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小艷秋回憶錄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0635560系列名稱:
雙囍藝術系列編號:
2DAR0001定價:
360元作者:
口述:小艷秋; 作者:何思瑩;策劃主編:林文淇頁數:
256頁開數:
14.8x21x1.8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11202出版日:
20211202出版社:
雙囍出版-遠足文化CIP:
783.3886市場分類:
人物傳記(中國)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燃燒的星星,何時能為自己閃耀?」
息影六十年後,小艷秋袒露自我的脆弱與悲傷。
「集愛之大成,是生之總匯」
她是戰後台灣電影發展縮影;是台灣不屈不撓的堅毅女子代表
成為台語片第一女主角
台語電影以親切的語言,和熟悉的題材,成為大眾休閒的新選擇。以新劇走紅全台的小艷秋獲得片商力邀在《桃花過渡》裡飾演女主角,精湛的演出立即吸引了香港的廈語片商,簽下三部片約;同時間,台灣的製片也捧著白克導演的劇本《瘋女十八年》非要小艷秋答應演出不可。瞬時,小艷秋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線紅星,片商為了確保片約,更將片酬提高到兩萬元,是一般演員的十倍價碼。合作拍攝的導演如白克、田琛、岩澤庸德等,都是戮力提升台語電影藝術水準的傑出影人。延續了新劇時期的超高人氣,屢屢在觀眾票選為最受歡迎、最期待女星,創下多項第一的小艷秋,與台語電影共同走向第一個高峰。「台語片第一女主角」既是第一位,也是第一順位,當之無愧。
燃燒自我的星星
小艷秋演出台語電影的短暫四年,正值台語片逐漸步向高峰之際,拍片數量劇增,第一女主角的片約更是各家製片必爭。銀光幕上光鮮亮麗,備受影迷愛戴的小艷秋,實際上,纖細的她只剩下「疲倦」一種心境,她曾說:「人們期待著星星發光,但又是否想過,星星的光來自於燃燒自己。」接連地軋戲,屢創佳績背後,是意志的消磨和天分的耗損。為了娛樂觀眾粉墨登場,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接演一部又一部的電影。燃燒的星星,何時能為自己閃耀?
不由自己的命運
出生後三天就成為養女的小艷秋,十六歲時,再被養父母送進親戚經營的日月園劇團,以償還人情和虧欠的債務;看似風光的演員生涯,敵不過一句又一句的拜託!拜託!投入婚姻後,丈夫夜夜笙歌,心中企盼的理想「家庭」始終未能實踐。小艷秋的經歷,宛如台灣女性的時代縮影,在重男輕女,社會存在買賣養女陋習的年代,無法掌控自我的人生。儘管如此,小艷秋把握每個眼前的機會,無論她在行與否,要將事情做到好,證明自己的能力,活出自我的價值。
小艷秋的記憶相簿
成名半世紀之後,年近九十的小艷秋努力回想三十歲前的自己,像是打開一本記憶相簿。她不時切換成粉絲視角,點評「小艷秋」及那段十分之一的璀璨歲月,她的口吻時而怨歎、時而傲嬌地真情流露……且看這位永遠的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如何卸下女明星光環,袒露自我的脆弱與創傷,翻開塵封六十年的影壇回憶錄,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戰後台灣電影發展縮影
歷經大環境(日治時期、國共內戰、國府遷台)的歷史劇變,小艷秋的演藝歷程與戰後的台灣電影發展疊合,這本回憶錄補上了台語電影發展初期的脈絡。台語片在缺乏保存意識和條件下,能留存到今日的非常有限,除了倚賴當時報章的記載,影人的記憶與回望是最有力的還原佐證,修補了物件歷史的重大缺口,成為公眾的文化資產。
「燃燒的星星,何時能為自己閃耀?」
息影六十年後,小艷秋袒露自我的脆弱與悲傷。
「集愛之大成,是生之總匯」
她是戰後台灣電影發展縮影;是台灣不屈不撓的堅毅女子代表
成為台語片第一女主角
台語電影以親切的語言,和熟悉的題材,成為大眾休閒的新選擇。以新劇走紅全台的小艷秋獲得片商力邀在《桃花過渡》裡飾演女主角,精湛的演出立即吸引了香港的廈語片商,簽下三部片約;同時間,台灣的製片也捧著白克導演的劇本《瘋女十八年》非要小艷秋答應演出不可。瞬時,小艷秋成為炙手可熱的一線紅星,片商為了確保片約,更將片酬提高到兩萬元,是一般演員的十倍價碼。合作拍攝的導演如白克、田琛、岩澤庸德等,都是戮力提升台語電影藝術水準的傑出影人。延續了新劇時期的超高人氣,屢屢在觀眾票選為最受歡迎、最期待女星,創下多項第一的小艷秋,與台語電影共同走向第一個高峰。「台語片第一女主角」既是第一位,也是第一順位,當之無愧。
燃燒自我的星星
小艷秋演出台語電影的短暫四年,正值台語片逐漸步向高峰之際,拍片數量劇增,第一女主角的片約更是各家製片必爭。銀光幕上光鮮亮麗,備受影迷愛戴的小艷秋,實際上,纖細的她只剩下「疲倦」一種心境,她曾說:「人們期待著星星發光,但又是否想過,星星的光來自於燃燒自己。」接連地軋戲,屢創佳績背後,是意志的消磨和天分的耗損。為了娛樂觀眾粉墨登場,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接演一部又一部的電影。燃燒的星星,何時能為自己閃耀?
不由自己的命運
出生後三天就成為養女的小艷秋,十六歲時,再被養父母送進親戚經營的日月園劇團,以償還人情和虧欠的債務;看似風光的演員生涯,敵不過一句又一句的拜託!拜託!投入婚姻後,丈夫夜夜笙歌,心中企盼的理想「家庭」始終未能實踐。小艷秋的經歷,宛如台灣女性的時代縮影,在重男輕女,社會存在買賣養女陋習的年代,無法掌控自我的人生。儘管如此,小艷秋把握每個眼前的機會,無論她在行與否,要將事情做到好,證明自己的能力,活出自我的價值。
小艷秋的記憶相簿
成名半世紀之後,年近九十的小艷秋努力回想三十歲前的自己,像是打開一本記憶相簿。她不時切換成粉絲視角,點評「小艷秋」及那段十分之一的璀璨歲月,她的口吻時而怨歎、時而傲嬌地真情流露……且看這位永遠的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如何卸下女明星光環,袒露自我的脆弱與創傷,翻開塵封六十年的影壇回憶錄,找到活下去的力量。
戰後台灣電影發展縮影
歷經大環境(日治時期、國共內戰、國府遷台)的歷史劇變,小艷秋的演藝歷程與戰後的台灣電影發展疊合,這本回憶錄補上了台語電影發展初期的脈絡。台語片在缺乏保存意識和條件下,能留存到今日的非常有限,除了倚賴當時報章的記載,影人的記憶與回望是最有力的還原佐證,修補了物件歷史的重大缺口,成為公眾的文化資產。
作者簡介
口述╱小艷秋
小艷秋在短暫的從影時光裡,主演《瘋女十八年》、《阿蘭》等十五部膾炙人口的電影,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星,以台語片第一女主角之姿,與台語電影一同邁向歷史的第一個高峰。
出生於一九三三年的小艷秋,本名簡秀綢,以紮實的舞臺功力和姣好討喜的外貌,成為日月園新劇團的當家女主角,巡演全台吸引龐大戲迷爭睹風采。勇於接受新挑戰的小艷秋,加入了剛興起的台語片熱潮,精湛的演出不僅讓小艷秋片約不斷,更是觀眾票選最喜愛的女影星。高人氣的小艷秋獲香港片商力邀,首開台語影壇先例,赴港拍攝廈語片。
一九五九年,小艷秋急流勇退結束演藝生涯,投入婚姻生活之中,嘗試建立理想家庭。五個小孩成為她婚後的生活重心,中年投入醫美事業開立診所,退休後於宗教信仰中獲得平靜,以健全的身心迎接美好的一天。
作者╱何思瑩
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畢業。做過影展、拍過紀錄片、當過漫畫編輯。喜歡聆聽與記錄人的生命經驗、地方的故事。不斷探索自我可能的學習者。
策劃主編╱林文淇
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曾任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著有《華語電影中的國家認同與國族寓言》(2010)、《我和電影一國:林文淇影評集》。參與編著的專書有《戲夢時光:侯孝賢電影中的城市、歷史、美學》、《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等。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台灣影史上「第一代」同時走紅新劇與台語片的雙棲明星
☆台語片最高片酬女星
☆第一位赴香港拍攝廈語片的台灣女明星
☆首部武俠台語電影女主角
☆第一屆台語片影展「觀眾票選十大影星銀星獎」冠軍
☆《影劇周報》「讀者票選十位最喜愛台語影星」冠軍
書籍目錄
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小艷秋回憶錄
推薦序一 「台上風光,台下茫茫」戰後台灣電影發展縮影──序小艷秋回憶錄 ◎王君琦
推薦序二 桃花生美啊咿嘟愛風流 ◎黃秀如
推薦序三 重新回望「雙面小艷秋」 ◎蘇致亨
主編序 一段台灣電影歷史的再生──認識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小艷秋 ◎林文淇
第一章 不被迎接的生命
期待男孩誕生的原生家庭 桃園大廟旁的閣樓上 變動的時代混亂的教育
第二章 簡秀綢再見,小艷秋登台
人中之鳳的日月園堂主──林桂阿姨 大家都愛看搬大戲 阿娘的祕密武器──日月園劇團當家女主角接班人 天天練功夫,文要唱,武要打
第三章 飛上枝頭變鳳凰
日月園劇團的黃金時代 新劇本,新服裝,新妝髮,新歌曲 「舞台情侶」日月園雙台柱──素梅枝與小艷秋
第四章 巡迴全台的日月園新劇團
是明星,也是平凡人 巡演全台的大船哪天才能靠港上岸 鬼才鄭政雄教日月園演活戲 熱情的戲迷帶來溫暖與歡笑
第五章 追隨電影夢
郭柏霖拍的連鎖劇 新劇觀眾為之瘋狂的全新體驗 《桃花過渡》三個第一的台語歌唱片 電影拍攝的新體悟,演藝生涯的再開發
第六章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瘋女十八年》
眼光精準捷足先登的閩聲影業 決心拍出高品質的台語電影──瘋女十八年 留存在腦海中的精采片段 一次一次地重拍激發之下的完美演出 自信沉穩親切幹練的白克導演
第七章 香港行╱廈語片的新視野
國際市場紅極一時的廈語片 第一位赴港拍片的台灣女星 大開眼界的拍攝環境 在陌生的香港街道上找回久違的平靜
第八章 片約不斷的台語片第一女主角
接踵而來的拍片邀約 岩澤庸德操刀的長河影業創業作 超強陣容,製作嚴謹,以躋身第八藝術為目標開拍的《海邊風》 台語電影颳起「奇案風」 走紅之後的最大體悟是「疲累」
第九章 《合歡山上》的第一次
第一部主演的國語電影 佳陽部落──接近原住民族 「真的只有這一次喔」
第十章 縱馬奔馳的女俠玉嬌龍╱愛情浮現步入婚姻
第一部台語武俠電影 憧憬的愛情浮現,步入婚姻
第十一章 豐美的息影人生
未如人意的婚後生活 全部的愛給全部的孩子 重新學習再次踏入職場做好每個工作 羽毛球、卡啦OK,充實歡快的日子 基督信仰開啟的第二人生
後記 小艷秋的相簿 ◎何思瑩
附錄一 小艷秋明星形象塑造:以台語片與廈語片電影廣告為分析文本 ◎梁碧茹
附錄二 小艷秋電影作品台灣上映年表 ◎林姵菁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各界好評 我以為我早就知道小艷秋的人生了,可是等我讀完這本「集愛之大成,是恨之總匯」的小艷秋回憶錄,我才理解:以前看到的只是小艷秋的電影人生,這次看到的卻是一個害羞內向的女孩如何在時代轉變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女優。
——黃秀如(台語片小組成員之一)
小艷秋回憶錄,是許多那個時代台灣女性身不由己的共同生命故事:從本間志江子、簡秀綢到小艷秋,她其實不特別喜歡她的名字,但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都是別人替她做的安排。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在小艷秋對自己生平的描述裡,原本不被疼愛、生性害羞內向,成了風情萬種人人追捧的對象,看似飛上枝頭當鳳凰所交換的,是在台語片訴諸短波快打的高轉速生產模式下,無止盡的壓榨和耗損。
——王君琦(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長)
她對於自己的演藝生涯成就,完全視為過眼雲煙。她十來歲踏上戲劇舞台,乃至於後來轉入電影成為全台片酬最高的大明星,對她而言,都是「工作」,盛名越高,工作越勞累。這個面對自己明星身分的態度,是我們規劃這本回憶錄時始料未及的。
——林文淇(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本書特色
(編輯小語) 影人的回憶錄往往提供另一種觀點,填補大眾遺忘的歷史。在台語片發展初期舉足輕重的小艷秋,在九十歲前回顧生涯發展,爬梳了台語電影初期的發展脈絡。連帶地,也讓讀者明白女明星在銀幕下的心境。這本書裡的小艷秋,是影劇周報裡未曾報導過的,是影迷們未曾認識的,是台灣女性與台灣歷史疊合的足跡。
推薦序二
桃花生美啊咿嘟愛風流
◎ 黃秀如(台語片小組成員之一)
雙囍的主編祿存跟我說,他要出版小艷秋的口述歷史,希望我幫忙寫序。我趕緊傳訊息給以前一起研究台語片的隊友:「妳有印象當時為什麼把小艷秋分配給我嗎?」我的隊友當中有兩個電影科班出身、兩個演小劇場、一個搞視覺藝術、還有一個專門蒐集影劇新聞的資料狂。當時的做法是先把想要採訪的前輩列出清單,再按照每個人的志願進行分配。「妳應該是慕名就選了她啊。」「不是因為我比較晚加入,又沒有影劇常識嗎?」我一面打訊息,一面想起三十年前在電影資料館囫圇吞棗地看了一個月《影劇周報》的畫面,那時恨不得把所有片名和人名給吃下去,只希望勉強可以跟得上隊友的程度。
當年的歷史早就不復可考,但我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小艷秋的印象。採訪前,我假定會目睹一位不可一世的巨星,也很擔心自己的台語不輪轉無法好好地問問題。結果完全出乎意料。小艷秋的穿著打扮簡直就像日本老牌時尚雜誌《装苑》走出來的模特兒,與其說她像李麗華或白光那樣豔光四射,不如說她像寶塚的娘役那樣明媚動人。訪談夾雜著國語、台語和日語進行。她的國語帶點微微的台語腔,發現我們有聽不懂的台語或日語,隨即為我們解釋那是什麼意思,完全沒有為難我們這些連母語都聽不懂也講不好的年輕人。她以明快開朗的態度描述自己的演藝人生,彷彿是在講一齣即將由她上場的劇目。我覺得,任何人,即使沒有看過一齣她主演的電影,只要見到她本人、聽到她說戲,都會跟我一樣,自動成為小艷秋迷。
沒想到那也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在這段漫長的期間內,由於電影資料館(後來轉型為國影中心)的努力,沉寂許久的台語片逐漸為世人所注意,很多被棄置的台語片陸續出土,很多資深影人陸續做了口述訪談,很多劇本、本事、報導、研究文獻陸續得到收藏,台語片以及台語片時期的重要性因此在台灣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遺憾的是,在小艷秋輝煌而短暫的從影生涯中,她所主演的台語片一部也沒有保存下來,目前能夠看到的只有她唯一的一部國語片《合歡山上》(1958)。正因為這樣,在她八十八歲這一年所出版的口述歷史,就成了一本讓讀者知道什麼叫做小艷秋魅力的寶貴紀錄。
我以為我早就知道小艷秋的人生了,可是等我讀完手中短短的六萬字之後,我才理解:以前看到的只是小艷秋的電影人生,這次看到的卻是一個害羞內向的女孩如何在時代轉變的過程中成為一名家喻戶曉的女優。其中的關鍵字是「時代轉變」。小艷秋出生於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五九年息影的二十六年期間,先是經歷了日本殖民的最後十二年,再來是大戰結束國共內戰的四年,然後是國民政府撤退來台開始面對本土文化挑戰的十年。其實本書並沒有講到一般人在提到戰後台灣史時必定會提到的「時刻」與「事件」,但是經過三十年來不斷回顧過去的訓練,我自然就把這些個人的故事放進台灣史的框架中一起閱讀了。
不好意思,只能寫到這裡。因為推薦別人看電影不能破梗,推薦別人買書也不能劇透,既然如此,就不再多說,請讀者務必翻開這本「集愛之大成,是恨之總匯」的小艷秋回憶錄。
文章試閱
決心拍出高品質的台語電影──《瘋女十八年》
但我也坦白告訴他們,這段日子陸陸續續有很多戲約都被我推掉了,因為已經要出發去香港,實在抽不出時間接演這部電影。鄭老闆夫婦大概也意料到這是我會拒絕的說詞,所以一再向我強調,只要我答應,他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時間的問題。我心想,舅舅都已經把本金匯去香港了,怎麼可能有轉圜的餘地?
隔天,換成大同影業的製片杜雲之出擊,他把電影劇本送過來給我。我一翻劇本,「咦?這不是之前《中華日報》上的報導嗎?」那篇報導揭露了台南西港有個女人,被關在豬欄裡超過十八年的事。因為太悲慘了,上報之後引起非常大的轟動,包括婦聯會在內的組織都投入救助。
杜雲之說,現在大家一窩蜂地拍台語片,和我們演新劇一樣,劇本荒嚴重得很。大同看中這是全台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新聞,一定要打鐵趁熱改編成電影,免得被其他公司捷足先登。他也提到,這次他們特別找來台灣電影製片廠前副廠長白克擔任編導。白克是外省人,過去在廣西、南京、上海都有拍電影的經驗,前一年也導演了《黃帝子孫》,是公營片廠第一部台語電影。他強調,白克有想法、有才幹、夠專業,跟他合作絕對是品質保證,顯示已經有決心要拍出高品質的台語電影。
我細細讀了《瘋女十八年》的電影劇本。沒錯,故事高潮迭起,非常精采。依據我過往演新劇的經驗,可以預期這部電影的市場潛力很高,上映後一定會大受歡迎。我也感覺到這位白克導演,對電影好像有很不一樣的企圖。整部劇本看下來,雖然女主角命運多舛,但情節並沒有如想像中那樣灑狗血,反而是利用「鄉野奇譚」這種迎合觀眾口味的套路,來批判養女買賣、江湖迷信這些社會惡習。另一方面,整部電影,女主角的戲份吃重,我想如果能藉此機會磨練磨練演技,也是相當不錯的機會。
所以,我心動了。但是香港的片約都已經簽了,怎麼能答應大同?答應了不就要違約了?
大同他們顯然是有備而來,見我遲遲不答應,便使出了絕招。他們一方面將我的片酬增加整整一倍──《桃花過渡》我拿一萬塊錢片酬,這次《瘋女十八年》,他們直接給我兩萬元。另一方面,他們和香港那邊聯繫,幫我疏通好關係,讓我可以晚一點再過去。事情演變至此,看他們這麼誠心邀請,我也沒有不答應的理由了。
在那麼緊急的情況下,《瘋女十八年》就這樣被大同公司拚了命地擠進來。距離影片預計開拍不到十天時,我和杜雲之與白克在延平北路第一劇場樓下的咖啡店裡,簽下了合同,成為《瘋女十八年》這部片的女主角。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六日晚上七點,影片正式開拍。本來應該在香港的我,來到植物園裡的台製廠攝影棚,開始拍攝這部我演藝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電影。
為了配合我前往香港的時程,影片的拍攝期只有短短的三十天,大家都非常辛苦,緊繃到了極點。不過,搶在我去香港之前拍完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瘋女十八年》這部「故事悲悽的人間慘劇」,上映後果然大為轟動,不僅影片上映後持續熱映超過二十五天,有超過一百四十場都爆滿,影評也給予高度評價,認為是「台語片新楷模最佳巨片」。
一次一次地重拍激發之下的完美演出
光是從劇情就可以發現,在《瘋女十八年》裡,我主演的女主角阿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命運折磨:她是孤苦無依的孝女、飽受欺凌的養女,又是被推入火坑的酒女、遭到陷害的賢妻,最後成為被逼到發瘋囚禁的母親。這麼多重性格的轉變,一個經驗豐富的演員也未必能駕馭,何況我才剛踏入電影這個領域。前面幾種苦命的身分或許還不是太難,但是「瘋女」對我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在舞台上演過的角色不算少,只是過去可從沒演過發瘋的女人,所以老實說,我自己也不是那麼有把握。
這時候,就要非常感謝白克導演了。同樣演過劇場的他,對我很是尊重和信任,既會放手讓我表演,也會適時給我提點和指導。究竟,要怎麼將「瘋」的狀態給演活呢?白克導演告訴我,最關鍵的不是肢體,而在於「眼神」,眼神必須要「失神」。那麼,沒了靈魂的眼神又該怎麼做?白克導演說,首先,雙眼必須直直的盯住前方的某個定點,不要有任何偏移──接著,慢慢的控制下眼皮下方的小肌肉,讓它微微地開始抽動──最後,將抽動加速、加大,要擴張到整張臉的肌肉,包括兩邊臉頰、嘴巴,然後進入到無法控制的瘋癲狀態。這個臉部表演的過程,從始至終,眼球都不可轉動,連眼皮眨都不能眨。
為了這個眼神,我對著鏡子練習了好多天,到最後差點要抽筋了,才抓到訣竅。但實際拍攝時,可能是特寫的關係,拍了幾次白克導演仍然不滿意。「不行!」「再來!」他非常嚴格,一遍又一遍地要求。我大概也是快被磨瘋了,最後,我終於做到了!這場我在木籠裡披頭散髮,發瘋痙攣的戲,將整部電影帶到了最高潮。他們跟我說,當時在一旁觀看的工作人員,見到我的表演都忍不住直打寒顫,說我演得太真實、太絕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