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天然精粹植物油事典:美容×養生×提升免疫力……60種養護身心的應用提案!
原文書名:知ゲサれゆウゆ レユю事典
產品代碼:
9786263797222定價:
420元作者:
小林弘幸 監修譯者:
王盈潔頁數:
152頁開數:
14.8x21x1.3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CIP:
418.995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日常養護、美容、抗氧化、抗菌、提升免疫力……
打造舒適生活、健康身心的最強基底就從「油」開始!
用對油很重要!
基礎概念&知識為植感生活做好準備!
搭配圖解淺顯易懂地解說植物油的歷史起源與效用,
精油與植物油的差異、如何萃取、又有哪些種類等必備概念,
脂肪酸是什麼?植物油保存有和技巧等,
想知道的實用知識一應俱全!
60種精選植物快速查找
內容清楚分類,隨手翻開、即刻應用!
說明每種植物主要成分、提取方法、香氣、顏色等特徵,
標示保濕、消炎、止癢、防止老化、美膚、預防生活習慣病等參考功效,
深入認識植物油的特色,在意的身體問題也能快速找到舒緩方法,
最實用精美的植物油圖鑑!
為飲食×美容帶來滋養能量
將植物油融入生活的完美提案!
認識了各種植物油的特色,當然要為日常生活增添植感,
提供番茄義式烤麵包、橄欖油蒜味蝦等美味、簡單的食譜,
還有可作為前導或其他保養步驟的美容油,溫和清潔臉部的潔顏油等,
並針對各種肌膚問題與情境介紹使用技巧與推薦種類,
完整體驗植物油的能量與效用!
日常養護、美容、抗氧化、抗菌、提升免疫力……
打造舒適生活、健康身心的最強基底就從「油」開始!
用對油很重要!
基礎概念&知識為植感生活做好準備!
搭配圖解淺顯易懂地解說植物油的歷史起源與效用,
精油與植物油的差異、如何萃取、又有哪些種類等必備概念,
脂肪酸是什麼?植物油保存有和技巧等,
想知道的實用知識一應俱全!
60種精選植物快速查找
內容清楚分類,隨手翻開、即刻應用!
說明每種植物主要成分、提取方法、香氣、顏色等特徵,
標示保濕、消炎、止癢、防止老化、美膚、預防生活習慣病等參考功效,
深入認識植物油的特色,在意的身體問題也能快速找到舒緩方法,
最實用精美的植物油圖鑑!
為飲食×美容帶來滋養能量
將植物油融入生活的完美提案!
認識了各種植物油的特色,當然要為日常生活增添植感,
提供番茄義式烤麵包、橄欖油蒜味蝦等美味、簡單的食譜,
還有可作為前導或其他保養步驟的美容油,溫和清潔臉部的潔顏油等,
並針對各種肌膚問題與情境介紹使用技巧與推薦種類,
完整體驗植物油的能量與效用!
作者簡介
監修 小林弘幸
1960年出生。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小兒外科)博士課程結業。曾就職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王立兒童醫院外科、三一大學附屬醫學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醫院外科,之後接連擔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小兒外科講師、副教授。現任順天堂大學醫學部及研究所醫學研究科教授。
專攻小兒外科學、肝膽疾病、便祕、先天性巨結腸、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外科免疫學。著作有《自律神經最終會解決一切》(ASCOM,書名暫譯),《自律神經超圖解》(台灣東販)、《重整習慣》(楓葉社文化)等多本書籍。
書籍目錄
前言
油品的基礎知識
何謂油脂
精油(Essential oil)和植物油的差異
油的歷史
榨油方法
何謂脂肪酸
何謂氧化
本書的閱讀方法
油品圖鑑
01杏桃核仁油
02酪梨油
03印度醋栗油
04杏仁油
05摩洛哥堅果油
06蘆薈油
07月見草油
08小麥胚芽油
09核桃油(胡桃油)
10荏胡麻油
11橄欖油
12腰果油
13薺藍籽油
14金盞花油
15蓖麻油
16胡蘿蔔油
17葡萄籽油
18可可脂
19椰子油
20芝麻油
21玄米油
22玉米胚芽油
23紅花籽油
24葵花油
25乳油木果油
26沙棘油
27聖約翰草油
28大豆油
29奇亞籽油
30山茶花油
31苦楝油
32松子油
33猴麵包樹油
34木瓜籽油
35棕櫚油
36南瓜籽油
37山核桃油
38開心果油
39桃核油
40花生油
41黑孜然油
42亞麻仁油(亞麻籽油)
43李仁油
44青花菜籽油
45榛果油
46大麻籽油
47罌粟籽油
48荷荷芭油
49石榴籽油
50琉璃苣油
51澳洲胡桃油
52芥子油
53芒果脂
54水飛薊籽油
55棉籽油
56辣木油
57覆盆莓籽油
58菜籽油
59玫瑰果油
60月桂油
【column】動物性油脂
油與飲食
番茄義式烤麵包
檸檬酪梨油沙拉醬
橄欖油蒜味蝦
酥炸雞柳
中式青椒炒豬肉
孜然炒馬鈴薯(Aljira)
泰式椰奶雞湯(Tom Kha Gai)
荏胡麻油蕎麥麵
米粉馬芬
巧克力片
食用加工油脂
油與美容
美容油
潔顏油
乳液
面膜
萬用乳霜
護髮噴霧
身體磨砂膏
基本款肥皂
杏仁油皂
酪梨油皂
【column】浸泡油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使用食用油以前
小林弘幸
植物性食用油的歷史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利用油脂,已經不可考。不過,推測舊石器時代可能使用了動物性油脂作為照明之用。題外話,在常溫下呈液體狀態的稱為「油」,呈固體狀態則稱為「脂」。
動物性油脂只需加熱肉類就可以取得,然而,要提取植物性油脂,得經過壓榨等技術上的難題。也因此,動物性油脂的歷史比起植物油還要來得長遠。
話雖如此,在5000到6000年以前,地中海地區已經開始栽培橄欖,而橄欖油的使用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大而普及。
此外,椰子油的歷史更可追溯到數千年以前。
在日本,據說在繩文時代也使用了取自於魚類及動物的動物性油脂。只不過,推測並不是拿來食用,而是作為照明之類的用途。
在繩文時代晚期(關東和東北地區為3200年至2400年左右),芝麻傳入了日本。
芝麻是芝麻科芝麻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有多達30種野生種自然生長的非洲。關於栽培種的起源,可信度最高的說法是在約5500年前的印度。而古埃及在約5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栽種芝麻,並認為它具有藥用效果。
芝麻傳入日本時,是否從芝麻中提取油脂則尚未明朗。
要到奈良時代(710年∼794年),才得以確認有由芝麻提取油脂。提取油的技術是和佛教一起傳入日本的。當初是作為燈油使用,到了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才開始用於食用。
食用油對健康是必需的
無論如何,植物性食用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並深深扎根於我們的飲食生活。從悠久的歷史來看,毫無疑問它是有益於身體的食材。此外,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1克約為4大卡,但脂質每克約有9大卡。對我們來說,它也是重要的能量來源。
此外,抗氧化作用也很重要。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類黃酮和多酚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代表性物質。植物性食用油中富含這些物質。例如,橄欖油中就含有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E等多種抗氧化物質。抗氧化作用能保護我們的身體免受氧化。
另外還有抗發炎作用。維生素C和維生素E具有抗發炎作用,有些種類的食用植物油,就富含這些維生素。與抗氧化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強化免疫力。尤其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就含有豐富的多酚和維生素E。
此外,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這些脂溶性維生素,是不容易溶於水而易溶於油脂和酒精的維生素。為促進這些維生素的吸收,脂質是必需的。
就這樣,起源於西元前的植物性食用油,由於我們的健康所需,而寫下了悠久的歷史。
除此之外,均衡攝取脂肪酸也很重要。在脂肪酸當中,Omega-3以鯖魚和沙丁魚等青魚類中含量豐富的EPA╱DHA最為有名,但它也可以從α-次亞麻油酸(一種必需脂肪酸)中獲得。α-次亞麻油酸在亞麻仁油和紫蘇籽油中含量豐富。Omega-6的亞麻油酸(一種必需脂肪酸)可於玉米油和芝麻油攝取、而Omega-9的油酸在橄欖油、玄米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芥花油裡含量豐富。另外,油酸是一種可以在體內生成的脂肪酸。
小心攝取過量
由於食用油熱量高,攝取過量可能導致肥胖,因此需留意適量攝取。還有,每克芝麻油熱量約為9.209大卡。植物性食用油的話,雖然多多少少有差異,但基本上1公克9大卡是參考值。1小匙(約12克)的話就有108大卡。別忘了油脂的熱量比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還高。
切勿大量食用!
雖說對身體有益,但大量食用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用來熱炒或油炸等等,透過烹調間接攝取。千萬不要「因為對身體好!」就大量飲用而攝取過量。
如果感到異常要立即停止!
我們的身體是由微妙的平衡所構成的。舉例來說,即使很喜歡咖啡,喝太多的話可能感到噁心。此外,即使是一樣的食品,也可能只有特定的品牌或產地的商品不適合身體。
食用油也是一樣,如果出現噁心、發癢或起疹子等異常狀況時,可能是過敏反應,應馬上停止使用,前往醫療機構就醫。
有慢性病的人
有高血脂、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的人,在開始使用之前,請與固定回診的醫師諮詢。不論哪一種食品,「對身體好」並不代表萬用,也可能對病況產生影響,因此使用食用油時務必慎重。
油脂是有益於維持健康的食品。遵守適量原則、正確使用的話,將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