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易學易用黃帝內經:中醫師反覆研讀的寶典,如今一般人也能實踐。12條經絡、365個穴位白話詳解,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7328842系列名稱:
EASY系列編號:
DE0119定價:
499元作者:
中里巴人頁數:
320頁開數:
17x23x1.57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1030出版日:
20231030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CIP:
413.11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黃帝內經》最早提出。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使用,只有肝可以,而且任勞任怨很少抗議。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想減重先養脾,每季最後18天,就是補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也是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
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黃帝內經》最早提出。
◎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使用,只有肝可以,而且任勞任怨很少抗議。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想減重先養脾,每季最後18天,就是補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為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著作,也是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
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
可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根據書中「經之所過,病之所治」的原則,
身體哪裡出毛病,都可以透過探查、疏通經過此處的相關經絡來調理。
比如肚子疼有「足三里穴」來對應、牙疼有「合谷穴」來對應。
12條經絡365個穴位,每個穴位都能調理身上的病。
本書作者是百萬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
他將自己數十年間研讀《黃帝內經》、《道德經》的體悟,
總結出一般人也能實踐的簡易版《黃帝內經》。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黃帝內經》:「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兩眉之間主肺,如果這裡晦暗無光,顏色發黑,代表肺氣不足。
兩眼之間主心,兩眼間若有很深的皺褶橫紋,且發黑(青),可能心臟有問題。
鼻梁正中間主肝,這裡露出青筋,就說明肝可能有瘀血……。
怎麼治?按特效穴。肺氣不足,可揉胳膊上的尺澤穴保養肺;
揉手心的少府穴、勞宮穴,可以養心……。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根據《黃帝內經》「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原則,
所有穴位都具有治療鄰近部位病症的作用:
揉印堂(祖竅穴),再揉膻中穴,能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吹風後咳嗽、感冒,刺激風池穴、風門穴,比吃藥管用;
脾胃不好,飯後肚子經常脹的人,吃完飯趕緊揉箕門穴,很快會好轉。
(這些穴位在哪裡?本書全圖解)
怎麼知道有沒有按對?怎麼按才算有效?
「以痛為腧」、「氣至而有效」,穴位按下去有痠、麻、脹、痛的感覺就是對。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一年分四季,人的生命也分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年輕人長枝葉,要練四肢,得跑步,做激烈運動。
中老年人要長樹根,得練五臟、練骨髓。
要想老得慢,鍛鍊身體時就要往五臟六腑用力:
一推(腹),二跪(膝),三站立(金雞獨立)。
引血下行,引氣歸元,三招抗老逆齡小祕訣,堅持做,效果好。
《黃帝內經》,初學者到大師都在反覆研究的寶庫,
12條經絡、365個穴位,經之所過,病之所治。
作者簡介
中里巴人(鄭幅中)
曾任北京中醫協會理事。家學淵源,自幼即師承父親練習道家養生功法,並從祖父撰寫的家傳祕笈中汲取中醫精髓,之後又研讀中醫各家經典和現代醫學典籍,深諳武醫同源之道。
作者以中里巴人之名,在部落格分享養生心得和簡單實用的健身方法,將神祕深奧的中醫醫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說,讓大家輕鬆明白治病不求人的各項自療方法,因而大受歡迎。
所著作的《求醫不如求己》系列,開創養生文化的新時代,亦是久居銷售排行榜之冠的暢銷書。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了解自己身體,與之和諧相處╱施昀廷
推薦序二 養生長壽靠自己,能自助便有天助╱謝旭東
前言 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身心變強大
第一章 中醫看病望聞問切,為何「望」排第一位
01 《黃帝內經》說,諸病於內,必形於外
02 生病了,先察顏觀色,再按特效穴
03痠、麻、脹、痛,各有含義
第二章 學經絡的起點:素問、靈樞、道德經
01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02有9種氣會造成人生病
03急救保命3大穴,緊急情況可保命
04夏季護血管,養好心包經
05一穴通全身,醒腦開竅保健康
06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的大穴
07排毒第一要穴,長期服藥的人要按
08拒絕霾害,按摩3大穴
09帶「風」的都是治病奇穴
10腳上的穴位最接地氣
11水分穴、璇璣穴,排毒、順氣兩不誤
12舌強不語找廉泉穴,口角流涎找承漿穴
第三章 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
01順應時節做養生
02衰老是慢性疾病發病的元凶
03多餘的鍛鍊會變老
04徒手就能祛魚尾紋、大眼袋
第四章 每天氣聲八字訣,五臟強壯
01想改善面子問題,肺要養好
02肺經養好消百病
03身體多數器官無法透支,偏偏肝可以
04「空手抓蝴蝶」,肉緊實人不老
05打通膀胱經,腿腳有力
06養生先養心,心就是人的命
07轉手腕,防止阿茲海默症
08腎是根基,一定要顧好
09手腳冰涼,艾灸、墜足補腎氣
10身體的肉歸脾管,養好脾,增肌又減肥
11脾虛百病侵,靠五穴按摩
12養脾胃,推腹;補肝腎,敲帶脈
13嘴裡發聲就能保養五臟
第五章 養身先養神,醫病先醫心
第六章 魂要守舍,好好睡覺
第七章 壓力山大身體都知道
01人體有「減壓閥」——經絡
02下跪也能減壓
第八章 任何運動都不能過勞
01坐,本身就是一種運動
02筋長一寸,命延十年
03站如松,好姿勢
04坐如鐘,腿有勁
05走路「行如風」,睡覺「臥如弓」
06用氣不用力,人就會年輕
第九章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01春不養,夏易病!
02夏天養生,夜臥早起
03秋養肺防秋燥,感冒不上身
04腎主冬,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
05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了解自己身體,與之和諧相處
安柏中醫診所副院長╱施昀廷醫師
傳說在上古時代,軒轅黃帝和他的臣子岐伯經常探討醫學問題,從疾病的成因、診斷到治療大都以對話的方式被記錄成冊,而有《黃帝內經》誕生。不過據後世考古,《黃帝內經》應是後人假借「黃帝」之名,真實作者不可考,但也無損其地位。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書籍,和《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並稱中醫四大經典,為古今學中醫的必修聖經。其中又以《黃帝內經》最為久遠,有「中醫的生理學」之稱,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療理論和經驗,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到預防等都有闡述,並結合了五行的演繹、五臟六腑之司、經絡穴位的位置走向、四季養生之道等,可以說是從中醫初學者到中醫大師都會反覆研讀的寶庫!
《黃帝內經》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時常一句話就會讓我們受用無窮,例如:「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此句說明風病要注意肝,寒造成的問題要注意腎,除了結合外感和五臟的五行對應,更指引了病因到治療的方向。而「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此句說明睡眠對養肝的重要性,且會直接影響到眼睛,也可對應到「肝開竅於目」。「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最簡單的養生之道,就是法於陰陽,順應四時,喜怒有常,但總是越簡單越難做到。
至於臨床上,醫生會遇到的問題更是五花八門,舉例來說,許多患者進診間都會雙手一攤放在桌上,然後說:「醫生,幫我把個脈吧,看我是生什麼病?」其實這是不對的,要知道,中醫的四診有「望、聞、問、切」,望為第一,「望而知之謂之神」,也就是看一下患者的氣色和肢體,甚至走路方式等就能知道他怎麼了,把脈就是切診,為四診之末,也就是最後再藉由把脈確定患者的五臟六腑氣血走勢。
因此,本書從察顏觀色開始教你未雨綢繆,觀察面部五色:「青赤黃白黑」以及面相,帶你進入《黃帝內經》的世界,並且以淺顯易懂的照片圖文來介紹《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許多常見的穴位也讓讀者一目瞭然,更自創許多簡單的句子讓讀者一看就懂且容易記憶,例如「穴位怎麼按才有效?——『氣至而有效』,痠、麻、脹、痛是訊號」,此句教你日常穴位按壓保健要按到什麼程度才有效。「上火了,人體自有滅火神器」,則教你人體上火時如何靠按壓穴道來滅火。
同時,書裡也提到一些很重要的穴位命名原則,例如「帶『風』的都是治病奇穴」,這裡的風指的是外邪的風,風停留的地方,例如風池,就和感冒有關。「身體新陳代謝的『中轉站』——水分穴」,顧名思義,把水分開,水歸膀胱,食物歸大小腸。此外,「讓你美麗的最快方法——好好『磕頭』」、「皮膚是否潤澤、有彈性,都是肺在管」,讓讀者也能從古老的醫書中得到養顏美容的祕訣。「經常攢拳,就能給心力量」、「轉手腕,可以防止阿茲海默症」,教你簡單的動作,就能達到預防保健效果。
最後,「養生先養神,醫病先醫心」、「睡覺是養生第一補」,則是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也是中醫最核心的價值。相信讀完此書,你會藉著《黃帝內經》更了解中醫。
推薦序二
養生長壽靠自己,能自助便有天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謝旭東主治醫師
我目前在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服務,使用中藥治療皮膚科、眼科、婦兒科等疾病,行醫之初,很多病人在吃了藥之後有效,也有效果不好,也有人好了又復發,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發現,除了醫生的治療之外,病人能否保養自己,並配合治療才是根治的關鍵。市面上保健類的書籍不少,中醫類的書籍更是博大精深,若你想要無障礙的學習,從傳統醫學的角度保養自己,不要錯過這本《易學易用黃帝內經》。
本書作者中里巴人,曾任北京中醫協會理事,祖輩為醫,父輩習武,常於微博分享他的養身方法。而如何保健身體,他在書中提到了不同的經絡穴道,及按摩導引,把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生澀難懂的部分,用平易近人的白話文說明,比如為何會疼痛,疼的字裡面是冬,代表寒冷,古人認為受了風寒,身體會發生氣血不通,因而會痛,像是後頭痛就可以應用風池、大椎、大柱的穴道來緩解。
以前在學校學習《內經》時,每每看到不同醫家的註解,就會讓我在同一段文字裡一直打轉,有時還會看到暈頭轉向,但這麼重要的經典卻又不能不學好,有種望洋興歎的感覺,若那時候有這本《易學易用黃帝內經》幫忙入門,學習的門檻不只降低,也能迅速學會裡面重要的養生保健知識。
其實,在面對各種不同的疾病,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比如何治療疾病還重要,因為人從出生到死亡,疾病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生病是身體提醒我們的一種警訊,不用太恐慌。曾在門診上見過因為各種治療效果不佳,而四處看病的病人。在這種情況,醫生首先要考慮的不是治病,而是要先安定心神,也就是書中提到的「養身先養神,醫病先醫心」。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要好轉得一步步來,並非一蹴可幾,而作者提供《道德經》中的「虛其心,實其腹」辦法,能使心神安定,幫助患者放鬆心情接受治療。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從小時候上學開始,一路到老了退休後,仍有不少聚會要參加。我曾在門診遇過已退休的患者,總是沒辦法按時回診,一問之下才知道,社交活動在退休後反而變多,空閒時間比我這個上班族還要少。
而事情多,壓力自然就大,更需要隨時排解,作者提供了兩個穴道可以調節人的情緒,第一個是能夠安心的勞宮穴,以及消氣的太衝穴,消氣的太衝穴也是我在門診時常使用,也會教導病人回家自己按摩。怒氣沖天時,按壓此穴會非常痠脹,但將穴位的氣滯推散後,身心就會舒暢許多。
除了養生之外,書中還有能夠消除眼袋、魚尾紋等美容穴,等待各位讀者們一一發掘。養生長壽要靠的是自己,醫生只是輔助你成功的角色之一,只想靠吃藥來保健身體,反而這輩子會脫離不開藥物的控制。因此想要健康樂活一輩子,這本書可以當作你的起點,幫助你生活得更加精采、豐富。
文章試閱
前言
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身心變強大
坐在桌案前,手寫這本《易學易用黃帝內經》新書的序言。家中的橘貓「大豬」臥在旁邊陪伴,時時給我一些靈感。
回想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經歷,有一大半時間,都在思考一些虛無縹緲的問題,做著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像是個出土文物,不諳世事,喜歡獨處、孤寂的生活,並樂此不疲。
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就是讓自己的身心能強大起來,消除對老、病、死的恐懼;讓家人和同事鄰居、新知故交,因我的努力而獲得快樂,舒適、開心的生活。若還有額外的精力和體力,希望能與更多追求健康、心意相通的朋友,分享一些我的養生心得和簡單實用的健身方法,為這個我熱愛的人世間,增添一分親情與溫暖。
書摘
身體的肉歸脾管,養好脾,增肌又減肥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的身材好一點,身上的肉更緊實點、細滑點……而脾胃正好管這些問題。為什麼說脾胃管這些問題?這跟脾的特性有關。在中醫裡,「脾主肉」——身體的肉歸脾管。
減肥是減什麼?
減肥是減什麼?主要減贅肉。減肥一般減哪?減的是四肢、肚子上的贅肉,比如腿太粗了,上臂有「蝴蝶袖」,肚子有「游泳圈」等。四肢、肚子等處的肥胖,都可以透過調理脾胃來解決。
《黃帝內經》中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身體的溼濁、腫滿這些問題,都屬於脾管。腫滿給人什麼感覺?皮膚、肉比較粗糙,小腿肚很粗,大腿很粗,肚子大,感覺腫起來的樣子……。
為什麼身體會出現上述這樣的問題?
因為你身體內有痰溼(按:指體內的氣血津液運化失調,或外界水溼侵襲入體,在體內異常積聚、停留的狀態),而痰溼的源頭是脾——「脾為生痰之源」。痰溼多的人臉色蠟黃、皮膚粗糙,而且容易長痘痘,頭上的頭皮屑也多。另外,痰溼又稱為重濁(重:頭身困重、四肢痠楚沉重;濁:分泌物和排泄物穢濁不清),重濁的危害是什麼?讓你困重—頭上像套了一個袋子,整天昏昏沉沉的,整個人沒精神,大白天老想睡覺,晚上卻睡不著等。知道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脾為生痰之源」後,我們就要回到根上去調理——「治病但求其本」,什麼是本?明代醫家李中梓說:「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我們要靠好好養脾來掌控後天,好好調理自己的後天之本。
每季最後18天,補脾、健脾好時機
《黃帝內經》對養脾是怎麼闡述的呢?《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了很有意思的問題——春天由誰所主?夏天由誰所主?秋天由誰所主?冬天由誰所主?
什麼是主?主就是神,《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我們要找到五臟各自的神來調養。春天調肝,叫養生之道;夏天調心,叫養長之道;秋天調肺,叫養收之道;冬天調腎,叫養藏之道。這就叫四氣調神。
這四個大神都出來了,可是沒脾,難道脾在四季中不起作用嗎?帶著這個疑問,黃帝在《黃帝內經.素問.太陰陽明論》中問岐伯:「脾不主時,何也?」——肝主春天,心主夏天,肺主秋天,腎主冬天,為什麼脾不主某個季節?
岐伯回說:「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是治中央的,中央戊己土,它的方位在中間,其實春夏秋冬都有脾的參與,「各十八日寄治」——每個季節,它都參與18天,但又不專門主春夏秋冬,因此叫中央戊己土。(東邊主什麼?東邊是東方甲乙木,是肝所主;南方丙丁火,是心所主;西方庚辛金,是肺所主;北方壬癸水,是腎所主)脾雖然不主四方,但它在中央,屬土,四方它都兼顧,就像一個無名英雄一樣——我給你們搭建平臺,讓你們在上面自由生長,這是脾的一個特性——很敦厚,《黃帝內經》裡稱之為「土曰備化」——土含萬物,是無所不備;土生萬物,是無所不化。
土有一個很大的德行——土德。土在《周易》中屬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厚德指的就是脾的德行,它能承載萬物,潤藏萬物。
「各十八日寄治」是什麼意思?這十八日指的是每個季節的最後18天。比如,冬三月最後的節氣是小寒和大寒,也就是說小寒最末的3天,加上大寒的15天,總共是18天,歸脾所管。
有人說,我們知道這些有什麼用?知道這些特別有用,前面說過,四氣調神——每個季節要養相應的臟器,但有時我們養不好,比如冬天經常熬夜、受寒,傷了腎,在春天的時候就會得痿厥的病——渾身無力,四肢發冷,而且覺得這種冷是從體內生出來的。
出現這種情況,脾就在冬三月的最後18天——脾令所主的時候,自動幫你來調節、修復身體。怎麼調節?比如這時你可能會不自覺的想吃點什麼甜的酸的;可能突然感覺晚上就睏得不行,非得睡……這就是脾在不知不覺中幫你調節。
知道了這是脾在暗中起作用,我們就應該在這18天裡好好健脾,配合脾來調節冬天沒養好的腎,讓腎可以很好的過渡到春天。
魂要守舍,好好睡覺
我在網路上發過一篇關於睡覺的文章,很多網友都特別感興趣,紛紛轉發。實際上,睡不好覺已經成了現代人當下一個普遍的問題——不是睡不著覺,就是睡不好覺,要不然就是不知道怎麼睡覺,才能把精氣神補足……。
其實,人的本能就是吃飯、睡覺,可是現在人們都不太會睡覺,即使想睡,有的人也睡不著。還有的人故意不睡覺,什麼原因呢?有時覺得睡覺耽誤時間,還不如玩一下手機,或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還有的人覺得晚上有靈感……。
睡不好傷「老本」,人就老得快
實際上,只要你睡夠了,早上起來就會精神十足。但現在很多朋友早上起來無精打采,如果再這樣耗下去,就會動到你的「老本」——精髓了。
人要是動了精髓,就衰老得快。大家都怕衰老,但又一個勁的動「老本」,想法跟行為南轅北轍。還有的朋友認為可以吃點好的東西,比如冬蟲夏草、西洋參等就能補上。補精氣神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如果單從一方面入手,不但補不成,還可能補出負擔,越補越弱。
什麼原因?人體的精和血都是有形之物,有形之物生成速度慢,比如你吃完牛肉,不會馬上就長肌肉,成氣血,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且有一個必須的條件——睡覺,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睡覺。
人體什麼最重要?精、氣、神,還有血。
那什麼時間能長精?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也就是子時。凌晨1點到3點是丑時,屬肝經所主,是長血的時間。凌晨3點到5點是寅時,屬肺經所主,是長氣的時間。由此可見,你要是想長精、血、氣,這幾個時間段就必須好好睡覺,精、血、氣才能養成。
其中,氣相對來講好養成,也就是說不怕你早起,就怕你晚睡。如果你晚上9點左右就睡覺了,早上5點起床,覺得有點兒睏,只要稍微打個小盹,馬上就能全補回來。但是,如果晚睡覺,精和血卻補不回來,因為它們不是馬上就能生出來的東西,就跟釀酒需要一段時間、一個過程。
如果你長期在造血、造精的時候不睡覺,這精血就造不成,造不成就沒有新鮮的東西給你供養,因此就得動用原來儲備的能量,儲備的能量用完了就該動「老本」了。老本是什麼?就是髓,這髓是不能輕易動的東西,就像人體的「地基」,不能亂動,否則人體這座「房子」就不牢固了。
如果人長期耗血,又補不上,就只好挖掘自己的「地基」,「地基」都在什麼地方?在腦子裡——「腦為髓之海」。你如果挪用腦髓,就會經常覺得腦子裡空,有時想什麼東西想不起來,健忘了;即使原來思維敏捷,現在也遲鈍了。
脊髓在脊椎裡,「脊為髓之道」——脊椎是脊髓的通道。如果你的脊髓隨著精血消耗慢慢變少,你會發現自己開始駝背,想挺直身體卻做不到,就是因為髓少了,脊椎有點空。
「骨為髓之府」,「府」什麼意思?就是裝髓的地方。骨頭裡有骨髓,如果髓被調出去,就會導致人體骨質疏鬆,骨質流失,骨頭就會變得脆弱,容易骨折,像股骨頭壞死等很多問題都會出現,人就衰老得很快。怎麼造成的?晚上沒睡好覺,沒在該睡覺的時候睡覺占很大原因。
子時、丑時一定要把覺睡深、睡好。國外的研究結果也是這樣,這段時間是深度睡眠時期,只有睡好,你的精氣神才能養足。
不要小看睡眠的重要性,你吃的東西再好,如果晚上不睡覺,營養物質不能被充分的合成氣血,就變成了半成品。這個半成品是你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什麼東西?就是贅肉。到時你還得費時間去減它,又得耗用好多氣血。你與其耗用氣血減肥,不如讓它在生成的時候直接生成精和血,別生成贅肉。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晚上要早點睡,一定要在11點前睡覺,這樣就能長精。如果工作不允許你這樣做,起碼得在12點前睡覺,才能保證把血長好。氣血是人的「糧食」,精髓是人的「種子」。你吃完糧食,發現沒得吃了,就得吃種子,一旦種子被吃光,人的壽命也就完結了。因此,要想長壽、要想防衰老,得從睡好覺開始。
每天揉腳指甲,就能睡得踏實
人有很多欲望,其中一個是食慾,一個是睡慾。如果你沒有食慾,再好的東西放在面前也吃不下去;睡覺也一樣,即使你想睡,而且知道睡覺有好處,但晚上就是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
那怎麼辦呢?只要你能先認識到睡眠的重要性,這就是一個最好的開始——凡事你只要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了,就會在這方面多關注、多用心。
其實,睡不著的主要原因是氣血沒有降到腳底,如果氣血聚集在頭上,你肯定就會睡不著。只要氣血往下降,降到腳底,你就能有充足的睡眠。讓氣血往下降到腳底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推腹法」,讓你的肚子裡沒有濁氣,「胃不和則寢不安」——肚子不舒服,肯定睡不踏實。要想心平氣和,還得把氣降到腳底。
怎麼做?每天晚上睡覺前,你把腳上的10個腳指甲都用手摁一遍,你覺得哪兒痛就多摁哪兒,有非常好的定驚安神作用。
這招對小孩睡不好也管用,如果小孩夜裡哭鬧,容易做噩夢,你就給他摁腳趾,10個腳趾挨個摁一遍,孩子就能睡得踏實。
腳指甲在五臟裡歸肝管,實際上肝就管睡覺,因為肝藏血,晚上血入肝。有一句成語叫「魂不守舍」,肝藏魂,肝是管魂的,如果你魂不守舍,就睡不踏實。
怎麼才能讓魂歸肝呢?血足的時候,魂就歸肝了;血少的時候,魂就在外面飄著——魂不守舍。夜裡魂回到肝裡,血都歸肝了,魂也就回家了。
指(趾)甲通著肝,甲為肝之餘氣,有的人指(趾)甲不好就跟肝有關。知道了這個原理後,你只要常揉指(趾)甲,肝血就通到肝了,然後肝血就會補足在肝裡邊。肝血一回到肝,人自然就能睡好覺,睡得安穩。因此,每天揉10個腳指甲,就能讓你睡得踏實。
很多體內氣血有瘀堵的人,一揉腳指甲就痛得厲害,而當你把腳指甲挨個揉一遍,就會有種鬱結的氣突然被釋放出去的感覺,心裡會覺得很舒服,好像緊張以後突然得到放鬆的感覺。你不妨試一試,晚上看電視時,就可以揉。每天揉各個腳指甲半分鐘,揉的時候好多人會哈欠連天,馬上進入睡眠狀態。實際上,揉腳指甲就是一種引血歸肝的方法,讓魂守舍,這樣人才能真正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