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一個經濟學家對人生難題的非經濟思考
原文書名:Wild Problems: A Guide to the Decisions That Define Us
產品代碼:
9786263152915系列名稱:
臉譜書房系列編號:
FS0165定價:
350元作者:
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譯者:
余韋達頁數:
208頁開數:
14.8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605出版日:
20230605出版社:
臉譜(城邦)CIP:
176市場分類:
勵志修身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小
商品簡介
"'──著名播客節目EconTalk主持人、《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作者好評新作──
──《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齊聲推薦──
拖延、焦慮、自我懷疑、選擇困難……
總是下不了決定,是因為生命中滿是棘手的「無正解難題」
讓經濟學家以「非經濟」思考框架,教你擺脫糾結,活出美好人生
人的一生難免碰上猶豫、遲疑的關卡,許多難題不能以推理、演算、數據資料來破解
經濟學家路斯.羅伯茲要告訴你:只靠「理性」找尋解方遠遠不夠
權衡利害的經濟學邏輯有其侷限,功利主義思維充滿盲點
認清豐盛人生的要素,找出自我核心價值,無正解難題絕非「無解」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 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雙寶爸、大學老師
黃星樺 Podcast「衣櫥裡的讀者」節目主持人
曾彥菁 作家
盧郁佳 作家
──共感推薦
▌「如果重要的事情難以測量,而可測量的事情容易誤導人,我們還剩哪種決策框架可用?」
數據與演算法可幫助我們避開車潮、減重,找出哪部電影我們可能想看——通常結果都不錯。
然而,當你面對人生中重大抉擇,例如跟誰步入婚姻、要不要生兒育女、換不換工作、
該選在哪裡安家落戶,諸如此類「無正解」的難題,既不能完全以理性分析,
也無法靠計算得出標準答案,又該怎麼應對才好?
無正解難題之所以討人厭,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明朗的未來令人難以看透。由於我們渴望握有掌控與確定性,
在面臨無正解難題時,我們天生會有衝動想試著用更多資訊和更佳的策略,讓黑暗中能有光亮。
然而,本書作者重量級經濟學家路斯.羅伯茲會提出意料之外的思考人生的角度。
他擊破功利至上、理性計算的盲點,運用各種生活化案例,並援引哲學家、經濟學家、
美式足球教練、詩人、史上最偉大的幾名科學家等人的智慧,帶我們一同踏上豐盛人生的探索之旅。
羅伯茲邀請讀者跳脫功利主義的邏輯框架,試著思考以下問題──
🔎養兒育女讓人荷包空虛、心力交瘁,甚至折損健康,看似「賠率」極大的事,為什麼許多父母仍選擇生養?
🔍交友軟體演算法算得出「最佳」對象嗎?要跟多少人比較後,才能確認「最佳值」?數學公式能否破解擇偶的無正解難題?
🔎「前五十年享受快樂,後二十年只有悔恨與羞辱」vs.「前二十年充滿苦難,後五十年過得享樂」的人生──數值看似相同,但兩者真的一樣嗎?
🔍交朋友時,能把「對我有什麼好處」當成來往與否的標準嗎?那麼,怎樣的朋友才「值得」結交?
🔎選舉日出門投票費時費力,一票之差影響全局也很罕見;「少我那一票」明明無所謂,為何許多選民仍認真行使公民權?
本書的核心是要告訴讀者,與其把人生視為一連串有待解決的難題,不如看成值得探索、玩味的謎團。
最好的決定不會在應用程式或理性分析中顯現,現實人生比那還要複雜棘手,但或許,也因此更讓人滿足。
▌海內外各界好評
人生有解嗎?人生需要解答嗎?與其總是停留在原地裹足不前,對於未來感到焦慮、不安、害怕、恐慌,或許最快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直球對決,勇敢地,選擇探索人生。別讓僵化思考把自己困在泥淖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索然無味、畫地自限,失去了各種可能性。我們都想要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精準的決定。然而,很抱歉,當自己太過於理性追尋,最後卻會事與願違,愈來愈陷入茫然。讓我們試著活在當下,真正感受眼前的一切,與自己的生命相遇連結,從中體驗自己的真切存在。人生有許多難題待解。轉個念,許多美好與豐富的生命經驗,都深藏在難題的細節中,等待我們靠近發現。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一段關於重大抉擇的精采沉思過程,也溫柔提醒著我們:狹義的成本效益邏輯有其侷限,作者另闢蹊徑探討如何創造人類生命的豐盛。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恆毅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作者
我從路斯.羅伯茲身上學到的經濟學與經濟學邏輯,比在其他地方加起來都還要多。我欣喜發現,在本書中,羅伯茲也提出了面對與個人存在相關的抉擇時,經濟學邏輯會有哪些限制。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作者
《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是邁向更有意義人生的權威指南。
──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跨能致勝》(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作者
"
"'──著名播客節目EconTalk主持人、《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作者好評新作──
──《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黑天鵝效應》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齊聲推薦──
拖延、焦慮、自我懷疑、選擇困難……
總是下不了決定,是因為生命中滿是棘手的「無正解難題」
讓經濟學家以「非經濟」思考框架,教你擺脫糾結,活出美好人生
人的一生難免碰上猶豫、遲疑的關卡,許多難題不能以推理、演算、數據資料來破解
經濟學家路斯.羅伯茲要告訴你:只靠「理性」找尋解方遠遠不夠
權衡利害的經濟學邏輯有其侷限,功利主義思維充滿盲點
認清豐盛人生的要素,找出自我核心價值,無正解難題絕非「無解」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 瀞 暢銷書《自己的力學》作者、雙寶爸、大學老師
黃星樺 Podcast「衣櫥裡的讀者」節目主持人
曾彥菁 作家
盧郁佳 作家
──共感推薦
▌「如果重要的事情難以測量,而可測量的事情容易誤導人,我們還剩哪種決策框架可用?」
數據與演算法可幫助我們避開車潮、減重,找出哪部電影我們可能想看——通常結果都不錯。
然而,當你面對人生中重大抉擇,例如跟誰步入婚姻、要不要生兒育女、換不換工作、
該選在哪裡安家落戶,諸如此類「無正解」的難題,既不能完全以理性分析,
也無法靠計算得出標準答案,又該怎麼應對才好?
無正解難題之所以討人厭,其中一個原因是不明朗的未來令人難以看透。由於我們渴望握有掌控與確定性,
在面臨無正解難題時,我們天生會有衝動想試著用更多資訊和更佳的策略,讓黑暗中能有光亮。
然而,本書作者重量級經濟學家路斯.羅伯茲會提出意料之外的思考人生的角度。
他擊破功利至上、理性計算的盲點,運用各種生活化案例,並援引哲學家、經濟學家、
美式足球教練、詩人、史上最偉大的幾名科學家等人的智慧,帶我們一同踏上豐盛人生的探索之旅。
羅伯茲邀請讀者跳脫功利主義的邏輯框架,試著思考以下問題──
🔎養兒育女讓人荷包空虛、心力交瘁,甚至折損健康,看似「賠率」極大的事,為什麼許多父母仍選擇生養?
🔍交友軟體演算法算得出「最佳」對象嗎?要跟多少人比較後,才能確認「最佳值」?數學公式能否破解擇偶的無正解難題?
🔎「前五十年享受快樂,後二十年只有悔恨與羞辱」vs.「前二十年充滿苦難,後五十年過得享樂」的人生──數值看似相同,但兩者真的一樣嗎?
🔍交朋友時,能把「對我有什麼好處」當成來往與否的標準嗎?那麼,怎樣的朋友才「值得」結交?
🔎選舉日出門投票費時費力,一票之差影響全局也很罕見;「少我那一票」明明無所謂,為何許多選民仍認真行使公民權?
本書的核心是要告訴讀者,與其把人生視為一連串有待解決的難題,不如看成值得探索、玩味的謎團。
最好的決定不會在應用程式或理性分析中顯現,現實人生比那還要複雜棘手,但或許,也因此更讓人滿足。
▌海內外各界好評
人生有解嗎?人生需要解答嗎?與其總是停留在原地裹足不前,對於未來感到焦慮、不安、害怕、恐慌,或許最快的方式,就是讓我們直球對決,勇敢地,選擇探索人生。別讓僵化思考把自己困在泥淖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索然無味、畫地自限,失去了各種可能性。我們都想要有一個正確的答案、精準的決定。然而,很抱歉,當自己太過於理性追尋,最後卻會事與願違,愈來愈陷入茫然。讓我們試著活在當下,真正感受眼前的一切,與自己的生命相遇連結,從中體驗自己的真切存在。人生有許多難題待解。轉個念,許多美好與豐富的生命經驗,都深藏在難題的細節中,等待我們靠近發現。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一段關於重大抉擇的精采沉思過程,也溫柔提醒著我們:狹義的成本效益邏輯有其侷限,作者另闢蹊徑探討如何創造人類生命的豐盛。
──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恆毅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作者
我從路斯.羅伯茲身上學到的經濟學與經濟學邏輯,比在其他地方加起來都還要多。我欣喜發現,在本書中,羅伯茲也提出了面對與個人存在相關的抉擇時,經濟學邏輯會有哪些限制。
──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作者
《你可以不必理性,做出人生最好決定》是邁向更有意義人生的權威指南。
── 大衛.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跨能致勝》(Range: Why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作者
"
作者簡介
姓名:路斯.羅伯茲Russ Roberts
耶路撒冷沙勒姆學院(Shalem College)校長,以及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約翰與琴恩.德.諾特(John and Jean De Nault)研究員。也是獲獎項肯定的「聊經濟」(EconTalk)播客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會討論經濟學、哲學、歷史及各種多元主題,與談來賓包括克里斯多福.希鈞斯(Christopher Hitchens)、吉兒.萊波爾(Jill Lepore)、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瑪莎.納思邦(Martha Nussbaum)、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等。著有五本書,包含《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繁體中文版由臉譜出版)。羅伯茲是「凱恩斯與海耶克RAP對決」(Fight of the Century: Keynes vs. Hayek)影片的共同創作者,在YouTube有超過一千兩百萬觀看次數。可以在russroberts.info找到他所有作品。
相關著作:《你可以自私自利,同時當個好人:亞當斯密讓史丹佛經濟學家開啟的思辨之旅,重新認識「我是誰」,以及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身為人:從自利出發,亞當.斯密給我們的十堂思辨課》
書籍目錄
第1章 無正解難題
第2章 達爾文的兩難
第3章 一無所知
第4章 我是認真的
第5章 豬與哲學家
第6章 豐盛的重要
第7章 潘妮洛普的難題
第8章 如何不只想到自己
第9章 原則優先
第10章 跟比爾一樣
第11章 活得像個藝術家
第12章 總結
文章試閱
何謂最佳配偶?我指的「最佳」並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而是我有辦法認識,而且也願意成為我的伴侶的最佳人選。用數學來計算潘妮洛普難題,沒有考量到其中最難的部分。因為那假定了潘妮洛普在跟四十位追求者約會後,就能確認誰是前四十人中「最佳」的那一位;在我重述的版本裡,那個人是伊拉圖斯。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她怎麼可能知道自己約會的前四十個人裡,誰才是最合適的丈夫人選?
如果給我兩種口味的冰淇淋,我通常能說出喜歡哪一個口味。給我兩種旅遊類型二擇一——好比去海邊或到山上出遊——我能告訴你自己比較想去哪裡。給我兩個可能結婚的對象,讓我跟他們分別共度一段時光,我或許能說出誰比較適合我。但這比較類似對無正解難題的隨意猜想,而不是某種確切的答案。這裡面沒有什麼科學可言。
人類不完美、有瑕疵、難相處,有時甚至讓人受不了。這世上絕對有比你現任伴侶更聰明、體貼、外表吸引力更大、更有趣、對你的錯誤更有耐心的人——這份清單可能沒完沒了。
但幾乎只有很少、很少數(甚至不存在)這樣的人,具備上述所有特質。在現任的戀愛對象和比較可愛但又比較笨的追求者之間,我要怎麼選擇?或是和我有更多共同嗜好,但比較不來電的對象呢?把自己會在乎的特質相互權衡比較時,應該怎麼分配各項特質的權重?
「最好」這個詞暗示存在著純量——單一面向的測量法,也就是有個數值讓我能比較兩個選項。一如康納曼所建議的,在決定要錄取誰補上職缺時,這不是最糟的做法。但選擇人生伴侶就比較複雜。人生伴侶是由個性、美德、惡行、優點、缺點所組成的終極矩陣。一名人類。另外,隨著時間過去,你從這個矩陣獲得的感受會有所變化,因為理想上你會跟著伴侶一起成長。在婚姻中,你關心的目標不會只有一個。
所以你不僅不知道最好先考量過多少名追求者(雖然我們可能都會同意,這數字應該要小於一百零八),也沒有明確的方式能為「最佳人選」下定義——無論是要當「標竿」或最終人選。
對這個論點最常見的反應是:「對啦,對啦,當然找不到最好的人。但目標是盡可能接近『最好』的人,是吧?」在許多領域也有類似的爭論——某論點指出,你最好盡可能做到量化,哪怕沒辦法十全十美。但這種論點的假設是,就算已意識到此方法有其缺陷,你也不會被測量方式的精準性給誘惑。沒錯,「完美」是「好」的敵人。但近乎完美可能也很危險。
你可能會回答說,對只能算還好而非優秀的人「妥協」並感到滿意,這樣子不對。事實上,我要說的事情還更不中聽。我不是鼓勵你妥協,我是告訴你:就應該妥協。最好的配偶╱伴侶╱職業╱城市不存在,並不是因為很難找到,而是這樣的概念毫無意義。
社會學家司馬賀(Herbert Simon)提出一種洞見,他認為最佳化(找到最好的結果)是超過人類極限的。我這裡所謂的「妥協」跟司馬賀所謂的「足夠滿意」(satisficing)很接近,這個字結合了滿意(satisfying)和足夠(sufficing),意指在我們有限的知識範圍內做到最好。在正規的模型裡,足夠滿意有其最低門檻——比如至少要跟伊拉圖斯一樣好——以免為了追尋最好卻勞而無功。但一般而言,「足夠滿意」的確是我們所能期待最好的選項,哪怕我們只在乎狹義功利主義因素也一樣。
對於妥協的恐懼讓我們動彈不得——這可能變成不下任何決定的藉口。但其實「妥協」也不是正確的用詞。妥協代表願意接受比較差的選項。然而在面對婚姻或各種無正解難題時,很少會出現較差的選項。在我們眼前的,是某個選項的一些方面比其他選項好,但又有另一些方面比較差。一些人口中所謂的「妥協」,只不過是意識到選擇的時候到了,而且沒道理認為還會出現更好的選項。這不是妥協。這是選擇。
就婚姻而言,「完美」真的是「好」的敵人。為什麼婚姻那麼難?我們不會因為不確定自己找到最適合生活的城市與否而不斷搬家。但有時候,不願意跟某人穩定走下去,就是唯恐還能找到更好的對象。或是更麻煩的難題:我們害怕婚配對象並非我們一直以為該與之結婚的人,亦即對方身上可讓人感受到的品質(perceived quality)跟我們心目中認定的品質相符,先不論這裡的品質到底是什麼意思。
要解決跟誰結婚這道無正解難題,應用程式或演算法可能幫得上忙。像Match和eHarmony等網站都試圖找出彼此相配的人。我曾短暫擔任eHarmony顧問理事會的成員。有位內部人士最近跟我談到尋找理想婚姻伴侶的問題。
他的觀點是,eHarmony強大的演算法看似能用問卷結果幫你找到良好、甚至最好的現有配對人選,但這並非成功的關鍵。關鍵比這簡單得多。配對成功是因為參與配對的人都認真看待結婚這件事。頗為繁瑣的必填問卷和問卷上的各種問題,是用來篩選出認真想結婚,而非只想約會的人。對任何想結婚的人而言,這是很有用的洞見。如果你渴望結婚,就試試跟認真要結婚的人約會。「要跟誰結婚?」說明了無正解難題有多麼複雜。你無法預期,某人的存在會讓你未來的日常生活有什麼樣貌。即便能預料日常生活中有對方存在的情況,你也無法預期自己決定中的「豐盛」面向為何——你會不會喜歡成為配偶之後的你,尤其是成為這個人配偶之後的你。
那現在該怎麼做才好?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通常會去主動尋找愛情,並想像跟誰在一起會最開心。但是豐盛呢?心中不忘豐盛這一點,對於選擇人生伴侶會帶來怎樣的幫助?
以下是思考這類無正解難題的一種方式;可能也對選擇配偶以外的其他難題有助益。
假設你有機會在羅馬待三週,而且你相信這是遊歷羅馬城的唯一機會。你知道,羅馬有很多不同凡響的博物館、令人讚嘆的戶外雕塑,以及不知怎麼保存下來的古代遺跡。有超棒的食物可以吃、美味的酒可以喝、狹窄的巷弄可以探索。
除了這些標準的觀光客行程之外,你想要花點時間毫無目的走走看看,當個所謂的漫遊者(flaneur)。但絕非腦袋空空,而是邊走邊進行思考——去欣賞照在古羅馬競技場遺跡壁上的晨光;站在橫跨臺伯河(Tiber)的橋上,碰巧還有人划船經過橋下;在西班牙階梯(Spanish Steps)欣賞夕陽——徹底享受羅馬的一點一滴,也感激有親眼見識這座城市的機會。
你當然想要有一段美好時光,但你也希望這趟旅程能帶來收穫:學到關於這座建城超過兩千年的城市歷史,或許同時也獲得些許心靈上的體驗。雖然你不是歌劇迷,你也想知道在前往威爾第(Verdi)與普契尼(Puccini)的國家之前,自己是否能學會欣賞歌劇。
在規畫旅遊行程時,你很沮喪地發現,身邊去過羅馬的人都難以用言語形容他們心目中這座城市的特殊之處。請他們提出任何具體建議都有點為難人。你在Google輸入「羅馬」,只找得到紐約州羅馬市。在亞馬遜網站上也沒有關於這座城市的旅遊指南,而你家附近圖書館還只能找到一本寫於一九四○年代、內頁都是黑白圖片的相關書籍。你現在該怎麼做?你對自己的理性很有把握,但是對於在羅馬能做哪些事,以及你會不會享受那些體驗都一無所知,這樣又要如何理性決定羅馬的行程?
人生就像在沒有旅遊指南可參考的情況下,要規畫一趟羅馬之旅。
哪怕你只介意來到地球那短暫的時光中,自己能不能過得快活,你仍舊難以預期哪些是會帶來快樂、愉悅與滿足的事。而多數人關心的遠不只是快不快活。我們想找到目的與意義。我們想要做對的事。我們想要有歸屬。我們想要美好人生。我們想要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