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成為企劃人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146624系列名稱:
不歸類系列編號:
0ELG0153定價:
450元作者:
李惠貞頁數:
240頁開數:
12.8x18.8x1.2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503出版日:
20240503出版社:
木馬-遠足文化CIP:
496市場分類:
市埸行銷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成為企劃人,是使人自由的方式◣
供過於求的時代,「自由」的關鍵,在於「企劃」。
企劃不是職稱,而是一種思考風格,是具洞察力的智慧,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成為企劃人,即是——
持續的、不斷進化的學習;
不放棄創造可能性,不受框架束縛:
是嶄新的思考,是領先眺望⋯⋯
本書從「溝通的方法」出發,
藉由「確認目的」、「定義問題」、「提出解法」、「精準執行」4大面向,
訓練我們:
REDEFINE●開拓工作的定義與工作者角色
RESET●慣有的思考邏輯、因循的行動模式
CREATE●企劃的價值,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這不只是一本儲蓄工作能量的工具書,更是一個讓人生更富趣味的邀請。
◢成為企劃人,是使人自由的方式◣
供過於求的時代,「自由」的關鍵,在於「企劃」。
企劃不是職稱,而是一種思考風格,是具洞察力的智慧,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成為企劃人,即是——
持續的、不斷進化的學習;
不放棄創造可能性,不受框架束縛:
是嶄新的思考,是領先眺望⋯⋯
本書從「溝通的方法」出發,
藉由「確認目的」、「定義問題」、「提出解法」、「精準執行」4大面向,
訓練我們:
REDEFINE●開拓工作的定義與工作者角色
RESET●慣有的思考邏輯、因循的行動模式
CREATE●企劃的價值,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這不只是一本儲蓄工作能量的工具書,更是一個讓人生更富趣味的邀請。
作者簡介
●李惠貞
出版界資深工作者,曾任大塊文化企劃及主編、藍鯨出版主編、晴天出版總編輯、《Shopping Design》總編輯。現為獨立工作者,經營「獨角獸計劃」、「工作相談室」,並擔任台中大里菩薩寺企劃顧問。2023年與新型態住居品牌Alife合作經營閱讀空間「a reader」,於IC之音頻道推出Podcast節目「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著有《成為企劃人》、《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與女兒合著《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獲2023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最期待作家」。
書籍目錄
◎前言|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溝通的方法
-溝通是企劃的基礎
-溝通三要素
-溝通的四個重點
◎企劃的方法
1確認目的
-先問為什麼
-從根源思考
-別急著問人,先問自己
-質疑的功用
-追求流量不是好主意
-不時把鏡頭拉遠
2定義問題
-問題是什麼
-提問力的時代
-五個為什麼
-以問題帶領
-產品及市場分析
3提出解法
-建立主軸
-創意源自日常累積
-企劃意識
-發想時最重要的事
-檢視的標準
4精準執行
-精準度
-不卑不亢
-邀約的學問
-不要讓粉專變成促銷帳號
-企劃就是無數細膩的溝通
◎企劃人十誡
◎結語|成為企劃人
◎我的終極企劃
◎感謝的書
文章試閱
〈前言|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從廣告跨入出版的第一份工作,我領到一張印著「企劃」的名片。當時對企劃毫無概念,更不清楚具體的職務內容。然而從那一刻開始,我遇見了將標識我此後人生的身分,踏上一條無法定義(每個人告訴我的內容都不一樣)、卻也充滿挑戰和樂趣的路。
也是從企劃工作開始,我逐漸明白,人並不是由工作所定義,相反地,工作是由人所定義的。
多年後,從企劃轉任編輯,又從編輯成為自由工作者,實驗沒人聽過、因此也無法理解的工作方式,終於,我能以自己的方式為這項身分賦予定義。
原來「企劃」不是職稱,它是一種思考風格,使我們在世上行走順暢的方式。
企劃是為使自己看得清晰,找出事物的脈絡,做出更明智的抉擇。
當我們在待人處事上逐漸建立這樣的信用,自然在世間行走時,阻礙會減少,能量能用在必要的地方。每個人都樂意與我們合作、提供我們資源,事情能成的機率自然提高,我們可以去實踐更多想實踐的事。
我這一生的工作,不論職稱是什麼,在公司上班還是成為自由工作者,寫書、演講或辦活動,都是以企劃方式思考和行動。幾十年過去,累積了一些對企劃的認識,邊探索邊實踐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企劃思考架構,也更加確定,企劃不是為完成某項工作而已,企劃實際上是幫助我們立足更穩、前進更遠的助力。
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說,「未來每間企業都必須是企劃公司。」現今已不是用數量一較高下的年代,在這個供過於求的時代,決定性的關鍵是企劃。
希望這本書不僅對讀者的人際關係及工作成就有幫助,也能為自己及他人帶來更多幸福。
〈溝通是企劃的基礎〉
進入企劃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先學習有效溝通的重點,因為企劃就是放大版的溝通。
曾經訪問兩位不同領域的傑出經營者,當被問到「未來工作者最重要的能力」時,兩人不約而同提到「溝通能力」。這個答案,後來又在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的書裡、以及身邊的年輕創業家身上得到印證。
這道開放題明明有各種答案可以發揮,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並且毫不遲疑)卻都是溝通。
仔細回想,你應該會同意,我們一整天的工作和生活,九成都和溝通有關。不論是透過e-mail做各種聯繫、line回覆工作進度、開會簡報、向客戶提案、家人談話、朋友聊天,甚至只是去便利商店買個東西或搭計程車向司機大哥說明地點……其實都是溝通。溝通順暢的話,你會神清氣爽,覺得一切都非常順利;溝通不良的時候,即便只是一件小事也會壞了一整天的心情。
許多人以為只有特殊職業或身分的人才需要具備談判或說服的能力,事實上,我們每一天、每個時刻的表達,不論使用文字還是語言,只要是雙向的行為,多少都帶有需要對方理解並接受的目的。除非自說自話,否則只要有傾聽對象,為使對方明白或接受訊息,肯定需要溝通。
溝通就像是搭一座橋,使雙方靠近。溝通的橋梁能不能建立起來,決定了我們能不能走向對方,把訊息確實傳遞給他。
許多人都有誤解,以為話多、外向的人,也較擅長溝通。事實上並非如此。並不是「很會說話」或「話說得很多」就能達到溝通目的,也並非愛說話的人才需要學習溝通。不喜歡說話的人(我自己便是)更要重視溝通。正因為不想多費唇舌,溝通才需要精準,否則會造成更多麻煩,需要更多解釋。
獨立工作之後,很常收到各種邀約,這些邀約信,有的邏輯清楚,重點及細節層次分明,所有需要知道的資訊一目了然。然而也有眾多信件,需要多封往返,不是資訊不足就是語意不清。在此情況下,有些邀約我第一時間就婉拒了,因為溝通成本太高。對方大概沒想過是因為溝通不良而被拒,大部分人可能會以為是邀約條件的問題。
一對一溝通都不順暢的話,一對多的情況更難以掌握。企劃就是各種一對一、一對多的複雜聯集。溝通是一切的基礎。因此,在進入企劃的方法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溝通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