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
原文書名:文明ソ生態史観ナろ
產品代碼:
9789865080099系列名稱:
傳世系列編號:
0WLG0007定價:
420元作者:
梅棹忠夫譯者:
陳永峰頁數:
400頁開數:
14.8x21x1.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190516出版日:
20190516出版社:
遠足-遠足文化CIP:
731.307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戰後日本最重要的「知的巨人」
世界史理論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從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
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放大來研究與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觀點
奠基獨特發想基礎
給予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理論強大衝擊
「對戰後諸歷史觀的總批判。」——日本思想史學者 鷲田小彌太
早在明治維新提出文明開化的國策之時,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史學就傳到了日本。後來,帶有強烈現實批判性的文明論隨著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而風靡全日本。福澤諭吉提出了「文明」、「半開化」、「野蠻」的分析結構,認為西方列強是文明國家,日本是半開化國家,而蝦夷、朝鮮等就是野蠻之地。「如果想使本國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而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這種文明論在反映日本被「他者化」的同時又給日本製造了一個「他者」,為日本自身脫殖民化和對其他地區進行殖民化提供了理論基礎。戰敗後日本的處境從文明論視角看大體上沒有變化,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及高速增長,日本學術界掀起了重新給日本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定位的熱潮。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梅棹忠夫提出了「文明的生態史觀」。他認為,日本文明並不是西洋文明的一個變種,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也不是因為模仿了西洋文明。他從生態學理論出發把歐亞大陸的文明分為第一地區(邊緣的溫帶森林地區,包括日本和西歐各國)和第二地區(中心的乾旱地帶,包括舊大陸除日本和西歐之外的地區),認為與第二地區在古代的輝煌和現在的專制不同,第一地區是當今世界最為發達和民主的地區。同屬第一地區的日本與西歐文明也是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平行並進」的。在梅棹看來,「歷史就是人與土地相互作用的結果,亦即主體環境系統自我運動的結果。在決定這種運動形式的各種主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因素。而自然因素的分佈,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表現出幾何學的特徵。」梅棹作為一個生態學家,並沒有受日本歷史學界一些傳統成說的束縛,提出了世界文明演替模式之不同關鍵在於各地生態之不同的觀點,為後來環境史研究的興起開闢了道路。
戰後日本最重要的「知的巨人」
世界史理論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從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
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放大來研究與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觀點
奠基獨特發想基礎
給予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理論強大衝擊
「對戰後諸歷史觀的總批判。」——日本思想史學者 鷲田小彌太
早在明治維新提出文明開化的國策之時,西方資產階級的文明史學就傳到了日本。後來,帶有強烈現實批判性的文明論隨著自由民權運動的開展而風靡全日本。福澤諭吉提出了「文明」、「半開化」、「野蠻」的分析結構,認為西方列強是文明國家,日本是半開化國家,而蝦夷、朝鮮等就是野蠻之地。「如果想使本國文明進步,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而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這種文明論在反映日本被「他者化」的同時又給日本製造了一個「他者」,為日本自身脫殖民化和對其他地區進行殖民化提供了理論基礎。戰敗後日本的處境從文明論視角看大體上沒有變化,但是隨著日本經濟的恢復及高速增長,日本學術界掀起了重新給日本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定位的熱潮。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梅棹忠夫提出了「文明的生態史觀」。他認為,日本文明並不是西洋文明的一個變種,日本近代化的成功也不是因為模仿了西洋文明。他從生態學理論出發把歐亞大陸的文明分為第一地區(邊緣的溫帶森林地區,包括日本和西歐各國)和第二地區(中心的乾旱地帶,包括舊大陸除日本和西歐之外的地區),認為與第二地區在古代的輝煌和現在的專制不同,第一地區是當今世界最為發達和民主的地區。同屬第一地區的日本與西歐文明也是在不同的生態條件下「平行並進」的。在梅棹看來,「歷史就是人與土地相互作用的結果,亦即主體環境系統自我運動的結果。在決定這種運動形式的各種主要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因素。而自然因素的分佈,並不是雜亂無章的,它表現出幾何學的特徵。」梅棹作為一個生態學家,並沒有受日本歷史學界一些傳統成說的束縛,提出了世界文明演替模式之不同關鍵在於各地生態之不同的觀點,為後來環境史研究的興起開闢了道路。
作者簡介
梅棹忠夫
日本生態學家、民族學家。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總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京都大學理學博士暨日本中東學會首任會長。
作為日本的文化人類學及數理生態學先驅,其研究以「梅棹文明學」著稱並發展出獨到的理論。早年投入京都大學今西錦司門下,隨其參加大興安嶺探檢隊,造訪中國東北,內蒙古等地,並以生態學為出發點,通過動物社會學,將研究中心轉向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和比較文明理論。
一九五七年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以生態系為基礎,展現多線文明發展模式的世界史觀,對西歐的單線歷史觀造成巨大的衝擊。
本書除了收錄梅棹忠夫的傳世巨著《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學院(Collège de 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譯者簡介
陳永峰
一九六八年生,台中大甲人。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一九九三公費留學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法學碩士(一九九六),法學博士(二00六)
現職: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專門領域:日本區域研究,東亞文明圈關係史,比較文明・比較文化論,比較政治學。
中、英、日文著作多數。被廣泛引用者包括:「植民地・レэリ⑦УэИу・рЗЬхФ⑦-周辺ろヘノペ帝国ソ交錯-」(『翰林日本学』);「台湾ズれんペヤЖヤ共同体ソ?史的位置」(『ヤЖヤズれんペ地域協力ソ可能 性』);「海洋中華世界台湾シ海洋国家日本ソ交錯—世界単位シウサソ東ヤЖヤ」(『転換中ソ EU シ「東ヤЖヤ共同体」』);〈海洋國家論者的大陸觀:從吉田茂的中國經驗出發〉(《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在 『絕對矛盾』中追求『自我同一』的日本人」(《菊與刀:日本的文化模式》);「我是不是我的我的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等。
書籍目錄
第一部 〈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一 現代日本—邁向無階級社會
六ま年代的高度經濟成長
機電整合—新產業革命
家庭生活的變化
邁向無階級社會
二 明治日本—帝國的形成與挫折
黑船
軍隊
官僚
家族
戰爭
工業革命
三 江戶時代—絕對君主制與德川和平體制
江戶
將軍
藩
鎖國—國家的獨立
國土開發
工業
町人的勃興
出版
教育
四 中世—遠東諸文明與日本封建制的成立
律令制
京都
武士
中世的城與都市
馬可波羅與哥倫布
對外貿易—朱印船
五 總說—文明的生態史觀
舊世界的構造—第一、第二區域
資本主義與革命
封建制的比較史
歷史的生態學研究途徑
古代帝國
乾燥地帶
自發性的消長(autogenic succession)
第二部 「文明的生態史觀」
東與西之間
Ⅰ 困難的課題
北方之國日本 人群聚集 試煉 困難的問題
Ⅱ「分離」之後
「分離」之後 陀螺與大磐石 官僚 殖民地與英語 國語問題 窗口
Ⅲ 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 地方主義 中華思想與邊境民族 自我褒美
Ⅳ 聖與俗
美與宗教 身為佛教徒 聖與俗 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
預言者佛陀 宗教性的充電
Ⅴ 中洋
雅利安・達摩 種族主義 東洋的起點 印度與西方 中洋
Ⅵ 日本不是模範
日本與西歐 近代化的條件 日本不是模範 亞洲與日本
東的文化╱西的文化
運搬 握手與親吻 點頭與合掌
文明的生態史觀
挑戰與回應 日本的座標 東洋與西洋 近代化與日本文化
系譜論與機能論 高度文明國╱日本 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
近代化與西歐化 第一區域的比較 第二區域的特徵 資本主義與革命
封建制度的比較史 專制帝國的比較史 生態史觀 進化史觀與生態史觀
古代帝國 破壞力根源、乾燥地帶 自發性的消長 「過更好的生活」
第二區域的社會主義 四大帝國的亡靈 商業
新文明世界地圖—比較文明論的探索
生活結構的幾種類型 傳統與革命的分布 開拓者與原始林的分布
工業與技師的分布 貧乏與飢餓的分布 鐵路與飛機的分布
貴族與庶民的分布 家族與超家族的分布 職業婦女的分布
學校與報紙的分布 個性的個人與殘虐行為的分布
強力嫉妒心神祇的分布 官僚與官僚主義的分布 呈現不扭曲的世界樣態
從生態史觀看到的日本
從東南亞的旅行開始—文明的生態史觀.續篇
關於東南亞我們知道些什麼? 資訊來源的不足 東南亞之旅
觀念亞洲 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 舊世界的構造 怎麼看東南亞
東南亞的特殊性 拼圖型的構造 民族移動 溼潤地帶線 修正
歷史的幾何學 東南亞與東歐 兩度的世界大戰 日本與東南亞
近代化 異質性與同質性 新關係
阿拉伯民族的命運
中近東這樣的稱呼 阿拉伯人是東洋人嗎? 地中海.伊斯蘭世界
「帝國」的重建 再興的方向
東南亞的印度
中南半島 臉 文字 建築 那伽(蛇神) 迦樓羅(鳥神)
拉瑪堅(ramakien) 現代印度
「中洋」諸國
「中洋」 經過的地帶 旅行的困難度 印僑的存在 人類學的分布
難以理解的地區 土地相連的諸國 印度世界 伊斯蘭世界
「中洋」的苦惱
從泰國到尼泊爾—學問.藝術.宗教
往比較宗教學方法論前進的備忘錄
Ⅰ 宗教的生態學研究途徑
生態史觀的延長 宗教生態學 宗教在人類進化史上的意義
巫術與天空信仰的情況
Ⅱ 流行病學類推
與傳染病的對比 精神的流行病學 流行性與地方性 疾病與宗教
疫病史與宗教史
Ⅲ 瓦拉納西與耶路撒冷
最早說法之地 印度佛教的命運 印度教的聖地 占領耶路撒冷
猶太教徒與伊斯蘭教徒
IⅤ 方法與假說
宗教的交替與傳播 階段對應的假說 層序學的方法 免疫現象
區域對應的假說 文明史的比較宗教學
後記
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