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經典新版):能問會聽、不靠權力,今日企業最需要的教練型主管
原文書名:Coaching Based Leadership How the Best Leaders Help Others to Grow?
產品代碼:
9786267293379系列名稱:
In-action!系列編號:
HA0011R定價:
650元作者:
陳朝益頁數:
376頁開數:
14.8x20.9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229出版日:
20240229出版社:
大寫出版社-大雁CIP:
494.2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國際級資深教練陳朝益David Dan,經典專書再現!
★超越國外發展的教練技巧,更重視與華人文化的接軌,以「接地氣」作為教練的基石。
★重視「全人教練」精神,不只是引導外在行為的改變,更著重在「心思意念」的覺察和改變。
★精采收錄18個國內外企業案例,包括英特爾、諾基亞及Google等知名企業見證,如何用企業教練創造更好的人才轉變!
結合了東方的經驗智慧與西方對事對人的好奇心,陳先生擁有「追根究底,提升高度,展現視野」的能力,是現今不可多得的全球化企業教練。
── 美國赫德遜教練學院(Hudson Institute of Coaching, Santa Barbara CA)教練團
你是否還在靠教訓人、定規定與「目標管理」來做事?
新世代員工或年輕部屬是否又讓你覺得很難帶、無所適從、心力交瘁?
你常常活在「不確定部屬會不會失控」的領導焦慮中?
國內外標竿企業都在用的「教練領導」,就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還能「讓員工自己轉變得更優秀」,你想不想學來用?
你知道什麼是在歐美管理階層長期在使用的「企業教練」嗎?教練是個專業的協助者,協助有企圖心的人邁向她自己心中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教練絕對是今日領導方式的重要解答?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求轉型時,更傾向引進教練,而不是找傳統企管顧問?
想知道教練能幫你做什麼,或是想成為教練型主管,不要錯過這本由前英特爾台灣暨中國區總經理帶來的精采創新見證。
本書源起於一場深刻的對話,作者當年接下老東家英特爾的「教練專案」,在與該公司教練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派克女士談話時,被問道:「你和學員在教練過程時是你說話的時間多,還是對方說話的時間多?……如果你說話的時間超過25%,還是講不停,那你是在做『導師』,不是我們英特爾要的教練……」。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讓曾與許多幹練經理人一樣崇尚「快速做決策,有很強的個人直覺和堅持,善於對外做溝通,喜歡教導人」的前英特爾兩岸三地主事者,開始進入了「教練」(Coaching)的世界。
「教練」在全球管理界已被公認為是比傳統的「企管顧問」更好的領導或公司轉型方式,它取代了過去「直接給答案」的舊管理模式;更傾向於協助員工自我轉變,並使得企業真正踏上轉型之途。同時,「教練」也是一種不同於只要有管理頭銜即可「傳授經驗」的空泛「顧問」;在美國,教練已經發展為一項專門、需有進俢及認證資格的管理諮詢專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引進「企業教練」來取代傳統的企業管理顧問。
本書不但完整介紹「教練型領導」相較於傳統的教導式領導,對組織人才發展的更深遠效用及影響;同時也是第一本由華人資深經理人親撰的教練領導專書,書中並提及了華人在管理情境中特別遇及的問題,與企業教練如何克服個人到組織的轉變難題,並有多家國內外各種規模企業實際操作企業教練的心得見證。
如果你的人生正和領導這件事發生關係,那這本書應該擺在你常常能翻出來讀的位置,因為它就像是一位教練,協助你思考自己與被你領導的人之間的許多「既定目標」是否有效:
「教練藉著互動性的對談,協助他找到自己的目標和道路,自己做選擇,決定做最好的自己,而非像專家顧問一樣,他們可能給你另一雙不合適的(專業)大鞋,讓你走不動或走不遠……今日新的經理人,不只是要能管理領導,也要能做人們的導師及教練。」
「管理是什麼?簡單來說是管事,管流程,管外在的行為,甚至管企業的『潛規則』,管『對與錯』,它是『科學』。而領導是什麼?它管人,人的心,動機,意義,感覺,價值,理想,使命,文化,它挑起人們的積極性建設性和熱情,它是『藝術』……我們很多領導者只在做管理者的動作……。」
「我們曾被學校或企業洗過腦,認為『快比慢好』,『快魚吃慢魚,大魚吃小魚』。但這是不是真的?它有真的部分,也有不真的部分。經過幾十年的體驗,我的個人結論是:做大決策時要慢下來:問自己要什麼?」
【管理界領袖一致推崇必讀著作!】
在這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面對多元化的員工和市場,企業要保有創新競爭的活力,每個主管和經營者都必須由「能說」轉變成「能聽能問」的教練型經理人。陳先生的這本書,為今日的企業提供了最好的引導。
──白崇亮,前奧美集團董事長
我在台灣的企業教練,陳朝益先生累積了數十年於領導者和企業教練的經驗,毫不藏私、鉅細靡遺地從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到最終的「教練型經理人養成計劃」等教戰守則均載入本書中。刻劃出現代型優秀領導者所需具有的基本能力、魅力領導,以及其獨特的行為特質……,是現代型企業領導者的名燈和不可或缺的指導書。
──曾滄濱,美商鉑鎂生醫創辦人暨總裁、前順天生物科技總裁
我們都需要教練型的新領導力……,現在的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改變,而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企業不會自行存在因應改變的基因,而是不斷的從新案例中尋找啟示,這是我們不可能迴避的過程。
──黃欽勇,DIGITIMES電子時報暨IC之音董事長
諾華(Novatis)引進企業教練已經有些年日,它已經成為我們績效管理與企業領導力文化的一部分……,我很 高興知道陳朝益先生有系統的將教練介紹到台灣來,這對在轉型階段的企業是個好 消息。
──陳文堂,前新加坡諾華亞太區人資總監
David是我在英特爾的老同事,我很高興他在離開英特爾後再創高峰,做一個他擅長也是他喜歡做的事:企業教練。這對臺灣和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我深度認同教練是一個好的選擇來提升並達成這些目標,也讓我們在經營企業時,更有人性化,更人本,這是好企業文化的基礎,我曾親自使用過企業教練,我高度建議企業界的朋友們,你也來試試。
──楊敘,前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在我個人的職業發展中,David一直給予我啟迪和鼓勵,傳授思考的智慧,從一個外商的專業經理人,跨越企業文化屏障,融入到優秀的本地上市民營企業,成為轉型期的高層管理人員。受惠于David的教練型管理理念,我把自己的團隊建成了一個學習型組織……。
──邢科春,上海玖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國際級資深教練陳朝益David Dan,經典專書再現!
★超越國外發展的教練技巧,更重視與華人文化的接軌,以「接地氣」作為教練的基石。
★重視「全人教練」精神,不只是引導外在行為的改變,更著重在「心思意念」的覺察和改變。
★精采收錄18個國內外企業案例,包括英特爾、諾基亞及Google等知名企業見證,如何用企業教練創造更好的人才轉變!
結合了東方的經驗智慧與西方對事對人的好奇心,陳先生擁有「追根究底,提升高度,展現視野」的能力,是現今不可多得的全球化企業教練。
── 美國赫德遜教練學院(Hudson Institute of Coaching, Santa Barbara CA)教練團
你是否還在靠教訓人、定規定與「目標管理」來做事?
新世代員工或年輕部屬是否又讓你覺得很難帶、無所適從、心力交瘁?
你常常活在「不確定部屬會不會失控」的領導焦慮中?
國內外標竿企業都在用的「教練領導」,就能解決這些問題,而且還能「讓員工自己轉變得更優秀」,你想不想學來用?
你知道什麼是在歐美管理階層長期在使用的「企業教練」嗎?教練是個專業的協助者,協助有企圖心的人邁向她自己心中理想的境界。
為什麼教練絕對是今日領導方式的重要解答?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求轉型時,更傾向引進教練,而不是找傳統企管顧問?
想知道教練能幫你做什麼,或是想成為教練型主管,不要錯過這本由前英特爾台灣暨中國區總經理帶來的精采創新見證。
本書源起於一場深刻的對話,作者當年接下老東家英特爾的「教練專案」,在與該公司教練部門的一位負責人派克女士談話時,被問道:「你和學員在教練過程時是你說話的時間多,還是對方說話的時間多?……如果你說話的時間超過25%,還是講不停,那你是在做『導師』,不是我們英特爾要的教練……」。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讓曾與許多幹練經理人一樣崇尚「快速做決策,有很強的個人直覺和堅持,善於對外做溝通,喜歡教導人」的前英特爾兩岸三地主事者,開始進入了「教練」(Coaching)的世界。
「教練」在全球管理界已被公認為是比傳統的「企管顧問」更好的領導或公司轉型方式,它取代了過去「直接給答案」的舊管理模式;更傾向於協助員工自我轉變,並使得企業真正踏上轉型之途。同時,「教練」也是一種不同於只要有管理頭銜即可「傳授經驗」的空泛「顧問」;在美國,教練已經發展為一項專門、需有進俢及認證資格的管理諮詢專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引進「企業教練」來取代傳統的企業管理顧問。
本書不但完整介紹「教練型領導」相較於傳統的教導式領導,對組織人才發展的更深遠效用及影響;同時也是第一本由華人資深經理人親撰的教練領導專書,書中並提及了華人在管理情境中特別遇及的問題,與企業教練如何克服個人到組織的轉變難題,並有多家國內外各種規模企業實際操作企業教練的心得見證。
如果你的人生正和領導這件事發生關係,那這本書應該擺在你常常能翻出來讀的位置,因為它就像是一位教練,協助你思考自己與被你領導的人之間的許多「既定目標」是否有效:
「教練藉著互動性的對談,協助他找到自己的目標和道路,自己做選擇,決定做最好的自己,而非像專家顧問一樣,他們可能給你另一雙不合適的(專業)大鞋,讓你走不動或走不遠……今日新的經理人,不只是要能管理領導,也要能做人們的導師及教練。」
「管理是什麼?簡單來說是管事,管流程,管外在的行為,甚至管企業的『潛規則』,管『對與錯』,它是『科學』。而領導是什麼?它管人,人的心,動機,意義,感覺,價值,理想,使命,文化,它挑起人們的積極性建設性和熱情,它是『藝術』……我們很多領導者只在做管理者的動作……。」
「我們曾被學校或企業洗過腦,認為『快比慢好』,『快魚吃慢魚,大魚吃小魚』。但這是不是真的?它有真的部分,也有不真的部分。經過幾十年的體驗,我的個人結論是:做大決策時要慢下來:問自己要什麼?」
【管理界領袖一致推崇必讀著作!】
在這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下,面對多元化的員工和市場,企業要保有創新競爭的活力,每個主管和經營者都必須由「能說」轉變成「能聽能問」的教練型經理人。陳先生的這本書,為今日的企業提供了最好的引導。
──白崇亮,前奧美集團董事長
我在台灣的企業教練,陳朝益先生累積了數十年於領導者和企業教練的經驗,毫不藏私、鉅細靡遺地從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到最終的「教練型經理人養成計劃」等教戰守則均載入本書中。刻劃出現代型優秀領導者所需具有的基本能力、魅力領導,以及其獨特的行為特質……,是現代型企業領導者的名燈和不可或缺的指導書。
──曾滄濱,美商鉑鎂生醫創辦人暨總裁、前順天生物科技總裁
我們都需要教練型的新領導力……,現在的企業,面對的不僅僅是改變,而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企業不會自行存在因應改變的基因,而是不斷的從新案例中尋找啟示,這是我們不可能迴避的過程。
──黃欽勇,DIGITIMES電子時報暨IC之音董事長
諾華(Novatis)引進企業教練已經有些年日,它已經成為我們績效管理與企業領導力文化的一部分……,我很 高興知道陳朝益先生有系統的將教練介紹到台灣來,這對在轉型階段的企業是個好 消息。
──陳文堂,前新加坡諾華亞太區人資總監
David是我在英特爾的老同事,我很高興他在離開英特爾後再創高峰,做一個他擅長也是他喜歡做的事:企業教練。這對臺灣和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我深度認同教練是一個好的選擇來提升並達成這些目標,也讓我們在經營企業時,更有人性化,更人本,這是好企業文化的基礎,我曾親自使用過企業教練,我高度建議企業界的朋友們,你也來試試。
──楊敘,前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在我個人的職業發展中,David一直給予我啟迪和鼓勵,傳授思考的智慧,從一個外商的專業經理人,跨越企業文化屏障,融入到優秀的本地上市民營企業,成為轉型期的高層管理人員。受惠于David的教練型管理理念,我把自己的團隊建成了一個學習型組織……。
──邢科春,上海玖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
作者簡介
陳朝益 David Dan
曾任英特爾(Intel)臺灣香港和中國區行銷總經理及首席代表,參與了兩岸三地電腦行業早期的建設;後轉任研華科技北美區事業部總經理及美商上市企業普思(Pulse)科技全球營銷副總裁。他曾榮獲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Andrew Grove)博士頒發的特殊貢獻獎。2006年起致力於以「教練」為核心的組織及人才發展,他擁有美國赫德遜教練學院(Hudson Institute of Coaching, Santa Barbara CA)和美國國際教練協會(ICF)PCC級認證教練資格,以及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博士的教練認證。他專注於中高層主管領導力教練、企業變革教練、企業接班人教練、企業面對新世代員工的新領導力教練。
赫德遜學院教練團對他的評語是「結合東方的經驗智慧及西方對事及對人的好奇心,陳先生『追根究底,提升高度,展現視野』的能力,是現今不可多得的全球化企業教練」。
在這關鍵時刻,陳先生深信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忘記背後努力向前,大破大立,發揮每一個人的潛能和優勢,每一個人要先能走出自己的路為自己負責,然後才能一起合作成就大事業;這是生命教練的專業,也是他人生下半場的志業。「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這是教練的使命和信念。
陳先生曾是臺灣教練協會(ICFT)理事長(2012-2013),臺灣二代大學業師,香港大學SPACE教練培育計劃教練。他常受邀參與國內外的企業、學校、政府單位做人才培育教練。著作有《幫主管自己變優秀的神奇對話》、《翻滾吧,MIT人才》、《幫年輕人變優秀的七個好決定》、《如何讓改變發生》套書(臺灣大寫出版)和《新領導力》(北京機械出版社)。
書籍目錄
新版序 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教練的術與道
首版推薦序 新世紀專業經理人必讀的一本書╱曾憲章
首版好評與推薦──
前言 做一個「建管道」的人
第一部 領導者的新挑戰:當經營環境更波濤洶湧,你怎麼帶領團隊?
1 經理人的新角色──從「老師」變「教練」
遊戲規則變了!
醫生的誤診與企業的錯誤決策
教練的角色與責任
為什麼我們需要教練技能?
掌握教練技術難嗎?
組織經理人為什麼要有教練技能?
教練型組織的不同
如何在組織內建立教練能力?
為什麼需要教練?
對新世代員工與外在壓力,你準備好了嗎?
你的企業有「彼得原理」生存的空間嗎?
2 你是哪種領導人?──想要掌聲,還是創造更多人才?
反思領導的八個模式
領導力2.0:要培育「追隨者」還是「領導者」?
不要只迷戀目標管理
個人教練:領導人成功的祕密
第二部 優秀領導人如何幫助他人成長──由「對事不對人」到「對事也對人」的教練型文化
3 為什麼變?該怎麼變?教練型企業文化的管理新貌
文化是那看不見的水
企業文化有多重要?
什麼是教練型文化
專業教練
對企業文化的定期體檢和機制建立
讓高層領導人認知企業教練價值:教練型文化會帶來的事
別讓「該怎麼辦?」這個問題遲到
引進「企業教練」的六個步驟
讓「教練型」企業文化生根
企業教練型文化小體檢:我們現在在哪裡?
一場最重要的企業文化變革
思科的轉型
4 從好到優秀的領導──如何培養教練型經理人?
成功企業的兩個重要指標
要成功,先成為一個優秀的經理人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90天的「領導力檢驗表」
「人的問題」:企業當前的重大困境
如何成為「教練型主管」?領導力的發展藍圖
領導人的兩個最佳教練模式:教導型與引導型
教練能為你做什麼?企業教練的十個基本能力
如何有效發揮教練的能量?
如何評估教練專案的效果?
第三部 陪他走好這一段路:教練型主管的必備能力
5 靜下來才能專注──教練模型介紹(1)
懷錶的故事
在與學員對談的時候,你看到什麼?
PCA潛能啟動模型
8P:生命的規律
8C:人格特質
8A: 動機和態度
8Q:全人的能力商數
A.C.E.R.教練模型:教練模型的基礎
自我評估,認知與自我接納
時時更新我們的「心理羅盤」
GROWS 2.0模型
6D肯定式探尋教練法
如何釋放人的潛能?
教練教導流程
6 人生有許多十字路口──教練模型介紹(2)
人生的十字路口
約哈瑞窗口:為什麼我不讓你知道我是誰?
你願意拿下面具,面向你認識的人嗎?
轉危為機:邁向目標
人際關係價值網路
價值觀:哪些事對我重要?
80╱20法則
前饋及回饋
順勢而為的領導力
六個奇妙的數字
7 幫人看見自己的幾道光──教練的百寶箱
要能靜下來:但熱情不變
正向積極的心態:我很不錯
要能全神貫注:我選擇現在專注
要能專心傾聽(Full presence & Listening):我聽懂了
提「有效問題」的能力:是什麼?為什麼?憑什麼?
教練型的高效會議:你們認為該怎麼辦呢?
換個角度看問題:這是好機會
角色的轉換 :我是領導人,我也是教練
如何做「有效溝通」?我不關心,所以我不知道
面對改變(轉型)時的阻力:發生了什麼事?
自我管理:昨天,今天和明天
差異性:黑色的氣球會不會飛?
「時時更新」的能力和機制 :這怎麼可能?
一個80歲智者給你的一封信
你要為我的快樂負責
做別人的鏡子和回音板
情商:我瞭解你的心情
學習力:由教訓教導到教練的成長與轉型
抱歉我搞砸了:做錯事要能道歉,做個有擔當的人
8 太多時候,你總需要一場談話──教練的各種角色
教練是企業內學習活動的一環
人生的轉型教練
創業教練
創新教練
績效改善教練
高層主管教練
團隊教練
一對一的教練
企業變革教練
接班人教練
跨文化教練
人生下半場教練
第四部 我們還在不斷探索學習
9 人人可以成為好教練!
如何找到你合適的教練
做自己的教練
做你團隊的教練
做個「即時」的教練
做個不斷的學習者
創造急迫感的領導者
10 訪談──國內外企業的教練運作
案例1:「A公司」的教練體制: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
案例2:諾基亞
案例3:「T公司」:世界級半導體晶片設計製造大廠
案例4:Google的科技導師
案例5:微軟
案例6:「Q公司」:全球無線通訊高新科技企業
案例7:奇異內部的人才培育機制
案例8:ADOBE公司的ALE領導人培育計畫
案例9:福特汽車
案例10:美國泰勒發高球球具公司的「企業教練」系統
案例11:Ernst & Young的「內部企業教練」培育系統
案例12:「J公司」:全球最大農機具製造集團
案例13:美國凱撒醫療保險服務集團
案例14:社會福利國家的「教練」服務機制
案例15:夏威夷教育局的教練專案(旅遊發展教育)
案例16:美國城市交響樂團教練
案例17:臺灣「G公司」:一家傳統行業的中型企業
案例18:在臺灣外商C公司的接班人教練
11 不同角度看問題──成功教練的專業境界
教練和導師、顧問的差異與不同價值
企業高層領導人間的共同小祕密
內部及外部企業教練的定位
真正的教練,使用有規矩
跟教練學什麼?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一個更重要的選擇
謝辭 關鍵時刻
附錄 關於教練的20個基本問題
推薦序/導讀/自序
新版序
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
──教練的術與道
企業教練(Coaching)引進台灣已經有十餘年了,現今已經滿地開花,認證和培訓機構到處林立,企業內部的教練文化也漸漸長成,這也是教練行業進入下一個階段「轉骨期」的關鍵時刻,早期的教練認證多是引進並應用國外成熟的教練技巧,我們下一步要如何發展呢?是提升「教練術」進入「生命教練之道」,基於我過往的教練經驗,我認為有兩個方向需要大家共同一起努力,這也是我修訂這本書的主要動機:第一是更重視與華人文化的接軌,「接地氣」是我教練的基石,其次是「全人教練」,不只在外在行為的改變,更著重在「心思意念」的覺察和改變,這是這本修訂版所要呈現的重要精神。
面對外在環境是如此的「多變,多元,複雜,不確定」(DDCU: Dynamics, Diversity, Complexity, Uncertainty),戰亂頻傳,AI浪潮也急速的在興起以及新世代人進入職場對領導人的挑戰,這是一個關鍵時刻,我相信教練是最有價值的一盞燈。
教練是個專業的協助者,協助有企圖心的人邁向她自己心中理想的境界。
這是生命成長的奧祕,它崇高的使命深深的吸引著我,促使我由職場退下來之後再度進入教練學校進修學習,為的是轉化自己成為一個「虛己,助人」的教練。我的生命導師曾經告訴我:「人生上半場的歷練是為下半場預備的。」我期盼這個機會和角色。
我知道教練不是無所不能,依據每個人身心靈的狀態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來協助她成長改變。當一個人的心智尚未成熟時,她需要更多的灌能(Enablement) 型的學習;及至心智長成,進入成人學習(Adult learning)的階段,在許多的關鍵時刻,她需要的協助是開竅(Enlightenment), 需要的是「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的生命教練。
教練最大的價值不只在於「傾聽,對話」,而是「喚醒生命,感動生命,成就生命」,讓對方在「感動後的行動」,由「知道到做到」的堅持,這需要教練定期的關心和陪伴,這是教練的基本功「用心,但是不要太用力」,這是「虛己,樹人」的道。
我在初入教練領域時,也取得許多的認證,這些都是教練工具箱需要的資源,我也認知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初步察覺對方外在的行為,但是無法深入「認識一個人」,它還是在「術」的領域,需要走進「道」的層級,就好似我不會只使用測評工具來檢視「領導力」、「員工投入度(Employee Engagement)」、「組織信任度」……等,教練需要建構一個安全的氛圍讓員工願意說出心底的感受,組織裡可能會有隱藏的「共錯結構」、「跨文化壁壘」或是「信任障礙」。需要有更多元的角度來觀察;也需要有對在地文化的接軌,才能在傾聽後能提出「高衝擊力」(High impact)的問題,成為「一盞燈」,讓Coachee(與教練對話的學習人,或稱受教練者)看見未來。
教練也不會停止於「啊哈時刻」,而是協助Coachee願意由知道邁向做到,這是「一段路」的陪伴,路上會經歷許多的挑戰,如何協助員工點亮自己生命中的那一盞燈,並且知道如何掌好自己的舵,繼續向前行,這是「一席話」開展的機緣,在每一個小的改變中,生命的成長就在發生,這是教練的道。
教練的使命在樹人,成就他人的生命,長成她們期待自己理想的樣式,這是我一生的志業,我樂此不疲。
文章試閱
前言 做一個「建管道」的人
一盞燈,一席話,一段路;教練是在你生命中的關鍵時刻,協助你找到自己的目標方向,熱情和動力,並陪你走一段路的人!
教練不是給魚吃,教練是培育你能釣到「自己喜歡吃的魚」的能力!
我和教練(Coaching)的邂逅
在2006年6月份的某一天,我和英特爾總部教練項目的負責人派克(Mariann Pike)女士有了一段改變我一生的談話;在我承接英特爾(Intel)中國區高階主管教練專案後,她問了我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和學員在教練過程時是我說話的時間多,還是對方說話的時間多?她說雖然是老東家、老朋友,但是就是論事,英特爾要的是「人才發展的教練,而不是老師傅(Mentor)」,如果我說話的時間超過25%,還是不斷的講,那我就不在做教練,而是做教導型的師傅,在做自己經驗的傳承!當時這給我一個當頭棒喝!很明顯的我是不夠格。
派克很耐心的告訴我什麼是教練,它和我現在做的「教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她們只要請「教練」?同時也仔細的告訴我英特爾如何評估和引進「外部教練」,如何能被「資格認定」?這一切的一切,對我都是如此的新鮮和迷人,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就是我要的「人生下半場」!要成為「關鍵時刻」的教練!而不是在退休後拿著舊抬頭到老朋友企業做顧問或董事,我看到我自己的熱情點和動力;在這「關鍵時刻」,我也感受到我能夠提供更好的價值給企業界的朋友們!
「叫我陳教練」!
在我進一步瞭解教練後,我發覺全球許多的教練學校,許多的教練應用,許多的教練方法和工具;在美國有常春藤大學在開課,有專門的教練學院,也有網路教學的,看看錄影光碟就可以了,那我該做什麼選擇呢?我不得不再回去找派克女士,她也是有執照的教練,她不評論其他企業的看法和做法,她開頭就問我「你要的是執照,還是學習的能力?」另外她還告訴我她公司的兩個選擇條件,第一必須要有ICF認定的教練執照,而且她只認定三個教練學院畢業的認證教練。這大大的省去我選擇的困擾,這是一盞明燈。這個機緣讓我在赫德遜(Hudson Institue)教練學院由頭到尾扎扎實實的學習了近一年半的功夫,我是徹底的被改變了,我成為一個認證教練!而且結交了許多企業界的資深教練朋友!
教練不是一個頭銜,我在經過洗練後,有如浴火重生,我以前認為做事「SMART」(聰敏)的能力慢慢在減低,不再「快速做決策,很強的個人直覺和堅持,善於對外做溝通,喜歡教導人」,我變成了「有耐心傾聽,好奇的問」,我特別喜歡問「你認為呢?是什麼、為什麼?憑什麼?」,年輕人第一次和我的談話後會告訴我:「和你談話好累!」他們要再好好想想才能行動!自己要做決定,要自己學會負責,我告訴他們這不是「一般人」做的事,特別是企業主管!
當然,事後很多人會再回來謝謝我對他們的幫助,他們會不斷的在「關鍵時刻」回來找我。我知道我是在做他們的教練,我是合格的「陳教練」了!
關鍵時刻
那何時是該和教練談話的「關鍵時刻」呢?我個人的體驗是:
這件事你自己拿不定主意,而必需靠外來專業的協助時;這可能是自己的人生規劃,交友或是企業經營者的重要決策;我們常聽「當自己不做決定時,他人就會幫你做決定了」,你願意嗎?
第二,這件事對你很重要,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可能是個人的一生,可能是企業的決策或改變。
第三,它必須是很急,要有急迫感。
這時候,找個你能信得過談得來的教練就對了。
做個建管道的人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人生下半場的目標是「有意義」(Significance)和「有衝擊」(Impact),對自己和對他人以及社會都有作用;我本來計畫好好為一些需要的人提供教練服務就可以達成這個目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本書《做個建管道的人》後,我忽然驚醒:如果我能幫助一群人成為好教練或是培育更多好的「教練型」主管,為什麼我只做「一對一」教練?
當然,我也還牢記在心另一件事:在教練眼中,「N不一定大於1」(「多」不一定比「精」好),能幫助一個好的領軍者成功,它對社會的貢獻也很高。於是我新的志向是: 持續做「一對一」的教練,繼續服務有需要及有心追求成長的個人;我也可以藉著服務他人來學習,做總結並沉澱些好東西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特別是在這一個高度「多元化,多變化,複雜化及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要面對許多沒有預備好的事件,這樣「邊做邊學」是很好的。
但我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要不斷的做「建管道」的事,寫「書」或開「培訓班」,讓更多的人受惠,與更多的人分享,不管這「管道」能流出多少「甘泉」來,也不計較它能幫助多少人, 這是我寫這本書的用心和動機。
這本書先於2010年1月在中國出版,簡體版的書名是《新領導力:由教訓型到教練型經理人》,我在出版繁體版時再內容上做了一些強化,特別是本地案例的選擇,讓本書更有可讀性。
我寫這本書的動機也是要解答以下幾個基本問題: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教練型領導力?它合適我們的管理環境嗎?對我們的企業有價值嗎?到底這個行業在國內外發展得怎麼樣了?有什麼經驗可以參考?
為此我訪談了24家企業,寫了18個案例給大家參考,包含了臺灣的兩個案例,都是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對有興趣學習發展「教練型領導力」的企業和個人有什麼建議?
介紹教練的模型工具及一些應用案例,以讓有興趣的企業或個人來確定這項服務及能力對他們是否合適。
我沒有企圖心將這本書定位為專業的學術或理論著作,而是期望能提供給企業和經理人一本較國際化的教練力工具實踐書;它是我個人多年來對「教練力」的學習實踐和智慧沉澱總結,同時它也深度考量了實踐的機會和環境。希望藉著這本書,我們不只是做個「建管道」的人,我們也願意成為一個管道,讓「教練力」經由這本書流向每個有需要有熱情學習的企業及個人。
至於這本書的基礎架構是:
第一部分是談「領導人的新挑戰:經營環境波濤洶湧,經營者該怎麼辦?」
在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多元化,多變化,複雜化及不確定性」(DDCU: Dynamics, Diversity, Complexity, Uncertainty)都高時,企業如何以更好的領導方式來面對挑戰,它們由「教訓教導」到「教練領導」轉型的必需性和急迫性如何。其次是新世代的工作者,在企業內的價值越來越重要,企業內領導與管理模式的改變也有其必需性和急迫性,才能完全發揮他們的潛能與特色,成為企業新的核心能量。
第二部分是談「優秀領導人如何幫助他人成長?」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建立一個好的企業文化。
針對對我們對國際企業的調查及分析,對行業專家的請益,還有個人對企業教練的專業學習,以及過去在國內外組織經營與領導的心得與對目前企業經營環境的認知,我大膽的針對這兩大主題提出一些建議,包括了:教練型企業文化怎麼建立?以及「教練型領導者」在企業內的培育機制及實踐計畫。
第三部分是「教練型主管必備的能力」
這一部會介紹教練的一些基本思路、模型、工具和應用案例。目的是提供一個展示平台與企業內的組織發展專家們互相切磋。
教練早期是由運動員的教練延伸到企業界來,一個好的運動員教練不只在硬實力上強化運動員,而且在軟實力上要下很大的功夫,如何發揮運動員的強項及潛能?如何將他的心態擺對,正向積極,面對自己,面對挑戰;這都是企業教練的根本能力。我用了些模型,工具及應用案例來解釋教練的價值與實踐。我們相信一個人的外在能力或行為是和他的全人「本相和自我」息息相關,而不能只是在部分著力,我們會花些章節介紹「如何發展全人的潛能本源」的幾種辦法。
不論對教練專家對個人或是企業客戶,「教練」還是一個嶄新的能力發展模式,它是「科學」與「藝術」的綜合體,有些部分它能沉澱成為模型,可是當它實踐複製的時候又是因人因時而異,它也是與文化背景息息相關。
大多數的人都會同意「教練」對個人或是企業都是非常有價值,但是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公認量化的評估工具來回答「它為企業提供了多少價值」,有時它可能是無價的。
第四部分是「我們還在不斷探索學習」
最後一部除了談談「人人可以成為一個好教練」外,我們特別在這個時候要介紹「企業教練運作的成功案例及經驗總結」,也介紹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的成功案例,我們採訪了24家企業,寫下18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包含幾個在臺灣的案例。我們在確定這些企業名單是兼顧「領先性」及「合適性」,領先性是要較好的成效我們可以參考學習,合適性是他們的運作經驗及對全球化人才發展的深度對我們有參考價值。
我在書中列出了這些企業的名單,但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不願意用個人及企業掛名,因這要經過很長的企業律師核可流程。很多企業願意公開採訪,但也有很多的企業認為這是「企業機密」。我謝謝這些企業及個人給我個人提供的協助,他們大部分是企業內「教練專案」經理人或是更高的層級;有一個美國的教練協會也很驚訝我的這份報告,認為這不只對臺灣或中國企業,對美國的企業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資訊。
在這些採訪中,我會請教企業以下的一些問題:
•你們公司引進「企業教練」的動機及時空背景是什麼,你認為「企業教練」專案的成功要件是什麼?
•你們公司的「企業教練」系統是如何建置的?流程又是如何?公司的「企業教練」專案主要是為哪些人服務?
•你們對外部「企業教練」是如何做資格審核的?誰來做?
•你們公司有內部的「企業教練」嗎?你們內部與外部企業教練的比率如何?如何建立你們「內部企業教練」機制?它是如何運作的?一般的教練專案合約為期多長?你們有對教練的評估系統嗎?內容是什麼嗎?
•針對某個教練專案,如果你們能重來一次,你們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嗎?你對臺灣及中國的企業引進教練項目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由培訓到學習,由教導到教練
現在許多企業已開始大力發展學習型組織,將傳統的「培訓」項目轉變成為「學習」活動,它的差別在於參與者或學習者的動機。
「培訓」比較上是較被動的或單向的,是老師教、學員學,它需要更多的智慧轉化才能成為企業價值;「學習」則是以學員或企業為主的學習活動,瞭解他們的需要,為他們量身定做,不在教導,而在互動學習;基於這個基礎,往上再長出來「教練型的互動學習」模式,它的特色是:以學員個人或團隊為主的互動學習,教練少講多聽多問,點亮學員(們)心中的潛能,讓它能釋放出來,並陪他們走一段路;這已被公認是最佳的人才發展模式。
在高速變化、高速反應的時代,經理人往往被要求要能「快速反應,快速決策」,他們的領導方法及心態會偏重於「教訓」型,給「指示」或「方針」,而較沒有耐心詢問員工的想法,這是「父母」對「小孩」的「教訓型」管理,這在辦公室隨處可見。
而教練的責任和目的就是要轉變這領導模式,讓經理人能改變心態,由「父母」對「孩子」的心態,改變成為「成人」對「成人」的討論,互相尊重,開放參與,給予選擇,給予激勵,建立容許失敗的新領導環境,讓員工有做主人的心態,這正是本書的主題。
為你而寫的教練力轉型書
本書還有一個特色,我們希望這是你個人的「教練力轉型書」,這是你的「教練力」的成長紀錄,在每章最後我們會留下時間和空間的空白,使用我個人發展出來的「RAA」(Reflection, Renewal, Application, Action;反思、更新、應用、行動)模型清單,問你幾個基本問題:你學到什麼?哪些對你有感動?你如何使用在你身上?什麼時候開始啟動?
我們都很擅長建立願景做決定,但我們最大的障礙是「啟動」─如何走出第一步?
在學習一個新知識和能力後,我們要學會靜下來,做反思及更新的動作,並勇敢的踏出第一步。看了這本書也希望你自問:我學到什麼? 如何用到我的身上,改變我的思路及行為?何時啟程?請你寫下來,做承諾啟動;讓我陪你走一段路!
也歡迎你寄送電子郵件給我,告訴我你看完這本書後學到什麼?什麼對你有感動?決定做什麼改變?如何改變?什麼時候啟動?
很高興將這份成果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相信這不論對我個人或是對教練這個行業在臺灣及中國的發展,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