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產力人的足跡:過去、現在、贏向未來

原文書名:


9786269667161生產力人的足跡:過去、現在、贏向未來
  • 產品代碼:

    9786269667161
  • 定價:

    600元
  • 作者: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 頁數:

    184頁
  • 開數:

    21x29.7
  • 裝訂:

    精裝
  • 上市日:

    20240115
  • 出版日:

    20240115
  • 出版社:

    中國生產力中心
  • CIP:

    489.17
  • 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商業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1955 年11 月11 日由公民營工商企業50 單位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英文名稱為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簡稱CPC,是華人成立最早、最具專業能力與規模最大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
2000 年10 月,經濟部邀請許勝雄先生擔任CPC 董事長,2001 年2 月許勝雄董事長延聘張寶誠博士擔任總經理,同年啟動CPC的寧靜變革,透過組織再造、流程再造、策略再造及文化再造的4R再造工程,凝聚精益求精之共識,使內部組織產生質變;逐步展開CPC WAY 並描繪CPC 未來希望藍圖。在本書中詳實記載領導與變革持續貫徹二十餘年之演變歷程,促使CPC成為一個更有助於國家產業發展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
成立68年以來,CPC見證了近代臺灣產業變遷之歷程,從早期的農業到工業化轉變、重工業興起、工業自動化、服務業興起、資通與電子產業興起,一直到晚近之智慧化、低碳化發展,每個關鍵時期都可以看見CPC人的身影穿梭於企業間,留下辛苦戮力的足跡,產業提升的歷程可說是生產力提升的歷程。先輩們付出與努力的成果應當被銘記,讓未來更優秀的夥伴鑑往知來,所以我們重新彙整了CPC 成立以來的史料,加上近年來的發展紀錄,讓後來者能循著前人足跡,知道CPC從何而來,未來又將走往何處去。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1950年初,我國各種產業正處於萌芽階段,為協助產業提高生產力,在政府的推動下,由公民營工商企業50 單位共同捐助,於1955 年11 月11 日成立「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英文名稱為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簡稱CPC,是華人成立最早、最具專業能力與規模最大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也是國內績優財團法人機構。
隸屬於經濟部轄下的財團法人組織,CPC早期在美援經費的支持下,自國外引進許多創新的生產與管理技術,協助企業改善經營體質並培訓專業人才。
CPC 成立至今已邁入68 年,根據統計,輔導的企業超過上萬家,每年培訓的人數高達12 萬人次,透過出版經管叢書、雜誌、影音視聽產品及相關經管技術手冊,向企業推介各種經營管理的新觀念和新技術,並獲得各種獎項的殊榮;再加上定期與不定期舉辦說明會、新知論壇、研討會、海內外參訪活動等,與各界分享新知與經驗交流,一路陪伴臺灣企業成長並強化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書籍目錄


生產力人的足跡沿革圖(1955―2023)
董事長序
總經理序
總顧問序
壹、CPC年代紀
一、組織草創(1955―1980)
二、興業起落(1981―2000)
三、盡責奠基(2001―2012)
四、邁向卓越(2013―迄今)
貳、細說變革
一、組織再造
二、流程再造
三、策略再造
四、文化再造
參、社會公益
一、幸福組織打造
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
肆、致未來
一、生產力再造
二、國際化擴增
三、擁抱光芒.贏向未來

推薦序/導讀/自序


【許勝雄董事長 序】
共好傳承 永續卓越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CPC)和臺灣產業界的朋友一同走過逾一甲子的路,這一路以來有著許多前輩的付出與努力,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被記錄的歷程,讓後人了解,在生產力提升的路途上,我們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而又該抱持著怎樣的精神,把這份榮耀傳承下去。
我是在2000 年時加入CPC 這個大家庭,20 多年來,我見證著CPC 的蛻變歷程,從當年接任時的百廢待興,走過財務虧損、人員流失與看不見目標願景的低潮,終至今日,碩果累累。在這段與同仁們共同打拚的歲月裡,我始終不忘打造「為產業提升生產力、為企業培養經管人才」的決心,因為我相信這件事情能幫助臺灣與在這塊土地上的企業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為了讓CPC 這塊金字招牌持續發光發熱,在張總經理與歷任董監事們的支持及全體同仁共盡心力下,我們推動了一連串的變革,讓內部組織產生質變,成為一個更有助於國家產業發展的經營管理顧問機構。翻開本書,那些我們共同努力的場景彷彿昨日重現,有過共享榮耀的欣喜,曾經團聚同樂的溫馨,亦曾面對進退維谷的兩難,也有受挫失敗的落寞,唯獨我們不曾退卻過。
生產力提升是一個永恆的志業,一路以來有諸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每一個身影都是生產力提升路途中值得紀念的風景。我期望未來的CPC 不只是生產力提升的推動者,更能成為帶動社會總體提升的領航者。近年,我積極宣揚共好理念,從內部開始蓄積幸福能量,再逐步擴散到產業與整個大環境,以卓越經營理念,打造更幸福的明日。
關於未來,我和張總經理已經為CPC 擘劃出一個明確的發展框架,培養了很多優秀幹部及同仁,我希望每一位同仁都能把棒子接下去,讓CPC 走得更遠、更好。在此感謝CPC 同仁一直以來的陪伴,僅以本書,感謝歷史創造過程中每一位夥伴的無私付出與點滴貢獻,願與所有的同仁共勉,以有限的光陰,展無窮之機變,造無限之偉業,讓我們相約於更幸福的未來。
【張寶誠總經理 序】
無盡感謝 感恩有您
自2001 年2 月初受許勝雄董事長邀請到CPC 服務,與同仁胼手胝足打拚,背負著董事長讓CPC 成為「臺灣經管的人才庫」之期許,與成為「企業最具信賴價值之經營管理顧問機構」之使命,無日不兢業以待,不敢鬆懈。轉眼23 載忽過,遙想接手之時的風雨飄搖,今日安穩情境恍如浴火重生,期間當然也幾經起落,但多在許董事長的授權、董監事們的支持、政府機關的信賴與認可、業界相挺與同仁們的全力以赴下,度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CPC 成立迄今已68 年,見證了近代臺灣產業變遷之歷程,從早期的農業到工業化轉變、重工業興起、工業自動化、服務業興起、資通與電子產業興起,一直到晚近之智慧化、低碳化發展,每個關鍵時期都可以看見CPC 人的身影穿梭於企業間,留下辛苦戮力的足跡,產業提升的歷程可說是生產力提升的歷程。先輩們付出與努力的成果應當被銘記,讓未來更優秀的夥伴鑑往知來,所以我們重新彙整了CPC 成立以來的史料,加上近年來的發展紀錄,讓後來者能循著前人足跡,知道我們從何而來,未來又將走往何處去。
在這本《生產力人的足跡》編輯過程中,寶誠與同仁們幾經慎思,每次看到昔日的種種資料,心裡可謂五味雜陳,但最多的就是感恩與感謝,總能回憶起那些活動背後的同仁熟悉臉孔與無悔的付出,諸多大型活動通宵達旦的忙碌身影;各種重大專案焚膏繼晷的竭盡心力,在每個關鍵時刻,總能使命必達,CPC 人在眾人看不到的角落,堆積起CPC 的榮耀時刻。
不只是同仁們,今日CPC 略有所成,尚有賴於企業界的熱情相挺,認同卓越經營理念與我們一起成長,並樂意在各種場合分享他們的經營實務,協助CPC 進行知識擴散。在這過程中,有不少企業主,從顧客變成了朋友,因為有您們,永續經營之路從不孤單。
不可或忘的,還有政府長官們的愛護與支持,因為對CPC 的信賴與認可,給予CPC 充分的發展空間來實踐各種生產力提升作為;也因為願意傾聽來自企業的聲音,CPC 才得以把業界的期待轉為實質協助的動能,各種國際活動,更是離不開來自政府的鼎力指導與支持。
生產力提升是一個無止境的歷程,更重要的是生產力就是競爭力,屬於寶誠的這一段路,有幸與大家同行,回首來時路,雖然留不住歲月,但俯拾皆是精彩;未來相信會有更優秀的夥伴來續行卓越之路,就讓寶誠把今日的感恩當祝福,預祝CPC 有更好的明日,大家都有更好的未來。
【王國明總顧問 序】
薪火相傳 青出於藍
當我知道中心要出版本書時,我心裡充滿期待,中國生產力中心的發展歷程,幾乎就代表了臺灣生產力發展之歷程,我們常說「鑑古知今」,未來生產力要永續發展,本書所載就是最好的傳承史料。
我對CPC 最早的印象是我在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求學時期,大約是1964年,系上與生產力中心的關係相當密切,亦引進CPC 顧問作為講師。那時生產力中心在企業中有很高聲望,為企業提供各種生產相關之教育訓練與輔導,當時臺灣尚無其他類似單位,生產力中心是唯一對業界提供此類服務之機構。當時的政府也有這樣的共識,讓具備機械、管理與製造業背景之人才進入中心,成為早期CPC 之發展底蘊。

而後,進入自動化生產時代,當時政府相當重視科技對生產之影響,開始有科技專案與科技會議,行政院要求各部會要提出與企業有關之各種專案,此時張寶誠總經理從工業局調派過來,開始積極參與各種標案,這也是我與許董事長、張總經理共同於CPC 結緣的開始。此後,我亦曾帶隊參加諸多重大科專之標案。
面對政府,CPC 未來應該更積極爭取「政府智庫」這樣一個定位,更深度與企業接觸,在生產力政策制訂的前期提供業界聲音,中期提出能與績效連結的政策論述,後期協助將政策落實於產業。要做到這一點,CPC 人要能培養出策略論述能力,提出讓政府覺得有用、能產生出績效的政策建議,未來的人才可朝此方向作一個長期培養規劃。
未來生產力提升有三個方向,企業生產力、教育生產力與國家行政效能生產力,這三者合起來就是國家總體生產力。CPC 當下多聚焦於企業生產力,未來還可以朝政府端與教育端來努力,其中政府端就是前面所提的智庫服務,而教育端要善用大學的能量,將其研究能力與技術研發力導入產業。再併同「終身學習」理念,提供「企業終身教育服務」,設計妥善模式,讓學習所積累之知識能被企業使用,形成一個價值創造的正向循環,成為推動企業永續經營之助力。
生產力提升是一個永恆課題,任重而道遠,在中心24 載,生產力提升之使命已融入骨肉;前述種種期許,亦可視為一種傳承,把我在CPC 未竟之志交棒給下一代CPC 人,希望所有後繼者都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