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們,相伴不相絆:國民媽媽郭葉珍無為而治的後青春教養

原文書名:


9789576583063我們,相伴不相絆:國民媽媽郭葉珍無為而治的後青春教養
  • 產品代碼:

    9789576583063
  • 系列名稱:

    Mind Map
  • 系列編號:

    107010101202
  • 定價:

    350元
  • 作者:

    郭葉珍
  • 頁數:

    248頁
  • 開數:

    14.8x21x1.5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309
  • 出版日:

    20200309
  • 出版社:

    三采文化(股)
  • CIP:

  • 市場分類:

    育兒,親子教育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一篇文章觸動30萬顆媽媽的心
引來媒體競相報導
天下雜誌、今周刊、風傳媒、三立、未來family......

大家都在問,郭葉珍是誰?

【內容簡介】
教授媽媽│休學兒子│學霸女兒
12個真實事件+16堂老子教養課+11條靜心法門=神級親子溝通

我們需要一位國民媽媽,
平和心靈的不安、躁動、翻騰,
當郭葉珍一開口,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網友盛讚: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和孩子說話!

【這些是真實發生的故事】
看著捷運進站,女兒內心浮現一個念頭:跳下去吧。
但是,同時又有個從小聽到大的聲音出現:
「如果妳想自殺,沒問題,回來跟媽媽說一下再去。」
她想,不行,我一定要回家跟媽媽說一下。
回到家,打開門,我坐在客廳摺衣服。
女兒說:「媽媽,好可怕......
剛剛我在捷運站差點就跳下去了。」
她唧唧呱呱地敘述了過程。
我點點頭:「嗯嗯嗯,好驚險啊!
好在妳記得媽媽的話,謝謝妳。」
等她說夠了,我問她餓不餓,招呼她一起吃晚餐聊天。

被憂鬱困擾的女兒想自殺,郭葉珍沒有急著責怪:「妳怎麼可以想要自殺!」
當兒子決定休學往興趣發展,郭葉珍沒有強力施壓:「至少把大學念完!」

╲粉絲留言湧入:我想成為這樣的媽媽!我好希望有這樣的媽媽!╱

郭葉珍:「如同其他親職教育專家,我們家的教養方式幾乎可印證所有理論。然而,到了後青春期,所碰到的種種考驗,書上卻都沒教過......」

面對已是半熟大人的孩子,國民媽媽是如何與其相處、對話呢?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郭葉珍:「雖然兒子選了一份我不認同的工作,但只要能養活自己,我很樂意把生命的自主權交給他,任他翱翔。」

老子:「大直若屈。」
郭葉珍:「有些不滿值得用衝突去改善,只要護著對方的自尊心、認可對方的努力,用『我』開頭陳述自己的願望,衝突反而有助於打下長久生活的根基。」

老子:「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郭葉珍:「禁止已經發生的愛情,只會讓孩子和你對抗、說謊、躲藏。不如接受愛情就是來了,何況這還是一個帶領孩子成長的好機會。」

郭葉珍無為而治的教養理念,和東方老子哲學不謀而合。
面對家中後青春兒女,教也不是、不教也不是的焦慮滿滿,
郭葉珍與孩子的相處故事,如同醍醐灌頂,看懂親子間「相伴不相絆」的美好境界。

作者簡介


最暖心的國民媽媽 郭葉珍
曾經是個無憂貴婦,經歷老公財產蒸發、離婚自保、單親撫養,成了為五斗米折腰的「跪婦」。
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副教授,是學生、家長、老師最信賴的諮詢對象。
2018.3月成立個人粉絲團,一篇名為〈不靠學歷的職涯路徑〉的發文,觸及率突破30萬,引來天下雜誌、今周刊、風傳媒、三立、未來family等媒體爭相報導。與兒子、女兒組成的三人家庭,時而妙語橫生,備受網友所關注。

郭葉珍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rythingsoeasy/

書籍目錄


▎楔子 我們一家仨
一雙兒女給我的人生課題。

▎12件事-孩子教我的事
事件01_孩子總有一天會叛逆,只是早晚而已。
事件02_自由選擇,不等於盲目放手。
事件03_終於,我也有理智斷線的一天。
事件04_就讓挫折磨掉稜角。
事件05_和孩子相伴而不共生。
事件06_沒有恐懼的教育。
事件07_放棄不可恥還很有用。
事件08_離開舒適圈,拓展生命的可能性。
事件09_學習與渴望共存。
事件10_人生暫停一下又何妨?
事件11_身教勝於說教。
事件12_這是我的需要,不是你的需要。


▎16堂課-我的老子教養哲學
課題01_還給孩子生命的自主權。
課題02_找到孩子人生的光。
課題03_勒住舌頭,支持、支持、再支持。
課題04_不愛念書注定失敗?
課題05_不一定要做什麼才能有成就。
課題05_讚美孩子天經地義。
課題06_碎念以外更好的方法。
課題08_不罵不成器?
課題09_我聽到了,我知道了,我了解了。
課題10_只要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看著。
課題11_衝突不是壞事,是良藥。
課題12_省話省事將有處理不完的事。
課題13_失控只是因為意志力不足。
課題14_站到另一張桌子上學習。
課題15_當愛情來敲門。
課題16_愛就在付出時就得到回報。


▎11心法-孩子長大之後呢?
心法01_脫掉媽媽的外衣。
心法02_人生為何而活?
心法03_接受自己的樣子。
心法04_成為彼此的啦啦隊。
心法05_存在即是美好。
心法06_我們不需要像別人,做自己就可以了。
心法07_謝謝你讓我愛你。
心法08_凡事認真,切莫當真。
心法09_回到初心,便能長出智慧。
心法10_不要被情緒影響。
心法11_全宇宙都會支持你。

推薦序/導讀/自序


一雙兒女給我的人生課題∼郭葉珍

兒子小學三年級,女兒一年級時,我和他們的爸爸已經不再有共同生活的意願,決定與其當怨偶,還不如當朋友,開始商議離婚的細節。討論孩子應該要跟誰時,我們以孩子最大的福祉來考量他們的居住安排。除了不要造成孩子得選邊站的兩難及不讓他們暴露在父母的爭吵下,要讓孩子在父母離婚的過程中受到最少的衝擊,最重要的是盡量減少變動。
他們兄妹倆從小一起長大,如果因為父母離婚而必須分開,勢必會造成很大的失落,因此我和孩子的爸爸不採取一人照顧一個孩子這樣表面上公平的安排,而是以讓他們倆不分開為原則。和父母相處的安排上,由於在考慮離婚之前,我已隻身帶著兩個孩子到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攻讀碩、博士數年,孩子早已經習慣我的生活與飲食照顧,因此我和孩子的爸爸決定離婚後,週間孩子上學日是由我照顧,週末則是由上山下海、野外求生樣樣都行的爸爸接手,這樣的安排不僅讓我有自己的時間讀書,順利完成博士學位,也讓孩子能夠有較多體能活動,可以說是三贏的安排。
共親職的過程中,孩子的爸爸很尊重我,他認為我是主要照顧者,而且有社會工作與教育心理諮商跨領域博士學位,對於我的教養不干涉,這讓我養育子女的過程中完全能依照我的育兒哲學來進行。就如同其他親職教育專家一樣,兒子和女兒在青少年前期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我幾可以印證所有的兒童青少年發展、社會學與心理學理論,要當標準參考案例寫成教科書,都沒有問題。
然而,兩個孩子青春後期讓我碰到的種種考驗,書上都沒有教,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如墜五里雲霧,開始摸索踽踽而行。
兒子討厭上學,不斷地表示想要離開學校,但又不敢離開學校系統,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他經常性逃學,沉溺於電玩。面對兒子上課睡覺,半夜起來打電玩,我思索著該如何協助他斬斷這個惡習。就讀銘傳法律系二年級的時候,兒子鼓足了勇氣退學,讓自己沒有退路,開始進入職場。他告訴我音樂是唯一讓他能夠有成就感和快樂的事情,他要以此為職志。他的夢想對當時的我而言是空中樓閣,根本不可行。我自己也曾經追求過音樂的夢想,不僅音樂底子要比他深厚,參加過的比賽更是無數,我怎麼會不知道這條路能不能當飯吃呢?面對兒子飛蛾撲火似的職業選擇,我該用什麼態度面對?我做了許多哲學省思與理論實踐,當時我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
相較於兒子,女兒在大學畢業之前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她從小不僅循規蹈矩,樂於助人,所有的師長都稱讚她自動自發,應對進退合宜,功課更是不需要我擔心。一直到高三快要學測的時候,發生了她差點跳下捷運軌道自殺的事件,我才意識到什麼叫做「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原來她從小就這麼乖巧不需要人擔心,是因為她非常努力地揹著重重的壓力往前行,走了好遠好遠的路,終於在高三這個太沉重的階段,她感到快要走不下去了,興起了結束生命、結束一切痛苦的念頭。
我小時候是個不受管束的孩子,沒有人可以勉強我做任何事,而我也只做我想做的事,對於如何教養這樣品學兼優,善體人意,但又極度敏感憂鬱的孩子我是不熟悉的。女兒給我的挑戰並未在高三差點跳軌事件就打住。就讀台大歷史系四年級的時候,連喝水都慢條斯理的她竟然決定到星巴克工作,並且打算畢業後從事服務業。看在我這個擁有全球職涯發展師證照的媽媽眼裡,絕對是個注定失敗的職涯選擇。果然不出我所料,女兒在星巴克過得很辛苦。你以為她就此打退堂鼓嗎?不,她還把挑戰層級升高,在大學畢業半年之後到雪霸當房務員,刷廁所、換床單。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敘述我女兒變心不再愛歷史,叛逆不想讀書,開始尋覓職涯路的過程。其中談到了我如何與她對話,陪伴她探討她的渴望,也談到孩子生病受傷,我是如何克制自己不去情緒勒索她,仍然把職涯的決定權交在她自己的手上。除此之外我也談到為什麼書讀很好的人,經常在職場上會不適應。
我女兒讀了《老子》以後跟我說:「媽,妳簡直就是用老子的思想在養我們。」事實上是我的父母先用老子哲學來教養我,我才能夠頂得住眾人對於我對孩子不打、不罵、不干涉根本就是放縱的質疑,繼續用老子哲學來教養我的孩子。我從小不愛讀書、交男朋友、不務正業地玩耍、參加歌唱比賽,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生命,最終,我找到了我的天命,找到了生命中的光。因此,我相信用老子哲學來教養我的孩子,他們也會找到他們生命中的光。這本書的第二部分講述了我如何運用老子哲學教養孩子,除了討論電玩沉溺和愛情的議題之外,也分析了兒子如何不靠學歷的職涯成功路徑。
完成這本書之際,孩子和我的關係改變了。他們進入了適婚年齡,而我也即將開始獨自一個人生活。轉銜階段向來是生命的危機,但也是轉機。在這本書的第三部分談到孩子長大之後,脫掉了母親的外衣,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而我又是用什麼心法讓自己身心安適。
教養子女的這條路如同一幅卷軸,你沒辦法知道最終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在這個過程中,好多人會給你意見,孩子叛逆時,有人說你太寵孩子了,孩子受不了暴走時,又有人說你管太嚴了,你不知道自己到底做得對不對,也經常不斷地自我責怪。
身為已經度過青少年風暴的成年子女母親,我想告訴你:當你願意看這本書,你就是好父母了。你就像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孩子給你的挑戰有小風小浪,也有大風大浪。當你拿起這本書,就表示你正嘗試著讓自己變成一艘更有肚量的船,就算風浪大一些,也能夠乘風破浪前行。



文章試閱


▍事件03__終於,我也有理智斷線的一天。

女兒果真去雪霸當房務了!她上山後,就經常處於失聯狀態,逼得我只好天天追殺,口氣也越來越焦急。某天女兒好不容易回電,卻只跟我說:「我好累,我得睡覺。」她的聲音虛弱到無法成句,讓我很想衝上山,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但我的行程太滿,一時無法成行,正想排除萬難抽空去雪霸時,又接到女兒的電話,這次她終於能完整地講上一通電話了。

原來是我的前夫也覺得擔心了,於是開車上山去看女兒。前夫是技術一流的推拿師,他用自己調製的紫雲膏,給女兒敷她那因為刷廁所刷到手破皮的傷口,幫她推拿、也幫她的同事推拿。幸好主管看到爸爸都來了,就允許女兒休假一天,她也才得以稍微喘息。

曾經的苦,終成價值

女兒跟我說,她現在勞動的強度,是過去在星巴克打工的數倍,被糾正的嚴厲度、次數也等比例增加。其實,她得去刷廁所這件事,是當初應徵房務工作時我就有想過的,但是,刷廁所刷到手破皮、痛到睡不著,那已經嚴重戳到我這做媽的軟肋,讓我完全失去理智,只想無所不用其極地勸她辭職下山。

為達目的,我曾跟女兒說:「或許發生這件事就是要妳學會放手啊!或許在挑戰妳的自尊心啊!就算妳半途而廢,被笑台大的果然不能用,那也很好啊!」甚至我還對她大叫:「叫妳爸來聽電話,我要叫他把妳押下山!」但無論我如何好說歹說、威脅利誘,女兒依然平和而堅定地告訴我:「我知道妳很擔心,其實我也很想辭職,但是我還是想要考慮清楚後再做決定。」

回想女兒以前在台大圖書館打工是多麼地自在啊!可以穿得美美的,也賺得不少,和蹲在地上刷廁所、刷到手破的工作實在是天差地遠。我刻意傳了網友留言給女兒看:「您好,冒昧請問,令嬡之前是否在星巴克台北機捷店上班?以前我在那附近工作,午休時間經常去那裡小憩。幾次見到令嬡,都令人印象深刻。有禮貌、氣質出眾、服務周到、工作認真,感謝她的優質服務,讓我有個愉悅、放鬆的午休時光。祝福她的新工作一切順利,勝任愉快。」我希望這則留言能提醒她至少要善用自己的長處,但女兒還是回說:「我不確定……還在想Orz。」

跟弟弟談起女兒的事,他滿臉悲憫地看著我說:「妳終於打破過去的原

則,不只給建議,現在還會威脅。」

我無奈地回答:「但就如我所主張的,威脅利誘根本沒用。唉……」

眼見一手訓練出來的女兒,篤信我的指導,力行「任何人都沒有辦法為他人的人生負責」的教誨,力抗我的威脅利誘,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我憂心她的身體,但歡喜她終於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犯蠢、允許自己嘗試、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去做低投資報酬率的事。

我自己何嘗不是受益於這樣的允許呢?我的父母允許我學業成績墊底,允許我在黑道開的西餐廳唱歌跑場子,因而見過槍擊命案、被流氓騷擾,允許我離婚一個人帶大兩個小孩。如果不是他們允許我受苦,或許我永遠不會了解人生的苦,也不會了解要怎麼離苦得樂。這些苦在當下看來可能沒有任何意義,我的父母大可以強行介入拿走,但這些苦總會在生命的某個時刻,突然變得有價值起來,也許是讓忍受能力變強了,也可能自此遇到再大的災難也能處變不驚。

想到這裡,我的理智線又接了起來。不管孩子做什麼決定都是好的,因此我決定尊重她受苦的權利。當一個人願意受苦,從受苦中得到意義,那這個苦就不只是苦,而是資糧。即使是非自願受苦,這些所受的苦最終會以某種方式利益自己。只要不是致命或不可逆轉的傷害,那我還有什麼好阻攔的呢?看孩子受苦,或許是家長的罩門與軟肋,卻也是我們必須要忍心的一門課。

把畫筆還給孩子

才告訴自己要忍心,事情的發展還是會高潮迭起,一次又一次地挑戰我的信念。有一次女兒收假回雪霸前,我們去吃了一頓豐盛的火鍋大餐,並且把照片張貼到社群媒體。朋友看了照片打電話給我:「妳女兒的手很有可能得了蜂窩性組織炎喔。」電話這頭還說著這件事,女兒正巧也走進我房裡說:「媽,我的手好像得了蜂窩性組織炎。」

原本還以為聽錯了,但仔細一看,女兒手上的傷口真的化膿了。我立刻帶她去醫院診斷,果然是蜂窩性組織炎。

從醫院回到家已經大半夜,大家都累了,睡前我只跟女兒說:「媽媽對妳最大的期待,就是平安健康而已。最近幾年我才開始體會到,人類總是不斷地在渴望與安全中求平衡,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自己做事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Do no harm』,盡量不去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接著我又說:「雖然妳是從我肚子裡生出來的,但妳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必須為自己的生命做決定。以上只是我的經驗,給妳做參考。」

我曾經想過用情緒勒索的方式強迫女兒辭職,甚至一度想打電話給她的老闆抗議,我絕不讓女兒回去工作。但我想到,那些我曾經看過的極限運動員紀錄片,片中他們的家長、配偶,是如此地支持與祝福,即使那是很危險的運動。我會試著去想,為什麼他們願意允許自己的小孩、配偶做這麼危險的事?

最終我想到,生命是一張空白的支票、一張空白的圖畫紙,只有擁有那張支票和畫紙的人,才有權決定要怎麼去填滿它。而我們這些在身邊的人,能夠做的就是分享經驗、提醒和祝福而已。至於子女要不要參考,那就得看我們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還有彼此的親子關係與孩子如何權衡他自己的渴望與安全。

如果我們越俎代庖,只丟給孩子一句「我是為了你好」,就拿走他原本該負的責任,剝奪他的痛苦、他的成長機會、他的喜悅,最後就算孩子毫髮無傷,彼此又還剩下什麼呢?



▍課題03__勒住舌頭,支持、支持、再支持。

原本以為兒子跟女兒的職涯發展屬於「非典型」案例,沒想到在臉書連續寫了幾篇關於他們職涯選擇的文章後,意外地引發很大的迴響,才知道很多家長都遇到類似問題。然而其中最多人問我的是,究竟家長要如何才能「勒住舌頭」,不去指責或抱怨孩子的不是。

其實勒住舌頭對我來說並不困難,認真回想起來,這或許跟我過去的生命經歷和受過的正念訓練有關。

我讀國中的時候學業成績並不理想,自我價值感又低,所以從國一開始就和不良少年鬼混,但因為沒有逞凶鬥狠的天分,人又長得瘦小,自然幫派也混不下去,最後勉強去念了五專。五專時期也很慘,只要碰到統計、會計之類的科目就鐵定被當,甚至重修三次還不過,差點被退學,要不是老師大發慈悲,我想我大概畢不了業。

畢業後,我在馬偕醫院附近,找到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還因此去馬偕醫院當志工受到啟發,進入大學的社工系,自此找到人生真正的興趣。不僅成績便從永遠的倒數三名變成前三名,後續碩、博士讀的還是世界名校,光是獎學金就拿了新台幣幾十萬元。

就因為自己曾經覺得讀書很難,所以兒子不喜歡念書也不會逼他,畢竟自己過去也做不到,又憑什麼去逼別人呢?加上我自己也是在遇到真正的興趣後,才開始急起直追、奮發圖強地學習,所以當沒有學過音樂的兒子,告訴我要走音樂這條路時,我也沒去唱衰他,畢竟那是他真正有興趣的事。

另外,我大學剛畢業時也曾在榮總身障中心工作過,當時我服務的對象包含唐氏症患者、腦膜炎、脊髓損傷、漸凍人、聽覺障礙者等人士,這段工作經歷讓我不會視人生的一切為理所當然。

勒住舌頭並非隱忍

雖然我兒子不愛讀書,但我依舊欣賞他的EQ、佩服他的自學能力,感恩他的存在,也感恩他能自由走動與呼吸,沒有身體上的病痛。對我來說,生命不只是會讀書而已,它還有很寬廣的可能性,既然如此,我也沒有什麼好去苛責,也就可以很輕鬆地勒住舌頭。

再者,正念訓練也是我能不脫口而出、不輕率批評的另一個原因。正念訓練讓我能夠覺察自己的衝動,接受自己的情緒與擔心。只要把注意力放在

呼吸上,就能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我說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說了有用嗎?說了對他有幫助嗎?」同時我也會用同理的態度,一邊聽孩子說一邊摘要我聽懂的訊息,為自己爭取理解與反應的時間。

人往往在產生了「應該」怎麼做的念頭後,陷入痛苦,來回擺盪在現狀與「應該」之間。當現狀與「應該」的距離越來越遠時,就以為自己走到絕路,殊不知這個「應該」也許根本就是錯的,忘了抬起頭來看看人生其實還有無數條其他道路。所以,勒住舌頭並不是要家長隱忍,而是去擁抱生命寬廣且無限的可能性。

靜待時間發酵

我一向主張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畢竟家長不是自己的孩子,既然不是,又怎能知道他的渴望在哪裡?

渴望是所有事情的原動力,就像是火車的引擎一樣,至於火車要往哪裡開,就得由孩子來決定。有時候家長得承認自己在某些觀念上是落伍的。以我為例,我就無法欣賞那些線條看起來亂七八糟的現代漫畫;我也試過上批踢踢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卻覺得版面難以閱讀。因此,對於現代流行趨勢等陌生議題,家長有什麼資格以盲引盲呢?

但也有人擔心,這樣的教養理念是很好沒有錯,但真要執行起來,心裡不免有些害怕。然而,我相信只要家長給予的時間夠長,都有機會看到這個理念的實踐,就像我兒子最要好的三個朋友揚揚、翔與阿濮,他們都是這個理念最佳的見證。

先講揚揚。他媽媽和我一樣,是個不會去干涉小孩發展的母親。因此揚揚依照他自己的興趣,高中跟大學都選讀了戲劇科系。求學過程中他持續的打工,無論是演戲、扛道具、扮小丑都做過。有時我這個做長輩的還是會偷偷擔心:「這樣下去真的好嗎?」

揚揚目前在一家知名的居酒屋當店長,我們一群人去他店裡吃飯,店裡滿滿都是人,卻見他處理事情游刃有餘,不時用日文招呼客人。和弟弟們討論團練,言談之間讓人感覺到他的專業與認真態度。

看到現在如此優秀與成功的揚揚,有誰能想到他在國中的時候,是一個會讓老師頭痛、讓媽媽老是被請到學校面談的問題學生呢?

現在想起來,當時我會偷偷地擔心是因為,我沒有看過他完整的成長過程,所以不確定他在國、高中時究竟學到了什麼,未來有什麼能轉化到其他職場的能力,也不清楚他人格特質的發展脈絡,當然更不知道原來我的擔心只是無的放矢。

再來談談翔。當他從學校畢業後,決定要簽下志願役去從軍時,周遭的人都不能理解,兒子甚至氣得差點與他決裂。但事實證明翔選擇了一個最適合他個性的職業,既築夢也踏實。而我兒子也了解到,要支持他人的選擇,就如同他人支持他的選擇一樣。

最後還有阿濮。在念完工業管理、當完兵以後,他決心要走一條和大學所學完全不相關的道路—室內設計。雖然知道從零開始很辛苦,所幸他的媽媽很了解兒子的潛力與美感,全力支持。現在他在系統家具公司工作,結合了對設計的興趣、管理的專業和行銷的天分,業績做得有聲有色。

這三個孩子的故事,讓我們看到職業生涯的培養,最重要的不是往「錢」看,而是自我了解、允許嘗試,摸索與失敗。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孩子做選擇,家長或許可以提出質疑但絕對不是唱衰,而是去幫他釐清優勢、劣勢,然後就是支持、支持、再支持而已。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第十七章

【釋義】
好的統治者很少發號施令,當事情成功的時候,老百姓會以為是自然發展而成的。

【結語】
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性,面對孩子不同的選擇,家長應放開胸懷樂觀其成。



▍心法03__接受自己的樣子。

社交媒體上跳出了美國知名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安東尼.波登(AnthonyBourdain)自殺的文章,雖然距離他過世已經有段時間了。

我所學的正念派別向來強調對憂鬱症的預防。雖然當初我並沒有特別要選哪個派別,但機會來了我就去,學了以後我才知道為什麼我前夫的爸爸、前夫的阿公都有憂鬱症,為何我女兒未步入他們的後塵,來個憂鬱症大爆發。

透過專業訓練,我知道我的孩子可能會遺傳前夫家的憂鬱基因。所以從孩子懂事開始,我就讓他們知道,自殺念頭是腦部化學物質分泌產生問題所致,也常對他們說:「如果有一天你想自殺,沒問題,回來跟媽媽說一聲再去。」因此孩子們接收到的訊息是,他們不需要對自己的念頭有罪惡感,念頭就只是個念頭而已。

女兒讀高三的時候考試壓力很大,加上有段時間,整個社會因為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充滿了恐懼的氣氛。有一天,她在壓力爆表的情況下,進入充滿負能量的捷運站,突然興起人生好苦、都在考試、都在被評斷的想法,萌生「死了就不會有這些苦」的念頭。

看著捷運軌道,女兒一度想著:「跳下去吧!」但與此同時,又有一個從小聽到大的聲音出現,告訴她:「如果有一天妳想自殺,沒問題,回來跟媽媽說一聲再去。」於是她立刻轉念:「不行!我一定要回家跟媽媽說一下!」當天女兒回到家,打開門,我正在客廳摺衣服。女兒說:「媽媽,好可怕!剛剛我差點就在捷運站跳軌了。」接著她唧唧呱呱敘述了整個過程。

我一邊聽著一邊點頭,說:「好驚險啊!好在妳記得媽媽的話,謝謝妳。」她說完後,我只問她餓不餓,然後招呼她一起吃晚餐又聊了聊天。

這件事就這樣結束了,女兒也繼續過著她的生活。

然而,如果當時我跟她說:

「妳怎麼可以想死?妳到底有沒有想到我?」

「妳怎麼這麼玻璃心?」

那女兒又會怎樣?我想,她可能會對自己有想死的念頭感到愧疚,然後更加肯定自己不值得活在這個世界上,甚至引發更多過去認為自己不夠好的回憶,於是原本只是一個想死的「念頭」,卻在心理向下螺旋的慣性中不斷沈淪,於是就可能真的跳下去了。

我對於人一直抱持著「沒有一定要怎樣」的信念。就讓孩子去做她想做的事,即使暫時走偏了、有些極端,也都是「擦玻璃」的過程。只要再過一陣子,玻璃被擦到多露出了點光,她自然就會去調整。在她身邊的我能做的事,就是陪伴、接納、探詢而已。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女兒想要用行動結束痛苦時,會想到完全接納她的媽媽,而想死的念頭也就止息了。

看到完全接納她的我,她想起自己其實沒有那麼糟、生活沒有那麼壞。

即使不完美也有人愛著,不管她是什麼樣子,也不需要再多做什麼,無論如何她都是值得活在世界上的個體。所以,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需要有一個能完全接受自己原本樣子的旁人。

當然,如果你能夠成為一個完全接受自己的人,那就更好了。

太棒了,我以我為榮

行有餘力,你可以成為聖經所說的「牠們不撒種、不收割,也不收集在倉庫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們;難道你們不比飛鳥更重要嗎?」的人,完全接納他人有自己的樣子,支持你身邊的人能自在地活在世界上。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樣子,就像兒子選擇退學轉跑道,勇敢走上自己的路。沒有依照社會期待做事的他,其實也承受著很多壓力,不斷夢到有人指責他沒念完大學,使得他就算從軍中放假回來也不敢休息,拚命練吉他,彈到手指都破了,還很焦慮自己努力不夠。

那時我跟兒子說:「有沒有大學畢業根本不重要。像我就從來不知道,那位服務好到爆、一流的房屋仲介,是哪間學校畢業的。要不是他主動跟我說他不愛讀書,我也無法分辨他是大學畢業?沒有畢業?還是高中畢業?」我還跟他說:「你和妹妹兩個人的EQ都很好,語言能力也不錯,進退應對也很得體。媽媽已經幫你們打好基本功,只要願意,想在社會上混口飯吃絕對不會有問題,所以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然而即使這麼說,孩子的臉上還是刻著「擔心」兩個字,我了解到,他們的擔心不是來自生存,而是來自於和別人的比較。於是我告訴他:「和別人比是永無止境的大洞,再怎麼比也比不完。」

我舉了個例子:「有一次我和一位上市公司的老闆聊天,他談到每次和其他財團的老闆談話時,就覺得自己好渺小。就算他在社會上已經有相當好的評價,還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想讓每個人都看得起你,是不可能的,因為永遠都會有人覺得你不夠好,因為你沒有照他的意思去活。如果你一直都和別人在比,想讓所有的人都看得起你、愛你,那注定是不安的。」我繼續說:「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不知道怎麼做。現在我只要你做好一件事,就是『和自己比』。每天早上起床,設下今天合理的目標。只要做到了,你就有義務對自己說:『我覺得我很棒。』否則你和永遠都覺得別人不夠好的人有什麼兩樣?你像個酷吏一樣鞭打自己的心,不管怎麼做都會覺得

不夠滿意、不夠好、做得不夠,但你的心和你的身體究竟是為誰而活呢?」然而,要擺脫想像中的責難和期待是不容易的。因為不快樂,會讓自己覺得無處可逃而陷入憂鬱,身體也會想辦法讓你得到各種疾病,以期早日離開人世來逃避不快樂。而要跳脫憂鬱這個世紀黑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設下合理的目標,只要做到了,就對自己說:「嘿!我好棒!我以我自己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