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教養:夠好,就好:心理師爸爸的冒險、陪伴與信念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507870系列名稱:
新心靈與愛系列編號:
NB59定價:
380元作者:
林仁廷頁數:
224頁開數:
14.8x21x1.4cm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223出版日:
20220223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CIP:
528.2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夠好的爸爸」懂得適時留時間給自己向前行,
照顧了自己、也照顧了孩子,
更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傳遞可以勇敢、
也可以軟弱求助的信念,
帶領孩子冒險並陪伴度過難關,
欣賞孩子的一步步自主與成長。
爸爸是最好的生活教練
孩子上學前總是哭鬧、很難哄孩子睡覺、非暴力管教怎麼做、零用錢怎麼給、如何養成好習慣、全家自助旅行如何順利成行等生活大小事,讓許多奶爸非常苦惱。作者是奶爸又是心理師,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教養觀察點,提供許多與孩子正面交鋒時,可以怎麼做的好計策。
為什麼要當孩子爸爸的玩伴: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扮黑臉,爸爸最好可以化身為孩子最好的生活同伴、遊戲玩伴,帶領孩子透過生活各面向來漸進發展,讓孩子發現自己原來能做那麼多事,能控制與決定什麼,這才能真的提升孩子的自信。
不打小孩的爸爸怎麼做:打小孩會讓家長得到「錯誤的有效性」,誤認孩子屈服是被矯正的結果,長期下來養成「習慣」暴力溝通。要阻止暴力產生,一是靠正確信念,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欺負弱小;另一個是靠情緒覺察,審視自己怒氣合不合理?
懂心理學帶孩子更上手
怎麼教孩子跟疾病共處?孩子鬧情緒怎麼辦?如何跟孩子談性?如何與導師溝通?當孩子遇上挫敗,怎麼教孩子面對?等等教養孩子路上的疑難雜症,作者奶爸心理師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癥結、提供理性且平和的思慮邏輯,化解危機、化解尷尬,讓父母遇見大小不一的困境時,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強後盾。
不是只出一張嘴的爸爸怎麼做:不管是課業、動靜態才藝或社團活動,師長或教練理所當然會最好該做的指導,但父母還能做三件事:以愛期許孩子辦得到、具體給予正向鼓勵、適時提示該如何做,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期許,去接納、引導、見證孩子的生活,孩子就能擁有持續主動的學習力。
為什麼要不避諱大人也會犯錯:讓孩子看見與知道父母也會犯錯,就能增加與失敗共處的容許性,往後若孩子遇見失敗時,就比較會放過自己。父母分享失敗經驗談,可以這麼做:以自己的糗事切入話題、說出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教孩子解決問題時要用不同角度。
當個夠好的爸爸就好
社會總是要父母犧牲自己、照顧孩子,作者奶爸心理師提供照顧自己的關鍵三招:跟孩子說自己的故事、說出情緒感受、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為人父母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當生活遇見困難時怎麼做:別隨意犧牲或默默承受,與其一廂情願不讓孩子受苦,不如坦誠說明並共同承擔,這動作是對孩子的認可,讓他們知道「父親也需要他們,雙方可以互相依靠,自然會有更多心理韌性應付壓力。
不用當萬能爸爸的好處多:把孩子當成隊友,不合理就調整,平等的相處模式就是一種榜樣;對男孩來說,是往成熟男人前進的典範;對女孩來說,是日後與異性相處時不委屈自己的根基。
專文推薦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黃萱╱漢聲電台「寶貝萱言」主持人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暖心推薦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
沈雅琪╱神老師
郁方╱好門媳婦
陳立芹╱知名演員•幸福電台主持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鄧廣福╱歌手•幸福電台主持人
「夠好的爸爸」懂得適時留時間給自己向前行,
照顧了自己、也照顧了孩子,
更懂得以身作則的重要,傳遞可以勇敢、
也可以軟弱求助的信念,
帶領孩子冒險並陪伴度過難關,
欣賞孩子的一步步自主與成長。
爸爸是最好的生活教練
孩子上學前總是哭鬧、很難哄孩子睡覺、非暴力管教怎麼做、零用錢怎麼給、如何養成好習慣、全家自助旅行如何順利成行等生活大小事,讓許多奶爸非常苦惱。作者是奶爸又是心理師,以理論與實務兼具的教養觀察點,提供許多與孩子正面交鋒時,可以怎麼做的好計策。
為什麼要當孩子爸爸的玩伴: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扮黑臉,爸爸最好可以化身為孩子最好的生活同伴、遊戲玩伴,帶領孩子透過生活各面向來漸進發展,讓孩子發現自己原來能做那麼多事,能控制與決定什麼,這才能真的提升孩子的自信。
不打小孩的爸爸怎麼做:打小孩會讓家長得到「錯誤的有效性」,誤認孩子屈服是被矯正的結果,長期下來養成「習慣」暴力溝通。要阻止暴力產生,一是靠正確信念,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欺負弱小;另一個是靠情緒覺察,審視自己怒氣合不合理?
懂心理學帶孩子更上手
怎麼教孩子跟疾病共處?孩子鬧情緒怎麼辦?如何跟孩子談性?如何與導師溝通?當孩子遇上挫敗,怎麼教孩子面對?等等教養孩子路上的疑難雜症,作者奶爸心理師抽絲剝繭找出問題癥結、提供理性且平和的思慮邏輯,化解危機、化解尷尬,讓父母遇見大小不一的困境時,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強後盾。
不是只出一張嘴的爸爸怎麼做:不管是課業、動靜態才藝或社團活動,師長或教練理所當然會最好該做的指導,但父母還能做三件事:以愛期許孩子辦得到、具體給予正向鼓勵、適時提示該如何做,父母無條件的愛與期許,去接納、引導、見證孩子的生活,孩子就能擁有持續主動的學習力。
為什麼要不避諱大人也會犯錯:讓孩子看見與知道父母也會犯錯,就能增加與失敗共處的容許性,往後若孩子遇見失敗時,就比較會放過自己。父母分享失敗經驗談,可以這麼做:以自己的糗事切入話題、說出解決問題的具體作法、教孩子解決問題時要用不同角度。
當個夠好的爸爸就好
社會總是要父母犧牲自己、照顧孩子,作者奶爸心理師提供照顧自己的關鍵三招:跟孩子說自己的故事、說出情緒感受、自己的需求也要照顧,為人父母就不用理所當然地全部犧牲。
當生活遇見困難時怎麼做:別隨意犧牲或默默承受,與其一廂情願不讓孩子受苦,不如坦誠說明並共同承擔,這動作是對孩子的認可,讓他們知道「父親也需要他們,雙方可以互相依靠,自然會有更多心理韌性應付壓力。
不用當萬能爸爸的好處多:把孩子當成隊友,不合理就調整,平等的相處模式就是一種榜樣;對男孩來說,是往成熟男人前進的典範;對女孩來說,是日後與異性相處時不委屈自己的根基。
專文推薦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黃萱╱漢聲電台「寶貝萱言」主持人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暖心推薦
大樹老師╱育兒顧問
沈雅琪╱神老師
郁方╱好門媳婦
陳立芹╱知名演員•幸福電台主持人
彭菊仙╱親子作家
鄧廣福╱歌手•幸福電台主持人
作者簡介
林仁廷
˙ 現為諮商心理師。
˙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 這是一本作者奶爸心理師審視育兒的進行式、追憶自我童年成長的過去式、以及奠基於心理學知識等三種深度觀察的親子教養手冊。
● 書中更以饒富趣味的文字寫出:親子相處的真實情境對話、融合一氣的教養心理學、心理師奶爸的實戰教養錦囊秘技,句句重點、字字珠璣,值得一讀再讀。
書籍目錄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
【作者序】
公主、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PART 1生活,就是一種教育
1.【面對分離焦慮】賦予心理護身符,孩子會更勇敢
2.【遊戲很重要】父母最好能陪著孩子玩
3.【睡前故事】親子專屬親密時間
4.【行為習慣的養成】好寶寶貼紙是行為養成手段
5.【戶外生活課】帶著孩子一起去旅行
6.【零用錢制度】不是強迫存錢,而是練習花錢
7.【男女大不同】男女孩學習路徑不同,因材施教不比較
8.【非暴力管教】其實我也不想打小孩
9.【生活的意義】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要那樣?
PART2遇見困境,是生命中必要養分
1.【當孩子生病時】教怎麼跟疾病共處
2.【教「怎麼學習」】當孩子的學習教練
3.【認識情緒知能】重視孩子的情緒
4.【跟孩子談性】要不要一起洗澡?
5.【挫敗和面對】跟孩子談失敗這件事
6【與導師溝通】保證孩子接受公平的對待
7.【同甘共苦】要記得孩子也能安慰你
PART3父母有自己的定位,教養更上手
1.【我當爸爸了】接受「成為父親」的自覺
2.【教養不焦慮】以愛為出發點,我的教養基本六原則
3.【就是要爸爸教】身為好榜樣,一起探索世界冒險
4.【爸爸的力量】孩子都希望被父親的強大保護
5.【父性心理原則】有條件的期許孩子發揮能力
6.【痛苦難過時】照顧孩子的情緒,關愛地接住他或她
7.【行為偏差時】當孩子偷竊和說謊,父母就變身成偵探吧
8.【夠好就好】做自己,成為夠好的父親!
【跋】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公主、王子、皇后,以及她們的長工
「爸爸,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說很棒,全班一起向我鼓掌。」兒子小學一年級時,某天他放學這麼說。
「喔,那肯定是做了什麼好事吧,說來聽聽怎麼了。」我問。
「老師上課的時候說,一個家庭裡面『媽媽』通常是做很多家事的那個人,非常辛苦,應該要互相分工。然後我就舉手了……」那顯然是堂性平教育的課
「喔,為什麼呢?」我繼續問。
「我跟老師說,是這樣嗎,我家都是爸爸做家事,媽媽在沙發上滑手機……」
我差點噴出茶,苦笑,兒子竟據實以告家裡的日常。
「老師說,『○○爸爸真厲害!這就是我要說的主題,來,我們為○○鼓鼓掌!』」兒子說。
「原來,那是我的功勞,為什麼會鼓掌給你聽啊?」我哈哈大笑。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啊?」兒子說。
我想,老師可能在教家庭分工吧,卻遇上我家這個大反例。
催化奶爸的三個關鍵
我常戲稱自己是「長工」,我家四人,重要排名第四。長工不是浪得虛名,舉凡家事:洗衣曬衣、煮飯洗碗、洗廁所、洗床單、買衛生紙都是我,而修繕水電、修理小東西、傷口處理、打蚊子蟑螂的也是我,最後買玩具、安排旅遊、陪孩子玩及繳各項費用還是我。真是古有媽媽愛吃魚頭之說(流傳許久的一則故事,話說媽媽總是把魚肉留給孩子,孩子就理所當然認為媽媽愛吃魚頭),現有爸爸天天付清節之悲。
那我太太做什麼?檢查孩子功課、陪孩子上足球課及各式LINE群組的聯絡代表,剩下的還真是只有躺沙發玩手機(據她本人說法,因為電視被孩子霸占,不然可以多增一項看電視),反正動腦的她做,動手的我做。
難道,我就是天生奶爸嗎?
也不是,成長中有些關鍵影響我的親職選擇。最初是小學時,某天假日,母親加班,父親竟然下廚煮咖哩飯,那時非常驚訝:「爸爸也可以(會)煮飯!?」聽起來很好笑,但又很重要,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傳遞出沒有絕對的性別分工,這是關鍵一。
第二個關鍵是生活必需。我是台南人,讀大學時獨自北上到校住宿,必須用有限的預算生活,衛生紙一次買一包,張數要精打細算,收集折價券及到暢貨中心買瑕疵品。轉到校外租房時,老舊公寓要裝冷氣,房東說找人來裝要錢,只好自己找水電行買中古機,再自行買電表接線。為了避免生活無聊,也不能只有省吃儉用,我開始種花植草養魚、煮咖啡、下廚、逛博物館、到唱片城聽各類音樂,騎自行車環河及自助旅遊,最後就習慣什麼都自己做,包括打理一個家。
最後一個關鍵是感情市場。現代男人不好當,不會洗手作羹湯,就沒理由邀來房(間),下廚煮菜可是約會的好理由呢,若被女性讚美廚藝,就會想繼續做下去,哪知婚後變成不歸路。
簡單來說,奶爸的形成是原生家庭的示範、不無聊的個人生活及女性青睞所慢慢堆出來的。
身教永遠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如果希望先生多參與家務,我會建議位於強勢的太太善用撒嬌語態,而位於弱勢的太太善用崇拜語態,像教養孩子一般,推先生以家事為榮,會潛移默化的。
又是心理師又是長工又是奶爸,現代爸爸「如何當父親」與兒女相處呢?
平時工作忙,我盡量一切從簡,靠信念產生「第一原則」:最重要的原則優先遵守。例如「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先做好這個,其他的現實考量自會跟上並排出做事順序。
最後,爸爸們也別忘了要照顧自己,身教永遠是我們給予最直接的禮物,爸爸開心孩子也會開心。
【推薦序】
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梅子(金曲獎金鐘獎主持人)
兒子王者今天十九歲生日,選在今晚留下這篇文章,更顯得有意義,回想過去這二十年來的生活景象如電影畫面般飛逝,尤其是今年他出版了一本《如果終極目標是財務自由,不如一開始就學投資賺錢》的理財書。
忙碌的大學新生生活、桌球校隊活動,加上新書的宣傳期,幾乎每日行程滿檔,而新書發表會的演講表現,更是令人感到驚艷,首次3D模式認識兒子,因為我們也沒見過他這一面,沒想到孩子反饋父母的速度這麼快,就誠如心理師爸爸仁廷說的,「時間」就是最有趣的人生變項,孩子目前已經超出我所求所想,甚至凌駕父母。
因為王者表現優異,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怎麼教養孩子 ,其實我有時候會心虛 ,我只是照著我自己的想法來教,以我們夫妻的童年經驗加上在社會歷練的心得,這一套王者媽媽獨門教養術,是滿隨性的,卻在看完仁廷奶爸的書籍後,發現他以專業心理學的角度,所寫的教養孩子的方式,和我的理念,相似度高達百分之九十,那一刻我好像找到知音,滿開心的,因為我真的做到了「陪伴孩子、觀察孩子、引導孩子」。
我從小就會蹺課,從幼稚園開始,不可思議吧!抓到後下場就是被打,因為我不喜歡大人用逼的方式,去做我不喜歡的事情,因為我害怕學校陌生環境和一群不認識的同學,為什麼要把我關在那裡,加上父母可能也沒好好的溝通,或者是我聽不懂學校的課程,反正心情就是不理解為什麼大人都不懂我,心中有很多問號,所以我期許自己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傾聽孩子聲音的媽媽,並支持孩子做想做的事情。
從孩子嬰兒時,我每天幫他全身按摩,一邊按摩就一邊逗他開心,因為我很享受當媽媽的幸福感,我每天花一個小時跟孩子聊聊天,瞭解他的心情,我覺得我就像是個容器,接住他所有需求並滿足他。而且,我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媽媽喔,王者一歲多時喜歡在路邊看挖土機施工,我會在烈日下陪他觀賞一個小時,外出回家時他會堅持拿鑰匙開家?大門,而我就站在旁邊等著他把門打開,結果他花了四十分鐘,享受那大大的成就感,那開心的表情我到現在還記得。
我從來不會駡小孩,因為口拙,我也不會打小孩,因為兒時被打記憶太深刻,所以我採每天跟兒子聊天,讓母子關係非常好,感情好,你叫他做什麼都OK的,這樣媽媽也比較輕鬆。仁廷奶爸,利用全家洗澡的時候,透過孩子們的相互對話,很細心的瞭解他們在學校發生的事情,趁此進入孩子的世界,塑造良好親子的關係,一個暖男好爸爸,實在是值得讚美。
這兩年,我滿著迷心理學,也買了不少書,一直在研究、瞭解,對於擔任家庭照顧者的角色,對待阿嬤、孩子和伴侶,有另一個不同的見解,我覺得台灣社會較偏注重身體的健康,而心理的部分較為忽視,有許多成人情緒卡在心𥚃,就好像電玩遊戲一直卡關,過不去就是過不去。所以,我覺得大人們能透過這本書《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以心理學的觀點去瞭解孩子的世界,全家如何互動、彼此相愛,讓美好的情緒在家人心中流動,我覺得那就是送給成長中的孩子最好的禮物了,這是我的觀後感與您分享。
【推薦序】
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最近,我那三歲的女兒,常會在蹲馬桶時,對著外面的我喊著:「把拔,我愛你!」面對女兒的深情告白,我肯定毫不猶豫地回應:「把拔也愛你!」
身為一位父親,我很自豪,我與我的孩子相當親暱。女兒喜歡黏著我,晚上一定要靠在我懷裡睡覺。和一般的家庭不太一樣,我太太倒比較像是第三者。當然,她也樂得輕鬆。
有天晚上睡前,女兒央求我講睡前故事:「把拔,說你小時候的故事好嗎?」我在腦海裡快速搜尋各種兒時回憶片段,突然間,我浮現了一個畫面。
大概在我小學低年級時,一個炎熱的下午,父親和我一同躺在房間的榻榻米上,對我說著「桃太郎」的故事,我聽得著迷,至今難忘。而現在,我也開始對孩子說故事了!
我思索著,我是如何受到父親的影響,而成為我這樣一個父親。
父親是個輪班技術員,有時白天班,有時值夜班,但他從來不應酬,也很少出差,生活單純,每天都會回家。這對我的影響是,結婚前,我南奔北跑,常在不同的城市過夜,有了孩子後,我堅持每天都要回家。這是我對家人、孩子承諾,我堅守這份信念,算是受我父親的影響吧!現在,我每天接送女兒上、放學,總會想起父親的身影,在寒冬夜晚,騎著機車來補習班接我下課,不忘為我多帶一件厚外套。
閱讀林仁廷心理師的新作《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好有共鳴!因為,我也是個非典型的父親,比較接近奶爸的角色,又因身為自由工作者,家務也多是我在處理。
仁廷在書中分享許多與孩子相處的故事,總會先連結自己的成長經驗,再帶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最後分享具體的做法。我很喜歡這樣的鋪陳方式,身為家長,很需要覺察身為父母的自己,是如何受到過往成長經驗的影響。
我認為,本書最精采之處,是仁廷對「父性」與「父職」等概念的論述,這是坊間教養書中少有提及的。拜讀這個章節,能讓身為父親者,深刻自我反思——如何保有父性傳統中的美好特質,同時與孩子及家人有著親密的連結。
和本書作者一樣,我很慶幸,是個爸爸,也是個心理師。我的父親提供我身為人父的角色典範與信念,心理諮商的訓練又讓我不會陷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中。
我認為,我們都很需要從教養工作中,重新看見自己、找回自己;我很推薦父親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一起走向身為父親的自我覺察之路。
【推薦序】
教你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黃萱(漢聲廣播電台「寶貝萱言」節目主持人)
認識林仁廷心理師是從訪問他三本大作《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事智慧》;心理師是二寶爸,而我是新手媽媽,在訪談空檔就會請教有關育兒的經驗,及如何讀懂小小孩的心……。
登!登!登!……《冒險、陪伴、信念:剛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這本書誕生了,書中呈現許多心理師爸爸與孩子的日常,就和你我一樣的酸甜苦辣,特別的是,情緒後,心理師爸爸會和孩子一起矯正事件過程,這會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我的原生家庭屬於權威式教育,而我也自然而然地用權威方式,希望孩子聽話,但書中說,權威可以,但要讓權威成為引導,而我也開始練習書中所述,給孩子自由空間,同時嚴守界線,慢慢地孩子會知道父母親的堅持及他們的順服,可以達到雙贏。
很喜歡書中談到「情緒照顧」章節,在家庭、工作兩頭忙的狀態,身心容易呈現緊繃,此時,如果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需要被照顧,就能減少親子關係甚至夫妻關係的不睦,提醒自己需要緩衝了……。
強烈推薦這本書,希望此書能多多被購讀,「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孩子」,但請記得「夠好就好」!
【推薦序】
夠好就好的心理師爸爸
鐘穎(愛智者書窩主持人、心理學作家)
先用六個字總結這本書,那就是:幽默、知性、深刻。林仁廷心理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好爸爸楷模。說他是心理學界的林良,一個每個人都想擁有的父親一點也不為過。
女性讀者們可能不知道:當好媽媽難,當好爸爸,尤難!對多數人來說,父親形象一直以來都是遙遠且模糊的。傳統的父女關係之間或許還有許多溫馨時刻,但父子關係卻常常會因為陰影的投射,以及權力的競爭而產生許多衝突。在這樣的情況下,男孩子其實是沒有什麼機會擁有一個足夠好的父親楷模的。
我和作者一樣都是雙寶爸。不同的是,我兩個孩子都是男生。「崩潰」兩個字是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我之所以一頭鑽進了「深度心理學」的研究領域,有相當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想當一個「好」爸爸,但這談何容易?誠如作者所言,教養最缺的永遠是時間。容我補充一句:第二缺的就是典範。
能像林仁廷心理師這樣運用專業知識反躬自省,日日實踐的典範更是稀有,因此當我讀到這本書時簡直欲罷不能。什麼時候台灣竟然出現了這麼一本傑出的幼兒教養專書了?而且,是以一個爸爸的角度來書寫的。
如何利用父母的糗事來跟孩子談挫敗和面對,如何利用零用錢來練習花錢而非強迫存錢,以及對於非暴力管教的自省與思考,每一項在書中提到的觀點都是理論與實務充分結合下的產物。我一邊興致盎然地讀著本書,一邊畫線做筆記,同時回頭反省自己這幾年的育兒工作。深深佩服這位以長工自居的作者仁廷爸,竟能在他的日常中為我們凝聚出這麼動人又有趣的內容。
不知道怎麼當一個好爸爸的男性讀者有福了,不知道怎麼把老公教成好爸爸的女性讀者也有福了!但也請記住,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再次經歷童年的過程。親職是一項不折不扣的辛苦工作,但也是一項能以長大的眼光,重新看待兒時回憶的罕有機會。
每次與孩子的互動都是和過往經驗中的自己的交戰,那是又一次成為更好的自己的練習。讀者不需要成為完美的爸爸,也不應該期待另一半是一個完美的爸爸。我們比較的對象是昨天的自己,是上一世代傳統但已顯得有些過時的父親形象。
如今我們擁有了一個像作者那樣的好爸爸典範,擁有了這一本體貼又趣味的好書,經營幸福家庭的路,你我已不再孤單。
文章試閱
氣喘:看小孩呼吸急促又胸悶讓大人心驚驚
昱凱自從兩歲以後,沒有來由的突發性氣喘發作,次數已經多到難以計數,媽媽早就習以為常;其中甚至有幾次,呼吸困難到需要轉加護病房!才四歲半的他,也對門診和病房的常規,早就熟門熟路了。
昱凱在門診時的呼吸急促、輕微發紺(身體缺少氧氣,導致嘴脣及四肢指端呈現紫色)、喘鳴聲、呼吸時使用輔助肌肉、肋凹及頸凹等現象,在吸完噴霧治療器噴出的短效型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後,症狀有大幅緩解。
【病情分析一】八成氣喘兒在五歲前就開始出現症狀
氣喘是許多國家最常見的小兒慢性病之一。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發布資料顯示:台灣地區七至十五歲兒童的氣喘盛行率,從一九七四年的一•三%,上升至二○一七年的十二至十四%,讓人怵目驚心!
幾歲會開始出現氣喘?八成以上的氣喘兒童,在五歲前開始出現症狀。嬰幼兒常見誘發過敏的食物有蛋白、牛奶,食物類過敏原通常在八個月大左右致敏;而吸入性過敏原致敏,要到兩歲才開始。嬰兒的過敏體質,表現為腸絞痛及異位性皮膚炎,較大後才以過敏性鼻炎或氣喘來表現。雙親若有過敏或氣喘病史,小孩氣喘機會就會大幅提升。
氣喘症狀最主要以咳嗽及喘鳴聲(wheezing)為主,此外也可能有呼吸困難、胸悶、胸部壓迫感及胸痛。如果常夜間發作,造成睡眠不好,就會造成白天倦怠及課業表現差。
氣喘造成的咳嗽,特徵有夜咳、季節復發性咳、曝露在特定因素下咳(如冷空氣、空污、運動、大笑或過敏原等),及持續超過三週以上咳嗽。氣喘造成的咳嗽,不一定會合併喘鳴聲;大多為乾咳,有時會有透明白色的痰。
【病情分析二】認識多種誘發氣喘的因素
當接觸到特定的誘發因素,包含刺激原或過敏原時,通常會在數日內誘發氣喘急性發作。有時甚至能立刻引起嚴重發作,甚至威脅生命!下列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1.呼吸道感染:各年齡層誘發氣喘急性發作最常見的原因,其實就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許多人一感冒就劇烈夜咳數週,合併白色痰液且沒發燒,其實極可能就是氣喘急性發作!
造成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及呼吸融合病毒;此外,慢性鼻竇炎、黴漿菌及披衣菌感染則會惡化氣喘發作。所以剛開學後,學童因互相群聚感染,會誘發一波氣喘急性發作。
2.運動:高達九成的氣喘兒,曾被運動誘發氣喘急性發作。而兒童氣喘,有可能只以運動誘發氣喘,作為唯一表現。典型症狀有呼吸急促、胸悶及咳嗽。患者通常在劇烈運動六到八分鐘後出現,最危險的時間為最初出現症狀的十分鐘內!而通常在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內會恢復正常的呼吸及肺功能。
3.氣候:冷空氣、炎熱、潮濕、大氣壓改變、雨天、雷雨或是風,都有可能是氣喘急性發作的誘發因素。
4.菸草:二手菸是造成兒童氣喘的最大元凶之一。
5.過敏原:常見者有塵蟎、蟑螂、灰塵、狗毛、貓毛、蝦、蟹、草粉、花粉及黴菌等。因花粉引起的氣喘,通常在早春出現;潮濕的雨季,則易出現對黴菌或塵蟎過敏患者發病。這些過敏原除誘發氣喘外,還可能引起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及過敏性皮膚炎急性發作。
6.刺激原:空污霧霾、清潔劑、香水、傢俱產生的甲醛及苯、食物漂白劑中的亞硫酸鹽(Sulfite)、油漆等。
7.壓力:壓力會造成心理、行為及生理的變化,而誘發氣喘發作或惡化。
8.個人或家族過敏病史:氣喘患者常有個人或家族過敏病史,諸如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食物過敏等。
慢性氣喘可以大致分為三大臨床表現方式為:1.平日無症狀及急性發作期、2.平日有症狀及急性惡化期、3.清晨出現症狀,白天漸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氣喘患者的身體檢查,在平時氣喘未發作時,可以完全正常!急性發作時,可以發現呼吸急促、缺氧、喘鳴聲、呼吸時使用輔助肌肉、肋凹、頸凹、吐氣期增加等。此外,也可能在身體檢查合併發現有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整體療法】要成功治療氣喘,必須面面俱到
1.例行監測氣喘症狀及肺功能:要例行監測氣喘症狀及肺功能,不能等到嚴重不適再去急診!要想成功戰勝氣喘,必須是預防急性發作重於治療急性發作!包括紀錄就診前數週氣喘症狀嚴重度、居家肺功能(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PEFR)記錄表、定時回診及醫院肺功能檢測(FEV1, FEV1/FVC)。病患及家屬應學習在家監測氣喘症狀,諸如呼吸困難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咳嗽、胸悶。並練習在急性發作時,使用短效型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吸入。
五歲以上中重度病患或較無法自覺症狀者,要有能力居家使用尖端呼氣流量測速計(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 meter, PEFR meter )及其變異性(variability)來監測氣喘。
2.積極配合醫院衛教,有助達到最大療效:大多數醫院皆有專屬氣喘衛教師,提供病患一對一的衛教服務。病患也須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最大效果。
3.辨認且避免誘發氣喘的環境因素及刺激原是成功關鍵:能夠辨認出並避免誘發氣喘發作的刺激原,是成功控制氣喘的關鍵因素!常見的刺激原包括:花粉、二手菸、香水、空污、清潔劑、花粉、草粉、塵螨、灰塵、蟑螂、黴菌孢子或寵物皮屑。
食物漂白劑中的亞硫酸鹽(Sulfite),可能誘發部分氣喘病患發作!宜避免含亞硫酸鹽食物包括:乾燥金針、乾燥白木耳、紅棗、枸杞、脫水蔬菜及水果、蝦類、貝類。
4.居家環境清潔、身心波動、藥物使用等都要留意:居家環境要特別注意:有無二手菸曝露、室內有無飼養寵物、衛浴有無發黴、床墊是否老舊、有無地毯及厚重窗簾、床上有無毛毯及絨毛玩具、寢具多久清洗一次等。
但有一些刺激原是難以主動避免的,諸如:感冒、體能鍛鍊、荷爾蒙波動、極端的情緒、壓力等。二○一八年一篇研究顯示:靜坐冥想可藉由降低感受到的壓力,而減少使用短效型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short-acting beta agonists)的頻率。
非選擇性β受體阻斷劑(Non-selective beta-blockers),就算是從眼藥滴劑型式給予(例如治療高眼壓的滴目露,timolol),仍有可能誘發嚴重氣喘發作!此外少部分病患,氣喘會被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消炎藥誘發,使用這些藥物時,要特別小心!
另外,氣喘病患得到流感及肺炎鏈球菌,易出現嚴重併發症,所以接受疫苗注射很重要。
5.藥物治療的目的是讓氣喘症狀能獲得控制:藥物治療是目前氣喘治療的基柱。治療大原則是採取逐步的方式,先增加治療藥物直到氣喘獲得控制,接著可能的話,再減少藥物以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常見對氣喘用藥效果欠佳的原因有:未按時使用藥物、過度濫用短效型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錯誤使用吸入器型藥物及共病(例如慢性鼻竇炎、胃食道逆流)等。
用氣喘吸入劑型藥物,對許多華人心理來說,有一種帶負面的污名效果(stigma effect);以至於許多患者接受度不高,而造成遵照醫囑性不佳,影響治療效果。但是事實上,無論是哪一種吸入治療方式,都比嚴重氣喘發作時,給予口服或注射類固醇,來得副作用少很多。
氣喘的整體療法目標有減緩症狀、減少住院、減少失去肺功能及減少藥物副作用。顯然昱凱只接受藥物治療時,並未達到這些目標。
【兒童營養功能醫學】氣喘的不開藥處方簽
氣喘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下呼吸道的長期慢性發炎。營養醫學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許多營養素可以改善此種長期慢性發炎,進而減緩,甚至治療氣喘。
如果想另外補充營養素,可以視孩子狀況先考慮鋅、魚油、維生素D、β-胡蘿蔔素、維生素E及益生菌。
【效果見證】避開狗毛、塵蟎、二手菸等居家過敏原,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就能減少氣喘急性用藥,而且胖臉、小肥肚跟著不見了
昱凱年紀太小,平日無法使用尖端呼氣流量測速計,只能依靠媽媽敏銳的觀察及記錄,諸如呼吸困難的頻率及嚴重程度、咳嗽等現象,去監測他的氣喘病程。
媽媽也早就能辨識發紺、喘鳴聲、呼吸時使用輔助肌肉、肋凹及頸凹等身體檢查的異常現象,而帶他儘速就醫。他們家裡幾年前就買了噴霧治療器,遇有喘鳴發作,可以及早先給予吸入型短效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以做第一線處理。
1.避開狗毛、塵蟎、二手菸等居家過敏原:昱凱的爸爸,為了不讓昱凱因為吸入二手菸,而誘發氣喘發作,早就戒菸了。不過他們養了多年的柴犬,卻不忍轉送;可是昱凱對狗毛及塵蟎嚴重過敏,狗毛皮屑又是塵蟎最好的食物。
還好他們家住透天厝,我請他們至少務必做到:小狗只能在一樓活動、昱凱要和小狗玩耍前務必戴口罩、玩耍後務必洗手,以減少曝露在過敏原當中。
2.不吃含漂白劑的食物:雖然他驗血報告只有對塵蟎及狗毛過敏,但是還是請他避免食用一些潛在可能含有漂白劑的食物。因為漂白劑中的亞硫酸鹽(Sulfite),可能誘發部分氣喘病患發作!宜避免可能含有漂白劑的食物包括:乾燥金針、乾燥白木耳、紅棗、枸杞、脫水蔬菜、脫水水果、蝦類及貝類。
3.使用防塵螨寢具、毛毯及絨毛玩具要避免:還有一些日常生活注意事項,請爸媽務必配合:使用防塵螨寢具、兩週清洗一次寢具並用六十oC以上熱水燙過、家中不放地毯、床上不擺絨毛玩具及不用毛毯、避免食物殘渣滋生蟑螂。
4.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空污嚴重時最好減少外出:室內使用空氣濾清器,並按時更換濾網。室內使用除濕機,保持室內使濕度小於五十%等。此外,這幾年空污嚴重,我請爸媽下載手機軟體,如果發現空污嚴重時,室內務必要開空氣濾清器;非必要不到戶外,非到戶外不可則要戴口罩。
5.個人衛生習慣要加強,杜絕感冒以免誘發氣喘:許多次他的氣喘發作,都是被感冒誘發的。為了避免感冒,請爸媽務必時時提醒他注意個人衛生,這是避免被傳染感冒的關鍵!包括常徹底洗手、不用手摸眼口鼻、疫情期間少出入公共場所、出入公共場所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生活環境常清潔打掃等。
6.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減少壓力、適度運動:保持生活作息正常、減少壓力、適度運動等可以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而一旦氣喘發作時,也能較快緩解。
7.補充不足的營養素,叮囑多吃帶皮蔬果:在營養素檢測方面,他的鋅、β-胡蘿蔔素、維生素D、維生素E及ω−3脂肪酸都不足,幫他另外補充。還有請他多吃帶皮的葡萄、洋蔥、檸檬、柳丁、蘋果、青椒、莓果、番茄等,以攝取其中的白藜蘆醇及槲皮素,來減緩他的肺部發炎及氣管平滑肌收縮現象。
經過半年的生活及飲食營養素調理,他最近三個月,已經沒有急性氣喘發作就診的紀錄了。所以,急性期救命的類固醇很久沒用了,平日口服的茶鹼及類固醇也停藥兩個月,目前只有吃保養用的白三烯素拮抗劑。因為沒用類固醇一段時間,過肥的臉蛋及凸凸的小肥肚,也都消失不見,儼然變成一位小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