家在法律中維持死刑設計(或反過來說,已經有半數國家廢除了死刑設計),如今確實處於爭議當中。
再次聲明,個人不擬涉入關於死刑之道德性與效能性爭議(尤其後者,其實與當下美國槍枝氾濫爭議殊無二致,例如擁槍派便強調,廢除擁槍與改善治安未必有直接關聯)。在此,我感興趣的是「角度」問題,亦即所謂「衡平」主要回應的究竟是甚麼?
一直以來,針對包括剝奪他人生命在內的各種犯罪行為,「反社會性」始終是設計法律與裁罰量刑時的考量焦點。換言之,讓受害者獲致對等性救濟固然重要,透過懲罰之心理威嚇來矯正犯罪帶來的反社會效果,以維持社會穩定,或許為更加實際的目標;尤其在法邏輯發展未臻成熟、修法技巧有限,且長期缺乏有效落實法律機制的情況下,顯然懲罰做為「權威性展示」,做為維繫社會秩序之基石,要遠高於「落實衡平救濟」之功能。
當然,懲罰偏重「權威性展示」不僅源自法律制度之不成熟與功能有限,穩定「社會」支撐人類集體生活之功能,更為關切重點。據此,「穩定社會秩序」隱隱凌駕於「救濟受害者」,發明各種殘酷手段將執行死刑過程公諸於世既理所當然,更別說,許多死刑的被執行根本與「救濟受害者」無關,例如大量挑戰權威、成王敗寇或無辜株連的政治犯便是一例,甚至於,此類受刑人恐怕在歷史上還要占大多數。暫且不論政治犯,回到相對具「救濟正當性」的剝奪生命犯罪,如同前述,其衡平重心也是社會而非個人。
不過,近年來狀況似乎有了某種悄然轉變。
隨著工業革命引發科技高速進步,儘管「社會依舊在」,但過去仰賴人際互助來維繫個人生存的「社會性」顯然開始受到挑戰,在此情況下,具某種「去社會」暗示的個人主義想法既日益高張,「個人」也逐漸凌駕「社會」,隱隱然成為思考法律設計的焦點。加上科技進步鞏固了人類作為「獨一無二的萬物之靈」之自我想像,既然人類被自我神聖化,做為個人存在最關鍵象徵之「生命」,也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社會性下降,暫且不論犯罪行為本身,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從「個人」或「生命」角度看來,顯然成為衡平必須面對之對等個體。既然人類是如此優越進步之獨特物種,生命又是如此崇高可貴,一方面剝奪生命(不管理由為何)逐漸成為不可碰觸之禁地,至於因「可教化」而必須窮盡教化之可能,自亦為制度設計之理所必然。
因此,儘管在書中也藉人物之口討論到,「如果有身為人類的犯罪者,那麼也就有戴著人類面具的犯罪者;雖然有些人只要給予關注與支援的話,他們就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有一種人,無論耗費多少時間、投入多少人力,也絕對不可能改變;打從一開始,他們就缺少了身為人類該有的某樣東西,不知道他人與自己同樣是人類,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只會被自己的利益和快樂所蒙蔽,蔑視他人;到死之前都無法領悟人生的本質,最後以野獸的模樣嚥下最後一口氣」,但此種「常識」顯然不容於當前「思想主流」。
進一步來說,既然生命(無論受害者或加害者)不可隨意剝奪,人類又據稱存在高度智慧與自省改善能力,由此,在提供被害者救濟之餘,幫加害者「回復人性並協助其重返人群」,既為懲罰(衡平)設計重心所在,至於「矯正」(法務部矯正署)和「培德」等也自然成為新的概念用語,更別提對於讓監所管理更「人性化」的一連串訴求。
如同書中朴鍾浩博士設計「終極審判」的核心概念,「你問我最好的刑罰是什麼,對吧?最好的懲罰就是愛,就是如此簡單。應該痛苦的不是我,是犯下罪行的肇事者才對。最完美的懲罰是什麼?就是讓罪人領悟到愛,對於被害者熾熱無比的愛。那絕非像宗教的教義般浪漫,而是最先進的刑罰制度應該具備的條件。我所完成的,即是能夠同時滿足徹底教化與殘酷懲罰的系統。」
正因生命本身被視為「可貴且平等」,現代各國政府花費無數經費(例如書中朴鍾浩博士便從美國政府手中拿到「天文數字」的預算)來改善獄政,強化對受刑人之教化能力,且頻頻以「可教化」作為量刑標準,當然是合乎邏輯下之無疑舉措。
回到前面說過的,個人覺得,死刑本身並非問題所在,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從何種角度來認知。無論觀點孰是孰非,關鍵是:我們真正相信的是甚麼?真的確認過我們相信的事物?我們的做法是否真的回應了我們相信的東西?
這些問題,就留給各位吧。
總而言之,這絕對是一本讓各位愛不釋手、想一氣呵成讀完的小說,無論是發人深省的嚴肅討論主題,具高度想像力的創意概念,緊湊明快的劇情節奏,充滿視覺感的場景描述,還是最終那段高衝擊性的逆轉式結局,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頂尖傑作,值得大力推荐。
最後要補充的是,本書的電影版曾於二○一七年底分別在南韓和台灣上映,但基於娛樂效果,電影劇本只擷取了原著中非常具創意的RV概念,然後透過驚悚誇飾手法來攫取觀眾目光,至於原著中討論的嚴肅主題則演繹不夠深刻,說實話,真有點兒可惜。
內文試閱
鬼甦
聖熙的嗓音顫抖著,從話筒的那一端傳了過來,說的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話語。
「什麼?妳再慢慢說一次。」
振宏完全搞不清楚姊姊在說什麼。接著,聖熙像是鬱悶到不行似的,再度大聲吼道:
「我說,媽回來了!現在正在看電視,還一邊挑著豆芽!」
媽回來了?
「我們能抓住那個傢伙了。」
從最後一句話語中,甚至能感受到一股令人打起寒顫的喜悅。
「知道了,我馬上過去。」
振宏安撫姊姊,掛掉了電話。放在書桌上的咖啡已變得溫涼。
姊說的話是真的嗎?
即便接到了電話,振宏依然沒有真實感。
振宏也知道,打從幾年前開始,便發生死去之人以生前的模樣歸來的事情。準確地來說,是慘遭殺害的被害者親自懲罰加害者之後,再驟然消失的現象。據聞,這些人唯有在警察沒能抓到犯人,或者加害者未繩之以法時才會出現。他們只會盯上加害者,以快、狠、準的方式報復自己的怨恨,接著不著痕跡地消失。媒體稱此怪異現象為RVP(Resurrected Victims Phenomenon),換句話說,即是「犧牲者復活現象」。即使警察或特務想在私底下收拾並加以掩飾,但因為事件早已層出不窮,RV(Resurrected Victims,犧牲復活者)的存在也如同雪怪與外星人,在一般人之間廣為流傳。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全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振宏想起幾天前和姊夫通過電話。他說,姊姊無法適應調職的新學校,壓力很大,正在考慮退休。這會不會是工作壓力所引起的妄想與幻覺?
振宏披上夾克,一走出辦公室,秘書就皺起了臉。
半小時後已約好了要和瑞典的買家開視訊會議。由蘇振宏擔任共同執行長的股份有限公司Antique Korea,在拓展西歐的市場之後,便持續保持盈餘的紀錄。韓國大眾文化的成功為整個貿易創造了可觀的漣漪效應。尤其是去年輸出後,在法國大獲成功的韓劇《匠人》中所使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廠商贊助的,公司因此有了全新的轉機。
「叫李民旭執行長自行看著辦,大致的內容都協議過了。」
「蘇執行長您也要出席呀。」
「反正和人打交道是李執行長的強項,我只是個輔助的角色。我已經留言給他了,就這樣。」
秘書打算大發牢騷,但振宏假裝沒看見,走到了外頭。
在不知不覺中,路旁的行道樹已換上了楓葉裝扮。振宏在上午時段的寬敞道路上穿梭,再度陷入了沉思。
大概是一時錯亂吧,要不就是憂鬱症……。沒錯,一定是憂鬱症引起的。
雖然這段時間沒有表現出來,但姊姊一定也過得很煎熬吧?說不定是潛在的心靈創傷加上更年期的症狀,引起了幻想性謊言癖──會說謊,而且就連自己也信以為真的病。
抓著方向盤的手掌沁出了一顆顆冷汗。
姊姊從話筒那端傳來的激動嗓音,直到此刻仍在耳畔縈繞。
「真的啦!我是說真的!振宏,現在媽……媽就在家?!」
眼前老是一片模糊。
不,不可能的。
因為今天舉行國際馬拉松大賽,進行了部分路段管制。可以看到對面的馬路上,選手身穿各色衣服成群奔跑的模樣。
替選手指示方向的警察摩托車從車子旁邊騎過。領頭奔跑的選手,臉龐被陽光晒得黝黑、揮汗如雨,看起來猶如發出光澤的銅碗。摩托車所發出的引擎聲,如同鞭打聲粗糙乾澀。
振宏閉上了雙眼。
七年前的那天,他也與此刻相同,開著車要去見母親。母親崔明淑披了一件褪色的橘色針織外套,站在對面選手們經過的斑馬線上。
在他東張西望,忙著尋找停車位之際,聽見了人們的尖叫聲。
轉過視線的瞬間,看見一名騎著摩托車的強盜正要搶走母親的手提包。
崔明淑像個傻瓜般,直到最後都緊抓著皮包不放。那個傢伙忍無可忍,從懷中取出了凶器,那是一把尾端呈弧狀的廓爾喀刀。
七次。
那個傢伙在振宏的眼前,足足刺了母親七次。接著搶走皮包,溜之大吉了。
振宏甚至沒想到要去追趕犯人,也沒看見車牌之類的東西。他將車子丟在路旁,朝著倒地的母親飛奔而去。車輛有如水牛群般蜂擁而上,警笛聲大作,振宏的耳朵卻像是聾了似的,只覺四周安靜無聲。
鮮血在柏油路上擴散蔓延。
每跨出一步,陽光便閃爍不停、忽明忽滅。
「媽!醒醒啊,媽!」
崔明淑聽見兒子的吶喊聲,微微張開了眼睛。
她動了動嘴唇,悄聲低語:
「對不起。」
不知道是因為自己被刺傷,抑或是因為錢被搶走而感到抱歉。
肯定是後者。媽一直是這樣的人,時時刻刻以子女優先。
假如當時沒有緊抓著強盜試圖搶走的皮包不放,或許崔明淑就不會丟掉性命。可是那皮包?頭裝著事業正要起步的兒子所需要的錢。明明在銀行轉帳就能搞定,崔明淑卻說要見好幾天沒回家的兒子一面,親自把錢提來了。
雖然警察隨即就趕來了,振宏卻無法好好回答任何一個問題。
不管是犯人的穿著打扮、摩托車的機種、顏色等對解決案件有幫助的細節,沒有一項想得起來。精神科醫生解釋,經歷了無法承受的痛苦時,記憶功能會發生問題。
崔明淑過世之後,振宏拚死拚活地埋首於事業中。只要有一刻不工作,那如同野狗般的悲傷就會找上門來,不斷地啃食自己。
然而事業越是順遂,母親的死就越是肆無忌憚地成為一根尖銳的鑿子,將自己的心臟敲得支離破碎。
振宏害怕走在路上。不管走到哪,歐巴桑的樣子都差不多,髮型、背影、走路的姿態,甚至還有笑容相似的人。每看到崔明淑生前喜愛的紅豆饅頭與核桃菓子時,心臟就像要撕裂、炸開似的。
即便是在事業穩定之後,他也無法隨便揮霍。身為共同執行長與同學的李民旭,將大把的鈔票花在汽車、女人、名牌等上頭,相反地,振宏卻只使用最低限度的生活費,過著簡樸的生活。因為錢導致母親過世的不孝子,這份自責感使他對各種好事敬而遠之。
到國外出差時也一樣。
振宏的母親崔明淑女士從未去過國外旅遊,一輩子都待在韓國,而且還是在郊區輾轉流離地生活著。只要在同學會聽到朋友們帶父母到東南亞旅行,一陣空虛感就會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
轉眼間車子已經過了傍花大橋,駛進開花洞路。行經位於田地間的小學,沿著蜿蜒的巷弄前行,便能看到熟悉的兩層樓房。
自從在清潭洞購置了一間住辦合一的公寓後,振宏再也沒有來過這?。
母親過世之後,姊姊和姊夫僅使用二樓,一樓則保留著母親生前使用的模樣。姊姊聖熙也無法克服那件事帶來的傷痛。
大門開著。陽台上成排的花盆中,大朵的菊花盛開,搔首弄姿。
走上玄關的階梯,步入屋內,母親的鞋子最先映入眼簾。尺寸偏小的平底鞋像是匆忙脫下來似的,隨意擺放著。
膝蓋頓時發軟。
即使來到了這?,心中也沒有抱持任何期待。準確地來說,是為了讓自己失望,才會跑這麼一趟。他在咫尺之處目擊了母親之死。
什麼RVP啊?這合乎常理嗎?死者復活的荒誕無稽之說,不管報章新聞怎麼大肆報導,他壓根也不相信。
然而他的母親正大搖大擺地坐在沙發上盯著電視。矮小的身高、圓呼呼的身材,就連臉上的斑點都與過去的模樣相同。
母親也依然穿著那件告別式結束後燒掉的褪色橘色針織外套,幸虧上頭沒有任何血跡或刀痕。
「媽……?」
秋天的陽光有如波光蕩漾,照進了室內。
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超現實的家中景象,要比家外頭的現實畫面更加強烈鮮明。彷彿回到了七年前的日常生活。他在辦公時間抽空回家吃一頓午餐,而媽就坐在沙發觀賞重播的電視劇。比起停在家外頭的保時捷,母親一邊摺疊衣物,一邊看電視的此時此刻,解析度顯得更高、更真實。
「媽……?」
聽見振宏的喊叫聲後,明淑望向這邊。那是一雙失焦的眼睛。
「我……兒子回來啦?」
應答的速度很緩慢。
「飯呢?」
「這究竟是……」
「還沒吃嗎?」
明淑從沙發上起身,然而坐在她腳邊的聖熙,抓住了母親的手。
「媽,妳就休息吧。」
「妳弟弟……不是肚子餓了嗎?我用冰箱現有的……東西,隨便做點東西給他……」
明淑身子踉蹌地走向廚房,感覺就像是用接收不良的話筒在通電話。
電鈴響了,從明淑生前參加的教會來了牧師與女性信徒。若換作是過去的振宏,肯定會讓他們吃閉門羹,不過這次不同,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仰。
「振宏也來啦?」
姜禮宗牧師的臉龐看起來極為消瘦寒酸。毫無生氣的半白髮絲,加上零星可見的老人斑,不管怎麼看,都無法從他的臉上找到牧會時期帶領三千名聖徒、威風凜凜的模樣。
崔明淑過世的那個春天,發生了女信徒性醜聞事件,之後信徒紛紛做鳥獸散。儘管周圍的人要姜牧師乾脆就此停止牧會,但他不願屈服,仍盡心竭力在街上傳道,幫助離家出走的學生。即便如此,看起來也不過像是一蹶不振的政治人士,為了東山再起所做的掙扎罷了。
姜牧師的視線投向廚房,臉上閃過一抹驚嚇。
「主啊,怎會發生這種事……」
女信徒們也同樣受到了驚嚇。大夥兒全將聖經抱在懷中,開始唸唸有詞地祈禱。
想起三天前在傳聞中聽到一則新聞。最近梵蒂岡召集了對RVP進行分析的委員會,並正式著手進行調查。雖然梵蒂岡擁有累積數百年的驅魔技術,卻沒能成功掃除RV。面對聖水、祈禱文、聖珠,甚至是十字架和銀子彈,RV都不見反應。在執行驅魔儀式時,也未出現排斥反應或抵抗,反而變得很順從聽話。
甚至有激進的神學家把RV歸巢的行為,視為聖經所預言的「義人復活」。他們引用聖經章節,以死者在耶穌再臨之際復活為依據,解釋RVP是預告世界末日來臨的徵兆。
「崔執事、崔執事,請您看這?。」
在姜禮宗的呼喚之下,母親轉過了頭。
見到生前跟隨的牧師,母親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那是一張宛如天使般的臉孔,沒有半點被鬼魂或惡魔附身的人身上所散發的邪惡氣息。
姜禮宗很自然地說出聖經的話語。
「上帝已經使他復活,把他從死亡的苦況中救出來,因為死亡不能禁錮他。」
明淑打了招呼之後,開始準備餐點與茶飲。
大夥全都出神地盯著她,彷彿拜見降臨地上的聖人般。
一名女執事拿出手帕拭淚,聖熙也是。
大家似乎都陷入了催眠狀態。
就連如此想著的振宏,也處於判斷力失準的狀態。
他認為,人生最公平的真理即是死亡。不管是任何權貴人士、聖人或哲學家都免不了一死,人一旦死亡,就絕對無法復生。
雖然冷凍睡眠技術日新月異,但至今仍無法將冷凍者解凍。去年十一月,紐西蘭的某個研究小組成功使一名被冷凍的兒童復活,但那孩子在兩小時內陷入腦死狀態,最後死亡了。近期蔚為話題的複製人技術,也無法移植死者的記憶與意識。
母親死了。
振宏在現場親眼目睹案發經過,以喪家的身分守在告別式會場,在火葬場看到了母親的屍首燃燒的情景。在靈骨塔安置骨灰的人也是振宏。位於京畿道安城市一竹面的善良靈魂追悼館三樓第二室十四排四號,有著菊花紋路的青瓷骨灰罈,就是母親安息的所在地。
儘管如此,現在母親就站在那?。
她切好馬鈴薯,熬煮肉湯,將豆腐放入後,煮了一鍋大醬湯。振宏喜愛的煎櫛瓜、鮪魚炒泡菜一轉眼就完成了。科學和理性那些玩意,早已在熟練的切菜過程中,被扔進了垃圾桶?。
嗅聞到食物的味道之後,往事有如夢境一般。
「我夢到媽媽死掉了。」
小時候只要做了惡夢,睡在旁邊的母親就會抱住像是要哭出來的振宏哄著,讓他摸著自己的胸脯。
指尖上能感受到生命的分量。
「振宏,別愁眉苦臉的。」聖熙悄聲說道。
振宏打起精神,從後屋取出了一張桌子。想讓教會的人都有地方坐,就需要夠大、夠寬敞的桌子。
聖熙以抹布迅速地擦拭桌子。明淑則將放在托盤上的碗盤逐一擱上。食物擺好之後,大家都入座了。
為了確認這不是在做夢,振宏狼吞虎嚥地將食物塞進嘴?。熱騰騰的湯頭,足以燙傷上顎,放入海苔的煎雞蛋捲沒有熟透,口感很濕潤。
不久前才送丈夫到天國的李執事首度開了口。
「崔明淑執事,您見到耶穌了嗎?」
母親正要放下水杯,暫停了動作。女信徒們的提問源源不絕。
「那神呢?」
「天上的居所真的很美嗎?」
「有沒有見到我們家熙秀?」
明淑有如一名面對困難數學題的小孩子般,露出了驚慌失措的表情。這次換姜牧師提問了。
「復活的原因是什麼?公義的神審判妳了嗎?」
「審判……?審……判……Giudizio。」
明淑緩緩地唸出詞語。
她像是一個在回想某件事的人,不,她像是一台輸入遺忘的指令後的機器,慢慢地轉過了頭。
明淑的目光逐一停留在圍繞飯桌而坐的人身上,最後和振宏對上了眼神。
那是一道如同刀刃般銳利的眼神。以活屍之姿復活的母親,用眼神徹底扒開了振宏的胸口。
嘎噠嘎噠,明淑猶如一尊故障的牽線木偶,腦袋晃動了好幾次,轉眼間從座位上站起身,那凶狠的氣勢令聖熙與所有人大驚失色。
「媽!」
「崔執事?」
在此之前的緩慢動作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她以敏捷如豹的身手,在廚房提了一把刀現身,往自己懷胎十月的兒子的胸口一插。
振宏只能毫無防備地呆望著母親朝自己撲來。要不是近在咫尺的姜牧師及時出面,恐怕自己還來不及慘叫就一命嗚呼了。
姜禮宗把帶來的聖經當成盾牌,擋下了朝振宏胸口刺去的刀子。前刺的力道不知有多強勁,刀刃竟穿透了聖經的正中央。
姜牧師緊抓著書本硬撐著,刀刃在他的手掌上留下了深刻的傷口。鮮紅的血染紅了老舊的襯衫袖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
在這之後,明淑仍持續發狂了好一陣子。
明淑不由分說地攻擊兒子,只要手抓到什麼,就全部拿來扔擲、猛摔,一群人只能束手無策。
直到年邁的牧師與執事以棉被裹住明淑的身子,成功制壓之前,她仍不斷地採取攻擊。
即使全身遭到束縛,明淑仍以怒火中燒的眼眸盯著振宏。
那是前所未見的可怖眼神。
崔明淑事件,被記錄為發生於韓國的第七起RVP事件。
名人推薦
蔡東杰(中興大學教授)
這絕對是一本讓各位愛不釋手、想一氣呵成讀完的小說,無論是發人深省的嚴肅討論主題,具高度想像力的創意概念,緊湊明快的劇情節奏,充滿視覺感的場景描述,還是最終那段高衝擊性的逆轉式結局,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頂尖傑作。
李舜源、姜桂淑、金道彦、李光浩、許潤鎭(第六屆大韓民國數位作家獎審查委員)
《死者的審判》具有接二連三的反轉,不讀到最後便無法罷手。作品不僅有穩固扎實的情節與可讀性,也展現出關於人類的存在論與政治哲學思維。「人類的罪與惡該以何種形式來審判?」這個形而上的問題與饒富趣味、別具匠心的小說設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此作品亦是所有審查委員一致票選的大獎作品。
徐美愛(韓國推理小說女王)
這故事太扯了。可是每翻過一頁,故事便宛如沼澤般令人深陷其中。在流暢開展的劇情中,原本認為荒謬至極的故事,化成了伸手即可觸及的現實。一旦全神貫注地投入故事之中,便會無止盡地好奇這部小說的結尾。不負眾望的結局,予人觸電般的戰慄感。打從短篇作品開始,作者便打造出別具一格的故事,吸引住眾人的目光,而此部長篇登壇作品也比任何作品都要趣味盎然、令人耳目一新。
韓國媒體評論
「兼具縝密的安排與反轉的妙趣。」──《每日經濟》
「在推理小說中探討罪與罰的沉重主題。」──《京鄉新聞》
韓國讀者評論
*趣味橫生、接二連三的反轉,讓人無法停歇地閱讀下去。它既是驚悚小說,亦是科幻小說,同時也有令人窒息的動作場面。此外,它蘊含了社會問題,拋出了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
*從題材開始就很吸引人,死者竟然起死回生了!起初以為是鬼魂現象之類的,但其中蘊含的訊息,還有刻劃犯人的過程都很細緻而有趣。
*越讀越陷入故事之中,直到闔上書為止無法鬆手。最後的反轉讓人驚愕不已!電影《靈異第六感》之後,第一次遇到這種反轉,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透過本書,再度思索起現今社會發生的殘酷犯罪事件,以及關於犯人應得的懲罰。……許久沒碰到一口氣讀到最後的書了,這是一本很有魅力的小說,完全可以理解為何尚未出版就已決定拍成電影。
*最後的反轉一下子解開了所有疑問,或許可以說是瞬間覆蓋一切疑問的最佳結論?!真的是一本獨特又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小說。
*這本小說介於推理小說與科幻小說之間,談到了關於威脅這個美麗世界的精神病患、人類心中善與惡的存在、人類的罪該如何審判等,閱讀時充滿趣味。
本書榮獲大韓民國數位作家獎,評審委員一致票選通過
人類的罪與惡,該以何種形式來審判?
為何即便處罰了犯罪者,兇殘的犯罪事件依舊層出不窮?
對於殺人兇手,社會能給予的「完美審判」為何?「罰」的目的是教化?抑或是處罰本身?我們必須原諒加害者嗎?
世界各地頻頻傳出枉死的人突然以生前模樣從靈界歸來,只為了進行「死者的審判」,在找到殺害自己的加害者並且親自殺掉之後,就會自行消失。媒體稱呼這些人為「犧牲復活者」。儘管這怪異現象令人恐懼,但受害人含冤而死的真相得以破解,也同樣大快人心。
然而,七年前遭扒手刺殺身亡的崔明淑卻與其他犧牲復活者不同。她沒有去找殺死自己的扒手,而是攻擊自己的兒子。國家情報院與CIA把尚未消失的「犧牲復活者」當成研究對象,得知只對兇手出現反應的明淑攻擊自己的兒子振宏,懷疑蘇振宏就是案件的真兇。他們拘留了振宏與明淑,對兩人進行各種心理檢查與交叉詰問。另一方面,刺殺明淑的兇手也遭到逮捕,三人聚首一堂。隱藏的真相開始逐一浮出水面……
用手所犯下的罪行,就用手來償還!
以腳所犯下的罪行,就以腳來償還!
拿性命犯下的罪行,就拿性命來償還!
痛苦的不應該是被害者遺屬,是犯罪者才對!但「以牙還牙」這樣的正義真的能讓犯罪者感受到痛苦嗎?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這個源遠流長的命題在本書中深刻探究,它很真摯地丟出一個前因後果,來探討給予犯罪者的刑罰重量。或許小說的結尾無法帶來最終極的解答,但它確實拋出了我們必須加以思考的問題與訊息。
本書最大的特點在於,即便是處理如此沉重的題材,閱讀起來卻毫無滯礙。作品具有縝密的結構、快速的劇情開展以及意想不到的反轉妙趣;結合科幻、懸疑與推理,以死而復生的想像題材,探討現實感十足的議題。
本書尚未出版之前便已決定拍成電影。電影由實力派演員金來沅與金海淑主演,於2017年10月在韓國上映,成為備受矚目的話題。
目錄
鬼甦
搜查
真兇
斬首
獨善
拯救
自救
逃亡
誘幻
審判
作品評析
死刑存廢背後:位移中的法律重心 蔡東杰
推薦序
死刑存廢背後:位移中的法律重心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雖然對多數人來說,「法律」或許是一套邏輯深奧、用詞聱牙難懂的專業知識,但所謂「正義」難道不是某種理所當然的常識?一般來說,「法律之目的乃用以彰顯貫徹正義」,但事實呢?抑或進一步來說,所謂「正義」的本質又是甚麼呢?
基於篇幅與能力,在此不可能如羅爾斯(John Rawls)一般,從宏觀哲學角度、長篇累牘地去理解與鋪陳所謂「正義」問題,但至少在面對近年熱門的「死刑存廢」議題,我總覺得,問題或許不在死刑設計本身,而是其背後包括「正義」之定義、尺度、目標和落實設計等一連串討論。
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一個殘忍剝奪他人生命的人呢?
首先,由於剝奪生命具有「不可回復性」,亦即沒有再生可能,其次,更由於人類異於萬物的「深層感情作用」,剝奪生命不僅對受害者帶來終極性之最高傷害,其周邊具情感連帶作用的人際網路亦勢必受影響,如何透過「衡平」原則來加以救濟,當然重要。更甚者,若排除單純之針對性理由(例如復仇),由於剝奪他人生命者可能存在某種「再犯之虞」,未雨綢繆,如何阻止類似事件發生,也是必須思考的另一重點。
無論如何,透過法律對此類行為的回應,就叫「懲罰」。
如同羅爾斯所言之「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或一般所稱之「衡平」(Ex Aequo Et Bono/Equitable Principle)原則,乃法律主要目的,至於懲罰之設計,自然也得回應此一原則。且不論用以處理其他問題之法律與懲罰,單就剝奪他人生命而言,在一九七七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希望「全世界能逐步限制可能適用死刑的犯罪數量,並以逐步達到廢除死刑為目標」,歐盟也接踵其後,成為推動廢除死刑之急先鋒以來,死刑雖曾淵遠流長、廣泛普及於歷史中的各處人類社會,迄今亦仍有全球半數國家在法律中維持死刑設計(或反過來說,已經有半數國家廢除了死刑設計),如今確實處於爭議當中。
再次聲明,個人不擬涉入關於死刑之道德性與效能性爭議(尤其後者,其實與當下美國槍枝氾濫爭議殊無二致,例如擁槍派便強調,廢除擁槍與改善治安未必有直接關聯)。在此,我感興趣的是「角度」問題,亦即所謂「衡平」主要回應的究竟是甚麼?
一直以來,針對包括剝奪他人生命在內的各種犯罪行為,「反社會性」始終是設計法律與裁罰量刑時的考量焦點。換言之,讓受害者獲致對等性救濟固然重要,透過懲罰之心理威嚇來矯正犯罪帶來的反社會效果,以維持社會穩定,或許為更加實際的目標;尤其在法邏輯發展未臻成熟、修法技巧有限,且長期缺乏有效落實法律機制的情況下,顯然懲罰做為「權威性展示」,做為維繫社會秩序之基石,要遠高於「落實衡平救濟」之功能。
當然,懲罰偏重「權威性展示」不僅源自法律制度之不成熟與功能有限,穩定「社會」支撐人類集體生活之功能,更為關切重點。據此,「穩定社會秩序」隱隱凌駕於「救濟受害者」,發明各種殘酷手段將執行死刑過程公諸於世既理所當然,更別說,許多死刑的被執行根本與「救濟受害者」無關,例如大量挑戰權威、成王敗寇或無辜株連的政治犯便是一例,甚至於,此類受刑人恐怕在歷史上還要占大多數。暫且不論政治犯,回到相對具「救濟正當性」的剝奪生命犯罪,如同前述,其衡平重心也是社會而非個人。
不過,近年來狀況似乎有了某種悄然轉變。
隨著工業革命引發科技高速進步,儘管「社會依舊在」,但過去仰賴人際互助來維繫個人生存的「社會性」顯然開始受到挑戰,在此情況下,具某種「去社會」暗示的個人主義想法既日益高張,「個人」也逐漸凌駕「社會」,隱隱然成為思考法律設計的焦點。加上科技進步鞏固了人類作為「獨一無二的萬物之靈」之自我想像,既然人類被自我神聖化,做為個人存在最關鍵象徵之「生命」,也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社會性下降,暫且不論犯罪行為本身,無論加害者或受害者從「個人」或「生命」角度看來,顯然成為衡平必須面對之對等個體。既然人類是如此優越進步之獨特物種,生命又是如此崇高可貴,一方面剝奪生命(不管理由為何)逐漸成為不可碰觸之禁地,至於因「可教化」而必須窮盡教化之可能,自亦為制度設計之理所必然。
因此,儘管在書中也藉人物之口討論到,「如果有身為人類的犯罪者,那麼也就有戴著人類面具的犯罪者;雖然有些人只要給予關注與支援的話,他們就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有一種人,無論耗費多少時間、投入多少人力,也絕對不可能改變;打從一開始,他們就缺少了身為人類該有的某樣東西,不知道他人與自己同樣是人類,無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只會被自己的利益和快樂所蒙蔽,蔑視他人;到死之前都無法領悟人生的本質,最後以野獸的模樣嚥下最後一口氣」,但此種「常識」顯然不容於當前「思想主流」。
進一步來說,既然生命(無論受害者或加害者)不可隨意剝奪,人類又據稱存在高度智慧與自省改善能力,由此,在提供被害者救濟之餘,幫加害者「回復人性並協助其重返人群」,既為懲罰(衡平)設計重心所在,至於「矯正」(法務部矯正署)和「培德」等也自然成為新的概念用語,更別提對於讓監所管理更「人性化」的一連串訴求。
如同書中朴鍾浩博士設計「終極審判」的核心概念,「你問我最好的刑罰是什麼,對吧?最好的懲罰就是愛,就是如此簡單。應該痛苦的不是我,是犯下罪行的肇事者才對。最完美的懲罰是什麼?就是讓罪人領悟到愛,對於被害者熾熱無比的愛。那絕非像宗教的教義般浪漫,而是最先進的刑罰制度應該具備的條件。我所完成的,即是能夠同時滿足徹底教化與殘酷懲罰的系統。」
正因生命本身被視為「可貴且平等」,現代各國政府花費無數經費(例如書中朴鍾浩博士便從美國政府手中拿到「天文數字」的預算)來改善獄政,強化對受刑人之教化能力,且頻頻以「可教化」作為量刑標準,當然是合乎邏輯下之無疑舉措。
回到前面說過的,個人覺得,死刑本身並非問題所在,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從何種角度來認知。無論觀點孰是孰非,關鍵是:我們真正相信的是甚麼?真的確認過我們相信的事物?我們的做法是否真的回應了我們相信的東西?
這些問題,就留給各位吧。
總而言之,這絕對是一本讓各位愛不釋手、想一氣呵成讀完的小說,無論是發人深省的嚴肅討論主題,具高度想像力的創意概念,緊湊明快的劇情節奏,充滿視覺感的場景描述,還是最終那段高衝擊性的逆轉式結局,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頂尖傑作,值得大力推荐。
最後要補充的是,本書的電影版曾於二○一七年底分別在南韓和台灣上映,但基於娛樂效果,電影劇本只擷取了原著中非常具創意的RV概念,然後透過驚悚誇飾手法來攫取觀眾目光,至於原著中討論的嚴肅主題則演繹不夠深刻,說實話,真有點兒可惜。
內文試閱
鬼甦
聖熙的嗓音顫抖著,從話筒的那一端傳了過來,說的全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話語。
「什麼?妳再慢慢說一次。」
振宏完全搞不清楚姊姊在說什麼。接著,聖熙像是鬱悶到不行似的,再度大聲吼道:
「我說,媽回來了!現在正在看電視,還一邊挑著豆芽!」
媽回來了?
「我們能抓住那個傢伙了。」
從最後一句話語中,甚至能感受到一股令人打起寒顫的喜悅。
「知道了,我馬上過去。」
振宏安撫姊姊,掛掉了電話。放在書桌上的咖啡已變得溫涼。
姊說的話是真的嗎?
即便接到了電話,振宏依然沒有真實感。
振宏也知道,打從幾年前開始,便發生死去之人以生前的模樣歸來的事情。準確地來說,是慘遭殺害的被害者親自懲罰加害者之後,再驟然消失的現象。據聞,這些人唯有在警察沒能抓到犯人,或者加害者未繩之以法時才會出現。他們只會盯上加害者,以快、狠、準的方式報復自己的怨恨,接著不著痕跡地消失。媒體稱此怪異現象為RVP(Resurrected Victims Phenomenon),換句話說,即是「犧牲者復活現象」。即使警察或特務想在私底下收拾並加以掩飾,但因為事件早已層出不窮,RV(Resurrected Victims,犧牲復活者)的存在也如同雪怪與外星人,在一般人之間廣為流傳。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全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振宏想起幾天前和姊夫通過電話。他說,姊姊無法適應調職的新學校,壓力很大,正在考慮退休。這會不會是工作壓力所引起的妄想與幻覺?
振宏披上夾克,一走出辦公室,秘書就皺起了臉。
半小時後已約好了要和瑞典的買家開視訊會議。由蘇振宏擔任共同執行長的股份有限公司Antique Korea,在拓展西歐的市場之後,便持續保持盈餘的紀錄。韓國大眾文化的成功為整個貿易創造了可觀的漣漪效應。尤其是去年輸出後,在法國大獲成功的韓劇《匠人》中所使用的道具,大部分都是廠商贊助的,公司因此有了全新的轉機。
「叫李民旭執行長自行看著辦,大致的內容都協議過了。」
「蘇執行長您也要出席呀。」
「反正和人打交道是李執行長的強項,我只是個輔助的角色。我已經留言給他了,就這樣。」
秘書打算大發牢騷,但振宏假裝沒看見,走到了外頭。
在不知不覺中,路旁的行道樹已換上了楓葉裝扮。振宏在上午時段的寬敞道路上穿梭,再度陷入了沉思。
大概是一時錯亂吧,要不就是憂鬱症……。沒錯,一定是憂鬱症引起的。
雖然這段時間沒有表現出來,但姊姊一定也過得很煎熬吧?說不定是潛在的心靈創傷加上更年期的症狀,引起了幻想性謊言癖──會說謊,而且就連自己也信以為真的病。
抓著方向盤的手掌沁出了一顆顆冷汗。
姊姊從話筒那端傳來的激動嗓音,直到此刻仍在耳畔縈繞。
「真的啦!我是說真的!振宏,現在媽……媽就在家?!」
眼前老是一片模糊。
不,不可能的。
因為今天舉行國際馬拉松大賽,進行了部分路段管制。可以看到對面的馬路上,選手身穿各色衣服成群奔跑的模樣。
替選手指示方向的警察摩托車從車子旁邊騎過。領頭奔跑的選手,臉龐被陽光晒得黝黑、揮汗如雨,看起來猶如發出光澤的銅碗。摩托車所發出的引擎聲,如同鞭打聲粗糙乾澀。
振宏閉上了雙眼。
七年前的那天,他也與此刻相同,開著車要去見母親。母親崔明淑披了一件褪色的橘色針織外套,站在對面選手們經過的斑馬線上。
在他東張西望,忙著尋找停車位之際,聽見了人們的尖叫聲。
轉過視線的瞬間,看見一名騎著摩托車的強盜正要搶走母親的手提包。
崔明淑像個傻瓜般,直到最後都緊抓著皮包不放。那個傢伙忍無可忍,從懷中取出了凶器,那是一把尾端呈弧狀的廓爾喀刀。
七次。
那個傢伙在振宏的眼前,足足刺了母親七次。接著搶走皮包,溜之大吉了。
振宏甚至沒想到要去追趕犯人,也沒看見車牌之類的東西。他將車子丟在路旁,朝著倒地的母親飛奔而去。車輛有如水牛群般蜂擁而上,警笛聲大作,振宏的耳朵卻像是聾了似的,只覺四周安靜無聲。
鮮血在柏油路上擴散蔓延。
每跨出一步,陽光便閃爍不停、忽明忽滅。
「媽!醒醒啊,媽!」
崔明淑聽見兒子的吶喊聲,微微張開了眼睛。
她動了動嘴唇,悄聲低語:
「對不起。」
不知道是因為自己被刺傷,抑或是因為錢被搶走而感到抱歉。
肯定是後者。媽一直是這樣的人,時時刻刻以子女優先。
假如當時沒有緊抓著強盜試圖搶走的皮包不放,或許崔明淑就不會丟掉性命。可是那皮包?頭裝著事業正要起步的兒子所需要的錢。明明在銀行轉帳就能搞定,崔明淑卻說要見好幾天沒回家的兒子一面,親自把錢提來了。
雖然警察隨即就趕來了,振宏卻無法好好回答任何一個問題。
不管是犯人的穿著打扮、摩托車的機種、顏色等對解決案件有幫助的細節,沒有一項想得起來。精神科醫生解釋,經歷了無法承受的痛苦時,記憶功能會發生問題。
崔明淑過世之後,振宏拚死拚活地埋首於事業中。只要有一刻不工作,那如同野狗般的悲傷就會找上門來,不斷地啃食自己。
然而事業越是順遂,母親的死就越是肆無忌憚地成為一根尖銳的鑿子,將自己的心臟敲得支離破碎。
振宏害怕走在路上。不管走到哪,歐巴桑的樣子都差不多,髮型、背影、走路的姿態,甚至還有笑容相似的人。每看到崔明淑生前喜愛的紅豆饅頭與核桃菓子時,心臟就像要撕裂、炸開似的。
即便是在事業穩定之後,他也無法隨便揮霍。身為共同執行長與同學的李民旭,將大把的鈔票花在汽車、女人、名牌等上頭,相反地,振宏卻只使用最低限度的生活費,過著簡樸的生活。因為錢導致母親過世的不孝子,這份自責感使他對各種好事敬而遠之。
到國外出差時也一樣。
振宏的母親崔明淑女士從未去過國外旅遊,一輩子都待在韓國,而且還是在郊區輾轉流離地生活著。只要在同學會聽到朋友們帶父母到東南亞旅行,一陣空虛感就會如同海嘯般席捲而來。
轉眼間車子已經過了傍花大橋,駛進開花洞路。行經位於田地間的小學,沿著蜿蜒的巷弄前行,便能看到熟悉的兩層樓房。
自從在清潭洞購置了一間住辦合一的公寓後,振宏再也沒有來過這?。
母親過世之後,姊姊和姊夫僅使用二樓,一樓則保留著母親生前使用的模樣。姊姊聖熙也無法克服那件事帶來的傷痛。
大門開著。陽台上成排的花盆中,大朵的菊花盛開,搔首弄姿。
走上玄關的階梯,步入屋內,母親的鞋子最先映入眼簾。尺寸偏小的平底鞋像是匆忙脫下來似的,隨意擺放著。
膝蓋頓時發軟。
即使來到了這?,心中也沒有抱持任何期待。準確地來說,是為了讓自己失望,才會跑這麼一趟。他在咫尺之處目擊了母親之死。
什麼RVP啊?這合乎常理嗎?死者復活的荒誕無稽之說,不管報章新聞怎麼大肆報導,他壓根也不相信。
然而他的母親正大搖大擺地坐在沙發上盯著電視。矮小的身高、圓呼呼的身材,就連臉上的斑點都與過去的模樣相同。
母親也依然穿著那件告別式結束後燒掉的褪色橘色針織外套,幸虧上頭沒有任何血跡或刀痕。
「媽……?」
秋天的陽光有如波光蕩漾,照進了室內。
這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然而,超現實的家中景象,要比家外頭的現實畫面更加強烈鮮明。彷彿回到了七年前的日常生活。他在辦公時間抽空回家吃一頓午餐,而媽就坐在沙發觀賞重播的電視劇。比起停在家外頭的保時捷,母親一邊摺疊衣物,一邊看電視的此時此刻,解析度顯得更高、更真實。
「媽……?」
聽見振宏的喊叫聲後,明淑望向這邊。那是一雙失焦的眼睛。
「我……兒子回來啦?」
應答的速度很緩慢。
「飯呢?」
「這究竟是……」
「還沒吃嗎?」
明淑從沙發上起身,然而坐在她腳邊的聖熙,抓住了母親的手。
「媽,妳就休息吧。」
「妳弟弟……不是肚子餓了嗎?我用冰箱現有的……東西,隨便做點東西給他……」
明淑身子踉蹌地走向廚房,感覺就像是用接收不良的話筒在通電話。
電鈴響了,從明淑生前參加的教會來了牧師與女性信徒。若換作是過去的振宏,肯定會讓他們吃閉門羹,不過這次不同,他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仰。
「振宏也來啦?」
姜禮宗牧師的臉龐看起來極為消瘦寒酸。毫無生氣的半白髮絲,加上零星可見的老人斑,不管怎麼看,都無法從他的臉上找到牧會時期帶領三千名聖徒、威風凜凜的模樣。
崔明淑過世的那個春天,發生了女信徒性醜聞事件,之後信徒紛紛做鳥獸散。儘管周圍的人要姜牧師乾脆就此停止牧會,但他不願屈服,仍盡心竭力在街上傳道,幫助離家出走的學生。即便如此,看起來也不過像是一蹶不振的政治人士,為了東山再起所做的掙扎罷了。
姜牧師的視線投向廚房,臉上閃過一抹驚嚇。
「主啊,怎會發生這種事……」
女信徒們也同樣受到了驚嚇。大夥兒全將聖經抱在懷中,開始唸唸有詞地祈禱。
想起三天前在傳聞中聽到一則新聞。最近梵蒂岡召集了對RVP進行分析的委員會,並正式著手進行調查。雖然梵蒂岡擁有累積數百年的驅魔技術,卻沒能成功掃除RV。面對聖水、祈禱文、聖珠,甚至是十字架和銀子彈,RV都不見反應。在執行驅魔儀式時,也未出現排斥反應或抵抗,反而變得很順從聽話。
甚至有激進的神學家把RV歸巢的行為,視為聖經所預言的「義人復活」。他們引用聖經章節,以死者在耶穌再臨之際復活為依據,解釋RVP是預告世界末日來臨的徵兆。
「崔執事、崔執事,請您看這?。」
在姜禮宗的呼喚之下,母親轉過了頭。
見到生前跟隨的牧師,母親的臉上露出了微笑。
那是一張宛如天使般的臉孔,沒有半點被鬼魂或惡魔附身的人身上所散發的邪惡氣息。
姜禮宗很自然地說出聖經的話語。
「上帝已經使他復活,把他從死亡的苦況中救出來,因為死亡不能禁錮他。」
明淑打了招呼之後,開始準備餐點與茶飲。
大夥全都出神地盯著她,彷彿拜見降臨地上的聖人般。
一名女執事拿出手帕拭淚,聖熙也是。
大家似乎都陷入了催眠狀態。
就連如此想著的振宏,也處於判斷力失準的狀態。
他認為,人生最公平的真理即是死亡。不管是任何權貴人士、聖人或哲學家都免不了一死,人一旦死亡,就絕對無法復生。
雖然冷凍睡眠技術日新月異,但至今仍無法將冷凍者解凍。去年十一月,紐西蘭的某個研究小組成功使一名被冷凍的兒童復活,但那孩子在兩小時內陷入腦死狀態,最後死亡了。近期蔚為話題的複製人技術,也無法移植死者的記憶與意識。
母親死了。
振宏在現場親眼目睹案發經過,以喪家的身分守在告別式會場,在火葬場看到了母親的屍首燃燒的情景。在靈骨塔安置骨灰的人也是振宏。位於京畿道安城市一竹面的善良靈魂追悼館三樓第二室十四排四號,有著菊花紋路的青瓷骨灰罈,就是母親安息的所在地。
儘管如此,現在母親就站在那?。
她切好馬鈴薯,熬煮肉湯,將豆腐放入後,煮了一鍋大醬湯。振宏喜愛的煎櫛瓜、鮪魚炒泡菜一轉眼就完成了。科學和理性那些玩意,早已在熟練的切菜過程中,被扔進了垃圾桶?。
嗅聞到食物的味道之後,往事有如夢境一般。
「我夢到媽媽死掉了。」
小時候只要做了惡夢,睡在旁邊的母親就會抱住像是要哭出來的振宏哄著,讓他摸著自己的胸脯。
指尖上能感受到生命的分量。
「振宏,別愁眉苦臉的。」聖熙悄聲說道。
振宏打起精神,從後屋取出了一張桌子。想讓教會的人都有地方坐,就需要夠大、夠寬敞的桌子。
聖熙以抹布迅速地擦拭桌子。明淑則將放在托盤上的碗盤逐一擱上。食物擺好之後,大家都入座了。
為了確認這不是在做夢,振宏狼吞虎嚥地將食物塞進嘴?。熱騰騰的湯頭,足以燙傷上顎,放入海苔的煎雞蛋捲沒有熟透,口感很濕潤。
不久前才送丈夫到天國的李執事首度開了口。
「崔明淑執事,您見到耶穌了嗎?」
母親正要放下水杯,暫停了動作。女信徒們的提問源源不絕。
「那神呢?」
「天上的居所真的很美嗎?」
「有沒有見到我們家熙秀?」
明淑有如一名面對困難數學題的小孩子般,露出了驚慌失措的表情。這次換姜牧師提問了。
「復活的原因是什麼?公義的神審判妳了嗎?」
「審判……?審……判……Giudizio。」
明淑緩緩地唸出詞語。
她像是一個在回想某件事的人,不,她像是一台輸入遺忘的指令後的機器,慢慢地轉過了頭。
明淑的目光逐一停留在圍繞飯桌而坐的人身上,最後和振宏對上了眼神。
那是一道如同刀刃般銳利的眼神。以活屍之姿復活的母親,用眼神徹底扒開了振宏的胸口。
嘎噠嘎噠,明淑猶如一尊故障的牽線木偶,腦袋晃動了好幾次,轉眼間從座位上站起身,那凶狠的氣勢令聖熙與所有人大驚失色。
「媽!」
「崔執事?」
在此之前的緩慢動作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她以敏捷如豹的身手,在廚房提了一把刀現身,往自己懷胎十月的兒子的胸口一插。
振宏只能毫無防備地呆望著母親朝自己撲來。要不是近在咫尺的姜牧師及時出面,恐怕自己還來不及慘叫就一命嗚呼了。
姜禮宗把帶來的聖經當成盾牌,擋下了朝振宏胸口刺去的刀子。前刺的力道不知有多強勁,刀刃竟穿透了聖經的正中央。
姜牧師緊抓著書本硬撐著,刀刃在他的手掌上留下了深刻的傷口。鮮紅的血染紅了老舊的襯衫袖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
在這之後,明淑仍持續發狂了好一陣子。
明淑不由分說地攻擊兒子,只要手抓到什麼,就全部拿來扔擲、猛摔,一群人只能束手無策。
直到年邁的牧師與執事以棉被裹住明淑的身子,成功制壓之前,她仍不斷地採取攻擊。
即使全身遭到束縛,明淑仍以怒火中燒的眼眸盯著振宏。
那是前所未見的可怖眼神。
崔明淑事件,被記錄為發生於韓國的第七起RVP事件。
作者簡介
朴嘏翼
辛酉年出生於韓國清州。中學時代十分喜愛松本清張的小說,對於推理小說能從現實角度探究社會問題、引起大眾關注而傾心,也因此開始創作小說。現為韓國推理作家協會、韓國懸疑作家俱樂部會員,以創作任何類型的讀者都能深陷其中的推理小說為目標。
2008年以《畫面那端的人》獲得懸疑季刊新人獎,從此出道。
2010年《石蒜的故事》入選東洋日報新春文藝,同年又由韓國推理作家協會頒發金筆獎。
參與《韓國推理懸疑短篇選》2、3、5集、《12人12書》、《2009年度推理小說:還活著嗎?》等短篇小說集,懸疑短篇《畫面那端的人》亦以電子書出版。
長篇小說作品有榮獲大韓民國數位作家獎的《死者的審判》以及善巖女高偵探團系列《放學後再推理》、《偵探禁止戀愛》。2015年,以《偵探禁止戀愛》獲得韓國推理文學大賞。
2016年,在超過八萬名的讀者網路票選下,獲得「韓國最受期待的年輕小說家」第二名。
作品《善巖女高偵探團》於2014年改編為電視劇。
譯者
簡郁璇
曾任廣告文案,現為專職譯者,作品涵蓋小說、散文、圖文書、繪本、心理勵志等,也期待往後能為台灣讀者譯介更多元的韓國小說。臉書交流專頁:小玩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