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培養非認知能力遊戲集:陪0∼5歲孩子玩出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原文書名:


9786267050163培養非認知能力遊戲集:陪0∼5歲孩子玩出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 產品代碼:

    9786267050163
  • 系列名稱:

    親子課
  • 系列編號:

    0BPT0010
  • 定價:

    330元
  • 作者:

    大豆生田 啟友、大豆生田 千夏
  • 譯者:

    陳雯凱
  • 頁數:

    128頁
  • 開數:

    14.8x21x0.9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20210
  • 出版日:

    20220210
  • 出版社:

    小熊-遠足文化
  • CIP:

    523.2
  • 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全世界都在討論的非認知能力育兒法!
★非認知能力(社會情緒技能)=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遊戲是孩子的學習方式,讓孩子在遊戲中養成目標達成、與他人合作和情緒控制的性格優勢!
★獻給正在開發更多新點子陪孩子玩耍的大人!

「非認知能力」是指閱讀、書寫、計算等學科以外難以數值化的能力,例如:解決問題、自制力、恆毅力、樂觀、好奇、自信等性格特質,亦稱「社會情緒技能」,被視為影響未來成功的重要能力。
現今,「非認知能力」(社會情緒技能)受到全世界矚目,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指的是「目標達成」、「與他人合作」和「情緒控制」,更具體的說,就是熱衷、專注投入某件事情的態度、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與他人良好溝通及重視自己的能力。
許多研究發現「非認知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由師長協助培育與發展,研究結果亦指出在嬰幼兒時期培養「非認知能力」,打造性格優勢,對於長大成人後的身心健全、幸福感、社經地位都具有正面效益,但是這樣的成果卻不是在幼年當下立即可見,因此可說是「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那麼,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非認知能力」呢?第一重要的事,讓孩子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擁有大人的關愛與被無條件接納的經驗;第二,就是「玩耍」,因為當孩子專注於玩耍時,會從中發現問題並探究真相,引發求知的好奇心,進而收穫豐富的學習,如此不僅培養了非認知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吸收知識的認知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由日本育兒專家大豆生田?友和大豆生田千夏合作編寫的《培養非認知能力遊戲集:陪0~5歲孩子玩出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以遊戲出發,培養非認知能力的育兒法如此備受肯定。
本書分為兩個章節。第1章由站在嬰幼兒教育學最前線的大豆生田?友,闡述「非認知能力」的研究調查,說明性格培養對成功人生的影響;第2章則是本書的核心,由直接面對父母提供育兒諮詢的大豆生田千夏,以豐富的經驗,具體介紹玩耍即學習的六大主題「遊戲集」,包括:活動身體、親近自然、動手創作、角色扮演、閱讀繪本和親子互動,都是日常就能引導孩子玩耍的遊戲。
內容除了以精采圖解向正在育兒的大人示範可實地執行的各種遊戲玩法,還輔以解說各種遊戲進行的意義、可能遇到特殊情況的提示,以及有經驗爸媽的做法分享,真正做到在非認知能力訓練的0∼5歲黃金期,給予孩子溫暖正向的陪伴,並透過豐富體驗,啟動孩子的「感覺」思維,玩出更好發揮自身的潛力!

※肯定推薦
•周育如(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駱郁芬(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蠟筆哥哥(好享說故事創辦人)

作者簡介


大豆生田 ?友
  日本玉川大學教育學部教授。1965年生於栃木縣。專攻嬰幼兒教育學和育兒支援。青山學院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科畢業之後,曾任青山學院幼兒園教
師,並擔任日本保育學會副會長、兒童環境學會理事。以育兒專家的身分擔任NHK電視節目「成長茁壯的育兒」來賓,且活躍於電視臺節目及演講活動等各大領域。著有《為育兒打氣的話語》、《大豆老師教你幸福育兒的訣竅》(暫譯)等作品。

大豆生田 千夏
  臨床心理師、國家考試認證心理師、精神醫療社工師。從事育兒諮詢多年,在諮詢工作過程中,並非直接對父母親進行指導,而是以認同父母親的能力為引導方針,並推行加拿大開辦的「Nobody’s perfect(NP)program」(兒童家庭支援中心),以及「與嬰兒一同經營家庭(First Step、Family Start、Family Support)」(兒童家庭支援研究中心)的課程。

譯者簡介


陳雯凱
  喜愛遨遊在文字海洋裡,探索未知新世界,用指尖上跳躍的譯文搭建橋梁,讓讀者通行無阻。譯作有《0∼3歲給對愛就不怕寵壞》、《神解!一點
就通.中學理科拿高分》、《我的數學拿高分》等。

相關作者簡介


審訂者簡介 駱郁芬
臺灣大學心理系學士、中正大學臨床心理所碩士畢業,現為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曾在新光醫院精神科、亞東醫院兒童發展中心等單位擔任臨床心理師。尤其擅長兒童發展議題,亦擔任臺北市、新北市多所學校外聘心理師、特教專業團隊、親子天下駐站專家。

書籍目錄


推薦序
序言
本書使用方式

第1章:如何培養非認知能力?
什麼是「非認知能力」
培養「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依附關係是基礎——與大人回應的關聯性
玩耍即學習——兩歲兒童的戲水
「沉浸於遊戲之中」對非認知能力的影響
「調皮搗蛋」也是一種探索活動
「管教」不重要嗎?
讀繪本給孩子聽的重要性
想變得「幸福」——就是當下擁有幸福
「培養非認知能力」是育兒過程中重要的事

第2章:培養非認知能力遊戲集
遊戲集ヾ活動身體玩遊戲
遊戲1:把東西「取出來,放回去」遊戲
遊戲2:「搬運」遊戲
遊戲3:「爬上爬下」遊戲
遊戲4:在戶外活動身體的遊戲
豐富遊戲的配角❶「紙箱」
豐富遊戲的配角❷「水桶」
為什麼戶外活動很重要?

遊戲集ゝ在大自然玩耍
遊戲1:讓散步更有樂趣的方法
遊戲2:與植物玩耍
遊戲3:接觸生物
遊戲4:玩水
遊戲5:眺望天空
豐富遊戲的配角❸「塑膠袋」
在大自然玩耍,成為擁有科學家特質的人!

遊戲集ゞ「動手作」遊戲
遊戲1:每一樣東西都是「我的作品」!
遊戲2:來畫圖吧!
遊戲3:
隨手製作有趣的玩具ヾ運用廢棄物品
隨手製作有趣的玩具ゝ運用日常用品
隨手製作有趣的玩具ゞ運用自然產物
豐富遊戲的配角❹「繩子.毛線」
從無到有的創造力

遊戲集々「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1:假裝外出的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2:家庭生活的角色扮演遊戲
遊戲3:扮家家酒
豐富遊戲的配角❺「布」
能擁有一個充滿想像的世界,真的很棒!

遊戲集ぁ享受繪本的世界
遊戲1:用繪本打造親子時間
遊戲2:從繪本拓展世界
接觸繪本的樂趣

遊戲集あ和大人一起玩
遊戲1:大人和孩子一起玩
遊戲2:與孩子肌膚接觸
遊戲3:模仿遊戲
遊戲4:把做家事當成遊戲
遊戲5:和爺爺、奶奶玩
遊戲6:逛逛街吧!
遊戲7:享受季節性活動
溝通的重要性

結語

推薦序/導讀/自序


非認知能力——孩子走得更遠更踏實的內在能力
文╱駱郁芬(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這本書我非常喜歡!
收到審稿邀請時,才看到作者序中提到對「孩子主體性」和「玩耍能力」的重視,我就幾乎要點頭答應了,仔細看完全書後,更是十分認同,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其中的資訊。
作為臨床心理師,在關切現在的教育和教養時,我有時還是不免挫折,相較於軟實力,以及能支持孩子在未來走得更遠更踏實的內在能力,許多大人還是十分在乎能被量化的「知識量」,像是字彙量、標準化測驗分數和記憶量等。
很多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在未來的世界裡,知識發展和累積的速度早就遠遠超過大腦能夠記憶背誦的速度,比起記得多少,我們更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彈性思考的能力、調節情緒的能力,以及溝通協調的能力等。
這些能力,在這本書中被統稱為「非認知能力」。
那些能被量化的能力很容易看見「成果」,例如單字有背有分、考試會或不會。但前述「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和累積卻不是很容易看到成果,因此若大人本身的信心不足,常常會懷疑自己做得到底對不對?有沒有用?甚至許多大人即使有心想要為孩子培養這些內在能力,卻因為不得其門而入,只能走回熟悉的路,依賴分數來衡量成效。
本書的前半,告訴我們要有信心,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是重要而有意義的──即使看起來沒做什麼。
我們依循直覺回應孩子、和孩子有所連結,我們讓孩子盡情的玩、給他們機會出錯再設法解決,我們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聊天……這些看似「不積極」的作為,卻都是在培養孩子具備重要的能力。
這些內容,讓我們得以在做家長的角色中安定下來,知道我們也可以從容、可以相信自己和孩子。是不是很像遊樂園在告訴你「快買票進來,不會後悔的!相信你的選擇!」呢?
而本書的後半,更是珍貴的寶藏,提供了相當多的遊戲選擇,讓我們能按圖索驥,在看似瑣碎的日常生活裡找到清晰的路徑,和孩子一起創造美好的日常經驗。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遊戲的分類,包含了身體感官的、大自然的、手作的、角色扮演的、繪本的、親子互動的,這背後傳遞了對感官知覺(五感)的在乎、對大自然療癒力量的歡迎、對孩子想像世界的理解,還有對親子之間連結的重視。
這一本既專業又親切,還能安定我們內心的好書,誠摯推薦給大家!

作者序
現今是一個對家長而言育兒挑戰性相對較高的時代,之所以這麼說,有三大原因。
首先,現代的環境經常有配偶因為工作關係不在身邊的狀況,於是演變成單由一人肩挑育兒工作的「偽單親育兒」現象。
第二,這是一個難以預見未來的社會。隨著AI(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許多存在於現今的工作可能會在未來消失殆盡,因此,爸媽對孩子做的事情是否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幸福,將無從得知。
第三,這是一個訊息爆炸的社會。以網路媒體為例,「腦科學」等詞彙成了熱門關鍵字,像是以早期潛能開發為出發點的「無論是誰都可以成為天才兒童」,或是「只要這樣做,就能達成目標」等口號式的資訊過度氾濫,使得爸媽們無意間焦慮了起來。當育兒沒有想像中順利時,接收過多的資訊只會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這些都是過去的時代所沒有的煩惱。
談到育兒的重要時期,當屬嬰幼兒時期。越重視育兒的爸媽,越會積極收集資訊,結果卻讓自己陷入了煩惱,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若沒有照顧好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會深刻影響他們的未來。
不少爸媽將孩子送去才藝班,但卻在孩子說「不想繼續學下去」時感到心急;和親友的孩子比較時又會覺得焦慮;看到孩子疲憊的神情時也感到徬徨,不知道什麼方式才是真的對孩子好。
近來「非認知能力」一詞在媒體成為一大熱門話題。所謂非認知能力,是與心靈、社會性具有關聯的能力,和過去以閱讀、書寫、計算等以數值來量化的學力完全不一樣。許多研究結果已指出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亦發現習得非認知能力的成果,並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是要歷經時間才會展現,所以被視為「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
在這類研究中備受矚目的是孩子的主體性,以及「玩耍」的能力。透過五感盡情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在玩耍的過程中,正可培養非認知能力。以前的孩子從早到晚都在戶外玩耍,常常在草地上東奔西跑,即便只是在家附近與相異年齡層的同伴玩,也可以玩得很盡興。
然而,現今孩子不太有這樣的經驗。休閒時,大部分都是和家人去逛商場或遊樂園等,雖然這不算是壞事,但和以前的孩子透過五感直接體驗的玩耍還是有所不同。
很多爸媽會問:「要怎麼讓孩子玩耍呢?」事實上,爸媽只要把孩子下意識的行為延伸出去,或是留意一下在家附近的場所,就會發現很多遊戲的題材。本書就是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可進行的「遊戲集」。
第1章是闡述理論,主要說明從遊戲中培養非認知能力的重要性;第2 章介紹在日常生活中可執行的遊戲,這些遊戲不僅能發展非認知能力,也是能為親子帶來幸福感的遊戲,推薦閱讀本書的你,多多陪伴孩子實地嘗試。

讀者回響
  身為一個2歲孩子的家長,閱讀完本書後,降低了不少在育兒時的不安感和得失心。讓我深深體悟到,只要親子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就能幫助孩子穩定情緒、感受幸福,甚至培養出對未來生活有幫助的能力。──偏執狂(新手媽媽)

  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和玩耍,即使在大人的眼裡看起來不足為道的小事,也可能成為影響孩子未來的大事……謝謝這本書讓我和太太能夠更有方向和放心的陪孩子徜徉在遊戲的世界中!──阿里爸爸(家有3歲男孩)

  活動身體、在大自然玩耍、動手做、角色扮演、閱讀繪本、和大人一起玩等,這些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都是很平常的遊戲,沒想到卻是成就我們的養分。既然現在的環境很難讓孩子像我們小時候那樣玩耍,那麼就讓身為爸媽的我們來為他們打造這樣的成長環境吧!──小小(專業保母)

我有一個2歲的孩子,我希望他可以自在的成長,但偶爾還是會擔心這些是否是他需要的。像是下雨天,當孩子在水坑裡玩耍時,我很難忽視周遭關注的眼神,他們好像在對我說:「你為什麼這樣做?快停下來,他全身都髒了!」然而,當我閱讀這本書時,它告訴我「孩子的每一個接觸、每一件事都是有道理的,它將成為孩子成長的根基和滋養」,這讓我的心裡很溫暖。作者還說「希望本書為親子之間的幸福養成盡一份心力。」它對我的幫助,絕對不僅是一點點,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努力玩耍的時間,是我最珍貴的時光!──パパパ(日本amazon讀者)

「沒錯!」我邊讀這本書邊點頭如搗蒜。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不免拿其他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或是忙著讓他們上各種才藝課程。但是,現在是讓他們盡情發揮的時候了!這本書讓我打從心底釋然。作者更一再提醒我們「當前的幸福將會使得日後的幸福感有所延續」,我認為這是真的。──cube27(日本amazon讀者)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與孩子一同玩耍的遊戲和訣竅,內容很容易理解,對於提升親子關係很有幫助,我讀完馬上推薦給孩子的爸。──hoshiko(日本amazon讀者)

「該怎麼養育孩子?」身為父母,這問題常常給我們很大的壓力,這本書透過作者的專業眼光,告訴我們「孩子的開心與否」勝過任何事。只要在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即使看似平凡,但玩耍的孩子因為感到幸福而閃閃發光的雙眼,真的比什麼都重要。──nabihsa(日本amazon讀者)

說到讓孩子「玩」,我們很容易侷限在利用現有的規則來玩樂,但這本書充滿了以孩子為出發點的遊戲,更邀請大人和孩子「一起玩」,仔細的去享受孩子們正在體驗的世界。誠摯推薦給正在養育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對於以成為老師或是保育員為目標的人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u33k0(日本amazon讀者)

編輯小語
「非認知能力」一詞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有點陌生,但只要稍加了解,就會發現它說的其實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有責任感、有同理心、勇於表達、性情穩定、積極主動等管理想法、情緒和行為的能力。
這些能力,在近年廣為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所重視,並列入許多國家的教學目標中,例如臺灣老師很熟悉的「知識、技能、情意」中的「情意」一項,關於態度、興趣、適應方式等的學習。
  《培養非認知能力遊戲集:陪0~5歲孩子玩出後天發展的關鍵能力》書中提出相關研究顯示「非認知能力」影響後天的發展與成就,並不亞於學科表現的「認知能力」,而0~5歲嬰幼兒時期沉浸於遊戲的過程,便是培養非認知能力的重要經驗。全書收錄六大主題,包括室內和戶外活動共24個遊戲方案及其延伸變化的多元玩法,提供正在育兒的爸媽積極參與孩子的遊戲,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
例如,孩子把衛生紙抽出來、將袋子和錢包等容器打開,看似調皮搗蛋的行為,其實不僅能促進運動能力和腦部發展,還能誘發求知的好奇心,大人若感到困擾,只要在衛生紙盒裡放進舊布、給孩子一個放入裁剪好廢紙當鈔票的舊錢包,就能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玩耍;或是帶孩子出門散步時,當孩子注視腳邊的石頭、手伸向路邊的雜草,喜歡觀察圍繞著自己的世界,試著不要以大人的角度主導,而是認同孩子所發現的事物,不但能培養孩子的感受力,也能提升孩子的自我肯定感;甚至孩子在假裝某人要做某事的扮家家酒遊戲,其中所進行的抽象思考,能使想像力更豐富,亦能學會與他人協調、溝通等能力。
遊戲是孩子的學習方式。不過,正如本書所提到的,每個孩子的個性與特質都不一樣,有擅長玩遊戲的孩子,就會有不太會玩遊戲的孩子;有會自己玩的孩子,就會有如果沒有父母陪就不肯玩的孩子。因此,就算孩子沒有如同本書所敘述般的盡情玩耍,也不必過於焦慮,重要的是,爸媽願意花一點時間理解和陪伴,找到孩子熱衷的玩耍方式,讓孩子當下擁有幸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