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救心-心臟病權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養身指南

原文書名:


9789869836296救心-心臟病權威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養身指南
  • 產品代碼:

    9789869836296
  • 系列名稱:

    呷健康
  • 系列編號:

    12
  • 定價:

    380元
  • 作者:

    胡大一
  • 頁數:

    224頁
  • 開數:

    17x23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603
  • 出版日:

    20200603
  • 出版社:

    大喜文化
  • CIP:

    415.3
  • 市場分類:

    健康保健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健康生活類
  •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原書名: 告別老年心血管疾病

過了40歲,你的血管就會急遽老化!

只要開始呼吸,身體就會產生自由基,它是造成身體老化的一大凶手。
而40歲以前的我們可以把它輕鬆代謝掉,但40歲以後就必須好好過生活,才能加速自由基的排除,讓老年病離你而去。

什麼是好好過生活呢?
胡大一博士認為絕對不是大魚大肉或是遊山玩水,而是管好嘴、吃對食物、作對的運動,才能讓自己在80歲以前不衰老。

本書特色

◎全面防護,不只顧身體還要顧心情
教你飲食強身、運動強心、舒緩心事,才能健康吃百二

◎心臟病權威推薦的28種必吃健康食材
一日三餐黃金搭配,吃的多不如吃的茶

◎告別五大慢性病的「特效食譜」
針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和急性心肌哽塞的食療菜單

◎28種必吃的健康食材!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9種食材+讓血管清靜的8種食材+抗氧化的11種食材

作者簡介


胡大一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家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負責人
國家和首都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

自1989年以來,胡大一教授先後在三所醫學院校共培養已畢業碩士研究生82名,博士研究生34名,博士後研究生19名。目前,他的學生在北京有12名擔任心內科主任職務,16名任心內科副主任,7名任心外科主任,在大陸更是桃李滿天下。主持召開大型國際會議(600-3000人)17次,中小型會議30餘次。為培養跨世紀人才,推動大陸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和介入心臟病學的發展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做出了突出貢獻。

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研究所所長、心臟中心主任,首都醫科大學心臟病學系主任、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軍區總醫院心肺血管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老年學會心腦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健康協會理事長。

擔任《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總編輯,《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中文版執行總編,歐洲《心臟病》雜誌國際編委會委員,《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誌總編輯等職務。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衛生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3項,「吳階平-楊森」醫學一等獎,兩次獲首都突出貢獻專家和首都科普先進工作者獎勵,2005年獲「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貢獻獎」,2006年獲「中國醫師獎」和首都精神文明獎章。

書籍目錄


作者序
我親身堅持了16年的健康良方
牢記「5個處方」,遠離心血管疾病
解讀健康手機號140-6-543-0-268
「理想健康4+4」策略
第 1 章 雙心第一心 養護心血管,心臟平安壽百年
心臟,人體血液的動力站
檢查心臟功能,該做哪些專案
血管,人體養料的運輸管道
血管活多久,人就活多久
管好血壓和血脂,遏制心腦血管病
教你3步走,讓血管更年輕
預防心血管病的4條防線
吃什麼食物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常吃能讓血管清淨暢通的食物
第二章 雙心第二心 想健康要有好心態
「心事」別太重,心跳才能慢下來
緩解緊張和壓力,調整身心
治病先治心,人才有好命
朋友是「不老丹」
第 3 章 管好嘴 長壽飲食有秘訣
牢記於心的飲食要訣
吃好一日三餐的黃金搭配
合理安排節日飲食,別傻吃傻喝
第 4 章 邁開腿 運動是免費的「良醫、良藥」
運動對了健身,運動錯了傷身
延緩衰老的運動,讓你多活十年
第 5 章 控制腰圍和體重 送自己一顆「長壽丸」
腰圍長一寸,壽命短一截
體重超標是很多慢性病的源頭
瘦腰好技巧,想瘦就瘦
瘦身好辦法 合理運動+健康飲食
第 6 章 80歲以前不衰老,讓老化來得慢一點
抗氧化是第一件要對付的事兒
第 7 章 管理好慢性病 別讓疾病 奪走你的壽命
高血壓
糖尿病
高脂血症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塞

文章試閱


腰圍長一寸,壽命短一截

健康腰圍是多少
腰圍大,不單單是形象的問題,它反映出的是內臟脂肪超標,這才是傷害健康的根源。目前研究表明,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源頭」,包括心腦血管病、呼吸功能障礙、胃食管反流、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膽囊結石、關節炎、多囊卵巢綜合症、癌症等。因此,「減腰圍、增壽命」應該成為一句口號。
普通人群也要測量腰圍
即使是體重正常的人,腰圍增加也同樣是心血管病患病風險升高的標誌。應該像重視病人的血壓、血脂、血糖水準一樣,重視病人的腰圍。作為普通人群,也要自己測量腰圍。
標準腰圍和如何測量腰圍
既然腰圍和健康緊密相關,如何測量,多少算是標準健康的腰圍呢?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腰圍測量方法: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30公分,體重均勻分配。測量大致在臍線位置。將測量尺緊貼軟組織,但不能壓迫,測量值精確到0.1公分。
對於標準腰圍,肥胖症的外形分兩種,即腹型肥胖及均勻型肥胖,又稱為蘋果型肥胖及梨型肥胖。前者指肥胖主要在腹部,也有人稱之為老闆肚、啤酒肚等。但如何測定腹內脂肪呢?醫學上可以用核磁共振掃描(MRI),從橫斷面上測量腹部脂肪的面積。不同的人種腰圍的正常值不太一樣,所謂的正常值是指在這個腰圍點以下的,得病的機會少,相對安全。
在亞洲,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也就是2.4尺)、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也就是2.7尺),就有患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險。
5個習慣導致腰圍增加
1.吃飯太快,很容易就吃飽了,吃飽以後還使勁吃,就吃得過飽了,而且不易消化。
2.味重,食欲好,吃得香,老想吃,飲食上不加以控制就會超量。
3.愛喝啤酒。因為酒是糧食做的,糧食裡面就含有葡萄糖,酒精裡面是乙醇,乙醇在身體裡代謝分解以後也產生熱量,這個熱量被吸收了以後,多餘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我們說啤酒是液體麵包,就是糧食,不要多喝,少一點可以。
4.飯後坐著不動、打電話、看電視……這也是不良的飲食習慣,特別是晚飯以後,你也有時間了,應該到外面去做適當的運動,沒有條件的走路也是非常好的運動。
5.吃飯以後就睡覺。
控制腰圍的4個法寶
如果腰圍已經開始預警,那最好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些調整。
合理安排飲食
少食油炸食品和鹽,儘量不吃油膩食物;儘量減少吃點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八分飽即可。儘量採用煮、煨、燉的烹調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養成飲用白水和茶水的習慣。晚餐用新鮮蔬果代替部分主食。
加強鍛煉
創造儘量多活動的機會;每天安排一定時間進行中等強度的體力活動;增加身體活動量應循序漸進,對運動量和持續時間安排要恰當。如果樓層不是很高,不妨將坐電梯改為爬樓梯。瑞士的一項研究指出,堅持12周爬樓梯鍛煉,能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老年人上樓時可以適當爬爬樓梯,下樓時可以乘坐電梯,因為下樓的動作對膝關節影響大。經常穿高跟鞋的女性最好常備一雙平底鞋,可以提高其多步行的意願。
行為療法
制訂的減重目標要具體、且是可以達到的,例如:以「每天走路1小時或每天走1萬步」代替「每天多活動點」;開始時每天走路30分鐘,逐步增加到45分鐘,然後到60分鐘。
藥物治療
對於種種原因體重仍然不能減低、或行為療法效果欠佳者,可考慮用藥物輔助減重,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體重超標是很多慢性病的源頭

「內臟胖」與「體形胖」
有的人去看醫生,醫生告訴他:「你的內臟脂肪超標,內臟年齡比你的實際年齡大6歲,要注意合理飲食和適當鍛煉。」聽到醫生這番話,許多人大感意外。因為很多人家裡有一個體重計,平時經常稱一稱體重,一直認為自己體重在合理範圍,沒有超標,為何出來一個「內臟脂肪超標」?
當心內臟肥胖病
聽說過內臟肥胖症嗎?所謂內臟肥胖症就是體內營養過剩,堆積在內臟引起的代謝綜合症。臨床表現為脂肪肝、酒精肝、膽囊炎、胰腺炎、痛風、食管反流等病症。腰圍大,是反映內臟脂肪超標的信號。
體形胖位置不同,危害不一樣
脂肪堆積位置不同對健康的影響不同。以下分別針對脂肪堆積的部位一一說明。
1.腹部:這是最糟糕的情況,腹部脂肪會導致體內產生過多炎性蛋白,流向血液、肝臟、肌肉和大腦,有害健康。
2.心臟:容易引發高血壓、高膽固醇、胰島素抵抗、睡眠呼吸暫停,提高心臟病的發作概率,甚至死亡的風險。
3.肝臟:肝臟周圍若有脂肪堆積,不僅會影響肝臟功能,還會產生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4.腸道:腸道內的微生物與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有關,若腸道有脂肪堆積,將會擾亂正常的微生物平衡,並導致胰島素抵抗等問題。
5.肺部:研究顯示,由脂肪或其他細胞所產生的小液囊或囊泡,會轉移至肺部和其他器官,傳遞有害物質,引發氣喘或其他疾病。

BMI正常,健康狀況不一定OK
BMI 即體重指數,是國際常用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的一個標準。
衡量人體胖瘦與健康的標準 BMI
BMI= 體重(kg)÷ 身高的平方(m2)
例如:一位年齡在32歲,身高為1.80m,體重74kg的男士,他的BMI值計算為BMI =74÷1.82=22.8(kg/m2),屬於正常體重。受生理結構等因素的影響,男性與女性的BMI體重指數標準根據年齡變化也稍有區別。
BMI正常,健康狀況就OK嗎
雖然BMI校準了體重與身高的關係,但也容易被誤讀。例如,BMI未區分男女,也未考慮體重組成,更無法判斷超重是否跟健碩骨骼或肌肉所致。那些肌肉發達的運動員或健身者可能被錯誤地判定為BMI超高,而正常BMI者脂肪含量可能偏高。
BMI指數靠近中間最佳
體重指數越向中間靠攏越好,越向中間值靠攏證明你的健康狀況越理想。如果體重指數低於18.5,則是體重過輕。很多女性體重指數跌到了17、16以下還在減肥,就會造成另外一個極端,同樣損害健康。脂肪在身體當中很重要,因為雌激素就是脂肪裡面的膽固醇合成分泌出來的。如果太瘦的話,沒有膽固醇,分泌不出來雌激素了,就會缺少「女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