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騙人的防癌防失智地中海飲食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0103392定價:
250元作者:
詹智瑩頁數:
116頁開數:
14.8x21x0.6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213出版日:
20230213出版社:
詹智瑩CIP:
411.3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應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致癌物以前是香菸、檳榔、酒,現在再加上油煙與空污等等,多了數百種,越加越多!真凶難尋!致癌物種類不斷增加,難道我們應該把罹癌視為是正常的?
老年人就應該罹患糖尿病、癌症、失智症、中風或心血管疾病?政府只提供醫療照顧而不管預防減病,人民只有靠自己,自己的健康自己救!
人類的飲食就像是汽油用油,若用錯油品,身體就可能提早報銷,而主流營養學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均衡飲食,來緣於西式的美國飲食。但台灣長期遵循的結果,卻發現到不少推廣此飲食方式的醫師自己跟養生專家們都得了癌症!要如何相信他們說的防癌飲食?少油少紅肉,多蔬果多全穀到底是防癌?還是致癌?
本書特色
★ 本書作者雖非醫學出身,但擁有化學化工相關專業知識,磨劍十年,試圖擺脫框架,翻轉主流營養醫學觀念,戳破現代營養醫學之盲點!
致癌物以前是香菸、檳榔、酒,現在再加上油煙與空污等等,多了數百種,越加越多!真凶難尋!致癌物種類不斷增加,難道我們應該把罹癌視為是正常的?
老年人就應該罹患糖尿病、癌症、失智症、中風或心血管疾病?政府只提供醫療照顧而不管預防減病,人民只有靠自己,自己的健康自己救!
人類的飲食就像是汽油用油,若用錯油品,身體就可能提早報銷,而主流營養學所謂的地中海飲食╱均衡飲食,來緣於西式的美國飲食。但台灣長期遵循的結果,卻發現到不少推廣此飲食方式的醫師自己跟養生專家們都得了癌症!要如何相信他們說的防癌飲食?少油少紅肉,多蔬果多全穀到底是防癌?還是致癌?
本書特色
★ 本書作者雖非醫學出身,但擁有化學化工相關專業知識,磨劍十年,試圖擺脫框架,翻轉主流營養醫學觀念,戳破現代營養醫學之盲點!
作者簡介
詹智瑩
退休回台後,痛心家族親友慘痛罹病經歷,運用已有藥物、毒化物與塑膠品專業,跨界鑽研營養學多年的心得分享,期能降低癌症、糖尿病、失智症、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 學歷
1976 國立師範大學化學系學士
1981 國立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
◇ 經歷
台北市桃源國中教師
台北市明倫國中教師
四維企業公司 高級研究員
四維企業公司深圳廠 研究部經理
東莞力德膠黏製品公司 研發部經理
◇ 專長與專業
分析化學、有機化學、藥物合成、黏膠帶研發製造、環保毒性物質管理
書籍目錄
自序
▍第一章 騙人的防癌健康飲食(地中海,均衡飲食),怎死的都不知道!
一、癌症簡介
二、癌症的特點
三、現代致癌物之判定方式
四、現代防癌物質之判定方式
五、空氣污染、菸害非癌症等慢性病主因
六、飲食試驗的盲點與爭議
七、地中海飲食,真的是健康飲食?還是一場騙局?
八、世界各國癌症現況
九、均衡飲食的繆誤
十、紅肉與油脂
十一、台灣癌症簡史
十二、人類飲食歷史
十三、Omega-3魚油最健康?
十四、美國飲食指南之沿革
十五、奇妙的男女癌症死亡率統計比例:1.25倍
十六、台灣飲食之變遷
十七、升糖指數數據的偏頗選擇
十八、選擇偏執的專家論述
十九、不幸罹癌的養生專家們─你還要相信少紅肉多蔬果真的養生防癌嗎?
二十、總結:自己健康自己救
▍第二章 逆向飲食,逆轉糖尿病與慢性病?
一、糖尿病歷史
二、世界糖尿病現況
三、糖尿病的定義
四、糖尿病的特色
五、食物營養素與血糖的關聯性
六、糖尿病的分類
七、高葡萄糖危險性之主要原因
八、糖尿病的症狀
九、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
十、糖尿病與癌症類似之處
十一、如何預防及延緩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我是1950年後出生,屬於二戰嬰兒潮的年代,剛上小學時就有祖母57歲(1958年)癌症過世,待我長大成家生子後,父親、叔叔、姑姑與丈母娘五六十多歲也紛紛罹癌逝世!
我在校時修過生物化學,1980年也做過防癌藥物的研究,當時發現美國雖說世界最強最文明,但美國人已多年深受癌症之苦,當時諸多科學家都判定主因最可能是菸害,而1980年當時癌症已是台灣第二大死因,世界先進各國歐美與日本也是一樣,大家幾乎都束手無策!
一直到2021年,發覺癌症已連續三十幾年排名台灣第一死因,肆虐台灣、歐盟、美國與日本等世界各國,毫無緩解的跡象,最近不少六十歲左右同輩同事與親友也紛紛罹癌,而後就是痛苦之手術、化療、放療或甚至死亡!
老爸不菸少酒,並無明顯不良習慣,到底為何50歲就癌症,80歲最後中風過世,搞不清楚?
同樣的情況發生於1988年。驚傳大學時的導師,靈芝抗癌研究權威姜宏哲教授退休後中風,74歲肺癌去世。
仔細回想姜教授言行,不煙不酒,為何會中風再得肺癌?或許實驗室溶劑吸入可能性?但觀察他在實驗室時間並不長,還是無法明白罹病原因?反而另一位在教室抽煙,吞雲吐霧的趙教授(曾任中山大學創校校長)活得好好的,最近幾年86歲才去世!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如果我還是糊里糊塗地生活,有一天繼承老爸與姜老師罹癌或中風,不無可能!剛好我在2010年退休,遂撥出時間投入癌症預防的研究。
經遍查近40年各種防癌與養生圖書如:《救命飲食》、《飲食新主張》、《銀髮族、飲食生活照護全書》、《如何預防身體老化》、《救命飲食、植物生化素》、《癌的基礎科學》、《吃出健康來》、《營養聖戰40年》、《乳癌發現與治療》、《彩虹處方(生鮮蔬果)》、《我不再吃零食》、《與癌共舞二十年》、《別怕癌症》、《去你的癌症》、《癌能醫更能防》、《腫癌地圖》、《高血脂飲食法》、《抗癌之道-面對癌症》、《每天消除癌細胞》、《降癌18掌、抗衰逆齡也可以》、《飲食新主張》、《如何預防身體老化》、《享瘦年輕》、《吃出聰明》、《從30歲開始延遲老化》、《21世紀新飲食革命》、《養生防癌抗癌食譜》、《最新防癌手冊》、《超越癌症、豐富生命》、《明日的餐桌》、《垂手可得的營養》、《享受年輕》、《養生之道》、《食療與營養》、《大自然長壽飲食》、《克服癌症》、《對抗癌症》、《癌症當然可以預防》、《遠離癌症的生活習慣法》、《不要養大你的癌細胞-美國癌症研究院的防癌建議》。
發現幾乎每本書所寫的養生或抗癌飲食幾乎都與美國飲食指南或美國癌症研究院或世衛相似:
呼籲人們禁菸限酒、多運動,並執行防癌健康飲食。む即均衡飲食,例如低脂、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少紅肉多蔬果、多全穀(50-60%)、少煙燻燒烤、多粗糧、高纖、少鹽、少添加糖。め
台灣衛福部官方力推多年「全民練五功與蔬果五七九,健康人人有」,以及各大醫院、台灣癌症基金會、報章雜誌與電視媒體等等也是推廣相似的「防癌飲食」!
但奇怪的是不只台灣癌症病人越來越多,而且美國與世界各國癌症患者也是未見明顯減少!
上述公認的「防癌飲食-均衡飲食」顯然是無效的!
本書特提出另一個「防癌飲食」,期能有效降低人們的罹癌率。
因為多數醫生,教授,營養專家公開推薦的「防癌飲食=均衡飲食」效果不彰,才輪到我來發言。請讀者自己判斷對錯吧!
文章試閱
一、癌症簡介
(一)癌症並非現代「文明病」
雖然很多專家認為是現代文明的副產物,屬於現代文明病的一種。現代人罹癌早已不是新聞,然而「癌症難道只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古人是否也有過癌症?」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
其實,癌症不只是「現代文明病」,古人也曾有得過!在人類疾病史上,惡性腫瘤這類疾病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二)古代的癌症
近代考古學家已在古爪哇猿人與埃及木乃伊身上發現癌症踪跡。
科學家經考古證實,於至今170萬年遠古人類祖先遺骸上發現骨肉腫瘤,可能是最古老人體罹癌之證據。
(三)我國古代癌症記載
我國人民同腫瘤鬥爭的歷史也已有相當久遠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了「瘤」的病名。
古代沒有「癌」這個字,但是,在古時中醫書籍「婦科心法」中,有個病名叫乳巖,即是乳癌的代稱。古時「嵒」與巖通用,現代人把「喦」冠上病字頭,即成了癌。
明朝永樂大典詳載: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狀,顆顆累垂,裂如瞽眼,其中帶青,由是簇頭,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通里,男子多發於腹,女子多發於乳……」
古代人很少癌症,可能是資訊不發達,不知道是癌症或者是是古代人因下列原因,無法長壽,活到四五十歲就走了:
1.戰亂頻繁,傳染病盛行,死傷無數。
2.水災旱災期間,農作物欠收,餓殍遍野,幾年就來一次。
3.醫療水準差,新生嬰兒夭折,產婦難產,傷口,感冒等小病無現今抗生素醫治。
秦漢時期人平均壽命20多歲,隨著經濟的發展,到明清時期人的平均壽命也才33-35歲,1949年-35歲,1957年-57歲,1981年-68歲,可以看到我國人壽命直到1949年政府退守台灣,無戰爭承平時期才大幅成長。
大家知道,腫瘤的產生需要長達10-20年的時間,從一個變異細胞發展到可見的腫瘤組織是個漫長的過程,所以50-60歲以後才是癌症高發年齡,古代人絕大多數都活不到罹癌年齡,另外醫書記載不夠明確,病例少,於非實體的惡性腫瘤,如骨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疾病,更是無從知曉。古代看病靠望聞問切,根本不可能知道內臟的情況,沒有方法進行組織解剖,沒有顯微鏡能夠對細胞進行癌症確認,很多醫生根本不知道有這個病的存在。
可見,我國癌症古已有之,只不過由於古代傳統醫療技術的局限,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四)西方的癌症記載
西元前約400年前,醫學之父古希臘希波克拉提斯是第一個使用「cancer」命詞之人,形容人體器官如螃蟹胡亂成長之特性。
直至西元180年左右,羅馬醫學家加侖(Galen)將腫瘤分成三大類(1)順應自然的腫瘤(2)超乎自然的腫瘤(3)違反自然的腫瘤。距今1800年前,加侖所提以上腫瘤分類,與現代癌症的類別已經相近不遠。
上述醫學觀點流傳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7與18世紀期間,治療癌症流行用外科手術割除乳癌與局部淋巴結。
1761年英人Joll Hill更提出?囪為鼻癌的主因。
另外1674年,業餘科學家以自製顯微鏡發現「細菌」的存在。
後來18世紀末,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與施旺創立「細胞學說」:
1.動植物有機體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
為生命起源與發展墊定基礎,也同時為癌症原因與細胞分裂墊下根基。
癌症在歐洲中世紀被當作病毒的傳染病,後來經十八世紀細胞學說的確立與後來1931年高倍電子顯微鏡的發明,慢慢了解是人體由各個器官構成的綜合有機體,而器官是由幾十億個微小細胞組合而成,如果某些細胞受外界刺激影響,產生突變,異常繁殖,經年累月形成一個大型細胞團塊,此即惡性腫瘤又稱「癌症」,引起突變的細胞即是「癌細胞」。
癌細胞分裂繁殖越來越大,慢慢侵蝕到正常細胞的領域以致器官無法正常運作,然後再繁殖增生侵蝕相鄰器官或轉移到其他器官,久之人體很多器官難以正常運作,宿主自然死亡。
防癌關鍵:正常細胞好端端的,為何突然變成癌細胞?
(五)評論
癌症從西元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只是很多人們不知是癌症吧!
從前面古代東方中國,西方各國的不少癌症例子顯示在西方工業革命以前,諸多現代農藥,塑膠,食品添加劑,新化學品等尚未問世時,癌症已經少量流行於東方與西方世界。
既然自古就有癌症,那麼癌症應與所謂十九世紀末開始的「現代化」與「工業化」無直接關連,也可說是與現代化所產生的各種塑膠、輻射、電磁波、汽機車、農藥、塑化劑、雙酚A、食品添加劑、新化學品等無關。
由章樂綺著作《營養與膳療學》,陳定信院士的著作《臨床醫學:癌症與心血管疾病》與衛福部每年公告的十大死因,台灣早在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初期,農業生產為主,工業不發達年代,1952年癌症已列人十大死因第八位,1963年位居第五大死因,1968年更高居第二大死因,更證明確實與現代產業無關。(王永慶1958年首創台灣最大南亞塑膠公司,1963年才開始真正大量生產)
古代人與現代人最大的相似之處在於「食物」,幾乎每天都要「進食」各種各樣動植物,真正的致癌物可能就在日常的食物中。
另外現代因農耕科技發達,同面積土地的農作物收成可能是以前的數十倍,吃得多做得少,每天正餐外還有水果、飲料、餅乾、消夜等等,食量明顯倍增,食物代謝不掉,累積過多可能造成更多癌症與慢性病。
二、癌症的特點
(一)年長者較會得癌
從歐美,中國大陸,日本各國與台灣癌症患者的統計數據推算,癌症患者都集中在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輕人比例較低。
記憶所知,1970年代時候,癌症年齡較偏向50歲以上老年人,年輕人罹病比例很低,1970年後,隨著癌症病例逐年增長,最近幾年年輕患者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現代年輕人較以前年輕人,吃的更多、動的更少,食物代謝不掉造成的。
現在各國老年人罹病率比例還是比年輕人多,表示癌症還是老化的疾病,符合慢性病的特色,跟糖尿病,中風,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同屬慢性病,與新冠病毒傳染病,受病毒感染,兩三週內迅速得病形態完全不同,符合「溫水煮青蛙」特色,長達數年慢速發展而成的疾病。
預測是某些因素進入人體後,年輕時人體代謝較強,不會發病,一旦年老,人體細胞或某些器官作用減弱,癌細胞就容易集結成長為腫瘤硬塊,攻擊正常細胞,即為癌症。
(二)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
1. 癌細胞就是出錯的細胞,新細胞成長的速度比原細胞死亡的速度還快,還會不斷的快速繁殖。
正常細胞成長的速度與原細胞死亡的速度相似,但不會異常不停的分裂繁殖,只是彌補死掉細胞的位置。
2. 正常細胞只要離開原本生存的器官位置,就無法存活以致死亡。
癌細胞在增生繁殖擴散的過程中,可能擴散入侵鄰近不同器官,或透過血管或淋巴管轉移到遠處器官。
現在醫生作手術割除病人的癌細胞後,常見數月或數年,鄰近位置其他器官再度罹癌,此即癌細胞轉移之現象,又稱(癌症復發)。患者須再度手術摘除或再度化療等,造成病人身心俱疲,或是器官多次摘除與治療,最後嚴重者甚至死亡,這也是癌症最可怕的地方。
3.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化而成的,基因,特性,構造與正常細胞極為相似,癌細胞本身對人體來說是與正常細胞一樣,並非外來者,只是另有異常繁殖與轉移擴散的功能而已。
由於差異極小,於化療時,藥物會攻擊癌細胞也同時損傷周邊正常細胞。同樣的放射線治療時,用放射線照射癌細胞,鄰近正常細胞也受損。
其他免疫或標靶療法也是一樣,癌細胞與正常細胞同時受攻擊。目前還沒有找到只攻擊癌細胞不會損害正常細胞的有效治療方式。
(三)癌細胞與正常細胞最大差異
癌細胞特別喜歡高濃度「葡萄糖」。
由PET正子攝影的原理判定:
正子攝影是各大醫院幾乎都有的測試癌細胞轉移的儀器,其原理是依據瓦氏效應(War burg effect),1930年諾貝爾獎得主奧托•瓦爾格指出:癌細胞成長主因是人體內的葡萄糖濃度「瞬間快速增加」造成的!
利用注射高濃度葡萄糖同位素(FDG)使人體內血糖(葡萄糖)瞬間快速上升,體內各器官的癌細胞吸收度較高來揪出癌細胞的位置,判斷惡性腫瘤是否存在!表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最大差異:
1. 癌細胞特別喜歡高濃度「葡萄糖」,正常細胞則無此反應。
2. 癌細胞吸收高濃度葡萄糖才能成長一點點,此時癌細胞鄰近的器官還能正常運作,人體是沒有任何感覺的,表示癌細胞要成長到一定體積才集結成硬塊而影響到正常器官的功能。
這個現象跟某些專家說:每個人身體隨時都有癌細胞,只是有的人會發病,有些人則終生不發病,解剖遺體時偶而會發現未發病的癌細胞。
3. 癌細胞特別喜歡高濃度「葡萄糖」這個結論不是只在科學家的理論中,而且已經被設計成癌症檢驗儀器,千真萬確的事實!
所以癌細胞在血液中葡萄糖穩定時是不會成長的,人體只要控制血糖不要快速上升就可讓癌細胞停止生長,自然就不發病了!
(四)經濟差異
20世紀初,盛行於歐美等西方先進國家,20世紀中葉迄今也盛行於後面崛起,壽命延長之日本,台灣,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基本上都是經濟發達的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經濟落後國家則因人民貧窮,壽命不高,婦女難產,胃腸病,傳染病橫行,反而癌症比例低。
(五)評論
年長者易罹癌,表示癌症與心臟病、腦中風、失智症、糖尿病一樣,都是是人類老化的疾病,是那個「物質」在人體累積過多而形成?依癌細胞喜歡吃「葡萄糖」而成長的特色,答案最可能就是「葡萄糖」。
因為癌細胞喜吃「葡萄糖」,故防癌重點應是:如何降低食物中的「葡萄糖」!
糖尿病剛好也是葡萄糖偏高的疾病,兩病預防方向剛好一樣: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同時引發高血脂、高血壓、洗腎與失智症(後面另有專題解釋糖尿病與這些慢性病的關係),都是現代人最流行的慢性病,上面這些慢性病與癌症一樣,原因都可能是高血糖!
防癌養生關鍵:如何降低食物中的「葡萄糖」
(後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