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1%華爾街菁英的投資心態:「我該買哪檔股票?」管顧、投行到對沖基金,全能交易員回答關於投資的終極問題。
原文書名:디 앤서: 어느 월스트리트 트레이더의 다이어리
產品代碼:
9786267442883系列名稱:
致富方舟系列編號:
0ARA4008定價:
400元作者:
紐約居民譯者:
蔡佩君頁數:
240頁開數:
17x23x1.6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1003出版日:
20241003出版社:
方舟-遠足文化CIP:
563.5市場分類:
投資理財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商業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站在資本市場最高舞臺,眺望最專業的投資法則與本能!
Yes24 9.6分 韓國暢銷投資大作!
《頂尖操盤手的美股攻略大全》作者紐約居民,
揭密1%華爾街菁英的投資心態與手法
紐約居民是一名全能交易員,
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學系,就讀兩年半就提前畢業,
21歲入職全球管理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
後任職JP摩根和花旗集團M&A部門,
並於全球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Northwood擔任分析師和交易員,
在華爾街一共累積十多年的職業生涯!
這是她在資本市場之巔的華爾街,
從其金字塔頂端,眺望投資的法則與本能的故事;
從管顧、投行到對沖基金,
這位全能交易員將帶你回答這個終極問題:「我該買哪檔股票?」
◤一腳踏入華爾街:投資的本質,其實是……
在避險基金工作,最常被問的就是:「你覺得市場會繼續走揚嗎?」
作者說,這是把選股當成在菜市場買菜的心態:
在面試時,她就曾被批分析短淺、只會算數而不思考,
被如此批評,她狠下心拆解機械式的估價模型,
按照市場各種變數多方分析、思考相對投資部位類型……
這是第一次踏入華爾街的洗禮——身為投資人的第一門教訓,
而在這之後,還有更多挑戰,她必須學會如何戰勝市場。
◤我在金融叢林養成的Alpha投資DNA
股票市場之所以如此難懂,是因為執行交易的是「人的情緒」;
紐約市民說,市場時刻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人類本性」,
因此,唯一解決方法就是破解投資人最常落入的認知偏誤:
安於選擇的危險心態;
過度專注於最新資訊與業績;
只吃美味的櫻桃……什麼意思?
市場不可預測,但可以應對,這是菁英交易員眼中的投資本質。
間接體驗華爾街弱肉強食的每一天,
紐約居民在金融叢林活下來的精采故事……
本書特別收錄臺灣版後記,看清被AI熱潮遮掩的牛熊真相!
【華爾街DNA的投資準則】
★就算是華爾街上的金融界菁英,依然熱衷於打探明牌?
★公司價值與股票價格為何必然背離?投資者如何從中看見獲利良機?
★華爾街的頂級基金經理人,和大眾投資人有何不同?
※初版名為:華爾街交易員的投資解答
站在資本市場最高舞臺,眺望最專業的投資法則與本能!
Yes24 9.6分 韓國暢銷投資大作!
《頂尖操盤手的美股攻略大全》作者紐約居民,
揭密1%華爾街菁英的投資心態與手法
紐約居民是一名全能交易員,
在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學系,就讀兩年半就提前畢業,
21歲入職全球管理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
後任職JP摩根和花旗集團M&A部門,
並於全球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Northwood擔任分析師和交易員,
在華爾街一共累積十多年的職業生涯!
這是她在資本市場之巔的華爾街,
從其金字塔頂端,眺望投資的法則與本能的故事;
從管顧、投行到對沖基金,
這位全能交易員將帶你回答這個終極問題:「我該買哪檔股票?」
◤一腳踏入華爾街:投資的本質,其實是……
在避險基金工作,最常被問的就是:「你覺得市場會繼續走揚嗎?」
作者說,這是把選股當成在菜市場買菜的心態:
在面試時,她就曾被批分析短淺、只會算數而不思考,
被如此批評,她狠下心拆解機械式的估價模型,
按照市場各種變數多方分析、思考相對投資部位類型……
這是第一次踏入華爾街的洗禮——身為投資人的第一門教訓,
而在這之後,還有更多挑戰,她必須學會如何戰勝市場。
◤我在金融叢林養成的Alpha投資DNA
股票市場之所以如此難懂,是因為執行交易的是「人的情緒」;
紐約市民說,市場時刻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人類本性」,
因此,唯一解決方法就是破解投資人最常落入的認知偏誤:
安於選擇的危險心態;
過度專注於最新資訊與業績;
只吃美味的櫻桃……什麼意思?
市場不可預測,但可以應對,這是菁英交易員眼中的投資本質。
間接體驗華爾街弱肉強食的每一天,
紐約居民在金融叢林活下來的精采故事……
本書特別收錄臺灣版後記,看清被AI熱潮遮掩的牛熊真相!
【華爾街DNA的投資準則】
★就算是華爾街上的金融界菁英,依然熱衷於打探明牌?
★公司價值與股票價格為何必然背離?投資者如何從中看見獲利良機?
★華爾街的頂級基金經理人,和大眾投資人有何不同?
※初版名為:華爾街交易員的投資解答
作者簡介
紐約居民
本名Hong Hyun(홍현),前華爾街對沖基金分析師和交易員,Fintech新創Project Pluto, Inc.共同創辦人暨CEO。
大學就讀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經濟學系,以兩年半時間提前畢業,21歲入職全球管理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曾任職於JP摩根和花旗集團M&A部門,後於全球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Northwood(隸屬Blackstone Real Estate Fund),擔任對沖基金分析師和多空策略交易員,在華爾街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
因對教育活動感興趣,取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每年夏天為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投資銀行員工講授企業分析和財務建模。
2020年開始以「普及金融知識」為目標,經營面向韓國個人投資者的美股YouTube頻道「紐約居民」,現有30萬人訂閱。
2022年創辦Project Pluto, Inc.,致力於為美股投資人提供優質財經內容與投資服務。
另著有《頂尖操盤手的美股攻略大全》。
YouTube:www.youtube.com/@newyork-er
譯者簡介
蔡佩君
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商務系畢業,大學就讀中國文化大學韓文系,曾赴韓國漢陽大學及培材大學交換學生。2014年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以譯作《一人開公司快學速會的財報會計課》獲得2021年金書獎肯定。譯作《產品負責人實戰守則》亦入圍2023年第一屆臺灣年度優秀韓國翻譯圖書獎(非文學類)。
另譯有《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財富關鍵字》、《撼動韓國股市的7大操盤手》、《好股票,壞股票》、《存股族的財報選股術》、《通膨求生》、《股市狙擊手的自白》等書。
書籍目錄
作者的話
前言
Part 1.一腳踏入華爾街避險基金的世界
雷曼兄弟事件的回憶
2億的債務與提前到手的畢業證書
關於反覆與遺忘
價格與價值必然會背離
什麼?我們公司不是妳的第一志願?
浮士德式交易
投行內部第一志願,M&A
雙警策略:好警察、壞警察
最糟糕的面試,以及「什麼是投資?」
Part 2.華爾街的自然節律
極限競爭的最前線
學徒時光
重置,新的開始
用來評價我的唯一數字
在天才之間,也有普通人的立足之地
投資裡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人
避險基金的傲慢
異議的義務
某位避險基金交易員的一天
Part 3.追求絕對收益的避險基金經理人
掉入「價值陷阱」
我沒有錯
因為市場永遠都是對的
天才們失敗的時候
最尊敬的投資人
最終生存者們的祕訣
關於華爾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我的失與得
離開華爾街的原因
無法離開華爾街的原因
Part 4.華爾街日記
不做銷售的業務
我不是「亞裔」銀行家
「軍校」牽成的華爾街之緣
華爾街的荒謬
令人不適的親切暴力
三人成虎的辦公室政治
伏特加馬丁尼的祕密
Part 5.養成「投資DNA」的第二天性
你是被投資心理支配,還是心理支配投資?
左右報酬率的認知偏誤
當最後一位悲觀主義者開始變樂觀的時候
雖然不可預測,但可以應對
避險基金交易員眼中的投資本質
初版後記╱Alpha與Beta之間──關於「戰勝市場」
二版後記╱What It Takes
臺灣版後記╱致親愛的臺灣讀者:成為優秀的投資人
附錄1╱某避險基金公司的組織體系
附錄2╱了解韓國沒有的投資銀行(IB)銀行家(banker)
附錄3╱經常出現的金融機構與職業群體的說明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的話】
我想寫一本誠實的書。這裡面記錄著我親身經歷過的所見所聞、我記憶裡的華爾街,和在華爾街裡的人們。所有內容都基於真實事件、趣聞、人物之上,只不過為保護個資,修改了特定人物與公司名稱。本書真實記錄了我作為一個夢想著踏入華爾街的大學生、一名經營顧問、一名投資銀行職員、一名避險基金分析師、一名交易員的人生中,面對無數次挑戰與挫折時,我如何思考與行動。在拼湊腦海中的記憶碎片時,即便有些許遺漏,我也絕無任何編造與虛構。這是一本真實的日記,分享的是我的記憶與我所處的投資世界。
【前言】
「話說回來,最近買哪一檔股票比較好啊?」
又來了,又要叫我推薦股票了。
為了放鬆,下班後和朋友們見面小酌一杯,有時候反而比工作的壓力更大。每天光是待在戰場般的市場上,收盤後早已精疲力盡,但我的工作其實這時候才正式開始。檢討當天的交易,哪裡做得不錯、哪裡做得不對,確認我的估價模型有無異常、當天盤中有沒有找到新的投資機會、有沒有需要更動倉位、我的投資組合避險還有沒有效、要怎麼應對明天的市場……一連串無止盡的分析,工作到幾近午夜早已是家常便飯。每當我打算明天清晨早點出門,再把今天沒做完的事做完,下定決心準備回家之際,總會收到一封短訊:「我今天也提早下班,要不要一起喝一杯?」這封簡訊來自距離我公司只有兩個街口,在JP摩根工作的大學同學。他已經升上中階管理職,照理來說應該可以更早下班,可能是最近交易量比較多吧。事實上,我連拒絕的時間都沒有,他早已把寫著附近酒吧店名和地址的Google 連結傳給了我,要我10分鐘內出來。
紐約夜晚的街道比白天更絢爛耀眼。時代廣場上的電子看板與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散發出燈光,照亮夜晚的街道,幾乎令人分不清楚現在是中午12點還是午夜12點。街道上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觀光客,以及深夜才下班的上班族,多虧於此,我的凌晨下班之路並不孤單。但在這個時間點,我依然沒有返家,而是朝著另一個地方前去。剛抵達酒吧,我就看到大學同學已點好一杯威士忌,正晃著酒杯裡的冰塊。他一發現我,立刻把我拉到酒吧桌前,馬上提出了開頭的那個問題。
其實不管遇到什麼人都大同小異,在避險基金工作的人,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推薦股票。大學同學、律師友人、個人稅務師、當上新創公司老闆的朋友,甚至是語言相通的金融圈朋友,所有人只要一見到我,都會提出這個問題。唉……當然,他們還會再附上一個,對於「避險基金」毫無來由的負面印象與對表面的華麗充滿排斥感的眼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準備好一套臺詞,來回答「要買哪一檔股票」這沒頭沒尾的問題。
「嗯,以最近這種市場來說,買A公司的股票很不錯。但是買入金額的5∼10%需要對美國證券市場競爭者B公司與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的同業C公司進行賣空,另外10%左右要透過賣出CMBX 抵押貸款信用違約交換來進行信用避險。順帶一提,這些是基於你使用2倍左右槓桿的假設之上。假如下週業績公布的時後沒有出現新的變數,短期內利率套期維持在目前的水平,按照我所說的做就一定可以賺到錢。」
只要用這種方式表達,大部分的人都會放棄理解,也就不會再要求我推薦股票了。另一個令人嘆氣的問題類型,則是「妳覺得經濟衰退什麼時候會發生」、「現在買進標普500 是對的嗎」這類猜測牛市與熊市的問題。「這世界上不存在可以預知市場週期的人」、「避險基金的大前提是不論市場漲跌都要創造收益」,不管我再怎麼解釋都毫無用處,即便我解釋了,我收到的回答總是「好啦,我知道了……所以妳覺得市場會繼續走揚嗎?」
我認為這些提問,本身就存在著根本性的問題。這種提問的背後蘊含著一種思考方式,把股票投資當成在菜市場買菜一樣,只想要選一檔會肯定會不斷上漲的股票。關於市場循環的問題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預測市場什麼時候下跌與反漲。即便如此,股票市場周圍的「專家」們還是認為市場可以預測,做著「市況預測」與「股價預測」,且更多的人選擇聽信這些話語。這個現象最終暗示著什麼呢?事實上,很多人從原理上就對於股票投資的概念有所誤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必然會失敗。
很多人投資股票失利,從投資失敗的比例上來看,散戶失敗的機率壓倒性勝過機構,我並不認為這種現象只是源於資本多寡的差異,我也不認為是機構比散戶更厲害。當然,兩者在獲取資訊的速度和專業性上有所差距,但光憑這一點,也很難完整解釋散戶的勝率為何如此之低。我認為問題在於,散戶缺乏投資原則與基於原則之上的判斷力,這也是數不清的散戶在股票投資上失利的最大原因。一般上班族想要透過股票成功,不需要像證券公司的分析師一樣擅長財務分析、對企業進行深入了解,只要擁有最低限度的財務與會計概念,樹立正確的投資原則,以及擁有遵守原則的執行力,就可以左右投資報酬率。
但是,倘若我只是想指責和批判散戶的錯誤,那我大可不必撰寫這本書。我非常幸運,得以親眼見證並學習到,那些被譽為華爾街傳說級成功投資人士們的投資哲學、交易風格、投資原則與策略。我也曾親眼目睹,那些曾經登上傳奇寶座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又是如何因一場得以在華爾街名留千史的投資失利,被迫離開業界。對我來說,這些投資大師留給我的投資教訓,一點都不輸給新聞上粉飾過的成功案例。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用盡全力在華爾街世界生存下來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學習與領悟。現實情況是,只有少數幾位業界專家擁有對投資的基本態度、哲學與原則,而這使得金融市場的潛在(untapped)獲利機會實在太多。我想傳達的內容並不會太難,只取決於各位讀者是否要執行。
「金融知識的普及化」──在我21 歲,手握畢業證書、踏入社會的時候,就已懷抱著這個人生願景。對金融人而言,特別是對站在金融界頂端的避險基金經理人而言,最大的悲劇,莫過於除了「錢」以外,沒有其他人生願景了。許多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人,都在實踐著這個想法。紐約大大小小的公共設施、博物館、文化會館、學校等各種社會財團捐贈者名單上,都會出現許多基金經理人的名字。不論是展現型的捐贈,或是真正的貴族義務實踐,不論是以哪一種形式,基金經理人都在回饋社會。以我自身為例,除了物質形態的捐贈以外,我還想要以教育的方式,分享我辛辛苦苦踏入華爾街,在這裡辛苦積累的投資經驗與知識等無形資產。
「投資」是比數學與經濟學知識,都更靠近人文學的行為。當然,要做到聰明投資,我們還是需要基礎的財務與會計知識,但市場終究取決於人們的行動,以及對人的研究。都說投資與投機只有一線之隔,對於原則與哲學,以及對自身投資標的沒有基本了解的投資行為,只不過是一種投機罷了。這種行為建立在無知上,所以投機的人甚至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投機。我想藉由這本書做出一些貢獻,消除掉這種盲目的危險思考與行為模式。對於認為自己正在「投資」,懷疑著自己買進的股票「為什麼還不漲」,每天要確認數十次股票線圖、內心充滿不安的投資人而言,這本書裡可能沒有什麼讓你通體舒暢的解答,而且還充斥許多你不想聽的話。
現在和過去不一樣了,金融知識是現代所有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我認為高中義務教育,應該要包含金融、經濟、投資教育,因為這是活在這世界上必備的生存技術。對自己無法了解的金融商品下手,買進一檔完全沒做過基本分析的公司股票,期待著明天股價馬上上漲,我希望這種人可以愈來愈少。試想,我們難道會在不會游泳的情況下,直接跳進海裡嗎?
最後,我想要分享的是,在華爾街這用「戰爭」二字不足以完整形容的激烈戰場及天才聚集之地,我歷經挫折仍努力堅持下來的成長故事。相信在這過程中我所經歷過的事,在各位的人生脈絡中,總有可以應用之處。
從大學留學生活開始,一直到進入華爾街為止,第一部講述了我正式投身「投資」世界的過程,以及剛好遇見的華爾街沒落與復活。第二部收錄了我以內部人士角度,對華爾街投資世界的觀察與自我反省;第三部講述我從還在引領華爾街並左右著金融市場的投資大師們身上,所學到的投資方法與哲學、實際投資案例與個人訣竅。第四部則是我輾轉於華爾街各組織的同時,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的日常插曲與個人想法。第五部則收錄了我想傳遞給投資人、有關投資本質的訊息。
也許,這本書是對各位提出「要買哪一檔股票」,所給予的超長篇回答;也是我在華爾街的舞臺上,在世界金字塔頂端的避險基金工作的同時,一步一腳印發現自我投資原則的個人紀錄。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在各位所走的道路上,帶來一點新的動機與刺激。也希望各位可以與朝著「金融知識普及化」願景邁進的我,一起前進。
紐約居民
文章試閱
【試閱1】最糟糕的面試,以及「什麼是投資?」
避險基金是華爾街中進入壁壘最高的產業。避險基金與大型LBO(leveraged buyout)24 成交時,經常登上新聞版面的私募基金不同,由於避險基金嚴格遵守保密主義,所以除了避險基金經理人戰略性的媒體曝光以外,基本上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得知避險基金投資了什麼、使用了什麼投資策略等細節的部分。
操作以演算法作為基礎之量化交易的避險基金,比較偏好有數學、物理學博士背景的人,所以比起私募基金,從投資銀行跳槽的比例相對較少,因此我也沒有太多業界相關的資訊。對於一知半解的避險基金世界,我懷有無限的憧憬,能夠獲得這個意想不到的面試機會,我興奮到坐立難安。
普遍來說,避險基金的面試要先通過幾關面試之後,最後才會進行投資案例面試(case interview),受試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投資標的建立自己的投資假說,決定要進行Long(買進)或Short(賣空),其中還包含了要建立可以支撐這個結論的價值評估模型,並且要妥善回答基金經理尖銳的提問。每家公司面試的進行方式都不同,有一些要做兩次以上的投資案例面試,有些會要求要在幾個小時內當場完成測試。以後者來說,公司會丟給受試者一臺筆記型電腦,受試者要在幾個小時後、基金經理回到面試室之前,完成模型與投資案例的測試。我收到的是一個小型(small cap)租賃公司的投資案例,期限是天。
我想證明這點程度的建模算不上什麼。凌晨的深夜裡,我留在空無一人的辦公室,完成了我在投資銀行工作的這幾年來,非常熟悉的財務模型。我還準備了各種不同的假設,為了報告,我印出數十張上面布滿密密麻麻數字的Excel頁面。雖然為了準備面試連覺都不能睡,但因為開心和興奮,我一點也不覺得疲累。
面試的時間是早上9點,距離現在還有3個小時。我在辦公室熬了一整夜,回到家簡單梳洗一下後,拿著西裝外套馬上回到公司,卻看到有兩位分析師已經來上班了。我對我自認為跟我關係最好的湯姆稍作解釋,請他幫忙善後。
「如果MD在找我的話,幫我跟他說我去咖啡廳見某個人了,馬上就會回來。但是我不會只消失一下下,而是會消失幾個小時,如果發生什麼事的話,你就幫我敷衍他一下⋯⋯你會幫我吧?」
湯姆看臉色的功力可是100級,就算我不多做說明,他肯定也能猜到是跳槽面試,而且他會為我祈禱「祝我幸運」。
面試的時候,我自信滿滿地開始報告,但時間還不到10分鐘,我就已經淒慘地崩盤了。負責面試我的基金經理人用著不耐煩的語氣問我,我的投資分析怎麼會如此短淺和不現實,究竟這些以「假設」之名亂打的數字是從哪兒來的。
「那個⋯⋯是用共識(consensus)來帶入假設⋯⋯」
我用著膽怯的聲音,猶豫不決地回答了他,然而他好似對我感到心寒,就把印有模型的紙揉成一團,朝我站的方向發神經般丟了過來。他告訴我,我所建立的假設有多沒意義,還反問我,
如果要用共識來建立模型,那他大可直接讀分析師的報告就好,為什麼還要花大錢聘請我。在銀行作業上完全不成問題、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方式,在這裡卻完全行不通,我驚慌失措,沒辦法繼續報告,只能僵在那邊。基金經理完全沒有看我一眼,翻著一張又一張我列印出來的模型,嘆了一口氣。當我打起精神,要繼續報告的時候,他完全不給我喘息的空間,又發動了攻擊。
「妳覺得明年的市占率會上升,所以銷售額會增加?妳是怎麼計算市占率的?妳是不是照抄了公司管理層公布的數字?妳有自己計算市場規模嗎?為什麼營業利潤會毫無原因地上漲1%?還有,妳的EBITDA怎麼會跟共識的數字幾乎一模一樣?需要如此大規模資本支出的開發計畫,怎麼殖利率會那麼高?籌資要怎麼做?!出售資產時所用的資本化率(cap rate)這樣合理嗎?這是妳自己想的嗎?妳有把這些存貨資產和市場上的實際交易做比較嗎?股價這個樣子還要談什麼有償增資⋯⋯還有,這檔股票不可能成為避險(hedge)交易,流通量(float)太少了。妳這樣賣空的話之後會回補(cover)不過來。妳是沒想到,還是妳就是個笨蛋⋯⋯?!?!」
他認為只要了解實際股票市場如何運作,絕對不可能提出這種想法,把我的價值評估模型批評得一文不值。1個小時多的時間,不斷對我大呼小叫的基金經理,在最後說了一句:「我們不需要一個不會思考只會算數的人。」接著便甩門離開了進行面試的會議室。精神嚴重受創的我,在他離開之後好像足足呆坐了20分鐘。這是一場最糟糕的面試。
這一場令人感到羞愧的面試,我至今記憶猶新。但這也是最棒的一堂課,作為第一次踏入華爾街投資世界的洗禮,我就像是用低廉的價格,上了一堂優秀的課程,當時好像是我第一次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上,思考企業價值的本質,這與身為銀行家所看待的企業價值,有著從根本上完全不同的觀點轉換。
經過這次殘酷的洗禮之後,從那天起,我開始自我訓練,為了要進入投資世界的大門,我首先要培養投資思維。我從最基礎的建立模組(building block)開始,重新拆解這段時間以來一直都是機械式作業的估價模型,從企業CEO的觀點、CFO的觀點、私募投資人的觀點、股票投資人的觀點,以及避險基金經理的觀點,把組成企業基本面的所有區塊區分為策略、財務、與經營層面進行思考。我按照市場的各種變數進行多方分析,開始訓練自己思考我所下達的合理價結論是否足夠現實,以及思考相對的投資部位類型有哪些。這是一場新的思考訓練。後來,我在準備充裕的情況下,多次挑戰避險基金的面試,最後成功跳槽到了紐約的一家多空(equity long.short)基金。
【試閱2】投資裡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人
我的第一筆投資是賣空西爾斯的股票。這檔股票牽扯著無數華爾街巨頭與自我(ego)的衝突,也是當時轟動股票市場的事件之一,實在不得不提一下背後的故事。我第一次看到西爾斯這檔股票的時候,西爾斯近5年的累積虧損已經超過100億美元,負債已超過總市值,情況相當危急。西爾斯為了重建(turnaround),把經營權交給了曾為最大股東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愛德華.蘭伯特(Edward Lampert),避險基金經理人為了挽救自己投資的公司,甚至還兼任執行長。蘭伯特曾被譽為是「新世代的華倫.巴菲特」,他是華爾街的明星基金經理人。他與美國財政部長史蒂芬.梅努欽(Steven Mnuchin)從耶魯大學時期就是室友,還一起進入高盛工作,以菁英班的職業生涯和結合財政兩界的華麗人脈而聞名。短短2年就從高盛離職的他,25歲時就成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避險基金,他在基金經理人的途上乘勝長驅。但自從他於2002年收購Kmart後,他的投資與基金就開始朝反方向發展。Kmart是蘭伯特收購西爾斯後所合併的美國零售商,可說是後來西爾斯控股公司的前身。
因此我開始慢慢觀察著這支為西爾斯不幸之史拉開序幕的Kmart股票。幾週以來,我埋首在過去幾年的公開資料、各種輿論報導、競爭對手的資料、華爾街分析師的分析模型……等,超過數千頁的企業分析資料,但是愈深入了解就發現愈多令人費解的地方。最令人訝異的是,從2008年開始,這家公司被拆分成了40個以上的獨立部門,他們必須個別對業務執行與業績發表進行報告,最後公司還在業務執行的期間,要求各部門間簽訂法律契約,或是為了取得公司的補助金而相互競爭,讓公司內部的各個部門變成像是在和其他競爭公司相互較勁一般。公司會根據各部門的獲利與虧損金額分級發放獎金,在這個鼓勵各部門之間過分牽制與競爭的環境下,引發了蠶食現象(cannibalization),導致收益性下滑。甚至各部門還開始重新選拔各自的管理層,導致原本應該集中用來改善營業虧損的資金,被當作是管理層的報酬,不必要的支出像雪球般愈滾愈大。對此蘭伯特的立場始終如一,他認為在極度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唯有提高業績獎金,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出經營改善,並將經營效率化。
「這是什麼艾茵.蘭德(Ayn Rand)式的經營風格……」
我實在拼湊不出蘭伯特所畫的大方向。為了讓公司轉虧為盈,以救世主身分站出來的蘭伯特,即便他所執行的經營策略完全沒有獲得有效驗證,但是在每次的投資說明會與季度業績報告上,他的立場都完全沒有改變。當西爾斯投資案件上呈到投資審議委員會階段的時候,我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賣空論據。雖然當時蘭伯特動用自己本人所經營的避險基金資金,直接為西爾斯的周轉費用進行輸血,但若是單純只因為他的經營方式存在爭議就進行賣空,是具有危險性的選擇。PM看著我的報告書中,對各種情境的財務狀況與最終股價走向的建模,他確實想對這項危險的投資進行對沖。
賣空最大的風險在於損失可能會是無限大。從理論上來說,做空沒有最大虧損上限,原因在於股價沒有上限,假如股價不斷愈漲愈高,虧損金額就會無限放大。反過來說,賣空的狀態下,買進的金額愈低,報酬率就愈高,但是股價不可能成為負數,所以預估報酬率最高就是100%。當西爾斯的股價跌到零美元,就表示西爾斯被認為無法再度起死為生,為了償還債務,必須要透過資產結構重組,將公司進行清算。在這個過程中,其股票投資人分不到任何一杯羹,股價會跌至0美元,然後被退出交易所。因此,在放空的時候,這一連串的事件必須存在絕對獲勝的概率。假如西爾斯成功重組,股價開始持續上漲,選擇做空的避險基金就必須承擔無限大的虧損,這也是為什麼放空的成功概率比較低,而且投資執行的過程更加困難的原因。但我來到這裡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偏偏就是賣空……對於還沒有養成看市場的眼光、對股價的感覺還不夠、對交易的直覺也還不足的我而言,能夠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做好充足的基本面調查。當時的我只懂基本的東西,所以反而可以更落實基本面分析,對PM 的擔憂也提出了對策。
「不久之前,有一家從西爾斯拆分出來的不動產公司,它是一家由之前Kmart與西爾斯所在的土地與不動產所組成的REITs企業,從不動產的清算價值來看,足以對目前的股價進行防禦。在這家不動產公司上做多的話,就可以用來對沖做空的風險。」
「妳確定有算對嗎?如果妳說的是對的,那他們當初為什麼要拆分?」
我指著報告裡逐一計算200多筆不動產資產的資本化率與最低出售價值的頁面,開始娓娓道來。「零售業的企業價值應該來自於營業部門,如果是以房地產價值為主,那就太不像話了,這不就是本末倒置嗎?」但蘭伯特主張西爾斯的企業價值就應該如此,所以他在進行企業分割,劃分其他各個事業部門的過程中,將不動產拆分為另一家不動產投資信託法人。這導致西爾斯甚至必須要利用從其他分公司獲得的收益,來支付不合理的租賃費用給拆分出去的REITs 公司。
投資審議委員會的功能在於,在投資進入最終批准階段之前,要持續對投資的論據提出反問,直到沒有理由不執行這項投資為止。持續超過4小時的投資審議,對於企業復甦的可能性連1%都不放過,仔細分析著我的計算公式,最後終於找出了漏洞。
「這裡面有包含西爾斯可能跟亞馬遜成為JV 夥伴(合資公司)的預測嗎?聽說未來西爾斯的汽車中心將會允許更換和安裝在亞馬遜上銷售的輪胎,今後還可能會簽訂汽車電池與其他零件的銷售協議,如果西爾斯以這個方式拓展事業版圖,會對股價造成什麼影響?
我必須當場計算出沒有準備到的部分,計算營業改善的可能性,並換算股價。面對接踵而至的攻擊,我忙著在Excel試算表之間來回計算,說服PM 以及其他投資人員。不知不覺間,剛進這行才1個多月的我,正在批評著避險基金巨頭蘭伯特的經營風格。
「蘭伯特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拿自己經營避險基金的方式,來經營西爾斯這樣的零售企業。」
我把充滿密密麻麻數字的投資審議報告放在一旁,在會議室長桌的尾端轉過身來,說出了這句話。我還必須真誠地評價CEO錯誤的策略,會對正在重建的企業造成多致命的影響。
「蘭伯特不是已經追加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了嗎,他為了追上競爭對手還直接從自己的基金中籌資。所以費用節約計畫進行的狀況如何了?」
「蘭伯特並沒有放手不管。他為了節約費用,這段時間以來做了很多事。」
「但是?」
「問題在於他推動的方案反而使公司的虧損不斷增加。」
「舉例來說?」
「他沒有選擇在賣場中加入具備競爭力的商品,反而是為了避免存貨堆積,選擇縮小規模、把老舊的賣場翻修,他沒有選擇重新投資開發,反而是以節約費用為目的,乾脆關閉賣場。他的行動跟亞馬遜與其他競爭的零售業者背道而馳。沃爾瑪、目標百貨、好市多都在擴大大型折扣商場的規模,堅守市占率,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西爾斯反而提高商品價格,讓所剩無幾的忠誠顧客也隨之離去。」
我逐一舉例,對蘭伯特的策略成效提出反駁,漸漸地,問題逐漸消失,會議室裡只剩下我的聲音。我又提出了一個非常個人的看法,但是我認為這也許至關重要的重點。
「先拋開這所有的問題不管,有一個地方最令我費解。身為零售企業的CEO,蘭伯特竟然全數使用電話或視訊會議,與位在全國的西爾斯賣場,甚至是西爾斯的本部長進行溝通。CEO,特別是管理實體(brick-and-mortar)零售賣場的公司CEO,不應該是一個親力親為的工作嗎?」
「蘭伯特董事長現在人在哪?」
「他在位於佛羅里達的別墅裡,寸步不出,所有的業務報告和投資會議都在網路上進行。他認為這樣更能節約時間,更有效率。」
經過半天的投資審議,最動搖PM與其他營運人員的,就是最後這個重點。長時間從事投資的人都很清楚,在觀察目標企業的時候,多半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人」,對於行為上不值得信任的管理團隊,市場的評價總是毫不留情。當天投資審議委員會最終決定通過對西爾斯的空單。就這樣,做空西爾斯成為了我的第一項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