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歷史怎麼改變的,化學知道:歷史、化學放在一起看,事件因果更清楚,文明的演進總受化學元素、反應、新材料左右。
原文書名:ンтЗЬэみ世界史 ガソ時、化学ゎ時代メ変りギ!
產品代碼:
9786267328286系列名稱:
TELL系列編號:
DL0058定價:
540元作者:
大宮理譯者:
李貞慧頁數:
352頁開數:
17x23x1.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904出版日:
20230904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CIP:
340.9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是製造雷達的二戰物資。
◎讓日本浮世繪畫家愛不釋手的顏色普魯士藍,其實是「鐵離子」。
◎硝石、碳、硫磺產生的化學反應,促成了蒙古帝國的誕生:黑色火藥的霸業。
◎硫化法的誕生,提升了橡膠耐用度,變成四季可用的發明,讓人類行遍天下。
作者大宮理是日本三大升學補習班之一河合塾的化學講師,
被學生譽為最會說歷史故事的化學老師。
化學就是計算酸鹼值、背元素週期表,還要寫化學式……十足硬科學,
如果從歷史看化學,就會明白很多事件都是受物質、元素、新材料左右,
是化學變化了這歷史。
大宮理以「元素」和化學變化為歷史舞臺的主角,
解釋化學物質與成分如何互相影響、產生關聯,影響人類文明的劇情走向。
就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納斯.鮑林說的:
「全球發生的事都是由化學反應左右,政治和國際關係也不例外。」
◎用木炭還原鐵,再搭配風箱──製鐵技術創建了亞述帝國。
西亞高原上的戰爭民族西臺人如何稱霸?靠鐵製武器打敗青銅武器。
亞述人(敘利亞人)也從西臺人手中獲得鐵器,在東方建立亞述帝國。
◎凝灰岩與熟石灰,建起了整個羅馬帝國!
羅馬人的文明多發達?有8萬公里的幹線道路網、屹立1800年以上的萬神殿,
包括羅馬浴場都是用水泥蓋的!
◎硝酸鉀加上銅、錫合金,促成歐洲近代國家。
鑄鐘師用銅、錫合金製造青銅大炮,
煉丹術配方──硝石、木炭、硫磺,誕生了黑色火藥。
大炮加火藥,就此改寫歐洲史。有錢領主爭相購買,沒錢城邦只能被打敗,
火炮誕生後400年,歐洲就從超過500個大、小城邦,剩下25個近代國家。
◎碳、氫、氧和咖啡因,奠定工業革命。
碳、氫、氧結合成煤炭,不僅推動蒸汽機,焦煤更能提升煉鐵效率。
而咖啡因這種生物鹼,能讓工人保持清醒,滾水煮茶更能殺菌,
工業都市人口得以增長,支撐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納離子(鹽)如何改變歷史?
無論哪個政權,鹽都是專賣,因為想吃鹹只有鈉離子,無可替代。
秦靠鹽稅統一六國,但鹽稅過重也帶來災禍:黃巢之亂、法國大革命。
◎乙醚容易取得,但沒人知道能用在手術麻醉,直到1846年!
加熱乙醇和濃硫酸就可取得乙醚,而且靠體溫就能讓它蒸發。
發明麻醉前,人類靠什麼止痛?鴉片、氧化亞氮、威士忌,甚至木槌!
直到1846年,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首次用乙醚全身麻醉。終於不用忍痛了。
德國製造第一個彈道飛彈V2火箭,燃料用馬鈴薯就能製造──乙醇!
大自然中的鈾235純度只有0.7%,無法用在原子彈,得濃縮提煉到接近100%。
棕櫚酸鋁、環烷酸鋁製成汽油彈,讓東京庶民區化為一片焦土,10萬人以上喪生。
歷史、化學互不相關?放在一起看,事件因果更清楚,
文明的演進總有化學反應在左右。
◎塑膠袋的原料「聚乙烯」,是製造雷達的二戰物資。
◎讓日本浮世繪畫家愛不釋手的顏色普魯士藍,其實是「鐵離子」。
◎硝石、碳、硫磺產生的化學反應,促成了蒙古帝國的誕生:黑色火藥的霸業。
◎硫化法的誕生,提升了橡膠耐用度,變成四季可用的發明,讓人類行遍天下。
作者大宮理是日本三大升學補習班之一河合塾的化學講師,
被學生譽為最會說歷史故事的化學老師。
化學就是計算酸鹼值、背元素週期表,還要寫化學式……十足硬科學,
如果從歷史看化學,就會明白很多事件都是受物質、元素、新材料左右,
是化學變化了這歷史。
大宮理以「元素」和化學變化為歷史舞臺的主角,
解釋化學物質與成分如何互相影響、產生關聯,影響人類文明的劇情走向。
就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納斯.鮑林說的:
「全球發生的事都是由化學反應左右,政治和國際關係也不例外。」
◎用木炭還原鐵,再搭配風箱──製鐵技術創建了亞述帝國。
西亞高原上的戰爭民族西臺人如何稱霸?靠鐵製武器打敗青銅武器。
亞述人(敘利亞人)也從西臺人手中獲得鐵器,在東方建立亞述帝國。
◎凝灰岩與熟石灰,建起了整個羅馬帝國!
羅馬人的文明多發達?有8萬公里的幹線道路網、屹立1800年以上的萬神殿,
包括羅馬浴場都是用水泥蓋的!
◎硝酸鉀加上銅、錫合金,促成歐洲近代國家。
鑄鐘師用銅、錫合金製造青銅大炮,
煉丹術配方──硝石、木炭、硫磺,誕生了黑色火藥。
大炮加火藥,就此改寫歐洲史。有錢領主爭相購買,沒錢城邦只能被打敗,
火炮誕生後400年,歐洲就從超過500個大、小城邦,剩下25個近代國家。
◎碳、氫、氧和咖啡因,奠定工業革命。
碳、氫、氧結合成煤炭,不僅推動蒸汽機,焦煤更能提升煉鐵效率。
而咖啡因這種生物鹼,能讓工人保持清醒,滾水煮茶更能殺菌,
工業都市人口得以增長,支撐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納離子(鹽)如何改變歷史?
無論哪個政權,鹽都是專賣,因為想吃鹹只有鈉離子,無可替代。
秦靠鹽稅統一六國,但鹽稅過重也帶來災禍:黃巢之亂、法國大革命。
◎乙醚容易取得,但沒人知道能用在手術麻醉,直到1846年!
加熱乙醇和濃硫酸就可取得乙醚,而且靠體溫就能讓它蒸發。
發明麻醉前,人類靠什麼止痛?鴉片、氧化亞氮、威士忌,甚至木槌!
直到1846年,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首次用乙醚全身麻醉。終於不用忍痛了。
德國製造第一個彈道飛彈V2火箭,燃料用馬鈴薯就能製造──乙醇!
大自然中的鈾235純度只有0.7%,無法用在原子彈,得濃縮提煉到接近100%。
棕櫚酸鋁、環烷酸鋁製成汽油彈,讓東京庶民區化為一片焦土,10萬人以上喪生。
歷史、化學互不相關?放在一起看,事件因果更清楚,
文明的演進總有化學反應在左右。
作者簡介
大宮 理
於日本東京都練馬區出生長大。東京都立西高校畢業後,在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應用化學科,於機能性高分子化學的研究室從事研究,卻因為父親宣告破產,生活極度貧困而無法就讀研究所,在不被關愛的情況下畢業,成為補習班化學講師。
在代代木講座負責衛星電視課程等,之後成為河合塾講師,於日本中部地區的河合塾授課,並負責編纂教材、製作模擬試題。
已出版多本著作,如《這本魔法書幫你克服不擅長的化學》、《如果亨利·貝克勒沒有發現放射性》(以上由PHP研究所出版)與學習參考書等。管理iOS App「速食化學」(ユ⑦ЗУ化学)。
譯者簡介
李貞慧
臺大工商管理學系畢業,日本國立九州大學經濟學碩士,取得中國生產力中心第10屆中日同步口譯人才培訓研習班結業證書,擅長中日對譯,目前專職從事醫學、核能、光電、機械設備、電機工程、金融商業、美容等口筆譯工作。
譯有《膽小者的股票獲利法則全圖解、》《美股獲利入門,睡覺時間賺遍全世界》、《賺錢公司也會倒閉!讀財報最常犯的40個誤解》、《蘋果、亞馬遜都在學的豐田進度管理》等書(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書籍目錄
推薦序一 用文明史介紹化學,用化學介紹文明史?╱陳竹亭
推薦序二 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如何用化學改變歷史?╱林厚進
第1章 宇宙的誕生──所有物質皆由原子組成
第2章 植物纖維製造織品,文明發展第一步
第3章 從青銅到電解技術──掌握金屬就掌握權力
第4章 引爆革命與戰爭的火種──納離子(鹽)
第5章 羅馬帝國時代──水泥和石灰築成的帝國
第6章 伊斯蘭崛起──超級武器希臘之火
第7章 火藥普及──蒙古帝國的誕生
第8章 文藝復興──因印刷而興起,因火炮劃下句點
第9章 銀礦引發宗教改革,西班牙稱霸世界
第10章 化學與鍊金術分道揚鑣
第11章 工業革命──焦煤煉鐵奠定基礎
第12章 從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
第13章 20世紀,由人工合成塑膠揭開序幕
第14章 一戰──大規模毒氣戰首次出現
第15章 聚乙烯、鐵氟龍促進武器研發
第16章 二戰──誰的化工實力強,誰就能勝利
結語 從歷史角度,說明事件的主角──化學(物質)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序一
用文明史介紹化學,用化學介紹文明史?
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常務董事╱陳竹亭
「學科」(discipline)在人類歷史上的發展,自從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分類了對大自然的認識之後,知識的進程與演化常常就是各有專精。中古歐洲成立大學(university),就開始了學科的研究。古希臘的自然哲學到了十五至十七世紀,哥白尼的天文學結合了克卜勒的數學,加上伽利略始創的物理理論與實證方法,終於在牛頓手上提出集大成的萬有引力定律,近代物理學於焉誕生。
最早對物質的想像與「化學」有關聯的哲思,雖然也可以溯及古希臘時期,但是近代化學學科的發跡,則是從十七至十九世紀羅伯特.波以耳(Robert Boyle)、拉瓦節(Antoine Lavoisier)、道耳頓(John Dalton)等用實驗證明了元素、化學反應的概念和原子理論,才算踏上正軌。但是從人類有了技術或稱技藝(technology)後,譬如發明了農牧業,文明就開始了。把約三百多年的近代化學學科概念和知識,與綿延一萬年的文明史,還加上了全書起首的宇宙霹靂與創世、地球形成與創生、自然環境與生命演化,統統結合到一本書內,該如何撰述?
進入二十世紀,近代化學對於物質世界微觀尺度(microscopic scale)的認知與操作技術,都已經十分熟稔發達。有人就把化學稱作「中心科學」(central science),其意義是指物質世界中,化學學科連結並貫穿了較偏理論與抽象概念的數學與物理學科,以及指向應用的生物(後稱生命科學)、地質、大氣、海洋(現集合成地球科學)。此外,還有醫學、藥學、農學、材料學以及各種工程……這些都與物質有關。化學的角色恰居中央要津,遂在科學的眾學科中榮登中心之位。
作者編著本書的脈絡,事實上是以人類文明的技藝史為主軸,彙整了從技藝的發明過程、發明家,到傳說、軼事,然後從科普的角度,簡介近代化學知識,對物質世界的諸般技藝提出說明與理據,同時也介紹化學史或人類文明史的來龍去脈。說不完的故事不僅提升了化學知識的可讀性,也明顯提升了化學面對生活所觸發的文化性。
當然,一萬年漫長的人類文明史演化,加上了在物質、產業、生活中發現與發明的吉光片羽,以及闡釋與介紹近代化學科普化的知識、見識、常識,使讀者讀起技藝史,更能夠萌生盎然的趣味;反之,用歷史敘事的方式述說較為冷僻的化學知識或原理,就顯得貼近生活,讓化學因此平添了社會、文化的親和力。也許,兩種觀點偶而會產生時序上的違和感,但整本書一氣呵成,仍算是瑕不掩瑜。
今日「科學傳播」表面上的型態越來越多樣化。日本作者把漫長歷史和化學編織成書也算巧思,內容仍然不脫日本人治學嚴謹的有板有眼,對兩種學科都維持內容的絲毫不苟。用「海陸雙拼特餐」來形容本書也不為過,說不定正中了許多讀者嘗鮮變化的胃口也未可知!
推薦序二
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如何用化學改變歷史?
賽先生科學工廠創辦人╱林厚進
曾經有個熱門的題目引發眾多討論:假如你擁有一把加特林機槍,而且子彈無限量,那麼當你回到三國時期,是否就能夠統一天下?
如果這個題目引發了你的興趣,代表你一定也曾這麼想像過。如果帶著關鍵的知識或技術,穿越回到過去的任何時空,是否就能天下無敵?接著要思考的是,你到底該選什麼年代,以及要帶著什麼樣的關鍵技術?只要稍微延伸一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事情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例如,當你擁有無敵的武器,你要如何避免對手從遠方將你團團包圍,讓你活活餓死?或是在這一攻一守之間,對方可能直接派出暗殺部隊,偷偷取你性命。
就算你什麼都不管,想要一路帶著槍直接往前衝,那麼還得發明機動車輛;就算你穿越時空的時候帶上車子,你還得要會開採石油來作為燃料,你也需要學會各種加工技術,來生產槍枝及車輛的維修零件。而且你還得思考,要做到什麼職位才能調得動工匠?要積累多少財富才能平衡支出?是否有足夠的農業知識度過大饑荒?是否還需要什麼水利知識來度過大洪水?管理全國的時候,到底要用什麼政治制度等一連串的問題,就會從眼前一直冒出來,等待你解決。
在讀本書的時候,就像看著前述整個過程的演進。我們彷彿看到有個人穿越到了沒有銅器的時代,而他發明了銅器,因而稱霸全球。但是他穿越前沒有先上網查好怎麼製作鐵器,所以下一個穿越的人在他之後到達,就發明了鐵器,又稱霸了全球。其實在過去的歷史中,有很多革命性的變化,都因為天時地利與無限的巧合才會發生。當出現了像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或是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這種,想法明顯大幅超越當時年代的天才,我們也會偷偷懷疑,他們是不是帶著關鍵技術、卻穿越錯了年代,導致不被當代的人理解。
直到現代,這件事情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人們還是不斷尋找著新技術與新方法、新材料,嘗試顛覆我們現在所有生活的面貌。差別只在於,過去我們花了250萬年,才從石器時代走到鐵器時代,而現在iPhone每年就換一代了。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可以回到過去,記得帶上這本書,選個好知識,找個好時代,去稱霸世界吧!
文章試閱
製造鐵器的民族稱霸世界
人類利用鐵,據說是起源於隕鐵(主成分為鐵的隕石)。似乎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已經有初步的煉鐵工藝了。
煉鐵時必須從原料鐵砂(磁鐵礦)和鐵礦石等、鐵和氧結合的氧化物上,將氧原子剝離。鐵和氧的結合力很強,要剝離氧原子需要龐大的勞力。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得要巨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出馬,才可能拆散一對感情很好的戀人一樣。
以專業的說法來說,在鐵離子(Fe3+ 等)加上電子、以成為鐵的製程十分重要。加上電子(結果剝離了氧原子)的這種反應,就稱為還原反應。
為了要還原,就得要有會釋出電子的還原劑(給對方電子的投手)。木炭
=碳(C)會釋出電子,同時剝離和鐵結合的氧,生成一氧化碳(CO),甚至是二氧化碳(CO2),可說是理想的還原劑。
此外,要還原鐵的話,還必須有高溫。如何讓產生反應的爐達到高溫,就是關鍵所在。如果只是漫無目的的燃燒木炭,也無法得到所需的高溫。烤肉時,如果只是放好木炭點火,火勢也猛烈不起來,必須送入大量空氣(氧)才行。
因此人類發明了「風箱」,也就是腳踏有如手風琴的折疊部分,能噗噗的送入空氣的裝置。吉卜力電影《魔法公主》(パソソん姫)中,女性們拚命送入空氣的場景,用的就是風箱。
西元前1500年左右,開始定居在現今土耳其的西臺人,利用從鐵礦石煉製鐵的技術,用鐵製武器打敗青銅器武器,成立帝國。不過,當時煉鐵用的是原始的小型爐,無法到達太高的溫度,所以只能得到半固體狀態的鐵。從真正的鐵溶液煉鐵,是在之後的時代才有的技術。
此外,當時得到的鐵當中含有許多雜質,必須花功夫才能讓鐵變硬。從爐中取出半固體的鐵,必須再經過烤、敲擊,燒除表面的雜質,或是燒烤敲擊等鍛造作業。
亞述人從西臺人手中取得鐵器,獲得強大武力,征服了巴比倫尼亞(西元前729年),在東方成立了人類第一個世界帝國。這也是因為人類有了鐵器等強大的技術能力。
人類利用金屬的歷史,可以用遊離傾向(ionization tendency)來說明。所謂的遊離傾向,指的就是金屬有多容易釋出電子、成為陽離子的傾向。這個傾向由大到小依序是鋁(Al)>鐵(Fe)>銅(Cu)>金(Au)。
除了黃金和白金以外,幾乎所有金屬都是以原子失去幾個電子的陽離子狀態,存在於礦物等物質之中。要煉製金屬,就必須在這些陽離子上加上電子。黃金的遊離傾向太小,所以不是以陽離子的狀態,而是以原子的狀態集中成金屬的黃金狀態,人類只要發掘並採集即可,因此黃金自古以來廣為人類利用。
遊離傾向小的金屬陽離子會立刻接受電子,因此容易還原成金屬,只要透過加熱,或使用會釋出電子的木炭等加熱等簡單的操作,即可由銀離子和銅離子得到銀和銅(青銅器時代)。
如果是鐵離子,就必須有更高的溫度才能還原成金屬,因此需要利用風箱以達到高溫的技術(鐵器時代)。
到了20世紀、進入了鋁的時代,人類發明出電解技術,將電子強加在遊離傾向大的鋁離子上。
人類利用金屬,花費數千年追溯遊離傾向,從金到銅,再由鐵到鋁。
利用混凝土,鋪設鉛水管、沖水馬桶
水泥這個字源自拉丁語的「caementum」(「碎石、粗礫石」的意思)。作為羅馬官方語言的拉丁語中也有這個單字,表示在古羅馬時代,這項技術就已經開花結果了。
順帶一提,水泥粉末加入水和砂礫變成混凝土,這個字則來自拉丁語的「Concretus」(「濃、硬化」的意思)。「Con」是一起的意思,而「Cretus」則是成長的意思。「Cretus」有越來越大的印象,漸強(crescendo,「越來越大」的音樂術語」)、弦月(Crescent)這些字也都有一樣的語源。
根據古羅馬代表性的建築家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長達10本的紀錄(《建築十書》)表示,在「維蘇威火山(Vesuvio)火山灰中產生的凝灰岩(以矽的氧化物和鋁的氧化物為主體),混入熟石灰(氫氧化鈣)後,就可製造出優良的水泥」。
羅馬人從大自然取得天然水泥,用來鋪路、建造水道橋、築港口等的護岸和堤防、蓋卡拉卡拉浴場(Baths of Caracalla)和萬神殿等,發展出高水準的土木技術。古羅馬許多建築物都是用混凝土建造,也就是用天然水泥去黏著並硬化石塊、浮石、磚頭碎屑等,表面再用石頭或磚頭裝飾。古羅馬可說是用水泥和混凝土築成的帝國。
羅馬自古以來就是多神教,神殿是用來在一個地方祭祀眾神,所以才被稱為「萬神殿」(Pantheon)。拉丁語中「Pan」表示所有之意,而「Theos」則是神的意思。默劇(Pantomime,「模仿一切」之意)、泛美(Pan American,意指「美洲大陸全部」)等字中的「Pan」也有相同的意含。
萬神殿的一部分由大理石構成,但主結構用的是天然混凝土。現今的萬神殿是西元128年,由哈德良(Hadrian)皇帝重建,即使之後已經過了一千八百年以上,至今仍保存完整。
古代建築物可長期保存的耐久性,現代鋼筋混凝土高樓、超高層公寓大廈完全無法望其項背。或許很多人以為:「比起古代的混凝土建築,鋼筋混凝土的耐久度不是應該更好嗎?」其實還真不是如此。
古羅馬包含混凝土在內,以壓倒性的土木技術傲視當時,最具象徵性的便是鋪設了總長8萬公里的幹線道路網等。凱撒原本也很重視工兵隊,工兵會在前線花數天築橋。西元前52年高盧的阿萊西亞(Alesia)之戰中,工兵挖掘龐大土石,為羅馬軍帶來勝利。
古羅馬人充分活用混凝土,證明已有高水準的文明。不僅如此,羅馬帝國還鋪設了鉛水管,甚至還有沖水馬桶。支撐如此多元的文明,關鍵就在於羅馬人活用的豐富素材。
現今已成環境問題而蔚為話題的石棉(Asbestos),當時的人們也已經在利用了。石棉是以矽和氧為主體的化合物,是由微細纖維組成的礦物,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粗約毛髮的千分之一,如針尖般的微細纖維。石棉由古希臘語的接頭詞「a」(「沒有……」之意,表示否定)和「sbestos」(表示「滅亡」)組成,意思就是「不滅」,這是因為石棉即使在火焰中,也不會起火燃燒。
由石棉礦石中取出纖維,編織後就像是一塊布。古羅馬時代除了把這種布用作燈芯,也用來在火葬時包裹遺體,以免柴火灰燼和遺體的骨灰混雜在一起。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鹽改變了世界歷史
鹽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要物質,也是唯一的鹹味來源。人類的神經系統是讓離子進出細胞內外,產生電以傳遞信號,所以必須有鹽的鈉離子(Na+)、氯離子(Cl-)。鹽之所以在味覺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鹹味),應該就是為了維持這個系統的運作。
甜味分子是果糖和蔗糖分子,有能夠替代的人工甘味料分子。但除了鹽以外,就沒有其他的鹹味來源。鹹味的原因物質是鈉離子(Na+),因為它是簡單的離子,反而沒有替代品。
正因為鹽是必需品,在世界史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北歐用岩鹽和北海的鯡魚製成鹽漬鯡魚,十三世紀開始發展出漢撒同盟等商業地區。古今東西的主政者都對鹽設置專賣制,徵收高額稅金,也因此發生了好幾次民眾叛亂。
看看由私鹽商人引發、最終導致唐朝滅亡的黃巢之亂,還有對法國鹽稅(Gabelle)不滿而爆發的法國大革命等,鹽可真是改變歷史的物質。順帶一提,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已於西元1790年廢除鹽稅制度,但是後來拿破崙征戰歐洲時因為戰爭經費不足,所以1805年拿破崙又恢復徵收鹽稅,一直到1945年為止。
鹽有多重要?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單字和鹽有關就知道了。「Salaryman」(上班族)這個和製英語的由來──「薪資」(Salary),就來自拉丁語「Salarium」(用來買鹽的銀幣)。沙拉(salad)、臘腸(拉丁語「salsicus」)、義大利臘腸(Salami)也都來自拉丁語「Sal」(表示「鹽」)。
生存的必要物質──鹽,寫下了交易史,也成為革命和戰爭的火種。但現今社會中沒人在意它的存在,被認為是隨時可得的平凡物質。不僅如此,鹽還被當成是帶來高血壓等現代文明病的禍首,成為公敵。人類甚至用最尖端的技術和龐大的勞力,致力於減少食品中的鹽分。
中國在春秋時代之後,進入戰國時代,一直持續著弱肉強食的歷史。西元前247年,小國秦國的趙政在13歲即位,開始統治,接著他陸續征服周遭國家,最終統一中國。這段歷史有如大受歡迎的日本漫畫《王者天下》(ワ⑦ヲФу)的故事一樣。
趙政率軍攻打鄰國韓國後不過9年,也就是在西元前221年,成功統一中國,成為中國第一位皇帝,自稱始皇帝,也就是開始的皇帝。從這一刻開始,一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為止,中國一直由皇帝統治。
秦王朝特徵之一,就是建設規模大到難以想像的公共事業,如建造萬里長城和兵馬俑等。這麼做必須有龐大的財源,其中之一據說就是鹽和鐵的專賣制。
所謂的專賣制,就是由國家來管理生產、流通、銷售的系統。國家用便宜的價格買進生活必需品,再高價轉售民眾,得到龐大的收入。這種最古老的鹽專賣制,不久後就普及到全世界。日本在1905年至1997年,鹽一直都採用專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