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東方的一道光: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西合療之路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037256系列名稱:
醫療人文系列系列編號:
A107-023N定價:
400元作者:
主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撰文:吳立萍頁數:
400頁開數:
15x21x2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11229出版日:
20211229出版社:
經典雜誌CIP:
413.2市場分類:
中醫藥草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身為醫師,中西醫都是在為病患謀取最佳的醫療方式;
中西合療彼此互補,開創全人醫療最具展望性的道路。
傷口長久不癒,金創膏去腐生肌,
國家隊選手賽前扭傷、腹瀉,中醫緊急緩解症狀;
嚴重腦傷患者,針灸幫助甦醒,
新冠病毒猛烈侵襲,本土中草藥加強防護!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中醫團隊用行醫故事告訴我們:
當傳承千年以上的中醫,遇上現代西方醫學技術,
會產生怎樣的合作共振、展現讓人驚歎的療效──
從運動傷害到腦中風,看現代華陀如何妙手回春!
★「醫界葉問」、「武醫」何宗融,與十位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分享經典案例
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以及調養身體,無法治療急症、重症,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中醫不僅能緊急緩解運動傷害及腸胃炎,配合西醫雙管齊下,對於中風、癌症,甚至對抗新冠病毒也有功效。
花蓮慈濟醫院為守護花蓮乃至全臺民眾的健康,推動中西醫合療,致力中草醫藥研究;並成立中西醫合療運動醫學中心,設置專責的中醫病房「自在居」,讓中醫不再只是輔助醫療的角色,可以提供住院患者更多的中醫專業照護。
在本書中,花蓮慈院中醫部精心挑選了外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醫病、親屬間的溫馨故事配合相關的「中醫行醫筆記」,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醫的妙用和中西醫合療的功效,並為讀者補充中醫方面的知識,能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進一步了解對提升健康大有助益的傳統中醫、中藥以及中西醫合療。
期待藉由本書,能夠喚起更多人對中西醫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加發揚光大,提供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齊聲讚譽
感恩何副院長催生這本中醫專書,不僅讓讀者見證中醫的博大精深,也為病者帶來福音:萬一身體不太調和,接受西醫療治、解除病痛的同時,也能求諸中醫保養,中西合療,厚植身體實力。
──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本書精心挑選了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並輔以精采的中醫行醫筆記,做了閱讀性很高的補充說明,讓大家能進一步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對提升健康福祉大有助益的中西醫合療大要,真是醫者仁心,令人敬佩。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前教育部長)
包括花蓮慈院等多所慈濟醫療體系的醫學中心,都在推動中西醫合療且成效卓越。非常樂見終於有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中西醫合療專書,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西醫合療;相信未來將可更加普及並邁向國際,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小自傷風感冒、大至腦傷植物人、癌症等,期待透過個案病患及家屬現身說法,喚起更多人對中西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發揚光大,給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王端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何副院長帶領中醫部團隊,撰寫《東方的一道光》,敘述大醫王苦病患所苦、樂病患所樂,不能醒如何讓他醒?不能動如何讓他動?如《無量義經》偈:「天人象馬調御師,能調不調無不調」,大醫王之悲心令人敬佩與感動。
──林碧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透過每一個真實的個案故事,可以讓大家看見花蓮慈院中醫部的醫師們如何發揮身為醫師的專長,讓病人重拾健康,也能感到幸福快樂;在每一個故事的背後,更體現出慈濟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相信這本書會讓大家看到中西醫整合的各個面相,非常值得推薦。
──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在何副院長的率領下,花蓮慈院已建構中醫全方位的醫療體系,並邀請各科專長的師資來花蓮,為培育人才貢獻所學及經驗。由於病人對於急診室由中西醫會診的滿意度非常高,健保署目前也全力推動急診中西合療,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身為醫師,中西醫都是在為病患謀取最佳的醫療方式;
中西合療彼此互補,開創全人醫療最具展望性的道路。
傷口長久不癒,金創膏去腐生肌,
國家隊選手賽前扭傷、腹瀉,中醫緊急緩解症狀;
嚴重腦傷患者,針灸幫助甦醒,
新冠病毒猛烈侵襲,本土中草藥加強防護!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的中醫團隊用行醫故事告訴我們:
當傳承千年以上的中醫,遇上現代西方醫學技術,
會產生怎樣的合作共振、展現讓人驚歎的療效──
從運動傷害到腦中風,看現代華陀如何妙手回春!
★「醫界葉問」、「武醫」何宗融,與十位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分享經典案例
一般人的觀念裡,認為中醫只能治療慢性病以及調養身體,無法治療急症、重症,這樣的認知並不正確。中醫不僅能緊急緩解運動傷害及腸胃炎,配合西醫雙管齊下,對於中風、癌症,甚至對抗新冠病毒也有功效。
花蓮慈濟醫院為守護花蓮乃至全臺民眾的健康,推動中西醫合療,致力中草醫藥研究;並成立中西醫合療運動醫學中心,設置專責的中醫病房「自在居」,讓中醫不再只是輔助醫療的角色,可以提供住院患者更多的中醫專業照護。
在本書中,花蓮慈院中醫部精心挑選了外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醫病、親屬間的溫馨故事配合相關的「中醫行醫筆記」,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醫的妙用和中西醫合療的功效,並為讀者補充中醫方面的知識,能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進一步了解對提升健康大有助益的傳統中醫、中藥以及中西醫合療。
期待藉由本書,能夠喚起更多人對中西醫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加發揚光大,提供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齊聲讚譽
感恩何副院長催生這本中醫專書,不僅讓讀者見證中醫的博大精深,也為病者帶來福音:萬一身體不太調和,接受西醫療治、解除病痛的同時,也能求諸中醫保養,中西合療,厚植身體實力。
──證嚴法師(佛教慈濟功德會創辦人)
本書精心挑選了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並輔以精采的中醫行醫筆記,做了閱讀性很高的補充說明,讓大家能進一步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對提升健康福祉大有助益的中西醫合療大要,真是醫者仁心,令人敬佩。
──黃榮村(考試院院長、前教育部長)
包括花蓮慈院等多所慈濟醫療體系的醫學中心,都在推動中西醫合療且成效卓越。非常樂見終於有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中西醫合療專書,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西醫合療;相信未來將可更加普及並邁向國際,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
小自傷風感冒、大至腦傷植物人、癌症等,期待透過個案病患及家屬現身說法,喚起更多人對中西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發揚光大,給病人及病人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王端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何副院長帶領中醫部團隊,撰寫《東方的一道光》,敘述大醫王苦病患所苦、樂病患所樂,不能醒如何讓他醒?不能動如何讓他動?如《無量義經》偈:「天人象馬調御師,能調不調無不調」,大醫王之悲心令人敬佩與感動。
──林碧玉(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透過每一個真實的個案故事,可以讓大家看見花蓮慈院中醫部的醫師們如何發揮身為醫師的專長,讓病人重拾健康,也能感到幸福快樂;在每一個故事的背後,更體現出慈濟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相信這本書會讓大家看到中西醫整合的各個面相,非常值得推薦。
──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在何副院長的率領下,花蓮慈院已建構中醫全方位的醫療體系,並邀請各科專長的師資來花蓮,為培育人才貢獻所學及經驗。由於病人對於急診室由中西醫會診的滿意度非常高,健保署目前也全力推動急診中西合療,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作者簡介
【主述】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
花蓮慈院中醫部自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成立至今已二十多年,即將邁入三十年。在歷屆院長與部主任的帶領之下成長茁壯,並積極培育中醫師人才。
為發揚傳統醫學,本院中醫設有門診,包涵內科、婦科、兒科、骨傷科、針灸科及多科中西醫合療門診,服務範圍包括門診、住院會診、急診會診三大類,提供花東地區更完備以及便民與優質的全人中醫服務,以提升病患復原能力與品質。
本院並設有中西醫合療研究發展中心,主要目標為闡揚固有中醫傳統醫學及精髓,凝聚人才與智慧,致力於中醫人才教育培訓、中醫傳統基礎與臨床研究、創新研發,成為現代研究創新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典範。
【撰文】吳立萍
曾任職雜誌及出版社採訪編輯、主編,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從事書籍及期刊編撰,曾獲「好書大家讀」最佳優良圖書獎、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類著作人獎入圍。
著有《投手丘上的王者──王建民》、《食物大發現:豆腐從哪裡來?》、《黑色金奇之旅──我的石油小百科》、《丸山小勇士》、《小魚的祕密假期》、《我的臺灣旅行日記》、《妙點子翻筋斗》、《環保有藝術》、《未來公民──世界地理》、《未來公民──臺灣地理》、《未來公民──臺灣生態》等。
書籍目錄
推薦序
曉了藥性,隨病授藥 ╱釋證嚴
走出中西醫合療的康莊大道!╱黃榮村
中西醫聯手共創佳話╱林昭庚
期待中西醫學相遇的璀璨火花╱王端正
運科學入佛悲心╱林碧玉
貫徹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林俊龍
讓中醫智慧從東方花蓮慈濟向世界延伸╱林欣榮
主述者序
願啟中西醫合療拋磚引玉之效╱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
前言
穿梭西醫病房的中醫團隊──中西醫聯手造福病者
外傷科
神奇拉直的駝背──筋骨錯位
中醫行醫筆記:脊椎與健康+筋出槽、骨錯縫
立即消腫止痛──緊急緩解運動傷害
中醫行醫筆記:緩解運動傷害
讓人好奇又驚奇的針灸──海外義診脫臼、下背痛
中醫行醫筆記:痺證+放血治療+小兒牽拉肘
針灸立即緩解──腳踝扭傷
中醫行醫筆記:腳踝扭傷的中醫治療
多重療法治癒「閃到腰」──腰椎滑脫
中醫行醫筆記:腰椎滑脫的自我鍛鍊
守護棒球小將──花蓮慈院運動醫學中心
中醫行醫筆記:拔罐+阿基里斯腱炎+什麼是轉骨?
針灸
搭配中藥金創膏癒合傷口──慢性不癒傷口
中醫行醫筆記:糖尿病足+金創膏
中醫調理,一兼二顧──乾眼症及睡眠障礙
中醫行醫筆記:乾眼症與「津液」
針灸加中藥通肝補腎──耳鳴及聽力減退
中醫行醫筆記:耳鳴的原因+中藥的類型
緩解多重病症──罕見遺傳性腦血管病變
中醫行醫筆記:遺傳性腦血管病變
喚醒植物人──腦傷植物人
中醫行醫筆記:「植物人」的定義+有刺激就有希望+針灸銅人的由來
眼皮下垂無法睜眼──動眼神經麻痺
中醫行醫筆記:動眼神經麻痺──「上胞下垂」
中醫緩解不適症狀──類風溼性關節炎
中醫行醫筆記:類風溼性關節炎──「邪氣」侵入
艾炙助復健──腦出血中風
中醫行醫筆記:關於腦中風+中風的中醫證型
「自在居」溫暖照護──阻塞性腦中風
中醫行醫筆記:內生性幹細胞療法合併中西醫治療
緩解化療不適──惡性腦瘤
中醫行醫筆記:惡性腦瘤──「髓海」病變
一針退燒、一灸止瀉──水土不服腸胃炎
中醫行醫筆記:中醫治療感冒+五柱穴
內科
中藥治療失眠、心悸、煩躁、便祕──自律神經失調
中醫行醫筆記:自律神經失調──肝鬱氣滯
治療「男人的痛」──精索靜脈曲張
中醫行醫筆記:精索靜脈曲張──氣機壅塞、血行瘀滯
以中藥緩解「藥毒」──緩解肺癌治療副作用
中醫行醫筆記:什麼是藥毒?
中藥緩解腹部手術疼痛──肝內膽管癌
中醫行醫筆記:膈下逐瘀湯
「淨斯本草飲」對抗新冠病毒──新冠肺炎
中醫行醫筆記:中草藥的現代應用
兒科
讓「慢飛天使」展翅──發展遲緩
中醫行醫筆記:「五遲」、「五軟」+小兒推拿
中醫療法讓孩子重拾自信──夜尿
中醫行醫筆記:遺尿三種證型+雷射針灸治兒童遺尿
婦科
讓女性同胞不再為「崩漏」困擾──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中醫行醫筆記:崩漏
中西合療抗癌──乳癌
中醫行醫筆記:癌後的中醫調理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
走出中西醫合療的康莊大道!╱黃榮村(考試院院長、前教育部長、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我之前在中國醫藥大學擔任校長近九年期間,中醫學院一直是國際學界與醫界的觀察亮點,大家都很想知道,當現代醫學已經一日千里、突飛猛進,又有規模更大、更先進的現代科學加持時,中醫如何能維持它的特色,又能與現代醫學及科學相容,甚至緊密合作,替病人謀求最大的健康福祉?畢竟,對病人而言,能將病治好是其一生最大的希望,也是親友們一直念茲在茲的最大關切。
當年臺灣在設立中醫系時就秉持這種理念,剛開始都是中西醫併學,畢業後同時取得中醫與西醫執照,但須擇一行醫;後來又多出一組畢業後只考中醫師執照,與學士後中醫系的做法相同。基本上,這兩種修習學位的方式,都是講究中西醫的匯通;前者的目標是中西醫結合,後者是中醫現代化,都與現代醫學教育緊扣在一起,因此必須經常調整修習的課程,以符合現代醫學的精神並善用其內容,又能標舉出中醫的特色。簡單一句話就是,診療方式雖有中西醫之分,但在促進病人健康福祉上並無中西醫之別。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西醫合療被視為是其中最具展望性的道路。
就在這樣深入了解中西醫結合與中醫現代化的過程中,我有幸很早就認識了現在於花蓮慈濟醫院任職的何宗融副院長。他長久以來一直是一位頗負盛名、眾多病人心目中最想親近的良醫與名醫,也是聯繫本國中醫界與國際醫界,在學術及診療平臺上做出深入交流的重要人物;更奇妙的是,他還是一位武術名家,將太極與氣功的修習,緊密結合到中醫的養成過程中。何副院長就是這樣一位將所有相關元素巧妙而且完美融合的大醫家。
何副院長目前領導著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中醫部的優秀團隊,在同樣對中西醫合療有信心、有熱情的林欣榮院長支持下,精心挑選了傷科、針灸科、內科、兒科、婦科的經典案例,並輔以精采的中醫行醫筆記,做了閱讀性很高的補充說明,讓大家能進一步以符合當代醫學與科學原理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對提升健康福祉大有助益的中西醫合療大要,更希望大家能取其長而助其身,真是醫者仁心,令人敬佩。
慈濟基金會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在COVID-19期間,更是救人不落人後;除了參與向國際購買大量BNT疫苗的國家大事外,還秉持中西醫合療的精神,以八種中草藥為基礎,開發出廣受好評、造福患者的淨斯本草飲。由此可以看出,慈濟真的可以發展成國內外中醫藥最好、最大的平臺。在證嚴上人的全力支持、以及龐大醫療體系的熱情專業推動下,相信日後一定能結合國內外有志之士,走出一條中西醫合療的康莊大道,並在國內外醫界建立起卓著的聲名,我們大家都在熱切地期待著!
【推薦序】
中西醫聯手共創佳話╱林昭庚(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慈濟大學講座教授、臺灣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我出生於臺灣彰化縣秀水鄉,當時是民國三○年代,西醫尚未普及,我從小耳濡目染民俗醫療及傳統中醫,對民俗醫療十分好奇,對正統中醫也懷有崇尚心情,之後如願進入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就讀。因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學業,所以第五及第六年學年除了到校上課之外,是以醫院為家,到臺中仁愛醫院當醫師助理,見習實習西醫外科、內科、皮膚科等臨床工作,第七學年在高雄八○二陸軍總醫院實習西醫。
在我的醫師養成教育裡,中西醫從來都是分不開的。我退伍後在臺北建興外科醫院從事西醫臨床醫療工作,再進入臺北榮民總醫院針灸科擔任住院醫師。之後自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畢業,也同時取得中、西醫雙執照,民國七○年代在臺北東園開設「林昭庚中西醫診所」。但當時中西醫合療觀念不普及,且受到國內法令限制,中西醫診所執照是透過我的積極爭取才得以批准。回想這段過程雖然艱辛,但本著醫者治病救人的天職,我認為中西醫只有相輔相成,不應自我設限。開業之後,許多到診所就診的民眾,因為接受中西醫合療而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令我感到相當欣慰。
在中西醫合療這條道路上,我有許多抱持相同理念的醫界朋友,也都領有中西醫雙執照;但因為國內健保法規定,同一位醫師只能以中醫或西醫的身分為病患申請健保,國內現階段的中西醫合療便必須是一位中醫和一位西醫合作。中西醫雙方如何跨越彼此的界線,互相理解進而截長補短,因而成為中西醫合療的最重要關鍵。
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是我的醫界好友;他是神經外科及生理學博士,同時也具有中醫背景,所以從他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擔任院長期間,便大力推動中西醫合療;病患在就診時,醫師若覺得有醫療上的需要,便會主動詢問是否有意願接受中西醫合療。何宗融是我的學生,同樣也受過中西醫訓練,是林欣榮在北港醫院推動中西醫合療的最佳助力,兩位聯手在地方上懸壺濟世,傳為佳話。他們後來一起在花蓮慈院繼續中西醫合療的志業,且更發揚光大,造福更多民眾。
證嚴上人是我最尊敬的一位智者,在中西醫合療的觀念上一直走在最前面;也因為他的支持,包括花蓮慈院等多所慈濟醫療體系的醫學中心,都在推動中西醫合療且成效卓越。非常樂見終於有一本適合普羅大眾閱讀的中西醫合療專書,以經過化名、淺顯易懂的個案故事,讓大眾以輕鬆的方式認識中西醫合療。
每一個人都想要追求健康,中西醫合療並不是唯一的方式,卻是融會中西方人類智慧的結晶;相信未來將可擴展開來並邁向國際,守護更多人的健康。
【推薦序】
期待中西醫學相遇的璀璨火花╱王端正(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
人類的醫學發展源遠流長,不同的民族文化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醫學脈絡;基本上,西方歐美國家發展出來的醫學脈絡,我們稱為西醫;東方以中國為主發展出來的醫學脈絡,我們稱為中醫或漢醫。日、韓、東南亞等國雖然都有各自的傳統醫學,但這些國家千百年來受中國的影響,不僅止於思想文化層面,還包括中國傳統醫學在內。因此,中國傳統醫學,如同書名「東方的一道光」──在東方醫學史上曾閃亮一道道光芒,有著不可抹滅的貢獻。
其實,不論西醫、中醫,亦或各民族的傳統醫學,都以治病救人為宗旨,只要能分別病相,曉了藥性,依病授藥,拔病人痛,解病人苦,促進人體健康的,都是好醫、好藥,中西醫間不應壁壘分明,能彼此欣賞,充分交流,截長補短更顯優越,才是人類醫學發展的正道。
然而,不可諱言,由於西醫的表述方式較容易被現代人理解,佐以實證數據,療效既快且佳,易得信賴;而中醫的陰陽五行之論、經脈絡穴之說,則較為抽象難懂。現代人即便認知中醫歷史悠久,根植深厚,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可謂博大精深;針灸推拿,調理養生,調氣活血,亦累積了豐富經驗,而有不錯的療效;卻因為不易被人深入了解,部分西醫界人士對中醫尚存些許疑慮與保留,這是中醫必須努力跨越的鴻溝。
所幸,現在許多具有科學背景的專家學者投入中草醫藥相關研究,分析其中的成分,進行科學驗證,逐步建立中醫的實證基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許多患者因為接受中西合療而加快痊癒的個案。東方醫學的這一道光逐漸被世人看見,中醫的強項不是只有調理身體,對抗棘手的病毒也有卓著成效,令人欣喜。
由於證嚴上人關心蒼生健康,對於有悠久歷史的中醫十分重視,更是大力促成中西合療。花蓮慈濟醫院是東部第一所大型醫學中心,院長林欣榮是位世界級的腦神經醫學專家,副院長何宗融則是醫術精湛的中醫師,同時也是一名武術高手,曾是國家級選手與教練,並多次擔任國家代表隊的隨隊醫師;有他隨隊照顧,是選手們免於運動傷害的強力後盾。他與林院長秉持花蓮慈濟醫院守護地方鄉親健康的初衷,聯手推動中西合療,成立中西合療運動醫學中心,致力中草醫藥研究,催生了專責的中醫病房「自在居」,讓中醫不再只是輔助醫療的角色,能提供住院患者更多的中醫專業照護。
這些年來,花蓮慈院中醫團隊累積了無數個案,小自傷風感冒、大至腦傷植物人、癌症等,透過病患及家屬現身說法可以知道,有些人僅接受中醫治療就能痊癒,還有更多人因為同時接受中西合療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他們都願意將自身的經驗大方分享給大眾。
期待透過花蓮慈院中醫團隊的個案故事,能喚起更多人對中西合療的重視和信任;讓東方的這道醫療的光,更發揚光大,給病人及家屬有更多的醫療選項,為「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作出貢獻。
【推薦序】
貫徹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林俊龍(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
證嚴上人於慈善工作中發現,人們因病而貧,因此初始設義診所為貧困者義診,進而創立醫院。目前於全臺設立七家綜合醫院,秉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只要是病人的需求,都是慈濟醫療體系致力達成的目標。
病人的需求除了專業醫療,還有很重要的人文層面。在專業醫療的部分,我們有中醫科,並再細分為內科、外傷科、針灸科、兒科、婦科,每一科皆有一定的專業標準。在人文層面,則是在醫療的過程中,讓病人與家屬感受到醫療團隊的關懷,這與專業醫療同等重要。
在此目標之下,我們的理念是不論中醫或西醫,只要能治好病人、傳遞關懷與愛的就是好醫師。因為目標一致,所以並沒有中醫和西醫的分別。
在中國大陸的醫療院所,過去已有利用針灸麻醉止痛、輔助西醫進行醫療行為的案例。在臺灣,中西醫合療起始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長久以來都只有少數醫療院所推動,且大都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例如,化療病人以中醫調理減輕副作用。而在花蓮慈院,由於林欣榮院長是腦神經外科權威,加上中醫醫術精湛的何宗融副院長,兩人聯手一起貫徹中西醫合療;中醫除了繼續發揮輔助醫療的效果,也能在各種急重症的第一時間介入,讓中醫和西醫不再有主副之分,彼此尊重對方的強項而截長補短,這些年來已有許多成功的醫療個案。在中西醫合療的方向上,花蓮慈院已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樂見花蓮慈院何副院長及中醫團隊將行醫故事記錄成書;透過每一個真實的個案故事,可以看見他們如何發揮身為醫師的專長,讓病人重拾健康,也感到幸福快樂。而在每則故事的背後,更體現出慈濟在醫療與人文並重的目標上,我們責無旁貸,且任重道遠。相信這本書會讓大家看到中西醫整合的各個面相,非常值得推薦,特為之序。
【推薦序】
讓中醫智慧從東方花蓮慈濟向世界延伸╱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我回到花蓮慈濟醫院已超過五年,何宗融副院長比我晚約一年多。我們本著證嚴上人的理念共同推動中西醫合療。上人年輕時即對中醫、中草藥有所涉獵;為了救治貧病,一直希望有一所能提供病人中西醫合療的醫院。西醫是以分子生物、實證醫學為主,中醫則是靠幾千年的經驗累積;在現代如何將兩者融合,實屬不易。
這一、兩年因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上人憂心民眾健康,邀請慈濟基金會林碧玉副總執行長、我、以及何副院長、黃志揚副院長一起討論對策。上人提及年輕時對中草藥的認識,包括艾草和抹草等傳統用於祛邪防疫的中草藥植物,希望中西醫團隊能進一步探究是否可以在這波疫情中發揮作用。我們便開始以西方醫學的實證科學方式進行研究,探討艾草和抹草的防疫功效,再結合中醫去瘟疫的藥方,以八種臺灣本土草藥研發出淨斯本草飲。
新冠病毒要感染人體的器官細胞,必須與細胞表面的受體ACE2黏合;若要再鑽進細胞,還需要一種酵素;病毒進入細胞後會進行大量複製,然後鑽出來再侵犯其他器官細胞,導致患者的症狀由輕轉重,甚至死亡。
經黃副院長研究團隊實驗發現,本草飲可以避免新冠病毒與細胞表面的受體ACE2黏合,這是第一個標靶;它可以抑制病毒進入細胞時所必須的酵素,這是第二個標靶;它還可以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大量複製,並避免再侵犯其他細胞,這是第三、第四個標靶。同時也做完了毒性試驗,淨斯本草飲幾乎無毒。
西醫目前有疫苗,可以讓人體產生抗體,避免病毒與細胞結合,這是第一個標靶;但第二個標靶,目前還沒有避免病毒鑽進細胞的西藥;第三個標靶是避免病毒在細胞內大量繁殖,現在已有西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之後陸續還會有新的西藥研發出來。西藥的特性就是一種藥對應一個標靶,而中草藥則是一個藥方同時對許多標靶都有效。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花蓮慈院收治了十位重症患者。根據統計,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達百分之四十,我們讓確診的病人喝本草飲,將死亡率降低百分之五十,只有兩位不幸往生的病人,都是發病超過五天以後才使用本草飲。經由目前少量的臨床實證,也看到本草飲對病人的幫助。這是花蓮慈院近年來致力於推動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合治的一大成果。
多年來,我們運用西醫的科學方法研究當歸的純化物,已有多項成果,包括用於治療惡性腦瘤的新藥,已進入二期臨床實驗。近來,更積極研發艾草、抹草……等植物新藥,製造針對多細胞不同的標靶藥物,可以扶正祛邪,抗癌、抗老化。例如,惡性腦瘤有上百個標靶,不太可能用上百種西藥對治;在這種情況下,中草藥對應多標靶,可補其不足。我因而獲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邀請,撰寫專文在十月初的「聚焦傳統中醫藥」主題中分享;希望西方科學界能因此更了解東方中醫及中草藥的奧妙,且期許中醫在現代醫學領域能發揮功能。
在花蓮慈院中西合療領域,已寫下無數個「能醒、能走」的故事;許多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瓶頸的腦中風或腦傷病人,會想來這裡接受中西醫復健合療。在西醫,我們有神經內、外科及復健科團隊,中醫則有醒腦開竅、補瀉等治療方法。除了跨科的醫師、護理師,還有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等相關專業人員,一起來幫助病患恢復健康。
我們之前已出版一本《能醒、能走》,內容主要是西醫針對腦部疾病及腦傷病人的治療故事。《東方的一道光》這本新書,則聚焦在中醫;除了腦神經疾病,還有其他各種疾病的案例,闡述中醫如何進行治療或調理。中西醫彼此互補,都是在為病患謀取最佳的醫療效果。
中醫亦可發揮即刻、快速的效果。何副院長曾數次到國外義診,包括非洲的莫三比克;當地醫學院院長是西醫,深深被何副院長高超的針灸醫術折服,希望未來能開課學習針灸。在中東難民營義診,他提供相當大的醫療協助,當地的政府官員紛紛表達希望引進中醫針灸。我個人也相當信賴中醫,有時肩膀疲勞疼痛或腳部扭傷,或是咳嗽、聲音沙啞等,就會請何副院長幫忙,他往往能很快地幫我恢復。何副院長從小習武,還是奧運武術裁判及國家隊隨隊醫師,武醫的功力的確是不同凡響。
非常感恩何副院長,在取得教授資格後,接受上人的感召,加入花蓮慈院團隊,將中西合療的品質從基礎研究、臨床研究一直向上提升,包括人才培育,每一學年度都有六到八位住院醫師留在這裡學習和服務。中醫部的醫師除了門診,也要照顧急診、加護病房及一般病房的病人,讓病人可以同時接受西醫與中醫治療;在中醫病房接受治療的病人,也可會診西醫,共同照顧病人。在何副院長的率領下,已建構中醫全方位的醫療體系,並邀請各科專長的師資來花蓮,為培育人才貢獻所學及經驗。
由於病人對於急診室由中西醫會診的滿意度非常高,健保署目前也全力推動急診中西合療,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真切地希望,在東方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能運用老祖宗的智慧,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療效;同時也期許能發揚中醫智慧,拓展到全球各地,讓西方理解及合作,共同為全人類的健康福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