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用心理學趣讀三國!軍師界頂流傳奇-諸葛亮
原文書名:
產品代碼:
9786263298224定價:
350元作者:
陳禹安頁數:
324頁開數:
14.4x21x2.1裝訂:
平裝上市日:
20230529出版日:
20230529出版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CIP:
782.823市場分類:
哲學,心理,思想產品分類:
書籍免稅聯合分類:
心理勵志類- ※在庫量大
商品簡介
諸葛亮當時為什麼會這麼說、那麼做……
重臨歷史現場,超強心理推演,巡行人性迷宮!
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諸葛亮創造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被人們視為智慧的化身,
但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何樣貌?
每個三國人物的忠奸好壞或許難以評判,但其行為動機往往代表了人性中的普遍心理和欲望。本書作者對於心理學有深厚的造詣,對現代社會有通透的認識,對現實人生有獨到的感悟。書籍內容綜合運用現代心理學,深入剖析諸葛亮種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既有詳盡的概念解讀,又有鮮明貼切的例子,讓讀者看到一個執著人生夢想、但卻壯志未酬有血有肉的諸葛亮,並且藉由一個個心理分析案例,來輕鬆理解諸葛亮的人生智慧。
人是非常複雜的社會性動物,沒那麼高尚,也沒那麼醜惡。不那麼自私,也不那麼無私,很難貼上一個制式的標籤。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社會心理學是唯一的工具。三國也不僅僅是一段歷史,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將自己的道德偏好、價值判斷投注於其上的一個心靈樣本。本書綜合運用現代心理學,深入剖析了諸葛亮種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一方面揭示了諸葛亮憑藉非凡天賦,以及「不情願賣家」、「光暈效應」等策略,一步步走向神壇的傳奇經歷;另一方面,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心懷偏見、控制慾太強、沉溺於「投入陷阱」等人性弱點。以嶄新的角度為讀者解讀了三國的諸葛亮。
本書還有一大亮點是文後作者寫的「心理感悟」,可貴之處在於教會我們探究心理規律。了解了這些規律,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會豁達許多、寬容許多,甚或在生活上會少走許多彎路。希望讀者能讀出更多的生活感悟。
◎誰說裝神弄鬼沒有用?
看心計BOY諸葛亮如何善用「光暈效應」,引得劉備三顧茅廬,苦苦求賢。並以「空城計」裝神弄鬼擊退敵軍,完美演繹了這場讓他一戰封神的機智戰場生活。
◎眼淚模糊了誰的視線
看有點傲嬌的諸葛亮如何善用「旁觀者效應」,在把周瑜氣死之後,以辭藻華麗、言辭懇切的祭文,外加一場哭倒在地的哭戲,讓周瑜最好的朋友魯肅見狀,反過來再三勸諸葛亮不要傷心過度。
◎說完大話就得幹大事
出兵就出兵,為什麼諸葛亮要寫這一篇大義凜然、言辭激昂的《出師表》呢?看諸葛亮如何把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在《出師表》開篇就點出,這次出師,並不是我擅作主張,而是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而現在蜀漢正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作為忠義之士,不得不挺身而出,來把先帝當年給我的恩遇,回報給陛下(劉禪)您啊!
◎識別謊言的高手
說謊是天下最複雜艱辛的腦力勞動之一,說謊者必須同時在大腦中處理許多條思路,對一個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看諸葛亮如何善用「常態異變法則」來拆穿孟獲、孟優兄弟倆自以為勝券在握的謊言。
◎和對手一起演雙簧
「空城戲」而非「空城計」,看諸葛亮如何在空城城牆上藉由彈奏吳越古曲傳達深意,讓司馬懿一聽之後,就自願合演一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雙簧戲。兩大絕頂高手聯袂演出、演好演滿,將所有的人都蒙在鼓裡。這個祕密只有他們兩人知道,而決不能洩漏。司馬懿不敢洩漏,一旦洩漏就會有滅頂之災;而諸葛亮不想洩漏,如果洩漏了雖可顯一時之能,但遠不如保守祕密,利用這一情形來增添自己的神人色彩。
諸葛亮當時為什麼會這麼說、那麼做……
重臨歷史現場,超強心理推演,巡行人性迷宮!
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諸葛亮創造了一個個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被人們視為智慧的化身,
但真實的諸葛亮到底是何樣貌?
每個三國人物的忠奸好壞或許難以評判,但其行為動機往往代表了人性中的普遍心理和欲望。本書作者對於心理學有深厚的造詣,對現代社會有通透的認識,對現實人生有獨到的感悟。書籍內容綜合運用現代心理學,深入剖析諸葛亮種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既有詳盡的概念解讀,又有鮮明貼切的例子,讓讀者看到一個執著人生夢想、但卻壯志未酬有血有肉的諸葛亮,並且藉由一個個心理分析案例,來輕鬆理解諸葛亮的人生智慧。
人是非常複雜的社會性動物,沒那麼高尚,也沒那麼醜惡。不那麼自私,也不那麼無私,很難貼上一個制式的標籤。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社會心理學是唯一的工具。三國也不僅僅是一段歷史,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將自己的道德偏好、價值判斷投注於其上的一個心靈樣本。本書綜合運用現代心理學,深入剖析了諸葛亮種種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一方面揭示了諸葛亮憑藉非凡天賦,以及「不情願賣家」、「光暈效應」等策略,一步步走向神壇的傳奇經歷;另一方面,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心懷偏見、控制慾太強、沉溺於「投入陷阱」等人性弱點。以嶄新的角度為讀者解讀了三國的諸葛亮。
本書還有一大亮點是文後作者寫的「心理感悟」,可貴之處在於教會我們探究心理規律。了解了這些規律,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會豁達許多、寬容許多,甚或在生活上會少走許多彎路。希望讀者能讀出更多的生活感悟。
◎誰說裝神弄鬼沒有用?
看心計BOY諸葛亮如何善用「光暈效應」,引得劉備三顧茅廬,苦苦求賢。並以「空城計」裝神弄鬼擊退敵軍,完美演繹了這場讓他一戰封神的機智戰場生活。
◎眼淚模糊了誰的視線
看有點傲嬌的諸葛亮如何善用「旁觀者效應」,在把周瑜氣死之後,以辭藻華麗、言辭懇切的祭文,外加一場哭倒在地的哭戲,讓周瑜最好的朋友魯肅見狀,反過來再三勸諸葛亮不要傷心過度。
◎說完大話就得幹大事
出兵就出兵,為什麼諸葛亮要寫這一篇大義凜然、言辭激昂的《出師表》呢?看諸葛亮如何把形式主義發揮到極致,在《出師表》開篇就點出,這次出師,並不是我擅作主張,而是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業。而現在蜀漢正處於危急存亡的時刻,我作為忠義之士,不得不挺身而出,來把先帝當年給我的恩遇,回報給陛下(劉禪)您啊!
◎識別謊言的高手
說謊是天下最複雜艱辛的腦力勞動之一,說謊者必須同時在大腦中處理許多條思路,對一個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構成了巨大的挑戰。看諸葛亮如何善用「常態異變法則」來拆穿孟獲、孟優兄弟倆自以為勝券在握的謊言。
◎和對手一起演雙簧
「空城戲」而非「空城計」,看諸葛亮如何在空城城牆上藉由彈奏吳越古曲傳達深意,讓司馬懿一聽之後,就自願合演一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雙簧戲。兩大絕頂高手聯袂演出、演好演滿,將所有的人都蒙在鼓裡。這個祕密只有他們兩人知道,而決不能洩漏。司馬懿不敢洩漏,一旦洩漏就會有滅頂之災;而諸葛亮不想洩漏,如果洩漏了雖可顯一時之能,但遠不如保守祕密,利用這一情形來增添自己的神人色彩。
作者簡介
陳禹安
心理管理學家、作家、心理說史首創者、北大創業訓練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研究員、寧波大學特聘教授、高級經濟師。著有《心理三國》三部曲、《心理吳越》三部曲、《開「心」讀歷史》系列等30多部作品。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讀透三國、講透人性,首創以心理學角度剖析、解密三國人物!
★綜合運用心理學原理解讀《三國演義》中的事件,犀利解析演義中的諸葛亮如何巧用心理學攻克人心
★以三國講人性,藉人性說心理,用你沒注意到心理學面向趣讀70個《三國演義》故事
書籍目錄
目錄
諸葛出山
1.自私的束縛 003
2.待善價而沽 007
3.不情願賣家 011
4.小機率事件 015
5.錯覺的安慰 020
6.投入是個無底洞 024
7.衣服的妙用 028
8.錯位隆中對 032
初出茅廬
9.閒置了一枚棋子 039
10.職場第一課 043
11.兜頭潑來的涼水 047
12.人是話的奴隸 051
13.奇怪的勸降 055
赤壁之戰
14.誰是誰的稻草 063
15.一瓶上好的鈣片 067
16.危險的捧殺 071
17.道德是一顆原子彈 076
18.按自己的方式出牌 080
19.給脆弱的神經加加壓 084
20.吊起你的胃口來 088
21.讓人弱智的壞心情 092
22.師伊長技以制伊 096
23.四門大開迎小偷 100
24.醒悟得晚了一點點 105
25.空手套白狼的本事 109
26.知覺的較量 113
27.形式主義的必要性 117
28.激將法該怎麼用 121
瑜亮鬥智
29.先手還是後手 127
30.抵賴的訣竅 131
31.成功的道具 135
32.政治家猛於虎狼 139
33.感情這種工具 144
34.錦囊外的祕密 148
35.踢不好的臨門一腳 152
36.鐵鍊拴不住大象 156
37.眼淚模糊了誰的視線 160
伏龍鳳雛
38.對手與助手的辯證法 167
39.長得醜就不該出來混嗎 171
40.壞士兵最易成為將軍 175
41.和兄弟翻臉的理由 180
42.無用計策的妙用 184
43.汙點證詞無效 188
荊州益州
44.仁義是仁義者的墓誌銘 195
45.給你一碗閉門羹 200
46.離壞消息遠一點 204
47.人生總得有一次衝動 208
48.給我一個不聽話的理由 212
49.五個和尚沒水喝 216
七擒孟獲
50.與背叛的朋友再握手 223
51.一隻沉重的鐵錨 227
52.貓和老鼠的遊戲 231
53.識別謊言的高手 235
54.天之驕子天也保佑 239
55.遊戲成本有點高 243
出師北伐
56.說完大話就得幹大事 249
57.存在不就是合理 254
58.僕人眼裡無偉人 258
59.和對手一起演雙簧 263
60.你怎麼能讚美我的錯誤 267
61.車輪碾不碎螳臂 271
62.神話破滅的後遺症 275
63.怕什麼就來什麼 279
征途無盡
64.誰說裝神弄鬼沒有用 285
65.逆天的悲愴 289
66.替罪羊的抉擇 293
67.姓名裡潛藏的命運玄機 297
68.五丈原的一聲歎息 301
69.預言的神威 306
70.活在傳奇中的那個人 311
本書主要心理學概念解讀(括弧內數字為所在篇目) 315
後記 320
初版後記 323
推薦序/導讀/自序
序言
三國鼎立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軍事鬥爭,氣勢壯闊;三國外交,縱橫捭闔。因此,演說三分,有說不完的故事。
時勢造英雄,三國時期,人才輩出,業績昭著,許多人物,家喻戶曉,總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說曹操,曹操到」,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用語,可見三國故事影響之深。
三國鼎立,人謀規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三國時期,人物關係複雜,他們在大動亂的血雨腥風中拼搏生存,增長了智慧才幹;各色人物可歌可泣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很多歷史經驗與教訓;讀三國,聽三國,都給人以許多教益,這就是三國故事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近年來,人們從各個角度重讀三國,更增添了三國故事的活力。
「心理三國三部曲」是陳禹安先生推出的以心理學視角品讀三國的著作,包括《心理關羽》、《心理諸葛(繁中書名:用心理學趣讀三國!軍師界頂流傳奇——諸葛亮)》、《心理曹操》。作者選取了三國人物中在民間影響最大的三位人物——關羽、諸葛亮、曹操,透過心理描寫,遙情想像,解讀三位人物的人生。如此解讀三國,別開生面,覽卷批閱,令人耳目一新。
但若質疑問難,可以提出許多問題。最切要的問題有兩個必須回答:第一,以今人的心理去猜度兩千年前古人的心理,種種描繪可靠嗎?直白地說,能用心理分析研究歷史嗎?第二,作者所選三人——關羽、諸葛亮、曹操——能夠代表三國嗎?我以一個普通讀者的體會,試著回答這兩個問題。
心理學是近現代發展起來的一門社會科學,運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去研究歷史,其實在今人的許多論著中已有部分的運用。科學的發展是人們智慧的積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解讀歷史遺存的密碼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科學的。例如,用碳-14去測定歷史文物的年代,就是考古學常用的一種手段。借助現代數學、統計學的發展,運用數量統計研究歷史,已是公認的先進的歷史研究方法之一。這是有意識的方法運用。
無方法意識的直觀感覺,心理分析,古已有之。例如司馬遷寫《史記》,在《司馬相如列傳》中寫卓文君偷聽司馬相如彈琴「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這兩句就是心理描寫。作者用「悅」、「好」、「恐」三個字把卓文君喜、愛、愁的複雜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明清「三言二拍」小說,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中的心理描寫無處不在。然而集中地、從頭至尾、洋洋灑灑數十萬言,全景式展開的心理分析,「心理三國三部曲」確實是一個首創。陳禹安先生做了這個工作,他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取得了成功,可喜可賀。也就是說,運用心理分析解讀人物、演說三國,在方法上是沒有疑義的。陳禹安先生的首創精神,不僅開拓了演說三國的新領域,而且開啟了引領後繼者的作用,值得肯定。
當然,古人與今人,時移勢異,今人的遙情想像未必就是古人原來的意圖,歷史真相未必如此,讀者不能鑽牛角尖。
歷史研究,有多種方法,有多種價值。歷史的考證,目的是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探求歷史之真,吸取經驗教訓,這是歷史的借鑑價值;演說歷史故事,添油加醋,娛樂生活,這是歷史的欣賞價值;借舊瓶裝新酒,對歷史再創作,以古喻今,抒寫作者現實的人生感悟,這是歷史的現代價值。陳禹安先生對心理學有深厚的造詣,對現代社會有通透的認識,對現實人生有獨到的感悟,所寫「心理三國三部曲」更多的是在解讀當代社會,可使讀者增益智慧,這可以看作是作者創作的主題思想,它集中體現在每一則故事之後的「心理感悟」中。例如《心理關羽》中「想成就大事的人,善於讓別人承諾比自己善於承諾更重要」,《心理諸葛(繁中書名:用心理學趣讀三國智慧!軍師界傳奇——諸葛亮)》中「世界並不是一個客觀的存在,而是你所期望看到的存在」,《心理曹操》中「索取,有時候比發誓更能取信於人」,凡此種種,條條都是作者抽象提取出來的人生哲理箴言。如果讀者認同我的這一體會,那麼「心理三國三部曲」最大的價值,重點不是放在借鑑歷史經驗上,而是借題創作,挖掘歷史的現代價值。作者的這一匠心運籌,打破了古今時空的距離,解讀的歷史人物貼近現實生活,彷彿關羽、諸葛亮、曹操就在我們的身邊。加之作者流暢的語言、新穎的編排,可以預期《心理三國》三部曲的出版,將會贏得廣大的受眾。
三國鼎立的主線是魏吳對峙,蜀國偏安一隅,又最先滅亡,蜀漢君臣對歷史的貢獻最小。但蜀國治理得最好,又是繼漢正統,所以在演說三分的故事中,蜀漢對峙成了主線,吳國成了偏安。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第一主角,描寫諸葛亮的篇幅最長。由於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規劃者,他成了智慧的化身,在民間影響超過了曹操,更壓過了劉備。成都武侯祠,原本是劉備的陵寢,諸葛亮反客為主,民間只知有武侯祠,而不知有劉備墓。關羽是忠義的化身,他在民間的影響更超過了諸葛亮,還走向了世界,東南亞和歐美國家都有關公廟。關羽被歷代帝王十次加封,乾隆三十二年更是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的關聖大帝。論歷史貢獻,三國的奠基者曹操、孫權、劉備三人貢獻最大,按所建三國的疆域大小排列三人的名次,不應有爭議。但是在民間的影響卻是關羽、諸葛亮、曹操三人為一甲,關羽的影響最大,諸葛亮次之,曹操只能在第三位。陳禹安先生創作的「心理三國三部曲」選擇關羽、諸葛亮、曹操三位及其排序,應是基於民間影響力,也是十分得體的。
我愛好三國歷史,做過一些研究,寫過幾本書,但都沒有跳出傳統的研究方法,只是運用文獻解讀歷史,缺少運用新方法開拓創造的精神,新進的作者值得我向他們學習。
是為序。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秦漢三國史研究專家
張大可
自序
三問「心理說史」
「心理三國三部曲」是「心理說史」的開創之作,在十周年紀念版出版之際,很有必要釐清讀者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其實主要就是三個:「心理說史」是什麼?從何而來?去往何方?
心理說史是什麼?
在「心理三國」系列出現之前,國內從未有過這種集歷史、心理和文學於一體的寫作形式,既像歷史小說又像心理分析,很難歸於已有的類別。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心理關羽》,在出版過程中關於書名的爭議從未停息。「心理三國」的內容曾在天涯論壇連載,先後有幾十家出版社表達過出版意願,但幾乎沒有一家不想把書名改換的,因為當時沒有人確切知道《心理關羽》到底在表達什麼。但改來改去,卻都覺得沒有一個其他的書名能夠統攝《心理關羽》的豐富內涵,於是這一獨特的書名就幸運地被保留了下來,並沿用到整個「心理說史」系列的其他作品中。
「心理說史」關鍵在於「心理」兩個字。實際上,把這兩個字當作動詞而不是名詞就容易理解了。「心理三國」就是用心理學去梳理、剖析三國的歷史進程及關鍵細節,《心理關羽》就是用心理學去梳理、剖析關羽一生的心路歷程。
一開始寫「心理三國」的時候,我主要運用的是社會心理學,但自然而然地,人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進化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生物心理學等應需而入,甚至還引用了全球心理療癒領域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時,我本人對於「心理」的理解,也超越了現代學科體系所設定的邊界,把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以及西方哲學體系的更深感悟融入其中。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也許「心」理比「心理」更接近真正的內涵,我甚至有這樣一個觀點:這個世界上,和人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相關的知識,只有一門心理學。所謂的哲學、人類學、社會學、管理學、行銷學等,實質上都是心理學。
所以,心理說史就是用「心」去梳理歷史、述評人物。
說到歷史,也許又會引發一個爭議。「心理說史」的開創之作——「心理三國三部曲」參照的底本是《三國演義》,而不是所謂的正史《三國志》。讀者們難免會質疑,《三國演義》能算是歷史嗎?
三國是非常特殊的一段歷史,短短幾十年,卻是整個中國歷史中最膾炙人口、廣為人知的,這要歸功於《三國演義》和各種戲劇、評書的民間傳播。如果你和非歷史專業的三國迷說,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華雄不是關羽斬的,而是孫堅幹的,也沒有溫酒這回事……恐怕這些三國迷會找你拚命。從心理學的角度,信即為真,將大眾一致信以為真的資訊視為歷史,其實並無不可。這同樣可以推及廣為人知的《水滸傳》、《紅樓夢》的解讀。
細品《三國演義》,我們還會發現,這其實是中國人代代相傳的集體創作,也是中國人集體潛意識的外顯。《三國演義》中隱藏的是中國人國民性的基因密碼。從而,用心理學加以解剖,就更有其必要性,也更有其正當性了。
當然,心理說史在處理其他的歷史時,會尊重基本史實,但讀者們也必須明白,從來就沒有所謂百分百真實的客觀歷史,任何紀錄都會帶有記錄者主觀感受的痕跡以及個人視角及表述能力的限制。
「心理說史」從何而來?
2007年初夏,我突然從每天平均工作十二小時以上的繁忙節奏中脫身,有了很多的閒置時間。當時,我就想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來闡述歷史。於是,在一台黑色的索尼電腦上不知不覺敲下了三萬字,這就是《心理關羽》的前十節。
寫完這三萬字,突然意興索然,我就放下了,那台電腦後來也不見了。但幸運的是,這些文字在一個隨身碟中留下了備份。整整兩年之後,一個非常偶然的原因令我想起這些文字,然後把它們發到了天涯論壇,每天發一節。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動靜,我原想發完這十節,也就該結束了。沒想到第九節發出後,跟帖瞬間火爆起來。網友的熱情讓我覺得這樣的文字也許是有價值的。於是,整個三部曲就一氣呵成了。
所以,「心理說史」本是無心插柳之舉,剛開始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後來會寫出十幾部作品,也不可能想到「心理三國」能夠以數種文字、多個版本風行於世。
一個嬰兒初生之際,人們可能不會急於為他暢想未來,但「心理三國」系列在編寫此自序時已經十周歲了,我們不免要考慮它的未來。
「心理說史」將去往何方?
十年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歷史到底是什麼?如果歷史僅僅是過眼雲煙,「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那麼,事過多年之後,我們去學習歷史、剖解古人又能得到什麼?
從人性的基底來看,所謂歷史,其實是一間巨大的心理實驗室,一打開門,看到的卻是正在發生的現實。歷史,其實不是古人的故事,而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故事。基於此,我們也就發現了心理說史的基本價值——剖析古人心理,感悟現實人生。
每個人都是在不斷成長的,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有一條心路歷程。我們往往以固定的一個標籤去看待一個人,但一個人並非只代表是一張臉譜。
美國作家狄帕克.喬普拉寫過一本小說——《人子耶穌》,從人的角度描寫了《聖經》中缺失的耶穌從十二歲到三十歲的歷程。喬普拉感慨地說:「不管是否信奉基督教,人們把耶穌看成是靜態的。耶穌沒有煩惱,也不會成長。耶穌在伯利恆的馬廄裡一生下來就是神聖的,終其一生都是如此。」所以,他反其道而行之,把小說的主題定為:一個有潛力成為救世主的年輕人,發現了自己的潛力並學會了實現自己的潛力。
喬普拉對耶穌的成長的理解,其實也應該正是我們對任何一個人——無論是歷史風雲人物,還是現實中普通人——成長的理解。
我希望「心理說史」能夠讓歷史在心理學中復活,讓人性在心理學中鮮活,從而在歷史學、心理學和文學的交叉之處,留下一個不一樣的印記。「看透歷史,講透人性」,這就是「心理說史」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是「心理說史」一直在努力前往的未來。
我們在歷史上所做的每一分努力,都應該是為了讓現實更美好。
陳禹安
2019年12月29日星期日下午3:38於杭州別館13B