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因為工作而有了意義的人生: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的工作哲學
原文書名:Henry at Work
產品代碼:
9786263107939系列名稱:
Ithink系列編號:
RI7012定價:
380元作者:
約翰•卡格John Kaag、強納森•范•貝爾Jonathan van Belle譯者:
李伊婷頁數:
288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未定出版日:
未定出版社:
麥田(城邦)CIP:
785.28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缺書中
商品簡介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在工作裡,我們如何活得有意義?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的工作哲學
從酬勞、打卡、辭職的選擇,乃至於看待「活著」這份事業
重溫《湖濱散記》作者、美國重要思想家哲學家梭羅10種工作思考
讓我們重新校準工作的意義
★亞馬遜4.7分好評★
★《柯克斯書評》《華爾街週報》《出版人週刊》書評讚嘆★
※※預計邀推薦名單:盧郁佳, 李麗美, 哲學新媒體,哲學開箱文, Zen大,瓦基, 李取中邀請中※※
《湖濱散記》作者、美國哲學家亨利梭羅以自然思想、廢奴主張、文學成就聞名。很少人知道其實他除了思考與寫作之外,是勤奮工作、腳踏實地的勞動者,他一大重要思想來源就是他歷經過的各色各樣的工作,在現代定義中,他甚至是個多工至極的斜槓青年,可能有過勞嫌疑的時間管理大師,也可能是像近藤麻里惠一般的生活秩序先知。本書從梭羅如何實踐勞動、如何思考工作,讓我們重新校準工作的意義。
梭羅從哈佛畢業開始工作維生的一八三○年代,正好遇上十年蕭條期,當時也是美國正準備轉變成今日樣貌的時代──機械開始運作、股票炒作、物質主義。他開始思索人在資本主義的誘惑中如何異化,也曾在《湖濱散記》寫下「經濟」這一章,思考一個家、一位家庭成員如何維持生活節奏與金錢上的秩序與邏輯,作為公民參與行動最重要的一環。
在他勤奮筆耕的一生中,除了每日散步沉思、筆記、創作之外,梭羅做過的維生職業有保母、教師、土地測量師、工業機械發明家、農務零工……他在傳世作品中思考工作的強度,就等同於他身心投身於工作的強度。在他的作業與寫作中,他都時時刻刻在自問;我們為什麼工作?我們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麼?工作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本書作者穿插現代企業實例,援引亞當斯密、斯多葛哲學家、叔本華、蘇格拉底……等名家,與梭羅及其時代交相對話,引導讀者用現代工作者角度探索亨利•梭羅對工作的思考,在遠距工作模式盛行、AI與機械自動化大幅取代人力的現代,無論我們的職業是坐在辦公室、工廠、店頭零售,工作者的意義已然改變,每一個崗位的成員都能學習工作哲學,這份哲學思考反映在每日工作安排上,反映在工作帶來的喜悅、反映在我們決定何時辭職,也討論了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為人力代勞的機械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最終讓讀者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身為工作者的我值多少?」,進一步自我探索我們想追求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描寫了梭羅日日面對工作時的獨家哲學,以及工作對人生帶來的實際影響。令讀者重新思索工作的意義。──《華盛頓郵報》
【媒體評論】
深富啟發性的一部書,可以改變任何一個人工作的方式。──《柯克斯書評》
本書滿載洞見與思辨,思索工作在我們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華爾街週報》
令人嘆服的研究,本書合理描寫了梭羅對今日辦公室與工作風氣可能抱持的看法。本書能給社畜們一記當頭棒喝。──《出版人週刊》
我們為什麼要工作?工作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在工作裡,我們如何活得有意義?
《湖濱散記》作者亨利•梭羅的工作哲學
從酬勞、打卡、辭職的選擇,乃至於看待「活著」這份事業
重溫《湖濱散記》作者、美國重要思想家哲學家梭羅10種工作思考
讓我們重新校準工作的意義
★亞馬遜4.7分好評★
★《柯克斯書評》《華爾街週報》《出版人週刊》書評讚嘆★
※※預計邀推薦名單:盧郁佳, 李麗美, 哲學新媒體,哲學開箱文, Zen大,瓦基, 李取中邀請中※※
《湖濱散記》作者、美國哲學家亨利梭羅以自然思想、廢奴主張、文學成就聞名。很少人知道其實他除了思考與寫作之外,是勤奮工作、腳踏實地的勞動者,他一大重要思想來源就是他歷經過的各色各樣的工作,在現代定義中,他甚至是個多工至極的斜槓青年,可能有過勞嫌疑的時間管理大師,也可能是像近藤麻里惠一般的生活秩序先知。本書從梭羅如何實踐勞動、如何思考工作,讓我們重新校準工作的意義。
梭羅從哈佛畢業開始工作維生的一八三○年代,正好遇上十年蕭條期,當時也是美國正準備轉變成今日樣貌的時代──機械開始運作、股票炒作、物質主義。他開始思索人在資本主義的誘惑中如何異化,也曾在《湖濱散記》寫下「經濟」這一章,思考一個家、一位家庭成員如何維持生活節奏與金錢上的秩序與邏輯,作為公民參與行動最重要的一環。
在他勤奮筆耕的一生中,除了每日散步沉思、筆記、創作之外,梭羅做過的維生職業有保母、教師、土地測量師、工業機械發明家、農務零工……他在傳世作品中思考工作的強度,就等同於他身心投身於工作的強度。在他的作業與寫作中,他都時時刻刻在自問;我們為什麼工作?我們希望從工作中得到什麼?工作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本書作者穿插現代企業實例,援引亞當斯密、斯多葛哲學家、叔本華、蘇格拉底……等名家,與梭羅及其時代交相對話,引導讀者用現代工作者角度探索亨利•梭羅對工作的思考,在遠距工作模式盛行、AI與機械自動化大幅取代人力的現代,無論我們的職業是坐在辦公室、工廠、店頭零售,工作者的意義已然改變,每一個崗位的成員都能學習工作哲學,這份哲學思考反映在每日工作安排上,反映在工作帶來的喜悅、反映在我們決定何時辭職,也討論了我們應當如何看待為人力代勞的機械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最終讓讀者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以及「身為工作者的我值多少?」,進一步自我探索我們想追求什麼樣的生活。
本書描寫了梭羅日日面對工作時的獨家哲學,以及工作對人生帶來的實際影響。令讀者重新思索工作的意義。──《華盛頓郵報》
【媒體評論】
深富啟發性的一部書,可以改變任何一個人工作的方式。──《柯克斯書評》
本書滿載洞見與思辨,思索工作在我們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華爾街週報》
令人嘆服的研究,本書合理描寫了梭羅對今日辦公室與工作風氣可能抱持的看法。本書能給社畜們一記當頭棒喝。──《出版人週刊》
作者簡介
約翰•卡格(John Kaag)
美國麻州大學洛厄爾分校哲學教授。著有《在阿爾卑斯山與尼采相遇》、《美國哲學:一個愛的故事》。作品散見報章雜誌。
強納森•范•貝爾(Jonathan van Belle)
哲學研究者。
譯者簡介
李伊婷
1980年生,高雄人。
現為自由工作者及譯者。
譯有小說、心理勵志、醫療保健、商業、運動、哲學等多種書籍。
譯有:《監獄醫生:圍牆之後的痛苦與生死》、《紅土之王:拉法•納達爾》、《百倍獲利,複利投資選股指南》、《我睡不著的那一年》、《與父親打一場高爾夫》、《投降輸一半:破解堅持的迷思,建立適時放棄的生活新策略》《寫作的本事》、《自我提問的力量》、《吃出好心情》等書。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書籍目錄
目錄
前言
梭羅對工作與家政的思考背後,反映著工業革命與內戰的時代潮流。
第一章|辭職
梭羅時代的工人和現代許多人一樣,一到任就開始盤算著何時辭職。從梭羅數次的辭職舉動談起,辭職這件事該如何看待,是為了錢?是對自己的否定或肯定?是價值的選擇?
第二章|打卡
從梭羅看待工業時代工廠鮮明的時間感以及管理概念,討論我們可以如何反思上班打卡、下班打卡這樣的一天「時間表」。他的時代裡美國人認為「時間就是金錢」,他自己卻是按照天氣、日照等自然法則安排一天秩序,認為「工作是一種秩序的追求」。
第三章|體力勞動
手工、體力活,就如同一日三餐與睡眠,「不斷重複」是必然的一個特質。作者延伸論及古羅馬哲學家維吉爾與基督新教對於勞動的論述,看梭羅肯定其中帶來的正面意義。
第四章|機械工作
機械縮短了工時,精進了技術,提升個體產能,人的意義何在?面對未來,和未知的難題,我們是把準備工作交給機械還是交給人類?
第五章|工作的樂趣
工作和工作之間照理說應該安排休息,如果無法,梭羅和歷史上許多哲學家都有對工作日常的幽默見解。
第六章|無意義的事務
梭羅常說現代人埋首工作是陷入一種「平靜的絕望」狀態,因為大部分時間我們在面對工作時,是以「忍受」狀態承擔其間無意義的苦差事。本章探討在無意義中如何建構意義。
第七章|違背良心的工作
生命總有些片刻我們會忍不住想自問「我是好人嗎」,我面對這份工作是否「無愧於心」?梭羅探討他的時代所見的雇傭制度裡的陷阱,以及廢奴議題裡,探問有些維生制度天生就是帶有詐欺意味。怎麼樣在競爭的社會和追求物質的潮流裡仍保有自己的思想?
第八章|酬勞
在梭羅剛畢業出社會的年代,美國開始有了顯著貧富差距,酬勞、報償、股票收益成了一切行為的動力。梭羅認為適度的酬勞可以維持適度的生活,心靈僅關注生活真正的必需品,而獲得平衡。以及,我們究竟是只為了錢工作?還是為了愛?
第九章|同事
人必須合作才能生活,梭羅從許多方面看出,人在認真生活的狀態之下,才能達到最好的合作效果。作者從梭羅與愛默生的長久夥伴關係,探討了同事情誼。也探討《湖濱散記》其實是一部一人公司工作日誌。
第十章|志業
最能展現志向的事業,是不可取代的,是能帶給工作者巨大滿足的。以梭羅來看,他最偉大的作品可能是紀錄了畢生思索的日記,反映了他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任何人的工作都會多多少少以某種形式留下這樣的紀錄。工作的成就如何代表你?你在工作裡如何傳達你是誰?問問自己工作裡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樣的時刻?
結論|「活著」這份事業
梭羅一生都在工作,但他從未將忙碌本身與商業成就上的成功畫上等號,他從不擔心期限,因為唯一重要的期限是生命將盡之時,他擔心的是生命的盡頭大部分人才會覺醒,自己從未活過,而工作占據人生如此長的時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思索工作的意義。作者期待讀者藉此能過著有意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