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中國兵器全事典:真實還原130款冷兵器、城池攻防戰具,帶你運籌帷幄,親臨沙場爭戰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414746系列名稱:
百川系列編號:
MD0001定價:
1200元作者:
蔣豐維相關作者:
繪者劉子葳/攝影廖家威頁數:
400頁開數:
17x23裝訂:
精裝上市日:
20190130出版日:
20190130出版社:
豐富文化-漫遊者CIP:
793.62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全球唯一中國兵器鉅作
完整收錄各門派兵器戰具與攻略.重現千年英雄事蹟
武俠小說迷、兵器鑑賞家、軍事模型癡、Cosplay與線上遊戲玩家 必備特典
◆史上最詳實之兵器與城池攻防戰具圖鑑,沿革、解構、攻略一次到位
◆實拍近百件兵器收藏,全彩印刷,精美細節一覽無遺
◆特邀3D動畫師結合手繪技術,精細復原百件傳奇古兵器
◆收錄坊間難得一見的宋明軍事古籍圖繪文獻
將中國千年兵家攻防的兵器戰具與英雄事蹟鍛造成冊,
看古代戰將與現代動漫電玩人物在書中輪番上陣!
想了解中國古代兵將在戰場上利用哪些兵器進行團戰或單兵廝殺?
歷代名將如何利用戰術攻防調兵遣將攻城掠地?
本書詳載冷兵器、火器、城池攻防戰具、水戰船艦與韜略戰術之珍貴圖文,
重現古戰場上的拚搏爭鬥,
除了談各類兵器的形制流變、使用手法,也記錄許許多多刀光劍影下的英雄傳奇;
既是古代武器圖文大觀,亦為兵器藝術鑑賞之作,
絕對值得您精心典藏!
你是否在各種群俠遊戲中爭奪神兵絕技、決戰武俠之巔?
或者為《三國演義》中的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的交鋒而喝采?
還是因電影中的血滴子而聞風喪膽?
相對於西方的騎士傳奇類型故事,中國歷史、武俠小說和動漫絕對是原汁原味的文化特產,其中有角色刻劃與武藝描寫的獨到創意,以及各種神奇兵器的競演,無不教人心馳神往。
若世上有千萬種兵器,就有千萬種英雄,以及千萬個故事環環相織,彼此消長。
身為華文市場第一本圖文兵器事典作者,蔣豐維將積累多年的專業兵器知識與研究,以幽默活潑的行文方式,將新世代的電影、動漫、電玩等帶入解析,引領古老兵器的全新探索,進而帶動了近年來中國兵器的出版風潮。
★特邀3D動畫師合作,全書以18萬文字、300幅圖片完整收錄千年兵家戰場智慧,堪稱《現代武備志》
隨著歲月流轉,作者蔣豐維除了累積收藏的史料圖片愈臻豐富,其對於刀光劍影中的歷史文化也有更成熟的體悟,因而有了本次的重量級創作規劃。作者特聘全新製作團隊,並邀請專業動畫師完美復原現代已無留存的古代戰具,為本書打造出全新完備卻依舊不改閱讀親和力的兵器大全——《中國兵器全事典》!
本書內容除了介紹60多款傳統的刀、槍、劍、弓、盾等單兵操作攻擊防禦冷兵器,更包含了近70種團體作戰攻守城池的各種怪奇戰具與火器,以及移動作戰必備的車騎、船艦與「無形兵器」的韜略(戰術謀略)。本書以逾18萬字的重量級篇幅、百餘幀兵器實攝照片、邀請專業的遊戲動畫設計師,結合3D與手繪創新手法全新編繪近百張精美的戰具復原圖,更收錄了近百幅珍貴難得一見的宋明清時代軍事古籍史料圖繪,諸如由北宋朝廷官修的《武經總要》、由明朝軍事名家戚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明代茅元儀所編撰的《武備志》等。全書詳細記錄傳統兵器的演變歷程,400頁篇幅以文載圖、全方位刻劃出古戰場上的英雄風采,圖文內容之豐富齊備,堪稱《現代武備志》!
★為兵器構築生命的檔案專欄,延伸閱讀視野
作者帶領讀者從單兵捉對廝殺的冷兵器、單點城池攻守與火器、乃至於長距離作戰的車騎與水戰,一路循序漸進地了解各項兵器與戰具的形制與特點。然而每一項武器都是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的見證,為了讓讀者能更加了解這些典故源由,本書特闢了各種檔案專欄,讓讀者在神往於古戰場的喧囂對戰之際,能進一步體會每一件兵器背後最深刻的故事,延伸閱讀視野。
★本書特色
? 戰力分析:從重量、攻速與靈活度、變化性、強韌度、攻擊範圍、單發殺傷穩定度六維度,精準分析戰力優勢。? 兵器圖解:實拍照及3D圖,兵器各部位均拉線解說名稱與功能。
? 演進小史:迅速為你打通兵器形制變革史的任督二脈。
? 寶物檔案:記載更多關於兵器的傳說與軼事。
? 故事檔案:兵器因人而生,人與兵器的故事,都在此展開。
? 知識檔案:各類延伸知識,完整了解兵器的來龍去脈。
戰場上,無數生命殞落之際,新的明星與傳說隨之升起。
然而如何捍衛生命,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答案,或許在亂世中的武士與他們手中的兵器,可以窺見一二。
作者耗時十餘年,
將中國歷代兵器與精彩故事重新打磨淬鍊,
特邀3D動畫師,費時近兩年復原百件珍奇古兵器,
成就厚達四百頁、逾三百幅精彩絕倫的兵器圖文大典。
翻開本書,猶如走進古今與虛實交融的喧囂戰場——
且看中國兵器各路門派、使用手法與奇事軼聞,
攻防戰具乃至於水戰船艦的機關巧妙之處,
歷代名將勝負名役與血淚交織的英雄事蹟。
本書將以全新視角,
引領您展開一場最新奇感動的中國兵器探索之旅!
★名家推薦
郭常喜╱國家工藝師、電影《臥虎藏龍》特聘兵器鑄劍師
承襲祖父世傳的刀劍工藝,亦曾赴日學習鑄造技術,本著文化薪傳的使命,積極收藏各式刀劍,探求傳統鍛造技術與兵器藝術,重現歷史名器,其作品多次得到國家獎項肯定。位於高雄興達港觀光漁市旁的興達刀鋪,即為郭常喜老師的工作坊。超過六十年的打鐵生涯,郭老師打造過不計其數的良質機械與工業用刀具,許多武俠電影包括《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寶劍與八卦子五鴛鴦鉞、江湖絕命鉤、青龍劍、柳月刀等各式兵器,更是出自其手,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亦曾委託鑄劍。郭老師且在林智隆教授的協助與申請之下,獲文建會通過為地方文化機構的「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其館藏有兩千多件,並依中國歷代主題陳列,是值得一訪的觀光與教學景點。
陳世聰╱亞洲鑄劍大師
因為沉迷武小說而中年轉業,無師自通從古籍中自學鑄劍方法,並成立「劍廬工坊」,致力發揚中華劍文化。其以高科技方法純手工研磨來鑄造各式寶劍,舉凡湛廬寶劍、七星竹節劍都是他所擅長的。其鑄造的寶劍深具藝術收藏價值,多件作品均被國外收藏家珍藏。
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
已逝鑄劍名師陳天陽先生所開設的兵器博物館。陳老師是中國嶺南派的鑄劍傳人,數度榮獲行政院民族工藝獎。為了保留民族工藝,他將自宅改建為展覽館,陳列親自鑄造的寶劍與歷代著名刀劍,供民眾免費參觀。現由第三代傳人、同樣對武術與兵器廣有涉獵陳重智先生克紹箕裘,持續推廣中華武術文化。
全球唯一中國兵器鉅作
完整收錄各門派兵器戰具與攻略.重現千年英雄事蹟
武俠小說迷、兵器鑑賞家、軍事模型癡、Cosplay與線上遊戲玩家 必備特典
◆史上最詳實之兵器與城池攻防戰具圖鑑,沿革、解構、攻略一次到位
◆實拍近百件兵器收藏,全彩印刷,精美細節一覽無遺
◆特邀3D動畫師結合手繪技術,精細復原百件傳奇古兵器
◆收錄坊間難得一見的宋明軍事古籍圖繪文獻
將中國千年兵家攻防的兵器戰具與英雄事蹟鍛造成冊,
看古代戰將與現代動漫電玩人物在書中輪番上陣!
想了解中國古代兵將在戰場上利用哪些兵器進行團戰或單兵廝殺?
歷代名將如何利用戰術攻防調兵遣將攻城掠地?
本書詳載冷兵器、火器、城池攻防戰具、水戰船艦與韜略戰術之珍貴圖文,
重現古戰場上的拚搏爭鬥,
除了談各類兵器的形制流變、使用手法,也記錄許許多多刀光劍影下的英雄傳奇;
既是古代武器圖文大觀,亦為兵器藝術鑑賞之作,
絕對值得您精心典藏!
你是否在各種群俠遊戲中爭奪神兵絕技、決戰武俠之巔?
或者為《三國演義》中的方天畫戟、青龍偃月刀、丈八蛇矛的交鋒而喝采?
還是因電影中的血滴子而聞風喪膽?
相對於西方的騎士傳奇類型故事,中國歷史、武俠小說和動漫絕對是原汁原味的文化特產,其中有角色刻劃與武藝描寫的獨到創意,以及各種神奇兵器的競演,無不教人心馳神往。
若世上有千萬種兵器,就有千萬種英雄,以及千萬個故事環環相織,彼此消長。
身為華文市場第一本圖文兵器事典作者,蔣豐維將積累多年的專業兵器知識與研究,以幽默活潑的行文方式,將新世代的電影、動漫、電玩等帶入解析,引領古老兵器的全新探索,進而帶動了近年來中國兵器的出版風潮。
★特邀3D動畫師合作,全書以18萬文字、300幅圖片完整收錄千年兵家戰場智慧,堪稱《現代武備志》
隨著歲月流轉,作者蔣豐維除了累積收藏的史料圖片愈臻豐富,其對於刀光劍影中的歷史文化也有更成熟的體悟,因而有了本次的重量級創作規劃。作者特聘全新製作團隊,並邀請專業動畫師完美復原現代已無留存的古代戰具,為本書打造出全新完備卻依舊不改閱讀親和力的兵器大全——《中國兵器全事典》!
本書內容除了介紹60多款傳統的刀、槍、劍、弓、盾等單兵操作攻擊防禦冷兵器,更包含了近70種團體作戰攻守城池的各種怪奇戰具與火器,以及移動作戰必備的車騎、船艦與「無形兵器」的韜略(戰術謀略)。本書以逾18萬字的重量級篇幅、百餘幀兵器實攝照片、邀請專業的遊戲動畫設計師,結合3D與手繪創新手法全新編繪近百張精美的戰具復原圖,更收錄了近百幅珍貴難得一見的宋明清時代軍事古籍史料圖繪,諸如由北宋朝廷官修的《武經總要》、由明朝軍事名家戚繼光所著的《練兵實紀》、《紀效新書》、明代茅元儀所編撰的《武備志》等。全書詳細記錄傳統兵器的演變歷程,400頁篇幅以文載圖、全方位刻劃出古戰場上的英雄風采,圖文內容之豐富齊備,堪稱《現代武備志》!
★為兵器構築生命的檔案專欄,延伸閱讀視野
作者帶領讀者從單兵捉對廝殺的冷兵器、單點城池攻守與火器、乃至於長距離作戰的車騎與水戰,一路循序漸進地了解各項兵器與戰具的形制與特點。然而每一項武器都是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的見證,為了讓讀者能更加了解這些典故源由,本書特闢了各種檔案專欄,讓讀者在神往於古戰場的喧囂對戰之際,能進一步體會每一件兵器背後最深刻的故事,延伸閱讀視野。
★本書特色
? 戰力分析:從重量、攻速與靈活度、變化性、強韌度、攻擊範圍、單發殺傷穩定度六維度,精準分析戰力優勢。? 兵器圖解:實拍照及3D圖,兵器各部位均拉線解說名稱與功能。
? 演進小史:迅速為你打通兵器形制變革史的任督二脈。
? 寶物檔案:記載更多關於兵器的傳說與軼事。
? 故事檔案:兵器因人而生,人與兵器的故事,都在此展開。
? 知識檔案:各類延伸知識,完整了解兵器的來龍去脈。
戰場上,無數生命殞落之際,新的明星與傳說隨之升起。
然而如何捍衛生命,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答案,或許在亂世中的武士與他們手中的兵器,可以窺見一二。
作者耗時十餘年,
將中國歷代兵器與精彩故事重新打磨淬鍊,
特邀3D動畫師,費時近兩年復原百件珍奇古兵器,
成就厚達四百頁、逾三百幅精彩絕倫的兵器圖文大典。
翻開本書,猶如走進古今與虛實交融的喧囂戰場——
且看中國兵器各路門派、使用手法與奇事軼聞,
攻防戰具乃至於水戰船艦的機關巧妙之處,
歷代名將勝負名役與血淚交織的英雄事蹟。
本書將以全新視角,
引領您展開一場最新奇感動的中國兵器探索之旅!
★名家推薦
郭常喜╱國家工藝師、電影《臥虎藏龍》特聘兵器鑄劍師
承襲祖父世傳的刀劍工藝,亦曾赴日學習鑄造技術,本著文化薪傳的使命,積極收藏各式刀劍,探求傳統鍛造技術與兵器藝術,重現歷史名器,其作品多次得到國家獎項肯定。位於高雄興達港觀光漁市旁的興達刀鋪,即為郭常喜老師的工作坊。超過六十年的打鐵生涯,郭老師打造過不計其數的良質機械與工業用刀具,許多武俠電影包括《臥虎藏龍》中的青冥寶劍與八卦子五鴛鴦鉞、江湖絕命鉤、青龍劍、柳月刀等各式兵器,更是出自其手,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亦曾委託鑄劍。郭老師且在林智隆教授的協助與申請之下,獲文建會通過為地方文化機構的「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其館藏有兩千多件,並依中國歷代主題陳列,是值得一訪的觀光與教學景點。
陳世聰╱亞洲鑄劍大師
因為沉迷武小說而中年轉業,無師自通從古籍中自學鑄劍方法,並成立「劍廬工坊」,致力發揚中華劍文化。其以高科技方法純手工研磨來鑄造各式寶劍,舉凡湛廬寶劍、七星竹節劍都是他所擅長的。其鑄造的寶劍深具藝術收藏價值,多件作品均被國外收藏家珍藏。
青雲鑄劍藝術文物館
已逝鑄劍名師陳天陽先生所開設的兵器博物館。陳老師是中國嶺南派的鑄劍傳人,數度榮獲行政院民族工藝獎。為了保留民族工藝,他將自宅改建為展覽館,陳列親自鑄造的寶劍與歷代著名刀劍,供民眾免費參觀。現由第三代傳人、同樣對武術與兵器廣有涉獵陳重智先生克紹箕裘,持續推廣中華武術文化。
作者簡介
蔣豐維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言與文學研究所碩士。從事翻譯與英語教學逾十年,並於閒暇時鑽研古代歷史與東西方兵器,以及紫微、塔羅、催眠、靈氣等。現為美國NGH與AAH之認證合格催眠師,具AAH 催眠講師與臼井╱卡魯那靈氣大師 (Usui / Karuna Reiki Master) 資格。
深受西方思想體系薰陶,無形中養成辯證系統化的習慣。除了在課堂上傳遞語言與知識,也不斷將所學應用在原屬同出一門、一體兩面的「武術╱巫術」領域,十餘年來嘗試對中國兵器與古戰史進行系統化的整理歸納,冀能藉此拋磚引玉,帶動更多讀者討論與研究。
相關作者簡介
繪者
劉子葳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碩士。喜好繪畫、風格多變。目前專職為平面設計師和遊戲介面製作,並於大學兼任授課。本書復原圖以3D結合手繪的方式創作,且講究細節表現,因此繪製時程較長,期望能勾勒出古代兵器的精彩樣貌。
書籍目錄
作者序╱英雄信念與生命價值
導論一╱兵器,見證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
╱中國兵器地圖
╱中國防具地圖
導論二╱兵器,訴說前人的功業與偉績
╱中國兵器年表
第一部【單兵】 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短兵系——一寸短一寸險
劍╱刀╱鞭、鐧╱錘╱斧
♦長兵系——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棍、棒╱槍、矛╱殳、杵╱戈╱戟╱大刀╱鉞╱叉、钂╱釘耙、鏟
♦奇兵系——所以我說那個折凳呢?
環、乾坤圈╱鉤╱峨嵋刺、鐵尺╱子午鴛鴦鉞、拳刀╱枴╱鐵鍊夾棒、多節棍╱撾、判官筆
♦軟兵系與暗器系——直球什麼的最無聊了!
軟鞭、鎖鍊╱流星錘╱繩鏢、鎖鐮╱套索╱飛爪、血滴子╱匕首、飛刀╱擲箭、標槍╱鏢、袖箭、噴筒
♦射程系——讓你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弓箭╱弩
♦防護系——先為敵之不可勝
盾╱皮甲、青銅冑╱魚鱗甲、鐵片盔╱裲襠鎧、明光鎧╱細鎧、鎖子甲╱紙甲、砲彈式頭盔╱棉甲、尖纓盔
第二部【團戰】 眾志成城,鬥智更鬥力
♦攻城器——群狼的譜像
非殺傷性輔助戰具:巢車╱填壕車、折疊橋╱雲梯、木幔
防禦工事破壞戰具:衝車╱緒棚車
泛用殺傷兵器:井欄╱床弩╱砲
♦守城器——有以待之
路障防線:拒馬、蒺藜
要塞的本體:城池結構全拆解
機動支援:塞門刀車、籍車
城上守軍標準配備:重複使用類武器
投擲用反登城道具:單次使用類武器
♦火器——霹靂神威
源起:噴射、燃燒系
中堅:爆炸系
近代的曙光:射擊系
第三部【移戰】 一身轉戰三千里
♦車戰與騎兵——將軍豈可無馬?
貴族們的驕傲:春秋戰車與編制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騎兵戰的曙光
刺客與坦克:輕騎與重騎
狼族們的戰術:蒙古騎兵
騎兵戰的落幕:馬戰發展與總結
♦海戰——決戰江河之上
以舟為師、楫為馬:水上開戰
各司其職相輔相成:艦隊的組成
強虜灰飛煙滅:史上最著名水戰
水戰要項:鐵鎖與拍竿
江河水戰完熟期:宋朝發展興衰
大航海時代:明朝海事發展
航海技術革命:傳統水戰終結
♦指揮與陣形——無形的兵器
古典策士必修課:陣形專論
由有形到無形的武裝:韜略與戰鬥文化
附錄╱參考資料
推薦序/導讀/自序
作者序 英雄信念與生命價值
時光荏苒,轉眼間,距《中國兵器事典》問世已是十年過去了。
十年之間,物換星移,我的舞台也有了轉變,走入了大專院校的教室內。
外文系或應用外語系課程中,「西洋文學概論」是常有機會教到,本身也喜歡上的一門課。講到荷馬史詩《伊里亞德》(Iliad),總不免口沫橫飛地亂蓋眾英雄如何如何。而該篇之中,最經典的段落之一,莫過於火神為猛士阿基里斯(Achilles)重鑄鎧甲,寶器問世,光彩懾人的一幕描寫。每每講到這篇章時,我總愛問學生:「有沒有人猜得到,阿基里斯的盾上是什麼圖案?」
有猜龍的,有猜獅子的,但若沒看過原文的,還當真猜不著。
阿基里斯的盾面上,是天地之間,栩栩如生且具體而微的,戰爭與和平兩個世界。盾面上,有著戰火一觸即發的重兵圍城景象,而城中居民不願坐以待斃,策兵突襲之際,受戰火殃及,原在恬靜水濱放羊的牧人竟至無辜橫死。盾面上,有著歡慶的婚禮行列,迎親喜宴的隊伍簇擁著新娘行過繁華市街時,正遇上了殺人案兩造對質答辯,尋求耆老評斷的場景。盾面上,有著麥浪金黃、豐饒秋收的景象,眾人羅列牛羊美酒以為歡慶。盾面上,有著牧人驅趕牲口,卻驟為猛獅所襲,椎心淌血仍無力救回的刻劃。盾面上,有著青年男女羅列,花冠華服,舞姿曼妙,恣意逐愛的描繪。盾面上,有著果園結實纍纍,眾人欣喜提籃採收,席間更有童子彈琴高歌,以誌一年既去的歲月更迭。
希臘神話中,火神的相貌醜陋,行動不便,但才思細膩,以匠心獨具廣為人知。為何專為天下第一勇士打造的神兵上,如此工筆刻劃一幅圖像?
因為這就是人世具體而微的寫照。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彼此對照而又互化托生。所謂生命的存續,乃是以掠奪他者生命作為代價。田園中眾人飲宴的生之慶典,是建築在牛羊穀物的「犧牲」之上。然而,正因為有了這些犧牲,更高的存在遂成為可能,一如耶穌所說的:「如果一粒麥子不死。」
阿基里斯的盾牌描繪,若用簡單的東方概念來表達,正是太極圖的意涵。拋開了漫長十年大戰不談,僅聚焦於其中寥寥數十日的《伊里亞德》,描寫的不是別的,正是武士的生與死,是對生命與存在的質問,以及作為答覆,英雄信念的展現。
撰寫這篇新序時,適逢日本大河劇《真田丸》在台播映。日本第一兵真田幸村的傳說,恰與此遙相呼應。壯烈戰死的真田幸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憑著一桿槍與過人氣魄,讓身為武士的名譽氣節流傳於後;而侍奉敵對德川陣營的兄長真田幸之,則靠著彪炳戰功與過人韌性,既保全真田家資產,更使得弟弟以身殉道的傳奇得以流芳後世。
儘管在世時間短暫,但若沒有這段燦爛的過人戰績,真田幸村之死便沒有了意義,僅是一名棄卒而已;相對的,若不是兄長苟活於世,忍痛存續苦心經營,真田幸村之死將無人再復記憶。生於亂世的小諸侯真田家,靠著人世殘酷的骨肉相殘二分,兄弟互為表裡,完整地保存了整個家族,有形與無形的資產。
刻劃如是,兵器亦如是。有千萬種兵器,就有千萬種英雄,以及千萬個故事環環相織,彼此消長。勇者的盾,護衛了主人,而存續的代價,則是對手生命的消逝。人類史上,為了種種不同信仰利害,遂有不絕如縷的戰鬥衝擊流傳後世。戰場上,無數生命殞落之際,新的明星與傳說隨之升起,靜待歲月洗禮,大江東去浪淘盡。
歲月有限,然而如何捍衛生命,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價值,答案,或許在亂世中的武士與他們手中的兵器,可以窺見一二。奔赴戰場的士卒以盡忠為職志,眼前目標即是聚焦下的唯一,為此拚搏爭鬥,不惜犧牲生命換取;相對之下,從整體方向,出謀劃策經天緯地,則有賴將相謀士全面的視野。
然而,或許需昇華至更為宏觀超然的角度,方能瞥見這些生命的碎片,無論貧富貴賤,所形塑出的軌跡,與拼湊而成的完整圖像。一如阿基里斯手上盾牌的紋飾,透過不同的元素與象限,構成了完整的世界。文化的存續與延展,由無限乃至有限,亦復如是。且讓我們將這些歷代來的兵器與精彩故事重新盤整打磨淬鍊,在波瀾壯闊的傳奇重光之際,讀者的慧眼或許能看出隱於其間,璀璨交織的森羅萬象。
文章試閱
導論之一 兵器,見證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
中國是世上現存最古老的國家,由於歷史悠久,戰鬥方面的經歷自然相當豐富;在其廣大的地域與眾多民族等要素影響之下,交融形成了獨樹一幟的戰鬥文化。
中國不但被譽為「功夫之鄉」,兵器的種類之多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從大規模的疆場征伐作戰,到日常的緝捕盜匪與江湖私鬥;戰鬥舞台從平沙萬里的北方,到水鄉澤國的南方,隨著場合與地形的歧異,加以使用者與門派之間的不同,遂產生了種種造型與用法均異的兵器。
十八般武藝
我們常以「十八般武藝」作為種類眾多武器的總稱,並衍生用來統稱各種技能。這樣的說法起源早至宋元時代即已出現,而這十八般中所包含的細項也多有不同。舉例而言,在《水滸傳》開首時提到史進學全十八般武藝,說的是:「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另一派主張則認為應追溯到戰國時代的名將孫臏與吳起所提出的理論,分成九長九短:「槍戟棍鉞叉钂鉤槊環╱刀劍枴斧鞭鐧錘棒杵。」
另外還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撾、枴子流星」類似順口溜的版本。
此外,明清時流行的說法則是:「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頭、十七棉繩套索、十八白打。」其中白打也就是空手搏擊,雖不算作兵器,卻是各種武藝的入門之始。
類似的說法還有許多,每個版本都不大一樣。光是這裡,就包含了數種不同的兵器在內,更別說是變化繁多而難以歸類的各種奇門兵器與暗器了。
此外在這些大項目裡,還可以依許多相異的形制作子分類。舉例而言,槍這一項中就有鉤鐮槍、龍刀槍、梭槍︙︙種種變化版本,而個別在用法自然比原有槍法更有巧妙不同。
由早期盛行的大尺寸長矛與鈹等武器,演變到適於騎兵戰的各種槍類,隨著環境與戰法的演變,武器也不斷地隨之變化。在火器開始發達的宋朝以後,遂有了加裝噴筒,可以先點火再行近身戰的梨花槍;到了倭寇進犯沿海的明朝,為對應使中國軍隊頭疼的良鋼日本刀,名將戚繼光則利用地方特產研發出令人吃驚的槍系兵器——狼筅。
再以射程武器為例,「大江之上,弓箭為先」,《三國演義》中的評論,見證了弓箭不受地形限制,遠程先發制人的強悍效果。而精益求精下,原本弓箭對精準度與穩定性的要求,透過機具設計得以補足,冷兵器時代的殺手武器——弩於是誕生。
弩不僅使用容易,更強化了原本即有的射程與威力優勢,儼然無敵於沙場。功能日益強化後,角色遂更形多元,除各種進階改良嘗試外,更開發出便於隱藏使用的縮小版本「背弩」,與正好完全相反的超大型兵器「床弩」,將原本性能與尺寸提升後,一躍而升成為攻城兵器。
然而,即使在弩獨勝擅場的時代下,弓箭卻也始終沒有缺席,其後又演化成了火箭與強化版「一窩蜂」之類的兵器,更銜接並引領了日後的火器。
若我們用近年「大數據」理論來進行分析的話,似乎能看到相似的軌跡與脈絡;自起初的單兵武器開始,兵器的演化,一方面是「分流」,有了應個別所需的細部歧異發展;然而另一方面卻是「合流」,吸納工藝技術演進與不同文化,然後統整出更有效率、也更適於團體協同連動作戰的利器,試圖讓一加一發揮出大於二的效果。
每一樣武器,都在無形間見證了歷史演進與文化交流,留下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
中國武俠文化
這樣的兵器演進史,更深深影響了中國的武俠與戰鬥文化。舉例來說,中國特有的文類「武俠小說」常被與西方的騎士傳奇相提並論——兩者的主角均以行俠仗義,濟弱扶傾為己任。但相對於西方的騎士冒險奮勇,中國的武俠更貼近常人的一般生活。
除去部分羅賓漢(Robin Hood)類型的故事外,西方冒險的主人公,往往是配著寶劍的白馬王子或騎士等貴族,為了信仰或心愛的女士而力戰惡龍、巨人或邪惡魔法師等超自然的對手,故事往往充滿魔幻而浪漫的風格。與之相較,中國的「俠」就平易近人許多;部分歷史故事人物除外,江湖上行走的俠客,絕大多數是一介布衣。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大俠,可用的武器更是千奇百怪——君不見即使沒有名刀寶劍,喬峰的「打狗棒」或楚留香的「折扇」,到了大俠的手上,一樣帥到掉渣。
此外,中國武俠中的反派仍以「人」居大多數,這使得善惡之間的角力更為寫實而富戲劇張力,對決與戰鬥場面也更讓人宛如身歷其境。不像西方騎士常不齒於暗箭傷人而總愛近身拚鬥,更為實際而精明的中國人可不大管這些——冷不防來支毒箭或飛鏢暗算這種事可算得是家常便飯。在武器種類多而使用限制少的狀況下,戰鬥遂更顯得詭譎難料。
這樣的戰鬥風格,正是歷史上古代中國的縮影,也與西方戰史相映成趣。十五世紀初,英法百年戰爭的亞金科特一役(Ba_le of Agincourt)中,高傲的法國貴族們,受天候地型與戰法之累,慘敗在英國長弓手箭陣下。相形對照,中國人口稠密歷史悠遠,自東周便戰禍頻仍,因此兵家遂更早即開始摸索整理類似的心得,戰法的演變趨勢也更早成型。《孫子兵法》中「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絕地勿留,圍地則謀」等訓誡,若能來個時空穿越,讓敗北的法軍聽到的話,想來或許會頻頻點頭稱是吧?
洞悉人性的兵家韜略
而兵家的戰鬥文化,甚至超越戰場上的地形地物利用較勁,進而延伸到心理與韜略層面。
春秋時,宋襄公一昧拘泥於「害義」,迂腐地堅持原則而落得身傷辱國,成了歷來最佳負面教材。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兵者,詭道也。」由此而起的「攻其不備」、「暗箭難防」等戰法,由於更為有效,因此不僅小說中,現實世界更屢見不鮮。而如「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圍師必闕,窮寇勿迫」等,在在是洞悉人性,眾所耳熟能詳的名句。飽經戰鬥洗禮的中國古人留下無數類似的經驗——甚至歷經時代考驗,成了今日經商者的圭臬,其歷久彌新可見一斑。無論規模大小,戰鬥往往不只是鬥力,更在於鬥智。考量到如何善用活用天時、地利,以應對敵人攻勢,並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極限,是所有面對競爭戰鬥者的共通課題。沙場上縱橫於千軍萬馬中的猛將如此,江湖恩怨中僅牽涉數人在內的私鬥亦然。
因為如此,才有了種種形狀用法各異的兵器與武術,其中不乏至今仍令人驚嘆的精巧發明與發現。以中國功夫「借力使力」為例,即是運用了當今物理學中的槓桿原理與慣性作用等等,巧妙地發揮「四兩撥千金」的驚人威力。武術如此,由其中所衍生與配合的兵器自然也不例外。這些可貴的成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與保存。
短兵系——劍
♦劍尖╱劍用以刺擊的部位。
♦劍刃╱劍是雙面開鋒的,兩面都有刃。
♦劍身╱劍最主要的金屬部分。
♦劍脊╱劍身中間的隆起處,負責支撐劍身受力。
♦劍格╱可以有護手的效果,但也有少數的劍是沒有劍格的。
♦劍柄╱也就是握把的地方。
♦劍首╱往往有華美的珠寶或雕飾。
♦劍穗╱美觀之餘還有擾敵的效果。
♦劍鞘╱用以保護劍身,避免磨損或水氣鏽蝕。
◆演進小史
玉石製短劍
↓
青銅劍(戰陣用,斬擊與刺並用)→秦制近尺長劍(促成之匕首興起)
↓【註】此後形制與前代之同名兵器有決定性的差別
鐵劍
(劍身細長,以刺為主,形制自隋唐以降確立至今)
說到最為人知的古代兵器,想來非劍莫屬吧?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倚天劍」、電影《臥虎藏龍》的「青冥劍」、霹靂布袋戲中傲笑紅塵的劍,或是動畫「Fate」系列裡Saber的寶具,乃至於各種電玩遊戲中的寶劍,劍幾乎穩坐大多數要角們愛用兵器的榜首。就連從未用於戰鬥而只見於故事的「尚方寶劍」,也早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傳說。正如古人所給的「百兵之君」封號一樣,劍,真可說是兵器界的明星。
或許是劍的單一功能性,確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劍不像釘耙或是斧頭,是由工具演變成的武器;也不像刀、叉或是弓箭,除了作戰還能用於打獵。鑄一把劍所需的鋼材與鍛工等成本,往往遠超過其他的兵器。因此,劍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取得的,說劍是種「高貴」的武器,倒真不為過。正因如此,劍遂成為身分地位的表徵。
古裝劇中,侍衛或衙門差役等位階較低的武者,佩帶的武器通常都是「朴刀」或「腰刀」,較有聲望地位的人才會佩劍。在中國歷史上,早期的劍限定士大夫以上階級才能佩用,這在《周禮》可以找到相關的規範。
◆劍的故事
由於劍的殊勝地位,使得劍的故事也特別多。如著名的故事「季札掛劍」,乃至於後來武俠小說中說的「劍在人在,劍亡人亡」等,劍不僅是身分的象徵,更重要的,它還是佩劍者精神與志節的體現——而這甚至更超越了使用者的層面。例如,春秋時代的奇人馮諼,儘管當初一無所有卻始終佩劍,更在不得意時彈劍高歌,背後的精神即是以劍自許,傳達出不願放棄自己過人奇才的浪漫表現。
中國傳說中的劍,靈性甚至超越使用者層面,人與劍兩者是合一的。在「干將」、「莫邪」雙劍的故事中,吳國鑄劍名匠干將的妻子莫邪剪下頭髮與指甲投入爐中,象徵性地以身為殉(更有版本說莫邪為求劍成,毅然捨生為祭投入爐中,動漫《潮與虎》的獸矛即借用此典故),方才練成兩把神兵利器。
而在衍生的故事「三王墓」中,干將之子赤比為求報殺父之仇,不惜以寶劍與首級相託素昧平生之豪士;而豪士未惑於財富,斬殺楚王以貫徹自己代為報仇的使命,最終更慷慨赴死,成其「必不負子」的允諾。在這裡,劍不僅是鑄劍者精魂赤誠,以身殉道的表彰,更成為俠道重義輕利、重諾輕生精神的體現。
鑄造者與使用者至誠精神的浸淫感染下,劍在許多神話與傳奇之中遂成了具有靈性的武器——這點古今中外皆然。
與干將同時期的名匠歐冶子曾製作五把名劍,其中為首的寶劍「湛盧」,因吳王闔閭無道,「殺生以送死」,濫殺無辜百姓以為死去的女兒殉葬,寶劍竟自行出奔,「水行如楚」,擇主而事地到了楚王的身邊去……還真是把有個性的劍。
◆劍的傳說
在《晉書》中,張華見空中牛、斗兩星宿間常有紫氣,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後,認為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於是起出了古代傳說中的兩把楚國名劍「龍淵」與「太阿」(另有一說:這兩把即是干將、莫邪雙劍)。而日後劍又從佩者腰間飛入水中,雙劍化龍復合而去。
另一傳說,有人盜入仙人王子喬的墓,發現墓穴中僅有一把寶劍,劍作龍吟虎嘯之聲,破空飛去。
在這些傳說中,劍是有自我意識的神器;而在歷史上,自六朝道家開始習劍起,劍遂被人們認為具有降魔伏妖的能力,不但是禮器也成了法器。隨著其地位日益特殊之餘,與其原本的戰場兵器角色也越來越遠——例如,桃木劍就是民間道士常用的法器之一。劍獨具的「正氣」特性常見於傳說之間,像是現在台北的劍潭,據說正是由於國姓爺鄭成功投劍入潭、斬殺害人的魚精而得名的。
形狀左右對稱、長而直的劍,具有不偏不倚剛毅端正的美德,是君子的表徵,是俠客的兵器,更是正道與俠義精神的保護者。李白〈俠客行〉詩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寫活了劍客的瀟灑;而所引用的典故《莊子•說劍》,更是兼具論理與藝術性的精彩絕倫短篇,充分說明了中國「劍道」中的王道思想。
◆劍與王道思想
「劍道」與「王道」思想哲學,是互相影響的。
中國的劍法與世界各地有很大不同。若說刀法重砍劈,劍法的要素則更重在刺擊。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兵器向來以種類繁多著稱,其中劍無論長度或重量皆無優勢可言,因而劍的長處,在於其輕靈迅疾,以柔克剛。
這就歧異於外國武士常見的持劍角力(日文漢字寫作「鍔迫」)。「棍無兩響,劍無雙碰。」是中國武術上乘境界的表現。武術界有「百日刀,千日槍,萬日劍」之說,可見劍之難練;然而一旦學成,也就幾近無敵,正像是「求道」思想的精神。
在劍術與道家思想兩者相互作用之下,武俠小說乃至電影、戲劇中,常出現瀟灑御劍的劍仙,如《蜀山》系列即為其中代表,紫、青雙劍等寶器更是深具靈性的神物。霹靂布袋戲的傲笑紅塵也秀過一手御劍飛行的絕活,看得老外們嘖嘖稱奇,稱得上是另一個台灣之光了。
其實,真正懂劍法的高手務求人劍合一,使劍時勁透劍鋒,靈動瀟灑,比劃時則往往點到為止,以或刺或削的技法,迅速制住對手要害而卻又能不傷其性命。台北武壇創始人劉雲樵大師就有以劍法服人的故事,正可說是中國劍法與精神的最佳體現。
劍,果真是深具君子風範的武器。
◎寶物檔案╱古銅劍
春秋戰國時代的銅劍造型。從圖中可以看出自青銅器至晚近的鐵器時代,劍在造型上有了相當的變化。青銅劍的形狀基本上較近似於「矛」頭的加長版,短柄而寬刃,其柄上往往有稱作「後」的箍,效果類似於戒指,用以穩固手指抓握,避免因反作用力而滑脫(有些還會另外加裝握柄)。
這樣的基本型態一直持續到漢朝,除長度增加等有限的改變之外,均無太大變更。而現代鐵劍的基本雛形可以追溯到唐朝,這時的劍跟古銅劍在造型上已有了決定性的不同,此後即一直維持這個樣式而沒有太大的變更。
晚近的鐵劍劍身比最初更細長了許多,風格也由斬擊改以刺擊為主。所以,中國劍的型態,可說是自唐朝起統一的。
◎故事檔案╱馮諼彈鋏
馮諼,這名字對許多人來說或許陌生,卻是我們常用的「狡兔三窟」成語由來。這位打造孟嘗君傳奇的品牌魔術師,出場方式十足傳奇:他自稱「無嗜好」更「無專長」,身無長物,僅有把始終不離身的佩劍。
這突兀形象引起孟嘗君的興趣,便收留了他。
當起食客後,馮諼居然嫌待遇不佳,三番兩次彈劍唱歌說不如歸去……器量大的孟嘗君從善如流,對他所提出的伙食座車跟安家要求通通照辦。
某日,孟嘗君找人出使薛邑收債時,馮諼遂自告奮勇,臨行不忘詢問收回的債款要買什麼回來;孟嘗君的回答很有趣:看家裡缺啥就買啥唄。馮諼出發後沒多久就回來了,報告說買了主公家唯一缺的「義」回來!怎麼買?以主子的名義宣稱免了窮人的債,債券啥的一把火全燒光了。孟嘗君一聽之下血壓瞬間飆高,只好「請先生去休息」。(應該是孟嘗君自己氣到頭昏眼花要去休息才對。)
這讓人傻眼的舉動,事後證明跟美國當初買下阿拉斯加的名公案「Seward’s Folly」一樣,投資眼光之遠超乎常人想像。日後受齊王逼退,孟嘗君回到自己的老封地薛邑時驚呆了——還沒入城,一路上就全是百姓扶老攜幼夾道歡迎!深受感動的孟嘗君這才回顧馮諼:「我終於見識到先生當初所買的義了!」
正式上場的魔術師馮諼笑著回了個千古名句:「狡兔三窟才可以有恃無恐;且讓我為您再挖兩個吧。」於是漂亮地施展了外交手腕,讓魏大動作挖角孟嘗君。聽到消息的齊王嚇壞了,連忙重禮將孟嘗君請回朝中,更依其要求將祖宗祭器傳到薛建立宗廟——孟嘗君的封地於是有了國家級的重要性。於是「三窟已就」的孟嘗君,終身「高枕無憂」。這兩句成語,加上「馮諼市義」的典故,全出自這位奇人,請讀者參看《戰國策》精彩原文與孟嘗君的傳奇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劍在這篇故事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若當初敲的不是劍而是碗的話,想來只會被當成普通鄉民吧!
◎寶物檔案╱秦王劍
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秦王雖然扯斷了袖子而得以從荊軻的匕首下逃命,但情急之下竟拔不出背上的寶劍,不得不狼狽地「繞殿而走」——繞著大殿沒命地亂跑,直到有人出聲提醒才想到彎身拔劍這個辦法,終於得以脫困。史上真正的秦王劍到底多長?後人無從得知,然而由陝西出土古文物中所發現的,則有長達近百公分之譜的長劍。當時的冶煉與工藝技術能力之高,確實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