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名為和平的戰爭:武裝暴力與帝國時代的全球秩序

原文書名:They Called It Peace: Worlds of Imperial Violence


9786267376898名為和平的戰爭:武裝暴力與帝國時代的全球秩序
  • 產品代碼:

    9786267376898
  • 系列名稱:

    Beyond
  • 系列編號:

    0LYO0081
  • 定價:

    550元
  • 作者:

    勞倫.班頓 Lauren Benton
  • 譯者:

    唐澄暐
  • 頁數:

    352頁
  • 開數:

    14.8x21x2.0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未定
  • 出版日:

    未定
  • 出版社:

    衛城-遠足文化
  • CIP:

    711
  • 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他們創造一片荒蕪,卻稱之為和平!
從劫掠殖民地到「特別軍事行動」,古今帝國如何合理化戰爭與衝突,悄然建立起延續至今的全球秩序?
湯恩比獎得主班頓,挑戰帝國史認知的顛覆之作
橫跨六百年與四大洲的案例研究,結合法律與政治思想的全新視角。
從「小規模戰爭」和「戰爭法」的面向,重探帝國殖民歷史。
帝國的時代隨著二戰結束而消逝,但帝國的暴力卻從未遠去。當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義入侵烏克蘭,試圖將對他國的武力侵略包裝成自己的內政問題,或是中國藉由維穩政策壓迫境內的少數民族,它們其實正在操演一套淵遠流長的、將暴力合理化與常態化的帝國模式。
為了理解此一模式並拆解戰爭的修辭,享譽盛名的帝國與法律史學者班頓決意探究這種武裝暴力形式的起源與流變。她以極其敏銳的智識眼光,關注過往經常被研究者忽略的、帝國在其統治邊界上爆發的小規模戰爭與衝突。班頓仔細爬梳自十五世紀開始,歐洲殖民帝國和中南美洲、亞洲與非洲地區人民交火的各種案例後發現,許多時候帝國都聲稱這些衝突是基於自我防衛、保護臣民利益的有限開火,而且是為了防止情勢進一步惡化,但總是對當地社會帶來驚人的死傷與破壞。她的分析也指出,不同於法律能夠有效遏止國家暴力的普遍想法,法律在這樣的過程中反而賦予帝國的統治者及其代理者相當大的自由度與詮釋空間,使他們可以恣意發動攻擊,並侵占原不屬於他們的土地與資源。
本書透過對帝國與殖民、法律制度與政治思想的深入剖析,以及閱讀歷史材料的全新視野,揭露帝國如何善用介於全面開戰與和平狀態之間的灰色地帶,將統治的觸角伸到其力所能及的每一處,進而塑造出當代的全球秩序。
「我們生活在作者所描述的現實,以和平之名進行的小規模戰爭依舊存在,且持續影響今日的世界。」──克里斯多福•克拉克,知名歷史學家

作者簡介


勞倫.班頓(Lauren Benton)
耶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因為對全球史、帝國史、法制史與殖民史研究的重大貢獻而獲頒湯恩比獎。她還是柏林獎、古根漢獎學金、法律與社會協會圖書榮譽獎、世界史協會傑利.本特利獎、美國社會學學會華勒斯坦圖書獎等多項國際殊榮的得主。
代表著作包括《尋求主權:歐洲帝國的法律與地理學,1400-1900》、《對秩序的憤怒:大英帝國與國際法的起源,1800-1850》等。

譯者簡介


唐澄暐
作者、譯者,喜歡怪獸和被忽視的往事。著有小說《陸上怪獸警報》等,另在「疑案辦」、「電影神搜」等網站撰寫專欄,介紹怪獸電影、真實怪獸事件、懷舊玩物等。譯有《怪獸大師圓谷英二》、《人慈》、《尼泊爾:不平衡的邊界》、《覺醒:東西方交會下近代西方思想文明的重生與轉變》、《再玩個一關就好了》等書。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1. 追溯帝國合理化武裝暴力的源頭與發展,理解當今世界局勢不可或缺的權威著作。讀者可從書中描寫的歷史中看見世界強權擴張利益的既定模式,藉此更加理解國際政治,並對相關議題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2. 看待帝國殖民歷史的嶄新視角,享譽國際的歷史學家第一本繁體中文譯作。本書作者班頓是帝國史、殖民史和法律史的重量級學者,作為將班頓介紹給臺灣讀者的首部著作,本書也具有相當獨特的意義。《名為和平的戰爭》將目光放在介於全面開戰與和平狀態之間的「小規模戰爭」上,告訴我們魔鬼藏在細節裡,帝國領地的擴張與全球秩序的建立不僅來自知名的戰役,更多時候是由巧立名目的蠶食鯨吞所決定,這樣的策略也對當時包含臺灣在內的東亞世界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小規模戰爭到帝國的暴行
第一部 掠奪的世界
第二章 藉由劫掠與屠殺來征服
第三章 私人掠奪物與公開戰爭
第二部 武裝和平的世界
第四章 遠方的劣行
第五章 拯救臣民,尋找敵人
結論  帝國暴力的陰影

推薦序/導讀/自序


前言
一九六七年九月,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在談越戰的演說中,列出了美國必須把這場愈來愈不得人心的戰爭打到底的理由。其中有個主張是,有限的暴力會防止慘烈的暴力,甚至能防止核戰。詹森政府承諾進行謹慎的戰爭升級。但到了那年年底,派至東南亞的美軍已有五十萬人,而死亡和毀壞的規模,徹底抹消了每一種以戰促和的概念。
我是越戰期間在美國成年的。我就跟同世代的許多人一樣,覺得這場戰爭十分可憎,根本是場悽慘悲劇。然而我同時也意識到自己對越南及其歷史有多不瞭解、對於美國與歐洲帝國主義的認知有多貧乏,因而十分難受。有人主張,遠方的戰爭是可以控制的,或許還服從於更高層次的目的;要怎麼去批評這主張,我的想法還很模糊。
多年後,等到我開始研究歐洲諸帝國史時,我跟許多歷史學家共事,拚了命要更深入瞭解帝國過往。在我寫下這幾行的同時,我周圍堆滿了書名有著「帝國」的近期出版書籍。這些書分析了歐洲對全球的影響力當初是怎麼搖搖晃晃地起步,以及問題重重的帝國統治運作方式。它們把美國的特徵歸納為有著歐洲諸帝國性質的帝國式國家(empire-state)。它們繪製出一幅鎮壓的世界地圖,圖上同時記錄著反叛活動、存留下來的原住民主權,以及多元並存。但我年輕時的一些難解之謎依然存在。世界上的小規模戰爭持續激增,其中許多都呼應著帝國暴力的邏輯和語言。政府仍然堅稱能發動有限戰爭,而且是必要之舉。至於不被歸類為戰爭的暴力行動,其正當理由依舊是含糊又間接。
這本書把小規模戰爭放在新全球秩序史的首要核心。首先,它展現了世界各地的社會是如何採納劫掠(raid)和捉拿俘虜這兩種做法。歐洲帝國從十五世紀開始,以嶄新的組織動員規模來執行這些古老的做法。發生在諸帝國境內以及邊界上的衝突,構成了一個全球掠奪建制。權力日漸不平等,導致十八、十九世紀出現了新的暴力架構。當歐洲人主張自己有權制定戰爭法並干涉任何地方事務來保障帝國的臣民及利益,他們便組成了一個由少數世界強權所主宰的武裝和平建制,並不斷向外蔓延。
我一路追溯這些模式的起源,結果發現連串小衝突替極端暴力鋪路的情況頻繁到令人震驚。在宣傳中號稱小而可控的戰爭,使平民百姓受到了似乎突然免除義務不必克制殘酷行為的士兵猛烈攻擊。乍看能強化安全的戰略,製造慘烈災難的頻率也不相上下。就像一局棋裡都走慣例棋步而讓棋子全部送死的棋手那樣,小規模戰爭的參與者當初也察覺到真的有可能造成全盤毀壞,但就是防止不了這個情況。同時,帝國及其代理者靈巧地將「誓言抑制戰爭損害」與「批准進行驚人暴力」結合起來。
談這段歷史時,我得要盡力尋找研究「小規模戰爭」的新方法。軍事分析家往往把小規模戰爭描述成暴動和鎮壓的具體展現。這種偏誤促使他們關注「全球強權面對非常規敵人時為何那麼常失敗、又是如何一再失敗」等問題。美國有一種小型產業,其目標在於評估美國高官在越戰中為何走錯那麼多步,就是這種傾向的一個典型代表。然而,教導發起戰爭的人從過往學到教訓,好讓他們下次能做得更好,是一個相當奇怪、甚至令人不寒而慄的目標。那也是在回答錯誤的問題。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幫助人類精通兵法,而是瞭解戰爭的進程,也就是將相對抗的人們完美精準地從一場紛爭推到下一場紛爭、從能抑制的行動推往暴行邊緣的邏輯和做法。
如果我不能仰賴軍事分析家的指引,那麼我也需要培養一種健康的懷疑論,來看待一些針對法律與戰爭的一般思考方式。在熱衷參與納粹黨時開始思索戰爭的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有一批追隨者,他們關注帝國暴力與緊急或例外狀態的關係。這樣的路線開拓了幾種標記出帝國暴力背後變革動力的新方式,但也遺漏許多重要的面向。雖然帝國頻繁運用戒嚴令這一類緊急措施來批准暴力鎮壓並將其系統化,它們最基本的狀態,還是以一連串的例行事件組織起來的低度暴力。這種持續進行的暴力及其眾多形態,讓緊急狀態有了邏輯和規律,而不是緊急狀態讓持續暴力有了邏輯與規律。這個現象也讓極端暴力變得理所當然。屠殺平民、奴役平民、讓整座城鎮陷入饑荒,以及剝奪土地財產的作戰,還有其他種種殘暴的計畫,都是全球帝國秩序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許多方面來說,帝國時代仍伴隨在我們身邊。二十世紀有國際條約和國際機構企圖禁止戰爭,這時就會讓人很想將小規模戰爭的急遽增加描繪成國際法失敗的表現,或是世界某些部分落入了現代化以前的粗暴戰事。但本書反而要指出跨越全球和國際秩序的戰爭機制、正當性與規律裡,存在眾多前後連續的性質。當二十世紀的帝國式國家把暴力包裝成——好比說——一件內部事務,是維安工作而非戰爭的時候,它們就是在利用帝國的整組套路。與其強調「如何控管並限制戰爭」這個當代難題有什麼新奇之處,倒不如將前述的連續性質揭露出來。
當今日的戰爭販子宣稱得要有「小」暴力來維持並產生秩序時,他們跟諸帝國的代理人頗為相似。他們利用帝國那套防衛國家和維護和平的說詞,為遠方未經宣戰的戰爭辯護。當他們堅稱能夠限制戰爭造成的苦痛時,更與帝國的主事者遙遙呼應。為了能跟上現代小規模戰爭背後的邏輯,我們必須瞭解帝國暴力在二十世紀到來前的五百年裡,有什麼樣的規律和根本原因。
將帝國暴力與全球秩序連結在一起,有沒有可能轉移我們對帝國無庸置疑造成貧富不均與種族歧視的關注,是個合理的提問。但情況正好相反。帝國的小規模戰爭之所以值得關注,正是因為它們的歷史有助於闡明從種族歧視到階級、宗教衝突等各種差異與階級之中的政治。這種分析需要謹慎以對。使用或理解「小規模戰爭」這個詞的時候,可不能讓原住民受的苦難變得像是次要現象,而反過來重現了歐洲強權的措詞。此處的目標絕對不是要支持那些捍衛過往帝國偉大文明贈禮的懷舊人士。「小規模戰爭」這個標籤,反而是要表達帝國暴力組織過程中某些真實而重要的面向,也就是它斷斷續續的規律,以及它因事而設的正當理由。這個詞反映的見解是,帝國專門從事在戰爭與和平界限上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