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民國名人張璧將軍別傳

原文書名:


9789577111944民國名人張璧將軍別傳
  • 產品代碼:

    9789577111944
  • 系列名稱:

    歷史迴廊
  • 系列編號:

    EH003
  • 定價:

    450元
  • 作者:

    劉正
  • 頁數:

    344頁
  • 開數:

    17x23x1.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1214
  • 出版日:

    20201214
  • 出版社:

    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 CIP:

    782.882
  • 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民國名人張璧先生,這位早期華興會和同盟會的元老,這位在辛亥革命、光復軍、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等大小運動中衝鋒陷陣的陸軍中將,這位曾經親身參與將末代皇帝請出紫禁城的京師員警總監,這位中華武林瑰寶「大成拳」命名人,這位「四存學會」和電車公司董事長,這位在七•七事變時保衛古都北平免受日軍炮火摧毀的中國人,這位在舊北平有名望的青幫老大,這位傳說中的天津事件首要分子,這位舊軍官拒絕出任偽滿洲國陸軍總長,這位以漢奸嫌疑被批捕的前公用總局局長……他的縱橫跌宕、褒貶不一的一生,一直被糾纏在民間傳聞和報刊影視戲說的誤讀和辱駡之中,晚年猝死在國民黨的監獄中。
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本書作者在充分地利用真實的第一手史料的基礎上,辨析諸多史料和傳聞的異同,力求完整、客觀而公正地向學術界揭示出民國名人張璧將軍一生真實經歷及其不為人知的生平史事,在此基礎上對他的功過是非給出我們的答案。

作者簡介


劉正
漢族。籍貫北京市。清代學術世家直系後裔,高祖係著名歷史學家和經學家—同治三年進士劉鍾麟。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文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後。曾任日本愛知學院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研究員等。迄今為止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出版有關商周歷史和古文字研究、金文學術研究、國際漢學研究、傳統經學研究、近代歷史和人物研究等方面學術專著30餘部。論文《從觀象繫辭說到乾卦之取象》獲中國中青年哲學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會優秀論文獎,《筮短龜長說的成立史研究》獲第12屆國際易學大會優秀論文獎,博士學位論文《東西方漢學発展史ソ研究(日文)》獲得日本國大阪市立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總代」稱號(等同於中國的優秀博士畢業生)等。2015年夏移民美國,現為美國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備案認可)會長及學刊發行人。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本書在真實的第一手史料的基礎上,力求完整、客觀且公正,
揭示民國名人張璧將軍一生真實經歷及其不為人知的生平史事,
對他的功過是非給出我們的答案。

書籍目錄


[目次]
前言 本書撰寫時遵守的若干規則
第一章、張璧家世源流考
第二章、早年的軍旅生涯
第三章、投身革命的青年張璧
第四章、北京政變中的先鋒官
第五章、保護故宮文物
第六章、短暫的山西政治生涯
第七章、反蔣失敗後的青幫老大
第八章、張璧和天津事件關係考
第九章、反蔣反張又反偽滿洲國
第十章、七.七事變後保護古都
第十一章、策劃通州起義
第十二章、四存學會和張璧局長
第十三章、張璧和他的父老鄉親
第十四章、張璧和他的義子
第十五章、張璧和大成拳的誕生
第十六章、張璧幫助過的革命者
第十七章、查無實證的漢奸嫌疑
第十八章、悲壯而盛大的治喪活動
第十九章、張璧研究啟示錄

推薦序/導讀/自序


[書前題記]
民國名人張璧(又名張玉衡)先生,這位早期華興會和同盟會的元老,這位在辛亥革命、光復軍、二次革命和護國運動等大小運動中衝鋒陷陣的陸軍中將,這位曾經親身參與將末代皇帝請出紫禁城的京師警察總監,這位中華武林瑰寶「大成拳」命名人,這位「四存學會」和電車公司董事長,這位在七.七事變時保衛古都北平免受日軍炮火摧毀中國人,這位在舊北平有名望的青幫老大,這位傳說中的天津事件首要分子,這位舊軍官拒絕出任偽滿洲國陸軍總長,這位以漢奸嫌疑被批捕的前公用總局局長……他的縱橫跌宕、褒貶不一的一生,一直被糾纏在民間傳聞和報刊影視戲說的誤讀和辱罵之中,晚年猝死在國民黨的監獄中。
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本書作者在充分地利用真實的第一手史料的基礎上,辨析諸多史料和傳聞的異同,力求完整、客觀而公正地向學術界揭示出民國名人張璧將軍一生真實經歷及其不為人知的生平史事,在此基礎上對他的功過是非給出我們的答案。
本書是大陸出版的《民國名人張璧評傳》一書的最新增補、修訂版,也是我在本出版社的「民國人物別傳系列」第二部。與此同時,我可以宣佈徹底告別大陸中央編譯出版社所出拙著《民國名人張璧評傳》(二○一四)一書,一切結論和史料、觀點及證據請以此書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