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父母給子女的最棒禮物,不是無私的愛,而是「劃清界線」,讓他不論幾歲,都能獨立思考、勇敢逐夢。

原文書名:The Parenting Map: Step-by-Step Solutions to Consciously Create the Ultimat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9786267182963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父母給子女的最棒禮物,不是無私的愛,而是「劃清界線」,讓他不論幾歲,都能獨立思考、勇敢逐夢。
  • 產品代碼:

    9786267182963
  • 系列名稱:

    issue
  • 系列編號:

    WI068
  • 定價:

    520元
  • 作者:

    喜法莉.薩貝瑞(Dr. Shefali Tsabary)
  • 譯者:

    朱家鴻
  • 頁數:

    400頁
  • 開數:

    17x23x1.9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40731
  • 出版日:

    20240731
  • 出版社:

    任性出版-大是
  • CIP:

    528.2
  • 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覺醒父母》系列作、亞馬遜書店教養類冠軍
   ★媒體天后歐普拉盛讚:「推薦給有小孩、想要小孩的朋友。」

  ◎「我好愛孩子,要好好呵護他。」照顧和控制只有一線之隔,踏錯就會出事。
  ◎「如果你考到前三名,我就送你……。」孩子其實知道,這是交易不是愛。
  ◎你好乖、好聰明、你這麼懶……你用什麼標準評價孩子,後遺症是?
  ◎乖孩子竟一夕變「壞」?他不是交到壞朋友,而是想傳達某種訊息給你。

  本書作者喜法莉.薩貝瑞博士,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為《覺醒父母》、《覺醒家庭》和《綻放如妳》。
  《覺醒父母》一書,更被媒體天后歐普拉盛讚:
  「我25年媒體生涯裡,聽過最具顛覆性與創造性的教養建議。」

  喜法莉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從事親子關係治療已有25年,
  研發出一套幫助父母與子女治療內心創傷的「覺醒育兒法」。

  她認為所有親子問題的根源,不是因為缺乏愛,
  而是給了太多「我是為你好」的控制或情緒勒索。

  覺醒育兒法的第一課就是:別當孩子的救世主,請「如實」接受孩子的本貌。
  作者的第一本書提出了覺醒的基本概念,本書提供詳盡做法、對話方式,
  為家長們製作步驟明確的覺醒育兒地圖。
   ◎覺醒父母第一課──和孩子劃清界線

   .有毒父母都有這些口頭禪 
    「你應該……」、「我希望你……」、「如果你……我就……」,
    你的每一句「應該」,都在逼孩子用聽話來「交易」你的愛。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長大後會一夕變壞,不想再被你制約。

   .別站他前面,要和他並肩
    請克制提供意見的衝動,讓孩子探索自己的想法。
    很多家長會抗議,是孩子自己問我的呀!此時你要這樣回答:
    「你這問題值得思考,我目前沒有答案,你有什麼想法?」
    萬一他選錯了?孩子也是人,請允許他混亂。他犯的很多錯,你也犯過。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孩子犯錯,或被他的情緒惹怒,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怒吼、咒罵、大聲命令他。(狂戰士型家長)
    →他一定遇到什麼麻煩了,我得出面替他擺平。(平事人型家長)
    →只在乎「外界怎麼看待我這個爸爸╱媽媽?」(偽裝者型家長)
    →親子衝突很可怕,我只想趕快逃離現場。(木頭人型家長)
    →老是搞失蹤,基本上不參與孩子的生活。(逃兵型家長)

    這五種反應你出現幾種?該如何修正,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

   ◎當我專心理解你之後,一切都變好了
    學會說「好」,先和孩子達成共識。
    好,我了解你的渴望。好,我跟你一樣年紀時也有相同想法。
    好,我知道這是你最想做的事。
    這不是縱容,而是告訴他:有渴望很正常,但很多渴望不會實踐,也很正常。

  家長送孩子的最棒禮物,不是無私的愛,而是劃清界線,
  讓他不論幾歲,都能獨立思考、勇敢逐夢。

作者簡介


喜法莉.薩貝瑞(Dr. Shefali Tsabary)
  《紐約時報》多部暢銷書的作者,其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為《覺醒父母》、《覺醒家庭》和《綻放如妳》。
擁有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專長是融合東方性靈知識與西方哲學。此外,她也是家庭互動學與家庭關係的專家,在全球開設課程,傳授相關知識,同時是「覺醒父母輔導學院」(Conscious Parenting Coaching Institute)的創辦人。
曾任TEDx、凱洛格商學院(Kellogg Business School)以及達賴喇嘛和平和教育中心(Dalai Lama Center For Peace And Education)的主講人,也是歐普拉的《心靈週日》與《歐普拉的生命課程》節目的受邀貴賓。

譯者簡介


朱家鴻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英語學系畢業,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現為自由譯者,對文字轉換情有獨鍾。譯有《震撼世界的海報》、《領先未來的變革設計》、《人生最重要的整理,離世清單》、《洞悉人性與現實的366權力法則》等書。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戴首嫻
推薦序二 育兒不迷途,越走越省心╱陳其正(醜爸)
推薦序三 孩子,使我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李瑜晏
作者序 我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學當媽媽
前言 完美父母不存在,別對自己太嚴苛

第一章 覺醒父母第一課——和孩子劃清界線
1 我們都把「家長」角色看得太嚴重了
2 孩子不該活在你導演的電影裡
3 有毒父母都有這些口頭禪
4 孩子也是人,請允許他們混亂
5 別站他前面,要和他並肩
6 不帶評判,對自己也對孩子

第二章 五種冒牌家長,你是哪一種
7 你內心的兩個「我」
8 被孩子惹怒,你的第一反應是?
9 你童年的傷,正在害孩子受傷
10 親子溝通的可怕迴圈
11 啟動第三個「我」──內省我

第三章 當我專心理解你之後,一切都變好了
12 允許孩子保有本質
13 你的孩子不會一覺醒來就叛逆
14 兒童的語言,跟成人不一樣
15 靠經驗,而非懲罰,讓孩子成長
16 人生本就變幻莫測,小孩性格也是
17 肯定孩子的感受,別急著給建議
18 學會說「好」
19 「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20 如果另一半不願意配合改變?

寫在最後,給你的一封信
致謝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照顧好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講師╱戴首嫻

  我想,我將永遠記得那個失手打罵、對孩子崩潰的午後。孩子一雙小腳向後退到牆角的畫面,也使我聯想起小時候那個蜷縮在牆角的小女孩。
  當晚我無法入睡,自責的聲音不斷浮現:「聽這麼多講座、看這麼多書,有用嗎?」、「還說不想重蹈傳統教養的覆轍。」、「唉!認真檢討自己吧!」
  親子衝突無論大小,自責的聲音總不時冒出,一點一滴磨滅我作為母親的價值感,一次次感到更加挫折。明明愛孩子,也想伸展溫柔又堅定的臂膀,但低落的價值感卻讓我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當時我已是位親職講師,冒名頂替現象(按:impostor phenomenon,一個人懷疑自己的能力,並把自己所有成就歸功於運氣或巧合的心理現象)依然在我內心發酵:「找我諮詢的父母會怎麼看我?」、「妳不配做親職講師!」
  親子關係是我人生中最失控、混亂、具挑戰性且複雜的關係。我即將9歲的大兒子,這位我人生的第一位心靈導師,帶領著我踏上一段奇幻旅程,走向面對自我、覺察自我、與過往和解,也與自我和解之路。
  我持續進修親子連結與溝通方式,包括同理、傾聽、幽默、感謝、表達感受、設立界線、說客觀事實等,其中幫助我邁向覺醒之路,被我認為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照顧自己。於是,我開始從親子互動中反思自身行為、情感情緒和年幼創傷,撫慰及善待養育過程中不斷犯錯的自己。
  當時,還沒有像《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如此溫柔並清晰指引父母走向自我覺察、和解的書,因此我找上諮商心理師協助我探尋幼時創傷,過去說不出口的緊張、害怕和恐懼,都在一次次的探訪、書寫中娓娓道出,而在真正願意敞開心胸,給小時候的自己關愛的那一刻得到寬慰。
  近幾年,我在教養諮詢中常遇到自責的爸媽,他們跟我一樣愛孩子、視孩子為珍寶,生活中遭遇教養困境時,會有意或無意識的鞭策自己。自責與自卑真如同一把雙面刃,使用得當便能引領自己向前行,成為助力;一旦掉入泥淖,便是一場拖垮自信的大海嘯。
  7年前,我剛開始寫作記錄親子生活,妄想自己是個超人媽媽,總是追求完美,心中時常怪罪自己做得不夠好;現在,我還是會在人生及養兒育女過程中犯錯,但自責的聲音已不再如先前那般啃噬內心、攪和我的人生。我接受了不完美是身為人母的特質,學會接納自己,更是帶自己、親子、家庭走向踏實和幸福的關鍵一大步。
  真心感謝喜法莉.薩貝瑞博士寫了這本書,讓世上更多父母有機會學著更溫柔的貼近自己,進而更有餘裕面對失控、混亂又極具挑戰的育兒生活。推薦正在閱讀的你,跟著作者走一趟精彩的覺醒育兒之旅吧!



推薦序二
育兒不迷途,越走越省心

親職教育推廣人╱陳其正(醜爸)

  終於等到了!
  透過喜法莉.薩貝瑞博士的《覺醒父母》、《覺醒家庭》,我和許多在育兒路上困惑、受傷的父母,在讀書會、講座中學習覺察,分辨教養迷思,以符合孩子真我的方式陪伴他們。雖然收穫滿載,但兩本前作在「操作面」上著墨不多。還好,《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回應了嗷嗷待哺父母們的需求。
  薩貝瑞博士把覺醒分為三階段。第一章著重於把父母「搖醒」,好似用一盆盆冰水當頭沖下,讓人心頭一凜,恍然大悟!「覺醒」不只是看清自己的育兒觀,對父母角色、親子如何建立連結,甚至對家庭的各種假設,都須好好審視,全新、全心翻轉。
  第一章完成相關觀念的調整與轉化,把親子關係的焦點從孩子轉向父母後,一連串的「清創」工作蓄勢待發。
  作者在第二章帶讀者重新認識我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我們,及如何調整自己、擁抱真我,進而成為覺醒父母。
  關於兒時創傷修復、轉化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等工作,薩貝瑞博士在前作中已侃侃而談,但本書除了介紹重要概念之外,也整理出更易理解的分類與舉例,佐以清楚、可自行利用的表格,讓清創不囿於情緒宣洩;覺醒也不只是空談,可以落地實踐。
  第三階段才讓孩子登場!呼籲、邀請家長專注於自我成長,喚起覺醒洞察的內省我之後,再來談陪伴、互動與溝通。在第三章我們將學到如何應用前述所學於親子互動與溝通之中。
  「我們無法給孩子自己沒有的。」這句教養界流傳已久的金句,完全能體現本書精髓。當你擁抱、接納自己的各個面向,才有可能運用覺醒育兒,和孩子真實的──而非你幻想的──樣貌,建立關係。
  你或許會想:「這太理想了,不可能這樣育兒!伴侶、長輩、學校可能認同嗎?」
  的確,包括我自己、其他覺醒育兒的實踐者都有同樣感觸,這選擇非常不容易,阻礙也幾可預見。但作者再三強調:覺醒不只是為孩子,更是為自己。
  投入親職教育推廣以來,我不斷強調:除了極端例子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是稱職的父母。然而,你是否想對自己更好一點?在心靈上更靠近自己、體驗到更多富足,孩子也更能體驗自己的美好。
  《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不是寫給雄心萬丈的新生兒父母,也非資優父母的教戰守則,說白了,是給「無計可施、苦苦掙扎」的你我他。
  其實,我們只是從過去自以為是的「幸福、成功孩子為中心」的育兒法,轉向覺醒的起點,即將脫胎換骨,迎向以「覺醒真實的互動為中心」的全新關係。
  祝福我們的覺醒之路!



推薦序三
孩子,使我們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正念教養推廣者、「費雪阿姨說故事」主理人╱李瑜晏

  美國投資界的傳奇人物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曾說:「閱讀真是上帝的禮物!」閱讀時,你可以挑選喜歡的主題,它會跟你說話,也許會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也可能是你已經知道的事。它可能講得太快或太慢,但你在閱讀時都可以任意調整速度。
  相當幸運的,我遇見了喜法莉.薩貝瑞博士的教養智慧!《覺醒父母》是我的育兒啟蒙之書,給我莫大的幫助,引領我實踐自我覺察與無條件的接納。
  曾經有人跟我說,若能以現在擁有的育兒知識,重新教養孩子,那該有多好?此時此刻,打開這本書的你,已經擁有想要改變的勇氣。活在當下,讓我們一塊啟程,帶著耐心與勇敢,準備認識全新的自己。
  《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教養知識涵養相當豐富,建議讀者放慢腳步,保持開放的心,打開覺知,一層一層的撥開內心感受,不急於一時一刻消化,讓文字緩緩的走入你心裡,帶來沉澱與反思。
  本書提供具體的做法,有助於切斷上一代留下的情緒遺產。當我們被孩子觸發「無意識的反應」,該如何理解自身感受?在孩童時期,經歷了什麼事,讓我們選擇戴上這副為了自保、求生存的面具呢?當你了解這副面具的來由,便有能力與方法摘除這副面具。
  用同理心擁抱我們的內在小孩,當內在小孩得到安定,便可擴展自身情緒的頻寬,在劃清界線的情況下,使用同理心、同情心、不批判的方式,與孩子進行連結。當孩子知道父母是他們的最佳盟友,願意傾聽、肯定、擁抱他們,孩子就能快樂的活出全然的本質──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迷人?
  孩子,是來幫助和滋養一個全新的你!真心感謝我的孩子,重啟我的第二人生。我曾經是「平事人」的角色(關於這個角色的特質,請見第二章),總想幫孩子做得更多,盡可能給他最好的,殊不知這已經超越了媽媽的職責。
  「我好愛孩子,我一定要好好的呵護他。」我曾經是這麼想的。但透過學習,我才懂得往內看。原來,一直想要做更多、更好的我,內心對於被愛和被肯定是渴望的:「我把你照顧得這麼好,你一定會很愛我,並且肯定我吧?」幸好,我已經在覺醒的路上了。冥想時,我會對內在小孩說:「妳是被愛的,也是被肯定的!」以此進行自我的療癒。
  現在,我僅在媽媽的責任界線內做我該做的,不再跨界幫孩子做得更多。不當「直升機家長」,剝奪孩子學習與體驗的機會。
  我希望孩子能有韌性的應對未來,而自然結果是他最好的人生導師,我該做的是放手讓他承擔責任、體驗生活最真實的樣貌與形態。
  謝謝任性出版的邀約,讓我感動了好幾天!希望你也能在這本書中,帶走幫助你的養分。世上真的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都在不斷試錯與蛻變,相信我們已走在正確的路徑上。祝福你的孩子,在你耐心培育下,成為父母園丁眼中最欣賞的那株植物。

文章試閱


你對孩子的每句「你應該」,都很危險

  家長的每一個期待、每一句「你應該」,以及對子女言行的每一項要求,其實都是源自我們對控制的需求。
  你可能會問:「萬一孩子做了不明智的選擇怎麼辦?如果他們欺負自己的兄弟姊妹、偷東西,甚至是吸毒怎麼辦?」我的答案還是一樣:「為什麼要用憤怒與控制解決問題?」這兩種情緒源自未達成的期望與破碎的幻想,它們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當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時,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引發孩子內心的恐懼感,讓他們不敢再犯,而是要嘗試找出問題的根源,問自己:「為何孩子會做出這種問題行為?」
  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問題行為的原因有三個:第一是缺乏資訊,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腦中具體數據還不夠多;第二是缺乏技能,因為兒童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無法像成年人一樣決定事情;第三是缺乏自我價值,因為孩子害怕、擔心父母拒絕他們,或是指出他們的錯誤。
  只要家長願意放下憤怒與控制,開始展現共情與同理,並深入探究問題的源頭,便能扭轉親子間的所有矛盾。憤怒與控制只會使父母與子女產生隔閡,最終斷開彼此的連結。
  如果你想與孩子建立連結,就要徹底戒斷憤怒與控制這兩種有毒情緒。人的控制欲相當狡猾,它會將自己偽裝成關心、支持、保護等情緒,所以很難被察覺。身為父母的我們,已經太久都沒有審視自己的內心,以至於我們總是將所有行為都說成是愛。

  ●我知道妳不想,但妳還是必須學小提琴,因為我愛妳。
  ●我希望你當醫生,是因為我愛你。
  ●我希望妳留長髮,是因為我愛妳。
  ●我前幾天會說你胖,是因為我愛你。
  ●我前幾天罵妳,是因為我愛妳。

  更誇張的是,家長居然真的相信自己說的話。他們從沒懷疑過,自己的要求可能並非完全出自愛。畢竟,家長的所作所為如果不是出於愛,還有可能是出於什麼?
  直視隱藏在「愛」之下的控制和操弄是一種煎熬,只有懂得反思並誠實面對自己的人能做到。父母確實可以用愛包裝一切,但只有真正的勇者,敢面對自己潛意識中對控制的盤算。唯有看穿我們口中的「愛」,並見到潛在其背後的控制陰影,親子關係的本質才會改變,從階層制度和支配,轉型為連結和對等。
  不願正視內心的控制獸,會引發一種極其弔詭的現象,那就是當孩子不聽話時,家長會認為自己才是受害者,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但事實恰恰相反:孩子才是家長控制欲和心理狀態的受害者,很多時候,他們的言行都不是針對父母,而是在做孩子本來就該做的事。孩子確實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也不夠成熟,但他們的錯誤與幼稚並不是為了傷害家長。

狂戰士關鍵字:憤怒、控制

  被孩子觸發的當下,你會提高音量、大聲下達命令嗎?你會威脅、懲罰、怒吼,以及咒罵孩子嗎?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你很有可能是個狂戰士。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驗證你是否真的屬於此分類。
  狂戰士的定義是什麼?簡單來說,狂戰士就是經常感到憤怒且喜歡控制他人的人,他們最常用來應對恐懼的情緒手段就是憤怒。當內在小孩感到恐懼,狂戰士們就會立刻戴上憤怒的自我面具,並用憤怒來控制其他人。
  狂戰士們從小就了解,如果想被看見並獲得認同,就一定要戴上憤怒控制狂的面具。因此,他們會靠吼叫、懲罰和貶低他人,讓自己感受到權勢。此外,體型壯碩與性格霸道的人,往往更容易成為狂戰士。
  狂戰士通常會抱持以下兩種觀念:

  ●控制所有人能讓我感受到個人價值。
  ●我必須透過憤怒來獲得權力,並支配他人。

  狂戰士成長的過程中,身邊通常都會伴隨著其他狂戰士。也許你曾親眼目睹家長在兄弟姊妹身上施展過狂戰士的手段,並在潛移默化之下,意識到這些技巧可以提升人的權力與重要性。若你身邊充斥著這類行為,便會自然而然的將支配與價值、權力畫上等號。

平事人:害怕衝突、想當好人

  在被孩子觸發的當下,你內心是否會感到惶恐不安?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有義務拯救所有人?你永遠都在尋找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好讓自己能感受到主導權?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很有可能就是平事人。
  簡單來說,平事人就是好事者,他們解決內心恐懼感的情緒反應,就是拯救每一個人、擺平所有問題。平事人總處於驚慌失措與不安的狀態,他們永遠都在杞人憂天,只為達成一個終極目標:成為眾人眼中的「好人」。
  平事人與狂戰士相反,他們非常害怕與人起衝突,而是會用綏靖、縱容、寵溺、解決問題、幫助他人等手段,緩和內心的波瀾,並換取愛與價值。他們從小就學到一件事,那就是如果想獲得認同與重視,就一定要好事和取悅他人。一般來說,性格較為溫和與女性特質較強的人,更容易戴上這類面具。
  平事人堅信:

  ●只要大家都覺得我是好人,我便能感受到個人價值。
  ●取悅他人與拯救他人是我獲得權力的方式。
  ●幫別人解決問題,可以使我感受到他們的愛。
  ●被人需要使我覺得自己很重要。

  和狂戰士一樣,大多數平事人都是因為兒時在家中觀察到這種模式,或是別無選擇,才戴上這種面具。狂戰士會透過控制他人的行為來證明自己很優秀,而平事人控制的則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大家眼中的好人。
  平事人最怕的就是被拒絕,或變成「壞人」,所以會用盡一切方式控制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被家長懲罰過的孩子,長大後往往變成霸凌者

  懲戒式育兒的基本,是建立在散布恐懼和霸凌之上,這是一種殘忍、懶惰且完全由自我主導的行為。當家長透過霸凌而讓孩子感受到羞愧和恐懼,其實也是變相告訴他們:所有人都接受且贊成支配他人與使用暴力。
  這些被家長懲罰過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新的霸凌者,並認為支配他人,甚至支配這個世界都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人類之所以會如此肆無忌憚的摧殘自然環境,說到底其實就是這種懲戒式育兒模式在作祟。也就是說,這世界所有的亂象都源自我們的童年。
  傳統懲戒式育兒的核心原則如下:家長有絕對的權力,以各種方式「糾正」子女的行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懲罰孩子,並將這種手段美其名曰「教育」。也就是說,只要他們想,所有家長都有權利懲罰孩子。
  請思考一下這段話的背後邏輯:無論家長是否已經徹底覺醒,也不管他們童年經歷過的「懲戒」創傷是否已經癒合,所有家長都有懲罰孩子的權利。
  這就好比把核彈發射器按鈕,交到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手上,這種做法明智嗎?但我們確實就是這樣操作的,我們允許父母擁有不受限的權利,可以隨意處置孩子的身體與心靈,且不須在乎後果。
  當這項權力落到錯誤的人手上,等待孩子只會是絕對的虐待。然而,這還不是最慘的──最可憐的是完全沒有人能保護孩子不受父母虐待。
  我列出了一些家長認為自己有權對孩子做的事情:

  ●公開或私下羞辱他們。
  ●打屁股、搧耳光、毒打。
  ●怒罵。
  ●禁足、關禁閉。
  ●朝他們身上丟東西。
  ●收回自己的愛。
  ●忽視孩子。
  ●沒收他們的物品。

  只有在極端的虐童事件發生後,人們才會開始質疑家長的判斷力,或是拒絕服從父母的權威,但這些極端的虐待大多是都在私領域進行。
  事實上,大多數家長都不敢把自己對待孩子的那套做法,應用在其他成人身上。也就是說,我們壓根就沒有「懲罰」其他成人的膽,因為他們可能會使出下列報復手段:

  ●斷絕與你的關係。
  ●反擊。
  ●向相關單位舉報你的暴力及虐待行為。

  孩子無助的特質,是家長覺得自己有權隨意處置他們的原因。然而,控制與支配他人是項危險的權力,我們一定要提升自己對這類權力互動的意識。這就是我提倡覺醒育兒的原因,因為覺醒育兒可以讓家長看見懲戒育兒不僅不合時宜,還是一種負面且失調的育兒法,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並蠶食親子間的連結。覺醒家長都知道懲罰是自我使用的手段,而這種做法會使孩子喪失個人價值。
  我們以為,控制、恐懼、罪惡感和羞辱能教孩子學會什麼東西,實則不然,真正的教育從來都不是強迫與操弄,而是用自然的方式拓展人的內在認知。
  控制、恐懼、罪惡感和羞辱都是不自然的手段,目的是操控與壓迫旁人,逼他們乖乖就範。這些伎倆確實能讓家長暫時覺得自己擁有支配孩子的權力,但這種感受虛假且稍縱即逝。
  在壓迫中長大成人的孩子,最終會做出下列兩種行為之一:成為壓迫者,繼續壓迫真實的自己;或是尋找其他能壓迫自己的人,臣服在他們腳下。所以說,懲戒根本就不是學習與教育,而是一種針對自己與他人的負面侵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