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按二灸三藥四方:對症祛病的中醫調理大全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666911系列名稱:
都會健康館Health系列編號:
196定價:
1800元作者:
吳中朝醫師/石晶明醫師/謝惠民醫學教授頁數:
1056頁開數:
17x23x6.4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1107出版日:
20231107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CIP:
略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吳中朝 醫師、石晶明 醫師、謝惠民 醫學教授 聯袂大作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人體每一個小穴位都藏有大學問,按對祛病保健康,按錯病留人不適,該怎麼一按見效,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呢?讓吳中朝醫師來告訴你。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日十分鐘=簡單的艾灸養生術。艾灸正是以溫熱的療法推動氣血的順暢運行,陽氣充足則「年輕態,健康體」,元氣飽滿!讓石晶明醫師按步就班教你如何去寒濕、助氣血、調理強身。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二版)》
季節、體質、年齡……每個人的狀況有所不同且症狀也不同,吃對藥膳滋補養身、用錯藥材傷身致病。本書收錄吳中朝教授專研藥膳150帖,近50種調配方不必神農嚐百草,讓吳教授帶你進入現代《本草綱目》,對症飲食、輕鬆滋補、簡單養身。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張永勳教授 審定╱推薦
收錄謝惠民教授精研「藥酒」近390款,一天一杯讓人調理養身!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並增強血液循環,且能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因此適量的對症調理養生酒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袪病療疾發揮養生的功效。
吳中朝 醫師、石晶明 醫師、謝惠民 醫學教授 聯袂大作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人體每一個小穴位都藏有大學問,按對祛病保健康,按錯病留人不適,該怎麼一按見效,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呢?讓吳中朝醫師來告訴你。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日十分鐘=簡單的艾灸養生術。艾灸正是以溫熱的療法推動氣血的順暢運行,陽氣充足則「年輕態,健康體」,元氣飽滿!讓石晶明醫師按步就班教你如何去寒濕、助氣血、調理強身。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二版)》
季節、體質、年齡……每個人的狀況有所不同且症狀也不同,吃對藥膳滋補養身、用錯藥材傷身致病。本書收錄吳中朝教授專研藥膳150帖,近50種調配方不必神農嚐百草,讓吳教授帶你進入現代《本草綱目》,對症飲食、輕鬆滋補、簡單養身。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台灣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 張永勳教授 審定╱推薦
收錄謝惠民教授精研「藥酒」近390款,一天一杯讓人調理養身!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並增強血液循環,且能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因此適量的對症調理養生酒不僅有益身體健康,還能袪病療疾發揮養生的功效。
作者簡介
吳中朝 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中國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養生保健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從事臨床、教學工作三十餘年,主持和參加過十餘項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
在長期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對家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被患者贊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
近十年來,在中藥抗衰老領域有豐富的應用及臨床研究,在老年人疾病、男性疾病,腦部疾病、美容保健等方面,也取得多項研究成果。近二十年來,先後發表專業論文六十餘篇,在中國著有五部專業中醫書籍,並獲得多項獎項。曾十多次應邀或外派至其他國家進行醫療工作或教學講座,並長期在中國醫學大學內進行臨床與理論課程教學。
石晶明 醫師
中醫名家施維智先生之真傳弟子,行醫三十餘年,開診所、寫文章、辦講座、收洋徒弟、批判偽中醫、網路義務諮詢……,年近六十仍然精力十足,只為將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傳承下去,讓中醫在海內外飄香。歷任上海濟南街道醫院、淮海街道醫院院長,上海市盧灣區衛生工作者協會副主任。曾多次在《解放日報》、《生活週刊》、《上海大眾衛生報》、《家庭生活》、《健康嚮導》、《上海中醫藥報》、《康復》、《搜狐網》等多家報刊及媒體發表論文二百多篇,出版著作十餘部。
謝惠民 醫學教授
中國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從事臨床藥學、藥理、藥劑方面的研究,擅於臨床藥學與用藥,長於解決藥學、用藥、藥學史以及藥物相互作用方面的問題,每年發表相關文章三十餘篇,也是許多醫學專刊的編輯委員。
書籍目錄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篇壹 吳中朝行醫30年,80招教你防治常見病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咳嗽:按壓天突穴能止咳
哮喘:膀胱經走罐也能治哮喘
喉嚨腫痛:少商穴、商陽穴刺血靈
打嗝:用棉花棒按壓人中穴
消化不良:飲食有「節」還要有「潔」
胃痛:足三里穴天天按
腹瀉:艾灸天樞穴10 分鐘
便秘:隨手壓一壓耳穴
痔瘡:依次按摩長強穴、承山穴、三陰交穴
失眠:雙手摩擦臉部至發熱
頭痛:風府穴、風池穴管一切頭痛
面癱:按摩臉部宜輕柔
落枕:找準壓痛點堅持按
肩周炎:手指「爬」牆5分鐘
小腿抽筋:發作時按承山穴
膝關節炎:輕柔按摩犢鼻穴、陽陵泉穴
坐骨神經痛:環跳穴天天「揉麵團」
皮膚搔癢:重按壓曲池穴、風門穴、血海穴
高血壓:按摩風池穴、太陽穴能降壓
糖尿病:重力刺激胰俞穴
冠心病:經常按按內關穴、膻中穴
高脂血症:中脘穴、脾俞穴、氣海穴能降血脂
頸椎病:按摩頸夾脊穴
腦中風後遺症:風池穴、肩髃穴抬起你的臂膀
肥胖:推拿能減肥
盜汗:太溪穴、照海穴、復溜穴益氣養陰止汗
痛風:阿是穴刺出血止痛靈
篇貳 養五臟、補氣血穴位方
柔肝養血:艾灸肝俞穴
補肺氣、潤肺陰:按摩肺俞穴、太淵穴
腎虛:每天泡腳揉湧泉穴
補心氣,活心血:內關穴、心俞穴是要穴
補養脾胃: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最重要
血不足:脾俞穴、中脘穴、氣海穴是要穴
氣滯血瘀:氣海穴、膈俞穴、血海穴刮痧 篇參 從頭到腳談養生
頭部:五指梳頭,每天10分鐘
耳朵:開天窗、鳴天鼓30分鐘
頸部:敲打大椎穴
肩部:肩貞穴、極泉穴、缺盆穴讓肩部不再疼痛
胸腹部:膻中穴、期門穴、內關穴調理一身氣機
腰部:腰為一身之樞紐
膝部:犢鼻穴讓你邁開腿
足部:養足,足也養你
篇肆 讓女人美麗的穴位方
月經不調: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配合調經
乳腺增生:點按膻中穴、膺窗穴消增生
痛經:子宮穴是要穴
更年期症候群:肝俞穴、神門穴讓煩躁遠去
青春痘:顴髎穴、大椎穴、足三里穴讓小痘痘不見了
黃褐斑:足三里穴、血海穴讓色斑淡去
篇伍 讓男人自信的穴位方
前列腺炎:每天都按關元穴、曲骨穴
遺精:中極穴、志室穴補腎固精
陽痿:關元穴、中極穴助你「性」福
早洩:志室穴、關元穴延長你的戰鬥力
篇陸 兒童健康穴位方
小兒反覆感冒:刮痧5分鐘
小兒厭食:用萊菔子、雞內金敷肚臍
小兒疳積:按揉足三里穴
小兒遺尿:韭菜子止尿
小兒多動症:四神聰穴能集中注意力
附錄壹 四季養生特效穴,春夏秋冬健康過
春季:按摩太沖穴、敲膽經能養肝
夏季:百會穴、內關穴通陽寧神
秋季:必按清肺大穴
冬季:每天艾灸腎俞穴
附錄貳 簡易取穴速查表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前言
家庭常用穴位艾灸法
任脈
督脈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第一章 讓艾灸的溫暖驅走體內陰寒
陽氣不足是現代人的通病
寒濕趁「虛」而入最損陽氣
空調為「寒濕」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濕氣凝煉則成痰,痰為百病之源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寒證、陰證、虛證最適合艾灸
古人善取天火驅體寒
中國人用灸已超過千年
孔子提倡「無病自灸」
大宋皇帝是灸療的忠實粉絲
古法艾灸牆內開花牆外香
第二章 古法艾灸一看就會
古法艾灸的三個關鍵:穴位、藥草、溫熱
古人經驗一:蘄州艾品質最佳
古人經驗二:火氣要足
古人經驗三:多灸背,少灸胸膈
古人經驗四:先陽後陰,先左後右
古人經驗五:文火為補,武火為瀉
古人經驗六:午時艾灸療效高
如何分辨艾絨的優劣
艾葉泡腳也驅寒
在家自製艾條、艾炷
性情溫和的艾條灸
直接充足的艾炷灸
名目繁多的隔物灸
省力又方便的輔助工具
選好壯數很重要
快速取穴有絕招
第三章 一年四季保健灸將寒濕擋在身體之外
三伏灸和三九灸
春時防風守四關
冬病夏治灸陽經
秋季防涼健脾胃
冬令溫灸最驅寒
第四章 驅寒暖子宮讓艾做女人的第二情人
女人體寒,最適合艾灸扶陽
胎位不正,古法艾灸有奇效
女人調陰血,宜多灸腹部和下肢
懷孕難多是因為子宮寒冷
女人必灸的保健穴:三陰交穴、氣海穴
以灸養顏,就選古法「竇材灸」
經痛
月經不調
習慣性流產 子宮肌瘤
盆腔炎
產後缺乳
第五章 老年人艾火遍身燒才能活百歲
衰老的本質是身體裡的火燒不旺
明代醫學家的養生祕訣:常灸氣海穴
老年人必灸的保健四穴:關元穴、腎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糖尿病
高血壓
高脂血症
冠心病
心悸
中風後遺症
帕金森氏症
第六章 艾灸助陽健脾為寶寶提供溫暖的保護
孩子艾灸的四個關鍵期
寶寶必灸的兩大保健穴:身柱穴、天樞穴
小兒腹瀉
小兒遺尿
小兒哮喘
小兒驚厥
小兒厭食
小兒便祕
第七章 補腎壯陽氣灸出男人的力量
艾灸能激發身體的「陽氣之海」
男性必灸的保健穴:命門穴、長強穴
前列腺炎
陽痿
早洩
斑禿
第八章 最適合艾灸祛寒濕的常見病症
風寒感冒
咳嗽
支氣管炎
過敏性鼻炎
腹瀉
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
神經性皮炎
白癜風
蕁麻疹
濕疹
風濕性關節炎
慢性腎炎
頸椎症候群
落枕
肩周炎
腰肌勞損
第九章 日常保健艾灸
失眠
緩解壓力
解除疲勞
足跟疼痛
美白祛斑
減肥瘦身
豐胸
穴位速查
附錄:常用特效保健穴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二版)
八種偏頗體質用藥宜忌速查
陽虛體質——畏寒怕冷,手腳冰涼
陰虛體質——身體消瘦,大便乾燥
氣虛體質——面色蒼白,常出虛汗
痰濕體質——形體肥胖,多汗且黏
濕熱體質——面垢油光,性情急躁
血瘀體質——嘴唇色紫,皮膚灰暗
氣鬱體質——頭痛目眩,胸脅脹痛
特稟體質——易打噴嚏,易得風疹
四季用藥宜忌速查
春季用藥宜忌
夏季用藥宜忌
秋季用藥宜忌
冬季用藥宜忌
體虛補氣篇
人參∣西洋參∣黨參∣黃耆∣山藥∣紅棗∣蓮藕∣蜂蜜∣白朮∣黃精∣芡實∣甘草∣白扁豆∣刺五加∣紅景天
補血養血篇
當歸∣熟地黃∣何首烏∣紅藤∣血餘炭∣白芍∣阿膠∣桂圓肉∣雞血藤∣紫河車
補腎助陽篇
冬蟲夏草∣鹿茸∣杜仲∣海參∣麻黃∣水蛭∣附子∣地龍∣肉桂∣桂枝∣韭菜子∣核桃肉∣覆盆子∣淫羊藿∣巴戟天∣狗脊∣補骨脂
健脾和胃篇
山楂∣麥芽∣陳皮∣雞內金∣萊菔子∣神曲∣蒼朮∣砂仁
暖胃驅寒篇
高良薑∣乾薑∣丁香∣小茴香∣八角∣花椒∣胡椒∣玫瑰茄∣山奈
潤肺滋陰篇
胖大海∣麥門冬∣百合∣玉竹∣黃精∣烏梅∣枸杞∣五味子∣紫蘇子∣
補心健體篇
酸棗仁∣靈芝∣丹參∣甘草∣葛根∣朱砂∣遠志∣天門冬 清肝明目篇
桑葉∣女貞子∣決明子∣白菊花∣車前子∣玉米鬚∣菟絲子∣野菊花∣夏枯草∣龍膽草∣
清熱降火篇
金銀花∣菊花∣黃連∣黃柏∣五倍子∣金錢草∣黃芩∣玄參∣地骨皮∣連翹∣蘆根∣知母∣
清熱涼血篇
紫草∣生地黃∣白茅根∣梔子∣丹皮∣板藍根∣大薊∣小薊∣赤芍∣大青葉
潤腸通便篇
生大黃∣杏仁∣澤瀉∣大麻仁∣肉蓯蓉∣番瀉葉∣
止咳化痰篇
桔梗∣川貝母∣半夏∣百部∣紫菀∣
活血化瘀篇
川芎∣紅花∣玫瑰花∣桃仁∣益母草∣王不留行∣穿山甲∣五靈脂∣生蒲黃
疏肝理氣篇
青皮∣柴胡∣薄荷∣佛手∣香附
安神補腦篇
冰片∣鬱金∣柏子仁∣益智仁∣石菖蒲∣白僵蠶
排毒養顏篇
蘆薈∣浮萍∣茉莉花∣銀耳∣桑葚∣羅漢果∣荷葉∣茯苓∣蓮子∣薏仁∣艾葉
附 錄
老年人用藥宜忌
兒童用藥宜忌
女性經期用藥宜忌
孕產哺乳期用藥宜忌
家庭常用補益類中成藥
家庭常用治療類中成藥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上篇 酒入百脈,藥酒補養千萬年
前言
推薦序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
1 酒是穀之精,喝對能養生
2 和中醫一樣古老的藥酒文化
3 藥好,藥酒才能好
4 家庭藥酒製作有「方」可依
5 藥酒服用要遵循原則
6 藥酒雖好,也不要貪杯
7 藥酒服用禁忌
第二章 藥酒養生,對症選擇
1 補血藥酒─讓血脈通暢,身體倍棒
2 益氣藥酒─補氣益氣,可以「決生死,除百病」
3 溫陽藥酒─補足陽氣,更有精氣神
4 養陰藥酒─平衡陰陽,不易得病
中篇 對症藥酒,慢性疾病一掃光
第三章 慢病快治,慢性病的預防治療
1 糖尿病
2 高血壓
3 高脂血症
4 冠心病
5 中風後遺症
6 貧血
7 腦動脈硬化
8 心律過緩
9 心悸
第四章 飲食為後天之本,吃好消化好才能身體好
1 消化不良
2 食慾不振
3 腹脹腹痛
4 腹瀉
5 呃逆
6 噁心嘔吐
7 便祕
8 慢性胃炎
第五章 關節疾病,藥酒具有天然的治療優勢
1 肢體麻木
2 風濕寒痺
3 骨質增生
4 肩周炎
5 腰腿痛
6 跌打損傷
7 閃挫扭傷
第六章 肺主皮毛,呼吸好才能百病不侵
1 感冒
2 支氣管炎
3 哮喘
4 寒涼咳嗽
5 肺燥咳嗽
6 久咳不癒
7 虛勞咳嗽 第七章 腎是氣血之本,養生先得養腎
1 腎虛
2 遺精
3 早洩
4 尿急、尿頻、尿不盡
5 性慾減退
6 陽痿
7 腰膝酸軟
8 男性不育
第八章 五官疾病,讓藥酒恢復你的形象
1 迎風流淚
2 眼睛乾澀
3 目赤流淚
4 耳鳴耳聾
5 鼻炎
6 鼻竇炎
7 口舌生瘡
8 牙痛
第九章 十女九病,藥酒治療婦科疾病
1 痛經
2 月經不調
3 白帶異常
4 崩漏
5 閉經
6 女性不孕症
7 產後虛弱
8 乳腺增生
9 急性乳腺炎
10 更年期症候群
下篇 家庭保健,一味藥酒補養全家
第十章 為全家人準備的強身藥酒
1 強筋壯骨
2 強身健體
3 防癌抗癌
第十一章 為老年人準備的長壽藥酒
1 烏鬚黑髮
2 安神補腦
3 延年益壽
第十二章 為女性準備的美容養顏瘦身藥酒
1 養顏嫩膚
2 去斑美白
3 美髮護髮
4 減肥瘦身
第十三章 預防職業病的藥酒
1 腦力工作者
2 經常熬夜者
3 經常用電腦者
4 低溫環境工作者
5 高溫環境工作者
6 久坐工作者
附錄一 四季養生藥酒方
1 春季
2 夏季
3 秋季
4 冬季
附錄二 家庭常用解酒方
附錄三 日常簡易解酒方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人體有很多穴位,人也會生各種疾病,那麼,各種疾病該用什麼穴位來治療呢?有人說:穴位治病我知道,很簡單,胃痛就按足三里穴,牙痛就按合谷穴。難道,用穴位治病真這麼簡單嗎?
其實不然,人體眾多的穴位,就如眾多的中藥材一樣,必須根據病情辨證,選擇配伍,才能有好的療效,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平時工作、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患者、朋友來詢問有關如何選穴治病、養生的問題。交談中發現,他們對穴位治病或養生興趣很大,但對如何選穴、用穴卻不太清楚,想當然,常常效果不明顯,甚至產生一些不良反應。
我從事針灸臨床實踐三十餘年,在臨床工作中接觸了大量病例。三十餘年的臨床經驗,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取穴貴精不貴多,配伍得當才能有速效。如果亂取穴,有些穴位之間會有拮抗作用,降低或沒有療效。」
為了幫助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方便選穴、用穴來治病或養生,我在編寫本書時做了一些安排。疾病的選擇上,主要考慮生活中的常見疾病,並給出這些疾病的主要分型,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盡可能地滿足日常需要。同時,介紹了針對各型疾病的穴位治療方和根據身體部位及四季變化制定的穴位養生方。這些穴位方,都是經過多年臨床實踐檢驗的,穴少、效好、安全。
本書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對所涉疾病治療的每個穴位都配以彩色、清晰真人示範圖的簡易取法,即使非專業的您也能輕鬆找準穴位。
希望本書能提高讀者用穴位來治病及養生保健的水準,少做無用功,避免穴位誤取而影響療效。希望讀者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從此讓自己走上一條正確的養生之路,健康快樂、頤養天年!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月子裡著涼怎麼辦?把艾條掰碎了泡腳就行。小寶寶著涼了最愛拉肚子,媽媽每天給他灸肚臍,寶寶的身體會越來越棒!如果老是覺著腰部涼涼的,就每天用艾罐灸命門穴15分鐘。五十歲以後每天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預防各種疾病。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古人的養生方法真的超簡單:一團艾草、一個穴位,每天堅持十幾分鐘。艾的溫煦掃除了身體裡的寒濕,讓生命之火燒得旺旺,健康就是這麼容易。
不少人對取穴又敬又怕不敢下手,本書一頁12張圖片連排:骨骼定位、快速取穴、灸法、增效療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彷彿老中醫手把手在教,想不會都難!
在艾灸之餘,本書還提供了與病症相對應的極簡按摩和特效簡便方法,平時按一按、捏一捏,同樣能夠減輕病痛;煮個粥、泡個茶就能治病與養生,何樂而不為!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二版)》
有句話說:「人參殺人無罪。」意思是說,如果服用人參的方法不正確,就會帶來很不好的後果,甚至奪人生命,但不能因此就說人參不是好藥,因為那是服用者的無知所致。實際上,滋補藥的不同選擇、不同服法,對人體會產生「滋補」和「殺人」的作用之別!
吳教授是中國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在長期的保健會診經歷中,見過太多亂用中藥、效果適得其反的例子。所以在編寫本書時,吳教授特別注意講清楚藥物的適用範圍、用量,以及正確的家庭使用方法。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簡單對照自身的情況,參考書中介紹的中藥適用範圍去選擇合適藥物。選對了藥物,就可以根據藥物本身的特性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考書中介紹的方法食用,這樣既不會帶來額外的負擔,又不減損藥物的功效。從而使原本有些枯燥或盲目的滋補變得有趣起來,讓家庭生活和家庭餐桌更豐富多彩!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酒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禦風寒」等多重作用,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即與養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密切的聯繫,故被奉為「百藥之長」。
古代醫家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明確記載了用酒製藥材治病的方法。酒最早用作麻醉劑,華佗用的「麻沸散」即用酒沖服;後來又發現其對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如端午節飲艾葉酒,重陽節飲菊花酒以避瘟疫。《千金方》記載:「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可見自古以來,酒或用於炮製中藥,或用於沖服藥物,具有保健祛病的強大功用。
藥酒,就是將祛病保健、強身健體的中藥浸泡於酒而製成的日常保健佳品,不僅配置方便、藥效穩定、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所以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於其中。中醫理論認為,患病日久必將導致正氣虧虛,脈絡瘀阻,因此各種慢性虛損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血不暢、經脈滯澀問題。中藥滋補強身,酒則辛散溫通,藥借酒力、酒助藥勢,充分發揮效力,提高了療效。
不僅如此,藥酒的服用和儲存也很方便,內服外用均宜,急症、久病皆可,對一些頑疾雜症效果更為顯著。因此,歷代醫家都很重視藥酒,它也廣受群眾的歡迎。
數千年來,透過歷代醫家和民眾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在藥酒製作和運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藥酒品種數不勝數,其中很多藥酒因為選料講究、配方獨到、做工精細、療效神奇而備受追捧,成為經典。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不斷追求,製作和使用藥酒已經不僅是治病保健的需要,更成為一種健康生活的時尚之舉,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青睞。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和掌握各種藥酒的製作及運用方法,使藥酒的神奇功效更廣泛地惠及大眾,我們在瀏覽研究歷代醫家有關藥酒著作和各種藥酒配方的基礎上,精選出最為實用、最易於製作,且安全有效的數百種藥酒方,結合當下生活,編成此書。
本書分為三篇,上篇綜合介紹了藥酒的製作、服用等方法,以及對症選料。中篇針對人體各系統的常見症狀和慢性病,提出對症藥酒方。下篇針對不同家庭成員,提出相應的保健藥酒。每一款藥酒都詳細地介紹了配方、製作方法、功效和服用指示。有些藥酒的使用需要考慮體質、病情等因素,本書也都做了必要的提示。
本書綱目清晰,敘述規範,語言精練,文字淺顯,配方實用,用藥精到,是一般讀者製作藥酒的入門必備,也是養生保健愛好者的參考指南。
需要注意的是,藥酒在治病保健方面雖然特色優勢明顯,但並不適合所有病症,有些人群更需避免。此外,中藥存在不少同名異物的現象,不懂醫者,拿不準中藥的讀者建議諮詢中藥師,或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危害。
文章試閱
《一按見效:吳中朝教你按出自癒力與免疫力(全新修訂版)》
感冒>>>用吹風機熱療風府穴
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幾乎每個人都感冒過。是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千篇一律地可以喝薑湯或喝感冒熱飲沖泡劑呢?當然不是。感冒有很多種原因,需要對症治療才行。
大體上,感冒分風熱和風寒兩種。風寒感冒就是遭受了風寒之邪,也就是我們說的「著涼」,症狀是流清鼻涕,咳吐的痰也是清稀痰,會頭痛發熱,但是並不會出汗。風熱感冒是由於遭受了熱邪,一般發生在夏秋季,多有汗出。
此外,還有一種感冒是由體虛引起的。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體質差的人往往就容易感冒,而且會反覆感冒。剛好了沒幾天,遇個氣溫降下的天氣就又感冒了。這就是體虛造成的感冒,身體的抵抗力弱了,自然就抵禦不了外邪。這時候,增強體質很關鍵。
【診斷及穴位方】
主要類型 風熱感冒 風寒感冒 體虛外感
症狀 主要症狀 發熱、頭痛、鼻塞
併發症 發熱、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
惡寒發熱、無汗、頭痛、肌肉痠痛、鼻塞聲重、時流清涕、喉癢、咳嗽、
咳吐稀白痰或清痰、口不渴或喜熱飲 發熱、頭痛、汗出、鼻鳴、乾嘔
穴位方 主穴 風府穴、孔最穴、合谷穴
配穴 曲池穴、
印堂穴、外關穴 印堂穴、外關穴 百會穴、足三里穴
【基本治療方】
1. 當有感冒前兆的時候,首先應該敲打大腸經ヾ,然後按壓風府穴,用指腹用力按壓,每次3~5分鐘。如果是風寒感冒,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處熱療,效果最佳。
2. 每天用核桃等物體在孔最穴處按揉10分鐘,效果很好。如果感冒比較輕微可以按揉兩手合谷穴各3~5分鐘。
3. 黃芩、紫蘇葉各20克,防風25克。將上述三種藥物放在帶有尖嘴的煎藥沙鍋中,加水熬煎。每日服用1次。本方法適用於一般性感冒的初起者。
註ヾ: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商陽穴,經手臂外側、肩部和臉部,止於鼻翼兩側迎香穴。
《一灸見效:古法艾灸的簡易祛病方(三版)》
艾是能除一切寒濕的「純陽之品」
灸療中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艾葉,故灸療常常又被人稱之為「艾灸」。中國祖先使用艾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他們在每年農曆的四五月間,艾葉茂盛之時,將其摘下或連枝割下,曬乾或陰乾後以作藥用。其中以湖北蘄州出產艾草品質最佳,葉厚而絨多,這便是「蘄艾」為何如此著名的主要原因。就是這樣一味看似普通、貌不驚人的植物葉子,卻有著「百草之王」的美譽。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讚譽以艾葉灸療能夠治百病、祛風邪,保人體康健。
「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正是由於艾葉主要生長於光照較為強烈、山巒朝南的陽坡面,又是在每年陽氣正處於上升階段的端午節前後採摘收取,所以是純陽之品,具有起死回生、溫經通絡之神效。故著名藥物學家陶弘景在其《名醫別錄》中稱「艾葉,微溫,無毒,主灸百病……」在臨床上,艾葉除了可加工製成艾條、艾炷燃燒灸用之外,它還常與其他中藥組成湯藥供人內服。如中醫婦科中的「膠艾湯」、「艾附暖宮丸」等處方中均有艾葉。
秋季防涼健脾胃
秋季處在夏火冬水之間,人與自然陰陽轉換之時,故二十四節氣中有「秋分」一氣,寓意天地之中陰陽各半、夏冬之分。因此,隨著夏去秋來、酷暑漸去,人體養生保健的重點,也必須按照「天人相應」的原則,由養陽向養陰,並為以後的冬令進補做好準備。但五行中秋季屬金,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最易傷肺,是呼吸道等系統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此時既不可貿然進補,又要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關鍵是要調益肺氣,提高和強化整個人體的免疫代謝功能。根據五行中「實者瀉其子,虛者補其母」的理論,生金須培土,補肺須健脾,通過增強人的飲食、消化與吸收功能,盡可能地為機體攝取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一方面彌補因夏季高溫新陳代謝劇烈所造成的營養損耗和缺失,另一方面又為嚴寒主藏的冬季儲存好豐富的能量。
足三里穴
若要選經絡穴位,而健運脾胃,首穴非足三里不可。它能補能瀉、可寒可熱,不僅能夠疏經通絡、消積化滯、祛風除濕、瘦身減肥,而且可以健脾和胃、益氣生血、防病保健、強壯身體。上至頭面、呼吸道疾病,中到脾胃、消化功能紊亂,下至膀胱子宮的尿路感染、月經不調,都能舉重若輕、調節如一。故足三里穴,是人體諸多經穴中最具有養生保健價值的穴位之一,被譽為養生保健「第一要穴」、「長壽穴」。連日本的諺語中都有「不與不灸三里者同行」。若能經常溫灸足三里穴,採取迴旋灸,每次15至20分鐘,一定可激發體內經氣流動,延年益壽。平時可每天用食指按壓足三里穴20至30次,以局部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宜,亦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豐隆穴
艾灸秋季養生,還可將足三里穴與豐隆穴配合施行。豐隆穴位於小腿前外側,這個穴位比周圍的感覺更敏感,所以在按摩此穴時可能會有輕微的疼痛感。豐隆在經脈中屬於足陽明經的「絡」穴,所謂「絡」穴就是絡脈之穴,主聯繫各條絡脈。所以,豐隆可溝通陽明、太陰兩經,手足陽明經屬陽,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中的胃與大腸;手足太陰經屬陰,根據走向關聯到臟腑的肺與脾。兩經互為配合,則胃、大腸、肺、脾四者相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而灸治該穴時,既能治手太陰肺經的感冒、咳嗽、咯痰、氣喘、咽痛,又可療足太陰脾經的食欲下降、營養不良、便祕、泄瀉。同時,中醫認為,秋季主肺、主燥、易傷津化痰,而「脾胃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故要化肺中痰液,先當運胃中水穀;而豐隆穴就具有此等功效,若要以一詞來概括豐隆穴最大的特長便是「化痰」。
灸療時,可採用迴旋灸或者雀啄灸,每次15至20分鐘。除了艾灸療法之外,還可以用食指指尖點按豐隆穴30至50次,同樣能夠達到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一帖見效:吳中朝教你滋補養身150帖(二版)》
人參
人參被列為「東北三寶」之首,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據長年在長白山一帶採集中藥材的老藥工講,過去採挖人參有許多規矩。一旦發現人參,首先要用紅繩將其紮緊,採挖之前,要先行敬謝山神禮,隨後在人參的四周慢慢挖掘,避免損傷人參的鬚根,待將全部人參請出之後,再行敬謝之禮,才可將人參帶走。中醫常用的植物藥材有數百種之多,只有人參的採集享受如此隆重的儀式。
【治病配方】
1.糖尿病(氣陰兩虛型):人參、甘草各1.5克,天門冬、麥門冬各6克,花粉、黃芩、知母、荷葉各3克。水煎服,每日1劑。
2.冠心病(氣虛血瘀型):人參10克,丹參、山楂各30克,白酒750毫
升。將人參、丹參和山楂洗淨切片,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30天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5毫升。
3.咳嗽(風寒型):人參25克,陳皮(去白)、甘草各12克,炒杏仁(去皮尖)25克,木香6克。用水濃煎至湯稠,飯後服用,每次服15克。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甘、微苦,入脾、肺兩經。
.用法用量
一般用量3∼10克,另煎兌入湯劑,或切片、研粉服用。
.適宜範圍
ヾ元氣虛脫導致的四肢逆冷、大汗淋漓、脈微欲絕;
ゝ脾胃氣虛所致的食少、腹脹、大便溏洩、少氣懶言、神疲體倦等;
ゞ氣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
.現代藥理
人參含有人參皂苷,對中樞神經、血糖、血壓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都有調節作用,並可改善記憶力,消除疲勞,提高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免疫力。
.鑑別保存
以身長、支粗大、漿足、紋細、蘆頭(人參的根莖)長,有圓蘆(根莖較光滑無莖痕)及珍珠點(鬚根上偶爾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者為佳。
.禁忌
急性病或發熱時不可服用。過敏者不可服用。高血壓患者要慎用人參,因為會使血壓升高。忌與蘿蔔、濃茶同服,蘿蔔的下氣功效會降低人參的補氣作用,而茶葉與人參同用,很容易導致失眠。
【家用滋補】
1.生吃─滋補
人參切片,每日3克,含於口中至淡而無味時嚼食之。適合現代人的亞健康狀態或工作所致疲勞。
2.燉煮─滋補
人參1支,紅棗2顆,蒜3瓣,生薑1小塊及糯米、芝麻各15克洗淨裝入1隻幼雞的肚內,裝滿,用繩捆紮。幼雞放鍋內,倒水至浸沒全部材料。大火煮沸,撇去浮沫,繼續煮至雞肉和裡面材料軟爛。最後撒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3.研粉─滋補
人參150克,醋製元胡、三七各50克,共磨為極細粉,早中晚各服用一兩克,用溫開水或溫黃酒沖服。本品具有益氣強心、活血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氣虛血瘀型的冠心病患者。
4.做湯圓─滋補
雞油30克入鍋熬熟,濾渣放涼;麵粉15克放入鍋中炒黃;黑芝麻30克炒香搗碎;玫瑰蜜餞15克、櫻桃蜜餞30克壓泥;將上述材料加白糖150克、人參粉5克和勻做餡;糯米粉500克加水和勻做成皮,包上餡做成湯圓即可。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第一章 在家輕鬆泡藥酒
好藥也需要能通達疾患處方能奏效,古代醫家發現酒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的作用,為「百藥之長」,於是便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臟腑、四肢百骸之性,創造了獨特而神奇的藥酒。
1 酒是穀之精,喝對能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酒為「熟穀之液」。中醫認為酒味苦而辛,入心、肝、肺、胃經,有通血脈、禦寒氣、行藥勢的作用,《漢書.食貨志》稱酒為「百藥之長」。現代研究表明,酒能促進腸胃道分泌,幫助消化吸收,增強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代謝,提高細胞活力。所以適量飲酒對健康具有一定的益處,科學地配製、服用藥酒,不僅能祛病療疾,還能發揮養生的功效。
但酒雖然有諸多好處,畢竟也是「性溫有毒」。周代初期就有《酒誥》,奉勸人們不要過度飲酒。《詩經》有「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說的就是日日飲酒,天天笙歌,毀壞了人的健康,就會出現不良後果。
酒能壯膽,使懦夫做出英雄般的壯舉;酒也能讓人迷失本性,做出令人追悔莫及的傻事。《黃帝內經》說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影響人的臟腑,肝主謀慮,膽主決斷,飲酒後就改變了人的性格與作為,可見古人對過度飲酒危害已經認識得很清楚了。
2 和中醫一樣古老的藥酒文化
古代醫生在治病時,為了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通常會借助酒來增強藥力。《說文解字》記載:「醫,治病工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可見在那個時候治病就已經離不開酒了。「酉」字是酒字的初文,它像一個密封的酒罈,裡邊儲藏了食物。用「酉」做偏旁的字,大多與酒有關係,如「醫」字從「酉」,可見自古以來的醫療活動,正與酒有著密切的關係。
距今二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就專門設有〈湯液醪醴論篇〉。所謂「湯液」就是現在的湯藥煎劑,而「醪醴」即我們所說的藥酒。1973 年,中國考古學家還在湖南長沙市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五十二病方》,其中記載了內外用藥酒治療疽、蛇傷等疾病的藥酒方。這被公認為中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藥酒。而且在馬王堆出土的另外兩本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也有藥酒方、酒劑配方、釀製工藝等記載。由此可見,中國的藥酒在當時就有了一定的發展。
酒對醫療的作用,歷代醫家多有論述,但以東漢醫家張仲景所用為最,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用酒者就涉及二十四方,方中用藥,或以酒洗,或以酒浸、酒煎、酒下等法,可見酒在中醫治療中的獨特作用。唐代醫家孫思邈《千金翼方.諸酒》中記載酒方二十個,可以算是中國現存醫著中對藥酒的最早專題綜述。
酒本身有「通血脈,行藥勢,溫腸胃,禦風寒」等作用。藥酒因為是在酒中加入了滋補性質的各種中藥或食物,所以既可治療和預防疾病,又可用於病後的輔助治療。滋補藥酒還可以藥之功,借酒之力,發揮補虛強壯和抗衰益壽的作用。
一杯氣味醇正、芳香濃鬱的藥酒,既沒有「良藥苦口」的煩惱,也沒有現代打針輸液的痛苦,而是給人們帶來一種佳釀美酒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