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 卷Ⅱ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4190022系列名稱:
歷史與現場系列編號:
BC00370定價:
600元作者:
復興崗 校友群頁數:
328頁開數:
17x23x1.94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CIP:
783.32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政戰火炬 永放光芒 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
復興崗人 矢勤矢勇,一心一德,在各行各業中展顯風華,
孜孜矻矻 為個人榮光贏得錦標,為社會做出了豐美貢獻。
政工幹校創立迄今,已歷七十春秋。
七十星霜,復興崗人與時代結緣,英華壯采;
有人才華橫溢,有人壯懷書勳,有人藝展豪情,有人筆筆扣心;
有人美聲繞樑,有人戲化人生,有人運籌帷幄,有人異域折衝;
政戰人,在不同的江湖,忍辱發熱,忍苦發光,路迢迢也悟條條 !
半個多世紀以來,雖迭經體制的變遷,人事的更迭,然由各科系培養的優秀人才,不論對國軍政治思想的正確指導,對部隊士氣的鼓舞或是在社會各方面的建設,也多能克盡職責,大放異彩;為國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復興崗人不變的是「永遠的堅持和不斷的創新」。
透過前輩的傳薪,新一輩的學習努力與奉獻,不僅為國軍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更在全球性的活動中屢次名揚國際,讓世界認識中華民國國軍的軟實力。
本書回顧復興崗那些人、那些事:
記載傳述政校各科系優秀人才的卓越表現,以各學系、各時期人物和重要時事為敘述主軸,涵蓋面甚廣,題材很豐富,為73年來走過政工幹校、政戰學校和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的歷史軌跡,增添無數壯麗色彩或高光亮點。
〡本書特色〡
.歷史的反思︰政工改制或創設政校,在歷經70餘年的現實考驗後,吾人若從《兩蔣日記》,或「反者道之動」中,去深思體察、破除迷障,自可徹悟其間體用、剛柔、虛實的關係,及其裨益於建軍備戰的根本之道。
.法政的信念︰在軍隊的社會性裡,政治與法律兩者,皆不可或缺。對於復興崗子弟而言,不論是在朝或在野,其所信守的法政觀與踐行之道無他,總在存誠務實,不慕虛華,問責於己,不負使命。
.美學的薰陶︰政校雖成立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幸有兩蔣的高瞻遠矚、痛定思痛,乃決然成立各相關美學科系,這無疑是要學子們從「審美」上紮根,從「人性」中探索,從「智慧」裡立足,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乃是從淬煉與內省、沉潛與拓拔之中,展現其時代光華及卓然成就。
【專文推薦】
許歷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楊亭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黃奕炳(政研所16期)
政戰火炬 永放光芒 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
復興崗人 矢勤矢勇,一心一德,在各行各業中展顯風華,
孜孜矻矻 為個人榮光贏得錦標,為社會做出了豐美貢獻。
政工幹校創立迄今,已歷七十春秋。
七十星霜,復興崗人與時代結緣,英華壯采;
有人才華橫溢,有人壯懷書勳,有人藝展豪情,有人筆筆扣心;
有人美聲繞樑,有人戲化人生,有人運籌帷幄,有人異域折衝;
政戰人,在不同的江湖,忍辱發熱,忍苦發光,路迢迢也悟條條 !
半個多世紀以來,雖迭經體制的變遷,人事的更迭,然由各科系培養的優秀人才,不論對國軍政治思想的正確指導,對部隊士氣的鼓舞或是在社會各方面的建設,也多能克盡職責,大放異彩;為國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時代在變,潮流在變,但復興崗人不變的是「永遠的堅持和不斷的創新」。
透過前輩的傳薪,新一輩的學習努力與奉獻,不僅為國軍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更在全球性的活動中屢次名揚國際,讓世界認識中華民國國軍的軟實力。
本書回顧復興崗那些人、那些事:
記載傳述政校各科系優秀人才的卓越表現,以各學系、各時期人物和重要時事為敘述主軸,涵蓋面甚廣,題材很豐富,為73年來走過政工幹校、政戰學校和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的歷史軌跡,增添無數壯麗色彩或高光亮點。
〡本書特色〡
.歷史的反思︰政工改制或創設政校,在歷經70餘年的現實考驗後,吾人若從《兩蔣日記》,或「反者道之動」中,去深思體察、破除迷障,自可徹悟其間體用、剛柔、虛實的關係,及其裨益於建軍備戰的根本之道。
.法政的信念︰在軍隊的社會性裡,政治與法律兩者,皆不可或缺。對於復興崗子弟而言,不論是在朝或在野,其所信守的法政觀與踐行之道無他,總在存誠務實,不慕虛華,問責於己,不負使命。
.美學的薰陶︰政校雖成立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幸有兩蔣的高瞻遠矚、痛定思痛,乃決然成立各相關美學科系,這無疑是要學子們從「審美」上紮根,從「人性」中探索,從「智慧」裡立足,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乃是從淬煉與內省、沉潛與拓拔之中,展現其時代光華及卓然成就。
【專文推薦】
許歷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楊亭雲上將(曾任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行政院退輔會主委)
黃奕炳(政研所16期)
作者簡介
復興崗 校友群(作者30人)
張悅雄、王漢國、李天鐸、蘇偉貞、趙立年、汪威江、王墨林、唐健風、白玉光、熊碧梧、沈 禎、喬振中、賀鐵君、田鑫泉、雷聖凱、邱冬媛、鄭雅文、吳望如、周世文、張玲玲、邱仕友、蔣濟翔、陳東波、程富陽、王先正、祁志榮、林志龍、左化鵬、陳龍禧、溫德生(林野)
復興崗文教基金會
「財團法人復興崗文教基金會」成立於民國78年,由一群熱心公益的復興崗畢業校友所組成。自成立迄今,皆依組織章程運作,現任董事長為李天鐸。
書籍目錄
序一 政戰火炬 永放光芒╱許歷農
序二 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楊亭雲
序三 從兵科軍官視角 回顧復興崗那些人、那些事╱黃奕炳
發行人語 走過璀璨的輝煌年代╱李天鐸
本書導讀╱王漢國
泱泱壯懷
《兩蔣日記》省思大破立 定位政工幹校
政治與軍事社會科學-鳳凰涅槃展新顏
闡揚三民主義 菁英巡迴 甘泉廣弘
前國安局長 蔡得勝 經綸磐安
國安外交戰 宋繼明 豪情錚鳴
從心廬到心戰 共築心城二十年
筆海文星
甚至從未過去的,復興崗文學星圖
張永祥 臺灣影視界 編劇泰斗
吳東權 文傑英風 飄逸迭宕外
隱 地 「雲壓輕雷殷地聲」的爾雅世界
張騰蛟 時代詩聲裡「筆與槍的對話」
賴世雄 英文教父 積健為雄 春常在
歷數金門的軍人作家
書劍新聞
全方位守護中華民國的復興崗新聞人
青報 轉骨電腦 霹靂驚弦
廣播蛻變年代 復興崗人盡顯風騷
影視英華
復興崗影視江山的縮影
影.視.戲劇的先行者與接棒人
滌靈洗魂的 軍中懺情錄
藝傳錦繡
梁氏昆仲 匠心育秀復興崗美術
李奇茂 至情至性 大師豪氣萬千
先期師長弘教 傳承藝術風華
藝術采邑 漫畫、版畫、雕塑、剪紙
聲韻飛揚
美聲饗宴迴盪 風采寄語展望
國軍音樂與歌劇 70鏗鏘鳴史芳
音符精靈 左宏元 駱明道 黃瑩
緬懷 經國先生音樂會 走過璀璨的青天詩章
傳薪傳心
千千木蘭心 亦剛亦柔亦才情
郭慎 經師人師 榮顯體壇
李漢中 洄源鄉愁情 法義照大江
夢迴崗上幾時回
原民崢嶸
高學宗 一道原民文化的彩虹
吳信和 藝繪人「悟」畫冷暖
編輯人語 錚錚襟情
附錄
一、《兩蔣日記》省思大破立 定位政工幹校╱參考文獻一
二、吳東權著作一欄表╱參考文獻二
三、影劇系第一期風雲人物╱參考文獻三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一
政戰火炬 永放光芒╱許歷農
欣聞由復興崗文教基金會籌擘年餘的《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 卷Ⅱ》,即將付梓,邀余作序以為賀,自當義不容辭,欣然以赴。
政工幹校創立迄今,已歷七十春秋。半個多世紀以來,雖迭經體制的變遷,人事的更迭,然由各科系培養的優秀人才,不論對國軍政治思想的正確指導,對部隊士氣的鼓舞或是在社會各方面的建設,也多能克盡職責,大放異彩;為國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歷農有幸曾與許多優秀的政戰幹部同仁共事多年,為國軍的政戰工作略盡棉薄,乃深知政戰工作,對國軍精神建設的發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深知政戰幹部在社會各階層,秉持他們豐厚的學養和見識,乃可以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更是時刻銘記於心。
本專輯所記載政校各科系優秀人才的卓越表現,當只是其中的犖犖大者,歷農深盼能以此為基礎,眾志成城,再創新猷,使政戰火炬,照亮每一角落,並永放光芒,熠熠生輝。實所至盼!
序二
不忘初心 繼往開來╱楊亭雲
《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 卷Ⅱ》即將完稿;稍早,漢國賢棣偕同幾位籌辦的校友再次來訪,並囑撰序文誌賀。與前書《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不同,本書係以母校各學系、各時期人物和重要時事為敘述主軸,涵蓋面甚廣,題材很豐富,為73年來走過政工幹校、政戰學校和國防大學政戰學院的歷史軌跡,增添無數壯麗色彩或高光亮點。
遙想當年,政工改制,創校維艱,前輩先賢,篳路藍縷,胼手胝足,銳意經營,如今終於豐美有成。這一路上,充滿著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篇章,許許多多的人物與事蹟,都值得一再咀嚼回味,薪火相傳,緬懷綿延。在書中,記敘各系眾多校友歷來的傑出表現、努力與風範,無論在軍中或社會服務的優良事蹟,都是榮光璀璨,熠熠生輝,不因時空變化而遞嬗。
在蔣經國先生創辦的學校裡,復興崗子弟人才濟濟,大家始終抱持著年輕時投筆從戎的報國赤誠,堅持「不貪財、不怕死、愛國家、愛百姓」的黃埔精神,即使退伍離開部隊,散落在臺灣社會各角落,仍然默默信守,堅持不渝。正如清代詩人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所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謂著,大家雖已卸甲歸田,依然心繫社稷,不忘初衷,處處展現政戰幹部的熱情與壯懷。
時至今日,睽諸現代戰爭史實,益顯政治作戰的重要性。因此,校友們要踵武前賢,繼志承烈,期使政戰幹部成為國軍精神戰力發揚的重要支撐與憑藉,不負國人所託。
文章試閱
發行人語
走過璀璨的輝煌年代╱李天鐸
為什麼蔣經國總統時期,在國內外環境,那麼艱困的條件下,他可以成功領導中華民國,以「十大建設」開創經濟奇蹟,為我們贏得「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地位?
那時候臺灣錢淹腳目,我們走路也有風!
那個時代,正是經國先生從創辦政工幹校,到政治作戰學校,耗費20年時間,所培養政治、新聞、影劇、音樂、藝術、體育各系的大量人才,散佈在國家社會各個層面,遵循經國先生思想領導、團結一致,基本條件成熟、成功、穩定,所發揮的作用。
這是經國先生的遠見,政校畢業、分佈在各階層的師生,是他改革、改造社會,最基本的力量。
所以復興崗文教基金會,在編撰《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的時候,焦點集中在軍中思想、政戰工作的遂行為主軸,去面對、檢討。
到第二本《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 卷Ⅱ》,從國家、社會、藝術、文化角度著手時,豁然發現那正是我們來到臺灣,臥薪嚐膽、20年有成的輝煌年代,那朵政戰的花,透過新聞筆、音樂歌、影劇演、藝術美,為臺灣社會、人民百姓,創造出一個「安居樂業、富強繁榮」的生活條件,整體國家更充滿活力、希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些積極奮進的條件,是所有研究「蔣經國思想」的單位或個人,經常被刻意遺忘、疏忽、甚至不敢面對、避諱談論的成就,卻忘記那是經國先生在創校之初,要求王昇(化公):找到最好的老師,給予學生最嚴格、包容的訓練。
這才是兩位先師最大的貢獻。
所以:編撰《政戰風雲路 卷Ⅱ》比起卷I,當然難多了,難在「取捨」,因為這「五大業科系」在社會上,人才輩出、頭角崢嶸,還要扛著「復興崗人」的十字架:刻苦、冒險、忍辱、負重,甚至不能夠大聲喊出:我們是政戰孕育的復興崗人!
我們這一代復興崗人,卻承載起那麼多:從大陸逃難帶到臺灣來,從幼年兵在軍中、社會發光發熱,來自五湖四海、中華各省、民族文化的基因種子,這份基因養成胎,型塑這一代軍中所吸收、營養、包容、茁壯、融合成功的文化力量。
這正是我們出版《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卷Ⅱ》,想送給臺灣社會的一本書;讓民進黨人學習正面思考;讓國民黨知所慚愧,他們從來不願承認「思想」的重要性,沒有檢討,怎麼進步?
個人從接任復興崗校友會長,到恢復文教基金會運作開始;感謝10期張悅雄學長,擔任我們的思想導引。
22期喬振中總編輯和26期張志雄,一直是我倚重的左膀右臂。
財務學校10期,我在安全局的工作夥伴,馬繼津學長,全程參與擔任我們的志工。他每週都到復興崗,和30期的孔繁華秘書長,完成財務、帳記,為每筆資金、捐贈,做出清清楚楚記錄,送經教育部審核無誤的財務報表。
復興崗文教基金會董事:王明我、田鑫泉、馮慧智、樂曉天、趙代川、王蒼鴻,及宣捷集團董事長宣昶有的全力資助下,我們完成了項不可能的任務。
感謝14期王漢國學長,率領30期程富陽、預官轉役(上校退伍)陳東波、36期王先正、38期祁志榮,及各系代表團隊的竭心盡力,以將近兩年時間,共同完成這本《政戰風雲路 卷II》的鉅著。
這是我們所有「復興崗人」對歷史的交代。
本書導讀
╱王漢國
復興崗文教基金會繼2021年底出版《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之後,在李天鐸董事長的提議暨榮民榮眷基金會的贊助下,創作團隊又毅然決然地邁出了一大步,此即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政戰風雲路 卷Ⅱ》這部專著。
作為一部類校史,它必然涉及時空變遷的龐雜,面對許多紛至沓來的人物與事件,如何書寫不失其真,如何說理不違其善,又如何舖敘而見其美,胥賴每一位書寫者以面對歷史,誠實不欺地,從文獻或專訪裡來爬梳、整理和詮釋,以期彰顯復興崗人迭宕起伏的壯采和弦。
崗上往事.今人細說
本書的研究設計與範圍,是以1952年政工幹部學校創立之初所成立的六個系(政治、新聞、音樂、美術、戲劇、體育),以及1960年代增設的法律系為主軸的。諸君且莫忘,那可是個「天地軍麾滿,山河戰角悲」的年代,軍心士氣的提振、國政綱常的維繫,乃至如何彌合一個個離散家庭的傷痛,皆是迫切而棘手的課題。
彼時,創校維艱、從無到有。其中如覓校地、徵賢才、籌經費、建學舍,固屬萬般艱難、煞費苦心,但樹校風、立校訓、求慧性、除妄念,無疑更顯得重要而垂諸久遠。如今,若細數各系傳承七十餘年的系訓,無一不是以「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不固則思慮不達」,相期於萬千學子,展佈於革命征途的。
由復興崗人,說崗上事,既是面對歷史,也是面對自己,更是面對一切能言或不能言。而我們這一群志同道合的創作夥伴,以「全觀敘事」、「直觀其心」之法,相期共勉,惟細索復興崗史,值得撰述者眾,實難周全,只能以「引玉拋磚,投礫引珠」態度,勉力而為;於是「一刀一痕,痕痕生輝,幾番刀起刀落,就是一樁樁超然的美之完成」。(魯蛟語)
日月交替,斗轉星移。話說崗上事,自有著無盡的回憶、訴說不完的跨世紀辛酸。而團隊夥伴在歷史剝復中,人物更迭裡,始終秉持著「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理念,謙謹於心,敏求於史,雕藝春秋,全力以赴。
本書包括有「學術鑽探」與「專訪憶往」兩類文體,行家入列,精彩可期。尤其,在過往的六百多個日子裡,「千呼萬喚始出來」,是切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互勉;「心有靈犀一點通」,是會意;「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則是開悟。
經歷此番淬鍊,本書不但掌握了「政工改造」的思想精髓,也體現了「崗上兒女」的使命責任,青山依舊在,我們始終沒有忘記,那是用無數的青春生命和熱血織就的,以不變的初心和慧運鑄成的。
風雲之路.師恩永懷
本書的三十三篇集文,既有往日舊情,也有惕勵當下,更有叮嚀未來。尤其是師長們那栩栩如生,鮮活如初的音容笑貌,迄今難忘。
韓愈論〈師道〉,最為後世推崇者,殆為「傳道、授業、解惑」三事,其實「薰陶」二字,寓意更為深刻。蓋前者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而後者則強調教師應富於人格魅力,以之發揮其陶、薰染之功。此即,一為經師、一為人師是也。
回顧復興崗政工幹校創立迄今的七十餘年,從克難建校到規模初具,從禮聘名師到完備體系,從敦品勵學到為人師表,從掌握教軸到發揮影響,無一不是從「追隨杖履」和「從師之道」中所獲得的。而師長們所敦敦教誨者,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督勉。
感念師恩是情真意切、脈絡可循的。因為師長們賜予我們的是知恩的、倫理的、和諧的教化;要求的是健康的、向上的和光明的生命態度,以及富有正氣的、磊落的、坦蕩的價值觀。誠如鄭板橋詩云︰泱泱壯懷「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若無當年的啟蒙和教化,少年安得長少年,海波焉能變桑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秉此耿耿初衷,我們終於一一說出了久蘊於心、垂諸久遠的師生情。
信仰之旅.止於至善
固然,復興崗人筆下的學府風采,姿容不一;訴說的人文情懷,各有千秋,但始終環繞著一個核心,那就是對「止於至善」的堅持和信守。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我們的「信仰之旅」,是由此開展的,一如從「日月既出而爝火不息」中,去找到人生目標和不朽典範。
今以新書示人,贏得讀者喜愛,是最高的獎勵。最後,我們冀望藉由本書能得到以下的三點肯認︰
一、歷史的反思︰政工改制或創設政校,在歷經70餘年的現實考驗後,吾人若從《兩蔣日記》,或「反者道之動」中,去深思體、破除迷障,自可徹悟其間體用、剛柔、虛實的關係,及其裨益於建軍備戰的根本之道。
二、法政的信念︰在軍隊的社會性裡,政治與法律兩者,皆不可或缺。對於復興崗子弟而言,不論是在朝或在野,其所信守的法政觀與踐行之道無他,總在存誠務實,不慕虛華,問責於己,不負使命。三、美學的薰陶︰政校雖成立於兵荒馬亂的年代,幸有兩蔣的高瞻遠矚、痛定思痛,乃決然成立各相關美學科系,這無疑是要學子們從「審美」上紮根,從「人性」中探索,從「智慧」裡立足,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故可曰︰復興崗人的壯采和弦,乃是從淬煉與內省、沉潛與拓拔之中,展現其時代光華及卓然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