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圖解IT大全:掌握數位科技趨勢,透視未來商業模式的148個關鍵
原文書名:【図解】ヵя1枚ザマろペ最新ITЬя⑦Э
產品代碼:
9786263791381定價:
550元作者:
齋藤昌義譯者:
陳識中頁數:
384頁開數:
14.8x21x2.4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1130出版日:
20231130出版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CIP:
312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一圖看懂最新IT趨勢
以超過150幅插圖和解說,完整掌握IT常識
認識數位轉型,看透未來的商業模式
UI和UX、雲端、零信任、敏捷開發、區塊鏈、Web3、元宇宙、etc
在現代社會,就算不會自己製作數位服務,至少也要知道如何運用它們,
否則就很難擁有舒適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
更別說如果你是一個從商者,被公司或客戶要求使用「數位工具」的話,
那就更不能不具備數位科技的常識了。
設計系統、寫程式、架網路等工作,只要交給擁有專業技能的從業者就行了。
然而,如果連IT供應商的提案和報價是否合理、自己用的科技是否合適、
有無法充分發揮出這些科技的價值等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就無法做好工作。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圖表,
為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讀者系統性地整理了「數位素養」所需的知識。
即便是IT行業的從業者,也存在因為跟不上最新出現的新名詞而困擾的人。
對於這樣的讀者,相信本書能幫助你整理和瀏覽當前最新的常識。
而對社會新鮮人和新進員工而言,
本書將是能讓你系統性地學會在工作現場需要用到的各種最新IT知識的完美教科書。
一圖看懂最新IT趨勢
以超過150幅插圖和解說,完整掌握IT常識
認識數位轉型,看透未來的商業模式
UI和UX、雲端、零信任、敏捷開發、區塊鏈、Web3、元宇宙、etc
在現代社會,就算不會自己製作數位服務,至少也要知道如何運用它們,
否則就很難擁有舒適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
更別說如果你是一個從商者,被公司或客戶要求使用「數位工具」的話,
那就更不能不具備數位科技的常識了。
設計系統、寫程式、架網路等工作,只要交給擁有專業技能的從業者就行了。
然而,如果連IT供應商的提案和報價是否合理、自己用的科技是否合適、
有無法充分發揮出這些科技的價值等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就無法做好工作。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圖表,
為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讀者系統性地整理了「數位素養」所需的知識。
即便是IT行業的從業者,也存在因為跟不上最新出現的新名詞而困擾的人。
對於這樣的讀者,相信本書能幫助你整理和瀏覽當前最新的常識。
而對社會新鮮人和新進員工而言,
本書將是能讓你系統性地學會在工作現場需要用到的各種最新IT知識的完美教科書。
作者簡介
齋藤昌義(Saito Masanori)
NetCommerce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
1982年進入日本IBM營業部門,負責一部分上市電子相關企業的業務。後轉任營業企劃部門,直到離職。
1995年創立NetCommerce株式會社,就任代表取締役。從事產學合作事業、扶植新創企業、為大型IT解決方案供應商謀劃經營戰略、協助營業組織的改革、人才培育和商業教練、客戶企業的資訊系統企劃和戰略謀劃等工作。IT從業者組成的救災志工團體「一般社團法人 資訊支援救難隊」代表理事。
著有《讓未來眷顧你的技術(未来メ味方ズエペ技術)》、《系統整合重生戰略(ЁЗЪуユ⑦ЪヲяみЁъ⑦再生ソ戦略)》、《系統整合崩壞(ЁЗЪуユ⑦ЪヲяみЁъ⑦崩壊)》(皆由技術評論社出版)等作,以及眾多雜誌文章、採訪、講義、演講等等。
書籍目錄
第1章 因新冠疫情加速的社會變化和IT趨勢 13
■企業如何適應日益複雜的社會 16
■VUCA時代需要的價值觀 18
■為什麼非得「數位」不可 20
■今非昔比的競爭原理 22
■「服務為王」時代的商業結構 26
第2章 搞懂最新IT趨勢所需的數位和IT基礎知識 29
■數位與IT 32
■數位化的目的與兩個定義 34
■IT與數位的關係 36
■兩種數位化:流程數位化與模式數位化 38
■為什麼非數位化不可? 40
■如何實現層次化和抽象化 42
■解構╱重構╱強化 44
■「創新」和「發明」的不同 46
■創新與數位化 48
■UI和UX是什麼? 50
■UI與UX的關係 52
■被選入數位漩渦的商業世界 54
第3章 為商業帶來變革的數位轉型 57
■數位轉型是什麼 60
■數位轉型的3種解釋 64
□【Column】數位轉型與企業目的 67
■網宇實體系統和數位轉型 68
■支撐數位轉型的科技大三角 70
■數位轉型的機制 74
■數位轉型是「數位力」和「人類能力」的結合 76
■數位化和數位轉型的差異 78
■數位轉型的實踐 80
■數位轉型為何困難 82
□【專欄】自然界和商業界的生態系統大不相同 84
第4章 支撐數位轉型的IT基礎設施 85
■資訊系統的3層結構與基礎設施 88
■虛擬化的真正意義 90
■虛擬化的3個種類 92
■「軟體化」是什麼 94
■軟體化的基礎設施 96
■軟體化與雲端運算 98
■伺服器的歷史演變 100
■伺服器虛擬化 102
■「伺服器虛擬化」的三大好處 104
■伺服器虛擬化與容器 106
■容器管理軟體╱容器引擎 108
■不用選擇執行場所就能輕鬆增減處理能力的容器 110
■以一元化方式管理容器的容器編排平台——Kubernetes 112
■虛擬化的種類 114
第5章 已成為新時代電腦使用常識的雲端運算 117
■從「自家發電模式」到「發電廠模式」 120
■雲端是系統資源的網路商城 122
■如何理解雲端的性價比 124
■雲端問世的歷史背景 126
□【專欄】雲端帶來的本質性變化 131
■從資訊系統的現狀理解雲端為何備受期待 132
■雲端的起源與定義 134
■雲端的定義:服務模式 136
■多樣化的雲端服務分類 138
■雲端的定義:部署模式 140
■公有雲和私有雲組合而成的「混合雲」 142
■組合多個公有雲實現最佳服務的多重雲 144
■雲端不可缺少的5項特徵 148
■雲端帶來的3個價值 150
■公有雲的短處 153
■雲端運算的商業模式 154
■公有雲就是將安全策略委外管理 156
■日美商業文化的差異與雲端 158
■雲端優先原則 160
■將自有系統轉移到公有雲上的關鍵點 162
■被雲端吸收的IT商務 164
第6章 適應數位化社會不可或缺的伺服器安全 167
■安全性的分類和威脅 170
■資訊安全的3要素與7要素 172
□【專欄】PPAP 175
■風險管理的概念 176
□【專欄】惡意軟體 179
■防範非法存取的基本策略——存取控制 180
■驗證方法與多重要素驗證 182
■無密碼驗證和FIDO2 184
■驗證同盟與單一登入 186
■網路衛生 188
■「邊界防禦」式安全策略的潰堤與零信任網路 190
■動態政策 192
■零信任安全策略 194
□【專欄】勒索軟體 196
■對抗網路攻擊的核心組織:CSIRT 198
第7章 用資料串起萬事萬物的IoT和5G 201
■IoT的2種解釋 204
■IoT創造價值的2種迴圈 206
■IoT改變社會的2個典範轉移 208
■數位雙生:現實世界的最佳化 210
■數位雙生:連接不同服務創造新價值 212
■產品服務化:轉移產品的價值 214
■產品服務化:運作機制 216
■IoT的3層構造 218
■IoT平台 220
■IoT安全 222
■Intel和Arm 224
■超分散的時代 226
□【專欄】摩爾定律 229
■5G(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3個特徵 230
■5G(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區域型5G 232
■5G(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網路切片 234
■5G(第五代移動通訊系統):NEF 236
■CASE對汽車產業的衝擊 238
□【專欄】梅特卡夫定律 241
第8章 用於理解和適應複雜社會的 AI 和資料科學 243
■人工智慧(AI)與通用人工智慧(AGI) 246
■弱AI與強AI 248
■各時代被冠以AI之名的技術 250
■基於規則的系統(專家系統)與機器學習 252
■AI能做到的事 254
■機器學習是什麼 256
■學習與推論 258
■學習與推論的正確配置 260
■機器學習的學習方法 262
■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 264
■深度學習受到關注的理由 266
■深度學習的2個難題 268
■AI、機器學習、神經網路、深度學習之間的關係 270
■從「自動化」到「自主化」的發展 272
■人工智慧的適用領域 274
■無條件基本收入 276
■能自主行駛的汽車 278
■用對話操作機器的聊天機器人 280
■智慧音箱 282
■AI雲端服務 284
■AI時代需要的人類能力 286
■AI的必要性 288
■資料科學 292
■「資訊」的3個分類: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 294
■資料科學家 296
■資料應用的實踐流程 298
第9章 開發與應用的壓倒性速度化 301
■盡可能不動手地做出IT服務 304
■不開發的技術 306
□【專欄】技術負債 309
■敏捷開發:積極接受規格變更 310
■敏捷開發:以商業成果為目的 312
■敏捷開發:盡可能不做且迅速回應變化 314
■系統的工作負荷與生命期 316
■實現開發與運維的協調和協同的DevOps 318
■幫組織實現壓倒性速度的DevOps和容器組合 320
■不可變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即程式碼 322
■實現靈敏應對變化的微服務架構 324
■無伺服器運算和FaaS 326
■讓開發者專注於應用程式開發的雲端原生 328
■讓系統開發工作更靠近商務前線的無程式碼╱低程式碼開發 330
■RPA:PC操作的自動化工具 332
■RPA:課題、限制,以及解決方法 334
■可提高應用程式附加價值的API經濟 336
■嵌入式金融的可能性 338
■系統開發和雲端服務的角色分工 340
■未來的運維技術人員與SRE 342
第10章 當下最應關注的科技 345
■大幅改變IT與人互動方式的VR、AR、MR 346
■不依賴第三方機構也能確保交易公正性的區塊鏈 348
■區塊鏈的原理 350
■區塊鏈與應用程式 352
■數位貨幣 354
■力圖打造自主分散式網際網路的Web3 356
■Web3時代的組織型態DAO(分散式自治組織) 358
■為數位資料賦予資產價值的NFT(非同質化代幣) 360
■電腦的新型態:神經型態電腦 362
■我們需要量子電腦的理由 364
■量子電腦與古典電腦 368
■3種量子電腦 370
■量子電腦這麼快的原因 372
○結語 374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現在人每天都會看到「數位化」和「數位轉型」等掛著「數位」兩個字的詞彙。當然,我們大可以以不變應萬變,淡然接受這時代就是這樣。但是,你真的認為自己這樣就可以了嗎?
舉個例子,請問你答得出以下問題嗎?
問題1:請問「數位」和「IT(或ICT)」有什麼不同,兩者又有什麼關係?
問題2:現在很多企業都在由上而下推動「數位轉型」,請問你認為數位轉型應該做什麼呢?
問題3:過去也發生過好幾波被稱為「IT化」和「數位化」的產業改革,請問它們跟「數位轉型」有什麼不同呢?
在現代社會,不會造車或造火車沒關係,但如果連怎麼搭車都不知道,生活就會遇到很多不便。同理,就算不會自己製作數位服務,至少也要知道如何運用它們,否則就很難擁有舒適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更別說如果你是一個從商者,被公司或客戶要求使用「數位工具」的話,那就更不能不具備數位科技的常識了。
設計系統、寫程式、架網路等工作,只要交給擁有專業技能的從業者就行了。然而,如果連IT供應商的提案和報價是否合理、自己用的科技是否合適、有無法充分發揮出這些科技的價值等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就無法做好工作。
用「數位素養」提升你的商業能力。
本書正式為此而誕生的。原本,「素養(literacy)」一詞指的是「閱讀理解」能力。而這裡引申為「正確理解,並懂得加以應用的能力」。因此,「數位素養」的意思是正確理解數位工具的本質、價值、角色,並能將之用於自己的工作或事業中的能力。絕對不是要你掌握系統開發的知識或技能。
具體來說,則是要你能夠做到以下幾點。
❖理解數位科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價值與角色。
❖能在工作或事業中應用數位科技。
❖懂得規劃或檢討如何將數位科技應用在工作或事業中,跟專家討論或下達指示,並驗證成果。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搭配豐富圖表,為不具備專業知識的讀者系統性地整理了上述「數位素養」所需的知識。
即便是IT行業的從業者,也存在因為跟不上最新出現的新名詞而困擾的人。對於這樣的讀者,相信本書能幫助你整理和瀏覽當前最新的常識。
而對社會新鮮人和新進員工而言,本書將是一本能讓你系統性地學會在工作現場需要用到的各種最新IT知識的完美教科書。
如果你想要深入理解此領域中的各項科技,建議閱讀相關的專門書籍。因為本書的功能不是幫你「深入理解」,而是「廣泛認識」。同時,也希望提供各位讀者一個思考如何將數位科技應用在工作上的契機。
本書的初版在2015年發行。在這7年間,本書又配合科技和商界環境的改變做了多次修訂,如今已來到第4版。7年的時間在科技界就跟「太古」一樣遙遠。尤其是在2020年2月第3版發行後不久,日本馬上就在「新冠疫情」風暴下發布了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以此為契機,IT趨勢的時鐘也一口氣加速轉動。
比如,許多公司都在此次疫情下將電腦從自有設備換成雲端設備、用遠距辦公的方式進行線上會議、改用電子支付或電子化工作流以避免身體接觸、開始在線上簽署電子契約等等,雖然上述技術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經受到關注,但新冠疫情卻推動它們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普吉。
面對上述的社會變化,企業如果不去適應,就會失去很多商機,並流失優秀的人才。出於這樣的危機感,日本企業開始熱切關注用數位科技為商業模式帶來變革的「數位轉型」。
本書也嗅到了這樣的時代變化,為讀者更新了新的關鍵字和相關內容。同時又保留了舊版所用的「用一個對開頁介紹一個關鍵名詞」的基本結構,依照以下三大方針做了增補和修正。
●以數位轉型為核心,串起各種科技名詞
數位轉型是一個扮演未來商業模式地基角色的重要概念。本書將鉅細彌遺地深入講解數位轉型的本質,並介紹其背後的科技和現代商業的關係。
●在俯瞰整體的同時認識個別技術
本書除了個別介紹每個關鍵字外,也會講解各科技所屬類別(比如雲端、IoT、AI等等)的整體面貌,使讀者能夠「在俯瞰整體的同時認識個別技術」。
●關注近未來發展,預測將來的變化
本書除了「當前的焦點」外,也將追溯其後的發展背景,並探討未來還有哪些科技關鍵字可能成為新的關注焦點,並解讀將來的變化方向。
❖即使不懂IT,也能理解當前的IT趨勢和變化的本質。
❖能預測IT趨勢將為自己的工作帶來何種變化。
❖在面對商界和社會的變化時知道該如何應對。
希望本書能幫助大家在這個數位科技跟空氣一樣自然的時代,掌握適應時代變化的商業能力。
2022年8月31日
齋藤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