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拜占庭的智慧

原文書名:


9789869880824拜占庭的智慧
  • 產品代碼:

    9789869880824
  • 系列名稱:

    世界的智慧
  • 系列編號:

    19
  • 定價:

    270元
  • 作者:

    龔方震
  • 頁數:

    224頁
  • 開數:

    15x21x1.25
  • 裝訂:

    平裝
  • 上市日:

    20200513
  • 出版日:

    20200513
  • 出版社:

    新視野NewVision-新潮社
  • CIP:

    740.229
  • 市場分類:

    外國史地
  • 產品分類:

    書籍應稅
  • 聯合分類:

    史地類
  •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中世紀的地理觀念以地中海作為世界中心,海的東岸即稱東方。羅馬帝國分立東西二帝後,東方崛起了拜占庭帝國。拜占庭自稱為羅馬人,許多史家也視這一帝國為羅馬帝國的延續,或者說是東羅馬帝國。
實際上,拜占庭有其獨特的文化,它既繼承了基督教文化,又巧妙地溶入了希臘文化;它的政治體制也不全以羅馬帝國為標準,而是有所創新。拜占庭的生活習慣帶有強烈的東方色彩。它敢於頂撞「正統」的羅馬教會,修改了許多儀式規範,發展成獨立自主的教會,因而被視作異端,但它們學術的繁榮又遠遠高出於當時的西方各國;西方正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在東方卻閃耀著一顆明珠。
十九世紀的一位法國歷史學家朗波(A. Rambaud)稱這個國家是「歐洲和東方野蠻主義的分界線」,意思是既不同於歐洲,又有異於蠻族。也許更正確地說,拜占庭不是分界線,而是東西文化的交會:沒有基督教,拜占庭舞台上就缺少了個主角;沒有強烈的希臘文明的滲透作為背景,這台戲不可能演得那樣光彩奪目。
拜占庭帝國存在千年之久,歡樂和悲傷交織一起,勝利和挫折不時起伏。歷經波折之後,它衰老了,但猶似一個老嫗仍滿戴著珠寶綠玉,不失其年輕時的光輝。
這個帝國的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諾曼人要征服它,斯拉夫人、阿拉伯人要積極擴張,教皇要凌駕於其上,還有一些東方的「蠻族」不斷前來騷擾。但正是拜占庭人的智慧,使帝國的統治能持續達千年之久。
本書以史料為依據,勾勒出他們禦敵的智慧和富國弦兵的智慧,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如何運用婚姻外交和遠交近攻、同化政策等手腕來與鄰國周旋;又是如何發明了「希臘火」這一秘密武器,給敵人以重創。
拜占庭的富饒程度,當時的一些外國旅行家曾留下生動的記載。他們是怎樣富裕起來的,本書若干章節的提示,也許可供參考。如拜占庭的絲綢商品長期壟斷西方市場,為國家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不得不歸功於它對絲綢工業的保密政策,使技術不至於外流。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早顯現於拜占庭,當代史家已注意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所受到的拜占庭之影響;如果沒有拜占庭保存下來大量的希臘著作,也許大多數古希臘作品將湮沒無聞。意大利人愛好希臘文學、哲學,而他們對希臘語的知識來源,主要是十四世紀拜占庭派去了一位教希臘語的教師克里索洛拉斯(Chrysoloras),在那裡任教了四年,然後得到普及。
從十五世紀開始,意大利人紛紛到拜占庭去搜集希臘著作,單是奧里斯派(Aurispa)一人,在一四二二~一四二三年期間就在拜占庭購得了二三八份手抄本。如他所說:「我的整個企業、所有的現金,甚至於我的衣服,都獻給了希臘著作。」所以拜占庭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作的貢獻絕不可低估。
本書有一章是敘述他們吸收希臘文化所表現出的智慧。其中還可以看到他們又是如何將它傳播到斯拉夫人中間,最後使莫斯科成了第三個羅馬。
改革是時代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本書作了點滴的介紹。拜占庭的改革有的受到阻撓而最終失敗,有的則一直存續至今。如最令羅馬教會感到震恐的教士結婚,現今就由東正教保持著。拜占庭人喜歡奇裝異服,愛好競爭,生活充滿機智;從留傳下來的史料摘錄了一些;可看出他們睿智的生活態度。
拜占庭和中國在歷史上往來頻繁,特別是從中國將蠶種引入,今展了他們的絲綢工業。此外,他們是如何認識中國的,讀者或許會感到興趣,為此專門立了一章。
考慮到一般出版物中較有系統地介紹拜占庭歷史的著作還很少,不了解它的興衰史,對拜占庭智慧的歷史背景就很難清楚理解,上下千年的歷史人物又不斷湧現在本書中,所以本書首章簡單介紹它的歷史,書末附錄再列個統治者的年代表。這一年代表雖也見於他書,但一般的著作很少注意到是哪個王朝統治;附表中列出了統治王朝的名稱,也許並非無益。
拜占庭歷史上各項重大事件以及政府所採取的對策,歷史學家見仁見智,褒貶不一。湯恩比說:拜占庭的反聖像運動使它處於無政府狀態,已不成為一個真正的國家,沒有一個真正的政府。有些歷史學家則稱反聖像運動是一項宗教改革,利奧三世是馬丁.路德的先驅者。筆者贊成後一說,它正體現一些拜占庭人反對迷信聖像的智慧。

作者簡介



書籍目錄


Chapter1千年盛衰
•名垂千古的君士坦丁
•夢想與現實
•文明與野蠻的接觸―—十字軍災禍
•興鄰國的糾葛
•中興時期
•致命的內訌
Chapter2禦敵的智慧
•皇帝的箴言
•婚姻外交
•怎樣對付匈人
•計退阿瓦爾人
•與薩爾馬提亞人的和解
•遠交近攻
•柴士丁尼怎樣打敗波斯人
•祕密武器―—希臘火
•與哥特人的周旋
•間諜戰
•坐山觀虎鬥
•與汪達爾人爭霸海上
•與蒙古人結盟
Chapter3拜占庭和中國
•對貿易通道的探索
•關於中國的知識
•測量員到了絲裯之洋
•興中國的友好往來
•景教僧帶回了中國養蠶技術
Chapter4富國強兵的智慧
•絲裯工藝的保密
•耕者有其田
•怎樣團結少數民族
•發達的手工業行會
•嚴禁官員經商
•萬商雲集的集市貿易
•棄卒保車―—給威尼斯商業特權
•講求戰略戰術的兵書
•五彩繽紛的傭兵
•藩鎮制度的建立
•開明君主―—安特魯尼科斯
•不拘一格的擇將選才
•元老院恢復了權力
•市民的權力
•混血兒的貢獻
Chapter5改革的智慧
•奴隸經濟的轉變
•君士坦丁為什麼信教
•律法的改革
•對証人和法官的規定
•對性犯罪的處置
•抑富扶貧的理財家
•幾位攝政的女強人
•窮人鬧革命―—熱忱派運動
•教會的獨立自主
•教士的婚姻問題
•離經叛道的教派
•叛教者朱里安
•馬丁路德的先驅者―—利奧三世
•與教會對抗的修院運動
Chapter6文化的吸收與擴張
•拜占庭文化的特徵
•拜占庭文藝復興的哲學背景
•雄辯術的發達
•歷史學的任務
•匠心獨運的藝術
•異國情調的敘事詩
•對地震的知識
•哲學產生了煉金術
•英國文化中的拜占庭成分
•將希臘古典納入教會框架
•拉丁文化的再現
•使莫斯科成了第三羅馬
Chapter7生活的智慧
•閹人的喜悅
•競技場的狂熱
•綠黨和藍黨
•講究服飾
•沐浴的糾葛
•食不厭精
•無神論基督徒
•一個教士的奇行
•神祕主義的盛行
•勸人不要留客
•你要遠離宮廷
•不知疲倦的亞歷山大
•轉變了對醫生的觀念
•他們僧恨辯護人
•平民喜歡諷刺文學
•幽默的語言
•皇帝的行李車
•皇帝的諍友
•一個平民興皇帝的辯論
•蒸汽的效用
•選舉皇帝的儀式
•威容可觀的朝儀
•民間節日風俗
•音樂要為社會服務
•善於讀書的福修斯
附錄:拜占庭的十個王朝

文章試閱


千年盛衰
名垂千古的君士坦丁
史學家關於拜占庭帝國的起訖時期,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應從利奧三世即位之年(公元七一七年)算起,至一四五三年被鄂圖曼大帝國滅亡為止。較多的學者認為所謂「拜占庭主義」早在君士坦丁大帝時即已形成,他定都於新築城市君士坦丁堡,所以應從四世紀算起;一九八五年發行的新版《劍橋中世紀史》第四卷是如此提法。本書採用新版的觀點。
從文化意義上說,拜占庭帝國千餘年至少完成了三大職能:第一,早期的羅馬帝國為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礎,教育了被認為是文化落後的凱爾特人和日耳曼人;拜占庭則對東歐的斯拉夫人施加了影響,使羅斯、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的文化中帶有明顯的拜占庭標誌。第二,它將東方的物質文化帶到了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包括手工藝品、珠寶工藝和繡織品等。第三,它保存了豐富的古典希臘文獻,其深遠意義無法估量。如果不是拜占庭人愛讀古希臘的作品並輾轉傳抄,使其得以保存,則十四、十五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可能是另一種情況。
希臘化的拜占庭文化與落後的西歐國家形成了明顯的對照。西歐的一些富有的王公貴族通常不讀書,沒有文化修養。拜占庭世界的富有階層重視教育,受教育不僅是指讀寫和算術的能力,還必須研讀古希臘語法和希臘古典著作;談話中引用一些諸如古典作家荷馬的句子並不鮮見。
拜占庭文化之所以如此光輝燦爛,與其帝國的奠基人―—君士坦丁大帝不可分割。
君士坦丁(二八六?~三三七年)是個常勝將軍,他一個接一個挫敗了對手,最後統一了羅馬帝國。原來的羅馬帝國從戴克里西皇帝(二三○~三一六年)開始,已有兩個同等地位的奧古斯都(Augustus,即皇帝),帝國被分成東西兩個區域,以多瑙河至達爾馬提亞之南的亞得里亞海為分界線,兩個區域分別由一個奧古斯都治理,但皇帝的敕令是共同頒發的。每一奧古斯都又各自選定其繼承者,稱為凱撒(Caesar)。
四世紀初,利西尼厄斯是東方的奧古斯都,君士坦丁是西方的奧古斯都。公元三二四年,君士坦丁擊潰了利西尼厄斯軍隊,占領拜占庭,帝國復歸統一。
各種歷史記載中,對君士坦丁的評價並不一致。基督徒稱他是英雄,甚至是一位聖徒。
這是由於君士坦丁在公元三一二年信仰了基督教,三一三年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確定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把以前羅馬皇帝所沒收的教產全部發還。攻擊他的人認為他是個最無恥的暴君,他的掌權全靠背信棄義和陰謀伎倆。我們且不論他個人的品質如何,或者說他有多麼偉大的政績。足以使他名垂千秋的是他將拜占庭改建成君士坦丁堡,並且遷都於此。如果沒有這個堅固的要塞,沒有它充當東西航運的樞紐,也許拜占庭帝國早已衰亡了。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定為首都,體現了君士坦丁的高瞻遠矚。
拜占庭這一城市始建於公元前六五六年,是希臘航海家比柴斯(Byzas)所建,歷來是控制馬爾馬拉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出入的重鎮。一旦進行封鎖,敵人就無法從海上來犯;如果要出擊,就重新開放;進退自若。更重要的,它還是東西貿易的通道和港口,有利於財富的積聚。
君士坦丁從公元三三○年起,花了數年時間擴建這個城市,單是修築新的城牆、門廊、溝渠就用去了二五○萬金鎊。它的港口是用大理石構築的,堅固美觀,城市的建築式樣是請來自四方的學院教授設計出來的,廣場中心有高達一二○呎的柱子,豎有阿波羅的巨像,城市的一些貴重裝飾品都是從希臘和亞洲的許多城市掠奪來的。其他還有教堂、沐浴場、雜技場等。史家稱它為第二個羅馬。
君士坦丁在君士坦丁堡修建的長城從馬爾馬拉海沿岸一直延伸到金角灣,高度約一九○~二七○呎,享有「不可戰勝」的盛譽。歷史上君士坦丁堡曾受到阿瓦爾人、匈牙利人、斯拉夫人等數次入侵,都是由於有堅固的城牆作屏障才免遭厄運。直到一二○四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軍攻占,焚燒劫掠一空。
君士坦丁是歷史上第一個基督徒皇帝,被稱作新的摩西,因為是他將基督徒帶出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