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蔣中正日記(1963)

原文書名:


9786267543108蔣中正日記(1963)
  • 產品代碼:

    9786267543108
  • 系列名稱:

    蔣中正日記
  • 系列編號:

    16
  • 定價:

    850元
  • 作者:

    蔣中正
  • 頁數:

    402頁
  • 開數:

    19x26x3.1
  • 裝訂:

    精裝
  • 上市日:

    20241114
  • 出版日:

    20241114
  • 出版社: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
  • CIP:

    005.32
  • 市場分類:

    民國歷史(蔣中正)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山河破碎風飄絮
 
1963年的蔣中正,念茲在茲的依然是有關反攻大陸的規劃與行動,由於美國政府對於反攻大陸政策遲遲不願做出具體協助承諾,且堅決反對國軍向大陸實施大規模空投,因此中華民國政府於前一年秋天起,改以發動一連串敵後滲透游擊行動,設法誘發中國大陸內部的反共抗暴態勢,以向世人證明大陸民心確實已經出現變化,替反攻行動形塑有利的條件。
 
11月22日九全大會閉幕前夕的選舉結果,蔣經國與其所支持的政戰系統王昇等人獲得極高票數,加上陳誠得票不如預期,翌日陳誠立即向蔣中正提出辭去行政院院長兼職,此刻蔣中正決心同意陳誠的辭職,並由財政部部長嚴家淦取而代之。經過一番波折,蔣中正的1963年,就在一種對副手抑鬱不快的心境,劃下句點。
 
本年日記主要內容包括:明年反攻回大陸、對美外交的挫折、對日邦交的插曲、越南盟友遭推翻、美國總統遇刺、黨統繼承的齟齬。

作者簡介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
 
字介石,譜名周泰,幼名瑞元,學名志清。浙江奉化人。留學日本振武學校,期間加入同盟會,以革命為志業自許。
 
1924年,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26年7月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伐,1928年北伐告成,膺任國民政府主席。1932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1937年七七事變,領導全國抵抗日本侵略。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中華民國與同盟國一致對日宣戰,就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1943年1月和美、英簽訂平等新約,廢除在華領事裁判權;10月與美、英、蘇聯銜發表「四強宣言」;11月出席開羅會議,確定日本戰後歸還東北及臺澎失土;復和美、英、蘇共同發起創立聯合國。
 
1948年當選行憲後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旋因國共內戰,於1949年1月引退。
 
1949年12月中央政府遷臺,1950年3月復行視事。1954年當選第二任總統,以陳誠為副總統。1960年國民大會增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連任第三任總統。1966年再行增訂臨時條款,連任第四任總統,以嚴家淦為副總統。1972年與嚴家淦再度當選連任。1975年4月病逝。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寄存於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中正日記」,自2006年開放以來,引來各地歷史研究者競相閱覽、關注與利用,帶動蔣中正研究與民國史研究的熱潮。2023年9月日記歸返國史館,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取得國史館獨家授權,2023年10月31日率先出版1948年至1954年蔣中正第一任總統任期間日記,共七冊;2024年4月5日接續出版第二任總統任期內日記,共六冊;2024年10月31日再出版第三任、第四任總統任期內日記。
 
以毛筆行草的日記原稿,閱讀實為不易。本書根據蔣中正親筆書寫的日記手稿,以逐字打字校對的方式,忠實呈現日記的原貌。對日記涉及的人物與事件,詳加註釋,力求周延,書後並附索引,方便讀者的索解運用。是海內外最具正統、真實、權威之版本。
 
★本書獨家特色★
1. 以手稿本為依據,真實鍵錄
2. 審慎校對,錯漏別字,詳細註記
3. 加註人名及重要史事,方便檢閱
4. 專家學者撰寫每年導論、提示重要事件。
5. 配合日記內容精選珍貴照片
6. 每冊並附索引,以利檢索
7. 國史館唯一授權,海內外最正統版本
 
◆個人捧讀.學者研究.傳家珍典.圖書庋藏.權威必備◆

書籍目錄


編輯凡例
序一╱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
序二╱呂芳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社長)
序三╱陳儀深(國史館館長)
圖像集珍
民國五十二年大事表
一月
上月反省錄
二月
上月反省錄
三月
上月反省錄
四月
上月反省錄
五月
上月反省錄
六月
上月反省錄
七月
上月反省錄
八月
上月反省錄
九月
上月反省錄
十月
上月反省錄
十一月
上月反省錄
十二月
上月反省錄
全年反省錄
五十二年總反省錄
雜錄
索引

推薦序/導讀/自序


張玉法院士序
蔣中正,學界通稱為蔣介石,是國家級和世界級的領袖人物,早為史家研究的對象。日本學界有蔣介石研究會,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有蔣介石研究群,浙江大學有蔣介石研究中心,而學者個人研究蔣介石者,如楊天石、山田辰雄、黃自進等皆為名家。近年臺海兩岸各大學和研究機構,以蔣介石為主題所開的研討會,如「蔣介石與抗日戰爭」、「蔣介石與抗戰時期的中國」、「蔣介石與世界」、「日記中的蔣介石」、「蔣中正日記與民國史研究」等,亦結集了許多研究蔣介石的成果。
史學界之所以熱衷於蔣介石研究,除蔣之歷史地位重要外,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史學界使用亦為重要因素。蔣日記初由自己保管,1975年蔣介石死後由其子蔣經國保管,1988年蔣經國死後由其子蔣孝勇保管,蔣孝勇死後由其妻蔣方智怡保管。蔣介石原望其日記存於臺灣,於其逝世五十一年後(2026)開放,後因蔣孝勇夫婦移居加拿大,日記乃被帶到該處。2005年蔣方智怡將日記移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並授權該所保管,2006年起分批開放蔣日記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蔣介石日記開放給學者作為研究之用後,各國學者紛紛前往史丹佛大學閱讀,學者並開始以蔣日記為主要資料寫論文或專書,使蔣介石的研究成果更為深入與豐富。
蔣介石日記,從1917年起記到1972年7月止,凡五十五年,四百五十萬字。其中1924年日記失落,1917年的日記為回憶幼時至1917年之重要記事,僅約萬餘字。這五十五年,蔣追隨孫中山,並以繼承孫中山的革命志業自居,日記中所記,為民國史留下重要史料。日記史料往往反映一個人的性格,蔣為軍人出身,做了國家領袖以後,對友邦,只望協助,不喜干涉;對部屬,只望服從,不喜爭權奪利。譬如抗戰勝利後,國家進入憲政時期,蔣的權力受約束,不能全力應付危局,乃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權力超出憲法以外;又如1949年1月,國民黨對共產黨有主戰主和之分,蔣主戰,副總統李宗仁主和,蔣辭職下野,另成立總裁辦公室,以黨領政領軍。及李宗仁避往美國,蔣復行視事,始得統一國家事權。
由蔣之日記,可略窺蔣之終生志業。但將蔣日記作為史料,像許多其他日記一樣,有不易了解處。譬如記朋友不稱名而稱號,記親戚和家人不稱名而稱親屬的稱謂或暱稱;對不便明說的事吞吞吐吐,語焉不詳;記事突兀,背景不明。在這種情形下,如能對日記作箋注,即可增加對日記內容的了解,由國史館授權,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所出版的《蔣中正日記》,即為箋注本,當能應合讀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