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華姓氏的起源與宗族家門的傳承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9516339系列名稱:
單行本系列編號:
B220301定價:
420元作者:
李吉教授頁數:
256頁開數:
17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20307出版日:
20220307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公CIP:
782.48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好評推薦
楊蓮福 博士|臺灣民俗文化專家、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賴貴三 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暐傑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封面文案】
我們從何而來?
讓我們一起解密姓氏起源、遷徙流布、郡望堂號、宗祠祖譜、族規家訓、門榜堂聯與字輩排行的來龍去脈
【內容簡介】
★從開始之初、姓氏分類、後代繁衍、古籍專書等,
一一剖析「姓氏」這重要而多變的古老結晶。
★追溯典故淵源,細數脈絡,發現有趣的錯縱關係,
原來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姓氏含意
常聽到「您貴姓?」,「姓氏」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先秦時期,先有姓,後有氏。姓代表血緣關係;氏著重於地域地位。
「姓」與「氏」實大不同
遷徙流布
「你的老家在哪裡?」
從各個族群的開墾拓荒、開枝散葉,一起探尋家族的發源地與遷徙軌跡。
原來我從這裡來
郡望堂號
「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等大家族究竟如何形成?
姓氏前放郡望,姓氏後放堂號,一看就知道起源發祥、支派族屬的基本脈絡。
大家族是這麼形成的
宗祠祖譜
「建古厝,修宗祠」緬懷祖先
古厝、宗祠、縝密的祖譜,都是珍貴歲月痕跡,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徵。
傳承,讓家族更團結
族規家訓
「我的家訓是:誠實」
族規家訓,是長輩對晚輩的期許,更代表著家教。
遵循教誨,傳承家族理念
門榜堂聯
周家楹聯「愛蓮世澤,細柳家聲。」
出自周敦頤愛蓮、周亞夫治軍嚴整。
刻於家門的重要字句,是為了紀念家族功業,彰顯血統高貴,留訓激勵後人。
看門榜楹聯(對聯),知家族故事
字輩排行
「我大姑姑二十歲,表哥大爸爸五歲」
許多家庭取名字時,會翻族譜看這一輩用哪個字,使人一看名字就知道輩分。
取名字,看字輩排行
多變的姓氏文化,涵蓋政治、歷史、文學,
是豐富的文化傳承,更是珍貴的歲月遺產,
讓我們從「姓氏」──這家族血緣的開始,
看偉大的文明延續。
好評推薦
楊蓮福 博士|臺灣民俗文化專家、內政部宗教諮詢委員
賴貴三 教授兼系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曾暐傑 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封面文案】
我們從何而來?
讓我們一起解密姓氏起源、遷徙流布、郡望堂號、宗祠祖譜、族規家訓、門榜堂聯與字輩排行的來龍去脈
【內容簡介】
★從開始之初、姓氏分類、後代繁衍、古籍專書等,
一一剖析「姓氏」這重要而多變的古老結晶。
★追溯典故淵源,細數脈絡,發現有趣的錯縱關係,
原來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姓氏含意
常聽到「您貴姓?」,「姓氏」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先秦時期,先有姓,後有氏。姓代表血緣關係;氏著重於地域地位。
「姓」與「氏」實大不同
遷徙流布
「你的老家在哪裡?」
從各個族群的開墾拓荒、開枝散葉,一起探尋家族的發源地與遷徙軌跡。
原來我從這裡來
郡望堂號
「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等大家族究竟如何形成?
姓氏前放郡望,姓氏後放堂號,一看就知道起源發祥、支派族屬的基本脈絡。
大家族是這麼形成的
宗祠祖譜
「建古厝,修宗祠」緬懷祖先
古厝、宗祠、縝密的祖譜,都是珍貴歲月痕跡,更是家族凝聚力的重要象徵。
傳承,讓家族更團結
族規家訓
「我的家訓是:誠實」
族規家訓,是長輩對晚輩的期許,更代表著家教。
遵循教誨,傳承家族理念
門榜堂聯
周家楹聯「愛蓮世澤,細柳家聲。」
出自周敦頤愛蓮、周亞夫治軍嚴整。
刻於家門的重要字句,是為了紀念家族功業,彰顯血統高貴,留訓激勵後人。
看門榜楹聯(對聯),知家族故事
字輩排行
「我大姑姑二十歲,表哥大爸爸五歲」
許多家庭取名字時,會翻族譜看這一輩用哪個字,使人一看名字就知道輩分。
取名字,看字輩排行
多變的姓氏文化,涵蓋政治、歷史、文學,
是豐富的文化傳承,更是珍貴的歲月遺產,
讓我們從「姓氏」──這家族血緣的開始,
看偉大的文明延續。
作者簡介
李吉 教授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家譜研究中心前主任,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山西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史及姓氏譜牒文化研究,先後出版論著二十餘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代表作有《中華姓氏文化大典》、《中華百家姓始祖圖典》等。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從姓氏看中華歷史與文化
本書經由七大章節介紹中華姓氏文化,各個朝代的姓氏發展,
包含:姓氏的起源、發展及姓氏制度的確立;姓氏類別、特色及傳承演變;姓氏的支派繁衍;姓氏的郡望、堂號及其文化;宗祠、族譜、族規、家訓;姓氏楹聯與字輩排行;歷代姓氏學概述,及百家姓與堂號表等多部古籍介紹,讓讀者從姓氏讀中華歷史。
書籍目錄
前言 認知歷史,傳承文明
壹、解讀中華百家姓,賜姓命氏溯淵源:姓氏的起源、發展及姓氏制度的確立
因生賜姓創世紀,中華古娃多母系
文明初曙分尊卑,男子稱氏別貴賤
先秦姓氏雙軌制,秦漢合一成定制
貳、展示百姓之風采,演藝華夏之文明:姓氏的類別、特色及傳承演變
各國姓氏何其繁,中華姓氏體系全
包羅萬象姓源廣,縱貫古今源流長
奇僻姓氏多絢麗,各有特色藴情趣
參、自古風雲多變幻,村大根深枝葉繁:姓氏的遷徙流布及支派繁衍
江山易主尋常事,百姓流遷無已時
神州何處無佳域,落第深根綻新枝
報本思源懷故地,明清移民八祖庭
肆、姓分等級標郡望,族有堂號名祖德:姓氏的郡望、堂號及其文化內涵
萬代豪門稱郡望,庶民百姓也時尚
姓氏堂號光門楣,嘉言懿行垂青史
伍、凝聚血親的紐帶,朝宗謁祖的聖殿:宗祠、族譜、族規、家訓
載錄譜系的典籍,傳承文明的紐帶
凝聚血親的基石,行使族權的殿堂
維護宗法的典制,修身齊家的準則
陸、家族文化的表徵,世系傳承的編碼:姓氏楹聯與字輩排行
門榜堂聯標家世,讀聯知姓辨族系
區分班輩講派語,長幼有序論行第
柒、古老的文化體系,新興的研究領域:歷代姓氏學概述及著錄提要
官有專職掌譜系,代有著述傳後世
學海擷英多珍品,提要著錄共賞析
底蘊深厚遺產豐,開發拓展新領域
附錄
百家姓
台灣前十大姓氏表
中華大姓堂號表
推薦序/導讀/自序
導讀-前言 認知歷史,傳承文明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這讀來琅琅上口的《百家姓》讀本,是傳統的啟蒙讀物,也是中華姓氏的經典之作,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們常說的「百家姓」,實際上是中華姓氏的泛指和總稱。冠以「百家」之名,表示數量眾多,涵蓋廣博之義。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古代曾經使用和目前使用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很難有準確的統計。流傳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讀本,收錄姓氏四百四十個,清代《增廣百家姓》增至五百零四個。
中華姓氏源於上古,延續至當代。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華姓氏發展演變,延續傳承,昇華凝練,形成了一種內涵豐富、體例完備、超越歷史時空、跨越地域、包容社會各個層面的文化體系,並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傳承的持續性、相容並包的統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統性,縱貫了中華文明的進程,涵蓋了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從某種意義上講,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緣姓氏的宗族,在各個歷史時期繁衍生息、播遷交融、興衰更替的總匯。以血緣姓氏為脈絡的姓氏譜系,正是具體而微地載錄各姓氏宗族的淵源世系、興衰榮辱及其歷史功業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獻,是中華文明進化的軌跡,社會歷史發展的縮影。因而中華姓氏成為傳承文明、解讀歷史、透視社會的獨特視角和微觀視窗。
中華姓氏是傳統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強、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結,是認同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基石。中華民族歷來以炎黃子孫自居,把炎、黃二帝作為共同的人文初祖和精神偶像。無論是偏處一隅的少數民族,還是散居異域的華裔僑胞,時時處處都流傳著炎、黃二帝的傳說,人人都以炎黃子孫為榮。這種以血緣、姓氏為傳承紐帶,對共同祖先形象的塑造,對民族淵源的追述,構成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化和連續傳承性的認同基石,它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橋樑紐帶,也是當今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
時至今日,中華姓氏已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續性,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仍然是現實生活中人人必備、無時不用的重要標記和社交工具。舉凡訂立合約、簽署書證、信函往來,交流溝通,無一不以姓氏作為重要憑信。「按姓氏拼音排列」、「按姓氏筆劃排序」,已經成為重要的社交場合、家國大事、學術活動中組合,排列有關人士的慣例。「貴姓」一詞,更是日常社交必備的第一用語和禮儀之詞。
凡此種種,都足以說明,姓氏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人類文明的積澱,是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的文化瑰寶,也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資訊體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識,拓展姓氏研究領域,就成為我們認知歷史、傳承文明、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文章試閱
壹、解讀中華百家姓,賜姓命氏溯淵源
姓氏的起源、發展及姓氏制度的確立
「姓氏」是人類個體與生俱來的第一符號,也是具有血緣傳承關係的家庭或宗族的群體標誌,是人類社會維繫血親、區分族別的重要依據。
「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二者皆具有家號、族號、宗號之含義。但在先秦時代,「姓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謂「男子稱氏」、「婦人稱姓」,「姓別婚姻,氏明貴賤」,是對姓、氏不同內涵、社會功能及其產生的歷史淵源的高度概括。正如《春秋左傳正義》孔穎達所云:「姓者,生也,以此為祖,令之相生,雖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立氏。」也就是說,姓表示宗族的起源、出處,是原有的、大宗的族號;氏是後起的,是分支的、小宗的族號。先有姓,後有氏,姓大於氏,氏統於姓;姓是氏的源頭,氏是姓的分支。然而,姓與氏的區別,不僅僅是源與流的簡單關係,其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姓是血緣傳承的標誌,氏是社會地位和地域區分的符號。姓側重於血緣關係,氏強調地域的概念。「因生賜姓,胙(ㄗㄨㄛ,此處為賞賜的意思)土命氏」,高度概括了「姓」與「氏」的本質區別和文化內涵。「因生」是生育觀念,是生命的產生、延續、血緣的傳承;「胙土」,是生存觀念,是人們生存發展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生育和生存是人類必備的兩大要素,「姓」、「氏」二字涵蓋了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全部意義,也是人類社會文明進化的真諦所在和發展軌跡。
中華姓氏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形態,它萌芽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根植於文明初曙的氏族繁衍、發展於夏商周三代的分封制度、確立於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演變於「胡漢互化」的民族交融,融匯於多元一體的文化體系。
因生賜姓創世紀,中華古娃多母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從母系氏族社會中華古姓的產生,迄今已約有一萬年的歷史。相比之下,大多數歐美國家的姓氏產生於中世紀時期。雖然古羅馬的父系氏族社會已出現了一批較早的姓氏,但姓氏的使用並未形成固定的模式,直到九世紀初,才在義大利的各城堡中恢復。至於在亞洲地區,越南、朝鮮等國在十世紀左右才相繼普及,相當於中國的晚唐、五代時期,而且多數是由中國傳入。而日本直到十九世紀明治維新時期,實行「壬申戶籍法」才普遍推行姓氏制度。
姓氏的古老,象徵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悠久。中華姓氏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寶庫。關於中國古姓的起源,歷代學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說法。
始祖創世,因生賜姓
始祖創世,因生賜姓,是有關中華姓氏起源的傳統說法,常見於文獻典籍的歷史記載。其中影響最大、流傳甚廣的是伏羲、女媧兄妹相婚、傳衍人種的歷史故事。根據文獻記載和歷史傳說,宇宙初開之時,世上只有伏羲、女媧兄妹兩人生活在昆侖山上,為了繁衍後代,兄妹倆只得自相婚配,結為夫妻。但又自感羞愧,難以決斷,於是透過占卜的方法來判定天意。兄妹倆先在兩個山頭各自燒起火堆,並對天禱告:「如上天有意讓我兄妹二人成婚,就讓兩股青煙相合;如並無此意,就煙消雲散。」剛說完,只見兩股青煙合為一體,直沖雲霄。兄妹二人仍狐疑不決,又約定,從各自山頭滾下一扇磨盤,如石磨臍、眼相合,則可結為夫妻,否則各奔東西。說來也巧,自高山推下的兩扇磨盤落到溝底後,竟然陰陽相覆,臍、眼相合。於是伏羲、女媧便在上天認可下結為夫妻,傳下後代,並根據子女的出生情況和散落居處,將其分為不同的族姓,並規定同一族姓的男女不得自相婚配。
這個歷史傳說,不僅在漢族文獻中屢有記載,在苗、瑤、壯、彝、黎、侗、布依等少數民族中也廣為流傳,大同小異。如瑤族《伏羲兄妹故事》中說,他們成婚後,妹妹生下一個冬瓜般的肉團,他們把肉團砍碎,到處拋撒,落在平地的成了漢人,落在森林、山坳等處的,便成了瑤山五族。
另一種與之相近的說法是只有女媧,沒有伏羲。說女媧補天後,深感寂寞,便用黃泥仿造自己的形象造了許多小人。後來嫌效率太低,便用草繩蘸著泥漿,用力甩出,濺出的泥漿也化為小人。落在石頭上的便姓石,落在樹葉上的便姓葉,落在花朵上的便姓花,落在河裡的便姓何(河),落在池塘裡的便姓池……。
基於對這個歷史傳說的認同心理,伏羲、女媧被後世尊為「創世人祖」和「人祖奶奶」,在中華大地至今仍留存著許多相關的紀念性遺址、遺跡。如中國甘肅西和縣仇池山的「伏羲仙崖」和天水市的「伏羲神廟」,陝西西安臨潼的「女媧宮」,山西洪洞縣的「女媧廟」、「女媧陵」和吉縣的「人祖山」,河南淮陽的「太昊(伏羲)陵」、「伏羲廟」,河北涉縣的「女媧皇宮」……尤為珍貴的是山東嘉祥武梁祠中的漢代畫像石,和新疆吐魯番古墓群出土文物中的一幅「伏羲、女媧執矩圖」,圖中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面對面地手執圓規、矩尺,表示伏羲「正姓氏,別婚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哲理。尤為傳神的是伏羲、女媧下身成兩條蛇尾相互交纏在一起,中間有個小孩,十分形象化地表現了伏羲、女媧傳衍人類的主題。
雖然說神話傳說並不能等同於歷史,但神話傳說中往往包含著合理的歷史成分,反映了歷史階段的社會特徵。透過伏羲兄妹相婚、傳衍後代的歷史傳說,我們不僅可以瞭解到在中華民族的初始時期,曾經歷過血親亂婚向族外群婚進化的歷史進程,也可以看到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進化的軌跡,同時透析出中華古姓起源的歷史資訊。
圖騰感生,演化為姓
「圖騰感生,演化為姓」是近代頗為流行的一種觀點,認為中華古姓起源於原始的圖騰崇拜。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圖騰崇拜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的信仰形式,中華民族也不例外。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生產力水準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人類既不瞭解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也不瞭解自身和氏族組織的起源,認為人類每個氏族、部落都與某種自然現象、動植物、非生物有著某種神秘的親緣關係,如日月星辰、風雲雷電、山川岩石、花草樹木、熊羆虎豹、牛羊犬馬、禽鳥龍蛇……只需該氏族的始祖母與之接觸感應,即會衍生後代。所以圖騰物象就成為本氏族的祖先,成為本氏族所共有的標誌和徽號,即族徽。這種自然崇拜、生育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形式和偶像,即圖騰名稱,便成為最早的社會組織─氏族的名稱,進而演化為該氏族共有的姓源。中國最早的一批古姓,即由氏族圖騰演化而來。
各民族中圖騰祖先形象有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動植物、非生物或自然現象,有的是虛幻的半人半神、半人半獸形象。在中國各民族神話傳說與歷史文獻中,都有許多圖騰崇拜、圖騰感生的事例。在有關炎黃部族起源的歷史文獻中,都說炎帝神農氏,其母為安登,因感應神龍繞身而生炎帝於姜水(古書記載的一條河流),因而炎帝神農氏以姜為姓;黃帝軒轅之母附寶,因在大野中見雷電繞北斗七星,感而有孕,生黃帝於軒轅之丘,育於姬水之畔,故以姬為姓;夏祖女志夢流星落地,化為神珠薏苡,後而有孕,生下大禹,故夏人以薏苡為「圖騰」,以姒為姓(姒即苡字的演化);商祖簡狄則是因吞食玄鳥之卵而生契,故以鳥為圖騰,以子為姓(子即卵);周祖姜嫄因踐巨人之跡(熊跡)而生後稷,故周人以熊為圖騰,以姬為姓(巨為熊跡之形,巨從女旁而為姬)……。
二十世紀以來,中國不少學者運用近代科學的觀點和方法,重新對傳說的歷史文獻進行了系統研究,並結合考古發現和社會實踐調查,在姓氏與圖騰關係的研究上有了重大突破和新的認識。如中國學術大師郭沫若在二十世紀二○年代寫的《甲骨文字研究》中就指出鳳姓起源於鳳鳥圖騰:「卜辭風字均作鳳……古有鳳姓之國,春秋時有任宿、須句、顓臾皆鳳姓。古云,伏羲氏之胤,案其實乃以鳳為圖騰之古代族也。」也即古代東夷部族以鳥為圖騰的典型代表。文化學家丁山認為:「中國古姓多為圖騰之遺留。如秦嬴,是瑞獸之名,周姓姬,是鱷魚的意義;季劄之姓狸,夏姓姒,為妊娠的藥草……。」社會學家李玄伯也說:「姓即圖騰的結果,在文字內現在尚能看見種種遺痕。鳳─鳳姓之圖騰;羊─姜姓之圖騰;扈鳥─扈姓之圖騰;祝融八姓亦源於圖騰:蛇(己)─己姓之圖騰;龍─董姓之圖騰;蟲─妘姓之圖騰;鼓─彭姓之圖騰……。」歷史學家呂振羽也指出:「在中國今日的姓氏中,也保留著不少的原始圖騰名稱的遺跡;如馬、牛、羊、豬、鳥、鳳、梅、李、桃、花、葉、林、河、山、水、雲、沙、石、毛、皮、龍、馮、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