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從東京到京都 珈琲物語:與40家咖啡館的一期一會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535121系列名稱:
Across系列系列編號:
VJ00068定價:
430元作者:
陳彧馨頁數:
240頁開數:
14.8x21x1.6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320出版日:
20230320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991.7市場分類:
旅遊休閒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旅遊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這些咖啡喫茶店讓人回味無窮的,
不僅僅是好裝潢、好味道,
而是人的氣味、故事的氛圍──
資深旅人陳彧馨的東京、京都咖啡館見聞──
「總有那麼幾間咖啡館,每每只要重訪故地,便必會登門。」
▍從東京開始
我的東京咖啡館探尋,起於清晨的築地,那市場中的千里軒或喫茶сヵ,瀰漫昭和的庶民氣息。然而東京更不乏歐洲精緻,遠從維也納移植的蘭德曼咖啡,就是絕佳代表。對這二千萬人都會的喧囂感到疲憊時,就去山之上的珈琲客廳吧,那裡可是出版商用來軟禁拖稿作家的寫稿勝地。
▍走入京都
若想享受這千年古都的細緻風雅,你可以上仁和寺檐廊的抹茶席;若要感受此處的稚樸情趣,不妨去優佳雅點一杯娃娃頭咖啡。但京都最動人的,當屬於本地人淡然的溫情。像是老闆娘認出你時的微笑:或者在落單的雨天,陌生人遞上的那杯暖手暖心的摩卡……
來吧!
跟隨著這些漫不經心的咖啡館探索,
和我一起感受旅行之外,更為悠哉的城市日常。
▍關於本書
本書起點為侯孝賢的電影《珈琲時光》,片名的意思是「能夠讓心情沉穩,重新調整步伐,在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的那段恬靜時光」(朱天文•侯孝賢)。
追隨這部電影的腳步,作者展開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探尋。足跡跨越清晨到深夜,從街邊大道深入巷弄街角。對她來說,咖啡館除了是旅行的目的,很多時候也是旅行的逗號,可能是走累的歇腳處、遇雨的避難所,或在某個寂寞深夜,想要感受一室溫熱的臨時起意……
這些在咖啡館的吉光片羽,不只是旅行中的短暫休憩,更是人生旅途中,重新調整步伐,在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所能給予自己的一點恬靜時光。
這些咖啡喫茶店讓人回味無窮的,
不僅僅是好裝潢、好味道,
而是人的氣味、故事的氛圍──
資深旅人陳彧馨的東京、京都咖啡館見聞──
「總有那麼幾間咖啡館,每每只要重訪故地,便必會登門。」
▍從東京開始
我的東京咖啡館探尋,起於清晨的築地,那市場中的千里軒或喫茶сヵ,瀰漫昭和的庶民氣息。然而東京更不乏歐洲精緻,遠從維也納移植的蘭德曼咖啡,就是絕佳代表。對這二千萬人都會的喧囂感到疲憊時,就去山之上的珈琲客廳吧,那裡可是出版商用來軟禁拖稿作家的寫稿勝地。
▍走入京都
若想享受這千年古都的細緻風雅,你可以上仁和寺檐廊的抹茶席;若要感受此處的稚樸情趣,不妨去優佳雅點一杯娃娃頭咖啡。但京都最動人的,當屬於本地人淡然的溫情。像是老闆娘認出你時的微笑:或者在落單的雨天,陌生人遞上的那杯暖手暖心的摩卡……
來吧!
跟隨著這些漫不經心的咖啡館探索,
和我一起感受旅行之外,更為悠哉的城市日常。
▍關於本書
本書起點為侯孝賢的電影《珈琲時光》,片名的意思是「能夠讓心情沉穩,重新調整步伐,在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的那段恬靜時光」(朱天文•侯孝賢)。
追隨這部電影的腳步,作者展開屬於自己的咖啡館探尋。足跡跨越清晨到深夜,從街邊大道深入巷弄街角。對她來說,咖啡館除了是旅行的目的,很多時候也是旅行的逗號,可能是走累的歇腳處、遇雨的避難所,或在某個寂寞深夜,想要感受一室溫熱的臨時起意……
這些在咖啡館的吉光片羽,不只是旅行中的短暫休憩,更是人生旅途中,重新調整步伐,在繼續走更長遠的路之前,所能給予自己的一點恬靜時光。
作者簡介
陳彧馨Jas Chen
政大新聞畢、紐約大學碩士。曾為Sony女性講座專屬攝影講師、雄獅簽約旅遊達人、雄獅旅遊講師,以旅行與咖啡館為題做過系列演講。專欄散見印刻文學、聯合新聞網及商周。
現與丈夫、兒子多多君居於新加坡,一家三口皆是旅行病患者。著有:《把拖油瓶養成小旅伴:0-6歲親子旅遊全攻略》,記錄她從多多君始自幼年時期就培養適應旅行的過程,並分享各種帶小小孩出門的實用筆記,以及母子倆勇闖各國的旅遊經驗。
另著有《在希臘發現愛》、《100種東京》、《追櫻》、《愛在日落破曉時:我的巴黎•維也納》、《轉轉香港》、《香港•澳門•旅的散策》等。
彧馨的碎碎念:陳彧馨 www.facebook.com/JasStory
多多君的旅行非日常:我是錢多多 www.facebook.com/iamchiendodo
彧馨網路的無定居所:jaschen.com/
書籍目錄
目錄
新版序:咖啡館中的至福時光
序:珈琲時光
從東京都開始
市場裡的咖啡館
•千里軒:清早「排隊時」的一點溫暖
•米本珈琲:菜市場中的咖啡烘焙店
•喫茶сヵ:不按牌理出牌的神祕咖啡館
•築地露台珈琲:本願寺的對街風情
把歐洲搬到東京
•CAFE de GINZA MIYUKI•KAN本店:最裝模作樣的地方
•雙叟珈琲館:從左岸到澀谷
•蘭德曼珈琲館:從維也納環城大道到東京青山的完整重現!
•AUX BACCHANALES Cafe:巴黎一角重現銀座
遠離喧囂的方法
•椿屋珈琲:銀座的靜謐天地
•茜屋珈琲店:輕井澤的氣息
•山之上珈琲客廳:假裝名作家
•古瀨戶珈琲:神保町中的另類一角
旅行的「緣」點:珈琲時光
•關於《珈琲時光》:電影故事
•誠心堂書店:與肇無關的「謝謝妳」
•艾莉卡2店:找尋陽子的艾莉卡
•沙保喫茶店:找尋艾莉卡番外篇
老爸的咖啡館-名曲喫茶特別篇
•名曲喫茶Lion:澀谷中的寧靜時光
•名曲•珈琲•麦:說話不禁止,拍照請隨意
•名曲•珈琲新宿琥珀:音樂大逃難
•名曲喫茶巴洛克:吉祥寺的Master Voice
走入京都
如果母親開起咖啡館……
•御多福珈琲:寒冷冬夜的一捧溫暖
•靜香珈琲:了不起的「名物」
•Smart珈琲:母親˙童年˙甜蜜的法國吐司
• eX cafe 京都嵐山本店:等待˙雨中的花生摩卡
與「肇」走在四条河原町
•築地珈琲:此築地非彼築地
•法蘭索瓦珈琲廳:戴珍珠耳環少女的凝望
•喫茶Л③я:幽藍的時光
•六曜社:不地下不行
•Elephant Factory Coffee:村上春樹的象工場
清水寺情結
•文ソ助茶屋 初訪:走不完的二年?,到不了的清水寺
•Cafe我楽苦多 再訪:在紐約風町屋的囉唆裡鑽進寧寧之道
哲學之道上
•優佳雅珈琲:「正襟危坐」的娃娃頭咖啡
走在洛西
•山貓軒珈琲:龍安寺外咖啡香
•仁和寺的抹茶:濃綠淡粉兩相宜
•Cafe Yamamoto:嵐山的滋味
關西咖啡不日常
•長楽館:長楽館長樂
•Inoda三条支店:東方的中央咖啡館
•Cafe Kano:請注意!嬰兒不友善
民宿主人的私房地點
•Cafe Arrietty:京都最美味鬆餅
•Maison de Kuuu:神祕的角落
後記
推薦序/導讀/自序
新版序:咖啡館中的至福時光
出國旅遊,咖啡館往往是我的佇足所在。那是景點與景點間的休憩點、偶然遇雨時的避難所,一時走累的歇腳處。也有時候,咖啡館就是目的地,能容我在其間自在地探索各國的咖啡習慣,研究其與歷史、電影、哲學、藝術等的相關聯,順道緬懷也曾在這些老咖啡館中或高談闊論、或埋頭寫稿的文人雅士。
出版過的《從東京到京都 我的珈琲時光》,便是我在日本旅行時於東京、京都兩地的咖啡館見聞。雖然我的日本咖啡腳步決不止於兩京而已,曾在姬路的地下咖啡館與友人高歌,也曾在青森的可否屋同店主人聊攝影,在神戶的珈琲パりゐ擅自猜測其與茜屋咖啡的關係。旅行中遇上的咖啡館,所留下的深刻往往不是咖啡本身,而是所遇的人、所見的事、所享的氤氳氛圍的。其間最喜愛的,仍舊要是兩京中風味獨具的咖啡時光,其密集的程度、花樣的多元和觸手可及的便利,總是讓人一聽說有好店,便要趕去探訪。匆匆數年過去,我的咖啡館癖日深,名列在必去咖啡館清單上的名字越來越長,然新知多,亦要重溫舊雨,總有那麼幾間咖啡館,每每只要重訪故地,便必會登門。
這本《從東京到京都 珈琲物語》可以說是那種種曾經的一一歸攏,也是舊作的重新梳理。一一檢視這些舊友新知時,隱匿在腦海中的兩京咖啡香便飄然其中,即使不是身在日本,神思也遙遙先行,迫不亟待地將那至福的吉光片羽再三回味。
如果您對咖啡館、京都、東京有興趣,本書應能讓您神遊兩京咖啡香;若您是已有舊版的讀友,更要深深致謝再度捧場。在疫情逐將走過的今時,願各位都能在書裡,找到一段屬於自己的咖啡時光。
名人推薦語
水瓶子 | 作家、青田七六文化長
Elsa | 咖啡因的地圖
──共感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彧馨觀察力十分敏銳,從相關電影、小說、名人的記錄中探訪經典咖啡館,與老闆、店員、客人打成一片,羨慕她有一個如電影《珈琲時光》中陪著她到處逛咖啡館的「肇」。這本書不但是尋找咖啡館之書,也是一種旅行人生的實踐。
──水瓶子 | 作家、青田七六文化長
閱讀《從東京到京都 珈琲物語》,心裡那因為疫情時代而沉寂已久的咖啡旅人之魂又再度被輕輕撩動。作者用溫暖又充滿感情的筆觸,寫出了東京跟京都不同咖啡館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彷彿跟著走進築地市場裡賣著豬排三明治的千里軒珈琲館,轉個身走上清水寺的二、三年?,回頭望一片石墨屋瓦,穿梭一間又一間的喫茶店,而裡頭帶著人情味的故事,則要你細細來品味了。
──Elsa | 咖啡因的地圖
文章試閱
從東京都開始
清晨的東京,這個大城市很討人喜歡的時段。著名的地鐵沙丁魚景觀因為還不到上班時間暫時沒有出現,東京一半以上的人應該還在朦朧夢裡,街上清靜,只有一兩騎單車偶爾滑過。我開始刻意找尋東京咖啡館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城市的深夜魅惑,但是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我的第一間東京咖啡館,就是起頭於這樣的一個早晨。
市場裡的咖啡館
曾是東京最大市場的築地,即使在魚市已搬遷至新的豊洲市場,也依舊充滿各式各樣迷人吃食。鮪魚競標熱力叫賣的情景雖不再,但攤販含蓄地招呼、小巷子裡賣的鯨串揚、或轉角處堆疊著成排如磚的料理書,仍然造就了兩千萬人口的東京都中,最為庶民且迷離的醉人角落。我的東京漫遊時常由此處開始,由美食撫慰生理的空虛,以咖啡調劑心靈的平衡。多年前櫻花時節淚汪汪地在那角小小的愛養咖啡館喝著溫暖人心的咖啡,現雖已不再,但築地從來不缺咖啡香,過去如是,現在亦如是。
千里軒:清早「排隊時」的一點溫暖
《千里軒》(Й⑦э軒)
地址:東京都江東区豊洲6丁目5−1 6街区水産仲卸売場棟3F
電話:+81 3-6633-0050
營業時間:04:00 - 13:00
曾經的築地,除了美味海鮮,首先跳進腦子裡的,是可怕的大排人龍。
對築地還不熟悉時,總是跟著各色指南按圖索驥,誓要探訪列名在必不可錯過的店家頭幾名,以致於非在築地花上老長時間排隊。夏天還好,不過費時。冬天就要摸黑吹著冷風,難以消受。
就因為那份冷,莫名帶我走進了千里軒珈琲。
那次是在入冬清晨五點多的寒冷空氣中抵達築地,人凍得打哆嗦。然而還是排在據稱有美味海鮮蓋飯的仲家門口發抖。
「海鮮蓋飯哪,排隊的人應該不至於太多吧?」我心想。初訪築地的人,多半會找名氣最大的兩間壽司店一試。正因為此,前兩次來築地時竟然都排了超過一小時的隊伍!我抱著海鮮蓋飯這樣比較平民的料理,也許不會有太多饕客的僥倖心理一試,然而往仲家方向一瞧,啊!竟然也是長長人龍!
彼時千里軒咖啡就在仲家間壁,門面窄小,半掩著門,隱約可見在清晨這時間,客人也相當不少。我一面排著隊(自然還是乖乖地排進人龍),一面觀察這間喫茶咖啡館,好藉此忘卻刺骨寒風,只可惜功效有限。
「要在這麼冷的天凍著排上許久的隊,然後吃美味尚不知,但肯定冷涼的海鮮蓋飯嗎?」 當然,邊排著隊腦子也不免如此轉著。話雖如此,已經規劃好的目標如不能切實達到,我這臭脾氣便很難罷休。只好在寒風中邊排隊邊試圖秀氣地跳腳取暖,一面暗暗埋怨前後排著的都是個頭遠比我瘦小的東方女生,一點能夠取巧避風的方法也沒有。
「唰!」千里軒咖啡的玻璃拉門在此時拉開,穿著厚大衣的男人握著一杯「冒煙」的什麼走出來,拉上毛線帽,瀟灑地走了。
那個「冒煙」的什麼,難道是外帶的熱騰騰飲料嗎?
往前看看,依照排隊人數與速度,要能吃上蓋飯最快也還要四、五十分鐘。下了決心,鄭重拜託排在後方的女孩幫我留住位子。自己則鑽進了千里軒咖啡冒險,並因此在接下來的半小時裡,也得以握著熱騰騰咖啡,好代替前後女孩都有的男伴緊握所給予的溫暖。
其實千里軒在築地頗有名氣,雖然不至於要到排隊地步,但是幾乎每次進門都是鴉鴉黑地滿客狀態,顧客群以魚市場工作人員為主。也屬於市場長屋窄小的千里軒,通常苦幹實幹的「硬派」風格大叔不多,喜歡聚在這的客人以大嬸大姐占多數,氣氛輕輕鬆鬆,談話聲不斷,完全是下班後小聚模樣。狀似喝個咖啡歇個腿,馬上又要投入工作中的緊張氣氛很少見到。偶爾也有衣冠楚楚的場外客人前來,看樣子都熟門熟路,跟招呼的老闆娘親親熱熱。生客如我,是一入門就會招起眾人好奇地打量與大聲但善意的「私語」。
千里軒的吧檯尺寸窄小,留出的空間滿滿放著一屋子桌椅。緊緊窄窄地不留一分餘地。不騙人,我就在此坐過真正是「看門位」的桌子。基本上那張小桌搭配的兩張椅子,椅背都緊緊靠著玻璃拉門,隨便哪個客人拉開門要進來,都可能先得要撞開椅子那樣誇張。自然,排得如此緊張是因為這些座位都確實地被需要。時常來此處捧場的客人,主要目標大半不是咖啡,而是千里軒拿手名點:雞蛋燉菜與豬排三明治。
雞蛋燉菜是半熟卵和著奶油牛奶燉煮的蔬菜,據說是很有點歷史的一道菜,有一說是早期剛開始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學來的濃湯。雖是略顯油膩,但是口味溫柔懷舊。不過我曾做過吃飽了滿肚海味後還硬塞了一盤雞蛋燉菜的笨事,也許是失去飢餓這最佳調味料之故,這道雞蛋燉菜便沒留下好印象。但若是沒打算非去「排隊名店」不可,在千里軒點份豬排三明治當做早餐就是極美味的選擇。豐潤腰內肉油炸成深黃,再抹上薄薄一層黃芥末,夾進略微烤過的吐司,就是單純好味道。我時常覺得早餐若是由千里軒的豬排三明治,或同樣以麵包夾豬肉這種組合的港澳黃枝記豬扒飽開始,那天的心情必定不錯。
千里軒的小點心花樣不多,但口味也都在水準以上。如果居然胃口很好,偶爾也會叫份雞蛋布丁配咖啡,慢吞吞吃著,在窄小咖啡喫茶鋪子裡聽婆婆媽媽閒話。那氣氛十分家常,感覺彷彿在自家廚房。從大正時代就開始營業的千里軒,現在已經由第三代接手經營,小店裡自然而然地有種風情。每次在這裡接過狀似老老闆娘的笑嘻嘻女士送上的餐點,都感覺自己正要吃自家奶奶親手做的飲食,在旅途中會淡淡泛起家的溫暖感受。
妙的是,在日漸喜歡上千里軒「家」的步調同時,我居然習慣起外帶「便當」這回事。若是陪著朋友排隊吃壽司、若是飽腹一餐仍意猶未盡,我總是習慣繞進千里軒外帶各式烤吐司或三明治,外加咖啡一杯,老奶奶也一貫笑嘻嘻地遞上應該算是奇怪客人的三明治(此地外帶的人還真是不多)。某次老奶奶幫手提重物的客人開門,一眼見到正在隔壁人龍中邊排隊邊大啖豬排三明治的我與友人,笑嘻嘻的臉上泛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嘴裡還咬著三明治露出尷尬微笑。
不過,說到底,這倒是跟電影《珈琲時光》裡,老店為熟客做咖啡外送的感覺接近。在這住著千萬人的淡漠都心裡,有個熟悉的陌生人朝著身為過客的自己,露出心領神會的笑容。那一刻,旅人與東京的距離,神奇地如此貼近。
如今的千里軒以嶄新的姿態和稍微時髦的裝潢進駐豊洲市場,菜色不變,雖然還沒機會親身前往,想來那滋味復古的燙嘴咖啡,依舊能溫暖人心。
喫茶сヵ
不按牌理出牌的神祕咖啡館
《喫茶сヵ》(Kissa Mako)
地址:東京都中央区築地4-9-7中富жю2F
電話:+81 3-3248-8086
營業時間:10:00 - 15:00,週日休息
我一直對那間窩在築地場外市場二樓的小小店子充滿好奇。
已經忘了在哪裡讀到,那間小小的店子是築地的第一間咖啡館。雖然到底是不是真的查證不到,不過至少可以確定是極其老字號的店家。為了這個幾次三番特地來造訪,但這間以地理位置來說幾乎可以算是「躲起來」的сヵ一次也沒有開門。當然,這也是我太大意,每一次前來造訪,都在清晨到上午這段時間,也就是六點到十點左右。畢竟每次都是一大早來築地報到,總是吃完了壽司或者蓋飯才一面逛一面散步走來。築地的店一般都開得早,特別是以市場工作人員為主力客戶的店,往往凌晨三、四點就開門營業。因此從來沒考慮過是不是來錯了時間,總是以為運氣不巧,碰上休業;或是懷疑店家只肯做清早的生意,也許到得太晚?當然也想過是不是歇業了,總之感覺上сヵ就是一間非常任性的店。
不過,說不定老闆也的確不太希望生意太忙。不是開玩笑,сヵ所在地非常隱密,不僅夾雜在全是餐廳和海產攤子、雜亂無章的場外市場中,還不是一樓店舖。除非如我一般刻意尋找,否則必須要運氣十分好,碰巧在經過時抬頭看見幾乎貼在一樓天花板的招牌,才有機會轉進小小的樓梯間,來到二樓唯一店家сヵ前。如果本來不知道這是間甚麼店,在看到二樓店門是曖昧的暗紅玻璃門時,或許還不太敢推門進去。畢竟在窄小幽暗堆滿雜物的場外市場二樓,唯一一間有著暗紅色玻璃門的店家,真的會是普普通通的咖啡館喫茶店嗎?腦子稍微正常的人恐怕都會思索一下。話雖如此,сヵ卻更令我非想進去看一眼不可。
抱著這個念想,每一次前往東京,都會忍不住往這裡走去。
某次與友人在東京相會,大清早六點就約在了築地一起吃早餐。那次做了大食客,先是去吃了鰻魚飯,飯後又去了同樣在築地市場的岩田珈琲(另一間老字號的市場咖啡館)喝咖啡聊天,再往晴海通走去。路上站著吃了一碗清淡暖胃的拉麵。準備要往銀座散步前,又想起了сヵ。這時已經是早上十點。一起來的朋友水瓶子是寫了兩本臺北咖啡館書的人,也是個對咖啡館說不定比我還執著的先生,於是順口提了,立刻獲得同意再來碰碰運氣。大概要拜友人的好運之賜,這回登上二樓,門雖然依舊緊閉,但終於可以看見暗紅色玻璃後隱隱有人影走動。上前敲了門,應聲出來一位精神健旺面容嚴肅的老奶奶。
「十點半才開門。」她努力對日文破爛的我們解釋。「原來是這麼晚開門的店!」我大吃了一驚。從前一直以為店開得非常早,所以非常早關門。原來事實與臆想根本是兩回事 (目前營業時間提早到早上十點了) 。
當時距營業還有半小時,不過幾經交涉,就算只喝完全不需要準備的果汁,嚴肅的老奶奶也不打算放行。不得已退而求其次,「那,可以進去拍一張照片嗎?」我厚著臉皮拜託老奶奶。當然非常不甘心,然而水瓶子的時間有限,並不能多待。我暗自盤算著是不是送走朋友後再回來等到營業時間開始。
「你們是哪裡人?」老奶奶十分嚴肅地盯著我們半响,然後冒出一句完全不相干的話。
「我們是臺灣來的。」
「臺灣?臺灣人喜歡,中國人不好!」老奶奶用力比畫幾下,再說到臺灣時眉飛色舞,提到中國時就把眉頭都皺起來,表情豐富,跟方才的嚴肅面容判若兩人。雖然對中國朋友不好意思,不過氣氛就此轉變,我們立刻被請到店裡,順利點了咖啡和果汁特調,聽年近九十歲的老太太感謝臺灣人在三一一時的大力幫助,也聽她說著:「一直自己顧著這間店喔,幾十年了很辛苦呢。」或「我的雜煮很有名,可是還沒準備好你們吃不上。」等等親切談話。
雖然跟真正魚市場內的店相比,сヵ已經能稱寬敞。但平心而論實在還是很小的店,布置也很家常。雖然門面是奇怪的暗紅色,室內卻是日光燈的蒼白,普普通通貼著塑膠桌面的木桌,堆得還算整齊的雜物,彷彿是在魚市場咖啡店必備的老式紅色磨豆機,貼著木條牆腰、店內舊照、價目表和畫的牆面,年紀可能只比老奶奶年輕一點點的冷氣機……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堆成的地方。比較講究的就是套著白布椅頭的沙發,靠著這個把一個老奶奶家的日常妝點出昭和風情,再加上一位和善熱切絮絮叨叨的老奶奶,喝著熱呼呼的咖啡同時就感受到這處的分外親切。
因為這個就不要求сヵ的咖啡了,反正如同魚市場的他處,本來也不是特別為了好咖啡才來的地方。倒是雜煮才是真正有名的招牌菜,一直惦記著哪次應該要試一試。但走過築地總會被這個那個吸引住,等到走進сヵ又是滿腹狀態。
本來很擔心築地市場搬遷後сヵ也許不會堅持下去。不過是多慮了,畢竟是完全不考慮魚市場作息的任性店家,不和魚市場共進退也就理所應當。據我在東京的耳報神表示,目前老奶奶不太常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年輕先生,希望老奶奶身體康泰,我還是很希望能夠吃成她做的雜煮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