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李嘉誠談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榮休紀念修訂版)

原文書名:


9786269848737李嘉誠談做人做事做生意  全集(榮休紀念修訂版)
  • 產品代碼:

    9786269848737
  • 系列名稱:

    Success
  • 系列編號:

    101
  • 定價:

    420元
  • 作者:

    王祥瑞
  • 頁數:

    384頁
  • 開數:

    17x23x1.9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708
  • 出版日:

    20240708
  • 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
  • CIP:

    494.35
  • 市場分類:

    企業管理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商業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內容簡介】
謙虛是知識之源,不自負才是成功典範

做人:「我相信幫助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是每一個人必要的承擔。」
做事:「我相信只有堅守原則和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才能共建一個正直、有秩序及和諧的社會,一個沒有原則的世界是一個缺乏互信的世界。」
做生意:「也許最關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得到導航人生的座標,沒有原則的人會飄流不定。」

作者簡介


王祥瑞
企業管理專家、知名作家,著有《李嘉誠談做人.做事.做生意(全新修訂版)》、《話不投機半句多(全新修訂版)》、《就定位:屁股管理學》、《先做人,後做事 全集》等多本暢銷書籍。

書籍目錄


目錄
做人篇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凡是與他們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品格,那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成功的機緣。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奧秘。

第1章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
第2章 最適合做生意的人
第3章 商界新人必備素養
第4章 做受人歡迎的人
第5章 成功需要自我修練

做事篇

一個聰明機智的人,一個做事有板有眼的人,一個養成一身良好的習慣、消除了事業障礙的人,一個虛心勤奮肯於鑽研的人,必定會在人生、事業的道路上步步走高,從而擁有很好的前程。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事的奧秘。

第6章 締造自己的成功網路
第7章 成功者都是樂天派
第8章 養成做事的好習慣
第9章 敢為自己做主
第10章 不要難為自己

做生意篇

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一個能洞察行情的人,一個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人,一個具有良好的經商心態的人,一定會在商場上左右逢源,穩步發展,財源廣進。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生意的奧秘。

第11章 生意場待人之道
第12章 生意場人情關係秘訣
第13章 擁有良好的經商心態
第14章 生意的禁忌
第15章 做一名合格的生意人
第16章 練就一雙生意眼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成功」是許多人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它。很多人雄心勃勃為自己訂下了人生的目標,並且兢兢業業地努力工作,但卻事與願違。他們或許從來就沒有實現過自己的夢想、目標和渴望。這究竟是為什麼?各人有各人的原因,但其中有一點可能是共同的:沒有摸清做人、做事的門道。
成功依靠實力,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所謂「實力」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是金錢,是關係,是學歷。通常人們看待成功人士,也往往只看表面,專注於人家一時的運氣和做事業的客觀條件,卻忽略了人家賴以成就大事的內因,忽略了成功背後所付出的努力和多年的辛苦修練。
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誠,是一位可供研究的成功典範。這位樸實厚道的中國人,從做茶樓小二起家,連小學學歷都沒有,居然能在幾十年時間裡,建立起一個龐大的財富帝國,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千億富翁」。如今,他的財產仍在以幾何級數增長。他在商業領域的每一個舉動,都為世人極度關注。由於他非凡的商業成就,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香港《資本》雜誌選舉他為香港十大最具權勢的財經人物之首。李嘉誠所創造的奇蹟,讓全世界的人仰慕、驚嘆。
走過人生第七十個年頭,李嘉誠開始總結自己的經商生涯,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多個場合發表的有關做人、做事、做生意的言論,常常令人如飲醇醪,茅塞頓開;使人如夢方醒,耳目一新。
聽其言,觀其行,研究其走上成功之路的歷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凡是與他們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一旦擁有了這種品格,那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成功的機緣。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秘密。
一個聰明機智的人,一個做事有板有眼的人,一個養成一身良好的習慣、消除了事業障礙的人,一個虛心勤奮肯於鑽研的人,一定會在人生、事業的道路上步步走高,從而擁有很好的前程。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事的秘密。
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一個能洞察行情的人,一個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人,一個具有良好的經商心態的人,就會在商場上左右逢源,穩步發展,天天向上,財源廣進。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生意的秘密。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生意,這就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鐵定規律,是立身處世的法寶,是縱橫商場常勝不敗的奧秘。李嘉誠遵循這些規律行事,因此成為一個舉足輕重、魅力與實力並存的人物。而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視這些規律,那麼,他或許可能得意於一時,最終卻一事無成,說不定還要栽些大跟頭。

文章試閱


做人篇
─利用人生的挫折─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容。成為商界鉅子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他表現出了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傳統美德。
這種傳統美德是李嘉誠為人處事的基礎,並由此延展為他從商的準則。而這些都得益於他父親的早期薰陶。
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李嘉誠出生於廣東省潮安縣府城(現潮州市湘橋區)面線巷一書香世家。
一九四○年初,為逃避日軍侵略戰禍,十一歲的李嘉誠隨家人輾轉遷徙香港。「未學經商,先學做人」,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李嘉誠的父親、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李雲經面對現實,攜長子李嘉誠果決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誠首先「學做香港人」。
首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廣州話屬粵方言,潮汕話屬閩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這是進入香港社會的一種重要的語言工具。
李雲經要求李嘉誠必須攻克這兩種語言。一來立足香港社會;二來可以直接從事國際交流。將來假若出人頭地,還可以身登龍門,躋身香港上流社會。
李嘉誠謹遵父旨,勤學苦練。即使後來因父親過早病故,李嘉誠輟學到茶樓、到中南鐘錶公司當學徒,每天十多個小時的辛苦工作後,他也從不間斷業餘學習廣州話和英語。

試想,如果不懂廣州話,且不說難以在商場自由交往,就是生存品質也要大打折扣,賺錢又從何談起?英語更給李嘉誠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巨大財富。長江塑膠廠創業的過程中,李嘉誠就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與外商直接接洽,從而贏得了使長江塑膠廠起飛的訂單。而李嘉誠之所以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膠花大王」,其契機就源自李嘉誠從英文版的《塑膠》雜誌獲取了可貴的資訊。至於李嘉誠後來大規模的跨國經營,就更離不開英語了。
我們可以假設,李嘉誠只會說他的潮汕話,那他的商業活動就最多只局限於潮籍人士。他即使成功,也是很有限了。
一九四三年,李雲經英年早逝。他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文錢,相反,給李嘉誠留下一副家庭的重擔。但李雲經卻給李嘉誠留下了終生受益的豐厚遺產,那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李雲經臨終前,哽咽著對李嘉誠說了兩句話:「阿誠,這個家從此靠你了,你要把它維持下去啊!」、「阿誠,阿爸對不起你……」。
正是因為對父親的承諾和對家庭的責任,年僅十四歲的李嘉誠謝絕了舅父繼續供他上中學的好意,毅然決然地輟學求職。他要掙錢,他要掙好多好多的錢。十四歲的他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養活母親和弟妹。殘酷的生計,迫使李嘉誠別無選擇地走上從商之路。
李嘉誠的理想是當一個教育家,而不是商人,如果不是迫於無奈,他是不會去從商的。李嘉誠後來回憶說,就是立業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賺一大筆錢,然後再去從事教育」。

由此可見,李嘉誠從商實在是身不由己、逼上梁山。這也許就是時勢造英雄。別無選擇使李嘉誠義無反顧,商海搏擊之後,他終於成為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人生遭遇的反作用力是多麼巨大,因此可以得到啟迪:我們應該正視並且利用人生的挫折,甚至應該自加壓力,以此激發出自身的巨大潛能。
此外,父親還教給李嘉誠豐富而珍貴的做人道理。比如「貧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等等。

父親的薰陶和遺訓,李嘉誠永志不忘,並延展為從商的準則。因此,李嘉誠在香港乃至國際商界樹立起良好的大家風範,並因其恪守商業道德而贏得了高度的信譽。這千金難買的信譽又回饋了李嘉誠無數的生意和財富。




做事篇
─在「圈子」裡生存─

一個鮮活的生命不應該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他應該生存在一個圈子裡。
一個人走向社會,建立起的朋友圈子和往水庫裡放一瓢魚苗一樣,是不會輕易離散、輕易打破的。
生物學家發現,往水池中放魚苗時,如果一瓢舀十條魚,這十條魚從放入水池到長大被捕捉時為止,是不會輕易離散的。如果是一百條,那麼只要牠們不死,就始終生活在一起。如果是三條,那麼這三條將自始至終生活在一起。牠們既不輕易吸收其他魚進入這個生活圈子,也不會有任何一條魚輕易脫離牠自己的生活圈子。人在這方面也具有與魚類相似的集群性。一個青年人走向社會後,在三五年內便會建立一個朋友圈子。這個最初建立起來的朋友圈子將是他一生交往和主要活動的範圍,即使有人偶爾脫離了這個生活圈子,不久還會再回到這個圈子中來。
對於魚類來講,牠們只有相依為命才能共同去進行一生的探險,牠們對任何外來的魚類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和不信任。

與此相似,青年人從學校、家庭這個小環境進入社會這個大環境,像魚苗從桶內放入水庫一樣,在社會這個神秘莫測、險象環生的海洋中,他必須找到一些夥伴來共同進行人生的探險。同時,按照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理,每一個人在建立朋友圈子時必然帶著一定的特點和傾向性。因此,他選擇朋友一般都適應他的基本情況,這種朋友圈子有高的標準,也有低的標準。低層次的所謂棋友、牌友、酒肉朋友;高境界的則是憂國憂民的志同道合之士,如歷史上的桃園三結義、梁山泊英雄、瓦崗寨好漢、竹林七賢、東林黨人等。這種圈子經過三五年的生活考驗後便基本穩定下來。這個穩定下來的朋友圈子就好比一瓢魚兒。他們之間的優點、缺點、生性、脾氣、品質、情操等,彼此都十分了解。自己有了困難,知道圈子裡的人會幫助他,別人有困難自己也會盡力幫忙。在朋友圈子裡,平時吵吵鬧鬧、磕磕碰碰、爭東奪西的現象也是經常發生的,但決不像圈外人一樣記仇,一般過後很快就會相互諒解。即便爭執激烈,說了一些過頭的話,但說者是姑妄說之,聽者是姑妄聽之。如果有言行損害了圈子裡朋友的利益,一般會有人出來說公道話的。如果損害很嚴重,那人便會被大夥兒趕出圈子之外。這個被趕出圈外的人就像離群孤雁狼狽不堪。因為人們大都知道他被趕出圈子的原因,其他圈子也很難接納他。

這個圈子一旦形成,即使有人出人頭地,有人一文不名,也不影響圈子的牢固性。社會地位很高的人仍然喜歡和圈子內社會地位很低的人親密交往。他們會把圈子內社會地位很低的朋友看得比圈外工作中的領導和社會地位很高的人更重要。因為在朋友圈內沒有世俗的高低貴賤之分,在朋友圈子裡衡量人的標準是品德和才能。政治經濟地位低下的人只要品德高尚,在朋友圈內也不受歧視。政治經濟地位很高的人品質低下,在朋友圈內也不受尊敬。

一個人愛護自己朋友圈子的整體利益應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應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損害朋友圈的利益就像挖掉自己身上的肉一樣,背叛、出賣、矇騙圈內朋友則無異於自殺。



做生意篇
─與人為善才能財源廣進─

中國古代有「和氣生財」的說法,這裡的「和」就有「與人為善」的含義。李嘉誠正是這樣一個深得和氣生財要訣的聰明人。
「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追隨李嘉誠二十多年的洪小蓮,談到李嘉誠的合作風格時說,「凡與李先生合作過的人,哪個不是賺得荷包滿滿!」香港廣告界著名人士林燕妮對此更有深切體會。她因主持廣告公司,曾與長實有業務往來。廣告市場是買方市場,只有廣告商有求於客戶,而客戶絲毫不用擔心有廣告無人做。這樣,自然會滋長客戶尤其是像長實這樣的大客戶頤指氣使、盛氣凌人的氣焰。
林燕妮回憶道,頭一遭去華人行的長江總部商談,李嘉誠十分客氣,預先派了穿長江制服的男服務生在地下電梯門口等我們,招呼我們上去。電梯上不了頂樓,踏進了長江大廈辦公廳,更換了個穿著制服的服務生陪著我們拾級步上頂樓,李先生在那兒等我們。
那天下雨,我的一身被雨水淋得濕漉漉的,李先生見了,便幫我脫下外衣,親手替我掛上,不勞服務生之手。雙方做了第一單廣告業務後,彼此信任,李嘉誠便減少參與廣告事宜,由洪小蓮出面商談下一步的售樓廣告。有時開會,李先生偶爾會探頭進來,客氣地說:「不要煩人太多呀!」我們當然說:「愈煩得多愈好啦,不煩我們的話,不是沒生意做?」加拿大記者John Demont對李嘉誠的為人讚嘆不已:「李嘉誠這個人不簡單。如果有攝影師想為他攝像,他是樂於聽任擺佈的。他會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側身向前擺個姿勢……」
李嘉誠的「與人為善」,更多的是他所受的傳統文化的薰陶,以及父母對他的諄諄教誨。而難能可貴的是,李嘉誠將他與人為善的哲學真正落實下來,並堅持下來了。

李嘉誠.金言
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結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