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令人腦洞大開的藝術思考法:活化創意,跳脫機械式思維,讓生活與工作升級

原文書名:гヨ・Ьョ ヤみЬ・Ё⑦ワ⑦ヲ 閉塞感メ打グ破ペ自分起点ソ思考法


9786263353213令人腦洞大開的藝術思考法:活化創意,跳脫機械式思維,讓生活與工作升級
  • 產品代碼:

    9786263353213
  • 系列名稱:

    hello! design
  • 系列編號:

    HD00071
  • 定價:

    350元
  • 作者:

    若宮和男
  • 譯者:

    湯雅鈞
  • 頁數:

    256頁
  • 開數:

    12.8x18.8x1.6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0613
  • 出版日:

    20220613
  • 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 CIP:

    494.1
  • 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商業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藝術不是抄襲就是革命。」──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所有創造的過程皆始於破壞。」──畢卡索
「何謂藝術思考,單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為了發想出『與眾不同』的創意與概念。」──若宮和男

為什麼小便斗會變成二十世紀最著名的藝術品?
手機跟衛生紙都是生活必備用品,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手機品牌?
想要開啟創意或斜槓人生,卻又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活躍於藝術跟商業領域的新創顧問,帶你培養與眾不同的視野與能力!

這個是所謂的VUCA時代,許多事物變化快又充滿不確定性,科技產品、網路名人、流行語常常在轉眼間就被過氣淘汰。而幾十年來,大企業與製造業常使用的邏輯思考(重視分析與推論)與設計思考(強調使用者體驗)已面臨瓶頸。為了找尋新的刺激,我們得從藝術家的角度學習新思維。

很多人以為,藝術就是「美」、「有技巧」。但從現代美術史來看,許多作品既古怪,甚至帶來強烈的感官衝擊,卻成為天價的經典作品。杜象的〈噴泉〉只是工廠生產的男用小便斗,卻因為其創作理念變成經典。草間彌生、塩田千春的作品則是充滿強烈的個人色彩。

今日,人們的消費需求多樣又難以捉摸。身為創業者或企劃人,得拋棄以「複製貼上」為特色的「工廠思維」,而從藝術思考來發想創意,重點在於:

一: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從個人的偏愛出發,找出自己最敏感的議題。
二:暫時放下理性的思考原則,而是全面體會感覺與感官。
三:不害怕有瑕疵或失敗,那是多樣性的展現,也是下一個新創意的契機

作者多年來於大企業開設創意培訓課程,也針對許多女性進行創業輔導。透過解析畫作、培養美學思維,他希望讀者不管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能跳脫制式的思考法,不再一味地想尋求正確解答。本書並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而是像參觀藝術展覽一樣,全憑個人的視角與感受去欣賞、思索。好好享受這本書帶來的啟發,它一定能為你創造改變人生的契機。

創意推薦
田定豐|種子音樂創辦人/安眠書店主持人
邱奕霖|圖像思維商學院─圖解力教練
思葒(S編)|自媒體社群事業顧問
洪震宇│金鼎獎作家、《精準提問》作者
洪璿岳|讓狂人飛教育創辦人
陳文玲|政治大學廣告學系教授
鄭緯筌|「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
盧建彰|廣告導演

作者簡介


若宮和男

uni'que顧問公司CEO,曾任職於日本最大的外包接案網站LANCERS,INC,志在推廣藝術思考,引導創業者創造核心價值。

他以建築師身分開啟職業生涯,之後於東京大學研讀藝術。2006年,他跳槽至科技業界,於NTT DoCoMo、DeNA等公司負責開發新事業。2017年,他成立新創事業uni'que,致力幫助女性創業或開展斜槓生涯。此公司成績卓越,榮獲「東洋經濟」網站評選為「百大厲害新創公司」、獲得「工作故事獎」(Work Story Award)的創新賞,並入選「萬代南夢宮」集團的新創提案徵集「BANDAI NAMCO ACCELERATOR」。

憑著無數的輔導創業經驗,他在資生堂、樂天等大企業擔任經營顧問,也在經濟新聞COMEMO網站開設藝術思考的專欄。

譯者簡介


譯者 湯雅鈞
大學專攻日文,於日本職場打滾數年回台。現為自由接案工作者,以中日文口筆譯為主,同時也承接台日相關活動企劃、宣傳、編輯等工作。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本書章節次序為作者隨機編排】

前言

2藝術作品的價值從何而定?培養出「與眾不同」而非「複製貼上」的能力
13如何用身體來「思考」?活用差異性,就能保持靈活有彈性的思維
11藝術如何提升自我?「制約」孕育出超乎常識的新視角
17藝術有隱藏的含意?以多層次的角度看待世界
4藝術有沒有正確解答?創新與創意來自於新奇而難解的想法
16技術與藝術的連帶關係?文化改革的啟發與挑戰
19於新事業中加入藝術思考?創業的首要工作是找到獨一無二的特性
14藝術的特點在於難以預測?人生的意外與挫敗有其價值
3藝術思考充滿詩意?享受困惑的片刻
20藝術思考是培養細菌?創造新價值,而非消耗現有資源
10藝術的本質就是變化多端?以冒險精神挑戰「真、善、美」等傳統的價值觀
15藝術是一種腦部刺激?觀賞與臨摹作品,就能提升感受力與創造力
12藝術的能量源自於偏愛與違和感?超越理論的束縛,用熱情創造新價值
18創業與藝術創作的目標是一樣的?藝術家與創業者都以永續經營為優先考量
7藝術思考不是猜題?唯有愛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的價值
1為何會誕生出「藝術思考」?商業思考方法的進化過程
9長大後就忘了藝術思考?莫忘初衷,偶爾回到出發點,才有前進的動力
6自我欺騙的三大陷阱?剔除不切實際的自我期待,才能找到自己的特性
5在藝術中,「自己」是顧客?「鍛鍊」於個體時代中存活下來的能力
8藝術與遊戲是無益的?「沒效率」與「留白」使得工作變有趣
總結 讓工作充滿趣味
後記

文章試閱


【2】藝術作品的價值從何而定?培養出「與眾不同」而非「複製貼上」的能力

藝術不是抄襲就是革命。──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
何謂藝術思考,單用一句話來解釋的話,就是為了誕生出「與眾不同」的創意與概念。近代社會的運作模式大大轉變,藝術思考於是倍受重視。
日本市場已邁入成熟階段,生活所需的商品都能輕易取得。人民都有基本的消費能力,品味也更加多樣化,所以陽春的產品已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在開發中國家,各類產品供不應求,大眾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但需求獲得滿足後,每個人所想要的商品類型漸趨不同,品味也變得難以捉摸。
隨著市場成熟飽和,人們對產品的價值評斷也會產生變化,也就是從「工廠」模式轉為「藝術」模式。
「工廠」是製造業的典型生產手段。在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那個時代,世人無不讚嘆「日本第一」,而那就是工廠模式的全盛時期。
工廠的價值在於,它能製作、大量生產「一模一樣」的商品;而生產過程中,只要出現「與眾不同」的成品,就會被當作有瑕疵。
市場還未成熟時,商品類型有限,人們的需求也尚未飽和,因此會購買「一模一樣」的產品。能製造大量複製品的工廠,就具有競爭優勢,畢竟在那個年代「只要做得出來就賣得掉」。
在工廠模式下,不只生產線必須盡可能減少特異的產品,系統及組織也改造成同樣的模式。公司實行規範化管理,工作流程以自動化為原則,務求「減低個體的差異性」。只要人力出缺,隨時都能有人替補,繼續做出相同的產品。日本人工作勤快且從眾性高,非常擅長做一模一樣的事,因此能以最快的速度成功達到世界第一的生產量。
這項策略非常成功。全國上下齊心朝著同個方向前進,不斷生產出相同的產品。在教育學生及培訓員工時,我們也以「相同」為圭臬,不斷強調「團體行動」,以訓練出技能相近的人。只要能出標準的答案,考試就能拿高分;接著穿著款式相近的工作制服踏入社會。
但近年來,「相同即是王道,不同就是有瑕疵」的觀念已漸漸沒落。市場百花齊放,無論是產品類型或是資訊都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人們不再滿足於一模一樣的產品,畢竟那樣的東西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越來越沒有價值。最後,日本經濟就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

藝術的價值在於「與眾不同」?

一般人總以為,藝術作品的價值在於「美」,所以不免猜想,「黑火一號」既然如此昂貴,想必有什麼獨到之處。畢竟,藝術作品「不美」又昂貴的話,會令人摸不著頭緒。漂亮所以價格高昂,這聽起來很合理。看到美麗的事物,人心就會感到愉悅,其價值自然就比較高。一般人都是從這個角度理解藝術品。
另一個判定藝術價值的標準就是「技術」,比如畫工細膩、歌聲高亢或是琴藝過人。藝術作品的難易程度各異,所以由這個角度也能評出藝術家的優劣。雖然先天的資質有差,但唯有努力不斷的練習、打磨,才能培養專業、精湛的技巧;這就是藝術品的價值。因此有不少人認為,作品醞釀的時間越久、就越有價值。日本人特別重視這一點,比起花五分鐘就完成,我們會覺得用上十年完成的作品「更珍貴」。但事實上,創作所花費的心力、時間以及背後所憑藉的技術,其實不一定能反映在實際的價值上。
以一九一七年法國藝術家杜象的作品〈噴泉〉(Fountain)為例,就可以證明,藝術的價值不能以「美觀」或「技術」來評斷。
一九一七年,美國獨立藝術家協會於紐約舉辦展覽,而杜象打算以此作品參展。為了彰顯「獨立創作」的精神,主辦方一開始規定,「不需審核,藝術家只要支付參展費用,即可在會場展出作品」。在過去,有些美術館或策展單位只展出由權威人士審核的作品,而獨立藝術家協會反其道而行,強調「藝術不應有所設限」。
杜象將陶瓷製成的小便斗倒著放,命名為「噴泉」,並署名為「R. Mutt」。他將此作品提交到獨立藝術家協會,但後者卻展開審查機制,不允許它在會場展出。杜象被拒絕後相當憤慨,於是辭去了這次展覽的執行委員一職。《噴泉》的原件後來遺失了,但它成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之一,名留青史。
本來該展覽的精神是「萬物皆可參展」,但委員會卻從固有的價值觀出發,以「不美觀」、「毫無技巧」為理由,拒絕《噴泉》參展。他們顯然認為,會場應該擺放「好看的作品」,而小便斗談不上有什麼美感,杜象只是想挑釁眾人而已。
再來,《噴泉》也談不上有任何藝術技法。在這之前,杜象還有作品名為《瓶架》(The Bottle Rack),正如其名,他只是將瓶架直接擺出來。杜象稱此為「現成品藝術」,也就是拿出本來就做好的東西。杜象常說:「我什麼都沒做。」他沒有進行雕刻、著色等常見的創作程序,而是將置物架、鏟子等物品展示出來,當作雕塑作品那樣,然後聲稱那就是「藝術」。杜象沒有使用任何藝術技巧,也沒有花費一丁點的努力及時間。那些物品本來放在他處,他只是拿出來擺放,就說它們是「藝術作品」。許許多多藝術家每天努力創作、磨練技巧,而杜象的舉動卻像無賴一樣,令人感到生氣。
杜象的確是個怪人,居然打著「反藝術」的旗幟挑戰藝術界。當然還有人反駁道:「不管那傢伙怎麼解釋,我都不認同這是藝術!」不過事實擺在眼前,杜象的作品成為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創作,拍賣價格也屢創新高。在二○一八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杜象與日本美術」展,大受好評。不讓杜象專美於前,在日本茶道中,也有「現成品」的概念,我們稱之為「見立サ」(將某物看作其他物品)。千利休不製作花瓶,而是把鮮花放進籃子或葫蘆裡。但我們不會指責他「奸詐、偷懶」,也不會反對這種做法的美感。
藝術的價值不是完全取決於「美觀」、「看得舒服」,也不一定是出於「千錘百鍊」或「十年磨一劍」。杜象的《噴泉》等現成品藝術可說是一種「質疑」,因為以前藝術家只知道默默遵從傳統。而透過他的實驗手法,我們得以看到迥然不同的藝術創作。
由此可知,藝術的價值就在於「與眾不同」。
一件作品無論多麼賞心悅目,或是創作者的技巧多高超,只要和其他作品大同小異,就談不上有什麼高超的藝術價值,甚至會被批評是「抄襲」。
由此可知,與「工廠模式」與「藝術模式」截然不同,前者重視的是「一致」,而後者的價值則在於「獨特」。

別成為抽取式面紙,要成為無法取代的「獨特人物」

今日,消費市場飽和,資訊與商品大量氾濫,性質相近的產品很難大賣。大量模仿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想要超越競爭對手,就要完成對方做不到的事。
在企業演講跟新事業有關的議題時,我常提到「不要成為抽取式面紙」。
在這邊問大家幾個簡單的問題。

請即刻憑記憶作答。
Q1:現在你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是哪個型號的?是什麼品牌的?
Q2:現在你房間內使用的抽取式面紙是什麼品牌的?

如何?所有問題都能自信回答嗎?
我想能回答出Q1的人很多,但是Q2呢?
我在很多場合都問過這個問題,但其實只有一成的人能清楚說出他使用的抽取式面紙品牌。而能答出製造商名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相較之下,很多人都可以不加思索地回答,自己所使用的手機型號是「iPhone8」或者是「Galaxy S8」,品牌、型號記得很仔細,製造商名稱如「蘋果」、「三星」也覺不會弄錯。

工廠模式與藝術思考所重視的價值不同

抽取式面紙跟智慧型手機一樣,每個人都用過,而且每天都要用到。從需求的觀點來看,抽取式面紙更勝一籌。哪怕還有人沒用過智慧型手機,但一定用過抽取式面紙。儘管如此,為什麼大家只記得手機型號呢?
那是因為面紙都大同小異。
在超市及超商購買面紙時,只要看到有特價優惠,我們就會放棄日常用的產品,改買便宜的那一種。此外,常買的品牌缺貨時,我們也不會特地去其他的賣場找尋,而是當下購買其他品牌的面紙。
不過,對於蘋果手機的愛用者來說,不會因為三星手機有折扣而改買Galaxy。如果某門市沒有iPhone現貨,就會四處探尋,或乾脆預訂,耐心等貨來。但是,應該不會有人堅持要某品牌的抽取式面紙吧?
兩者的差異之處在於「不可取代性」,也就是容易被替代的程度。就抽取式面紙來說,各個廠牌的產品大同小異,消費者分辦不出來,所以很容易被取代。而iPhone有高度的「不可取代性」,令消費者非常死忠,還能清楚記起產品的細節。
每當我在課堂上提到這個例子時,大家都會回說:「不過是抽取式面紙,誰會記得那麼清楚啊!」接著事不關己地大笑。但這可是嚴肅的事,畢竟我們不時都犯在這種錯誤,以為抽取式面紙很好賣。
企業在考慮開拓新事業時,都會透過市場調查來收集資料。但是我方所統整出的「消費需求」與「社會趨勢」,其他企業也一樣做得出來。大家都看到明顯的問題,而只要經過邏輯思考,就會得出大同小異的解決方法。
在商品企劃會議上,老闆常要求屬下交出市場調查報告,以釐清公司要提供哪方面服務。當然,大多數消費者所反映的需求以及服務項目會被採用,但企劃人員依此發想的點子就很普通,跟其他公司大同小異,有如抽取式面紙一樣。
如同剛才所說,既然在市場上抽取式面紙的需求高於智慧型手機,那麼企業不就應該把心力放在前者嗎?畢竟那可是人人都需要的生活用品。但事實上,很少有消費者記得自己正在使用的衛生紙廠牌名稱。這類商品的競爭太過激烈,最後各大公司便會走向削價戰、消耗戰。
不過,我偶爾還是會遇到有特殊需求的消費者,他們能清楚地說出自己使用哪個牌子的面紙,比如「鼻貴族」。那是因應花粉症而推出的面紙,價格較貴,只有特定的客群才會買。真要做市場調查的話,需求大概不到兩成。但是,就因為它有明確的特點,所以能讓人留下印象。
透過抽取式面紙的例子,我們了解到,今日消費市場飽和,某項商品的市場需求無論有多高,只要類似的產品氾濫,它就容易被取代,不被消費者當一回事,價格也就難以提升。不妨假設一下,現在若有生產抽取式面紙的企業倒閉,消費者應該也覺得不痛不癢,反正用其他廠牌的產品就好了;甚至也不會有人發現這家企業關門了。對大家而言,蘋果公司倒閉才是真是嚴重的事,少家衛生紙廠商沒什麼大不了的。
對於飽和市場來說,大同小異的產品少一項也沒關係。因此我才要強調「與眾不同」,鼓勵大家為產品創造獨一無二的價值,為它設計存在的理由,這樣才能受到大眾的支持與重視。
如前所述,既然市場飽和、各項商品供過於求,所以今日產品的價值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不再是「同質性高」,而是要「與眾不同」。
無論是「邏輯推論」或是「商品設計」,都是以「一致」為核心目標,讓我們每次都能得出一樣的結論、製造出功能相近的產品。
只要依照邏輯規則,任何人都可以從既定的前提推出相同的結論。經由推理所得出的答案,不會因人而異,否則就不能算是邏輯思考。
另一方面,設計的品味雖然因人而異,不能一體適用,但商品的設計仍是以「大同小異」為目標。根據「直觀功能」(affordance)理論,所謂合格的設計,就是要讓使用者一目了然,知道要對它採取哪些動作。以門為例,裝把手的那一面就是暗示使用者要「拉」,沒有裝的那一面則是「推」。不須特別標示就能理解其功用的產品,就是「好的設計」。
知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曾為7-ELEVEN便利商店設計自助式咖啡機。它有時髦帥氣的外觀,卻很難操作。顧客在櫃台結完帳後,老是在咖啡機前摸不著頭緒,店家只好在時尚的機器面板上貼滿指示標籤。(在網路上用「佐藤可士和」、「日本7-11『SEVEN CAFÉ』」等關鍵字,就可找到許多相關照片。)那些五顏色六色的標籤破壞了咖啡機時尚優雅的外觀,但操作方式因此變得明瞭,顧客再也不會按錯開關。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商品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使用者執行一致的動作,而不是各自憑本事去摸索。
相反地,藝術的核心價值是「不同」。藝術家得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而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同,便會有各自的詮釋。邏輯和商品設計的目標是提高「一致性」,而藝術創作是為了增添「多樣性」。
在市場成熟飽和的時代,「一致性」已不再是價值,「多元」才是王道。消費者不再喜愛平庸的產品,思維模式也「工廠」轉變為「藝術」取向。人們開始追求多樣性,而本書要提倡的藝術思考法,就是在此脈絡中出現的。
Work這個字有多種涵義,至於是一成不變的「工作」,或是藝術家與眾不同的「作品」,就端看你們的選擇。最好別像抽取式面紙一樣,同質性高又容易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