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乾隆大傳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9869904568系列名稱:
大旗藏史館系列編號:
History113定價:
480元作者:
關河五十州頁數:
512頁開數:
17x23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00803出版日:
20200803出版社:
大都會文化事業(有)公CIP:
627.4市場分類:
中國史地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史地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臣下之功,即朕之功;臣下之過,即朕之過。朕斷不肯以功過歸臣下也。
丈夫非無淚
是祖父教會他何謂愛屋及烏的溫柔;
是父親的手足之爭使他學會內斂的聰明;
是母親讓他擁有善良的基因。
於是他付出一切、掏出真心,一輩子只愛他的結髮妻。
他說不想活到一百歲,只願能早日同他的皇后團圓,再不分離。
以天下為己任
「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
為整頓官場侵貪、軍營怯懦,嚴刑峻法便成了他唯一能依靠的手段。
他的敢於賞罰,造就了新一代八旗貴族崛起於軍中,
他在後方運籌帷幄,將領們在戰場上「叱吒凌厲氣如虹」,
報效疆場、為國捐軀,是對他惜將愛將的回報。
「十大武功」
平準、平回、平金川,晚年再攻廓爾喀,
他完成了過去中原帝王們都未能完成的輝煌業績。
他與祖父一樣極善用兵,可戰場上沒有常勝軍,
失敗了怎麼辦?他越挫越勇,一肩扛起,「輕視逆回,乃朕之誤!」
這是將領的終極考驗,是作為一個主帥的擔當!
臣下之功,即朕之功;臣下之過,即朕之過。朕斷不肯以功過歸臣下也。
丈夫非無淚
是祖父教會他何謂愛屋及烏的溫柔;
是父親的手足之爭使他學會內斂的聰明;
是母親讓他擁有善良的基因。
於是他付出一切、掏出真心,一輩子只愛他的結髮妻。
他說不想活到一百歲,只願能早日同他的皇后團圓,再不分離。
以天下為己任
「文官不要錢,武官不怕死。」
為整頓官場侵貪、軍營怯懦,嚴刑峻法便成了他唯一能依靠的手段。
他的敢於賞罰,造就了新一代八旗貴族崛起於軍中,
他在後方運籌帷幄,將領們在戰場上「叱吒凌厲氣如虹」,
報效疆場、為國捐軀,是對他惜將愛將的回報。
「十大武功」
平準、平回、平金川,晚年再攻廓爾喀,
他完成了過去中原帝王們都未能完成的輝煌業績。
他與祖父一樣極善用兵,可戰場上沒有常勝軍,
失敗了怎麼辦?他越挫越勇,一肩扛起,「輕視逆回,乃朕之誤!」
這是將領的終極考驗,是作為一個主帥的擔當!
作者簡介
關河五十州
暢銷歷史紀實作家,其作品立論客觀嚴謹,史料運用力求豐富和全面,同時兼以文學筆法,注重閱讀體驗,條分縷析而又富有歷史思辨性,讀者面極廣。代表作有《一寸山河一寸血》、《戰神粟裕》、《虎部隊》、《張作霖大傳》及晚清帝國風雲系列(《鴉片戰爭》、《湘軍崛起》、《火燒圓明園》)等;今日頭條的簽約作者,開設的歷史自媒體欄目閱讀量近億計。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本書將乾隆時代的中國的真實情況進行了中立客觀的評述,深入解讀乾隆帝的施政手腕與清帝國的軍政風雲,包括乾隆晚年與西方的碰撞。從人性化的視角觸探乾隆帝心理世界的變化,並闡述由此而給清帝國代的的深遠影響。
乾隆,一個文武雙全的帝王。
一輩子以祖父康熙為楷模,
是康雍乾盛世的巔峰與衰落,
他是一個有福天子,
其盛名將會不斷傳揚,生生世世。
書籍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以父之名
弘曆眼光很高,歷代帝王中沒幾個他瞧得上的,即便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隋文帝亦如此。他為什麼瞧不上這二位呢?緣於秦始皇、隋文帝「以褊急為念,以刻薄為務」,雖然都非常勤政,但「亦何益哉」,等到他們一死,朝政馬上就亂七八糟了。雖然「勤政」但失之「褊急刻薄」,恰恰是雍正施政的特點。
第二章 不缺錢
鄂爾泰、張廷玉身為滿漢大臣的領袖人物,在乾隆羽毛未豐時,還少不了他們的支持,而且二人又是乾隆皇子時的總師傅,有訓誨之勞,情面不能馬上撕破。在這種情況下,乾隆採取的對策是沿用自康熙起就屢試不爽的帝王心術,在兩黨之間玩平衡,通過小心翼翼地操縱駕馭,不讓其中一派完全壓倒另一派。
第三章 大風暴
秋天同去塞外行圍,乾隆興之所至,對富察氏談起關外舊俗,說當年祖先創業艱辛,衣袖的邊緣能用鹿尾巴毛做點裝飾,就已經很奢侈了,哪裡談得上什麼金錢銀線。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富察氏回宮後竟然特意搜尋鹿尾巴毛,並用其鑲邊,做了一個小荷包送給皇帝,以示和他一起不忘滿洲本色。乾隆極為欣喜,後來終生都把這個小荷包帶在身上。
第四章 分水嶺
乾隆多年對傅?進行觀察,知道小夥子素來聰明機警,辦事幹練,但在連他自己對金川戰爭都唯恐把握不住的情況下,他其實也在為初次上戰場的傅?懸著心。傅?從離京出發到居前指揮的實際表現顯然讓乾隆松了口氣,他高興地說:「朕心深為喜悅,相信經略大學士(指傅?)是個有福的大臣,看情況此次必可大功告成。」
第五章 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在準噶爾爆發內亂的關鍵時刻,朝野上下全都在左顧右盼,觀望猶豫,能夠看到並死死抓住這一機遇不放的,唯乾隆一人,實在要再加一個,便只有贊襄附和的傅?。如果乾隆當時缺乏足夠的權威和魄力,平准戰爭就極可能泡湯,以致錯失機遇,從這一點上來說,乾隆也確比他的同時代人要高出一頭。
第六章 長箭大炮如雨下
處於皇權的高壓之下,皇族之人大多選擇了沉溺於享樂之中龜縮不出,這樣一來,前線便不再能夠見到皇族的蹤跡,他們逐漸被八旗貴族所取代。在清軍中,從兆惠到鄂實、特通額等,皆為貴族出身,他們在血灑西北戰場的同時,也驗證了新一代八旗貴族已足堪平亂重任。
第七章 輝煌時代
清代的錢囊以乾隆年間最充實,成為不爭的事實,其經濟之鼎盛,已超過前代任何一個王朝。這從人口數量上就可以看出來,至一七六二 年,全國人口已突破兩億大關,而且還在繼續增長,但並沒有因此出現危機性的後果,也就是說,乾隆時代完全可以養活兩億人,這在過去是難以想像的。
第八章 這叫打的什麼仗
皇后的身份和權力也已名存實亡,奉旨代其攝「六宮事」的是令貴妃魏佳氏。魏佳氏於乾隆十年被選進宮中,她既是包衣秀女,又無王府入宮這樣的資歷,然而一入宮就當了貴人,當年再被冊封為令嬪。很顯然,沒有皇帝的喜愛和關注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第九章 絕非想像中那麼好打
相傳阿桂在軍營時,晚上常秉燭於帳中獨坐,及至拍案大呼,或長嘯一聲,拔劍起舞,則次日必有奇謀。與傳聞不同的是,現實中的阿桂最不喜歡用「奇謀」二字。一個真正具備出眾軍事才能的人,並不需要對自己進行誇大粉飾。
第十章 第一道裂紋
中國自一七六二年人口突破兩億後,隨著人口急劇膨脹,人均佔有耕地的數量也在迅速減少,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到少部分人手中,相應就帶來了眾多問題和不安定因素。攝魂案能夠由謠言擴展成大案,正是因為部分底層民眾具有這種集體無意識,即希望用「攝魂」等謠言來作為武器,進而改善自身處境,從社會獲得他們認為公平的補償。
第十一章 大將軍
因為同受乾隆的特別寵幸,又都有驕奢之習,後來便有人指福康安與和珅為乾隆末期一武一文兩個佞臣,甚至說他們勾結起來,朋比為奸,敗壞朝政。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公正,福康安長年在外征戰,立大小戰功無數,得寵靠的是軍功而不是諂媚,同時他不但不黨附和珅,兩人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
第十二章 我不想活到一百歲
如果說年輕時的乾隆像一頭雄鷹,老年的乾隆則仿佛一隻蝸牛,不但氣宇狹小,目光短淺,而且還背著一層重重的殼。在他看來,自己執政的五十五年,絕對是政績輝煌突出、百姓安居樂業的五十五年,這一點不容外人稍有質疑。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關於本書
乾隆王朝,到底是一個時代的巔峰還是「飢餓的盛世」?
在長達六十餘年的實際統治時間裡,乾隆帝已經讓清帝國這臺龐大而臃腫的國家機器,深深地暈染上其個人氣質──精明而自大,強蠻而浮誇,勤奮而保守。他在舊體制的帝國登上了一個無人可企及的高峰,卻對新時期的挑戰缺乏敏感度,終誤國家。
本書將乾隆時代的中國的真實情況進行了中立客觀的評述,既有朝堂博弈的分析,也有民間社會的觀察。深入解讀乾隆帝的施政手腕與清帝國的軍政風雲,包括乾隆晚年與西方的碰撞。從人性化的視角觸探乾隆帝心理世界的變化,並闡述由此而給清帝國代的的深遠影響。對乾隆帝「十大武功」的軍事成就,及其對中國的地方政治結構、宗教信仰及版圖構成的影響,進行詳盡而客觀的講述,引人深思。
另外,本書對張廷玉、傅?、阿桂、福康安、海蘭察、劉統勳、劉墉、和珅、富察皇后、令妃等今人耳熟能詳的人物有著細節豐富的刻畫,讓讀者對乾隆朝的政治格局、乾隆帝的家庭生活能有一個真實的認知和評判。
文章試閱
第一章 以父之名
從圓明園到紫禁城,當年有一條近二十里長的石板路,清代官員經常需要沿著它去圓明園早朝和陛見皇帝。那時的早朝多在淩晨五六點,一個官員如果要想趕上早朝,就必須半夜出發,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大臣來說,這實在是件苦差事,皇帝因此特別允許老臣可不出席早朝。
這一天卻極為反常,宮廷內侍忽然於半夜裡趕到大學士張廷玉等人府上,稱皇帝要緊急召見。
什麼事這麼急?眾人心中充滿疑惑,卻又不敢向內侍打聽,只得趕緊起身,匆匆忙忙地向圓明園趕去。到了圓明園,他們才知道皇帝病危,且已經不省人事,進入了彌留狀態。
由於事先缺乏心理準備,張廷玉等人當場被驚嚇得目瞪口呆。
好在對於這一場面,皇帝本人早有預料,按照他多年前的囑咐,張廷玉提議取出預存於圓明園的建儲密旨,在他的指點下,總管太監很快捧出了黃封一函,內藏皇帝親筆所寫的詔書,主要內容為傳位於四皇子弘曆。當著眾大臣的面,張廷玉在燈下進行宣讀,確認了弘曆嗣皇帝的帝位。
距張廷玉宣讀詔書僅僅一個時辰,老皇帝便猝然離世,弘曆捧著亡父的腳失聲痛哭,宮中一片哀號。
狸貓換太子
很多年後,已經正式登基的弘曆在南巡期間一再探訪浙江海寧的隅園,他還按照隅園的式樣,對圓明園中的四宜書屋進行改建並重新命名為安瀾園,後者位列圓明園四十景,乃園中極具特色的一個建築群。
隅園是海甯籍大臣陳元龍的私家花園,有人說弘曆的生父就是「陳閣老」(陳元龍被授大學士,清代稱大學士為閣老),因此,弘曆才會對隅園表現出非同一般的興趣,又由於他經常把宮苑內的四宜書屋誤會為海寧隅園,所以便乾脆將其改成了自己老家的模樣。
那麼弘曆又是如何進入宮中,成為龍子龍孫的呢?
民間傳聞,康熙朝中葉,四皇子雍親王胤禛與陳元龍關係很好,有一天,兩人都生了一個兒子,胤禛高興之餘,派太監將陳元龍的兒子抱進王府,說是要給他看看。而後過了很長時間,陳元龍才得以將「兒子」抱回,但他卻吃驚地發現,「兒子」不僅已被調換,而且從男孩變成了女孩!
陳元龍情知中計,可是又不敢聲張,更不敢直接去向胤禛討要說法,只得忍氣吞聲,自認倒楣。
原來胤禛出於爭儲所需,急著想要兒子,偏偏王妃的肚子不爭氣,老是生不出兒子。陳元龍以為他們兩家雙雙生子的那天,其實王妃生的仍是女兒,是胤禛不惜用計拿女兒換來了陳家的兒子。還有一種說法,胤禛自己並不知道易子的事,是王妃瞞著胤禛,謊稱自己生了兒子,接著又偷偷地進行了調換。
總之,這個所謂的陳家子就是弘曆。弘曆長大後,對自己的身世也產生了懷疑,遂借南巡之機前往海甯探望陳府,這才解開了身世之謎。據說,弘曆在從陳府大門走出後,特意命人將大門加上封條,傳諭說:「此後除非天子臨幸,否則不得輕啟此門。」從此之後,陳家的這扇大門便被永遠關上了。
這就是被列入「清宮四大疑案」的「狸貓換太子」。不過如清代的諸多秘聞傳說一樣,它與史實相去甚遠,事實上,在弘曆出生之前,胤禛已得四子,雖然前三個都不幸夭折,但按敘齒排行老三的弘時已經八歲,比弘曆僅小三個月的弘晝也即將出生,而且其時他才三十四歲,正值壯年,完全可以繼續生育,實無必要去偷換別人的兒子。
再者,當時胤禛與其他兄弟的爭儲大戰已經相當激烈,偷換他人之子這樣的事如果被揭發,政敵們一定會以此作為攻擊他的口實,胤禛一向小心謹慎,又何至於愚蠢到這種程度?另據海甯陳氏宗譜記載,陳元龍有一妻二妾,共生一男二女,然而其次女都比弘曆要大二十四歲,可知在現實生活中,胤禛根本不可能演出以女換男的調包戲。
從清宮檔案的相關記載來看,弘曆為胤禛的親子無疑。他於一七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出生在雍親王府,母親是鈕祜祿氏,本為胤禛第五個兒子,排行第四,由於三個哥哥已夭折,實際是胤禛的第二個兒子。此時距胤禛晉升為親王還不到兩年,又正值康熙廢而復立太子,然而太子地位依舊岌岌可危之際,包括胤禛在內的不少皇子都想謀取儲位,如果胤禛膝下仍僅有一子,不免顯得單薄,對他爭儲不利,因此弘曆的出生也確實為他爭儲增添了籌碼。
清代皇室重視教育,弘曆六歲就學,自九歲起受業於庶起士(清代官名)福敏。作為弘曆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福敏性格剛直,教學態度嚴格認真,弘曆對此頗為感念,認為在他「沖齡就儒」時,主要來自福敏的「啟迪之力」。弘曆自己也聰明伶俐,從小就有過目成誦的能力,到他十三歲以前已「熟讀詩書、四子,背誦不遺一字。」
弘曆這種超強的記憶力或許來自祖父的隔代遺傳。康熙曾經說過,凡是他看過的書,即便有日月間隔,也不會遺忘。到了康熙老年,記憶力雖已有所下降,但他仍準確地知道自己想要查找的內容在某書的某卷某處,指令近侍人員去取,從無差錯。
康熙晚年經常住在京城西郊的暢春園,為了讓皇子和心腹重臣陪駕方便,他把京西的許多花園賞賜給他們居住,賜給胤禛的便是日後聞名遐邇的圓明園。
圓明園原為一座荒廢了的明代私人花園,至清代才重新成為官園,但初期規模仍很小,胤禛受賜後對圓明園做了一些興建,至康熙末年,園子已經修得很像樣子了。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牡丹台(後改名為鏤月開雲)即修建於這一時期,此台主殿乃香楠木所建,殿頂的兩色琉璃瓦砌成圖案,從而營造出了金碧輝煌的效果,不過整個景點最吸引人之處卻還不是建築外觀,而是殿前台地上的牡丹,也正是通過這些牡丹,弘曆得到了與祖父親近的良機。
康熙素來喜愛牡丹,據說他可以識別出九十種不同品種的牡丹花,一七二二年四月,恰是牡丹盛開的時節,牡丹台數以千計的牡丹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應胤禛之請,康熙四天之中連續兩次到牡丹台觀花,其間胤禛將時年十二歲的弘曆正式引見給了康熙。
祖孫三代,也可以說是跨越時空的三朝天子,就這樣神奇地會聚於一堂。康熙一見弘曆就喜愛上了這個皇孫,決定即時帶回宮中養育,這是弘曆少年時代極為重要的一個時刻,後來成為皇帝的弘曆專門在牡丹花會的現場立了一塊石碑,刻上兩次盛會的事蹟,以志紀念。
他將來的福分一定會超過我
自弘曆入宮,康熙每於政暇之時,經常輔導他學習,教他讀書寫字。有一次康熙讓弘曆背誦宋儒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弘曆不僅背得滾瓜爛熟,而且能夠融會貫通,解釋透徹,康熙非常高興,誇獎道:「這孩子進步神速,已經超過我小時候了。」
弘曆隨侍宮中,最明顯的變化是眼界寬了,所學內容和範圍也大大超過之前。騎射向為愛新覺羅氏祖傳家法,在皇族之中,貝勒胤禧、莊親王胤祿均為騎射方面的佼佼者,康熙讓弘曆向這兩個小叔叔學習,其中胤禧教射箭,胤祿教火槍。弘曆天資聰穎,學得很快,小小年紀已能馳馬挽弓,康熙常常讓他給群臣做表演,以此檢驗他的能力。當弘曆引弓施射,接連射中箭靶時,康熙也總是喜不自勝,他的這些神情都無比清晰地印入了弘曆的腦海,「持滿連中,皇祖必為之色動。」
在清朝崛起和發展的過程中,用火繩槍進行射擊的技能日益受到重視,康熙本人就是既擅用弓又能用槍。胤祿負責教弘曆使用火槍,他在弘曆初次練習時,曾在一百步外縛一隻羊讓他試射,結果剛學火槍不久的弘曆一槍即得以斃羊。康熙知道後很高興,在去南苑狩獵時,便在南衙門宮門口放了一個較遠的靶子,想要親眼看一看弘曆的槍法如何。
靶子越遠,火槍中需要裝填的火藥越多,相應地,火槍也就越重,弘曆畢竟年紀太小,抬不動那麼重的槍,因藥少力弱,彈丸未能直接到達靶子的位置,然而落地後反彈,居然仍打在了靶子上。康熙見狀大喜,不但予以口頭褒獎,還賜弘曆一支「舊准神槍」,後被弘曆視為至寶,精心保存了一輩子。
一七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距弘曆入宮不到二十天,康熙從北京出發,前往熱河的避暑山莊,舉行他一生中最後一次塞外之行,弘曆被他帶在了身邊。
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殿南面,有一個鑒始齋,康熙將弘曆安排在那裡居住,以便祖孫可以隨時見面。一天,康熙泛舟山莊,當御舟停泊於晴碧亭下時,他大聲招呼弘曆,讓皇孫上船同遊。聽到祖父的聲音,弘曆立刻向岸邊跑去,鑒始齋位於山林之上,看到弘曆順著岩壁疾奔,康熙怕他摔倒跌傷,忙連聲高呼:「不要跑,慢慢走!」
直至弘曆登上御舟,康熙才松了口氣,關愛之情溢於言表。
隨著祖孫之間感情的日益增進,康熙愛屋及烏,對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也生出了好感。八月三十一日,胤禛邀皇父赴獅子園進宴。獅子園亦是康熙賞給胤禛的私園,就位於避暑山莊近側,康熙帶著弘曆赴宴後,當即指名傳見鈕祜祿氏。
相傳鈕祜祿氏的娘家只是承德城裡的普通市民,家裡連佣人都雇不起,十三歲時她隨別人到京師,正好宮內選秀,她跟著去看熱鬧,結果被負責安排的人錯當成了秀女,後來當事人發覺自己弄錯了,但又唯恐被宮中處分,只得將錯就錯,令其入末班候選。
清宮選秀,以十人為一列,一列一列輪著來,末班就是最後一列。安排的人把鈕祜祿氏排到最後,就是希望走走過場,未料她卻被選中了,並被分派至四皇子胤禛的府中。胤禛不好女色,平時與福晉都分房居住,本來鈕祜祿氏也絕無機會,偏巧有一年夏天,胤禛染疾,福晉們多不願意接近,以免被傳染,只有鈕祜祿氏奉嫡福晉之命,旦夕侍奉於胤禛身邊。胤禛病癒後,即將鈕祜祿氏留於房中,以後也才生下了弘曆。
在真實的史料中,鈕祜祿氏的父親淩柱任四品典儀,雖不是一般老百姓,但在高官多如牛毛的京城之中,也只能算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中下級官吏,其親戚近族中亦無顯貴或著名人物,可見鈕祜祿氏出身寒微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清初把皇子的侍妾也稱為格格,鈕祜祿氏自十三歲進入藩邸,身份始終都是格格,自然沒有條件與康熙謀面。這次康熙不僅破格召見,而且在端詳鈕祜祿氏很久後,還連聲稱讚她「果是有福之人」,這是一個帶有標誌性的信號,從此以後,鈕祜祿氏因為兒子的緣故,在公公、丈夫心目中的地位均得以驟升。
夏去秋來,康熙攜弘曆離開避暑山莊,赴木蘭圍場狩獵(稱為行圍)。行圍前,康熙先豎靶子,令弘曆為侍臣們進行射箭表演,弘曆沒給祖父丟臉,左右開弓,連發五箭皆中,使得康熙喜不自勝,大加稱讚之餘,還賞賜他一件黃馬褂作為獎勵。
行圍本身是勇敢者的遊戲,初次參加行圍的弘曆很快就遭遇了一次險情。在永安莽喀圍場,康熙用火槍擊中了一頭熊,他以為熊已被殺死,便命侍衛領著弘曆上前用箭射熊,揣度其用意,應該是想讓愛孫唾手可得「初圍獲熊」的美名。孰料弄巧成拙,受了重傷的熊並沒有立刻死亡,就在弘曆騎馬走上前時,它竟突然立起,向弘曆撲去。
面對突發險情,侍衛們慌作一團,弘曆則立即拉住了馬的韁繩。千鈞一髮之際,康熙眼疾手快,迅速補上一槍,將熊擊斃在地,這才化解了這場危機。
遇險時,雖然弘曆可能心裡多少也有些發毛,但起碼從行動到神情,都表現得沉著冷靜,鎮定自若。行圍結束,康熙心有餘悸,指著弘曆對妃嬪們說,今天真是太驚險了,如果這孩子早一點上馬走過去,熊起馬驚,會發生什麼樣的亂子啊!
此後,康熙便禁止弘曆直接行圍,只允許在帳外不遠的地方向胤禧、胤祿學習騎馬和使用火槍,與此同時,他也很欣賞弘曆的臨危不懼,說「此子命極貴重,福將過予」—這孩子的命太貴重了,他將來的福氣一定會超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