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在斯里蘭卡看見伊本.巴圖塔:肉桂、珍珠、紅寶石國度追尋中世紀最偉大旅行家的足跡
原文書名:Ibn Battuta in Sri Lanka
產品代碼:
9786267520161系列名稱:
當代名家旅行文學系列編號:
MM1161定價:
480元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Ameena Hussein譯者:
廖婉如頁數:
320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41014出版日:
20241014出版社:
馬可孛羅(城邦)CIP:
737.69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追隨中世紀最偉大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
探索香料、路上絲路交會處斯里蘭卡的神秘面紗
在西方殖民者踏足前,這裡已經有香料的存在和交易
|2021斯里蘭卡國家人文類文學獎
|2020 格拉蒂恩獎(Gratiaen Prize)入選名單
李易安|文字工作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推薦
白人尚未殖民進入的斯里蘭卡
為什麼伊本.巴圖塔到這裡?
「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作家提姆.麥金塔—史密斯(Tim Mackintosh-Smith)
十四世紀,伊本.巴圖塔完成一條長達十一萬七千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四十四個國家的國土,他的旅程記錄在《遊記》(台灣譯《伊本.巴杜達遊記》,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當時,穆斯林的商貿勢力達到巔峰,不僅在陸上是如此,也在海上稱霸。遊歷過四十個國家,走過十二萬公里路,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圖塔靠的正是,正值伊斯蘭世界橫跨陸地與海洋之際,不論走陸路或海路旅行,沿路都能找到殷勤款待和人脈關係。當伊本完成伊斯蘭的五功之一:前往麥加朝覲後,她還在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修習神學。學成後,他大可返鄉,當個受人尊敬、學養深厚的宗教學者。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加入商隊行列,跳上船隻,獨自穿越危險地區,讓性命多次危在旦夕?
他走過非洲、中東、中亞,最後到印度達德里。當地蘇丹任命他為伊斯蘭法官,隨後等到另一項期盼已久的任務,在一三四二年出使中國,謁見蒙古皇帝。在前往中國的路上,他經過了斯里蘭卡,本書的地點。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的現在,作者阿米娜.胡賽因在斯里蘭卡普塔勒姆的一面髒汙街牌看到伊本.巴圖塔的名字,她許下心願,尋找他在斯里蘭卡的蹤跡。身為斯里蘭卡知名慈善家阿布杜爾.嘉福爾(N.D.H. Abdul Ghaffoor)的後裔、伊本.巴圖塔的虔誠信徒,她思考為何伊本來到這裡?以及他來到斯里蘭卡時,當時白人尚未殖民,蘭卡是什麼樣的地方?循著伊本的遊記部分與作者的追索,我們一起進入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
跟隨伊本.巴圖塔的腳步,我們更加認識斯里蘭卡的宗教、貿易、社會文化。他探查了當地的特產:寶石、肉桂、椰子等,這些商品通過貿易流向世界各地,也吸引了阿拉伯商人和其他國家的商人來到斯里蘭卡。當時他採訪了採珠的過程,認為當牡蠣的肉與空氣接觸就會變成珍珠,反映了當時對於珍珠的產出過程的想像。透過當地的肉桂生意,可以看出當時斯里蘭卡的貿易的繁榮程度。
他也特別去亞當?,朝聖「亞當的足跡」。因為是穆斯林的緣故,在斯里蘭卡遇到了佛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特別紀錄觀察到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互動,例如一則穆斯林朝聖者得到當地印度教祭司的幫助的神話故事,導致當地儘管佛教鼎盛,也非常歡迎異教徒穆斯林。甚至對修行的苦行僧相當尊重,會邀請他們到家裡住下,提供他們食物。與統治者阿利亞.查克拉瓦提的會面下,他仔細描寫這位君王的非凡氣質,他寫下的紀錄,對世界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斯里蘭卡的印象。
在二十一世紀的斯里蘭卡追索伊本.巴圖塔的足跡。從蘊藏珍珠的西北海岸,越過聖足?或眾所周知的蘭卡山,南下位於德維努瓦拉有舞姬和婆羅門僧進駐的華美廟宇,繼而前往可倫坡;她追隨他的遊蹤,航海時代已經夠艱難的了更遑論中世紀,從他的起點普塔勒姆出發。一路上,她尋找在記憶裡的伊本.巴圖塔,發現了那土地充滿神話與傳奇,跟那位旅人本身一樣多采多姿。
國外推薦金語:
• 「伊本.巴圖塔在十四世紀走訪斯里蘭卡的蹤跡難尋。但是阿米娜.胡賽因深知,憑藉著一些靈感或機遇——沒錯,正如阿拉伯人把這座島叫作薩蘭迪布(Serendib),取「機緣巧合」(serendipity)之意——加上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的功夫,往往可以把那些蹤跡找出來。這本書結合了所有這些研究形式,探究值得參訪的蘭卡史蹟,引人入勝——並且附帶地但也很重要地檢視了阿米娜.胡賽因個人生命及其家族。
在這涵蓋了穆斯林聖祠、佛寺、印度神廟和天主教堂的個人朝聖過程中,她有了最重大的發現:過往歲月存留下來的,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知曉在當今年代所流失的:尤其是傳統蘭卡一向珍視的『多元文化奇蹟』危在旦夕。於是阿米娜.胡賽因提醒我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在當今面臨威脅,正如生物多樣性的式微;良善與共存瀕臨絕跡,就如野生動物瀕臨絕種。也許最重要的是,她是個對抗沙文主義、醜陋和偽善的勇敢鬥士,一如她在身心靈方面熱切追隨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熱愛蘭卡這片多元文化的美妙土地的人,更是不容錯過!」——提姆.麥金塔—史密斯,《葉門》、《與丹吉爾人同行:追尋中世紀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阿拉伯人三千年》作者
• 「透過她魅力十足、富有洞察力,以及從主人翁伊本.巴圖塔時而非常古怪的眼光,阿米娜.胡賽因召喚出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及其周遭地域,栩栩如生。我深深著迷於書中的世界,沉浸在時間和空間的細節,以及在書中遇見的各種人物。我們看著作者在當代斯里蘭卡尋索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今昔的對比織就出一襲富麗華美的織錦。」——悉亞姆.塞瓦杜萊(Shyam Selvadurai),《滑稽男孩》、《肉桂園》和《餓鬼》作者。
•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無比的書,講述中世紀偉大旅人伊本.巴圖塔在蘭卡從普塔勒姆前往亞當?及回程的遊歷,其中穿插著她個人追本溯源的旅程。這是一場了不起的研究饗宴,對於在途中相遇的人,她充滿了同情與理解,讀來精采有趣。她以詳實、流暢,時而淘氣的手法,書寫歷史的一個側面,令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相形見拙!當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遇上另一個,你得到的就是珍寶!」——尼拉.維克拉馬辛哈(Nira Wickremasinghe),《當代斯里蘭卡:認同競逐的歷史》、《裝扮殖民的政體:斯里蘭卡的政治、穿著與認同》作者。
•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又席捲人心的書,展現了她驚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把她的知名主題變得活靈活現的能耐。一本涵蓋廣泛、精采絕倫的作品,照亮了過往歲月,也為我們所繼承的這個世界投射光亮。」——納約米.穆納維拉(Nayomi Munaweera),《千鏡之島》、《我們之間的謊言》作者
追隨中世紀最偉大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
探索香料、路上絲路交會處斯里蘭卡的神秘面紗
在西方殖民者踏足前,這裡已經有香料的存在和交易
|2021斯里蘭卡國家人文類文學獎
|2020 格拉蒂恩獎(Gratiaen Prize)入選名單
李易安|文字工作者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推薦
白人尚未殖民進入的斯里蘭卡
為什麼伊本.巴圖塔到這裡?
「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作家提姆.麥金塔—史密斯(Tim Mackintosh-Smith)
十四世紀,伊本.巴圖塔完成一條長達十一萬七千公里的旅途,經過了現在四十四個國家的國土,他的旅程記錄在《遊記》(台灣譯《伊本.巴杜達遊記》,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當時,穆斯林的商貿勢力達到巔峰,不僅在陸上是如此,也在海上稱霸。遊歷過四十個國家,走過十二萬公里路,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伊本.巴圖塔靠的正是,正值伊斯蘭世界橫跨陸地與海洋之際,不論走陸路或海路旅行,沿路都能找到殷勤款待和人脈關係。當伊本完成伊斯蘭的五功之一:前往麥加朝覲後,她還在穆斯林世界的中心修習神學。學成後,他大可返鄉,當個受人尊敬、學養深厚的宗教學者。究竟是什麼促使他加入商隊行列,跳上船隻,獨自穿越危險地區,讓性命多次危在旦夕?
他走過非洲、中東、中亞,最後到印度達德里。當地蘇丹任命他為伊斯蘭法官,隨後等到另一項期盼已久的任務,在一三四二年出使中國,謁見蒙古皇帝。在前往中國的路上,他經過了斯里蘭卡,本書的地點。
時間回到二十世紀的現在,作者阿米娜.胡賽因在斯里蘭卡普塔勒姆的一面髒汙街牌看到伊本.巴圖塔的名字,她許下心願,尋找他在斯里蘭卡的蹤跡。身為斯里蘭卡知名慈善家阿布杜爾.嘉福爾(N.D.H. Abdul Ghaffoor)的後裔、伊本.巴圖塔的虔誠信徒,她思考為何伊本來到這裡?以及他來到斯里蘭卡時,當時白人尚未殖民,蘭卡是什麼樣的地方?循著伊本的遊記部分與作者的追索,我們一起進入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
跟隨伊本.巴圖塔的腳步,我們更加認識斯里蘭卡的宗教、貿易、社會文化。他探查了當地的特產:寶石、肉桂、椰子等,這些商品通過貿易流向世界各地,也吸引了阿拉伯商人和其他國家的商人來到斯里蘭卡。當時他採訪了採珠的過程,認為當牡蠣的肉與空氣接觸就會變成珍珠,反映了當時對於珍珠的產出過程的想像。透過當地的肉桂生意,可以看出當時斯里蘭卡的貿易的繁榮程度。
他也特別去亞當?,朝聖「亞當的足跡」。因為是穆斯林的緣故,在斯里蘭卡遇到了佛教徒、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特別紀錄觀察到不同信仰的人們之間的互動,例如一則穆斯林朝聖者得到當地印度教祭司的幫助的神話故事,導致當地儘管佛教鼎盛,也非常歡迎異教徒穆斯林。甚至對修行的苦行僧相當尊重,會邀請他們到家裡住下,提供他們食物。與統治者阿利亞.查克拉瓦提的會面下,他仔細描寫這位君王的非凡氣質,他寫下的紀錄,對世界留下了一定程度的斯里蘭卡的印象。
在二十一世紀的斯里蘭卡追索伊本.巴圖塔的足跡。從蘊藏珍珠的西北海岸,越過聖足?或眾所周知的蘭卡山,南下位於德維努瓦拉有舞姬和婆羅門僧進駐的華美廟宇,繼而前往可倫坡;她追隨他的遊蹤,航海時代已經夠艱難的了更遑論中世紀,從他的起點普塔勒姆出發。一路上,她尋找在記憶裡的伊本.巴圖塔,發現了那土地充滿神話與傳奇,跟那位旅人本身一樣多采多姿。
國外推薦金語:
• 「伊本.巴圖塔在十四世紀走訪斯里蘭卡的蹤跡難尋。但是阿米娜.胡賽因深知,憑藉著一些靈感或機遇——沒錯,正如阿拉伯人把這座島叫作薩蘭迪布(Serendib),取「機緣巧合」(serendipity)之意——加上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的功夫,往往可以把那些蹤跡找出來。這本書結合了所有這些研究形式,探究值得參訪的蘭卡史蹟,引人入勝——並且附帶地但也很重要地檢視了阿米娜.胡賽因個人生命及其家族。
在這涵蓋了穆斯林聖祠、佛寺、印度神廟和天主教堂的個人朝聖過程中,她有了最重大的發現:過往歲月存留下來的,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知曉在當今年代所流失的:尤其是傳統蘭卡一向珍視的『多元文化奇蹟』危在旦夕。於是阿米娜.胡賽因提醒我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在當今面臨威脅,正如生物多樣性的式微;良善與共存瀕臨絕跡,就如野生動物瀕臨絕種。也許最重要的是,她是個對抗沙文主義、醜陋和偽善的勇敢鬥士,一如她在身心靈方面熱切追隨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熱愛蘭卡這片多元文化的美妙土地的人,更是不容錯過!」——提姆.麥金塔—史密斯,《葉門》、《與丹吉爾人同行:追尋中世紀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阿拉伯人三千年》作者
• 「透過她魅力十足、富有洞察力,以及從主人翁伊本.巴圖塔時而非常古怪的眼光,阿米娜.胡賽因召喚出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及其周遭地域,栩栩如生。我深深著迷於書中的世界,沉浸在時間和空間的細節,以及在書中遇見的各種人物。我們看著作者在當代斯里蘭卡尋索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今昔的對比織就出一襲富麗華美的織錦。」——悉亞姆.塞瓦杜萊(Shyam Selvadurai),《滑稽男孩》、《肉桂園》和《餓鬼》作者。
•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無比的書,講述中世紀偉大旅人伊本.巴圖塔在蘭卡從普塔勒姆前往亞當?及回程的遊歷,其中穿插著她個人追本溯源的旅程。這是一場了不起的研究饗宴,對於在途中相遇的人,她充滿了同情與理解,讀來精采有趣。她以詳實、流暢,時而淘氣的手法,書寫歷史的一個側面,令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相形見拙!當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遇上另一個,你得到的就是珍寶!」——尼拉.維克拉馬辛哈(Nira Wickremasinghe),《當代斯里蘭卡:認同競逐的歷史》、《裝扮殖民的政體:斯里蘭卡的政治、穿著與認同》作者。
•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又席捲人心的書,展現了她驚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把她的知名主題變得活靈活現的能耐。一本涵蓋廣泛、精采絕倫的作品,照亮了過往歲月,也為我們所繼承的這個世界投射光亮。」——納約米.穆納維拉(Nayomi Munaweera),《千鏡之島》、《我們之間的謊言》作者
作者簡介
姓名:阿米娜.胡賽因Ameena Hussein
作家、裴瑞拉—胡賽因出版社(Perera-Hussein Publishing House)共同創辦人兼企劃主編。
阿米娜.胡賽因是個社會學家,文章散見於各種國際文選和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她的作品往往反映、讚揚或批判斯里蘭卡穆斯林社群鮮為人知的面向。身為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的成員,她擔任該計畫夏日寫作課「字裡行間」的講師。她目前若非住在家鄉可倫坡,就是在斯里蘭卡西北部海岸普塔勒姆沒水沒電的隱居處。
譯者簡介
姓名:廖婉如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畢業,紐約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曾任技術學院講師,現為自由譯者。譯作有《巴黎藍帶學校廚藝學校日記》、《紐約的窗景,我的故事》、《變臉的緬甸》、《愛情的險岸》、《心靈之眼的旅程》 (以上均為馬可孛羅出版)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絲路的召喚
第二章 求知去吧,哪怕遠在中國
第三章 從丹吉爾來的人
第四章 普塔勒姆
第五章 肉桂海岸
第六章 採珠人
第七章 船舶和語言
第八章 紅寶石之地
第九章 別害臊,想要什麼儘管開口
第十章 原住民
第十一章 大象岩的神明
第十二章 鐵道轉彎處
第十三章 尋找沙摩
第十四章 聖山
第十五章 叫人打退堂鼓的山
第十六章 四十一名朝聖者
第十七章 吉蘭尼
第十八章 藍雲河路線
第十九章 五百名舞姬和一千名教士
第二十章 卡里
第二十一章 喀朗布
第二十二章 鹽田的土地
後記
給讀者的話
謝辭
推薦序/導讀/自序
「伊本巴圖塔在十四世紀走訪斯里蘭卡的蹤跡難尋。但是阿米娜.胡賽因知道,憑藉著一些靈感或機遇——沒錯,正如阿拉伯人把這座島叫作薩蘭迪布(Serendib),取「機緣巧合」(serendipity)之意——加上文獻研究和實地走訪的功夫,往往可以把那些蹤跡找出來。這本書結合了所有這些研究形式,探究值得參訪的蘭卡史蹟,引人入勝——並且附帶地但也很重要地檢視了阿米娜.胡賽因個人生命及其家族。在這涵蓋了穆斯林聖祠、佛寺、印度神廟和天主教堂的個人朝聖過程中,她有了最重大的發現:過往歲月存留下來的,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讓我們知曉在當今年代所流失的:尤其是傳統蘭卡一向珍視的「多元文化奇蹟」危在旦夕。於是阿米娜.胡賽因提醒我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性在當今面臨威脅,正如生物多樣性的式微;良善與共存瀕臨絕跡,就如野生動物瀕臨絕種。最重要的也許是,她是個對抗沙文主義、醜陋和偽善的勇敢鬥士,一如她在身心靈方面熱切追隨伊本巴圖塔的足跡。這是伊本巴圖塔迷會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也是一本精彩無比的遊記,熱愛蘭卡這片多元文化的美妙土地的人,更是不容錯過!」——提姆.麥金塔-史密斯,《葉門》、《與丹吉爾人同行:追尋中世紀旅行家伊本.巴圖塔的足跡》作者
「透過她魅力十足、富有洞察力,以及從主人翁伊本巴圖塔時而非常古怪的眼光,阿米娜.胡賽因召喚出十四世紀的斯里蘭卡及其周遭地域,栩栩如生。我深深著迷於書中的世界,沉浸在時間和空間的細節,以及在書中遇見的各種人物。我們看著作者在當代斯里蘭卡尋索這位迷人的歷史人物,今昔的對比織就出一襲富麗華美的織錦。」——悉亞姆.塞瓦杜萊(Shyam Selvadurai),《滑稽男孩》、《肉桂園》和《餓鬼》的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無比的書,講述中世紀偉大旅人伊本巴圖塔在蘭卡從普塔勒姆前往亞當?及回程的遊歷,其中穿插著她個人追本溯源的旅程。這是一場了不起的研究饗宴,對於在途中相遇的人,她充滿了同情與理解,讀來精采有趣。她以詳實、流暢,時而淘氣的手法,書寫歷史的一個側面,令大多數的歷史學家相形見拙!當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遇上另一個,你得到的就是珍寶!」——尼拉.維克拉馬辛哈(Nira Wickremasinghe),《當代斯里蘭卡: 認同競逐的歷史》(Sri Lanka in the modern age: A history of contested identities)、《裝扮殖民的政體: 斯里蘭卡的政治、穿著與認同》(Dressing the Colonised Body: Politics, Clothing and Identity in Sri Lanka)的作者。
「阿米娜.胡賽因寫了一本美妙又席捲人心的書,展現了她驚人的研究能力,以及把她的知名主題變得活靈活現的能耐。一本涵蓋廣泛、精采絕倫的作品,照亮了過往歲月,也為我們所繼承的這個世界投射光亮。」——納約米.穆納維拉(Nayomi Munaweera),《千鏡之島》、《我們之間的謊言》的作者
文章試閱
前言
這位索利馬翁統治薩蘭迪布(Serendib )—
薩蘭迪布在哪?某個愛挑剔的人說,
哎呀,我老實的朋友,查看地圖吧,
在我出發之前別嚇壞我的飛馬!
如果倫內爾(James Rennell )沒把它畫出來,也許你會發現,
這座島就在辛巴達船長的地圖裡—
鼎鼎大名的航海家!他的驚險遭遇,
叫親朋好友不忍卒聞,
最後只好把一位腳夫請來家中做客,
對這位聽得入迷的人娓娓道來—
——華特.司各特(Walter Scott )「追逐幸福」;或「索利馬翁蘇丹的心願」(The Search after Happiness; or the Quest of Sultan Solimaun)
穿紫色七分褲、藍色印花衫和粉紅橡膠拖鞋去造訪普塔勒姆大清真寺(Grand Mosque of Puttalam)似乎很不得體,但一切發生得太快。前一刻我還坐著跟肥料商聊天,下一刻我已快步跟著他穿越馬路,來到清真寺入口。
事情要從一年前說起。某日,我們在卡拉迪普瓦(Karadipuval)自家的椰子樹和腰果樹小農場,那裡位於普塔勒姆以北十三公里處,外子山姆帶著驚喜的禮物剛從鎮上回來。一面髒污的街牌顯示在他的相機螢幕,上面寫著意想不到的名字。伊本巴圖塔街。長久以來,這位在十四世紀到過蘭卡島的中世紀摩洛哥旅行家,令我深深著迷。在我們的歷史書裡,除了粗略提及他到過這裡之外,他簡直消失不見。這面街牌激勵我展開行動。如果普塔勒姆有他的蹤跡,在別處肯定也有,我決心要尋找他的行蹤。我決意在二十一世紀的蘭卡尋索伊本巴圖塔的足跡。
在這過程裡,我不得不做了很多揣測,走錯很多地方,繞了很多冤枉路,但這無所謂,一如伊本巴圖塔,我走過一趟美好的旅程,也跟他一樣,發現鄉野奇譚和奇幻神話無所不在。
伊本巴圖塔於一三零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出生於摩洛哥丹吉爾。這個小男孩有一個很長的名字:Shams al-Din Abu Abdallah Muhammad ibn Abdallah ibn Muhammad ibn Ibrahim ibn Muhammad ibn Ibrahim ibn Yusuf al-Lawati al-Tanji ibn Battuta。即便從蘭卡的標準來說,也是一個很長的名字。伊本巴圖塔的姓名實際上是一個句子。Shams al-Din是對學者的尊稱,意思是「信仰的太陽」(Sun of the Faith),這是他晚年贏得的頭銜。我們認為他的名字是穆罕默德.阿布.阿卜杜拉(Muhammad Abu Abdallah),阿布.阿卜杜拉的意思是阿卜杜拉的父親,這是中東習俗,以長子的名字來稱呼父母親。接著是他的宗系:ibn Abdallah ibn Muhammad ibn Ibrahim ibn Muhammad ibn Ibrahim ibn Yusuf,意思是…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的兒子,上溯到曾曾曾曾祖父尤蘇夫(Yusuf)。他名字其餘的部分則標示他的部族拉瓦提(Lawati)、出生地(丹吉爾)和他的姓氏(巴圖塔)。如今,幸好這饒口的一大串名字被濃縮為伊本巴圖塔。
伊本巴圖塔屬於丹吉爾的宗教上層階級,受過家族裡的男孩應得的教育。二十一歲那年他前往聖城麥加完成朝覲,這是每個穆斯林一生的願望。他旅途第一天的記述相當苦澀;…我獨自啟程,沒有同伴可以愉快交談,在途中提振精神,也沒有商隊可以加入(吉柏﹝Gibb﹞譯)。抵達麥加後,伊本巴圖塔停留了三年,在那裡鑽研宗教義理,每年完成朝聖。就當時的宗教學者來說,能夠在麥加研習是至高的成就。他不免遇到來自穆斯林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和學者。也許就是結識了各方賢達的緣故,他展開了一趟日後踏上中國的旅程。在旅途中,他無數次獲得又失去財富。他曾經位高權重,也有好幾次淪為逃犯。他曾晉升為德里的首席伊斯蘭法官 (qadi),也就是宗教法官,任職九年。他受到許多統治者的款待,也被土匪襲擊過,有一次差點遇上死劫。他在五十歲回到丹吉爾,遊歷過四十個國家,走過十二萬公里路,當時的摩洛哥蘇丹命令書記官伊本.朱宰(Ibn Juzay)把伊本巴圖塔口述的旅遊見聞抄錄下來。
從個人層面來說,他是個追逐功名、滔滔雄辯、多管閒事的人。他對於宗教和法理的觀念頑固,自認沒辦法讓馬爾地夫的穆斯林婦女遮蓋自身的乳房,是他身為伊斯蘭法官的一大失敗,但他心胸又足夠寬闊,承認這些婦女從方方面面來說都是優良的穆斯林。他熱愛食物和女人,懂得欣賞美好人生。他觀察力敏銳,博聞強記,這不足為奇,畢竟他身為宗教學者,受過把整部可蘭經倒背如流的記憶力訓練,能夠就法理要義進行辯論,也熟悉與信仰有關的各種思想流派。這種教養訓練對他大有好處,因為儘管他多次遺失筆記,依舊記得旅行途中的很多細節,其中一些呈現出他對瑣碎事物的觀察入微,他全都記得清清楚楚真是驚人。他的書有個華麗的書名,《給喜歡異地城市與稀奇旅行之觀察者的獻禮》,而今我們一般稱為《遊記》。
十九世紀初,德國旅行探險家烏爾里希.賈斯珀.西岑(Ulrich Jasper Seetzen)在中東獲得一套手抄本後,伊本巴圖塔遊記才被引介到歐洲,其中包括一卷九十四頁的書稿,收錄了伊本.朱宰的刪節本。到了一八一九年,德國東方學者約翰.科澤加滕(Johann Kosegarten)出版了四本選粹。隨後刊登在《學者雜誌》(Le Journal des Savants)的書評,引起歐洲其他國家關注這項發現。同年,瑞士旅行家約翰.布克哈特(Johann Burckhardt)把另一刪節本的三本副本贈與劍橋大學。東方學者山謬.李(Samuel Lee)把該節本譯成英文,於一八二九年在倫敦出版。
一八三零年代,法國占領阿爾及利亞期間,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取得伊本巴圖塔遊記的五份手抄本。其中一份僅包含這本遊記的第二部,日期為一三五六年,咸信是伊本.朱宰的字跡。其餘的有兩份是完整的手抄本。愛爾蘭法裔東方學者斯朗男爵(Baron de Slane)在一八四三年根據這些手稿把伊本巴圖塔謁見蘇丹的內容譯成法文。法國學者查爾斯.德夫雷默里(Charles Defrémery)和貝尼亞米諾.山鳩內提(Beniamino Sanguinetti)自一八五三年起陸續出版這四卷系列。除了譯文之外,這套書還納入了阿拉伯文的重要版本。
一九二九年,李氏譯本出版整整一個世紀之後,歷史學家和東方學者吉柏(H.A.R. Gibb)從德夫雷默里和山鳩內提的阿拉伯文本中節選部分內容出版英譯本。吉柏完成了三卷《遊記》的英文註釋譯本後,於一九七一年過世,此三卷《遊記》由哈克盧伊特學會(Hakluyt Society)出版。他生前未完成的第四卷,由查爾斯.貝金漢(Charles Beckingham)接手,於一九九四年出版。今天,《遊記》已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出版。
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參考了吉柏的譯本、亞伯特.葛雷(Albert Gray)翻譯的德夫雷默里和山鳩內提的法文手稿、山謬.李的節本翻譯、馬赫迪.胡賽因(Mahdi Husain)的《遊記》譯本中印度、馬爾地夫群島和錫蘭的章節。為了清楚起見,伊本巴圖塔文本的譯者,均標示在書中引文後方的括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