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線上課程大全:抓住知識分享的機遇,打造你的第二財富通道
原文書名:做课:抓住知识分享的机遇,打造你的第二财富通道
產品代碼:
9786267405208系列名稱:
實用知識系列編號:
90定價:
420元作者:
布棉(徐財星)、崔曉玲頁數:
280頁開數:
14.7x21x1.6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0201出版日:
20240201出版社:
寶鼎出版-日月文化CIP:
521市場分類:
市埸行銷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知識變現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只要熟習1套設計模型
2種課程類型、4大操作步驟
就可以把自己的任何一門本事
打造成創造被動收入的有價課!
看到身邊越來越多人加入知識分享的熱潮中,你是否也曾想過跟他人分享,卻覺得自己的經驗沒什麼價值?或覺得自己一身技藝,卻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來分享,也不知道怎麼統整自己的知識才能吸引觀眾?又或者你是公司的管理者,是否曾計畫培養公司內部的HR、明星員工來做線上課程,而對方卻因為覺得太麻煩而百般推辭?
針對這些苦惱,著名線上課程平台「三節課」聯合創始人布棉和資深課程製作人崔曉玲,根據豐富的線上課程製作經驗,結合三節課的優質課程案例,整合出一套易上手的線上課程製作方法論,輕鬆教會我們:
◆如何從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中提取值得分享的知識與經驗
◆按科學的課程製作步驟,循序漸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線上課程
◆設定教學目標、編排教學內容、製作吸引人的課程大綱、設計講課PPT、應用課程設計的技巧……,做出學習者更需要、更想學的內容
這是一本內容扎實飽滿的線上課程製作指南。不僅是個人創造傳遞知識、內容變現的新途徑,還可以作為企業培養內部講師、提高內部培訓課程品質的指導用書,為企業沉澱自身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供務實可行的辦法。
【本書特色】
1.本書為著名線上課程平台「三節課」,十年核心課程製作的精華總結,這精華就是:1套設計模型、2種課程類型、4大實際操作步驟,是一套系統化、專業且人人可以學會的線上課程製作方法論。
2.書中有大量講課PPT示範圖,能幫助讀者對比出自身的內容缺漏,有很高的參考學習價值。有助於個人打造可變現的優質線上課程及企業內部講師的培養,創造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正向循環。
3.本書適合想嘗試做線上課程、企業培訓產業和線上教育領域從業人員,不論是新人還是熟手,都可以從書中獲得需要的「營養」。
【推薦人】
吳鑫╱燃燒吧攝影魂學院創辦人、攝影企業講師
原詩涵╱透鏡數位內容創辦人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各界好評】
兩位作者在培訓和職業教育領域有超過七年的經驗,累積大量的實際操作案例,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和失敗都是最佳實踐的資料,他們從這些資料中抽象和總結出很多實際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並形成方法論。
後顯慧 三節課創始人兼CEO
看完這本書,我很感動。現在有很多作者出書是為了展現自我能力和才華,而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用來解決問題的書,因此尤為可貴。
這本書很可能會推動新興產業類教育產業的發展,在未來的新興產業教育領域裡,將誕生一批能做出課程的業務專家。
馬成功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理事、京東大學原執行校長
《培訓管理:從入門到精通》作者
知識變現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只要熟習1套設計模型
2種課程類型、4大操作步驟
就可以把自己的任何一門本事
打造成創造被動收入的有價課!
看到身邊越來越多人加入知識分享的熱潮中,你是否也曾想過跟他人分享,卻覺得自己的經驗沒什麼價值?或覺得自己一身技藝,卻不知道該選擇哪個來分享,也不知道怎麼統整自己的知識才能吸引觀眾?又或者你是公司的管理者,是否曾計畫培養公司內部的HR、明星員工來做線上課程,而對方卻因為覺得太麻煩而百般推辭?
針對這些苦惱,著名線上課程平台「三節課」聯合創始人布棉和資深課程製作人崔曉玲,根據豐富的線上課程製作經驗,結合三節課的優質課程案例,整合出一套易上手的線上課程製作方法論,輕鬆教會我們:
◆如何從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中提取值得分享的知識與經驗
◆按科學的課程製作步驟,循序漸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線上課程
◆設定教學目標、編排教學內容、製作吸引人的課程大綱、設計講課PPT、應用課程設計的技巧……,做出學習者更需要、更想學的內容
這是一本內容扎實飽滿的線上課程製作指南。不僅是個人創造傳遞知識、內容變現的新途徑,還可以作為企業培養內部講師、提高內部培訓課程品質的指導用書,為企業沉澱自身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供務實可行的辦法。
【本書特色】
1.本書為著名線上課程平台「三節課」,十年核心課程製作的精華總結,這精華就是:1套設計模型、2種課程類型、4大實際操作步驟,是一套系統化、專業且人人可以學會的線上課程製作方法論。
2.書中有大量講課PPT示範圖,能幫助讀者對比出自身的內容缺漏,有很高的參考學習價值。有助於個人打造可變現的優質線上課程及企業內部講師的培養,創造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正向循環。
3.本書適合想嘗試做線上課程、企業培訓產業和線上教育領域從業人員,不論是新人還是熟手,都可以從書中獲得需要的「營養」。
【推薦人】
吳鑫╱燃燒吧攝影魂學院創辦人、攝影企業講師
原詩涵╱透鏡數位內容創辦人
蘇書平╱先行智庫執行長
【各界好評】
兩位作者在培訓和職業教育領域有超過七年的經驗,累積大量的實際操作案例,這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成功和失敗都是最佳實踐的資料,他們從這些資料中抽象和總結出很多實際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並形成方法論。
後顯慧 三節課創始人兼CEO
看完這本書,我很感動。現在有很多作者出書是為了展現自我能力和才華,而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用來解決問題的書,因此尤為可貴。
這本書很可能會推動新興產業類教育產業的發展,在未來的新興產業教育領域裡,將誕生一批能做出課程的業務專家。
馬成功
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理事、京東大學原執行校長
《培訓管理:從入門到精通》作者
作者簡介
布棉(徐財星)
三節課聯合創始人,「產品經理系列」暢銷課程講師,累計設計超過300個小時的線上課程,超過5萬名學員學習。本書的課程設計方法每年幫助上千名講師設計超過2,000小時的課程。
崔曉玲
獨立課程製作人,三節課創始團隊成員,在課程生產、服務、行銷方面都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擅長挖掘講師內容的亮點,找到課程的賣點。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製作線上課程,有方法嗎?
誰具備做一門課程的能力?
講師能做哪些課程?
學員需要什麼樣的課程?
課程如何生產出來?
第二章 新興產業類線上課程設計雙鑽石模型
第一步:盤點知識資產,找出值得製作課程的方向
第二步:設定教學目標,明確提供誰、提供什麼成果
第三步:確定課程結構,給予學員學習預期
第四步:設計學習體驗,加強學員收穫感
第三章 如何生產一門知識小課
知識小課的設計過程
知識小課有哪些類型?
知識小課第一步:盤點知識資產
知識小課第二步:設定教學目標
知識小課第三步:確定課程結構
知識小課第四步:設計學習體驗
知識小課的自檢清單
第四章 如何生產一門體系課程
體系課程的設計過程
體系課程有哪些類型?
優秀體系課程的要點
體系課程第一步:盤點知識資產
體系課程第二步:設定教學目標
體系課程第三步:確定課程結構
體系課程第四步:設計學習體驗
體系課程的自檢清單
第五章 課程內容設計的技巧
如何設計個人介紹?
如何設計課程目錄?
如何講好概念?
講重點:把方法細分精講
講總結:避免虎頭蛇尾
如何設計課程案例
課程PPT的製作標準
如何有感情地講課?
如何高效錄製課程?
課程的審核標準
後記
製作線上課程工具箱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課程設計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我並非一名專業的課程設計師,而是一名產品經理,主要工作是透過產品、技術手段解決業務問題,平時講得最多的是使用者、情境、需求,做得最多的是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在效率和效果之間獲得平衡。我不能保證每一個產品都獲得成功,但會儘可能透過結構化的設計降低失敗率,提升良品率。
在我看來,製作課程和製作產品沒有多大區別,也是透過課程的設計來滿足學員在特定情境下的學習需求。在掌握結構化課程設計的方法後,再保證課程數量和品質都在平均水準之上。
我「好為人師」,不僅喜歡幫助身邊的人解決問題,還會幫對方把問題背後的思考邏輯也梳理清楚。這一性格要點和豐富的專案經歷,使我累積了很多經驗,並把經驗總結成個人獨特的工作方法。
因為經常與人分享經驗,來找我諮詢的人越來越多。我發現有一些提問出現頻率很高,就把這些常見問題整理下來做成檔案和課程。如果有些問題不能透過檔案表達,我就會將其錄成影片以便演示。這樣的方式既幫助別人,也能提升自己的效率,避免自己重複講同樣的事情。
當課程和檔案寫得多了,我便又沉澱出很多經驗,隨後我開始在團隊內部進行分享,也會將這些經驗用於新人培訓。值得欣慰的是,我帶的新人留任率還不錯。這大概就是我模糊「製作線上課程」的開端。從開始製作課程至今,我累計完成超過100小時的線上課程,這些課程被超過10萬人學習。
然而,我製作課程的歷程並不都是美好的,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兩次慘不忍睹的經歷。
2013年,我第一次向非本公司的學員進行產品經理入門課的講授,當時花了很多的時間設計課程內容、查找資料,認真做課程設計,甚至還特別請朋友美化了PPT,隨後我便信心滿滿地開始第一次線下課程的講授。然而很不幸的是,課程滿意度只有3.5分(滿分5分),這肯定是一個不及格的分數,因為這還包含部分現場學員覺得講師很辛苦而給的同情分。
這次課程製作經歷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挫敗感。學員們普遍回饋課程的知識量太大了,感覺聽了很多內容卻又沒什麼收穫。在這次課後的幾週時間裡,我根據學員們的回饋,將課程內容做了以下調整。
◆篇幅由多到少。之前的課程幾乎涵蓋產品經理工作的所有內容,在這次調整中,我把內容做了大幅刪減,只精選與工作最相關的重要模組。
◆語言風格變得平實,減少「自嗨」的內容,不堆砌矯揉造作的詞彙,而是使用工作、生活中的說法來講課,並減慢講課的速度,讓學員更理解課程內容。
◆降低PPT設計的華麗度。線下課程和大會演講的PPT完全不同:演講PPT要足夠「有份量」,因此可以設計得華麗一些;而課程PPT的內容則更需要嚴謹、邏輯清楚明白,讓學員既能抓住重點,又感覺有很強的引導性。
在將課程調整完之後,我把聽首場課程的學員都邀請回來試聽新版課程,課程滿意度竟達到4.8分以上。後續的課程持續做了上百場,滿意度評分一直沒有低於4.5分。這次調整讓我意識到,課程要針對學習對象,做得精比做得多更重要。
到了2016年,線下課程已經讓我講得爐火純青,幾乎到了能知道在哪個點講什麼故事同學們一定會笑,提什麼問題學員參與度一定會高的狀態。
此時三節課剛起步,我計畫把線下的課程轉換成線上課程。我當時心想:線下課程品質那麼好,做成線上課不是很輕鬆嗎?
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和製作,課程上線到公司的學習系統。我邀請一些學生進行試聽並匿名評分,課程滿意度卻出奇地低,只有3分。這也是一個不合格的分數,這次甚至連同情分也沒撈到。
我又感到極其強烈的挫敗感。再次跟學員進行深入了解後,我對課程做了以下調整。
◆課程內容的篇幅由少到多,涵蓋更多的模組。線上課程的學員更希望進行系統化學習,因為課程可以被不斷翻看,學習時間是充裕的,因此學員對內容的精細化要求進一步提高。
◆PPT設計從簡單改為更充實、更複雜,並加上大量的動畫。對於線下課程來說,一頁PPT講師可以講半個小時,學員跟著講師走就好了;但對於線上錄播課程,講師是不出鏡的,而PPT中的動畫可以抓住學員的目光,維持他們的專注度,學習過程也就不至於那麼累了。
◆語言上減少活躍氛圍的互動元素,整體使用更為嚴謹的表達。線上錄播課程沒辦法透過互動來改變氣氛,因此需要重點將課程邏輯做扎實,以經得起不斷被翻看的考驗。
經過多次迭代後,線上課程的滿意度和口碑都達到了優良的水準,很多學員學完後自發將課程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後期我又在課程產品中加入班主任、助教輔導等新模式,奠定三節課線上訓練營的雛形,成為一種長週期線上學習的新模式。這次調整讓我意識到,同樣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習情境,要進行適配和設計,才能有更好的學習體驗。
在跨越以上兩個困難的節點後,我對課程設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面對不同的學員,要根據學員們的學習目標,匹配最適合的學習情境,設計更好的學習體驗,保證學習效果達成。
由於課程口碑還不錯,有很多同業向我請教課程開發的事宜,希望我傳授線上課程的方法,但很不幸,幾輪嘗試下來,講授的效果並不理想,老師表達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你對課程的要求太高了,我感覺很難達到這樣的水準。 」
◆「課程製作太複雜了,我工作很忙,沒那麼多時間製作課程內容,還是算了吧。」
◆「我這個領域是很專業的,這麼設計課程不一定管用。 」
早期三節課的教學研究部團隊和講師合作製作課程,讓課程成功上線的成課率很低,可能只有20%,做出優質課程的比例可能只有5%。但大部分講師都是各個產業的精英,經歷和經驗很豐富,方法論也久經考驗,因此自然不是講師本身專業性的問題,而是我們並沒有解決講師在課程製作時遇到的困難,才導致課程無法如期製作出來。
為了解決講師的問題,我開始深入了解課程設計領域。透過買書、買課、請教產業的達人,我發現課程設計領域的方法論其實很成熟了,比如TTT(職業培訓師課程)、ADDIE(培訓課程開發模型)、CBET(能力本位教育與訓練模式)、DACUM(教學計畫開發方法)等方法,都能提供解決課程設計從需求到落實全過程的問題。
在學習時,我發現以下幾點現象。首先,大部分安排課程、設計課程的教授對象是培訓的帶領者,但如何幫助業務專家快速完成課程設計的內容卻比較少。其次,大多數是圍繞線下課程設計的教學,有關線上課程設計的內容則少一些。另外,還有一大部分是講 PPT設計技巧的,但系統化解決新興產業類線上課程的較少。
我站在業務專家的視角來看,如產品總監、銷售主管,他們大都是核心業務的關鍵人員,工作很忙、時間有限,如果做個線上課程還要去了解職業教育和複雜的課程模型,就有點本末倒置了,畢竟製作課程對他們來說只是出於熱情,連副業都談不上。業務專家需要的是快速把課程做到70分的方法,因此降低課程製作的成本、提升課程製作效率很重要。
根據上述情況,我在本書中總結了線上課程設計的要點,業務專家只需要掌握其中幾個關鍵模組,透過相應的設計工具,便可解決課程主要邏輯和課程設計技巧的問題,能夠大幅提升講師的課程製作效率。
很多人問我,如何做出既叫好又叫座的課程方法論,坦白講,我不能保證根據本書的方法就能把課程做到足夠優秀,但的確可以透過結構化課程製作的方法,在保證基本課程品質的前提下,提升課程製作的效率。
為什麼要講效率?因為講師面對的學員們本來就是多變的,學員所面臨的情境也是多變的,講師單靠一門課程就解決學員所有問題的機率極低,如果一門課程要涵蓋儘可能多的知識,那就意味著課程內容會過於豐富,學員學習起來也會很困難。如果講師掌握了課程製作的方法,就可以快速設計多門課程,每門課程容量不必太大,但都解決學員的特定問題,這樣,每門課程都是好課。
比如,某講師的一門名叫「Word從入門到精通」的課程,從最簡單的檔案編輯講起,講到使用來批量處理文字,大約需要超過20個小時。這門課程似乎非常全面了,但對於學員來說卻是災難,因為太難學了。如果講師把課程拆成不同的情境,如「Word公文寫作入門」、「透過Word批量處理達到公文自動輸出」,讓這兩門課程分別針對不同的群體,解決不同的業務需要,學員的學習體驗將直線上升。
很多講師覺得課程製作是「玄學」,要琢磨很長時間才能總結出一點經驗,而我希望能把這門「玄學」變成科學,科學就是把課程當成產品,透過結構化的方法來保證每門課程的品質,都維持在平均水準之上。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書寫這本書的初心。我認為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可能不是那種一點就通、一學就會的書,但可以幫你在決定課程製作時建立信心,並在課程製作過程中提供參考和對照。
在此特別感謝三節課的所有教學研究部同學,書中很多方法都源自他們的研究和應用。另外也感謝本書聯合作者——三節課最早期的員工崔曉玲,她透過不斷地提問、萃取,幫助我把一些模糊的感覺總結成可被信賴的方法。
布棉(許財星)
三節課聯合創始人
文章試閱
第一章 製作線上課程,有方法嗎?
你現在是不是考慮要製作線上課程了呢?如果你之前做過一些課程,有沒有感覺哪裡不太對?很多講師剛剛開始製作線上課程時,腦袋裡都充斥著大大小小的問題。
◆「我做過很多分享和公開演講,這跟製作線上課程有區別嗎?」
◆「我可以講很多東西,但不知道大家想聽什麼,而大家也似乎說不出所以然來。」
◆「做一門線上課程是不是很難,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我想做出高品質的線上課程,有可靠的方法可學嗎?」
不用擔心,以上這些問題在課程生產中都會被一一解答。製作線上課程這件事既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複雜。最關鍵的是,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吧,你要有一個自己的作品了。
誰具備做一門課程的能力
如果有人想找你做一門課程,你潛意識裡一定會打退堂鼓,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我能做出一門課程嗎?」這個問題充滿疑慮。由於對課程生產持有固有印象,以及沒有嘗試過用課程形式做輸出,很多工作經驗豐富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有可以製作線上課程的潛力。
其實,一個工作3年以上,能獨立、高品質完成工作任務的職場人都可以做出好課程。特別是曾有不錯業績的業務專家,他們已經累積一些有用的知識資產,這些知識資產非常值得做成可反覆學習的課程。
整體來說,一個新興產業環境下的職場人可以拿來作為課程資料的知識資產包括三個層次。不同層次的知識資產做成的課程,對學員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我們依次來介紹圍繞這三層知識資產所做出的課程,能提供給學員的價值是什麼。
第一層,當你能在工作中完整地完成一個重要專案,特別是以負責人的身分全程參與,這說明你可能從實際運作中知道某個特定的工作方法,這個特定的工作方法就值得總結提取並分享出來,給還沒有做過的人提供參考和指導。
舉幾個具體案例來看。
◆×年×月,你在某有千萬名學員的App裡參與搭建會員體系,並根據數據做學員分層經營。
◆×年×月,你在某知識付費類公司舉辦過多場大型的新品發表線下活動。
◆×年×月,你在某內容平台從0到1搭建一個流量產品並獲得很好的轉化效果。
以上這些重要專案的工作經歷都可以做成課程。如果你所經手的專案還具備「指標性質」,那麼同業都願意跟著學,比如策劃出洗版的行銷案例,打造出長銷三年的網路課程,或者在龍頭企業負責過重要專案(比如蘋果的代工廠管理、NIKI的品控、海底撈的師徒制模式、華為的鐵三角作戰模式等),這些維度的加持,都會讓課程內容更增添價值感。
第二層,當你多次重複做同一項工作,而且能做到每次都有穩定產出時,說明你已掌握住一些可依賴的工作能力。這些工作能力會比單個的工作方法更穩定和複雜,可能已具備形成一套方法論的可能,如果能將其萃取出來,就可能會做出一門值得被長期學習的課程。
通常來說,這類課程都能夠落實實際操作,而且能涵蓋多種應用情境,這種課程是最受學員歡迎的,對學員的影響也比第一層有明顯提升。
比如你曾完成過50個專案、篩選過1,000份履歷、面試過100名應聘者、製作過300個課時的線上課程等,這些重複性工作的背後,是你透過不斷迭代和總結形成的那套方法論在幫助你,獲得比其他人更好、更快、更出色的結果。這種能力一定是很多人都想「偷師」的,因此將其做成課程一定可以讓很多人受益。
第三層,當你在某類工作或者某個領域裡已經具備形成下意識的判斷決策能力,這個判斷基本上已經成為一種直覺。一般是你在同一領域裡歷經過不同專案、不同情境下的長期考驗與沉澱,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層次。
比如,只要快速看一下課程就能判斷出好不好賣;只要接觸客戶就能判斷好不好成交;你曾在多家公司工作,這些經歷的累積使你不斷進化出一套向上管理的方法要點,幫助你在職場溝通和晉升中如魚得水;你作為網路增長操盤手,多年來深根學校招生面試輔導領域,非常熟悉目標使用者,可以診斷出任何—1至1歲網路從業者在職業發展方面的疑難雜症等。
如果你有以上類似情況,就說明你可以僅憑直覺就做出一些判斷,很多步驟已經完全內化,可以直接跳到結果。這種「庖丁解牛」的技藝其實很難說清楚道明白,不過如果能仔細萃取,這樣的課程價值會非常大。當然,這也需要學員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學習。
形成直覺判斷的經驗如果被充分萃取出來,形成方法論,並進行擴展和放大,對學員的影響最大,當然課程的開發難度也會比較高。
以上三層知識資產都是很值得沉澱下來做成課程的。只要做出來的課程品質不太差,對於有需要的學員都將有很大幫助。
在這本書裡,我們之所以把課程生產的方法簡化,正是想透過降低製作線上課程難度的方式,鼓勵每個職場人在自己的職涯成長過程中,讓工作執行和內容輸出相輔相成。在獲得成績的同時對外輸出自己的工作經驗,一方面可以做知識資產的沉澱,強化個人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這些有價值的工作經驗沉澱下來,分享給更多人學習,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
講師能做哪些課程?
通常來說,企業需要透過線上課程做經驗沉澱的情境有兩類:一類是業務專家在工作中實時的有效經驗需要被推廣和傳承,但是線下分享不利於長期留存,需要用儘可能低的成本做出簡單的線上課程;另一類是某些職位對員工的能力要求變化得比較快,需要有成體系的課程幫助員工提升業務能力,但不一定能在外部購買到相關的課程,需要企業內業務人員自行生產。
站在學員角度來看:一方面,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具體的問題,需要透過學習更多樣的課程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他們有不斷尋求職業晉升機會的需求,所以也需要透過系統且全面的學習,來整體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根據企業和學員的需求,我們把線上課程簡單分為短週期和長週期兩類,分別稱為「知識小課」和「體系課程」。
若想解決一類學員的單點問題,建議做小量的知識小課。知識小課的生產相對簡單,課程的內容時長多為30分鐘至2小時,學員可以按主題進行選擇和學習,快速學完後便可以應用在實際工作中。
對於想要系統地提升職能的學員來說,他們需要能夠支援應對一系列未知問題的課程,對此,講師可以考慮生產一門體系課程。體系課程的生產相對複雜,課程的內容時長多為5小時以上,學員要拿出較多的時間、精力去學習和刻意練習。
兩類課程既不是互斥關係,也不是單純的累加關係:體系課程可以由知識小課組成,但不等於多個知識小課的簡單拼湊。在一個課程方向下,某一知識內容既可以做成知識小課,也可以做成體系課程,講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不同,而決定採用哪個類型。
知識小課的課題相對簡單,學員能簡單應用即可,它比體系課程更靈活,講師做起來會更輕鬆,學員學習起來壓力也會更小。體系課程的課題相對比較複雜,需要學員深度掌握,因此它的價值會比知識小課更高,對講師的要求也會更高。
如下圖所示,知識小課是新講師最容易切入的課程類型。一般來說,具有 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就可以嘗試做多門知識小課,具備大概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業務專家才有能力去做一門體系課程。而如果掌握住知識小課的設計能力,平時做分享的課程品質會更高,做成體系課程也更容易。
學員需要什麼樣的課程?
如果把課程看作一個產品,那產品的使用者就是學員。因此,理解學員的學習情境是講師理解整個課程生產過程的核心。
成人學習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致用式學習,而不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當學員在工作中遇到一個此前沒有經歷過的問題時,通常會找人詢問或查資料,這兩種是更快捷的解決方式,而課程則是更系統的解決方式。
站在學員的角度來看,一個完整的學習旅途如下圖所示。
我們可以了解到,從學員的需求出發,只有能給他們帶來實際幫助、對業績有正向效果的課程,才是好的課程。也就是說,好的課程需要確保當學員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問題時,透過學習能獲得他們最想要的知識,令他們學完就能應用在工作中,從而有助職涯成長。
具體來講,學員願意學習的好課程包含以下三個要點:
◆首先,課程是以解決具體工作問題而存在的。所以,好的課程一定要明確能夠幫助學員解決什麼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以及怎麼確保學員學完之後能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課程所提供的方法是可被依賴的。所以,好的課程所教授的方法論是很清楚的,學員能明確地抓住課程的重點,知道怎麼應用這些方法,還能判斷應用效果。
◆最後,學員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體驗是友好的。所以,好的課程能夠讓學員順暢地、人性化地完成學習過程,學完之後可以有很強的收穫感。
上面的標準是一門優秀課程所應該具備的,也是我們在課程生產過程中要時刻謹記的,要不斷以這些標準來評估課程的品質。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學員來說,相比於線下課程,他們對於線上課程的收穫感要求更高。就算線上線下課程中沒學到東西,認識一些人也是好的。而學員在線上學習時,會把所有關注點都放在內容上,因此線上課程需要從內容上確保能給學員更多收穫感。
如果線上課程具備以下幾點,價值感會更容易傳達給學員:
◆課程的目標明確:學員時刻知道課程中有什麼方法能幫助他們解決什麼問題。
◆課程的脈絡清楚明白:章節之間有明確的主線,具備有章可循的流程和順序。
◆課程的邏輯嚴謹:每一節課程的學習過程設計基本一致,學員在觀看和學習過程中不會有跳躍感。
◆課程有具體案例:有真實的案例、工作情境和明確的解決過程,學員可以自行代入。
◆課程工具可落實:每章有一個或多個明確可以輔助決策或繼續向下開展行動的工具或方法。
◆課後練習可鞏固:學與練相結合,課程內容能輔助學員完成基本練習。
如果你對生產課程胸有成竹,認為以上這麼多要求其實也很容易解決的話,你可能會想「不就是做個課嗎,我經驗那麼豐富,肯定沒問題」,或者「我的課程知識特別專業,市面上還沒有同類課程,只要我講出來,對學員肯定有非常大的幫助」,但請小心,很多工作經驗豐富的講師恰恰經常掉進坑裡。
在這些講師心中,自己已經把最有用的經驗、最專業的實用知識拿出來了,只要一股腦「餵」給學員,他們肯定滿懷欣喜去學習。但是事實上,從學員的視角來看,即使他們很願意學習,但是在學習過程中仍然會面臨很多挑戰。下圖展示的便是學員要面對的四大難關。
第一個關卡是:「雖然我報名的時候覺得這個課程是自己需要的,但當開始學習的時候卻發現並不想學習。」學習是「反人性」的,很多人剛起步就放棄了,尤其當課程是免費的時候,更會被無情「拋棄」。很多數據顯示,免費或低收費與高收費的完課率大約有5倍的差距。
第二個關卡是:「我學了一會兒,由於覺得沒意思、看不懂、時間太長了等原因,沒耐心看完。」即使學員已經開始嘗試學習,也並不代表他們有耐心學完,要知道在網路上,關掉一個學習影片真的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影片網站上有熱門影視劇開播時,線上學習平台的活躍率就會下降。
第三個關卡是:「我終於聽完了,但是感覺沒聽太明白,不理解課程到底教會了我什麼。」有時候講師自己講得慷慨激昂,課程結束之後做調查,卻發現學員並沒有從課程中領會到講師真正想要教的內容,要不就是說不出個所以然,要不就是「一千個觀眾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第四個關卡是:「感覺透過這次課程的學習,我學到了不少,但是在工作中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運用,好像就聽了個熱鬧。」不同於其他認知類課程,新興產業類線上課程需要切實地指導學員完成實際工作,學員是帶著問題來的,如果學完課程之後發現並沒有解決什麼實際問題,那就是白學了。
以上這些關卡,一層層「阻擋」著想要學習的學員,就像個漏斗一樣,令能體驗到課程價值的學員變得越來越少。這就需要講師在生產課程時,透過一些手段和方法來確保學員的學習品質,幫助學員順利透過每個關卡,走完整個學習過程。
為什麼好的課程很稀缺?因為它不僅需要解決學員的問題,還要能帶著學員走完整個學習過程。接下來,我們就逐一介紹製作線上課程的具體方法論。
課程如何生產出來?
新興產業類線上課程靈活性高、實用性強,並沒有生產該類課程的教學大綱可以參考,因此它的生產方法也就不同於傳統的課程。我們提出一個新興產業類線上課程設計雙鑽石模型,展示出課程生產的全流程,用儘可能簡單致用的方法,為講師做出品質有保證的課程提供操作指導。
這個全流程包含課程生產的四個關鍵步驟,是一個從發散到收斂,再從發散到收斂的過程,歷經盤點知識資產、設定教學目標、確定課程結構、設計學習體驗四個步驟。這四個步驟貫穿課程生產的核心階段,只要處理好該階段的關鍵問題,拿到相對應的重要產出,就可以做出一門品質不錯的課程。
以下,我們一起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四個步驟,這將使講師對如何做出一門課程有個全局的概念,後續章節會詳細講解這套方法,包括在開發課程的四個階段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第一步,盤點知識資產。能做出什麼課程取決於講師能講什麼,也就是看其手中都累積了哪些知識資產。很多企業或者講師並不知道自己都有哪些知識資產,以及這些知識資產是否有價值,或者怎麼使其更有價值。盤點知識資產這一步驟的目的,就是輔助講師梳理清楚自己能講什麼,應該講什麼。
這一步驟主要包括整理資料和將知識資產做優先順序排序。講師需要整理過往的工作經驗,儘可能多地羅列出多個領域的工作任務,這些工作任務背後代表著講師具備的經驗。在製作體系課程的這一步中還要根據市場的接受度、工作的匹配度等來調整更有價值做成課程的方向。
第二步,設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講師所設定的,學員透過學習課程最終要達成的目標,是一門課程得以成立的關鍵所在。教學目標是課程的北極星,會讓講師時刻明確課程是提供誰講的,解決什麼問題,以及需要提供到什麼程度。特別是在體系課程裡,由於生產週期很長,教學目標的作用就尤為明顯。
這一步驟要求講師從眾多課程製作方向裡進行篩選,並明確聚焦到一個課題上,而難點在於講師需要切換到學員的視角,需要足夠精準地抓到學員的痛點,還要從為學員提供的解決方案中找出該課程的競爭優勢。
第三步,確定課程結構。課程結構是一門課程的骨幹,構成課程的主體。合理的結構可以更支撐教學目標的達成,並確保學員的學習體驗。一個課程主題下可以拆分出多個不同的課程類型,各類型課程在本書中都有相對應的結構可供選擇,講師要在這一步為自己的課程確定最合適的課程結構,並列出課程大綱。
從這一步開始,課程生產進入深水區,講師要深入地做自我萃取,反覆修整課程的方法論,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結構,便於指導後續的課程設計。
第四步,設計學習體驗。最後一步,還需要從學員學習體驗的角度做設計,確保學員可以學完課程並且有所收穫。如果學員說有收穫,其實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學到他想要學的內容,另一個是感覺到自己學到了東西。獲得感既有客觀的提供,也有主觀的體驗。講師需要製作並修整課程內容,並且做教學設計,這一步涉及的細節有很多,特別需要講師投入時間札扎實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